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推薦度:
-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推薦度:
-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通用1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chǔ)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jié)合具有溝通作用。那么大家知道規(guī)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
學情分析:
學習本小節(jié)后,對后面學習較難的6、7、8、9的乘法口訣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且對于學生的運算能力、推導能力有進一步的幫助。學生能夠背誦2、3、4的乘法口訣,能夠掌握“讀作”“寫作”的不同要求并能夠理解每個乘式的'含義。本節(jié)的內(nèi)容在教材中起著主導的地位,在此之前,已經(jīng)學過了5的乘法口訣,而在此后,又要學習更難的6、7、8、9的乘法口訣,所以這節(jié)既有承前的作用,又有了啟后的意義。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熟悉2、3、4乘法口訣,初步記住2、3、4的乘法口訣。
2、初步會計算4以內(nèi)的兩個數(shù)相乘。
教學重點、難點:
1使學生熟記2、3、4的乘法口訣,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乘法計算。
2、進一步明確乘法口訣的含義和來源,溝通與加法的聯(lián)系。
教具、學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開火車,對口令
2、背一背
二三() 五五() 四五( ) 三三( )
二二( ) 三四() 三五( )二五() 四四( )
[設計意圖]鞏固2~3的乘法口訣,達到熟練運用。
3、填一填
5×3=
×5=10
×5=25
×2=10
4×=20
1×5=
×5=15
×5=20
×=25
5×=30
[設計意圖]用新穎的復習手段,來幫助學生靈活掌握所學知識。
4、算一算
1)兩個因數(shù)都是5,它們的積是多少?
2)擺一個需要根小棒,擺這樣的3個要多少呢?
[設計意圖]用文字或直觀圖形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二、列式計算
a、2乘3得幾?
b、3個4是多少?
C、5個3的積是多少?
d、兩個因數(shù)都是4,積是多少?
e 、一個因數(shù)是4,另一個因數(shù)是3,積是多少?
[設計意圖]此練習是為鞏固乘法名稱及表示的意義。
三、課堂練習
四、課堂小結(jié)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2
“乘法的初步認識”這節(jié)課是人教版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時,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理解了加減法的意義、掌握了100以內(nèi)加減計算方法的基礎(chǔ)上學習的,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chǔ),也是進一步學習較復雜的乘法計算及其應用的重要基礎(chǔ)。乘法的本質(zhì)是一種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識的生長點是幾個相同數(shù)的連加,本節(jié)教學內(nèi)容與相同加數(shù)連加有著相互依賴的關(guān)系,是在認清相同加數(shù)和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的基礎(chǔ)上引發(fā)出來的。因此,本課的重難點是要使學生親身經(jīng)歷乘法產(chǎn)生的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乘法的初步認識》是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chǔ)。
在備課時,我認真鉆研教材,并充分考慮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征,注重直觀教學和學生的實踐活動的設計,讓學生在“做”中學,親身經(jīng)歷知識的產(chǎn)生過程。首先我借助教材設計,用小棒拼擺圖形的活動,再由計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讓學生列出各種連加算式,進而選擇相同加數(shù)相加的等式引出乘法。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學生喜愛的擺小棒活動之中,并創(chuàng)設情境,制造矛盾,這么多數(shù)加在一起你覺得計算起來怎么樣,突出矛盾,計算不方便,從而自然地引出乘法。再引導學生進行加法與乘法的比較,幫助學生體驗乘法的發(fā)生、發(fā)展、形成的過程。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有經(jīng)歷、有體驗、有獲得、有發(fā)展,學生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主動地參與到了新知的探索過程中。這樣,使計算概念教學成為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既有利于學生體會乘法的意義,又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在教學完后,再整理思路覺得有許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1、沒有對教材進入深入地研究,比較其他版本教材,擇優(yōu)設計教案,選擇教法。上完課,通過課堂效果,反觀教材,發(fā)現(xiàn)在乘法概念的引入時,利用教材中的主題圖或蘇教版主題圖先讓學生列連加算式,然后通過比較找相同點體會“相同加數(shù)”、“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從而引出乘法的概念。再把例1的擺小棒活動作為練習鞏固新知,這樣學生對新知的掌握可能更清晰明了,課堂也更效。
2、課堂的駕馭能力還有待提高。新知探索的擺小棒活動所用的時間太長,學生擺出的圖案個數(shù)比較多,浪費了時間,使課堂不夠緊湊。上課的激情不夠,沒有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比較沉悶。
教完了“乘法的初步認識”,我有許多的感慨。以前備課只是為了教課本而教,并不懂得從縱向——整套教材中理解所要上的課程的位置作用,以及從橫向
上研究教材,比較各種版本教材的優(yōu)缺點,擇優(yōu)而教。就自身來說,也做不到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數(shù)學問題,用心教學。今后應當認真鉆研,不斷反思,在成功、失敗中總結(jié)經(jīng)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zhì)量。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2、通過動手操作,幫助學生理解同數(shù)連加與乘法的關(guān)系。
3、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有條理地思考的習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初步體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認知水平屬于初級階段,由于學生所特有的年齡特點,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學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因此,要給學生提供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要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才能逐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首先展示了一個熱鬧歡快的游樂園的主題圖,通過這一學生熟悉而又特別喜愛的.場景,暗示出生活中有許多一組一組出現(xiàn)的數(shù)量,并且每一組的數(shù)量是相同的,這樣設計使數(shù)學貼近了學生熟悉的現(xiàn)實生活,拉近了生活與數(shù)學的聯(lián)系,教師還讓學生充分動手操作,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和動手操作的環(huán)節(jié),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乘法的意義。
突破方法:結(jié)合具體的事例,溝通同數(shù)相加和乘法的關(guān)系。
難點:理解乘法的含義。
突破方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探究等學習活動中領(lǐng)悟。
教法與學法:
教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引導探究式法。
學法:小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
教學準備:
主題圖、小棒、圓片。
教學過程:
一、新知鋪墊
。1)初步認識幾個幾相加
①(出示主題圖1)
一天,白兔和雞一起來到綠油油的草地上,一邊玩著,一邊尋找食物。請仔細看圖,白兔是幾只幾只在一起的?雞呢?
