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園林教學設計(合集15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蘇州園林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蘇州園林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把握說明文的寫作對象和特征的能力,訓練概括能力。
2.引導學生欣賞蘇州園林的圖畫美,培養(yǎng)學生對園林的審美情趣。
3.理解作者對蘇州園林的深厚情感,多角度朗讀課文,引導學生理解說明文中的情感滲透,激發(fā)學生對我國燦爛文化的熱愛。
【教學流程】
一、古詩導入創(chuàng)設意境
蘇州園林是指中國蘇州城內的園林建筑,起始春秋時期,形成于五代,鼎盛于明清時期。無數的文人墨客為它們寫下美麗的詩句,下面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些佳句。(屏顯)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萬山中!ぞS則
絕憐人境無車馬,信有山林在市城!鳌の尼缑
誰謂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清·乾隆
蒼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風是故人!{子林楹聯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獪胬送ら郝
(學生齊讀古詩)
古人把蘇州園林寫的如此美,那么我們看看葉圣陶先生又是如何寫的呢?
二、初讀課文準確概括
1.積累雅詞。
2.思考蘇州園林的總體特點。
明確: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蘇州園林給人的感覺是幅完美的圖畫,那么究竟有哪些景物?課文里提到哪些?(學生可能回答:假山、池沼、花草等)那么我們來看看假山、池沼、花墻廊子這些景物又有什么特點?
分別概括3到9自然段的主要內容(要求說明對象和特點)。
。ㄆ溜@)
第3段:亭臺軒榭布局不對稱
第4段:假山池沼配合有藝術
第5段:樹木栽種修剪有畫意
第6段:花墻廊子有層次
第7段:園林角落有點綴
第8段:門和窗設計有圖案美
第9段:色彩淡雅給人閑適感
課文里反復強調蘇州園林是圖畫美,那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樣的美景,談談蘇州園林美在何處?
三、品味語言欣賞美景
選擇你喜歡的段落或者句子細細品味,談談蘇州園林的圖畫美表現在哪些地方?
學生默讀課文并思考討論,可能談到自然美、圖案美、藝術美等,教師適當點評。學生討論交流后,教師小結。
明確:自然之美,含蓄之美,細節(jié)之美。
同學們,說明文大多讀來很單調、呆板,可這篇說明文,卻有著美的語言,美的景色,更有著美的情感。課文的原題是《拙政諸園寄深眷》,寄是寄托的意思,眷則是眷戀的意思。葉圣陶是蘇州人,從小和蘇州園林結下不解之緣,文章字里行間溢滿了作者對其的喜愛懷念之情。
四、體會美情寫出真情
活動一:讀出對蘇州園林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W生自由品讀句子,教師對朗讀進行指導)
。ㄆ溜@)學生齊讀
1.倘若要我說說總的印象,我覺得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各地園林多少受到蘇州園林的`影響。
2.游覽者來到園里,沒有一個的心里不想著口頭說著“如在畫圖中”的。
3.那些門和窗盡量工細而決不庸俗,即使簡樸而別具匠心。
4.誰都要贊嘆這是高度的圖案美。
5.可以說的當然不止以上寫的這些,這里不再多寫了。
蘇州園林的美除了有大自然的眷顧,其實還離不開設計師和匠師們的辛苦付出,課文里多次提到對設計者的高度贊美。
活動二:寫出對蘇州園林的贊美,幾句話,一節(jié)詩。
教師示范:
一面面古典之窗
一道道歲月之門
那是濃縮的詩,
或寫意的畫,
大自然的精靈,
文人們的情懷,
失意者的家園
還是我
冗長的夢鄉(xiāng)……
。úシ乓曨l資料《請你欣賞·蘇州園林》
學生展示自己所寫的作品。
五、結課小語
林語堂說:“最好的建筑是這樣的:我們居住在其中,卻感覺不到自然在哪里終了,藝術在哪里開始!蔽蚁脒@也許是對蘇州園林最好的詮釋吧!
蘇州園林教學設計2
一、設計理念
《蘇州園林》一文是葉圣陶先生應承香港一家出版社為蘇州園林攝影集而作的序。文章條理明晰,結構簡單,語言生動,詞藻豐富,富有表現力。序文盡顯蘇州園林設計者和匠師們追求一幅完美的圖畫目的。文章雖然是介紹性說明文,但它為我們打開了窺探蘇州園林藝術之門的奧秘,讓我們領略到祖國壯麗的山河。我著重引領學生走進文章,積累語言,學會感悟,發(fā)現蘇州園林的美。通過擬廣告詞,發(fā)現美等環(huán)節(jié),實現語言教學的目的。提高學生的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1.流利朗讀課文,理清課文說明順序;
2.積累、感悟語言,品味如詩如畫的畫面和準確的語言;
3.通過發(fā)現設計者和匠師們創(chuàng)造的美麗畫面和創(chuàng)造手法,感染學生熱愛祖國壯麗的山河的情操。
三、教學重難點
品味如詩如畫的畫面和準確的語言,感受美的意趣。
四、教學過程
第一板塊:導入
出示一組蘇州園林的的圖片,讓大家猜想這是哪里的圣景?美不美,請用一句話或一個詞、短語表達這種心境(學生回答蘇州園林,美,各抒己見話蘇州園林)。我們同學都沒有去過蘇州園林,今天葉圣陶先生將帶領我們去發(fā)現蘇州園林美的奧秘,同時領略其中的美。
板書: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
蘇州園林,葉圣陶
第二板塊:知作者,讀課文,理順序
作者及文章介紹:本文是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先生為一本介紹蘇州園林的攝影集寫的序言,最初發(fā)表在1979年第四期的《百科知識》上,原名為《拙政諸園寄深眷》。葉圣陶先生本是蘇州人,對蘇州園林十分熟悉,寫起來自然得心應手。蘇州園林是各地園林的典范,游覽者無論站在那個點上眼前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文章多角度、全方位向讀者說明到了園林就如在畫中感覺。
默讀課文,蘇州園林的整體特點是什么?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具體說明這個特點?并找出其中相應段落。
理清順序(總說,分說,從大到小,從主到次的說明)
第三板塊:廣而告之
過渡語:蘇州園林的美歷來備受人稱道,影視將蘇州園林之聲、光、色搬上舞臺,風光無限;佳作美文極盡絢爛,演繹多少纏綿故事;游人如織,碧空蕩漾多少歡聲笑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園林是天堂里的瑤宮貝闕。
請閱讀課文1、2自然段,從中摘取一句作為宣傳蘇州園林的廣告語,并說說你的意思
心馳神往(教師摘取輯錄)
1、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各地園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蘇州園林的影響。
2、誰如果要鑒賞我國的園林,蘇州園林就不該錯過。
3、蘇州各個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4、他們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
5、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
6、他們惟愿游覽者得到“如在圖畫中”的實感。
(以上幾句通過全班齊讀,再由男女生錯讀,讀出蘇州園林的獨特美)
第四板塊:美點尋蹤
寫意山水園
過渡語:蘇州園林是城市中充滿自然意趣和文化意蘊的“文人寫意山水園”。古代的造園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養(yǎng),能詩善畫,造園時多以畫為本,以詩為題,通過鑿池堆山、栽花種樹,創(chuàng)造出具有詩情畫意的景觀,被稱為是“無聲的詩,立體的畫”。在園林中游賞,猶如在品詩,又如在賞畫。
默讀課文3-10段內容,發(fā)現美點。(可以從審美的觀點,美麗的畫面,創(chuàng)設美的手法,組合美的元素等方面談談。)(通過發(fā)現,通過抓關鍵詞的.方法品味句子的精妙用法,同時掌握說明方法作比較,打比方,舉例子)
詩畫園林
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
第五板塊:溢美之辭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沒有哪些園林比歷史名城蘇州的四大園林更能體現出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的理想品質。咫尺之內再造乾坤,蘇州園林被公認是實現這一設計思想的典范。這些建造于16~18世紀的園林,以其精雕細琢的設計,折射出中國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出自人手、宛然天成
(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對蘇州園林獨特美的感受和理解)
第六板塊:思維之花
結合本文探究“美”是什么?
和諧是美的狀態(tài),而美的狀態(tài)是自然狀態(tài)。
和諧即美,美即和諧。
和諧自然,才是美的最高法則。
蘇州園林教學設計3
【目標預設】
1、學習本文圍繞中心,從整體到局部多方面說明事物的方法在整體把握全文的基礎上,體會文章的結構美。
2、學習本文準確、簡潔、生動的語言,從反復誦讀和重點詞句賞析中,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3、運用多種媒體,創(chuàng)設豐富情境,通過調動學生合理互動的想象,引導學生感知園林的畫意美
【教學要點、難點】
1、作者是如何抓住蘇州園林的特征,并突出這個特征的。
2、嚴謹的結構層次,準確、簡潔、生動的語言。
3、合理互動的想象、蘇園畫意美的感知。
【教具的使用】
多媒體 powerpoint 課件。
【教學步驟和實施】
一、導入課文
欣賞評彈,導入新課。
由欣賞蘇州評彈,聯系到蘇州的園林,導入新課
二、講析
1、把握全文結構(蘇園特征)
⑴ (幻燈顯示課題、作者)葉圣陶,1894年生,我國現代作家、著名語文教育家,有優(yōu)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他原籍江蘇蘇州吳縣,22歲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蘇州,對蘇州園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是葉老病愈后為攝影集《蘇州園林》寫的序言。
、 (解題)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足以說明蘇州之美。蘇州的園林藝術歷史悠久,現存園林遠則上千年,近則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處園林,可以說是集歷代江南園林藝術之大成。其中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分別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藝術風格。葉圣陶先生從欣賞者的角度,抓住蘇州園林的基本藝術特征,作了具體而生動的說明。
、 蘇州園林的地位和特征(范讀開頭兩段,幻燈展示)
、 請對出江南園林甲天下的下聯?(蘇州園林甲江南)
、 作者對蘇州園林的總體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蘇州園林的?
