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教案范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shè)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背誦李白的詩,了解作者及其詩的風格。
2、理解《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意境及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熟讀成誦。
3、了解李白的友情詩及借月抒情詩。
二、學情分析:
學生由于剛升入初中,對初中的學習生活還不適應(yīng),加之語文綜合能力還不夠高,對詩詞學習感悟力比較弱,課外知識積累較少。因此,本節(jié)課除了學習課本上的內(nèi)容外,還專門為學生安排了拓展閱讀,激發(fā)興趣,加強積累。
三、重點、難點:
理解李白詩的意境及所抒發(fā)的感情。
四、教學活動:
。ㄒ唬┱n前預(yù)習:
。、以小組為單位,自選、背誦李白詩,準備課堂展示。
2、組長負責給組員講解詩歌。
(二)導(dǎo)入新課:
《尚書》中說“詩言志”,我們也經(jīng)常說詩如其人,就是說從一個人的詩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情懷、個性、才華等,李白的詩也正是他內(nèi)心最真實的聲音。所以,我們要了解李白,就要從他的詩入手,而要更好地理解李白的詩,又不能不從了解李白的人開始。
。ㄈ┲v授(李白簡介):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我國歷史上,被稱為詩仙,與杜甫并稱“李杜”,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
李白在二十五六歲時出蜀東游,在此后十年內(nèi),漫游了長江、黃河中下游的許多地方,天寶初被玄宗召入長安,供奉翰林,因遭權(quán)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安史之亂中,曾為永王璘幕僚,后蒙冤入獄,遠謫夜郎,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投奔其族叔當涂令李陽冰,后卒于當涂。其詩風豪放飄逸,想象豐富,大量采用夸張、擬人和生動的.比喻,語言流轉(zhuǎn)自然,音律和諧多變。
。ㄋ模⿲(dǎo)學自學:
1、從詩的題目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2、反復(fù)讀,理解內(nèi)容:
。ǎ保┰娙嗽谑拙渲袑懥四男┚拔,分析一下它們的作用。
楊花漂泊不定,給人以流落之感,子規(guī)暗含悲痛之情。詩人取這兩樣景物,既點明了時令,也渲染了悲涼哀傷的氛圍。
。ǎ玻┱堎p析詩的最后兩句(溫馨提示:可從寫法和思想感情兩方面分析)
這兩句通過豐富的想象,運用擬人的手法,將明月人格化,希望明月捎去自己的愁思,表達了對朋友思念、同情和關(guān)切之情。
(五)拓展閱讀:
金鄉(xiāng)送韋八之西京(1)
客自長安來(2),還歸長安去。
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3)。
此情不可道(4),此別何時遇?
望望不見君,連山起煙霧(5)。
作品注釋:
(1)金鄉(xiāng):今山東省金鄉(xiāng)縣。韋八:李白的友人。西京:即長安。
。ǎ玻┛停褐疙f八。
(3)咸陽:指長安。
。ǎ矗┎豢傻溃簾o法用語言表達。
(5)望望:瞻望,盼望。
(六)賞讀李白:
1、送別詩、友情詩:
《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渡荊門送別》《送友人》《金陵酒肆留別》《客中作》《山中與幽人對酌》《沙丘城下寄杜甫》等,感情深摯,形象鮮明,具有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量。
2、描繪自然風景的詩篇:
《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早發(fā)白帝城》《獨坐敬亭山》《山中問答》《秋登宣城謝眺北樓》《登金陵鳳凰臺》《峨眉山月歌》《夜宿山寺》《越女詞耶溪采蓮女》《蜀道難》,以充滿想象的神奇之筆描繪祖國的壯麗山河,表現(xiàn)了他的豪情壯志和開闊胸襟。
3、描寫渴望建功立業(yè)、仕途艱難、內(nèi)心苦悶的:
《秋浦歌》《南陵別兒童入京》《把酒問月》《將進酒》《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古朗月行》《行路難》《月下獨酌》等。李白一生關(guān)心國事,希望為朝廷重用,為國效勞,卻懷才不遇,詩人內(nèi)心悲憤,常借酒、借月抒懷,批判朝政弊端,感慨有志之士不能施展抱負。
4、邊塞詩、宮怨詩:
《關(guān)山月》《塞下曲》《勞勞亭歌》《玉階怨》《怨情》《長門怨》《子夜吳歌——秋歌》,表現(xiàn)對人民生活的關(guān)心和同情,反映婦女的生活及其痛苦。
。ㄆ撸┬阄绎L采:
師生共讀《將進酒》。
。ò耍┵p讀李白:
中華古詩詞博大精深,我希望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和同學們一起來欣賞古詩詞的美,我們和王維一起“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和杜甫一起”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和李商隱一樣“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和蘇軾一樣“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
。ň牛┱n下作業(yè):