。ㄖ攸c引導學生觀察:小白兔是2只2只在一起的,雞是3只3只在一起的。)
②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學生自由回答。
、壅l能用算式表示白兔一共有幾只?
2+2+2=6(只)
這里有幾個2相加,得多少?(板書:3個2相加得6)
、苷l能用算式表示雞一共有多少只?
3+3+3+3=12(只),
這里又有幾個3相加,得多少?(板書:4個3相加得12)
⑤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這兩個算式的加數(shù),它們有什么特點?
。ㄍM小朋友先思考,再互相討論)
加數(shù)都相同。
。2)試一試
一次擺2根小棒,擺5次。
學生動手擺一擺。教師巡視。
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樣列式?得多少?(思考,學生回答)
2+2+2+2+2=10
5個2相加得10。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認識乘法
、賱(chuàng)設情境,引入乘法。
。ǔ鍪局黝}圖2)一張電腦桌上有2臺電腦,4張電腦桌上一共有多少臺電腦?
你是怎么知道的?
4個2相加。
2+2+2+2=8
、谌绻偌尤胗4張桌子呢?8張桌子呢?
請學生先思考,小組討論,再把算式寫在練習紙上。
、勰銈冊诹惺綍r感覺怎么樣?
學生可能會說算式太長了,很麻煩。
說明:有一種方法能解決這個問題,想學嗎?
。2)感知乘法。
①像4個2相加,還可以用乘法算。
寫作4×2=8或2×4=8
、诮榻B乘號、乘數(shù)、積的名稱
(板書4×2=8或2×4=8并在算式下邊標注乘號、乘數(shù)、積)
、鬯闶降淖x法
4×2讀作:4乘2;2×4讀作2乘4
(3)反思乘法的意義
思考:
、4個2相加中“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2”表示相同的加數(shù)。
“4”表示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
、4個2相加,是怎么樣用乘法算的?
4×2和2×4
、墼谶@里,4×2和2×4這兩個乘法算式都表示什么?
4個2相加。
。4)試一試
出示小雞圖。學生先說一說圖意,再列式。
5個4相加。
加法算式:4+4+4+4+4=20(只)
乘法算式:4×5=20(只)??或5×4=20(只)
。5)回顧剛才的學習,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三、知識鞏固
。1)“想想做做”第1題
。ǔ鍪绢}目)從圖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你能用圖在括號里填上數(shù),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嗎?
學生填寫,再集體訂正。
(2)“想想做做”第2題
一起來玩一個擺圓片的游戲,按要下面求擺。
每堆擺3個,擺4堆。
學生擺完后,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每堆擺4個,擺3堆。
學生擺完后,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再集體訂正。
。3)“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同桌互相讀和說;每小組代表相互讀和說。
。4)“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講評。
四、課堂小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樣的收獲?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1.本節(jié)教材主要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使學生認識相同數(shù)相加可以用乘法計算和乘法是相同數(shù)相加的簡便方法。掌握乘法算式的讀、寫法。
2.為認識乘法做準備。
學情分析
1.學生初開始接觸乘法,對加法與乘法的關(guān)系比較陌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學習起來比較困難。
2.學生對乘法的認識缺乏基礎(chǔ),但對乘法的計算了解一些。
3.學生認知障礙點: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等實踐活動,經(jīng)歷把相同數(shù)相加算式抽象成為乘法算式的過程;在具體的情境中溝通加法與乘法的聯(lián)系,正確理解乘法的含義,體會乘法和加法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會讀、寫乘法算式。
2、在初步認識乘法并應用乘法解決問題的教學中,培養(yǎng)表達能力、推理概括能力以及認真觀察、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
3、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參與熱情,樹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感受探索數(shù)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乘法的含義,體會乘法和加法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具體情境,讓學生初步懂得把相同加數(shù)求和的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
2、把加數(shù)相同的算式、乘法算式和按群數(shù)數(shù)的方法聯(lián)系起來,訓練學生用按群方法來理解乘法運算的涵義,為學習乘法口訣奠定基礎(chǔ)。
3、讓學生經(jīng)歷觀察、操作、比較、歸納等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
教具準備:
教科書第44頁游樂場情景課件,以練習九的第2題為基本內(nèi)容的乘法算式卡片;每個學生準備20~30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準備
1、出示游樂場情景圖。畫外音:小朋友們到公園里見到過哪些娛樂活動?我們來看這些小朋友和他們的爸爸、媽媽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畫面。
2、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
適當給予啟發(fā)引導:有小朋友跟爸爸、媽媽坐小火車,這列小火車上坐了多少人呢?
請學生自由發(fā)言,提出問題。
3、解決問題。
。1)算一算:小火車上坐了多少人?過山車上坐了多少人?5個觀纜車吊廂里有多少人?
