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桌子有多長教案

時間:2024-05-08 18:33:53 教案 投訴 投稿

桌子有多長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桌子有多長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桌子有多長教案

桌子有多長教案1

  目標

  1.經(jīng)歷用不同工具測量同一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認識厘米,體會厘米的實際意義.

  3.能估計較小物體的長度,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表象.

  教學難點

  建立1厘米的表象,掌握用厘米做單位的測量方法.并會進行實際測量.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昨天老師接到了新成立的動物學校校長長頸鹿的電話,他們也想購買一批

  和我們一樣的桌椅,可長頸鹿校長不知道買多大的',他想讓咱們同學幫忙測量一下我們的桌子有多長,你們愿意幫忙嗎?

  二、通過學生利用不同的工具測量桌子的長度,引出統(tǒng)一測量單位的必要.

  1.同學們利用自己手中的工具進行測量,同桌之間互相說說測量的結(jié)果.

  2.匯報測量結(jié)果:

  3.教師提問

  都是測量桌子有多長,為什么他們得到的數(shù)不一樣呢?那我們該怎么辦呢?

  三、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表象.

  1.觀察尺子,說一說自己看到了些什么.

  2.在尺子上找一找1厘米有多長.

  3.用手比一比1厘米有多長.

  4.找一找身邊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5.在尺子上找出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有多長(為估計作準備)

  四、同學之間互幫互學,掌握測量的方法,并能比較準確地估計物體的長度.

  1.試著測量數(shù)學書的寬度,同桌之間互幫互學.

  2.學生自己介紹測量的方法及結(jié)果.

  教師總結(jié)測量的方法:一端對準0刻度,另一端對著幾就是幾厘米.

  3.出示一把斷了的沒有0刻度的尺子.

  教師提問:用這個尺子能進行測量嗎?怎么測?

  強調(diào):一端對準0刻度的測量方法只是我們實際測量中常用的方法,因為這樣便于讀數(shù),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

  4.出示幾個測鉛筆長度的例子,讓生判斷對錯.

  五、小組合作,進行估計和測量.

  1.小組自主選擇幾件學具,先進行估計,然后再測量,并將測量的結(jié)果記錄下來.

  提示:首先要進行分工:大家一起估計,再由一名同學負責測量,并由另一名同學進行驗證,最后由一名同學將結(jié)果記錄下來.

桌子有多長教案2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測量活動中,了解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初步體會統(tǒng)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

  2.體會厘米的實際意義,初步學會估測和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數(shù)學、善于與人合作、勇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教材分析〗

  本課時是學生第一次學習測量知識,“厘米”是學生認識的第一個長度單位,它將為以后學習“米”“分米”等長度單位作準備。教材對這部分內(nèi)容的安排建立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與實踐活動的基礎(chǔ)上,安排了豐富的活動。教師不僅要考慮數(shù)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心理規(guī)律,充分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活動,給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活動中發(fā)展對測量單位的理解,體會到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形成估測的意識,學習測量的技能;教師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掌握數(shù)學知識與技能,學習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本節(jié)課采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研究式的學習方法。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濱湖小學是天津市河西區(qū)一所現(xiàn)代化教學設(shè)備較齊全,學生生源較好的學校。我所執(zhí)教的一年級一班是小班,全班共有學生30人,男生16人、女生14人。該班學生自入學以來,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意識以及交流、合作的習慣,能夠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思維比較活躍。本節(jié)課學習測量的有關(guān)知識,可以說,學生沒有什么知識基礎(chǔ),惟一認識的是學生用尺,但也只是知道用尺子畫橫線,其他了解得很少。

  〖教學設(shè)計〗

 。ㄒ唬﹦(chuàng)設(shè)情境,引出課題

  師:今天老師帶來幾張照片,我們一起來看看照片上的人都在做什么。

  教師出示一組照片:

  照片1――媽媽給孩子量衣服;照片2――叔叔量玻璃;照片3――教師給學生量身高;照片4――木匠量椅子腿的長度。

  教師每出示一張照片,都請學生介紹照片上的內(nèi)容。然后,教師再問:照片上的人都在做什么?

  生:(異口同聲地)都在量東西。

  師:看來,測量在我們生活中應用很廣泛。你們知道嗎,量東西里還有許多學問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它,好不好?(教師板書課題“量長度”。)

 。ù谁h(huán)節(jié)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與生活實際密切聯(lián)系的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生活中,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體會到數(shù)學的價值,增強理解數(shù)學和應用數(shù)學的信心;初步學會運用數(shù)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xiàn)實社會,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ǘ┳灾魈剿,掌握新知

  師:同學們每天都要用到課桌,你們知道你用的課桌有多長嗎?