。、自由閱讀,選一首自己喜歡的友情詩,背下來,下節(jié)課背給小組的同學聽。
2、自己嘗試著寫一首小詩,發(fā)到夢想花開群里。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教案2
一、導(dǎo)入
古人常常將月融入筆端;蛲聭堰h,或借月抒懷,或遙寄相思……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感受一下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筆下的明月寄托了怎樣的情懷。
二、作者及寫作背景介紹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先世在隋末因罪徙居中亞碎葉,李白便出生于那里。5歲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省江油縣)的青蓮鄉(xiāng),因以自號青蓮居士。早年讀書學劍,游覽名勝,寫過許多才華橫溢的詩篇。25歲時,出蜀漫游。42歲時,因吳筠推薦,被唐玄宗召入京都,供奉翰林。因蔑視權(quán)貴,放誕不羈,不到二年離開了長安,從此過著長期漫游的生活!鞍彩分畞y”時,李白曾參與永王幕府,但被唐肅宗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今貴州省桐梓縣一帶)。他走到四川奉節(jié)時,得到赦免。最后他病死在安徽當涂(今安徽省當涂縣),終年62歲。李白與杜甫齊名(比杜甫稍長),世稱“李杜”。他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在他的詩中浪漫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手法達到了高度的統(tǒng)一。他的詩歌繼承了我國古代詩歌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善于向樂府學習,形成了他獨特的浪漫主義風格。他的詩歌具有豪邁奔放、想象豐富、色彩絢麗等特點,對后代詩歌的影響很大。
王昌齡是李白的好朋友。開元27年,貶放嶺南,天寶7年,再貶為龍標(今湖南洪江西)尉。李白在楊花落盡、杜鵑聲聲的時節(jié),驚悉好友被貶湖南龍標,龍標在當時還很荒涼,詩人十分擔憂,并深感不平和悲傷,于是寫下了這首詩贈給他。
三、朗讀詩歌
1、聽范讀,仿讀。
2、指讀,指導(dǎo)朗讀。
3、全班齊讀。
四、翻譯詩歌
1、解釋標題:
聞:聽說
左遷:遷,調(diào)動官職,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為尊,左遷就是降職
寄:寄托,托付
2、結(jié)合注釋,試譯詩句。
3、交流難點,翻譯全詩。
參考:
楊花落盡了子規(guī)鳥兒哀啼,聽說去龍標還要逾過五溪。
我把這顆愁心寄托給明月,隨君好友你一直到夜郎西。
五、詩歌賞析
1、從表達方式上看,這是一首什么詩?
明確:寫景抒情的'詩。
2、作者寫了哪些景物?
明確:楊花,子規(guī)
3、這兩種景物有什么作用?
明確:
。1)點明時令:暮春時節(jié)
。2)渲染氣氛:蕭瑟、凄楚的氣氛
楊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體現(xiàn)出飄零孤寂之感。
子規(guī):又叫杜鵑、杜宇、催歸。它總是朝著北方鳴叫,六、七月嗚叫聲更甚,晝夜不止,發(fā)出的聲音極其哀切。所以叫杜鵑啼歸。
。3)烘托心情:表現(xiàn)出詩人的離愁別恨,與友人分離的痛苦。
4、從這句景物描寫中可以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對友人離別的痛苦。
5、“聞道”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明確:對友人的深切同情。
6、“過五溪”表明了友人怎樣的處境?這表明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明確:遷謫之偏遠;道路之艱難;表明了詩人與友人分離的痛苦,對友人的前途和命運的關(guān)心和擔憂之情。
7、第三句的“愁心”是什么意思?作者因何而“愁”?
明確:“愁心”即對朋友遠行偏遠蠻荒之地的牽掛之心,是對朋友自身遭遇的同情之心。作者因友人無端被貶而愁,為友人的前途命運而愁。
8、詩人為什么要把“愁心”寄與明月?
明確:月的意象。
。1)月形——團圓。
。2)夜靜月明,容易引起遐想;
。3)明月升起,千里可共。
。4)明月皎潔,它象征了親情友情的純潔。
明月能讓人產(chǎn)生思鄉(xiāng),懷舊,念遠之情。
9、明月與風本來是沒有情感的,作者把明月和輕風人格化了,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體現(xiàn)作者對友人同情和關(guān)懷,還表現(xiàn)出兩人的友誼如明月般純潔光明,也寓兩人的友誼就如明月長在一般會長存。
表現(xiàn)出了對友人的深切關(guān)懷和思念。
六、主旨歸納
明確:詩人通過對暮春時節(jié)特定景物的描寫,表達了對友人的深切同情和關(guān)懷。
板書設(shè)計: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漂泊不定
子規(guī)——不如歸去
明月、輕風——寄送愁心:抒情——關(guān)懷、思念
惜緣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07-22
《聞》的教案01-03
聞的優(yōu)秀教案01-02
聞氣味教案01-03
王昌齡的送別詩07-22
從軍行王昌齡教案(通用10篇)03-01
龍的音樂教案01-03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07-26
春夜洛城聞笛教案02-09
春夜洛城聞笛教案(精選)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