。2)交流計算方法和結(jié)果。
二、新課
1、擺圖形游戲。
談話:同學們會用小棒擺圖形。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小棒,擺出你喜歡的圖形。擺小樹、小傘、房子、亭子……想擺什么,就擺什么,F(xiàn)在開始擺圖形。
2、交流。
。1)擺好后,算一算自己用了多少根小棒。
。2)小組為單位交流。說一說自己擺的是什么圖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并把算式寫在紙上。
。3)請各組把每個加數(shù)都相同的等式寫在黑板上。
3、乘法。
(1)讓學生觀察黑板上的各等式,找出它們的共同的特點:每個等式中的加數(shù)都相同。
。2)說明:算幾個同數(shù)連加,除了用加法外,還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板書:乘法)
。3)以3+3+3+3+3+3=18為例,教學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①提問:這個連加算式表示什么?(6個3連加的和是18)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
②指出:求6個3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接著在6和3中間寫上“×”,向?qū)W生說明“×”叫乘號,并說明乘號的寫法:先寫“/”,再寫“”。告訴學生,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讀乘法算式,6×3=18讀作“六乘三等于十八”。
、芨嬖V學生:用乘法算6個3連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寫加數(shù)3,寫作:3×6=18。
這個算式怎樣讀?(三乘六等于十八)
4、嘗試。
。1)請學生試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寫成乘法算式。
。2)交流。請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5、小結(jié)。學生完成了乘法算式之后,給學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小結(jié):求幾個相同數(shù)連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
三、練習
1、教科書第46頁的“做一做”。讓學生先說一說圖意,明確計算“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蕩秋千?”的'問題之后,獨立填寫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自己寫的算式和想法。給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
2、練習九的第1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加法算式可能出現(xiàn)2+2+2+2和4+4,請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說得有理,就給予充分肯定。讓學生在交流中進一步體會幾個相同的數(shù)連加,可以用乘法算。同時,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3、練習九的第2題。逐一出示乘法算式卡片,用齊讀、分組讀不同形式,讓學生練習乘法算式的讀法。
4、練習九的第3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可以直接填書上。完成后同桌交換互相檢查評價。
5、練習九的第4題。讓學生先觀察圖,確定圖下面兩個“()”里分別填寫數(shù)幾,再根據(jù)圖意填寫乘法算式和讀法。讓學生獨立思考,填寫。之后,同桌互相讀一讀填寫的乘法算式,并互相檢查是否全填寫正確。
四、總結(jié)
1、請學生回憶: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知識?
2、教師總結(jié):通過這節(jié)課學習,我們知道幾個相同的數(shù)連加,可以用乘法計算。寫乘法算式時,要明確相同的加數(shù)是幾、有幾個這樣的加數(shù),在這兩個數(shù)中間寫上乘號。讀乘法算式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讀。這節(jié)課,每個小朋友都學了不少新知識,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乘法的知識。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6
教學內(nèi)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三冊第19-20頁的例1以及練習五中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會讀寫乘法算式,口述乘法算式的'意義。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能根據(jù)要求正確寫出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
理解乘號前、后兩個數(shù)所表示的不同意義。
教學過程:
一、新課準備
讓學生看投影圖,聽錄音,解答以下三道題:
1、在這次”手拉手獻愛心”捐款活動中。第一小組的倩文捐2元,青青捐2元,蘇晴捐2元,請算出她們?nèi)艘还簿杩疃嗌僭?/p>
2、第二小組有4個人,每人都是捐3元,清算出這4個人一共捐款多少元?
3、第三小組有6個人,每人都是捐5元。請算出這6個人一共捐款多少元?
學生列式解答,集體訂正。
二、引入新課
同學們,剛才在解答的過程中,遇到什么困難?有一種方法”比較簡便,只要一步就可以解答。同學們想不想學?這種方法就是乘法,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
板書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
三、新課教學
(一)檢查學生預習情況,讓學生說說你想學什么?
。ǘ┙虒W例1
1、師生共同擺紅花,教師指導寫乘法算式。
。1)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擺紅花,每次擺2朵,擺3次。
。2)讓學生看圖,說說是怎么擺的?擺了幾個2朵?(師板書:3個2)
(3)要求一共有幾朵紅花?用什么方法算?怎樣列式?
。4)讓學生觀察這題的三個加數(shù)有什么特點?有幾個相同加數(shù)相加?從而引出還可以用乘法算。
。5)認識乘號,教學乘號的寫法。
引導學生與拼音字母“X”比,然后書寫一遍。
(6)指導寫乘法算式。
寫乘法算式時,先看相同加數(shù)是幾?(相同加數(shù)是2,先寫相同加數(shù)2,再寫“x”。
再數(shù)有幾個相同加數(shù)相加?(有3個2相加),在乘號后面寫3。強調(diào):這個"3"是怎么來的?
。7)指導讀乘法算式,并說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2X3",表示什么?)
2、學生自己擺方塊,嘗試寫乘法算式
請同學們聽老師講要求,獨立擺方塊,每排擺3個,擺4排。(師巡視)
。1)看圖說說怎么擺?擺了幾個3?(師板書:4個3)
。2)要求一共擺了多少個方塊,用什么方法算?怎樣列式? (3)這道算式中的加數(shù)相同嗎?能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試著寫,并按學習小組交流你是怎么寫的?
。4)師小結(jié)寫乘法算式的方法:一看、二數(shù)。
3、學生看圖說留意,獨立寫乘法算式。
師出示一組圓形圖,讓學生認真看圖,同桌互說圖意,并用兩種方法解答。
4、指導看書第109~110頁,看一看,讀一讀,想一想表示什么?并把課本Pll0填空完整。
5、師引導學生看一看三個加法算式,找出共同的特點,比一比,哪一種算法簡便,讓學生說一說乘法的含義。
6、閱書,齊讀乘法含義。
7、用學到的乘法知識,來解決新課前的三道復習題。
四、鞏固練習
1、課本第110頁"做一做"第1題。
2、先讀算式,再用圓片擺一擺。
2×3 3×2
3、根據(jù)乘法算式,有節(jié)奏地做拍手游戲。
2×5 5×2
4、說一說下面兩個算式有什么不同?然后做“找朋友”游戲。
4×3 3×4
五、課堂總結(jié)。
1、通過這節(jié)課學習,你知道哪些知識。
2、學到哪些方法?
