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集》讀后感6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散文吧?散文對作者主觀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體中僅次于詩歌的。那么你真的知道要怎么寫散文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朱自清散文集》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朱自清散文集》讀后感1
第一次接觸到你,大概是源于那篇為大家所熟悉的《匆匆》吧。“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這句話不經意間便成了我心中永恒的經典,也許正是在那個時候,我開始認識你,了解你。
你說,“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輕輕地吐出一個又一個字,仔細玩味其間的美妙時,我也意識到必須珍惜時間,不要虛度光陰。謝謝你。
“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蹦阆駛孩子似的說給我聽。我第一次知道如此尋常的雨也能被描繪得那么美!洞骸穾Ыo我的是華麗優(yōu)美卻不失樸實,也是它讓我偏愛你寫景抒情的散文,因為我總能在它們中間看到你的灑脫你的淡泊,讀到你悲傷的心境、起伏的心情。
你的那篇《荷塘月色》,一下子把我拉到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我仿佛看到了那些一襲白衣的荷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花骨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我仿佛看到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樊婀玲上奏著的名曲”;我甚至聽到了樹上的蟬聲和水里的蛙聲?删驮谶@時,你說,“熱鬧的是它們,我什么也沒有”。一剎那,我又似乎能觸到你的心的凄涼,因為你總是不知不覺地流露出自己真實的情感。
然后我要提到你的《背影》,這又是一篇深深打動我的文章,讀來竟有想哭的感覺!侗秤啊分校愕恼Z言沒有以往的華麗,多了幾分樸實和平淡。那一個個催人淚下的畫面,那一句句平凡簡短的對白,總能激蕩起我心里的.那一泓漣漪。我看到學生時代的你和你飽經風霜的老父,感受到他一股從心中涌出的隱痛。父親是少言的,他們不擅長表達,可他們沒有半點粉飾的愛讓人為之動容,“父愛如山”這話真是一點沒錯。你在《冬天》里也說,“一上桌就眼巴巴望著那鍋,等著那熱氣,等著熱氣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我可以清晰地覺察到那氤氳在白水豆腐的熱氣里的父愛,無論怎么冷,大風大雪,想到這些,你心上都該是溫暖的吧。
《正義》里你問道,“人間的正義在哪里呢?”你把正義比作食物衣服,你說“兩石白米堆在屋里,總要吃它干凈,兩箱衣服堆在屋里,總要輪流換穿,一大堆正義卻扔在一旁,滿不理會,我們真大方,真舍得!看來正義這東西也真賤,竟抵不上白米的一個尖兒,衣服的一個扣兒!”我可以聽見你的憤怒,人間的正義究竟在哪里呢,滿藏在我們心里!你讓我們清楚地明白“正義”不止是掛在嘴上,而是要付諸行動的。
你的散文很美,真的很美,一如你的名字。有人說它們“清麗”,有人說它們“清秀”,也有人說它們“清幽”,可都離不開一個“清”字,朱自清的“清”。炎炎夏日,我樂意坐在安靜的書吧里,吮著冷飲,和著優(yōu)美的古典樂,輕聲細讀你的文字,細細品位著字里行間的韻味,細細地讀你,讀一個灑脫的你,淡泊的你。
讀你,真是一種享受。