  生:(互相看了看,搖頭)不知道。

  師:現(xiàn)在,就請你想辦法量一量,告訴大家。

  (學生熱情高漲地投入到測量活動中,不一會兒就測量出了結(jié)果。)

  師:說一說你用什么工具量的,量的結(jié)果是多少?

  生1:我用手量的,這樣是一,有5多長。

  生2:我用書量的,有2本半那么長。

  生3:我用鉛筆量的,有3枝鉛筆那么長。

  生4:我用尺子量的,有4把尺子還多一點那么長。

  ……

  師:(表情驚訝地)為什么量的是同一張桌子,可是量的結(jié)果不一樣呢?

  生:因為用的工具不同,所以量的結(jié)果就不同。

  師:(興奮地點了點頭)因為測量工具不同,標準不一樣,所以量的結(jié)果就不同。那么,如果用同一枝鉛筆量結(jié)果會怎樣?

  生:(爭先恐后地)如果用同一枝鉛筆量結(jié)果就一樣。

  師:用哪一種工具測量更好一些?

  生:(異口同聲)用尺測量最好。(投影出示直尺。)

  (教師請學生把尺子拿出來,并請學生認真觀察直尺,與同桌交流,說一說在尺上找到了什么秘密。學生手拿直尺與同桌同學邊認真觀察邊交流。)

  (教師請學生到黑板前指著投影上的直尺匯報。)

  生1:尺上有小道道。

  師:誰知道,“小道道”是什么?

  生:是刻度。

  生1:尺上還有數(shù)字,有0,1,2,3,…,0表示尺子的頭。

  (這時候教師規(guī)范學生的說法:0表示起點。)

  生2:每相鄰的兩個數(shù)之間的距離一樣長。

  (教師指著直尺介紹:相鄰的兩個數(shù)之間的距離為1厘米。如:刻度0~1之間的長度是1厘米。)

  1.教師請學生舉例說一說見過的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1厘米。同時,教師用手比劃出1厘米的長度。學生也跟著教師用手比劃出1厘米的長度,然后,想了想答道:食指寬大約是1厘米;大拇指的指甲長約1厘米;有的豆芽長約1厘米……然后請學生在尺子上找一找還有哪些數(shù)字之間的距離是1厘米。學生非常踴躍地舉手回答道:刻度1~2之間的長度是1厘米;刻度3~4之間的長度是1厘米;刻度10~11之間的長度也是1厘米……

  2.教師請學生估計2厘米的長度,然后在尺上找出哪些數(shù)字之間的距離是2厘米。

  (學生用手先比劃出1厘米長的一段,再增加同樣的一段,即2厘米。然后再到尺子上去比一比估計得是否準確。)

  (教師請學生舉例說一說見過的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2厘米。學生用手比劃著2厘米的長度,想了想答道:我的橡皮長約2厘米,有的釘子的長大約是2厘米……)

  3.教師再請學生估計3厘米的長度,然后在尺子上找出距離是3厘米的一段。

  4.教師請學生再來估計一下小棒的長度,然后試著量一量。同桌交流說說怎樣量的。

  匯報:學生演示。(有的學生從0量起,有的'學生從1量起……)

  討論:哪種方法好?為什么?

  (學生展開激烈地討論后總結(jié)出測量方法:(1)先把一端對準0刻度;(2)讀出另一端與尺子上重合的位置的數(shù)值。)

 。ù谁h(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力圖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自由討論的氛圍,通過討論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并配以直觀的學具輔助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以“放”為主,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與人合作的精神,發(fā)展學生思維的多向性。)

 。ㄈ┰诨顒又徐柟绦轮

  1.測量長度,填寫下表。

  2.量一長,一步長。(小組合作完成)

 。ǎ保┫裙烙,再測量。

 。ǎ玻┱f一說,知道了一長、一步長有什么用處?

 。ㄔ谶@個活動中,學生測量工具用得比較熟練了,但是在測量中又遇到了新的問題,如一步長應該怎么算,從哪到哪是一步?在交流爭論中學生逐漸達成共識。)

  3.任意選擇你喜歡的一樣東西進行測量。

 。▽W生積極地投入到測量活動中,有的學生量桌子長,有的學生量同學的耳朵長,有的學生跑到黑板前量黑板的長度,還有的學生量同學的眼睛……)

 。y量中,學生逐漸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性,如有的學生用尺子量桌面的長度時,尺子不夠,大家想辦法,一名學生拿尺子,另一名學生做標記,這樣一步一步地測量,最后再算總的長度。)

  4.量易拉罐一周的長度,看誰的方法最好。

  (1)有的學生轉(zhuǎn)動易拉罐用尺子量。

  (2)有的學生把易拉罐壓癟了量。

 。3)有的學生想把直尺壓彎了量,但是一使勁,尺子折了。

 。4)有的學生借助繩子量。

  ……

  (在這個活動中,學生的情緒再次被調(diào)動起來,大家開動腦筋,想出了許多方法,雖然有可行和不可行的,但是他們在交流中得到啟發(fā),豐富了生活經(jīng)驗。)

  (四)評價

  師:下課的鈴聲就快響了,誰愿意把自己的收獲說給大家聽?評價一下這節(jié)課的表現(xiàn)好嗎?