明確:
A、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各地園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蘇州園林的影響。標本地位決定了蘇州園林值得鑒賞、不該錯過,即:窺蘇州園林之一斑,見各地園林之全豹。
B、用作比較的方法,通過與其他地方的園林比較,說明蘇州園林是各地園林的標本。
、 各地園林都有自己的特色,上學期我們學過的瓜州于園的設計風格是什么?(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
、 (蘇園特征)蘇州園林的設計理念是什么?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 (操作方法)如何體現出入畫的原則?
為了達到完美的圖畫的目的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
2、課件顯示圖片欣賞(幻燈),把握重點部分脈絡。
、 讓我們一起走入蘇州園林,欣賞下面蘇園美景圖片,說說在這些蘇州園林的圖畫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后的感覺如何?
、 同學的感受。(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適當點評)
明確:有亭臺軒榭、有假山池沼、有花草樹木、有鏤窗廊子
③ 剛才同學們各抒已見,或云園林斗拱飛檐,仿佛鳥兒要振翅欲飛,十分生動;或云園林曲徑通幽,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下面老師談談自己的感想。
明確:或曲徑通幽 ,或庭院幽深倏忽間似乎深諳了其中的深味,轉瞬間又無法洞悉其神韻,完完全全被蘇園圖畫的完美、內涵的博大精深折服,卻不能用言語表達!
④ 下面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仔細閱讀課文中的三至六段,看看蘇州園林在具體設計時是如何體現四個講究的。
閱讀要求:Ⅰ、自由讀,讀準字音,掌握字形
Ⅱ、和鄰座討論,嘗試畫出你認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提問:Ⅰ、四個語段按照什么順序,各語段間能否互換?
、颉⒉季、配合、映襯和層次用的是否精準?
明確:亭臺軒榭是園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圍廣,風格類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說明這類設置的全局性和整體性。池沼在園林景色中主要起連通、映照、組織作用,平曠的圖景或大小不一、相互關聯的若干景點,用配合一詞最為恰當。花草樹木美在千姿百態(tài)的形態(tài)組合和萬紫千紅的光色輝映,因而用映襯。近景遠景不是園中的單一的、某一類,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體畫面,所以說層次。可見作者遣詞很準確,貼切。
3、詳解重點段落,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和畫意美
、 請同學讀第三段,思考
、 蘇州園林中亭臺軒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亭臺軒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決不講究對稱。)
、 這一自然段寫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確:作者運用作比較和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使讀者對蘇州園林的布局特點有了明確的認識。
、 齊讀第四段,試著給語段分層。(精講)
、 蘇園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蘇園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遵循的是什么原則?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萬山中 怡情山水、置身山間,讓人暫時忘卻塵世的喧囂、煩憂!達到 疊山理水,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效果。
、 引導分析說明層次。明確:首先說明假山的堆疊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藝術,指有創(chuàng)造美的方式方法;技術,指生產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覺得身在山間。其次寫池沼。先抓住關鍵,說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從動靜的配合上說明了蘇州園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過對假山池沼的形象說明,讓讀者對蘇州園林的山水既有畫意又有詩意的特點留有深刻印象。
⑶ 指導學習第5自然段:
、 自讀這一段,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應注意些什么?
注意高樹與低樹、落葉樹與常綠樹、季節(jié)不同的花樹的相間映襯,栽種中式的藤蘿、不栽西式寶塔樣的松柏、閱兵式似的行道樹。
② 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兩句從正面概括說明栽種上著眼于畫意,是空間上使高低樹俯仰生姿,互相映襯;一是根據季節(jié)變化花樹相間,達到四時不謝。第四句從修剪和栽種方面說明著眼畫意。第五、六兩句舉例說明蘇州園林樹木的畫意美。
、 講析第6自然段:
、 在蘇園里安排鏤空的花墻、無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鏡子這樣做想達到什么目的?為了避免一覽無遺、為了體現柳暗花明;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層次和觀賞點;為了給人如在畫中、美不勝收的感覺。
、 你能運用剛學到的知識,談談你對杜甫的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的理解嗎?窗子本來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開窗戶,西邊的山嶺,白雪皚皚,盡收眼底,反而別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
4、略談其他段落:
、 完成或達到了四個講究后蘇州園林就可以成為處處完美了嗎?蘇州園林大處十分講究,是一幅完美的圖畫,小處也不可忽視,更進一步說明了蘇州園林的處處入畫。
② 蘇州園林各個角落都注意畫意美,門和窗簡樸而別具匠心。蘇州園林的彩繪也自出心裁。這幾節(jié)是緊緊圍繞處處入畫的說明中心來說明的,而且巧妙地照應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之句。
三、反饋和遷移
1、設計者和匠師們的設計是否達到了預期的完美的圖畫的效果,你能從文中找到例句證明嗎?(從游覽者的角度來談)
2、游覽蘇州園林有沒有最佳觀賞角度和觀賞時間?談談你的看法。
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角度)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3、魚戲蓮葉間和荷動知魚散這兩句詩意境上有何不同,你更喜歡哪句?
4、文章結尾葉老說可以說的不止以上這些的確,蘇州園林值得我們了解的還有很多很多,介紹蘇州園林的方法和思路也不會只有本文的一種。它要我們親身去體驗、用心去品味、執(zhí)畫筆來描繪、寫文章來贊美蘇州園林。
蘇州園林教學設計4
蘇州園林
葉圣陶
教學目的:
1.理解說明事物的特征
2.了解說明事物的層次
教育目標:
1.使學生認識祖國江山壯麗、歷史悠久、文化燦爛
2.使學生認識我國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創(chuàng)造才能,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文學藝術的情感
教學重點:
1.從幾個方面說明事物的特征
2.總說分說的結構層次
課時:一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新課(教育重點○1)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我們偉大的祖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我國擁有許多讓我們引以自豪的山川大河名勝古跡,有誰能說出幾個?—北京的長城、故宮、桂林山水……有句俗話說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以什么聞名?—西湖,那么蘇州呢?—園林,同學們也許我們未曾到過蘇州園林,那么今天就讓我們隨著葉圣陶老先生的筆,插上想象的翅膀,一起去游覽一下蘇州園林,一飽眼福。
二.介紹作者(教育重點○2)
葉圣陶,原名紹鈞,字圣陶,一字行,江蘇蘇州人,著名文學家,作家,教育家,編輯家,作品收在《葉圣陶集》里。
他寫自己的故鄉(xiāng),表達他對故鄉(xiāng)的眷戀和熱愛之情,如果讓我們寫寫我們的故鄉(xiāng),也會把對故鄉(xiāng)的熱愛之情表達的淋漓盡致嗎?——會。
三.生字生詞(出示小黑板)
軒榭(xuānxiè)丘壑(hè)嶙峋(línxún)鏤空(lòukōng)重巒疊嶂(zhàng)
標本:保持原樣,經過特殊制作供學習、研究、參考的動物、植物、礦物。
鑒賞:鑒別,欣賞。
敗筆:寫字寫得不好的筆。
重巒疊嶂:形容層層疊疊,山連著山。
雷同:不該相同反而相同。
玲瓏:器物精巧細致。
四.掌握單元教學要求和本文學習重點,主要結合思考題1~2完成:
重點1:從幾個方面說明蘇州園林的特征——思考○1
重點2:總說分說的結構層次!伎肌2
五.劃分層次
一.<1>介紹蘇州園林的地位——“標本”
三.<10>總結全文——回味無窮
六.分析課文
(一)分析第一部分(1):學生齊讀并思考這一部分哪個詞最能說明蘇州園林的地位。
答:“標本”。它在文中是“典范”“精品”“榜樣”的意思,這個詞說明了蘇州園林在我國各個園林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問:“鑒賞”一詞為什么用的好?
答:這里有鑒別,欣賞的意思。
。ǘ┓治龅诙糠郑2~9)
1.第一層次(2):指名學生朗讀課文
問:蘇州園林的特點是什么?
答: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問:是怎么達到“處處如畫”的這個目的呢?
答: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蘇州園林的圖畫美就體現在一亭一榭,一草一木,各個近景遠景之中。
問:“他們”是指誰?(教育重點○3)
答:設計者和匠師們。
問:如果只有設計者或只有匠師們,行不行/
答:二者缺一不可。
2.第二層次(3):默看課文,老師提問問題。
問:這一層與上一層是什么關系?
答:是上一層說部分的分說,是第一個講究。
問:這一講究突出特點是什么?
答:不對稱。
問:用的是什么方法呢?
答:對比,用我國傳統建筑的對稱突出了蘇州園林的不對稱,講究自然之趣的'圖畫美。
3.第二層次(4):教師范讀,學生思考這一層主要寫什么?采用的是什么層次?
答:主要是第二個講究,用的是總起分述的結構層次。
問:寫假山主要有幾種形式?