《朱自清散文集》讀后感2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但是,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xiàn)在又到了哪里呢?眼眶中不覺有些濕潤,感慨良多。時間它去哪兒了?真的是他自己逃走的嗎?亦或有人偷走了他們。我想,這些都不過是表面上的言辭罷了。是我們自己讓他從指縫中如沙子般消散;是我們自己將“寸光陰”賣給了無情的過去。春光明媚,暖陽高照。選一本書在微風中賞讀,伴隨著清新芬芳的茶香。在這軟細綿柔的光陰中剖析人間的真善美,解讀美好的事情,倒也覺得萬分充實了。此刻,時間雖從書本中散過,卻留下了一地的財富。皎陽掛空,微風醉人。你卻用著紅黑凌人的紙牌消磨著大好時光!你卻用自以為激情萬丈的電子產品來禍害屬于自己的寸寸光陰!時間正從你的頭發(fā)中瘋狂的流逝。你卻渾然不覺。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我的心情已澎湃不已,面色囧紅,輕咬手指來掩飾著自己的內疚不安。因為我知道,我曾是這樣。如今好似在批判像我這樣的人哪。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背影父親為他墊衣服,父親為他買橘,這些都是一個父親凝望著兒子。
我有過類似的經歷,只不過是我凝望著父親。六月的夏季,炎熱枯燥。我隨著父親來到車站,等候著車。父親將那雙滿是繭子的`手擱在我的頭上,帶有體溫的手安定了我不安的心緒。離別之際,愁別多,愁別多。我不愿多說些什么煽情的話語,我怕眼淚會奪眶而出;也不敢多看一眼父親充滿慈愛的眸子,我怕我會因為那雙眸子里的血絲而心疼。父親出差,我怎么能夠接受的了一直陪伴在我身邊的父親突然間的離去?炎陽灼灼,好似要榨干我濕潤的心臟。父親放下手中沉重的行李,整整了我的衣領,挽了挽我的手。繼而又拎起行李。我如璃般的眼眸目送父親踏上列車,眼前一片模糊,哦,原來是淚水。我何時才能與父親相見。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棠紅這是一幅一尺多長的畫。我眨爍著眼睛,細細品賞。淡綠色的蓮葉四處舒展開來,蜷帶著,縮卷著,碧墨的莖紋蔓延開來。細細看,蓮葉叢中還有許些白蓮,或粉蓮,個個嬌羞可愛,白玉清廉,冰清玉潔。大群大群的蓮花、葉,仿佛把天空也染綠了,原本水藍水藍的天,此刻卻是綠漾綠漾的了,好似像個水球,一戳便會“層林盡染”。身著嫩粉裹裙的少女執(zhí)筆,筆尖上還帶些墨水。沿著腰間的玉佩往下看,小舟上堆堆放放些書籍。靜謐的場面令人閑適自然。“撲騰”一聲,驚嚇了少女,原來是一只白鷺。試想在寧靜午后,蓮花是這樣的濕潤而又嬌羞;白鷺為何而驚起?在這明艷時間里,少女為何要執(zhí)筆點墨,卻又在思考些什么?她到底在等待著什么?舍不得劃槳離去?舍不得這驚起的白鷺?舍不得這清秀淡麗的“魚戲蓮葉間”?不,仔仔細細,細細仔仔,您的面龐嬌紅,原來是喝醉了酒喲!這寥寥幾筆,卻將少女的神態(tài)刻畫的惟妙惟肖,讓人聯(lián)想許多。這筆簇原來是可以傳神的啊,我還以為您是要從畫里出來呢。
《朱自清散文集》讀后感3
最近讀完了《朱自清散文集》。
最開始對于朱自清的印象,可能來源于六年級的《匆匆》,還有《春》。選入課本的散文文辭華麗,卻使我覺得有些過于艷麗,少了些清新,給人很狹促的感覺,與老舍之文比對,是大不同,或許覺得老舍淳樸之風勝一籌。
真正喜歡上朱自清的文章,是源于一張卷子上的閱讀,那篇《月朦朧鳥朦朧卷簾海棠紅》使我眼前一亮,似乎在白底黑字的卷子上為我勾勒了一幅色彩明艷的畫卷,文字帶給我的感染力,使我透過文字,看到了那幅畫。
對朱自清的散文著實有些興趣,早些時候也想過要買一本《荷塘月色》,卻因為書一堆一堆的,一直沒有買來讀。近來偶然買書,便選了這本。
拆了封,首先看的是目錄,目錄似乎能看出編書人的水平吧,目光滑過,一遍遍搜尋著那些熟悉的名字!洞掖摇贰洞骸贰侗秤啊贰逗商猎律,念著可惜,少了我的“入坑作”,《月朦朧》一篇。
粗粗看了看書的編版,算是有些秩序,分成了山河風物,生活瑣記,時論雜談三部分,最想看的,也是在最前頭的山河風物,可能倒不為那些題目吸引,而只是因為所熟識的篇目多罷了。
談起朱自清的文風,并不只是華麗那么簡單,卻給我更深的留戀。其中的文辭也如風,卻是他所描述過的那樣,帶著些青草味、新翻的泥土的氣息、伴著花香的風。瀏覽過去,就如同從水面上掠過,感受著輕盈優(yōu)美,在風中輕嗅。若是細讀,還更有一番風韻,如同月下綻放的蓮花,亭亭玉立,散發(fā)著幽芳,使人沉醉。
山河風物中多少夾雜著些游事,也并不全是景致的,也有故事可看,而融于景物的情感,似乎等著慢慢去發(fā)覺,靜靜地等待著,卻是悠長而深刻。
最令人驚喜的,我的“入坑作”是被目錄隱藏起來,到了溫州雜記四篇里了,喜出望外。
生活瑣記少了些自然的灑脫,卻也有生活的甘甜滋味。生活中的快樂往往來源于許多細節(jié),而將這些星星點點的細節(jié)拼湊起來,就會獲得很棒的一天。
朱自清所描寫的生活也很樸實,多是對生活中小事的描寫于評論,從中融入著自己深厚的情感。朱自清游過歐洲,寫了些關于歐洲的小事,我也似乎從這白紙上捅破的`小空中貪婪地窺視著歐洲的風光。
是如何將自己的生活一點一滴化于墨中寫下,使人仿佛也進了書里頭去呢?是怎樣細膩的筆法一點一點引領著讀者感受作者心中的波瀾?又是怎樣一種共同心跳的溫暖呢?