  生1:這節(jié)課我認識了直尺,學會了測量。

  師:那能說說是怎么測量的嗎?

  (生2興致勃勃地說了起來。)

  生3:我會用今天學的知識測量彎曲的東西的長度。(這是剛才把尺弄折的學生。)

  生4:(高興地說)我更加理解,數(shù)學與生活密不可分,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我非常喜歡上數(shù)學課。

  生5:我覺得××同學這節(jié)課表現(xiàn)非常突出,她善于動腦,勇于發(fā)表不同的見解,我今后應向她學習。

 。ㄍㄟ^評價,教師能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學習的同時改進教師的教學。多元化的評價,不僅關(guān)注學生學習水平,更關(guān)注他們在教學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中,以學生的實踐活動為主體,安排大量的測量活動,充分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活動。如:自選工具測量物體的長度,估測物體的長度,實際測量物體的長度。在組織學生自選工具測量課桌有多長時,學生想出許多辦法,如:有的學生用尺量,有的用書本量,有的用鉛筆量,還有的用手量……當學生匯報結(jié)果時發(fā)現(xiàn)量的結(jié)果不一樣,從而體會到統(tǒng)一測量工具的必要性,在學生統(tǒng)一認識的基礎(chǔ)上,再進行小組測量,驗證他們的發(fā)現(xiàn)。這樣安排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培養(yǎng)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樣東西測量時,學生表現(xiàn)極為活躍,有的學生測量桌椅長度,有的跑到講臺上測量黑板長度,還有的學生測量同桌的眼睛、耳朵的長度,量鞋子的大小等等,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后,讓學生量易拉罐一周長度,學生給出多種方法,發(fā)揮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整堂課氣氛活躍,收到較好的效果。

  〖編者點評〗

  1. 教師在課的開始為學生出示一組照片,讓學生說說照片上的人都在干什么。這一情境的創(chuàng)設(shè)貼切、自然,使學生體會到量長度的必要性,以及在生活中的普遍性。

  2. 教師在教學時為學生的活動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學生任選工具測量體會到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通過估測與實際測量體會到厘米的實際意義,形成估測的意識,掌握測量的技能。教師特別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比較有效地組織和引導小組合作。把探索性學習與合作學習較好地結(jié)合起來,練習中設(shè)計的任選喜歡的東西測量,非常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最后,學生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也很有創(chuàng)意。這節(jié)課的課堂氣氛活躍,收到極佳的效果。

桌子有多長教案3

  【學習目標】

  1.在實際測量與交流中,了解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初步體會統(tǒng)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及厘米的實際意義,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能力及估測的意識。

  3.在合作、討論中去發(fā)掘知識,掌握知識,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測量精神,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好伙伴,天天陪著我們一起學習,它就是我們的課桌。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了解桌子有多長。(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提問:你能用什么方法知道課桌有多長呢?

  1.估計:讓學生試著估計一下自己的桌子長度,可以用眼睛看,也可用手比劃著估,估好后,舉手交流結(jié)果。

  (設(shè)計意圖:讓學生對一個物體的長度提前有一個不具體的感官認識,同時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估測能力。)

  2.測量:你能想出什么辦法來量桌子的長度呢?請同桌兩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方法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的課桌有多長。

  學生交流匯報,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及時總結(jié)。

  (設(shè)計意圖: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合作探究來解決問題。培養(yǎng)他們在學習中的合作意識和探索精神,以及學會學習的能力。結(jié)合學生的動手操作,充分調(diào)動起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每個學生都融入其中,體驗到動腦的樂趣。)

  質(zhì)疑:為什么測出的桌子長度的說法都不一樣呢?同樣的`桌子真的都不一樣長嗎?讓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

  小結(jié):使用的工具不同,結(jié)果就會不一樣,只有當工具一樣時,結(jié)果才會相同。看來,統(tǒng)一測量的工具非常重要,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一般用什么工具測量物體的長短嗎?

  (設(shè)計意圖:使學生感受生活中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同時體會統(tǒng)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

  3.認識尺子。

  (1)師:尺子有很多種,不止是你們手中用的這種,還有這些。(出示各類尺子,拓寬知識面,讓學生多認識一些尺子。)而在我們的學習中,大家常用的就是學生尺。(在黑板上貼出放大的直尺圖。)

  (2)觀察、探究:學生尺上有些什么?