答:兩種形式!1層巒疊嶂○2幾座小山配合著竹子花木
問:游覽者在登山時為什么會有“只覺身在山間”,而“忘卻蘇州城市”的感覺?這是誰的功勞呢?(教育重點○4)
答:這是因為設計者和匠師們“胸中有丘壑”經驗豐富以及很深的藝術修養(yǎng),才使蘇州園林的假山建造的如同真的一般,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問:寫池沼共寫了哪些景觀?你認為哪一個景最美?
答:有的池沼寬敞就作為全園的中心;假如成河道模樣,往往安排橋梁,決不雷同,石岸高低屈曲任其自然;玲瓏的石頭;花草;池沼里有各色金魚,鯉魚,荷花,睡蓮;最美的是“魚戲蓮葉間”一景,給人的總是“如畫圖”般的感覺。
4.第二層次(5):學生齊讀
問:哪些地方運用了描寫和議論,有什么作用?這一講究是怎么著眼“畫意”的?
答:“古老”“盤曲嶙峋”“滿眼的珠光寶氣”描寫,說明蘇州園林的樹木講究自然,畫意(起輔助說明的作用),議論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5.第三層次(6~9):學生分組討論○6○7○8○9四個自然段主要理清兩個問題:
○1從哪個角度突現“圖畫美”?○2結構層次怎么樣?
第一組讀○6段:主要是從花墻和廊子來寫,層次多,
景致深,景中套景,畫中套畫的藝術境界。
第二組讀○7段:主要是從各個角落的布置來寫。圖片美
第三組讀○8段:主要是從門窗的雕琢來寫。總起分述
第四組讀○9段:主要從色彩美來寫。
問:為什么要用淡色調?(教育重點○5)
答:可以給游覽者一種安靜閑適的感覺,因為游覽者來到這里主要是為了欣賞
美,在美的享受中得到休息,所以要意淡色為主,給人一種安靜,閑適的感覺,可見設計者和匠師們考慮的多么周全完美。
。ㄈ┓治龅谌糠郑10):學生齊讀,思考結尾有什么好處?
答:給人以回味的余地,更加向往蘇州園林。
蘇州園林教學設計5
課時
總2課時
課型
寫作課
備課時間
10-12
第2課時
使用時間
10-12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圍繞中心,從整體到局部多方面說明事物的方法在整體把握全文的基礎上,體會文章的結構美。
2學習本文準確、簡潔、生動的語言,從反復誦讀和重點詞句賞析中,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3運用多種媒體,創(chuàng)設豐富情境,通過調動學生合理互動的想象,引導學生感知園林的畫意美
4、利用課上所學,遷移對比蘇州和我校豐富的園林文化資源和網絡資源,在生活中體味蘇園文化的深厚底蘊和博大內涵。
重點
1、作者是如何抓住蘇州園林的特征,并突出這個特征的。
2、嚴謹的結構層次,準確、簡潔、生動的語言。
3、合理互動的想象、蘇園畫意美的感知、相關資料的遷移對比。
難點
1、作者是如何抓住蘇州園林的特征,并突出這個特征的。
2、嚴謹的結構層次,準確、簡潔、生動的語言。
3、合理互動的想象、蘇園畫意美的感知、相關資料的遷移對比。
教學準備
1、本文著筆于蘇州園林的總特點,有很強的概括性。理清作者思路,了解文中總說和分說的自然結合,是教學重點和難點;
2、蘇州園林的總特征是圖畫美,教學時應盡可能將有關文字還原成畫面;
3、運用多媒體作為直觀教具;
教學方法
朗讀法
板書設計
總說特征——分說(具體說明)
教學過程
教學修改、反思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檢查字音字形字義掌握情況(以同桌為單位,互相檢查,師抽查)。
二,圖片欣賞,引導學生品讀一些語段
1,對比欣賞對稱性的建筑和蘇州園林的布局,明確蘇州園林布局的自然之趣。
2,假山和池沼,抓住“藝術而不是技術”。技術是可以復制的,而藝術是不可復制的,是更個性化的,“忘卻”“只覺得身在山間”,是以假亂真;池沼的安排也是首先在順其自然。
3,對比欣賞寶塔式的松柏,閱兵式似的道旁樹。“不足取”,說的還是自然。
4,圖片欣賞,讓學生理解”隔而不隔,界而未界”行成的層次感。
可以多舉一些現實中的.例子,讓學生領會。比如杜甫詩云,窗含西嶺千秋雪,窗子本來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開窗戶,西邊的山嶺,白雪皚皚,盡收眼底,反而別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
三,小結課文。總之,無論是布局,還是配合、映襯、層次,還是小到角落門窗色彩,雖然是人工,但巧奪天工,而它的美,簡而言之,就是美在自然。所以在上節(jié)課的板書后面我們還要加上”巧奪天工,美在自然!北疚膶懽鳁l理清晰,語言樸素。
四,布置作業(yè):比較閱讀讀本上的《蘇州園林》
本冊有三個單元的說明文,本單元的要求是“說明事物要說明事物的特征。學習這個單元的文章,看看它們分別抓住了事物的什么特征,又是怎樣逐層深入地進行說明的!笨梢,編排者旨在通過一定量文章的學習讓學生掌握說明文這種文體的寫作。而說明文的寫作也包括閱讀,最首要的是能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條理清晰的說明。對于這一點,在學生充分預習的情況下,可采用點撥法、討論法加以落實。建筑是凝固的詩,中國園林又是極富傳統文化意蘊的詩,要讓學生學會用鑒賞者的眼光來看園林,擴而大之是看傳統藝術,是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可采用圖片欣賞法、比較法讓學生進行直觀的感性的體悟。
作業(yè)批改記錄
已經完成
批改時間:10月12日
蘇州園林教學設計6
一、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課堂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架設生活與教材相聯系的橋梁,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和審美能力。
使小組合作、討論成為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合作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閱讀理解、感受、體悟園林建筑的自然美,讓每個學生從心底熱愛自然。
二、教學方式的構建
借助多媒體課件展示蘇州園林畫面,使學生對蘇州園林的認識更形象,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及其審美情趣,激發(fā)學生對園林建筑藝術的熱愛之情。利用課件展示教學內容,面與文字疊放,能讓學生在圖文并茂中理解、領悟教材內容,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這篇說明文適合培養(yǎng)學生自我審美鑒賞能力,同時教學中注重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構成“整體把握”——“具體感受”——“審美探究”的學習過程。
三、教材分析
1、地位:本文是五四制九年義務教育第四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是一篇說明文。本冊教材著重培養(yǎng)閱讀說明文的能力,閱讀說明文首先要抓住說明事物的特征,其次了解說明方法、說明順序,及其準確的說明語言。因此,作為說明文的起始課,本文有著重要的地位,學好本文,對學習其他說明文起著拋磚引玉的作用。
2、教材內容分析:《蘇州園林》是一篇介紹園林建筑藝術的說明文。作者葉老先生以其精練的語言、嚴謹的結構,抓住蘇州園林的藝術特點,條分縷析地做了全面、深刻的介紹。文章高度概括了蘇州園林在建筑上的成就,稱其為“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即典范之作。然后,詳細介紹了園林建筑布局,寫得情文并茂,趣味盎然。我覺得本文與其他說明文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是像導游詞一樣的平面介紹,也不是呆板嚴肅的結構剖析,而是把一幅幅精美的畫面展示在讀者面前,所以作者在文中處處提到“畫”字,使讀者無不“心里想著口頭說著‘如在畫圖中’的”感覺,不見其景卻如臨其境!學習這樣作品,既可以使學生了解我國園林建筑的成就,激發(fā)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又可以豐富關于園林建筑藝術方面的知識,獲得美的享受。
四、教學要求
。ㄒ唬┙虒W目標:(依據新課標和教材內容)
知識與能力:
1、了解課文總說和分說的說明順序
2、通過學習本文運用多種說明方法說明事物,讓學生體會說明語言生動形象的特點
方法與過程目標:
1、指導學生閱讀和鑒賞的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討論、探究的自主學習能力
3、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引導學生探究的習慣
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激發(fā)學生熱愛中國古老園林的感情
。ǘ┙虒W重點:
理清文章結構、把握蘇州園林的特征,領會文章的語言特點。
(三)教學難點
初步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
五、教學設計方法、手段
我沒有去過蘇州園林,讀了葉老的《蘇州園林》之后,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蘇州地處江南水鄉(xiāng),園林建筑更是富有詩情畫意。雖然這是一篇說明文,但我真的不想讓這種詩情畫意在傳統的教學中流逝,于是我讓學生抓住“以讀為本”的宗旨學習課文——在讀中思考、在讀中說話、在讀中質疑、在讀中鑒賞、在讀中感受。具體來說,我是讓學生在讀中思考、領悟最能表現蘇州園林特點的句子,整體把握全篇關鍵所在,然后通過朗讀具體感受蘇州園林的特點。讓學生在讀中品味文章的語言,感受蘇州園林獨有的藝術魅力。同時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學活動自主解決問題,用電化手段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理解、鑒賞能力。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俗話說,“桂林山水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作為中國四大名園之一的蘇州園林,因其獨特的園林藝術而名聞天下。
。ǚ哦嗝襟w,展示并欣賞有代表性的蘇州園林部分圖景,讓學生看圖擴寫一句話:這是一處的園林。)
如果我們能去游覽一番,定會終身難忘,可惜條件有限。我們就通過學習葉老的這篇《蘇州園林》,來領略蘇州園林的風采!渤鍪菊n題、作者的鏡頭〕
。ǘ⿲W習新課
第一步:現在,讓我們初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課文。讀書時,可以把課文的重要內容、重要信息、關鍵語句劃出來。讀完后我們交流。讀的過程如有疑問、請舉手。
同學一起交流(指導讀書的方法)
通過學生交流明確“標本、鑒賞”兩個關鍵詞
〔放鏡頭2〕:出示“標本”“鑒賞”
(由“標本”“鑒賞”總領全文,選好教學切入口,有創(chuàng)意)
<1>解釋“標本:
。ㄒ驗樘K州園林“可以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3>那么這幅畫中,都有些什么內容呢?(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放鏡頭3〕關于亭臺軒榭自然之趣
假山池詔藝術
花草樹木畫意
花墻廊子畫意
。ǔ鍪井媰裕┙o學生看,讓學生感受蘇州園林特點,每一張畫片都是一幅完美的畫。可見,蘇州園林的特點確實是“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我想:這就是標本,因為它代表了中國園林的特征。我們讀說明文,首先就要抓住特征。
接下來再釋義“鑒賞”,和“欣賞”“觀賞”比較釋意
。ㄍ瑢W發(fā)言后,師歸納,同義詞比較,體現語言課特色)
〔板書:欣賞、玩賞、鑒賞〕
可見,作者寫蘇州園林,是從鑒賞的角度寫的',所以他會看到一幅幅畫。
2、第二步: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從鑒賞角度看看哪段文字寫得最好。(請同學們交流)
。ㄟ@是指導學生精讀課文,這一問引導學生欣賞和評價課文,讓學生獨立閱讀,自由發(fā)表意見)
下面老師來談談看法,好嗎?老師讀了這篇課文,覺得第4段挺好。
〔放鏡頭4〕結構美總論——分說
從多角度說
的字樣,并板書
因為:第一,層次清楚:第一句話是總說,“蘇州園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然后分兩個層次來對第一句話進行說明,先說假山,后說池沼。這樣,文中總說分說清清楚楚。再看寫假山時也是按總分順序寫的。
第二,多角度來說,如寫假山部分:先正畫寫假山“重巒疊嶂,或者是幾座小山配合著竹子花木”;然后呢,從設計者和匠師的角度來寫,就是“設計者、匠師”胸中有丘壑,即胸中有畫,所以他們堆疊出來的假山就是一幅幅畫。最后從游客角度寫。游客攀登假山時,能欣賞到、領略到這些畫意,因此即使這些在城里的假山,也會讓游客覺得“身在山間”。
現在我們要研究的是:課文在寫假山時,為什么要從設計者,匠師和游覽者的角度來寫呢?