3、還有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探討解決。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7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44~46頁例1和“做一做”及練習題。
學情分析:
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時,學生已學習了加法的相關(guān)知識,并且也學習了找規(guī)律、分類等一些數(shù)學認知策略,具備了一些知識經(jīng)驗。學生在生活中有一組一組數(shù)的經(jīng)驗,通過一年級的學習,學生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為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奠定基礎(chǔ)。有些學生在生活中聽說過乘法,有的學生甚至還會背乘法口訣,但不知其所以然,教師若能很好地把學生帶入學習乘法的數(shù)學園地,一定能激發(fā)學生探究乘法的欲望,根據(jù)課標的要求,教材的編排意圖和學生的學習狀況,確定教學目標如下: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認識相同加數(shù)相加可以用乘法計算,認識乘號,能正確讀、寫乘法算式。
2、讓學生經(jīng)歷觀察、操作、比較、歸納等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體驗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3、感受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更加熱愛數(shù)學,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知道乘法運算的意義,能把相同加數(shù)連加改寫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
初步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理解乘號前、后兩個數(shù)所表示的不同意義,識別相同加數(shù)。教具準備:課件小棒若干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
師:孩子們,假期的時候爸爸媽媽都帶你們?nèi)ミ^游樂園吧,那里是小朋友們最喜歡去的地方,今天老師就帶你們這些聰明的孩子去逛一逛。大家看這里都有什么呀?
學生可能說:小火車、過山車、摩天輪、小桌子等等。
師:①摩天輪上有多少人?你會列式嗎?學生列式,教師板書4+4+4+4+4=20同意嗎?師:一起來讀一讀這個算式
你為什么這樣列式?(每組有4個人,一共有5組)有幾個4相加?
、谶^山車上有多少人?你會列式嗎?學生列式,教師板書2+2+2+2+2+2=12
你為什么這樣列式?(一組有2人,一共有6組)有幾個2相加?
、坌』疖嚿嫌卸嗌偃?你會列式嗎?學生列式,教師板書3+3+3+3=12
你為什么這樣列式?(一組有3人,一共有4組)有幾個3相加?
好,那咱們一起看看,他們這樣列式你們同意嗎?(同意)
二、探索新知
1、觀察P45擺小棒的情境圖
看老師這里的小朋友在做些什么?(課件出示P45的情境圖)這里正在進行有趣的拼圖游戲。師:誰能說說每個小朋友擺出了什么圖形?
(雨傘,菱形,房子,樹,三角形,五角星)
小明擺的是什么?擺了幾把雨傘?每把雨傘用了多少根小棒?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怎樣列式?學生說算式,教師板書
分別觀察每個同學擺的圖形,請同學說一說擺的是什么?擺幾個?每個用幾根小棒?一共用多少根?學生列式,教師板書
。ㄏ嗤訑(shù)的算式寫左邊,不同加數(shù)的算式寫右邊)
。2)分類。
師:仔細觀察左邊的算式,默默地讀一讀,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左邊這些算式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加法算式,加數(shù)都一樣
師:再仔細觀察右邊的算式,默默地讀一讀,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些算式和左邊的算式比較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生:加數(shù)都不相同
師:那這樣看來,黑板上這些算式就可以分為兩類,是哪兩類?
生:
師:對!一類是加數(shù)不相同的,另一類是加數(shù)都相同的。左邊每個算式加數(shù)是都相同嗎?(引導學生再次觀察黑板左邊的算式,感知每個算式中的相同加數(shù))
師:這么長的算式讀時或?qū)憰r方便嗎?麻煩嗎?(麻煩)你們想不想知道數(shù)學家是用什么方法進行簡便計算的?(生:想)300多年前,英國的數(shù)學家歐德萊想出了用乘法計算,并一直沿用到今天。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板書:乘法的初步認識)。
(3)認識乘法、乘號
觀察黑板左邊第一個算式4+4+4+4+4=20
師:在這個算式中加數(shù)是幾?(板書4)有幾個相同加數(shù)?(板書5)這個算是表示幾個幾相加?表示5個4相加可以用乘法算式5×4表示
5×45是什么?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4是什么?相同加數(shù)
乘號
這個符號×與我們以前學過的+有什么不同地方?
師:乘法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加法、減法一樣,也有一個運算符號,加法算式里的這個符號叫加號,乘法算式里的這個符號叫什么?叫乘號。乘號的寫法是“×”,乘號像什么?乘號在寫的時候,先寫“/”,再寫“﹨”,學生書空。乘號在讀的時候,我們讀“乘”。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可以用乘法來表示。這個算式讀作:5乘4等于20表示5個4相加5個4相加還可以用乘法算式4×5表示4×5=20讀作:4乘5等于20
你會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了嗎?下面幾個加法算式請你自己在練習本上改寫,寫完后投影展示交流
(4)擺小棒
現(xiàn)在每個小朋友都有一捆小棒,你覺得用3根小棒可以擺什么圖形?三角形
老師計時,看誰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擺的'多,開始!
學生擺圖形,師:擺好了嗎?你擺一個圖形用幾根小棒?擺了幾個這樣的圖形?擺了幾個幾?一共用了幾根小棒?把加法算式寫到題卡上,再改寫成乘法算式,集體交流。
三、應用拓展鞏固乘法
1、基礎(chǔ)練習:
、佟⒏膶懠臃ㄋ闶
、、做一做讓學生先說一說圖意,明確計算“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蕩秋千?”的問題之后,獨立填寫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自己寫的算式和想法。
③、游戲老師每次拍4下,拍3次,老師一共拍了多少下?請同學寫乘法算式。
、、延伸應用: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解決?
。ü旁娭械淖謹(shù))、(藥片數(shù))、(小組人數(shù))等
四、全課總結(jié)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乘法,我們知道許多相同的數(shù)加在一起可以用乘法來表示,而且寫成乘法特別的簡便。我們以后還會學習許多有關(guān)乘法的知識,還會遇到更多的挑戰(zhàn)。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運用自己聰明的頭腦和靈巧的雙手戰(zhàn)勝每一次挑戰(zhàn),學到更多的知識!你們能不能做到?
