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公開課的聽課反思
本次公開課,每一位老師都是非常認真的對待,有著極高的工作熱情,從他們的課堂就可以看出來,通過本次聽課,我學到了很多,同時也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
下面我就談談自己淺薄的看法:
xx老師執(zhí)教的是三年級下冊《媽媽的賬單》。對于這節(jié)課的教學,賈老師抓住了兩份賬單的對比,加上巧妙的點撥,讓聽課老師受到了一次精神洗禮,母愛的偉大讓課堂變得有情有感,人課合一,這正是語文人文性的表現(xiàn)。
一、帶著問題,走進課堂。
在導入新課時,賈老師不是墨守常規(guī)的談話導入、質(zhì)疑課題、或是理解題目、情境導入等,而是另辟蹊徑板書了一個與數(shù)學有關的不等式“0>60”,從而使學生產(chǎn)生了疑問,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及學習興趣。
二、加強對比,感受母愛。
在學習課文的環(huán)節(jié),賈老師重點抓住兩份不同的賬單讓學生感悟母愛的無私無價。當兩份醒目的賬單出示在屏幕上的時候,不急于讓學生說出賬單的不同,而是讓學生看出不同后,通過自己的朗讀告訴大家兩份賬單的不同,這一環(huán)節(jié)對學生平時的朗讀情況是一個很好的考察,學生在朗讀時遇到了困難,賈老師就以范讀的形式給學生以啟發(fā),再讓孩子說說兩份賬單的不同,從而成功地引導學生不但從數(shù)量上的區(qū)別理解了媽媽為彼得付出了很多,而彼得所做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而且從時間上的區(qū)別進一步理解了媽媽為彼得付出了十年的辛苦勞動,使學生感受到了媽媽對小彼得無聲、無私和無價的愛。賈老師在整堂課的教學過程中,以生動的語言時時刻刻感染著學生,帶領學生入情入境地領會課文內(nèi)容,學生在無形中受到了思想的熏陶和感染,“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受到了潛移默化的教育。
三、巧借空白,引導想像。
老師根據(jù)課文中的空白,巧妙地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可謂神來之筆。在充分地感知了兩份賬單的不同后,怎么讓學生感受到并受到教育呢?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賈老師創(chuàng)設了一個情境,使孩子的心靈與彼得融為一體,課堂上賈老師深情地問:“媽媽為什么寫的都是0芬尼呢?難道媽媽十年的付出一文不值嗎?”,從而引起學生的思考,接著配上舒緩的音樂讓學生想象:小彼得讀著讀著,眼前浮現(xiàn)的一幕幕媽媽照顧自己的情景。通過層層鋪墊,學生的情感就很自然的流露出來,給人以水到渠成的感覺。這一設計不僅喚起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明白了為什么“0會大于60”,體會到了母愛的無價,理解了媽媽為什么都寫的是0芬尼,而且訓練了學生的語言,注重了學生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人文性和工具性達到了統(tǒng)一。
而xx老師講的是一篇關于朋友之間真摯友誼的課文——《她是我的朋友》。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引導學生讀中悟情,把盡量多的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多讀多想。學生從不同方式的朗讀中感悟課文,想象課文描寫的情境,有助于理解課文內(nèi)容。獻血的起因比較簡單,老師為了更好地理解和體會阮恒獻血前的復雜心情,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一陣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顫抖地舉起來。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舉起來。”在讀中讓學生找到描寫阮恒小手的動作的詞語有:顫抖——舉起——放下——舉起,從這一系列動作變化的語句中,引導學生感悟他獻與不獻思想斗爭非常激烈,但為了救小姑娘,下定決心舉起手來,以自己的死去換取她的生命。
有了這些鋪墊,在講獻血過程這一部分時,教師讓學生勾畫出描寫阮恒動作、神情的語句,著重抓住四個表示“哭”的詞語(啜泣、嗚咽、哭泣、抽泣)進行分析,從而理解他為救朋友而無私奉獻的優(yōu)良品質(zhì)。
反觀自己的課,《七顆鉆石》是一篇關于博愛的富有神奇色彩的童話故事,內(nèi)容淺顯易懂,備課時考慮到如果按部就班地學習文中出現(xiàn)的四次愛,不免讓學生乏味,覺得枯燥,因此在教學時我著重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詞體會小姑娘對媽媽的愛,其它三次對動物的愛、對路人的愛、母愛則半扶半放的讓學生學,但是講完之后覺得自己還是太過小心翼翼,扶的過多了,生怕學生偏離了自己的路線,如果能完全放手可能對老師和學生都是一種解脫。
除此之外,這次公開課每一位老師身上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通過這次活動我意識到了自己還有很多不足,今后我要針對自己的不足之處多下功夫,希望在以后的課堂上能再放開些,更多地給予學生及時精當?shù)恼Z言點化,盡可能的讓學生體會到語文的魅力,愛上語文。
【公開課的聽課反思】相關文章:
聽課反思10-12
《莫高窟》聽課反思08-08
聽課教學反思05-19
督導聽課教學反思10-06
《楊氏之子》的聽課反思04-21
《“貝”的故事》聽課反思03-17
語文聽課教學反思03-26
小學聽課教學反思06-02
公開課聽課心得體會06-21
關于公開課聽課學習心得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