  (設(shè)計意圖:結(jié)合學生的動手操作,充分調(diào)動起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每個學生都融入其中,體驗到動腦的樂趣。)

  結(jié)合學生的發(fā)現(xiàn),講解刻度線、字母cm及其含義、認識長度單位厘米。

  (板書:長度單位——厘米(cm)。)

  (3)師:在尺子上找到“0”了嗎?它在什么位置上,誰知道表示什么意思?

  尺子上還有些數(shù)字是什么意思?請找到尺子上從“0~1”這一段,從0~1是幾厘米?

  (4)在認識厘米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用手比劃感受一下“1厘米有多長”,再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你見到過什么東西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設(shè)計意圖:聯(lián)系生活中常見物體理解厘米的實際意義,使抽象的單位變得可以體驗。)

  (5)認識幾厘米

 、贁(shù)一數(shù):從0刻度到2刻度之間有幾個1厘米,是幾厘米?從3刻度到7刻度是幾厘米?

 、诓乱徊,5~6.9~10、0~2.0~6之間分別是幾厘米。

  (設(shè)計意圖:從學生的經(jīng)驗和認識出發(fā),加入“猜想”這一催化劑,促進學生多角度思維,從而抓住事物的本質(zhì),得出結(jié)論。誘發(fā)學生的跳躍思維,加快1厘米的認識過程。)

 、鄞蚴謩荩4厘米大約有多長?7厘米大約有多長?10厘米大約有多長?

  (同桌互評。)

  4.量物。

  (1)要求學生取出統(tǒng)一物體(學具中的等腰三角形),找到長邊(正好整數(shù)),小組討論試著量,再匯報。面對結(jié)果不統(tǒng)一時,大家討論原因。讓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找一人上臺演示,得出經(jīng)驗:量物體時,先把一端對準0刻度線,再看另一端對著刻度幾,就是幾厘米。

  (2)再量這個三角形的一條短邊,不夠整數(shù),全班交流該讀作多少。

  討論:離哪個刻度線比較近,大約是幾厘米。

  (設(shè)計意圖:讓學生從用不同的工具測量課桌,到用相同的工具測量物體,在操作中比較、分析、綜合、抽象出事物的本質(zhì),得出結(jié)論,找出用尺子量物體的方法,在自主的探索中去發(fā)現(xiàn)與創(chuàng)新。)

  三、鞏固練習。

  1.估計大約是幾厘米?(如:書的厚度,小棒、鉛筆的長度等。)

  2.請幾名同學分別量出這幾種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并注意測量的方法。

  3.小組活動,完成第15頁第1--3題,先估計,再測量。

  四、總結(jié)評價。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你覺得你表現(xiàn)得怎樣?

桌子有多長教案4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用不同工具測量同一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數(shù)學教案-桌子有多長。

  2、認識厘米,體會厘米的實際意義。

  3、能估計較小物體的長度,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內(nèi)容:

  一、教學引入:

  1、談話引入:我們的教室里有講臺、有課桌,那么,我們的講臺有多長,課桌有多長呢?同學們該怎樣量呢?

  2、測量活動:

  (1)分組讓學生估計一下,講臺、課桌各有多長。

  (2)實際測量:讓學生用不同方法量。

  (3)討論交流:發(fā)現(xiàn)用不同的測量工具得到的數(shù)不同,從而體會到統(tǒng)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

  二、新課教學:

  1、認識厘米:(課件展示)

  認識刻度線,0刻度,1厘米的長度,小學數(shù)學教案《數(shù)學教案-桌子有多長》。

  讓學生先估計1厘米有多長,然后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長度,讓他們再用食指和拇指比劃一下,建立1厘米的`表象。

  在尺子上的不同刻度找出1厘米的長度,如數(shù)3到數(shù)4是1厘米,數(shù)6到數(shù)7也是1厘米等等。

  2、說一說:(課件展示)讓學生找一找自己身邊哪些物體的長度是1厘米的,體會1厘米的實際意義。先估計,再量一量。

  3、量一量:(課件展示)如何進行測量。

  測量的步驟:把一端對準0刻度,根據(jù)另一端與尺子上重合的位置,讀出數(shù)值。

  學生分組練習測量鉛筆的長度。

  三、鞏固練習

  1、課件展示第1題,讓學生先估計自己的書、鉛筆和食指有多長,再量一量、填一填。當學生測量的不是整厘米數(shù)的時候,教師指導學生怎樣按整厘米數(shù)讀出數(shù)值。

  2、課件展示第2題,讓學生仔細觀察圖意,獨立完成題目。

  3、課件展示第3題,可以讓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后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對于小熊沒有量對的題目,讓學生說一說怎樣量才是正確的。對于測量有困難的學生,教師應給予具體指導。

  四、總結(jié)并布置課下作業(yè)(課件展示)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課下量一量自己課桌的長度。

  數(shù)學教案-桌子有多長

桌子有多長教案5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用不同的工具測量同一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認識厘米,體會厘米的實際意義。

  3、能估計較小物體的長度,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內(nèi)容分析

  教學重點: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準備

  投影儀、不同長度的鉛筆若干、刻度尺。

  教 學 流 程

  個性化設(shè)計

  一、導入新課。

  教師言語導入。

  師:通過同學們,我們每天在這間教室里學習,講臺是老師的好伙伴,課桌是同學們的好伙伴,今天,這兩位伙伴有話要對大家說呢?大家聽嗎?