若論起來,開學這幾天以來,所看的都是時論雜談這些篇,這些篇也是給我以驚艷,我情愿在這里將朱先生與魯迅先生做對比,同樣是品評一件事,或許朱先生不會那樣犀利,讓人覺得舒服,在娓娓道來詳述事件的時候,將那思想全匯于紙上,引人深思。
朱先生對于說話之事似乎有些研究,講了許多篇都是沉默,說話的多少諸如此類,卻不使人覺得厭倦啰嗦,而是思考著每個字句中的含義。他評論的詩文可就更妙了,真想找一本這樣的書,跟著朱自清的評論看畫集,那是怎樣的滋味。
其中所講之事是當時社會上所出現(xiàn)的問題或者說現(xiàn)象,其中所說的許多話到如今也是十分適用,傳達著筆者心靈中豐富的內涵,書寫著中國發(fā)展的故事。并不是些空泛的大道理,而是一件事一件事的列出來,叫你明明白白地看清楚利弊才好。
若我說起來,朱自清的文章是該背的,多多得讀背才好。
《朱自清散文集》讀后感4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天之計在于晨”,尤其是讀了《匆匆》這篇文章,更使我牢牢記在心中,《匆匆》主要講的是: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侯,楊柳枯了,有再生的時候,但是,時間去了,為什么不復返呢?是啊!時間一但去了,就無法復返,時間只有三天“今天”、“明天”和“昨天”。無論你在干哪件事情,時間都會慢慢地流過,可見時間多么寶貴,想想自己,平時在學校里嬉戲的時候,在和同學玩鬧的時候,時間不知不覺地就過去,終于我明白了,要做時間的小主人,利用好每一分鐘,那么生活就變得更有意義了。同學們,好好利用時間吧!
還有《背影》這篇文章,它講的是:父親送兒子去車站,看見有買橘子的,就去買橘子,此時,兒子看到父親的背影,兒子一下子感覺到父親的偉大。想想自己,媽媽每天送我去上學,我卻感覺不到什么,現(xiàn)在我明白了,父母的愛是多么偉大、無私。
散文集還有許多感人的文章,如《春》、《威尼斯》……,從一件小事中,能夠悟出一個大道理,這些都是靠平時積累的呀!