板書設計:乘法的初步認識
4+4+4+4+4=205×4=20讀作:5乘4等于204+1+4+1+4
4×5=20讀作:4乘5等于20
2+2+2+2+2+2=12
3+3+3+3=12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內(nèi)容,是學生學習了100以內(nèi)數(shù)的加減法后進行的教學,也是學生學習乘法的初始課,因此這節(jié)課就顯得尤為重要。
1、初步感知
在準備階段,我出示游樂場情景圖來創(chuàng)設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同時讓學生感到加數(shù)相同的情況在我們生活中處處都有。
2、引導探究
主要是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通過列連加算式從直觀到抽象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加法與乘法的比較,幫助學生體驗乘法的發(fā)生、發(fā)展、形成的過程。參與“相同加數(shù)”、“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幾個幾”、“乘法算式”等數(shù)學知識的“再創(chuàng)造”,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
3、矛盾引出乘法,認識乘法。
這么多數(shù)加在一起,你覺得怎樣?有沒有更好的辦法?以3+3+3+3+3+3=18為例,6個3,10個3,20個3呢?突出矛盾,計算不方便,學生討論,老師板書出有代表性的想法。比較算式,你們知道數(shù)學家是怎么想的?板書:6×3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生可能問“×”叫什么?6從哪里來?3呢?乘號是加號斜過來的,因為乘法和加法有密切的聯(lián)系,乘法就是由這樣的加法得來的,因此,科學家就把加號斜著得來的。怎么讀呢?師領(lǐng)讀6乘3,生齊讀。
4、改寫算式,應用比較。
在應用中培養(yǎng)學生的乘法意識。有效的數(shù)學教學應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意識,讓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shù)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xiàn)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乘法意識作為數(shù)學意識的一種,在學生初步認識乘法時就應該進行培養(yǎng)。整堂課中,結(jié)合乘法知識的學習,始終注意培養(yǎng)學生自覺溝通幾個幾的生活經(jīng)驗和乘法的聯(lián)系,讓學生不斷聯(lián)系生活實際,用乘法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現(xiàn)象,解決實際問題。
上完這節(jié)課我才發(fā)現(xiàn)并不像我想像中的那樣好,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
課后我想,如果不用書上的情境圖,能不能讓學生直接來一個擺小棒比賽呢?如擺三角形比賽,擺小樹比賽,擺正方形比賽,擺小房子比賽擺之前要明確要求,在規(guī)定時間里,比一比誰擺得圖形又快又多!接著再來一個計算比賽:我們比一比看誰最先算出自己擺的圖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然后,組織學生進行比賽。學生會說出很多個相同的數(shù)相加的情況,如3+3+3+3+3+3+3;4+4+4+4+4;5+5+5;6+6+6+6教師可以再追問一次,如果100個4相加呢?給學生一分鐘的時間,在練習本上進行計算,這時學生會“啊”的一聲或者愁眉苦臉,這時教師還不講乘法,問學生你為什么會“啊”?你怎么不算了呢?這時學生會說這樣太麻煩,教師這時趁熱打鐵引入乘法,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我覺得這樣做,學生會更加清楚我們?yōu)槭裁匆獙W習乘法,乘法是怎么得來的,突破重難點會更容易一些。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8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44~46頁例1,練習九的第1~4題。
教學目標:
1、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知道同數(shù)相加可以用乘法計算,體會乘法算式的簡便性,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2、通過情境活動,培養(yǎng)學生分析、比較、綜合、抽象概括等初步邏輯思維能力,感受數(shù)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3、滲透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實踐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和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在具體情境中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能把相同加數(shù)連加改寫成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
理解同數(shù)連加與乘法的關(guān)系。
教具、學具準備:
教科書第44頁游樂場情景放大圖,以練習九的第2題為基本內(nèi)容的乘法算式卡片;每個學生準備20~30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游樂場情景圖。
師: 小朋友們節(jié)假日你們喜不喜歡跟爸爸媽媽去公園里的游樂場玩呀!
生:喜歡。
師:那今天你們愿不愿意跟蔡老師去公園里的游樂場看看呢?
生:愿意。
師: 瞧,他們玩的多開心呀!我們來看這些小朋友和他們的爸爸、媽媽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畫面。)
2.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從圖中你都看到了什么?誰來說一說?
生:有摩天輪、過山車、小火車......
師:你能根據(jù)你所說的提出一些數(shù)學問題嗎?
適當給予啟發(fā)引導:有小朋友跟爸爸、媽媽坐小火車,瞧;這列小火車上坐了多少人呢?(請學生自由發(fā)言,提出問題。)
生1:過山車上坐了多少人?
生2:5個觀纜車吊廂里有多少人?
3.解決問題。
師:同學們真棒!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問題,誰能解答剛才的問題呢?