我們再回頭看這些文字中第三句話:“或者是重巒疊嶂,或者是幾座小山配合著竹子花木!边@些句子能涵蓋蘇州園林所有的假山嗎?不能。因為從正面寫,是寫不盡假山的美的,只有寫設計者、匠師,寫了游覽者后才可把假山的美都表現出來了。
我還喜歡這段文字的語言,請看:
〔放鏡頭5〕魚戲蓮葉間鏡頭
板書語言美概括性強
精練而形象
一、概括性強。如“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這句話。這個句子將蘇州園林的假山藝術都概括出來了,它強調的是藝術,假山的堆疊充滿了畫意,這就是藝術。
二、精練而形象。如結尾句“游覽者看‘魚戲蓮葉間’,又是入畫的一景”這句。這中間“魚戲蓮葉間”就是一幅畫:紅色的鯉魚,翠綠的蓮葉,清澈的池水,它把魚、蓮葉和水的美都表現出來了!皯颉弊钟玫梅浅P蜗螅瑢Ⅳ~兒那種調皮、玩耍、游戲的神韻、靈氣都寫出來了,而畫恐怕就達不到這種境界了,這就是語言文字的魅力。
“又是入畫的一景”,句中的“又”字,它強調這是許許多多畫中的一幅,一個“又”字,涵蓋了多少內容啊。大家看,僅這么一個句子,就讓我們感覺到了這篇文章語言的精練而形象,似乎也充滿了畫意。
3、下面,讓我們在鑒賞、品味的基礎上來集體朗第4段。
師小結:
同學們:鑒賞課文可以有很多種方法。今天,我們是從兩個方面來鑒賞的:一個是結構,一個是語言。讀書也可從兩方面讀:初讀了解,再讀精讀、鑒賞品味。
下邊,請同學們也像老師那樣,從這兩個角度來鑒賞。小組合作完成,然后交流。(引學生舉一反三,教會學生閱讀,鑒賞方法)。
。ㄈ┲R探究、延伸
同學們,我們剛才跟著作者領略了蘇州園林的實景,大家有沒有注意到蘇州園林還有很多美地方。
老師提示,如園林里的楹聯是可以研究的課題。什么是楹聯?(就是在堂屋或亭子前柱子上的對聯。)現在大家看這幅楹聯:“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鏡頭6〕演示楹聯
大家看看:這幅楹聯掛在哪里最合適?有荷花或水的地方即可,它與亭前池中的荷花共同構成了一幅完美的荷花圖。楹聯與景物是相互映襯的,這就是蘇州園林的另一個方面。這個課題值得我們研究。
。ㄟ@個課題的設計是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提出探究性課題,體現學習方式的轉變,符合新課程理念)
。ㄋ模┳詈笠髮W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再一次感受《蘇州園林》帶給我們的精彩和美麗(齊讀)
這是我設計的《蘇州園林》第一課時。第二課時,我將采取分組合作、研討,讓學生梳理歸納全文脈絡,并展示給大家。明確說明順序,了解說明方法,進一步體會說明文語言及其特點(即多種表達方式、修辭手法的運用)。板書設計我采取框式結構形式,按文章結構特點來設計的,直觀清晰。
七、設計特點:
。ㄒ唬┩怀隽藢W生學習過程。安排了三次閱讀活動,每次的目的不同,這樣安排強調閱讀本身就是一種學習。放手讓學生自由讀,有創(chuàng)意的讀,而不是老師的講代替學生的讀。這樣設計符合新課標對閱讀教學提出的要求。
(二)注重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安排三次比較集中的合作交流活動。
。ㄈ┙處煹闹笇ё饔玫玫搅溯^好的體現。教師在教學中始終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指導者。教師以學習者的身份參與到課堂討論之中,闡述自己的觀點,并以自己的行動對學生的閱讀和表述起著較好的指導作用,同時教師又注重教學過程的創(chuàng)新設計,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創(chuàng)設了一個良好的氛圍。
蘇州園林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把握蘇州園林總特點
2.理清行文思路,明確說明順序,了解本文使用的說明方法
3.領略我國園林建筑美的風貌,激發(fā)學生欣賞并熱愛祖國文化的感情。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把握蘇州園林總特點
教學難點
理清行文思路,明確說明順序,了解本文使用的說明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碧K州之所以獲得“天堂”的美稱,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擁有一批全國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園林。現在,就讓老師就和大家來一起來觀賞蘇州園林的美景吧!
二、蘇州園林簡介和欣賞
1.蘇州園林簡介
據地方志記載﹐蘇州城內大小園林將近200處﹐為全國之冠。被稱為蘇州四大古典園林的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分別代表著宋﹑元﹑明清四個朝代的藝術風格。
蘇州著名的園林還有﹕
退思園、耦園、網師園、環(huán)秀山莊、怡園、藝園。
2.蘇州園林欣賞(視頻展示)
欣賞完影片后,讓學生用一個比喻句形容蘇州園林。
三﹑展示課題和學習目標,簡介作者
葉圣陶(1894~1988),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他創(chuàng)作態(tài)度嚴謹,語言洗練優(yōu)美,有“優(yōu)美的語言藝術家”之稱。
葉圣陶是蘇州人,22歲以前,一直生活在蘇州,課余之暇,常瀏覽蘇州園林,對蘇州園林很熟悉,本文是他為一本有關蘇州園林的攝影集寫的序文。
四、檢查預習
1.讀準下列粗體字字音
軒榭(xuānxiè)丘壑(hè)鏤空(lòu)
嶙峋(línxún)重巒疊嶂(zhàng)
2.根據意思,寫出相應的詞語。
。ㄨb賞):對藝術品或文物的欣賞和評價。
(因地制宜):根據具體地形,設計或選擇適合的事物。
(別具匠心):匠心:巧妙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藝術方面具有與眾不同的巧妙構思。
五、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朗讀課文,思考:
、俦疚牡恼f明對象是什么?
蘇州園林
、谔K州園林的總特征是什么?請從文中找出一句話來回答。
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六、合作探究
1、蘇州園林“是一幅完美的圖畫”,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來加以說明的?
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3段)
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4段)
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5段)
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6段)
注意角落的圖畫美(7段)
注意門窗的圖案美(8段)
注意色彩搭配的`協調美(9段)
2.作者是按什么說明順序來說明以上內容的?
。ㄋ膫"講究"重點寫了,三個"注意"略寫了,四個"講究"是從大處表現蘇州園林的"圖畫美",三個"注意"是從細處表現蘇州園林"圖畫美",這樣就圍繞并充分說明了第二段中提到的--蘇州園林"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這是按照由主到次的說明順序來說明的.由此可知第2段和3.4.5.6.7.8.9段之間是按照總-分的結構來說明的。
以上內容板書(多媒體顯示)
完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3段)
美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4段)
的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5段)大處講究主
圖講究近景遠景的層美(6段)
畫注意角落的圖畫美(7段)
(2段)注意門窗的圖案美(8段)細處注意次
注意色彩搭配的協調美(9段)
。ǹ傉f)(分說)
七、課堂作業(yè)
寫出下列句子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并試說說其作用。
(先復習并展示常用的幾種說明方法)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
1.我想用圖畫來比方,對稱的建筑是圖案畫,不是美術畫,而園林是美術畫,美術畫要求自然之趣,是不
講究對稱的。
明確:作比較和打比方。生動形象地突出蘇州園林的自然美。
2.階砌旁邊栽幾叢書不帶草。墻上蔓延著爬山虎或者薔薇木香。
明確:舉例子。說明蘇州園林在每個角落都注意圖畫美
3.蘇州園林與北京園林不同,極少使用彩繪。
明確:作比較,鮮明生動地說明了蘇州園林極少使用彩繪的特點。
八、課堂小結
。.學生小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說說你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教師小結.