清茶是淡香的,咖啡是苦澀的,美酒是辛辣的,它們雖然味道同,但都能給人們帶來美好的享受,讓人回味無窮!吨熳郧迳⑽募分械奈恼,有的似清茶,有的像咖啡,有的是一杯淳淳的美酒。
朱自清生于1898年,名字華,號秋實,后改名為自清。他是我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杰出的詩人和散文家。他是“五四”新文學的開拓者和創(chuàng)業(yè)者之一。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作了許多創(chuàng)新的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朱自清的散文不同于俞平伯的縝密,也不同于冰心的飄逸,更不同于周伯人的雋永。他用自己“真摯清幽”的特性創(chuàng)造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其中,《背影》、《匆匆》、《荷塘月色》、《春》這幾篇散文,被譽為白話美文的典范。
《背影》這篇散文通過描寫父親送兒子遠行的一幕,表現(xiàn)了父子之間的真摯情感;《匆匆》講述了時間流逝之快,并且時間不能倒流。告訴我們:昨天是作廢的支票,明天是未發(fā)行的債務,只有今天才是黃金。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握住今天;而《荷塘月色》這篇散文中,作者用月光襯托荷花,描寫了夜晚中荷塘的美景。
而令我感觸最深的還是《春》。在文中,朱自清先生把春比喻為一個剛剛睡醒的孩子,欣欣然張開了眼,遍地的野花仿佛是天上的星星眨著眼。風,不再像冬天那樣寒冷,像母親的手,輕輕地撫摸著萬物。在溫暖的春風中,孩子們高興得放著風箏。在春天,春雨是尋常的,它滋潤著世間的萬物。在《春》這篇文章中,我認為最重要的一句話是:“一年之計在于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是呀,春天代表著綠色,寓意著復蘇,象征著希望。我們只有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種子,到秋天才會有累累碩果。而我們小學六年級不正是我們人生的春天嗎?我了我們秋天的收獲,我們現(xiàn)在難道不應該付出汗水和努力嗎?
《朱自清散文集》讀后感5
朱自清可謂是眾所周知,原籍紹興人,從祖父一代起就長年在外這官,之后則居揚州,朱家本姓余,他曾祖父由朱氏收養(yǎng),遂改姓朱。
朱自清寫的散文,讀了文后,覺得蘊含在其中的劉很高的。
從資料上來說,他的散文的核心突出突出了一個“真”字,用真摯的感情,寫真實的見聞和感受,記寫真實的景物,發(fā)表真實的議論。朱自清的散文,從題材來說是比較狹窄的,但是是親友的交往,家庭的瑣事,即使后期那些議論的文字,也很少發(fā)空論,但就是這樣,中、因為時時追求真切的資料,卻能感動讀者。正如當年大作家趙景深就的:不大談哲理,只是談一點家,嵤,雖是像談疏影似的但是幾筆一卻常能把那真誠的靈魂捧出來給讀者看,就是因為這樣,朱自清的散文才取得感人的力量。
記人記事的散文,像《背景》、《冬天》、《給亡婦》、《兒女》等,都是極平常的事件,卻能從記寫的真切,感情真摯打動讀者,《讓我們明白關心愛護周圍的人》寫景狀物一類,像《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日色》、《春》、《羅馬》等,則能將描述的景物,真切的表達出來,都成為蜍炙人口的名篇,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陶冶了情操,對大自然的熱愛注情油然而生。后期寫的議論文,表現(xiàn)了他愛國的情懷。個性是《論氣節(jié)》一文,更是作者的坦誠自白,晚年對待“美援和美國面粉”上,在拒絕宣言上簽名,表現(xiàn)了他的民族氣節(jié),使我們在從小就立志報效祖國。
從藝術表現(xiàn)來說,朱自清有兩個最讓我敬佩的方面,第一散文中包含了情歌。
散文不同與純文學的詩歌,小說和戲劇,既沒有曲折的情節(jié)和完整的故事,也不注重形象的塑造。散文好寫,但寫好卻不容易。朱自清寫景的`文章經久不衰,我覺得就是寫出其中的情致。
