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時間》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認識時間》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認識時間》的教學反思 篇1
“認識時間”的教學是在一年級上學期認識鐘表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
由于時間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學生對“時針從一個數(shù)字走到下一個數(shù)字表示一時,分針走一小格”等不容易弄清楚,尤其是對時間單位的進率是60,而不是常用的十進制感到不習慣,所以我根據(jù)本課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上課一開始利用作息時間表引入,讓學生從表中找出學過的時間,從而復習看整時與半時的時間,使學生感受到時間與生活的關系,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新授部分我首先讓學生認識鐘面(有可以撥動時針分針的鐘面配合教學),并通過觀察、研究、對口令等活動,進一步認識鐘面上各個數(shù)表示幾分,為學習時間幾時幾分的`教學,掃除了礙障。接著,讓學生動手撥一撥,再通過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正好走一圈的過程,讓學生得出一時等于六十分,通過本節(jié)課的重點,緊接著,我用課件出示上課時間9:40的鐘面,讓學生讀時間,并請讀對的學生當小老師,教大家如何看幾時幾分的時間,學生更是興致盎然,學習興致更濃了。
此時,又出現(xiàn)2:05的鐘面,讓學生用剛才新學的的方法讀時間,再用課件同時出現(xiàn)9:40和2:05的鐘面,教孩子們用電子的表達方式,表示這個時間,重點講解五分是不滿十分,要用零在冒號后第一位占一個位置,從而突破本節(jié)課的難點。最后通過“芳芳的作息時間”讀寫時間,并設計“幫小動物找家”、計算一節(jié)課是四十分鐘還要過幾分鐘是一小時等幾個活動來鞏固新知,貼近學生生活,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認識時間對生活有很大的幫助,體現(xiàn)了“生活數(shù)學”的新理念。這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動腦的好習慣,又有利于培養(yǎng)靈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培養(yǎng)了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和良好習慣。
當然,在本節(jié)課中我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比如: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注重還不夠全面,互動的也不夠,低年級的學生也應適當互動,在互動中,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思維結果和思維方法,可以有效的拓展思維空間,培養(yǎng)思維能力,也可以有效的堤高教學效率,從而全面提高學生數(shù)學素養(yǎng),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多為每個學生提供暢所欲言的機會,給予交流的空間。
《認識時間》的教學反思 篇2
這節(jié)課是在一年級初步認識鐘面的基礎上學習時、分。學生的學習靠老師的引導,他們的時間意識不強,沒有時間概念。為了達到學習目標,我讓學生多觀察鐘面上的時間,努力要學生了解時間的'含義,養(yǎng)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但對于時間學生還是認識比較抽象,對于珍惜時間,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本課只簡單介紹,還不能完全到位,平常還要老師多聯(lián)系生活,逐步培養(yǎng)孩子的珍惜時間好習慣。仔細反思這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還存在以下一些不足之處。
下面就談談自己的看法:
1、有不少學生在看鐘面說、寫時刻時,容易出現(xiàn)思維盲區(qū),如:把4:55寫成5:55。
沒想到5:55時針已快到6時了,混淆了“幾時多”時針的位置。我在活動設計時也注意到這個問題,提醒過學生“幾時多”時針是在兩個數(shù)之間,但沒有引導學生探究時針走過的程度,是剛過幾,還是快到幾,因此,造成了學生這一認知盲區(qū)。
2、在活動測試環(huán)節(jié),我常常讓優(yōu)生做先鋒,以正確答案為先導,忽視了正誤答案的交鋒與對比,淡化了學生的思辨與討論,沒有預設讓學生充分討論錯例、交流思路的環(huán)節(jié),這樣學生的認知必然不深刻,領悟自然不到位,淺嘗輒止,混淆不清。
3、反思存在的諸多不足,我領悟到,在今后的課堂教學活動中,要大膽的暴露錯誤、研討錯誤,讓學生在錯誤中反思、醒悟、深究,學生在那一刻的收獲要比幾十次的囫圇吞棗好幾百倍。因為學生一旦知道錯在哪里,怎樣思考,他就會在思維上產生頓悟、升華,否則就會一錯再錯,原地徘徊,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費。
《認識時間》的教學反思 篇3
《認識時間》一課的教學是在一年級上冊認識鐘表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時間,同時為以后學習時、分、秒及相關的計算打基礎的,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夠用5分5分數(shù)的方法認讀時間,并通過實際的操作,知道1時=60分。由于時間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學生難以理解,因此,教學時,我注意選取富有情趣的學習素材并借助課件的資源進行輔助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時間概念。
教學伊始,我利用猜謎語的形式和實物鐘表引入,使學生感受到時間與生活的關系,并提高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新授部分分為這幾個層次:首先,在屏幕上展示了一個鐘面,讓學生清楚地看到鐘面上有12個數(shù)、指針和格子。緊接著,通過圖像的閃爍及聲響效果,讓學生了解到12個數(shù)字把鐘面分成了12個大格,每個大格又被分成了5個小格。然后,再通過手中的大鐘表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小格的過程,讓學生清楚地認識了時和分。接著,又通過課件的動畫演示和色彩的變化,時針走一大格,分針正好走一周的過程,讓學生得出1時等于60分,較好地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最后,我采用了撥鐘練習,以活動組織教學的策略,從三個方面開展了撥鐘的活動:一,撥鐘觀察: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了多少?即讓學生體會時、分的關系;二,撥動分針,看到上面所指的數(shù)字讓同位同學說一說對應的是多少分。即鞏固練習五分五分地認讀時刻;三,撥出自己最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的時刻,讓小伙伴猜一猜。也就是撥時刻、認讀時刻的練習。學生通過這一系列“做中學”的過程,進一步強化了對時間的認識和理解。