  錄音:大家好!我是講臺,今天我想知道自己有多長,小朋友們能告訴我嗎?還有我呢,我是課桌,我也想知道自己有多長,親愛的小朋友,你們能告訴我嗎?

  二、新授

  1、桌子有多長。

  (1)估計活動。

  師:小朋友們,請大家先用手比劃一下講臺有多長,課桌有多長。

  學生用手比一比,說一說。

  (2)實際測量。

  教師詢問:同學們還能用其他的方法說明課桌有多長嗎?

  學生回答可以用東西量。

  (3)討論交流。

  讓學生來說一說剛才用什么方法來說明桌子有多長。

  學生們說他用不同的工具量的。

  師總結(jié):原來大家用的測量工具不一樣,標準也不一樣,這樣說起來真是麻煩。

  那有沒有辦法使測量的結(jié)果都一致呢?

  生說:可以用尺子來量。

  (4)認識刻度尺,用尺子量。體會1 厘米的實際意義。

  讓學生拿出刻度尺,認一認。

  師講解:讓學生知道刻度尺上每10個小格組成一大格,就表示1cm ,即1厘米。讓學生指一指從哪到哪是1厘米。

  再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是1厘米的。(指甲蓋、鼻孔等)

  2、量一量:鉛筆有多長?

  (1)引導示范。

  師:首先我們應找到0刻度,把筆的一端對準它,看另一端對準哪個數(shù)值,再把它讀出來。

  讓學生想想,有時候一枝鉛筆不會剛好是政厘米 數(shù),該怎么辦?

  應該讀出較為接近的整厘米數(shù)即可。

  (2)學生動手操作。

  讓學生展示測量的過程。

  二、完成練一練。

  1、第一題:先估計有多長,再量一量。

  2、第二題:螞蟻搬豆。

  3、第三題:由學生獨立完成。

  三、全課總結(jié)。

  今天你知道了什么 ?

  板書設(shè)計:桌子有多長(厘米的認識)

  教師及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會學生比的方法。

  請學生說出所知道的測量的工具,教師及時補充。

  指導學生任意測量,再全班交流。

桌子有多長教案6

  〖教學目標〗

  1、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愿望,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能力及估測的意識。

  3、在實際測量與交流中,了解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初步體會統(tǒng)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及厘米的實際意義,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主要內(nèi)容是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和測量物體的長度,以學生的實踐活動為主線,安排了大量觀察物體與測量的活動。在測量中,教材安排了豐富的活動,如:自選工具測量物體的長度、估測物體的長度、實際測量物體的長度,使學生體會到統(tǒng)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體會厘米和米的實際意義,形成估測的意識,學習測量的技能等。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學生普遍對長度單位的認識還比較模糊,本節(jié)課是長度單位的起始課,對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往往比較關(guān)注單位的換算,而對長度單位的實際意義重視不夠,致使學生缺乏對單位實際意義的理解。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發(fā)展對測量單位的理解;在此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認識厘米,并通過學生自主的測量活動,逐漸建立厘米的概念。學生估測物體的長度時,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如:與物體實際的長度差距較大。教師可在學生認識1厘米的基礎(chǔ)上,先估計物體的長度夠不夠1厘米,再在認識幾厘米之后,估計物體的長度。

  〖教學設(shè)計〗

 。ㄒ唬﹦(chuàng)設(shè)情境,提出問題

  課件演示:動物學校新買來一些課桌,小白兔回家后高興地告訴了媽媽,兔媽媽問:“你們買的課桌有多長呀?”小白兔搖搖頭說:“我可不知道。”第二天,他就去問他的好朋友小猴子,小猴子說:“這還不簡單!闭f完,就一一地量了起來……

  同學們,如果小白兔去問你,你能用什么方法說明課桌有多長呢?

 。ǚ此即谁h(huán)節(jié)沒有采用書上提供的素材,而是以低年級學生更為喜歡的小動物創(chuàng)設(shè)情境,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提出數(shù)學問題,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探究愿望。)

  (二)合作交流,認識厘米

  1、說一說

  (1)請同桌兩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自己的課桌有多長。

  (2)學生匯報。(學生可能會說:6枝鉛筆長、3個文具盒長、4長……)

  (3)討論:大家的桌子都是一樣的,為什么你們說的數(shù)卻不同?要使量得的結(jié)果一樣,怎么辦?