情致,就是散文具有的帶的各人風格的味道,讀起有富于情趣,與別人不同的那種感人力量。對事物有獨特見解,葉圣陶先生說過,每回重讀佩弦兄的散文,我就回想起傾聽他的閑談的樂趣,古今中外,海闊天空,不故作高深而情趣然。我常常想,他這樣的經驗,他這樣的想法,不是我也有過的嗎?在我中償過一閃而逝,他卻緊緊抓住了,他還能表達恰如其分,或淡或濃,味道極正而且醇厚。這是一位老朋友從感受方面說的,也許地就是對情致最好的注解。能夠將一閃而逝的東西抓住,恰如其分地表達出來。如《背影》抓住細微六處體現(xiàn)父享受感動深,不論敘述、描述,還是議論,抒情,都能恰到好處!多么水容易!情致,就是那種恰好的情味,那種表現(xiàn)上的極致。“味道極正而且醇厚”葉先生用飲酒品茶作了比喻,這就是讀好散文的藝術享受吧。
第二,語言清香集永。
朱自清的散文,被同代作家交口稱贊,有人用“秀麗”有人用“清秀”但都離不開“清”字,在讀他文章的同時,不知不覺啟示人們敢于與黑暗勢力斗爭。
朱自清的文章,告訴我們此刻開始,我們就要培養(yǎng)堅強的毅力,用它戰(zhàn)勝一切困難。朱自清雖只活了五十歲,但他在散文領域留下的遺產值得我們學習。
《朱自清散文集》讀后感6
這幾天一直在看《朱自清散文集》,覺得有著很大收獲,對于讀書技巧方面,也有了新的感悟。
散文集不似小說,傳記,因此它的讀后感,我只能從大致的角度來說。朱自清的文筆,我一向認為很好。他的文章,如同他的名字一般,有很獨特的風格,通俗易懂,讀來頗有清秀之氣!洞骸放c《荷塘月色》即使如此,文中沒有太多的華麗之詞,而大多用的是擬人、比喻等普通常見的修辭手法,卻能將眼前一排景色描寫得如詩如畫,栩栩如生,由此,朱自清的寫作手法,也便可見一斑了。我本人的寫景作文寫得并不是特別好,但讀了他的文后,便有很大收獲。他的文章平淡質樸,有很濃烈的生活氣息。而在他的所有文章相比,文筆風格也有很強的轉變。
朱自清早年的文章與后期的相比,其中早年文章的筆鋒就頗有些文言文的味道,讀來并不順暢,大都讓我半知半解,而后期的作品則有了許多白話文,更加貼近現(xiàn)代了。前言中說“語言風格是一個年代的'特定產物”,此語不假,一個年代有一個年代的追求,一個年代有一個年代的改變。相聲大家馬季先生,的早、晚期作品相比較,其變化,不難看出來。人皆是隨時代而變化的,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烙印,任何人都是如此。
文章是一個人思想方面的表達,有著獨特思想、處事性格的人定能寫出好文章來,因此,讀一本書,從而讀出一個人來,是非常重要的,這是一種重要的讀書方式,從表面現(xiàn)象,折射出更深一層的內涵,這才是真正用意。
從朱自清的文字來看,他一定是一個剛正不阿的人,他的文章,每一篇每一字,都喊著自己的真正思想,他平生視人平等,為人正直,被譽為“有骨氣的愛國文人”,想必,他做人處事之品質,一定高尚。
曾經讀過一篇文章,介紹朱自清的生平事跡,文末說到,“朱自清乃窮困潦倒而死”,此語我大不認同?梢哉f他是“貧困而死”,可以說他是“生活所迫而死”,而絕不可說是“貧困潦倒”而死!案F困”雖與“潦倒”組成了“窮困潦倒”,但它們絕非一個意思。我以為,“窮困”僅是經濟方面的落魄,金錢方面,生活水平方面的不足,然而“潦倒”就是精神上的缺憾,為人上的缺憾。唯有無所事事,蠻不講理之人,才可稱是“潦倒”。試問,一介愛國文人,怎會潦倒而死?朱自清,在《背影》中,是一個孝順父親的兒子;《白種人——上帝的驕子》中,是一個愛國的文人墨客;《給亡婦》中,是一個愛妻、國家的好丈夫;《一封信》中,是一個飄游在外,思鄉(xiāng)的赤子。試問一個愛國,孝順,顧家,思想之人怎會“潦倒”而死?
以上就是我讀完《朱自清散文集》后的感想,作為一名中國人,他的赤子之心、愛國之情是我們的榜樣;作為一名文人,他的文風格調依然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有時,讀一本書,可以讀出一個人的為人處事,可以讀出一個人的性格思想。
讀書,讀人,讀你。
【《朱自清散文集》讀后感】相關文章:
朱自清散文集讀書筆記11-29
《朱自清散文集》讀后感07-13
朱自清散文集讀后感08-14
朱自清散文集讀后感11-03
讀《朱自清散文集》有感12-07
朱自清散文集讀書心得12-07
《朱自清散文集》讀后感14篇12-20
《朱自清散文集》讀后感15篇09-07
朱自清散文集的讀后感(精選16篇)08-20
朱自清散文集讀后感2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