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混合運算》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混合運算》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混合運算》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35—36頁例題、“試一試”,“想想做做”第1——6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聯系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過程感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順序,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并能用以解決三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增強類比遷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獲得成功體驗,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掌握三步計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運用三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設計理念:
運用知識的遷移,自主探索規(guī)律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說出先算什么,再計算。
560+4×220—15÷3
學生在紙上直接進行計算,指名板演,集體訂正。由學生小結兩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
二、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談話:很多同學都喜歡下棋,本周興趣小組要開展棋類活動,老師準備購買一些棋具。我們一起去看看老師買棋時遇到了什么數學問題:出示主題圖。這是一道購物的實際問題,遇到這類問題你馬上會想到哪些基本數量關系?(課件出示數量關系:單價×數量=總價)
2、學生看圖說一說:從圖中你知道哪些數學信息?
(1)象棋一副12元,圍棋一副15元;
。2)老師要買3副象棋和4副圍棋。
3、想一想,怎樣才能算出買象棋和圍棋一共要付多少錢?
(1)小組合作,分析數量關系、嘗試列式計算。(根據單價×數量=總價,讓學生明確:要用象棋的單價乘象棋的數量等于象棋的總價,圍棋的單價乘圍棋的數量等于圍棋的總價;分別算出兩種棋的總價加起來就是一共要付的錢。)
。2)由組長匯報,板演組內算式,板演后再說說列式的依據。(學生可能會得到以下算式)
12×3=36(元)15×4=60(元)36+60=96(元)12×3+15×415×4+12×3
。3)集體訂正,理解數量關系。(如果學生沒有列出綜合算式,則引導學生從數量關系上來列式,12×3是求象棋總價,15×4是求圍棋總價,求一共要付多少錢要用加法連起來。象棋總價加圍棋總價或圍棋總價加象棋總價)
比較:12×3+15×415×4+12×3和復習題有什么不同?
學生回答:復習題是兩步計算的混合運算,這兩題是三步計算的`混合運算。
小結:像這樣含有三步運算的混合運算怎樣計算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一起來研究的內容。(板書課題)不含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
三、探索算法
1、根據:12×3+15×415×4+12×3
思考討論:這兩個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為什么?
嘗試:學生獨立試做,再指名由學生板演。
。ǜ鶕䥺蝺r×數量=總價,讓學生明確:要用象棋的單價乘象棋的數量等于象棋的總價,圍棋的單價乘圍棋的數量等于圍棋的總價;分別算出兩種棋的總價加起來就是一共要付的錢,通過讓學生有意識的與分步計算反復對比,明白這也是這道算式的計算順序。)
方法一:12×3+15×4方法二:12×3+15×4
=36+15×4=36+60
=36+60=96(元)
=96(元)
。òǚ植剿愠鰞蓚積與同時算出兩個積的情況,如有運算順序錯誤的情況也一并板演)。
。3)比較:兩種計算方法,哪一種方法更簡單?再利用第二種方法計算15×4+12×3。
通過反復對比,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鼓勵學生大膽推導出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順序。
匯報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匯報的同時引導學生了解:第一步脫式兩個乘積可以同時計算出來。)
獨立計算,完成課本例題填空。
2、出示“試一試”:150+120÷6×5`
小組合作,討論:算式中有哪些運算?在這里除和乘連在一起,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思考并交流,說運算順序,并標上運算順序,獨立計算,集體訂正。
3、小結:今天學的含有加、減、乘、除的三步混合運算的式子應該按什么順序計算?
指導學生閱讀書上的結語: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
四、鞏固應用
1、說說每組運算順序有什么異同。
①40×2—15×540÷2+15÷5
、50÷5+8×550+5×8+5
2。下面各題最后一步求的是什么?