(1)算一算:(學生解答,教師有選擇地板書算式)
3+3+3+3=12 2+2+2+2+2+2+2=12 4+4+4+4+4=20
。2)交流計算方法和結(jié)果。
師:小朋友們,要分別算出玩各種游戲的人數(shù),除了用加法計算外,還有其他方法嗎?那么就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去尋找。
二、新課。
1.擺圖形游戲。
談話:同學們會用小棒擺圖形嗎?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小棒,擺出你喜歡的圖形。擺小樹、小傘、房子、亭子……想擺什么,就擺什么。現(xiàn)在開始擺圖形。
2.交流。
(1)擺好后,算一算自己用了多少根小棒。
(2)小組為單位交流。說一說自己擺的是什么圖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并把算式寫在紙上。
。3)請各組把每個加數(shù)都相同的等式寫在黑板上。
3.乘法。
(1)讓學生觀察黑板上的各等式,找出它們的共同的特點:每個等式中的加數(shù)都相同。
。2)說明:算幾個相同數(shù)連加,除了用加法外,還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板書:乘法)
(3)以3+3+3+3+3+3=18為例,教學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偬釂枺哼@個連加算式表示什么?(6個3連加的和是18)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 6 3
、谥赋觯呵6個3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接著在6和3中間寫上“×”,向?qū)W生說明“×”叫乘號,并說明乘號的寫法:先寫“/”,再寫“”。
③把寫法算式寫完整:告訴學生,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讀乘法算式,6×3=18讀作“六乘三等于十八”。
、芨嬖V學生:用乘法算6個3連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寫加數(shù)3,寫作:3×6=18。
這個算式怎樣讀?(三乘六等于十八)
4.嘗試。
。1)請學生試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寫成乘法算式。
。2)交流。請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5.小結(jié)。
學生完成了乘法算式之后,給學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
小結(jié):求幾個相同數(shù)連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
三、練習鞏固。
1.教科書第46頁的“做一做”。讓學生先說一說圖意,明確計算“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蕩秋千?”的問題之后,獨立填寫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自己寫的'算式和想法。給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
2.練習九的第1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加法算式可能出現(xiàn)2+2+2+2和4+4,請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說得有理,就給予充分肯定。讓學生在交流中進一步體會幾個相同的數(shù)連加,可以用乘法算。同時,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3.練習九的第2題。逐一出示乘法算式卡片,用齊讀、分組讀不同形式,讓學生練習乘法算式的讀法。
4.練習九的第3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可以直接填書上。完成后同桌交換互相檢查評價。
5.練習九的第4題。讓學生先觀察圖,確定圖下面兩個“()”里分別填寫數(shù)幾,再根據(jù)圖意填寫乘法算式和讀法。讓學生獨立思考,填寫。之后,同桌互相讀一讀填寫的乘法算式,并互相檢查是否全填寫正確。
四、總結(jié)
1.請學生回憶:
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知識?
2.教師總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學習,我們知道幾個相同的數(shù)連加,可以用乘法計算。寫乘法算式時,要明確相同的加數(shù)是幾、有幾個這樣的加數(shù),在這兩個數(shù)中間寫上乘號。讀乘法算式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讀。這節(jié)課,每個小朋友都學了不少新知識,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乘法的知識。
教學反思:
1、充分利用了教材“游樂園”的情境導入新課,這是學生比較熟悉的環(huán)境,讓學生在這些情境中感受生活中大量相同加數(shù)求和的事例,從而感受乘法的意義。
2、在自主探索加法的簡便寫法時,學生積極投入,思維非;钴S,展開了奇思妙想。只要是簡單的表示方法,教師就要給予肯定和表揚。
3、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的意義,在生活中要培養(yǎng)或引導孩子觀察生活中與乘法有關(guān)的現(xiàn)象。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9
一、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算式的意義,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認識乘號,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ǘ┻^程與方法
通過多種數(shù)學活動,使學生經(jīng)歷構(gòu)建乘法意義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分析、比較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感受加法與乘法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乘法的簡潔性和學習乘法的價值。
二、目標解析
本課教學目標的定位是基于學生已掌握100以內(nèi)加法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在具體的游樂園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當學生發(fā)現(xiàn)用已學的加法解決問題比較麻煩時,便渴望有一種簡便的方法能夠取代,這時乘法便呼之欲出了。因此,經(jīng)歷構(gòu)建乘法意義的過程,感受加法與乘法之間的聯(lián)系是本課的難點,由此體會乘法的簡潔性和學習乘法的價值。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算式的意義
教學難點:經(jīng)歷構(gòu)建乘法意義的過程,感受加法與乘法的密切聯(lián)系
四、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等
五、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創(chuàng)設情境
出示教材第46頁游樂園主題圖。
2、師生交流
。1)游樂園里有哪些好玩的游樂項目,從圖中你能發(fā)現(xiàn)哪些數(shù)學信息?
。2)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樂園入手,讓學生自己觀察、交流,從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信息,提出數(shù)學問題,不僅為新課鋪墊,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ǘ┳灾魈骄,合作交流
1、感知相同數(shù)連加的特點,滲透乘法的意義
。1)出示問題一:小飛機里共有多少人?
。2)學生自主解決問題。
。3)匯報交流。
預設一:一個一個地數(shù)。
預設二:三個三個地數(shù)。(學生在數(shù)學書上每3個人圈一圈)
預設三:3+3+3+3+3=15
溝通:哪兩種方法意思差不多?為什么?(方法二和方法三差不多,都表示5個3相加)
。4)認識相同加數(shù)。
觀察加法算式,有什么特點?(加數(shù)相同,都是3)有幾個這樣的數(shù)相加?(5個)
2、感受相同數(shù)連加與幾個幾之間的聯(lián)系,初步感知乘法的.意義。
出示問題二:小火車里共有幾個人?
數(shù)一數(shù):一個一個的數(shù),一共有多少人?
圈一圈:每節(jié)車廂6個人圈一圈,一共圈幾圈?
寫一寫:6+6+6+6=24
說一說:表示幾個幾相加的和是多少?
觀察剛才列出的兩道算式,有什么共同點?(它們都是連加,加數(shù)都相同。)
3、加深體驗,感受學習乘法的必要性。
。1)出示問題三:過山車里共有多少人?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幅圖的意思,表示幾個幾相加的和?
(3)學生列出算式:
(4)按要求列算式:
如果這列過山車再長些,需要10個2相加一共有能做多少人?20個2相加呢?100個2相加呢?你有什么感受?
4、明確乘法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1)明確乘法的意義:這種加數(shù)相同的加法,還可以用乘法表示。
(2)學會乘法算式的讀寫,認識乘號。
、7個2相加用乘法算式可以寫成72=14,讀作:7乘2等于14,或27=14,讀作:2乘7等于14。
②小組內(nèi)交流:100個2相加,怎樣用乘法算式表示?