學生參與學習,貼近學生生活,體現(xiàn)了“生活數(shù)學”的新理念。
我緊密結合生活,激發(fā)學生興趣。這節(jié)課的設計,注意遵循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guī)律,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聯(lián)系實際用數(shù)學,提高探究能力,F(xiàn)代教育理論主張: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也就是說,在教學中要結合實際給學生創(chuàng)設實踐的機會。課程標準中也提出:要充分提供有趣的、與兒童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題材宜多樣化,呈現(xiàn)方式也應豐富多彩。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很好的做到了這一點。學生在活動中通過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不僅增強了學習積極性,而且進一步感悟到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lián)系,提高了探究實踐能力,充分調動了他們對數(shù)學的情感,激發(fā)了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讓他們感受到他們身邊處處有數(shù)學,從而增加他們學好數(shù)學的自信心,使他們更加樂意學習數(shù)學。
這節(jié)課也有不足的地方,在進行鞏固練習時,有幾名后進生對鐘表內1至12這些數(shù)與外圈5分5分數(shù)出來的數(shù)混淆了,不知道什么時候用外圈的數(shù),什么時候用內圈的12個數(shù)。這說明我在課堂上沒能很好的關注后進生,沒有照顧到學生的個別差異。
《認識時間》的教學反思 篇4
認識時間是在一年級上學期認識鐘表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這節(jié)課的目標是使學生能正確讀、寫時針和分針指在各數(shù)字上所表示的時刻,會5分5分的數(shù),知道1時=60分,培養(yǎng)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由于時間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學生難以理解,因此,教學時,我借助多媒體的輔助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時間概念。
這節(jié)課雖然取得點滴收獲,但也有不足。
1、本節(jié)課是在一年級上冊認識鐘表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時間的,同時為以后學習時、分、秒及相關的計算打下基礎的,在教學本節(jié)課時有些孩子5個5個地數(shù)也不會,是依靠手指來完成這一過程的。所以對這些學生的教學很難。
2、學生在讀時間時往往容易讀錯,例如11時45分、4時55分這樣的`時間對學生來說也是個難點,時針靠近大數(shù),學生容易取大數(shù),看成8時45分、5時55分。還有的是分針指著數(shù)字3,就說是3分鐘,指著數(shù)字8就說是8分鐘等。
3、給學生動手操作的時間和空間太少,只有讓少數(shù)學生上臺拔鐘,沒有讓學生利用學具生生互動。
《認識時間》的教學反思 篇5
認識時間這一教材內容的編排,是用5分5分的讀取時間,并通過實際操作知道1小時=60分。與一年級上冊的內容聯(lián)系起來看,教材對時間的認識是從特殊到一般從簡單到復雜的順序來編排的。這樣的編排既符合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也符合人們認識時間的經驗和習慣。
通過一年級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了鐘面上有時針、分針、12個數(shù)、12個大格、60個小格;能夠認識整時和半時,知道認識整時和半時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學會5分5分的認識時間探討1小時=60分。學生比較容易掌握。
由于時間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在教學中注意結合學生的'生活情境,使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更好地理解時間。例如:利用第二節(jié)上課的時間9:30引入,拓展應用中利用小朋友作息時間的安排使學生能夠根據(jù)情境圖和自己的生活經驗估計時間的范圍,讓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與生活息息相關,從而增強學生認識時間的興趣。通過開放性問題的提出,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生成一些自己的見解,再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對學生的生成進行討論、分析、探究。例如在教學8:15分的認識。在教學時運用實物鐘、鐘面模型、多媒體直觀的演示,使學生清晰準確的認識時間。例如在教學5分5分的認識時間時,通過看鐘面上的陰影部分,在教學1小時=60分時讓學生通過直觀的實物操作,對時分關系一目了然。在認識分針走一小格是一分鐘,走一大格是5分鐘,5分5分的認讀時間時運用了多媒體的直觀展示,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突破了難點。在拓展應用中既對新知進行了鞏固,又對學生進行了珍惜時間的德育熏陶。
本堂課的缺點:
1、教學時板書還不夠規(guī)范,每個鐘面模型下時間的兩種寫法板書不全。
2、在教學1小時=60分時提問的語言不夠準確,沒有達到自己的理想效果。
【《認識時間》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認識時間》教學反思10-27
《認識時間》數(shù)學教學反思01-11
《認識時間》教學反思15篇03-02
《認識時間》教學反思(15篇)04-09
《認識時間》數(shù)學教學反思15篇01-11
《認識時間》教后反思10-06
大班認識時間活動反思10-07
認識時間教學設計02-04
《認識時間》教學設計05-13
認識比教學反思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