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學反思(精選3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雷雨教學反思(精選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雷雨教學反思1
很享受地和學生們一起品評《雷雨》,學生們分角色閱讀,學生們對人物獨到的評析,都讓我看到了他們的潛力。是啊,語文課堂的確應該相信“群眾”的力量,放手讓學生投入學習。《雷雨》既能演,又能讀。讓學生讀一讀,演一演,在潛移默化中掌握話劇的學習方法,在了無痕跡的表演中實現(xiàn)道德的提升。
在學生分角色閱讀時,因為我過于專注與課本,學生讀完了我還沒有反應。在學生的提醒下,我回過神來,忙說“我深深地被這兩位同學精彩的表演陶醉了”,聽到這里同學們善意地笑了,那兩位被表揚的同學有點得意,我也有點小得意!這可能就是平常所說的教學機智吧。在同學們的發(fā)言中,我們共同發(fā)現(xiàn)了侍萍身上所蘊含的深沉的母愛,母親寧愿扛起所有的痛苦與黑暗,也不讓孩子受半點難為。這是我在預設時幾近忽略的內容,也是很多人不大提及的侍萍的美德。
這節(jié)課我覺得還有以下遺憾:
一、拘謹青澀
由于很少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錄像,面對鏡頭,如履薄冰,緊張感一直伴隨著我,總感覺不自然,有時甚至語無倫次起來。以后要多請別人聽課,多錄錄課,反觀自己的教學行為,為以后的教學打好基礎。
二、拘泥于預設,稍遜靈動
備課的時候,我定位于周樸園在利益漩渦中的選擇。雖然《雷雨》的主題是豐富的,可目標一旦確定,只好對課堂預設的內容亦步亦趨。實際上,語文的.課堂完全可以更靈動,面對學生思想的火花,完全可以引申開去,激撞更多的思想。
都說電影是遺憾的藝術,我覺得教學也是遺憾的藝術。雖然如此,在這節(jié)錄像課上,我也收獲到了許多。在如何指導陌生學生的學習上,在對待作品的多元化解讀上,我都有了自己的風格。雖然我表現(xiàn)得不完美,但學生全力以赴地讀過、研究過、精彩地展示過,我也覺得此課不虛!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更精心地打磨自己的課堂,讓學生愛上語文,我的學生最棒!
雷雨教學反思2
這節(jié)課學生的積極性還是比較高的,他們興趣盎然,思維活躍,精神振奮,心靈受到震撼。下課后,不少學生還沉浸在《雷雨》的悲劇氣氛中不斷地咀嚼回味。
回顧反思這節(jié)課,我覺得以下幾點值得深思:
第一、要改變學生閱讀中的被動局面,讓閱讀成為一個主動探究的過程,讓學生的閱讀真正成為一個“不斷質疑和不斷釋疑的過程”。閱讀過程的質疑和釋疑應該是多方面的,是因人而異的,教師應該適當地加以引導。質疑可由淺入深,由字句到篇,讓學生自主感受、自主理解、自主鑒賞,那么他們的閱讀能力也會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不斷拔高。就如本節(jié)課,通過立足文本、舞臺展示到最后的受到悲劇精神的震顫,整個過程學生不斷品讀、揣摩、探究,既鍛煉了能力,也感受到了戲劇文學的為大魅力。我們要還閱讀以真面目。
第二、要找準課文的'突破口。對任何文章或人物的理解都需要一個突破口、一個切入點。例如在《荷塘月色》一文中我們可以把“頗不寧靜”作為理解文章思想感情的突破口,《藥》中理解康大叔這個人物可緊緊抓住他話語里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一詞“包好”作為突破口,《陳情表》中以題目中的“情”字為突破口等等。我們處理課文的時候就應該化繁為簡,找到一個能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切入點,這樣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在這節(jié)課里,我抓住“周萍和魯大海由于不能緩解的矛盾沖突而帶來的悲劇命運”這條暗線作為突破口,讓學生在品讀中感受到了《雷雨》的悲劇意識和價值。
第三、要尊重、珍視學生學生在學生過程中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樣有利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對于學生對問題的回答,答案可謂豐富多彩,我并沒有簡單的予以肯定或否定,而是尊重他們的看法,正確引導,鼓勵他們討論辯解,探討的意義不在于結果,而在于過程。我們要使學生覺得學語文是一種享受,而不是痛苦,這才是語文課的最大成功之處。
雷雨教學反思3
《雷雨》是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著名戲劇,是戲劇史上的一顆璀燦明珠。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第一單元,節(jié)選的主要是《雷雨》中魯侍萍和周樸園相認的一場戲,通過兩個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及人物內心的矛盾,尤其是周樸園復雜的內心世界,表現(xiàn)人性中真和假的復雜關系。我們知道從戲劇的理論來說,戲劇教學應該側重于讓學生了解戲劇的沖突,從沖突中領會人物形象和戲劇主題,同時也要通過閱讀體會戲劇的語言魅力。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嘗試采用了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的方法來探究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在課堂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需要,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fā),借助于多媒體和實物手段,創(chuàng)設或再現(xiàn)生動的教學情景,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情感,促進課堂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一種教學策略。
創(chuàng)設情境的途徑有很多,大致可以歸納為六種:以生活展現(xiàn)情境;以實物演示情境;以圖畫再現(xiàn)情境;以音樂渲染情境;以語言描繪情境;以表演體會情境。把學生帶入情境中去,對文本或是教學內容產生親切感時,學生才能在探究的樂趣中持續(xù)地激發(fā)學習動機,變被動學習為自我需要。
情境教學重視富有趣味的教學場景創(chuàng)設,更講究“情”與“景”的統(tǒng)一。無論是實際的教學情景,還是借助于多樣化的媒體創(chuàng)設的形象化,都應是情趣、情感和教學場景或是再現(xiàn)的文本場景的高度統(tǒng)一,做到“形真、情切、意遠、理蘊”。我們教師應準確地把握教材特點,緊緊地圍繞教學目標,安排教學內容,結合教學需要創(chuàng)設有效的情境,達到激趣、動情、助學的效果。但不要為創(chuàng)設情境而創(chuàng)設情境,使教學偏離教學目標,那樣容易造成情境創(chuàng)設負效應。
【雷雨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雷雨》教學反思08-06
雷雨的教學反思02-01
雷雨教學反思01-06
雷雨教學反思10-06
課文雷雨教學反思10-06
最新《雷雨》教學反思10-05
《雷雨》教學反思總結10-06
雷雨教學反思(精選4篇)10-31
《雷雨》教學反思15篇02-01
雷雨教學反思15篇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