、郦毩⒘惺剑河贸朔ㄋ闶奖硎厩皟蓡栔械膬蓚連加算式。
、芙榻B乘號的來歷。(教材第51頁你知道嗎?)
(3)比較每組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
、倌阆矚g哪種?為什么?(突出乘法算式的簡潔,感受乘法的必要性。)
、3+3+3+3+3=15與35=15,為什么加法中沒有5,而乘法算式中有5呢?
5、認識乘法各部分的名稱,理解乘法的意義。
(1)出示問題四:一共有多少個氣球?
。2)學生獨立列式計算,匯報板書。
。3)認識乘法各部分的名稱。
設計意圖:
本環(huán)節(jié)從解決游樂園情境中提出的問題入手,層層深入地展開探究,設計自主觀察、小組合作、比較分析、討論交流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經(jīng)歷從直觀到抽象的過程,突出了乘法意義的本質(zhì),促使學生對乘法意義的認識逐步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ㄈ╈柟叹毩暎罨斫。
1、基本練習
。1)教材第48頁做一做第1題。
擺一擺,說一說,再填一填。
。2)教材第48頁做一做第2題
先說一說,再填一填。
2、變式練習
(1)教材第48頁做一做第3題。
直接將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2)教材第50頁練習九第9題。
根據(jù)幾個幾相加的描述寫出乘法算式,再讀出來。
。3)游樂園中哪個問題不能用乘法解決?為什么?
3、綜合練習
。1)教材第51頁練習九第13題
根據(jù)算式畫圖,都有兩種畫法,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畫出一種即可。
。2)教材第51頁練習九第14題
運用乘法與加法間的關(guān)系,計算乘法算式的得數(shù)。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層層深入,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乘法的意義,深化理解乘法與加法之間的聯(lián)系。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靈活地解決問題,體會乘法的簡潔性和學習乘法的價值。
。ㄋ模⿻痴勈斋@,總結(jié)課題
1、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
2、總結(jié)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板書)
設計意圖:
通過歸納總結(jié),揭示本課的課題,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通過談收獲讓學生享受學習成功的快樂,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0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較簡便。
2、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3、經(jīng)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體驗探究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分析、推理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重點:乘法的.意義,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難點:把加法算式改寫為乘法算式。
教學過程:
一、游戲?qū)?/p>
1、拍手游戲
師:課前,我們一起來玩拍手游戲。老師拍完后,請你模仿老師的動作,再拍一次。
師:老師拍的節(jié)奏是每組幾下?一共拍了幾組?
也就是幾個幾?
2、三組拍手動作總結(jié):像這樣每個算式里所有的加數(shù)都相同,我們叫做相同加數(shù)。
二、新授。
1、出示主題圖。
師:今天文老師帶你們一起去游樂園逛逛,說說游樂園里都有什么項目?哪些項目跟我們剛才做的游戲是相同的情況呢?讓我們具體來看看。
2、小飛機項目。
師:一共有幾架小飛機,每架小飛機里坐幾個人呢?你能圈一圈嗎?是幾個幾?一共有幾個人玩旋轉(zhuǎn)飛機呢?你能列一個加法算式嗎?
3、火車和過山車項目。
師:你能像這樣接著回答小火車和過山車的問題嗎?請完成學習單中的1—3題。
學生匯報。
4、乘法的認識教學
。1)揭示課題。
師:過山車的加法算式好寫嗎?(不好寫,太長了)那想不想用簡便一些的算式表示呢?像這樣加數(shù)相同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今天我們來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
師:剛剛的這個加法算式就可以寫成2乘7等于14或7乘2等于14
。2)認識乘號及各部分名稱。
中間的這個符號叫做乘號。
師介紹乘號的由來。
乘號兩邊的數(shù)叫做乘數(shù),計算出的結(jié)果叫做積。
師:在剛剛的加法算式中并沒有7啊,乘法算式中的7表示什么呢?那2呢?
師:你能用乘法表示出上面兩道題嗎?
師:請你觀察這三組算式,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交換乘數(shù)的位置,積不變。
5、小練習。
完成數(shù)學書第48頁第1、2題。
三、鞏固練習。
師:剛剛我們參觀了游樂園,你們想不想一起進去玩?管理員叔叔說了,你們每玩一個項目都得先通過考驗才行!我們開始行動吧!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1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等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正確理解乘法的含義。
2、認識乘號、因數(shù)、會讀寫乘法算式。
3、通過學習活動,進一步發(fā)展學生觀察、操作、比較、合作、交流等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
4、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和信心。
教學重、難點: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時,用乘法表示比較簡便,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教學準備:
小棒擺成的小傘圖,三角形圖,星星圖,花邊圖,小屋和樹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師生談話,通過“玩”的談話引出游樂場,并出示情景圖。
師:同學們,今天咱們先談談玩的事情,有興趣嗎?誰給大家說說,國慶節(jié)放假期間,你去那些地方玩過?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幅游樂場的圖片。(出示圖片)
二、自主探究,認識乘法
師:今天老師就帶小朋友們?nèi)ビ螛穲@逛一逛。
1、老師想請你們幫數(shù)一數(shù):摩天輪上共有幾人?
2、分小組討論一下:怎樣數(shù)?怎樣算?
3、請分組匯報說說你們是怎樣算的?
板書:略
4、師小結(jié):用上面算法來算,你覺得怎樣?