本文以精煉的語言,嚴謹的結構,緊緊抓住蘇州園林的總特征,條分縷析地做了全面、深刻地介紹。蘇州園林說我國園林的典范,而這篇文章也是我們學習和寫作說明文的典范。
九、課后作業(yè)
我來做導游
假如你是蘇州園林的導游,你將如何向游客介紹蘇州園林的景觀?可以選擇介紹蘇州園林概況,也可以選擇一處景物來介紹,如假山、池沼、廊子等。
根據上面要求寫一段話,要求寫出景物特點,字數在200字以內。
巫小紅
蘇州園林教學設計8
【學習目標】
1.正確朗讀課文,掌握生字詞。
2.劃分文章層次及概括層意。
3.把握文章說明順序。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蘇州園林》,請同學們欣賞美麗的蘇州園林(板書課題)
二、出示目標
1.正確朗讀課文,掌握生字詞。
2.劃分文章層次及概括層意。
3.把握文章說明順序。
三、第一次“先學后教”(一讀課文,掃除生字詞)
1. 請同學們快速的朗讀課文,圈劃出不會的生字詞并解決,或與同桌小聲交流討論。
時間:4分鐘
軒( )榭( ) 嶙( ) 峋( )丘壑( )鏤( )空
2. 同學們拿出本子默寫生字
3.同桌對調批改,并個別分析
四、第二次“先學后教”(二讀課文,概括內容)
。ㄒ唬┫葘W。
同學們,大家通過自學,已經能夠正確朗讀課文了。下面大家繼續(xù)自學,請看投影(出示自學指導):
自學指導:
讀了課文,你認為蘇州園林的共同特點是什么?
時間:4分鐘
(二)后教
1.生朗讀課文并獨立思考,后同桌交流與討論
2. 老師提請學生回答問題,師點撥,其他生舉手幫助糾正補充,最后修改并記錄。
3. ppt出示:
特點: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五、第三次“先學后教”
自學指導(一):
本文抓住特征,按照“總—分—總”的結構方式,從多方面加以說明。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將文章分為三個層次及概括層意。
時間:3分鐘
1 師巡視,個別輔導
2 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與討論
3 師點撥
第一部分(1—2):總說蘇州園林在我國園林藝術中的重要地位和影響,概括介紹蘇州園林的共同特征。
第二部分(3—9):從多方面具體說明蘇州園林的總體特征。
第三部分(10 ):指出蘇州園林圖畫美的特點還不止以上所寫。
自學指導(二)
請同學們深入閱讀課文3—9段,探究這幾段文字分別介紹蘇州園林圖畫美的特征,理一理,想一想,這七段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寫的。(5分鐘)
六、當堂測試
伴你學》P71 4.5
七.板書設計
21 蘇州園林
第一部分(1—2):總說蘇州園林在我國園林藝術中的'重要地位和影響,概括介紹蘇州園林的共同特征。
第二部分(3—9):從多方面具體說明蘇州園林的總體特征。
第三部分(10 ):指出蘇州園林圖畫美的特點還不止以上所寫。
蘇州園林教學設計9
【教學理念】
。、對于八年級的學生學習說明文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掌握閱讀說明文的方法:明確說明對象;分析說明對象的特征;理清說明順序;找出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語言準確、周密的特點,并學會在寫作中對這些知識進行合理的運用。
。病⑥饤墏鹘y的“串講”教學模式,設計“課前預習了解──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自由式閱讀──合作式解讀──探究式拓展”五大環(huán)節(jié)。實施過程中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為基礎,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教學目標】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蘇州園林的特點,理清說明的順序。
。病W習本文運用多種說明方法說明事物,體會說明語言的多樣性。
。场⒏惺芴K州園林的美,激發(fā)學生熱愛中國古老園林的感情。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運用多種說明方法說明事物,體會說明語言的多樣性。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準備】
。、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課文,找出生字、生詞,在預習本上正確注音、寫字。
。病⒔處熓占嘘P蘇州園林的有關介紹的文字及圖片,設計成課件,以便學生更直觀的了解蘇州園林的有關知識。
【教學流程】
一、課前積累
學習課文之前,讓學生充分預習課文,結合手中的資料書,了解蘇州園林的概況,增強感性認識,激發(fā)學習興趣,為學好課文打下基礎,同時要求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探究課后習題,并將有關字詞摘錄到預習本上,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ㄓ捎谖覀兊膶W生生活在農村,缺少對蘇州園林的感性認識,缺乏對蘇州園林的了解。因而課前的積累意在讓學生初步了解蘇州園林,為學習好課文打下基礎。)
二、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
師: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學過的《故宮博物院》中作者是這樣描寫御花園的“亭臺樓閣、池館水榭,掩映在青松松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壇盆景、藤蘿翠竹,點綴其中。來到這里,仿佛進入蘇州園林!庇纱丝梢,蘇州園林在我國古代園林設計中舉足輕重,可謂典范。今天,就讓我們跟隨我國著名作家、教育家、編輯家葉圣陶先生步入他的美文《蘇州園林》,去感受一下蘇州山水亭榭獨特的景致,別有的韻味。
接著教師出示課前找好的蘇州園林的補充資料,讓學生更詳細的了解蘇州園林,增加感性認識。
。ㄋ自捳f:“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焙玫膶丝梢园褜W生引人新課的“大千世界”,激其情,引其思,營造和諧的氣氛,為學習課文鋪設基石。為此,學習課文之前,首先借助學生熟知的課文知識,與學生一起回憶舊知識,引入對新知識的了解。再借助資料補充完善,巧妙過渡到課文的學習。)
三、自主式閱讀課文
1、指導學生閱讀說明文應從下面幾方面人手。(板書:明確說明文的對象,分析說明對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說明的順序,找出說明的方法,體會說明語言的準確性的特點)
(這是八年級學生第一次具體接觸說明文,應該讓學生掌握如何閱讀說明文的方法。這樣對學習說明文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病⒆杂衫首x,整體感知,做到以下幾點:
⑴標出自然段的序號,圈劃不理解的詞句;(小組交流或全班交流)
、普页龈爬ㄌK州園林共同特征的句子。
。▽W課文的開始讓學生一段自主學習的時間,不要老師包辦代替,讓他們靠自己能力去探究,去發(fā)現;努力做到自學文中的生字詞,自悟文中的精彩之處,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四、合作式解讀課文
1、師:課文先后多次提出“圖畫”,請同學再仔細閱讀課文,用“圈點法”找出這些句子。(學生回答,相互補充,共有10個句子。)
。病⒗蠋熞髮W生把這些句子依次標明序號,并簡要小結:“這一幅幅生動的。圖畫”告訴我們蘇州園林色彩的美,結構和布局的美,體現出園藝家們獨具匠心。請同學在小組中討論,這些句子中,哪幾句是寫整體?哪幾何是寫局部?哪兒是寫細部。(學生先以4人小組討論,而后在班級發(fā)言交流。)
老師出示相應的課件結構圖:整體──局部──細部,并根據學生的回答寫出序號,概括說明順序:從整體到局部,從總到分,從大處到小處的邏輯順序。
師:我們再聯系上下文,看看這些局部和細部說明的對象分別是什么?(學生再次認真閱讀課文,找出相應的說明對象。)
師:可見,蘇州園林無論是整體,還是它的每一個局部,甚至每一個細部,處處都注意圖畫美,作者反反復復用圖畫作比,目的在于強調蘇州園林的.總體特征,由此,我們可以在說明文的閱讀和寫作方面獲得什么啟示呢?
。ㄅ囵B(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讓他們學有所得,學有所獲。)
小結:在作者筆下,蘇州園林變成一幅幅大小錯落,千姿百態(tài)的圖畫,游覽者置身其中,“如在圖畫中”,讀來令人美不勝收。
3、以優(yōu)美的古等獨奏曲為背景音樂,學生自由選擇課文段落朗讀。
(賞佳音、品美文,充分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
在朗讀的基礎上品味說明語言的準確性。(學生找出課文中表現說明語言的準確、簡練、生動的句子。)(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4、師:要想把事物說明得好,還要講究方法。說明方法很多,常見的有:分類別、下定義、舉例子、作比較、列數字、打比方、列圖表、摹狀貌、引用等。(指導學生找出課文中的說明方法,并舉例。教師出示相應的句子,指導學生體會。)
。ㄔ诤献鹘庾x課文的過程中,主要是教給學生學習說明文的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老師始終是一個引導者,任務就是組織串聯,點撥深化,總結升華,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獲得知識。)
五、探究式拓展課文
。薄①|疑:讀了課文,同學們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嗎?