。1)28×2—45÷5①求積②求差③求商
(2)84×3—98+2①求和②求差③求積
。3)90+56÷2×3①求積②求和③求商
《混合運算》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冀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第46、47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小區(qū)建房問題,經歷自主解決問題,從分步計算到三個數連乘計算的過程。
2、認識連乘算式,會計算簡單的三個數連乘的運算試題。
3、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積極主動的參與數學活動,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設計意圖
教學預設
一、 問題情景
出示課件情景圖,通過談話引出小區(qū)新建樓房問題,讓學生了解事情中的信息和要解決的問題。
二、自主探索
1、讓學生根據問題情景計算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2、交流計算過程,重點說說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預設學生回答問題時可能出現的情況,根據不同情況采取相應的應對方法。
4、認識連乘算式,講解計算過程
5、出示連乘的計算題,對計算方法加以鞏固。
三、 思維拓展
1、出示情景題1,讓學生自己讀題,用自己的方法解決。
2、出示情景題2,讓學生試著用綜合算式解決。
四、課堂小結
師生通過簡短的談話引出新建樓房問題,讓學生知道今天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明確“一棟樓”的概念,為下面的計算做準備。
交流時要關注學生的計算過程,每一步是在求什么。通過交流,不僅可以使學生自己的方法得到認證,同時還可以看到其他同學的不同想法,讓學生體會到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可能會出現很多不同的情況。充分考慮這些可能情況,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這樣可以使教學過程顯得自然流暢。
兩道連乘的計算題,既是對計算方法的練習,又是為下面自己列連乘算式做準備。
這又是一道聯系實際的問題,通過這道題,使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的多樣化以及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系。
這道題既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又是對知識內容的升華。這樣用分步列式的同學也嘗試到了列綜合算式的好處,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新知識的用途,體驗學習的樂趣,享受成功的喜悅。
師:同學們,我這有幾張城市建筑的圖片,咱們先來看看。剛才我們看到這么多的高樓,體現出一個城市雄厚的.經濟實力。這幾年,我們石家莊的發(fā)展速度也非?,到處都是高樓聳立。最近,有家開發(fā)商又要新建樓房了,他們打算在一個生活小區(qū)里新建樓房,用來解決一些居民的住房問題。他們的設計是這樣的(出示課件)。
師:圖中這是幾棟樓呢?
像這樣的一排樓房,就是一棟。一共要建8棟這樣的樓房,每一棟都有5個單元。
師:那么這個小區(qū)建成后可以解決多少戶居民的住房問題呢?先自己算算,然后四個人一組互相交流交流。
師:誰來說說你的想法?
學生自由發(fā)表不同意見,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有代表性的問題。
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有:
第一種情況:
在回答問題時,先有學生回答出用分步算式計算,再有學生回答出用綜合算式計算。
生1:12×5=60(戶)60×8=480(戶)
生2:8×5=40(個)12×40=480(戶)
生3:12×5×8=480(戶)
師:真不簡單,一道題就想出了這么多種算法。12×5×8=480(戶)這個算式,是把兩個乘法算式合成了一個算式,像這樣的算式叫連乘。那你們試著把這個分步算式也改寫成連乘算式吧。
第二種情況:
在回答問題時,可能第一個學生就用的綜合算式計算,首先表示肯定,然后再讓其他同學說說自己的計算方法。最后,老師再講解連乘。
生:12×5×8=480(戶)
師:這種方法挺巧妙。還有別的計算方法嗎?
生:(其他同學回答)
師:剛才第一名同學的方法是把兩個乘法算式合成了一個綜合算式,這樣的算式叫連乘。
第三種情況:
可能在回答問題時,沒有學生列出用綜合算式計算,這樣就等學生們回答完,老師加以引導,列出綜合算式。
生:(找2、3名學生回答)
師:像這樣的兩個乘法算式,我們可以把它們寫成一個綜合算式(板書), 這樣的算式叫做連乘。
師:連乘算式的計算是按照從左向右的順序。(板書)
師:我這還有兩道連乘的計算題,你們試著做做。
(用投影展示2名同學的計算結果,說計算方法)
師:剛才同學們幫助開發(fā)商解決了問題,大家表現的都很棒。我這還有一個題需要大家?guī)兔鉀Q一下。(出示課件)
師:在練習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做一做吧。
師:誰來給大家說說你的想法。
如果學生列的是分步的算式,要加以肯定;如果有學生列出了連乘的算式,要予以表揚,但不做硬性的要求 。
師:剛才同學們用數學知識解決了那么多問題,真行!我家鄰居小明暑假去旅游了,照了好多好看的照片,你們想不想看看?那咱們一起看看吧。ǔ鍪菊n件)他照了多少張相片呢?大家一起算一算吧!(出示課件)你們能不能嘗試列綜合算式呢?
生:能!
師:試著做一做吧!誰來說說你的做法 。
生:(找2名同學回答)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加以講解)
說得很好!
師:這節(jié)課,同學們表現的非常出色,解決了那么多的問題。好,這節(jié)課我們就上到這里,下課!
【《混合運算》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混合運算的教學設計01-20
混合運算教學設計04-15
加減混合運算教學設計05-18
分數混合運算教學設計03-13
小學數學混合運算教學設計04-17
混合運算教學設計15篇04-15
混合運算教學設計(15篇)04-15
混合運算教學設計(精選15篇)06-05
加減混合運算教學設計12篇05-18
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教學設計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