  師:看來,統(tǒng)一測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一般用什么工具測量物體的長短呢?

 。ǚ此甲寣W生合作之前,教師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請同桌兩人先商量一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自己的課桌有多長。從課堂中學生的表現(xiàn)看出,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多數(shù)學生能夠做到合作有序、分工明確,但部分學生合作能力較差,如:一人操作,一人旁觀等。我及時調(diào)整教學,選擇兩個典型的小組(一組合作較好,另一組合作不理想)分別上臺操作演示,讓其他學生進行評價,通過對比,讓學生體會到同桌合作要注意的問題及合作的一些方法。然后,讓學生討論一個更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大家的桌子都是一樣的,為什么你們說的數(shù)卻不同?要使量得的結(jié)果一樣,怎么辦?再次激起學生的探究愿望,從中體會到統(tǒng)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

  2、找一找

  (1)認識刻度尺

 、儆^察: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趯W生匯報,并試著說一說尺子上的數(shù)表示什么意思。

 、劢處熝a充。

 。2)認識1厘米

 、僬J識1厘米。

  師:從0刻度到1刻度之間的長度是幾厘米?用字母怎樣表示?

  (學生試說,教師糾正。)

  師:請你在尺子上找一找,還有幾刻度到幾刻度之間的長度也是1厘米?

 。ㄍ阑フf。)

 、隗w會1厘米的實際長度。

  a、用尺子上的1厘米比一比,圖釘大約有多長?并說說你的方法。

  (強調(diào):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圖釘?shù)囊欢,看圖釘?shù)牧硪欢藢χ臄?shù)最接近幾,圖釘?shù)拈L度大約就是幾厘米。)

  b、用手勢表示1厘米的長度。

 。ú僮鳎河檬持负湍粗篙p輕夾住圖釘,再輕輕地抽出圖釘,指肚之間的縫隙大約就是1厘米。)

 、劬氁痪。

  a、判斷:夠1厘米嗎?(如:鉛筆盒、書、本等的厚度。)

  b、找一找:什么東西的長度或厚度大約是1厘米?

 。3)認識幾厘米

 、贁(shù)一數(shù):從0刻度到2刻度之間有幾個1厘米,是幾厘米?從3刻度到7刻度是幾厘米?

  ②打手勢:4厘米大約有多長?7厘米大約有多長?10厘米大約有多長?

 。ㄍ阑ピu。)

 。ǚ此肌罢乙徽摇笔沁@節(jié)課的主要教學環(huán)節(jié),我重點關(guān)注了學生對1厘米的實際意義的理解和體驗,這和以前的教學相比有了很大的改進,教學設(shè)計也較有層次。在認識刻度尺的基礎(chǔ)上,先認識1厘米,再認識幾厘米,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針對低年級學生4人合作比較困難的現(xiàn)狀,我讓學生從兩人合作開始,并加入評價的內(nèi)容。活動的設(shè)計盡量做到面向全體,我們看到,學生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識,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較高。但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如:教學還不夠開放,有些問題的設(shè)計過于瑣碎,學生討論交流的時間把握不好,教師的課堂調(diào)控能力還有待于提高等。)

  (三)動手操作,深化新知

  1、估計大約是幾厘米?(如:書的厚度,小棒、鉛筆的長度等。)

  2、請幾名同學分別量出這幾種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并注意測量的方法。

  3、第14頁量一量,第15頁1,2,3題。

 。ǚ此季毩暤脑O(shè)計緊緊圍繞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尤其是注重對學生估計意識的培養(yǎng)及操作能力的訓練,對“厘米”這一概念的理解不是停留在口頭上,而是落實在教學活動中,雖然學生估計的結(jié)果與實際長度還有些差距,但我想,經(jīng)過長時間的訓練,學生的估計能力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對“厘米”的認識也會更加深刻。)

 。ㄋ模└爬ǹ偨Y(jié),拓展延伸

  師:如果以厘米為單位去量從家到學校的距離,去量特別遠的距離,你們覺得方便嗎?因此,我們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一般用厘米作單位;如果測量比較長的距離用厘米作單位,就很不方便了,今后我們還要學習比厘米更大的長度單位。

  (反思這樣的總結(jié)使學生認識到“厘米”不是惟一的長度單位,它比較適合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愿望。)

  〖案例點評〗

  本節(jié)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1、以學生喜愛的故事形式引入新課,生動、有趣,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

