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別等子欲孝而親不待散文欣賞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應該都對散文很熟悉吧?散文分為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你知道怎么才能寫好散文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別等子欲孝而親不待散文欣賞,歡迎大家分享。
前段工會給了幾本《中華百孝故事》,集中了一個個古來今往的孝心故事,仲由背米奉雙親、鄭莊公黃泉見母、張良拾鞋、舜祭生母感后娘、陳毅探母等等,拿了一本回家給兒子看,自己在辦公室也細細看了一遍。故事有已爛熟于心的,有未聽聞過的,重新溫習了一次何為孝,應何孝。
百善孝為先。小善治家,中善治企,大善治國。
我們且不說大善吧,我們只是平凡百姓。于家,于父母長輩,我們是否做到小善了?
龍應臺說:凡世界之愛,皆以聚合為目的,唯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父母對子女的愛。他們含薪茹苦十幾載將兒女撫育成人,希望子女能盡早脫離他們的懷抱,以獨立之身走向社會,有所擔當……明知結果是分離,卻也無怨無悔;而且對自己的兒女,不管他們是有為的無為的,都一概無私的疼愛著,呵護著,哪怕是耗盡自己的一生,付出自己的一切也不求回報。這樣的愛,是世上最無私、最可貴、最偉大的愛?晌覀兒芏嗳藚s常常認為,那是理所當然的。
常有一些兒女總是埋怨父母在他們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沒有給予更大的扶持,堂而皇之置父母不顧,自已亦如天馬行空,出不言回不語,卻從不問一問自己又為父母付出了多少。也看過太多的人,為了自己的小日子在奔波,而忽略了父母,總是想著要功成名就了才讓父母享福享樂,平日里買幾件衣服或一點水果扔回家以示孝順,然而我們的父母真正需要的僅僅是這些嗎?更為可笑的是,有的人還口口聲聲說等父母年老的時候他才要如何如何。試問,你的雙親都六十歲、七十歲,甚至八十歲了,何時方為老?
子有曰: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人人都會老,關愛老人就是關愛我們的將來,我們也有下一代,將來我們也會老。其實在我看來,行孝并不難,難的是有沒有那顆孝心,那顆感念父母的心。行孝并不是一定要金錢和物質不可,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時常牽掛著他們就是一個方面,或是抽空買一點菜回家弄給父母吃,哪怕是簡單的一餐;或是抽空和父母吃一餐晚飯,或者給父母端一杯熱茶,再就是在有陽光的日子,陪他們出去散散心,和鄰居聊聊天,父母身體不適的時候陪一下問一聲,給他們捏捏肩捶捶背,做到這些其實并不難。有時候,他們期待的只是你親手給他們弄的一餐熱飯,不管味道如何,又或者是豎起耳朵耐心的聽他們嘮叨上一陣。
我們可知“子欲孝而親不待”?有記者問比爾蓋茲,世上最不能等的是什么。比爾蓋茲沒有說是機會,沒有說是金錢,他說的是盡孝……
我們有沒有在給父母扯白頭發(fā)的時候,忽然發(fā)現(xiàn)那白發(fā)怎么也扯不完,再也數(shù)不清;給父母買衣服時,突然發(fā)現(xiàn)父母個子矮了不少;給父母捶背的時候,發(fā)覺父母的背又駝了好些;買了好吃的給父母,父母再也嚼不動……父母老了,行孝不能等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當初是父母引領我們走向人生之路,如今,我們也應當陪他們走完人生最后的路,多給父母一點愛心吧,讓父母蒼老的容顏多一些歡笑。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我們明明都懂得這個道理,卻為何總是要到于事無補的時候才想起?一個對親身父母都不孝順的人,能夠對身邊的人說自己很有愛心?人生過去幾十載,目睹了那么多的生離死別,應越來越體會親情的珍貴。
“子欲孝而親不待” , 希望我們都不會選擇這樣的結果……
【別等子欲孝而親不待散文欣賞】相關文章:
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作文03-23
孝親的作文03-20
感恩孝親作文02-13
孝親敬老作文06-19
敬老孝親作文03-23
孝親敬老作文09-12
歲月不待人年華已向晚散文12-01
北城別,回眸三生琥珀色散文欣賞12-01
孝與不孝的散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