(自由質疑,學生能解答的讓學生自己說,教師不作具體答復。)
。ā皩W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是思維的火花,質疑應該在每一節(jié)課中得以體現。)
。病⑾胂蟛⒃O計“21世紀我神往的校園”,要求從房屋、橋梁、花樹的布置和雕塑、池沼中選一個方面來表現,可以用圖畫加上說明性的語言,也可以用語言直接描繪。
。ㄍ卣故清憻拰W生想象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挖掘學生的潛力,讓學生學好課文的同時,還要構建課文里沒有的知識。這對學生的一生的發(fā)展都有好處。)
蘇州園林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了解一般的說明方法。
。病W習本文圍繞事物特征,從整體到局部,多方面說明事物的組織方法。
3、體會遣詞造句的準確性。
教學難點、重點
。、學習本文圍繞事物特征,從整體到局部,多方面說明事物的組織方法。
。、了解說明方法的作用。
教學時間
。舱n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蘇州是個有悠久藝術傳統的歷史名城,全城有一百多處園林(種植花草樹木,供人游賞、休息的風景區(qū)),可以說是集歷代江南園林藝術之大成。這篇藝術性很強的說明文,就概括說明了蘇州園林的基本特點。作者對蘇州園林很熟悉,又有深入的研究,因此寫得很有特色。
葉圣陶,原名葉紹鈞,字圣陶。江蘇蘇州人。作家、教育家、編輯家。
二、整體感知
。、檢查預習,學習字詞。
2、觀看蘇州園林的圖片、視頻。
。场⒎蹲x課文(或聽課文錄音)。
4、作者對蘇州園林的總體印象是什么?
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
三、理清結構
1、快速閱讀2~6段。
。病⒏爬慷蔚闹饕獌热,并列出提綱。
第2段:總說蘇州園林的共同特征: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第3段: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
第4段: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第5段: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
第6段: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
。、這幾段之間存在什么關系?
第2段是從整體上概括,第3到第6段是局部的具體說明。
4、默讀7~9段,看看重點寫了哪些內容?
三段依次說明蘇州園林的圖畫美、圖案美、顏色美。
四、掌握說明方法
。薄檎f清事物的特征,說明文常常運用說明方法,如下定義、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分類別、畫圖表、列數字、引用等。請從文中找出其中運用的一些說明方法,并說說它的作用。
。▽W生小組合作學習,互相交流。)
A、作比較:“蘇州園林與北京的園林不同,極少使用彩繪!暴ぉね怀鎏攸c;
B、打比方:“盤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畫。”──使對象形象可感;
C、引用:“游覽者看‘魚戲蓮葉間’,又是入畫的一景!暴ぉぴ鰪娬f服力。
2、結合《中國石拱橋》,你還能再找出其他的一些說明方法嗎?
。、舉例子:“我國的石拱橋有悠久的歷史!端涀ⅰ防锾岬降摹萌藰颉,大約建成于282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暴ぉぜ仍黾涌尚哦龋质箖热菅庳S滿。
。隆⒘袛底郑骸摆w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82米。”──有準確的了解。
五、課堂小結
通過以上學習,大家基本上把握住了全文內容:蘇州園林的總體特征、基本的說明方法、說明的順序,從而對說明文這種體裁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1、默寫詞語
。病⑻K州園林的總體特點是什么?課文從哪些方面進行說明?
。场⒄堈f出以下句子使用的是什么說明方法。
、盼覈氖皹驇缀醯教幎加小渲凶钪漠斖坪颖笔≮w縣的趙州橋,還有北京豐臺的盧溝橋。
、莆覈慕ㄖ,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左邊怎么樣,右邊也怎么樣。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
、鞘皹虻臉蚨闯苫⌒危拖窈。
、龋ūR溝橋)橋長2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
、蛇h望這座橋就像“初月出云,長虹飲澗”。
二、品味語言
出示投影:
。、請學生找出與下句匹配的原句,說說哪句好,為什么?
⑴全在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生中見過許多山水風景,心中早已有山水風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
全在于設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歷,胸中有丘壑。語言簡潔、雅致。
⑵假如安排兩座以上的橋梁,那就一座一個樣,決不雷同。
假如安排兩座以上的橋梁,那就一座一個樣,決不相同。
“雷同”指不該相同而相同。
、侵劣诔卣樱没钏。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用“大多”來說明比較客觀,不排除個別池沼沒有引用活水的情況。
2、體會加點詞語運用的準確性
、盼矣X得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
“標本”在這里是典范、樣本的意思。
、萍偕降亩询B,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
先“藝術”后“技術”,強調的是蘇州園林假山堆疊的藝術性,能給人審美愉悅!安粌H”說明沒有技術作保障,藝術效果將難以產生,只不過蘇州園林更多的是體現出“藝術性”。
、蹖嶋H是隔而未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使景物不是一覽無余地呈現在游覽者眼前,而是逐次展開,這樣就使游覽者在心理上覺得園林中景致繁復、有層次了。
。场W生自由補充
誰如果要鑒賞我國的園林,蘇州園林就不該錯過。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樣,往往安排橋梁。
池沼或河道的邊沿很少砌齊整的石岸……
三、布置作業(yè)
參觀本地一處景點,寫一篇介紹該景點的說明文:
、趴梢哉w介紹,也可選擇某一特定對象,如橋、山石、樹等進行說明。
、撇簧儆冢担埃白。
蘇州園林教學設計11
一、教材分析
《蘇州園林》是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3課,這篇文章語言淺顯典雅,以先總說、后分說的結構形式,抓住蘇州園林的共同特點,從整體到局部,從大處到細微,作了富于藝術性的說明,寫得嚴謹有序,條理分明,是一篇典范的事物說明文。本單元的重點就是對說明文的學習,因此如何通過學習課文培養(yǎng)學生讀寫說明文的能力就顯得尤其重要。教師應當組織、引導、點撥學生理解掌握本文的說明結構和說明方法,同時讓學生通過讀、說,培養(yǎng)語感、美感,感受蘇州園林的美。這樣,既能讓學生學到事物說明文的文體知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閱讀說明文的方法,還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二、學生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初中二年級的學生,本單元是說明文的集中學習,學生通過前面幾課的學習已經掌握一些說明文的學習技巧,但由于從本單元才開始學習說明文,對說明文的閱讀技巧還不是很熟練掌握,所以對說明文的結構層次和說明方法的理解及對課文的欣賞還需要教師的引導。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掌握本課出現的生字詞;弄清作者介紹園林的條理和順序,培養(yǎng)學生按事物本身規(guī)律組織材料,有條理說明事物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把握本文所運用的說明方法,培養(yǎng)說明文的閱讀能力,初步學寫說明文。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了解我國園林建筑的成就,激發(fā)學生對我國園林藝術及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熱愛。
四、教學環(huán)境
√簡易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交互式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網絡多媒體環(huán)境教學環(huán)境□移動學習□其他
五、信息技術應用思路(突出三個方面:使用哪些技術?在哪些教學環(huán)節(jié)如何使用這些技術?使用這些技術的預期效果是?)200字
1.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
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教學PPT學生觀看多媒體課件,感受蘇州園林的美,激發(fā)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
2.學習生字詞,播放PPT,讓學生在文中將其標注出來,并記憶。
3.利用多媒體,播放音頻MP3,聽示范朗讀。聽完后,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4.課文研讀,播放教學PPT,PPT內容為:
第一部分:(1~2)概括說明蘇州園林地位及特點
第二部分:(3~9)分類具體說明蘇州園林的藝術美
第三部分:(10)總結全文
學生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感知課文的總分結構。
六、教學流程設計(可加行)
教學環(huán)節(jié)
。ㄈ纾簩、講授、復習、訓練、實驗、研討、探究、評價、建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信息技術支持(資源、方法、手段等)
導入
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學生觀看多媒體課件,感受蘇州園林的美,自由談感受PPT圖片展示
自主學習教師利用課件補充介紹作者,有效指導學生的預習,落實好學生對生字、詞語的掌握,幫助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學生利用課文中的注釋和課前導讀,結合教師補充的資料自主學習。
朗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初步感知課文。聽完后,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將不懂的地方標注出來。
利用多媒體,播放音頻MP3,聽示范朗讀,播放PPT。
合作探究請大家找出每段的中心句或文眼,將整篇課文劃分結構層次,可以互相討論。相互討論或自己獨立完成,向教師匯報結果。
播放教學PPT
當堂訓練教師根據本節(jié)課學系內容對學生進行鞏固訓練。然后當堂反饋。
學生獨立完成播放教學PPT
七、教學特色(如為個性化教學所做的調整,為自主學習所做的支持、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的設計,教與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等)200字左右
本節(jié)課的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活動和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讓課堂生動活潑,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學習知識,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既能讓學生學到事物說明文的文體知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閱讀說明文的方法,還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蘇州園林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ㄒ唬┲R目標:
1:積累:軒榭、敗筆、邱壑、嶙峋、因地制宜、重巒疊嶂等詞語,掌握其音、意并用詞語造句
2:了解我國園林建筑藝術,特別是蘇州園林的藝術成就,領會欣賞中國園林的方法
3:了解說明文常用的一些說明方法,初步學會寫說明文
。ǘ┠芰δ繕耍
1:整體感知課文,梳理文章的寫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紹園林的條理和順序,培養(yǎng)學生按事物本身規(guī)律組織材料,有條理地說明事物的能力
2:把握本文所運用的說明方法,培養(yǎng)說明文的閱讀能力,初步學寫說明文
3:揣摩語言,引導學生體會本文說明中糅合記敘、議論表達方式靈活多變簡潔生動的特點
。ㄈ┣楦心繕耍
1:了解我國園林建筑的成就
2: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理清課文思路,把握蘇州園林的整體特點和本文的說明順序
2:揣摩語句,理解句子豐富的內涵,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
教學難點:
1:理清作者思路,了解本文總說和分說的自然結合
2:理解本文所運用的說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學方法:
1:學生自主、合作式學習: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
3:研討法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設想:
1、本文著筆于蘇州園林的總特點,有很強的概括性。理清作者思路,了解文中總說和分說的自然結合,是教學重點和難點
2、蘇州園林的總特征是圖畫美,教學時應盡可能將有關文字還原成畫面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之所以獲得“天堂”的美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擁有一批全國乃至全世界知名的古典園林。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葉圣陶先生筆下的《蘇州園林》吧。
二、出示投影,簡介作者,
葉圣陶(1894~1984),原名葉紹鈞,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優(yōu)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代表作是長篇小說《倪煥之》。他原籍江蘇蘇州吳縣,所以對蘇州園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放聲朗讀課文,讀準下列詞語
軒榭(xuānxiè)池沼(zhǎo)丘壑(hè)嶙峋(línxún)
鏤(lòu)空薔薇(qiángwēi)重巒疊嶂(zhàng)斟酌(zhēnzhuó)
2、讀了課文后,蘇州園林給留下印象最深是什么?請試用簡短的文字概括。
。ǹ偸且环昝赖膱D畫)
四、合作學習,理解課文
1、蘇州園林為了達到圖畫美這個目的,具體設計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2、“他們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中四個“講究”的次序能不能調換次序?為什么?