  2、重視操作,在操作活動中,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統(tǒng)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起1厘米的長度概念。如:學生在認識刻度尺的基礎(chǔ)上,先讓學生從視覺上感知1厘米的長度,然后輔以手勢表示1厘米的長度,最后再找出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是1厘米,進而判斷書、本、鉛筆盒等的厚度夠不夠1厘米,使學生初步建立起1厘米的長度概念。

  3、教學設(shè)計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并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如:在學生認識了刻度尺的基礎(chǔ)上,先認識1厘米,再去認識幾厘米:“請同桌兩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自己的課桌有多長!薄按蚴謩荩4厘米大約有多長?7厘米大約有多長?10厘米大約有多長?(同桌互評)”等。教師非常關(guān)注學生合作的方法及學生之間的評價,幾乎所有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shù)學活動中來,收到比較好的效果。

  4、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估計意識,較好地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如:讓學生先估計一下物體的長度或厚度,然后再親自量一量,并且讓學生自己去嘗試操作、探索,使學生在觀察后與自己的操作產(chǎn)生對比,從而掌握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充分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5、練習的設(shè)計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既鞏固所學知識,突出教學重點,又體現(xiàn)方法的多樣化,真正把操作作為獲取知識的主要手段。

桌子有多長教案7

  教學內(nèi)容:

  教材14頁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初步學會估計物體的長度,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建立1厘米長度的概念。

  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對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發(fā)展學生的估測意識。

  教具準備:鉛筆、書、本、紅領(lǐng)巾。

  教學過程:

  一、師談話:

  新學期開始了,學校為每個教室更換了新的講臺、課桌,請大家估計一下講臺有多長?

  學生用手比畫一下,講臺大約有這么長。

  請同學們再估計一下,你使用的課桌有多長?

  二、測量活動

  1、老師提出問題。如果不用尺子量,你能有哪些方法說明你的課桌有多長?

  2、生小組合作測量。

  三、討論質(zhì)疑

  1、大家測量的很認真,并且測量出桌子的長度。但又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桌子長度一樣,我們測量的結(jié)果卻不一樣,這是為什么?

  四、學習厘米

  :我們統(tǒng)一了測量的工具,得出的結(jié)論就一樣了,到底課桌有多長?我們可以用尺自量。

  什么東西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呢?

  1、量一量

  量一量鉛筆有多長?畫出1厘米和鉛筆的長度。

  問:測量時應注意什么?

  2、做書上的練一練。

  五、教學板書:

  桌子有多長

 。ò鍟裕

桌子有多長教案8

  【教學內(nèi)容】

  一年級下冊第14頁桌子有多長。

  【教材分析】

  本課時是學生第一次學習測量知識,“厘米”是學生認識的第一個長度單位,它將為以后學習“米”“分米”等長度單位作準備。在測量中,教材安排了豐富的活動,如:自選工具測量物體的長度、估測物體的長度、實際測量物體的長度,使學生體會到統(tǒng)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在這個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體會厘米的實際意義,形成估測的意識,學習測量的技能等。教師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掌握數(shù)學知識與技能,學習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

  【學生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雖然年齡小,但對尺子并不陌生,每個學生都見過學生尺,以他們的經(jīng)驗出發(fā),知道尺子能用來做什么,比如說,可以用尺子來畫直線,也有部分孩子知道尺子是用來測量的。但多數(shù)孩子不認識厘米,把尺子上的.厘米說成是米,這說明孩子們對厘米的經(jīng)驗很薄弱。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發(fā)展對測量單位的理解;在此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認識厘米,并通過學生自主的測量活動,逐漸建立厘米的概念。學生估測物體的長度時,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如:與物體實際的長度差距較大。教師可在學生認識1厘米的基礎(chǔ)上,先估計物體的長度夠不夠1厘米,再在認識幾厘米之后,估計物體的長度。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厘米,體會厘米的實際意義。

 。2)能估計較小物體的長度,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2、過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用不同工具測量同一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能力及估測的意識。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在合作、討論中去發(fā)掘知識,掌握知識,并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2)使學生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流程】

 。ㄒ唬﹦(chuàng)設(shè)情景,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剛才老師接到了機靈狗打來的電話,他說他們動物學校也想購買一批和我們一樣的桌椅,可他們不知道桌子有多長?(板書課題),他想請小朋友們來幫忙測量一下,你們愿意嗎?

 。ǘ┨骄啃轮

  1、組織估量:

  師:誰能先來估計一下你的課桌有多長?可以用眼睛看,也可用手比劃著估。

  生:自由說。

  2、引導用物測量:

  師:小朋友們估計出這么多的結(jié)果,那么課桌到底有多長呢?請小朋友們選擇身邊的工具測量一下。同桌兩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再共同量一量。

  生:匯報。(學生可能會說:4柞、6枝鉛筆長、3個文具盒長……)

  師根據(jù)學生匯報板書

  3、引導統(tǒng)一長度單位:

  師:剛才大家都匯報了自己的方法,你們看這些結(jié)果有什么疑問嗎?

