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投筆從戎的成語故事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成語打過交道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投筆從戎的成語故事,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成語釋義:
扔掉筆去當兵。形容棄文就武,讀書人參軍入伍。從戎:參軍。
來源追溯:
《后漢書·班超傳》:嘗輟業(yè)投筆嘆曰:“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子介、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
成語故事:
班超是西漢著名史學家班彪的小兒子,《漢書》的編撰者班固的弟弟。他從小胸懷大志,雖然不注意修飾外表,不拘細節(jié),但很孝順長輩,常常在家干粗活、累活。他擅長辯論,并且閱讀過各種圖書和典籍。
漢明帝永平五年,即公元62年,班超被召到京城洛陽做官,30歲的班超與母親隨同前往。由于家境貧寒,他經常替官府抄寫書籍,以取得一些收入。
時間久了,班超對整天抄抄寫寫非常厭煩,覺得長期干這種事沒有出息。一天,他正在埋頭抄書,突然心有所感,把筆一扔,感嘆地說:“大丈夫縱然沒有雄才大略,也應當像傅子介、張騫一樣,到西域去建功立業(yè),獲得封侯的賞賜,怎么能老是這樣埋頭在筆硯之間抄書呢!”
同他一起抄書的人聽他說這話,都不以為然,譏笑他是異想天開。班超反感地說:“你們這些庸碌的小人,怎么能理解壯士的志向呢?”
不久,班超參加了軍隊。他作戰(zhàn)英勇,身先士卒,得到了升遷。后來,漢明帝又派班超出使西域。在多次出使西域的過程中,他只帶著數(shù)十個隨從,憑著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克服了重重困難,為加強漢朝和西域各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聯(lián)系,做出了重要貢獻。
學以致用:
從文和習武,都可以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為了保家衛(wèi)國,許多男兒做出了投筆從戎的選擇,使自己的身軀出現(xiàn)在祖國的最前線。
【投筆從戎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綆短汲深的成語故事10-14
南橘北枳的成語故事10-14
成語故事作文02-28
簡短的成語故事10-14
歷史成語故事12-02
成語故事作文02-28
蘊含哲理的成語故事10-14
仰人鼻息的成語故事10-14
關于寸木岑樓的成語故事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