3、某公園聘請你為園林設計師,你將會從哪幾個方面進行設計,如何設計,讓游客有“如在畫圖中”的感受?
4、蘇州園林追求完美的圖畫,除了上面討論的四個“講究”外,還注意了哪些細節(jié)?
5、為什么只有四個講究而不是七個講究?
6、文章是如何有層次地介紹蘇州園林的特征,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
7、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8、本文除說明外還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說說其表達效果。
9、本文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值得你學習?試舉例說明。
明確:
1、為了達到圖畫美這個目的,具體表現在“亭臺軒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近景遠景的層次”這四個方面。
2、不能。因為這四“講究”是總寫,后面的3、4、5、6四個自然段就是按這四句話的順序來安排的,在內容是前后一一對應。
3、可結合課文中的“亭臺軒榭的不對稱”、“假山堆疊的藝術性”、“花草樹木的.映襯性”、“景色的層次性”等方面,暢談自己的設計思路,自由發(fā)揮,不拘一格。
4、蘇州園林追求圖畫美,除了上文的四個“講究”外,還注意了蘇州園林中“各個角落的圖畫美”、“門和窗的圖案美”、“色彩的搭配”等。
5、四個講究是從局部上講蘇州園林的特征,后三個方面是從細部來講的
6、說明順序是由總到分,由整體到局部,由主到次。
7、小組合作討論解決如:作比較、打比方、舉例子等
8、記敘:如“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的相間”寫出了萬木爭榮的景象。議論:如“我覺得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評價蘇州園林在我國園林藝術中的地位
9、語言準確生動、優(yōu)美典雅,富有畫意。小組討論圈點批注。
五、探究學習,拓展思維
討論:
假如要你來介紹蘇州園林,還有別的思路嗎?
(要求:鼓勵學生自由發(fā)揮,教師給予肯定)
要點:可按照時間順序;可介紹蘇州園林的發(fā)展史;可分類介紹蘇州園林等等。
六、布置作業(yè),訓練寫作
小作文:我們的校園(150字)
先抓住學校的教學樓、實驗樓、宿舍和食堂的共同點,先概述,后分說。
附板書設計:
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3段)
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4段)
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5段)
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6段)不止這些
講究角落的圖畫美(7段)
講究門、窗的圖案美(8段)
講究色彩的搭配(9段)
總說分說
蘇州園林教學設計13
教學目的:
1.感受并品析蘇州園林的畫面美;
2.整體感知課文,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明確蘇州園林的主要特征,理解本文結構特點;
3.領略中國園林的建筑美,激發(fā)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鑒賞力。
教學重難點:
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明確蘇州園林的主要特征,理解本文結構特點。
2.感受并品析蘇州園林的畫面美,品味生動嚴密的語言。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中國古典園林藝術家陳從國曾說:“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
同學們運用你們的邏輯推理能力,可以得出什么結論?明確:“蘇州園林甲天下”。
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一位地道的蘇州人——葉圣陶先生去蘇州園林游覽一番吧!
二.感性認識:身臨其境,感知文本
1.情景設置:假如全班組團游覽蘇州園林。
多媒體播放視頻朗讀,學生置身其中,用心游覽,記錄心情。
2.遇記者,受采訪。
教師當記者,采訪學生。
采訪問題:游覽完蘇州園林,你此時的'心情如何?
蘇州園林給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請用一句話概括你心目中的蘇州園林。
3.心情小記:蘇州園林美如畫。(如詩如畫、風景如畫)
三.理性認識:靜默解讀,探究文本
1.說明文常識小站學生快速瀏覽
2.配樂默讀,自主探究。
(1)配上一韻味十足的古箏曲,讓學生快速默讀瀏覽,解讀說明對象及說明對象的共同特征。明確:蘇州園林;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2)解讀全文中心句。
學生反復誦讀“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弊x出你認為重要的點。如“務必”“無論”“總是”“完美”等。
3.合作探究,理清思路
(1)蘇州園林被譽為是“一幅完美的圖畫”,足以見得它的非凡地位。第一節(jié)中哪個詞語也透露出這層含義呢?明確:“標本”。
(2)“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具體從哪些方面體現?
小組討論:看哪個小團的游覽者心最細,能快速找到蘇州園林的美。
(3)歸納梳理,明確說明順序、文本結構。
4.漫步亭臺軒榭
(1)配樂朗讀,漫步其中。
(2)根據說明文特點,師生解讀文本。
提示:
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安排合理的說明順序;
運用恰當的說明方法;
準確使用的說明語言。
明確:亭臺軒榭,要求自然之趣,不講究對稱。
由現象到原因
作比較、打比方,要求學生做具體闡述。
語言準確的體現“絕大部分”“絕不”等。
(3)直觀畫面的感受
5.品畫軒
學生在師生共同解讀文本的基礎上,根據《導學案》提示,自主學習,品析其他畫面,然后全班交流。
四.板書設計
蘇
州感性認識:美如畫熱愛
園理性認識:圖畫美贊美
林
蘇州園林教學設計14
【教材簡析】
《蘇州園林》是本單元的講讀課文,這是葉圣陶先生的一篇帶有文藝性的說明文,準確把握了事物特征,說明了蘇州近二百處園林的共同特點和給人的整體印象,即“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痹菫閿z影集《蘇州園林》寫的序。從總體上介紹,順暢自然,通俗易懂,不僅展現了深厚純熟的文字功力,更顯示了不同凡響的思維水平。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理解什么是說明文、什么是說明的對象是本文教學的重點;幫助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征,學習本文層次分明、表達靈活、語言簡潔的特點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教學目標】
新教材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和思維,養(yǎng)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注重培養(yǎng)創(chuàng)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結合教材和學生實際,擬定教學目標為:
。薄⒗斫獗疚恼f明對象的特征及文章的總分結構,體會本文說明語言的多樣性;
。病⒘私馓K州園林的特點,陶冶審美情趣,并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感情。
【教法學法】
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爆F代教育理論也認為,比傳授現成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yǎng)獲取知識的能力。因此,教學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積極性,如何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鑒于此,我決定在教學中首先與學生建立真摯、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其次本著啟發(fā)式原則,通過多種具體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興趣,突破教學重難點,以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會學生學習。
。、問答式教學法:
它能充分發(fā)揮師生兩方面的積極性,用此法可啟發(fā)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激發(fā)其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討論式教學法:
由于問答法可能造成師生交往范圍過窄,不利于調動廣大學生的積極性,因此結合采用討論法。這樣信息交流量更大,使信息呈立體交叉方式傳遞,改變了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結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民主氣氛更濃,有利于激勵廣大學生主動參與,培養(yǎng)學生評論與爭辯的能力,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
。场⑶榫辰虒W法:
一般在文學作品教學中常用,但我認為,本文的說明對象是具備審美條件的園林藝術,文章又是文筆優(yōu)美的典范,完全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達成教學目標(二)。并且情境教學法可以激發(fā)興趣,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協調發(fā)展,所以說明文教學中也應恰當運用。具體采用多媒體課件(蘇州園林的照片、故宮和西方園林的照片)、投影儀等,盡量給學生以直觀感受,刺激學生的多種感知覺器官,增強教學效果。因為心理學實驗表明:形聲并舉同時刺激學生感官,可使其對信息的接受與記憶保持收到1 1=3的效果。
另外,教會學生相應的`閱讀方法,培養(yǎng)自學能力,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本文在學法上可采用:
、爬首x法:教會學生朗讀,要求準確、流暢、傳神,齊讀要整齊。這是一種短時間內同時調動眼、口、耳、腦共同活動的閱讀,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能力,并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扑僮x法:這是一種眼腦直映、迅速獲取有用信息的閱讀方法,有利于廣范吸收知識,迅速開發(fā)信息資源,尤其適應快節(jié)奏、信息化的現代生活需要。具體教會學生用掃視法默讀,提高閱讀效率。