  生:為什么量得的數(shù)會不一樣呢?

  師:對,都是同樣的桌子,為什么量得的結(jié)果會不一樣呢?

  生:因為用的工具不同。

  師:要使量得的結(jié)果一樣,該怎么辦呢?

  生討論

  師:看來,統(tǒng)一測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一般用什么工具測量物體的長短呢?

桌子有多長教案9

  教學內(nèi)容:

  一年級北師版數(shù)學14-15頁。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用不同工具測量同一物體長度的過程,了解實際生活中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初步體會到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認識厘米,體會厘米的實際意義,初步學會估測較小物體的長度。

  3、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重點:

  認識和體會1厘米的意義,初步培養(yǎng)估測意識,學會正確地進行簡單的測量。

  教學難點:

  正確體會1厘米的實際意義,正確進行簡單的測量。

  養(yǎng)成教育訓練點:

  培養(yǎng)合作意識,鍛煉觀察、操作及推理能力,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方法:

  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尺子。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課題。

  小熊遇到了難題,想讓小朋友幫忙,難題是桌子有多長。

  二、知識探究

  1、自主探索,感悟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學生測量桌子的長度,并匯報結(jié)果。

  師生一起觀察測量的結(jié)果,引出尺子。

  2、認識尺子,認識1厘米。

  活動一:通過認真觀察、交流,出:

 。1)尺子上有數(shù)字0、1、2、3、4……,0在尺子的最左端,表示起點。

  (2)有一條一條的線,有長的短的,我們把這些一條條的線叫做刻度線。

  (3)有cm-厘米,是一個長度單位。學生通過打招呼認識它。

  活動二:認識1厘米。

  尺子上從0到1這一段的長度是1厘米,尺子上每一大格為1厘米。

  活動三: 1厘米到底有多長?

  學生用拇指和食指對準尺上的`0和1,比劃一下就能感受到1厘米的長度。

  尋找身邊的1厘米:大拇指指甲的寬度、拇指的寬度、圖釘?shù)拈L度大約都是1厘米。

  有了1厘米的基礎(chǔ),進而認識3cm、5cm。(有幾大格就是幾厘米。)

  三、用直尺測量物體的方法。

  1、當0刻度完整無缺時,將物體的一端對準0刻度,看另一端與尺子上的哪個刻度對齊。(生動手測量自己的鉛筆有多長,在測量過程中,一定會出現(xiàn)物體的一端與0刻度線對齊,而另一端卻不能于某個刻度對齊,這時我們就看它的末端離哪個數(shù)字近,就說大約()cm。)

  2、尺子上0刻度找不見的時候,物體的一端對準一個整刻度,看另一端與尺子上哪個刻度對齊,此時,物體的長度為兩刻度值的差。

  四、應用練習。

  小熊量東西。

  五、課堂。

  小熊在大家的幫助下,順利地通過了老師的測試,高興極了,說想讓小朋友一下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可以嗎?

  板書設(shè)計:

  桌子有多長

  尺子 cm—厘米

  教學反思:

  《桌子有多長》一課,重點是讓孩子認識1厘米,體會1厘米的實際意義,以及能正確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教學過程中需要多次進行活動,這就需要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和教育機智,然而,這也正是我所欠缺的東西,導致整節(jié)課進行得雜亂無章,秩序混亂,所以這是一節(jié)失敗的教學。

  1、創(chuàng)設(shè)問題情境,以小熊做客為主線貫穿整節(jié)課,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2、感受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學生動手量桌子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沒有完全參與進來,這與我有很大關(guān)系,教師的示范作用本應該體現(xiàn)出來,但是自己也沒有做到,這是不應該的。

  3、認識1cm,體會1cm的實際意義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做的準備不夠充分,學生只是用手比劃了幾次1cm,不如給學生準備一些1cm的實物讓他們體會好。

  4、正確測量物體的長度,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少,只是單純的看了小熊的錯誤,這種間接的方式肯定不如親身體驗好。

  5、另外,平時的習慣養(yǎng)成沒做好,導致課堂中間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些突發(fā)現(xiàn)象,我處理得很不到位,也沒能及時的處理好,這些方面的技巧還需要自己一點一滴的去積累,慢慢去摸索,多動腦思考,多請教其他老師。懇請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桌子有多長教案】相關(guān)文章:

《桌子有多長》教案03-09

北師大版《桌子有多長》教學設(shè)計12-20

《鉛筆有多長》教案03-30

《課桌有多長》教案03-07

《小魚有多長》教案03-10

桌子有多長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教案10-07

中班數(shù)學小魚有多長教案10-27

一分鐘有多長教案09-11

大班主題活動《量量影子有多長》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