【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課前預習
。、掃清字詞障礙,理清文章結構;
2、搜集蘇州園林的照片、圖片,感知蘇州園林的特點。
二、導入新課
。ㄍ队罢掌
三、快速閱讀,感知形象
在簡要的導入之后,立即把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在3~4分鐘內讀完全文(本文共1551字,每分鐘約讀400~500字),并思考,這篇課文說明的對象是什么。
注意:這篇課文所要說明的,不是蘇州某個園林的特色,而是蘇州近二百處園林的共同特點和給人的整體印象。
四、重點研讀,篩選信息
配樂范讀一二段,要求聽讀時思考作者怎樣介紹蘇州園林特征的。學生齊讀一二段,要求準確、流暢,感知課文內容。3~9段要求找中心詞、句、段,抓文章起始句、收結句、起始段、結尾段;借助注釋、提示、思考和練習迅速把握文章。帶著明確的目標掃視課文,取己所需,省略其余。培養(yǎng)學生默讀、速讀的習慣,提高概括能力。
五、品味鑒賞,學習語言
。、準備一些宮殿式建筑、西方園林中的行道樹、北京的宮廷園林和蘇州園林的圖片,用多媒體展示出來,讓同學們比較鑒賞,感覺蘇州園林的“圖畫美”,提高同學們鑒賞造型藝術的能力。
。、⑴文章用語典范,簡潔精美,試找出自己喜歡的語例加以品析。如:
我覺得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典范、代表的意思,形象地表明蘇州園林繼承了古代園林藝術傳統,濃縮了中國園林藝術精華,具有典范性)
⑵文章段式規(guī)范,結構嚴謹,教師選擇一兩個有代表性的語段設計練習,指導閱讀(這個環(huán)節(jié)要特別注意說明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如:第五段。
六、美文閱讀,拓展延伸
可參考《新課堂──同步探究與練習》進行。
蘇州園林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進一步了解說明文常用的說明方法,能根據語境具體分析。
2.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征,培養(yǎng)邏輯思維的嚴謹性。
過程與方法:
1.整體感知課文,初步把握文本中蘇州園林的特征。
2.梳理文章的寫作思路,學習圍繞說明內容組織材料的方法。
3.了解我國園林的發(fā)展、南北風格異同、構成要素等,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欣賞中國園林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中國園林的特征,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園林藝術熱愛與自豪感。
二、教學重難點
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抓住說明對象特征,能根據具體語境分析常用說明方法。
三、教學策略
1.首先請個別學生介紹一處自己喜歡的園林(蘇州園林最好),體會園林藝術的豐富多彩。
2.整體感知課文,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找出說明對象“蘇州園林”的總特征──“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進而明確全文的總分總結構特點。
3.梳理段內各句間關系,幫助學生準確理解說明對象及特征,具體分析說明方法及作用,體會說明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提升學生邏輯思維的嚴謹性。
4.補充“中國古典園林藝術”介紹,加深學生對中國園林的了解,拓展所學,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欣賞中國古典園林的方法,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園林藝術的自豪感。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提起拙政園、留園、網師園、滄浪亭、環(huán)秀山莊、獅子林、退思園等蘇州諸多園林,都不禁讓人心向往之。你欣賞過哪座園林,試著說說它的特點,和大家分享你的收獲。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已有的信息儲備,增強感性認識,避免因教材說明性強而影響閱讀興趣。
2.你能用一句話概括蘇州諸多園林的共同點嗎?這個看似不可能回答的問題,有人居然給出了答案。請大家閱讀《蘇州園林》,從葉圣陶先生的文章中找出答案。
。ǘ┱w感知
1.從文章中找出能概括蘇州園林總特征的一句話。
“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教師引導:全段共有五句話。第一句肯定了蘇州園林各具特點的事實,體現說明語言的準確和作者思維的嚴謹。第二句明確蘇州園林的共同點,即提出了說明對象的特征。第三、四句是從設計者和匠師們的角度具體闡明如何實現這一特點的,要抓住關鍵詞語“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這”指代的是上一句內容“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則表明第三句是說明采取的具體方法措施,第二句才是最終表現出來的特征。第五句是從游覽者的角度說明蘇州園林具有圖畫美的特征,這樣三、四句和第五句就從設計建造和欣賞兩方面充分說明蘇州園林具有圖畫美的總特征。
【設計意圖】通過梳理段內句與句之間的邏輯關系,引導學生關注文本中關鍵詞句的作用,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與嚴謹性。
2.明確第二段與后文之間的關系。
第二段:概括說明蘇州園林圖畫美的特點。
第三至九段:從不同角度具體說明蘇州園林圖畫美的特點。
第十段:總結全文。
總結:第二至十段是總分總的結構關系。
【設計意圖】了解說明文總分總的行文結構,這點雖然對于初二的學生來說沒有難度,但本文作為開始學習說明文的例文,為了讓學生鞏固基礎,還是有明確的必要。
3.讀第一段,概括第一段所寫內容。
高度評價蘇州園林的地位。
教師引導:第一段有四句話,第三句是高度評價的中心句。第一二句看似與中心句無關,作者比較自謙地說明了實地欣賞過蘇州園林和其他地方的園林,實則表明了作者的一種實事求是的寫作態(tài)度──“標本”的高度評價是有事實依據的,體現說明文用事實說話的嚴謹。第四句“因此”,補充說明蘇州園林地位的`重要,同時也說明本文在園林鑒賞方面的重要作用,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
【設計意圖】因為概括全文說明內容的句子在第二段,所以第一段比較容易被忽視。將第一段進行重點分析,希望學生體悟作者的思維過程,培養(yǎng)嚴謹求實的態(tài)度。
。ㄈ┦崂韺哟危瑴蚀_把握說明內容
依次概括第三至九段的說明內容。
(明確:說明內容包括說明對象和說明對象的特征,幫助學生有意識用完整語句概括。)
第三段:蘇州園林亭臺軒榭的布局不講究對稱。(蘇州園林的建筑布局不講究對稱)
教師引導:本段重點落實說明方法的賞析。第一二句運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把我國的絕大部分建筑與蘇州園林的建筑進行比較,說明其不對稱的特點。第三句運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說明園林的不對稱的特點。第四句設問,承上啟下,使文章內容關聯更緊密,引出下文運用打比方、作比較的說明方法,說明蘇州園林追求自然之趣、不對稱的特點。全段所有說明方法的運用都緊緊圍繞“布局不對稱”的特點展開,中心明確,特點突出。
第四段:蘇州園林假山池沼的配合追求自然之趣。
教師引導:本段有兩個問題要強調。一是首句只明確了說明對象是“假山和池沼”,說明對象的特征要從后文內容中概括。二是說明池沼部分內容比較紛雜,包括引用活水、邊沿設計自然、池沼魚蓮有畫意等,概括出特點。
第五段:蘇州園林栽種、修剪樹木著眼畫意。
第六段:蘇州園林近景遠景層次多、景致深。
教師引導:本段明確蘇州園林中增加近景遠景層次的方法有“花墻和廊子”,還有“鏡子”,兩者間是由主要到次要的關系。
第七段:蘇州園林每個角落都注意圖畫美。
第八段:蘇州園林的門窗體現圖案美。
第九段:蘇州園林極少用彩繪,突出自然美。
【設計意圖】這個過程要解決本課的重點,即“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抓住說明對象特征,能根據具體語境分析常用說明方法”。很多時候學生讀一篇說明文看似讀明白了,實則不求甚解,只有真正明確句與句間的邏輯關系,才能更準確地把握說明內容,明確說明方法的作用。以上內容看似涉及面很廣,但都是圍繞劃分語段中各句間的關系而展開,在授課過程中主線明晰,重點突出,同時提升了學生對多種說明文閱讀能力。
。ㄋ模┲R拓展,情感體悟
蘇州園林能夠“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正如作者所言,“全在于設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歷,胸中有丘壑”。葉圣陶先生只是為我們揭開了園林鑒賞的一角,如何更好地欣賞中國園林,值得我們探究的還有很多。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些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知識。
【設計意圖】要想讓學生愛上中國古典園林,就應該先讓他們更多地了解,最好是激發(fā)興趣讓他們主動去了解。中國古典園林自身的魅力能夠讓學生只要窺見一斑,就會不由自主地喜歡上,作為中國人的自豪之情就會油然而生。
。ㄎ澹┎贾米鳂I(yè)
1.閱讀陳從周《梓翁說園》或《園日涉以成趣》),與本課進行比較閱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學會比較閱讀:相同的園林鑒賞說明文,不同的寫作風格。既擴大了閱讀量,又可以讓學生在比較中形成自己的認識。而且陳從周的文章多引古詩文,多讀能豐富學生的傳統文化底蘊。
2.請為你的校園設計一角園林景觀,明確特征并圍繞特征展開說明,三百字左右,可附上設計圖。
【設計意圖】如果讓學生說明一處園林景觀,一則現在信息過于豐富,難以避免抄襲,再則學生現在能力與認識水平很難抓住某一既成園林的特點。這里讓學生自己設計園林一角,那么園林的特點就由學生主觀決定,訓練的是學生根據特點選取相應設計內容的能力,同時能夠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的創(chuàng)新能力,又因為是為自己的校園設計,激發(fā)學生作為主人翁的創(chuàng)作設計熱情。
【蘇州園林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蘇州園林教學設計03-15
課文《蘇州園林》優(yōu)秀教學設計03-25
蘇州園林教學設計15篇03-30
蘇州園林教學設計(15篇)03-30
蘇州園林教學設計精選15篇03-30
蘇州園林教學設計(集錦15篇)03-30
蘇州園林教學設計集錦15篇03-30
蘇州園林教學設計(集合15篇)04-14
余映潮《蘇州園林》的教學設計(精選8篇)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