太麻煩了。算式太長了,胳膊都寫酸了。
5、有什么好辦法嗎?為了更簡便地表示像這種有很多個相同加數(shù)連加的算式,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新朋友,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理解同數(shù)連加和乘法之間的聯(lián)系。
2.在應用乘法解決現(xiàn)實問題過程中培養(yǎng)初步的應用意識和問題解決的能力,。
3.感受乘法的在問題解決中的作用,激發(fā)學習乘法的興趣。
【教學難重點】
教學重點: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學生對加法和乘法之間關(guān)系的理解,準確讀、寫乘法算式。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
學生準備:練習本。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前面課我們認識了乘法,你想用前面學習的乘法知識去解決身邊的問題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進一步認識前面學習的乘法。
板書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的練習
二、基礎(chǔ)練習,鞏固意義
補充題: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3+3+3+3=□×□5+5=□×□
。1)生讀題,獨立完成。
展示:3+3+3+3=3×4,5+5=2×5。
。2)思考交流:
你是怎么想的?
小結(jié):第一個加法算式,每一個加數(shù)都是3,有4個這樣的3,所以可以寫成4×3或者3×4;第二個加法算式是2個5相加,相同加數(shù)是5,有2個,所以可以寫成2×5或5×2。
三、綜合練習,整體提升
1.練習一第5題。
。1)第(1)小題。
觀察這幅圖,你獲得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請將信息填在括號里?
要求一共有多少根胡蘿卜?采用什么方法?
你是怎么得出乘法算式的?
。2)第(2)小題。
仔細觀察,將信息填在括號里。
要求一共有多少個面包?采用什么方法?看第二種方法,你是怎么得出乘法算式的?
觀察這兩個乘法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初步感受:兩個因數(shù),其中一個為1,另一個因數(shù)為5,最后的積是5。
(3)第(3)小題。
有多少個盤子?每個盤子里有幾個蘋果?所以是幾個幾?一共有多少個蘋果?你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2.練習一第6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集體評議。
第1幅圖中,是幾個幾相加?可以怎樣列式?為什么?第2幅圖中,可以填幾個幾呢?怎么列式呢?(4×6或6×4)為什么用乘法算式呢?
小結(jié):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
3.完成練習一第7題
生先獨立完成,教師巡視,再集體評議。
4個6相加,你用什么方法計算?和是多少?為什么可以用乘法計算?
2×3=()+()+()=()+()引導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第一個加法算式,有幾個相同的'加數(shù)?(3個)所以2×3可以看成幾個幾相加;第二個加法算式,有幾個相同的加數(shù)?(2個)所以可以看成幾個幾相加。
4.練習一第8題。
仔細讀題,說說題目是什么意思?你覺得什么樣的算式才是朋友?
分小組內(nèi)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交流:小兔子3×4的朋友有哪些?一共有幾個朋友?熊貓呢?……
四、拓展練習,發(fā)展提高
1.完成練習一第9題。
先觀察這幅圖。
從圖上獲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根據(jù)這些信息提出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嗎?小組內(nèi)討論一下。
學生獨立解決這些問題,再集體交流:為什么這兩個問題都可以用乘法來解決?
2.補充題
一個三角形有幾條邊?下面每個圖形中有多少個三角形?一共有幾條邊?
一個三角形有幾條邊?(3條)。仔細觀察這些圖形,每一個圖形中有幾個三角形?一共有多少條邊?
小組討論,集體匯報:
。1)第一個圖形有3個三角形,一共有3+3+3=9條邊,因為是3個3,所以可以寫成乘法算式3×3=9;
。2)第二個圖形有4個三角形,包含了4個3,一共有4×3=12條邊。
。3)第三個圖形有5個三角形,包含了5個3,一共有3×5=15條邊。
五、全課總結(jié),概括提升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復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3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乘法的初步認識”。
教材分析
學生已經(jīng)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jié)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于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加之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教材一開始就專列了一節(jié)“乘法的初步認識”,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為以后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chǔ).
教材十分重視讓學生實際操作,首先提出了讓學生擺一擺、算一算.通過實物圖、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相對照;乘法算式的讀法、意義與乘法算式相對照.這樣形數(shù)的有機結(jié)合,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在認識乘法過程中學會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shù)及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從而引入乘法,這是本節(jié)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chǔ).其中初步認識乘法的意義,能把相同加數(shù)連加改寫成乘法算式是本課的重點,識別相同加數(shù)、理解乘號前后兩個數(shù)所表示的不同意義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學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認識”這一學習內(nèi)容,是學生剛剛接觸的學習內(nèi)容,對于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個比較抽象的知識。因此,只有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
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讓學生通過“列加法算式”體悟遇到這種情況用加法真的很麻煩,學生有了這種體悟后,引導他們?nèi)ハ敫棉k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動力。
設計理念
本課在教學設計中力圖體現(xiàn)“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思想,不僅僅滿足于讓學生理解掌握乘法的意義,更注重讓學生主動參與乘法知識的探索過程。教師給學生足夠的自主空間,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動,發(fā)現(xiàn)并認識乘法,讓他們經(jīng)歷一次知識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使其成為真正的學習者。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較簡便;
。2)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分析、推理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2.過程性目標:
經(jīng)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體驗探究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分析、推理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2)知道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實踐,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3)經(jīng)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體驗探究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分析、推理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時,用乘法表示比較簡便,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教具準備
電腦課件、激勵星。
學具準備
小棒、練習本。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你們到公園里的游樂場去玩,好嗎?請看大屏幕(電腦出示主題圖)。請仔細觀察,你都看到了些什么?誰來說一說?生:喜歡玩過山車的小朋友一共有12人。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數(shù)的、算的。2+2+2+2+2+2=12。
師:那么,觀纜車上、小火車上、都有多少人、圓桌周圍共有幾把椅子。(生答)
師:你不僅能認真觀察,而且還算出了喜歡玩過山車的小朋友一共有12人,真是個有心的孩子,老師非常喜歡你!請坐!
師:大家的發(fā)現(xiàn)可真多!“游樂園”里不僅快樂多多,而且智慧也多多!就讓我們一起跟隨“小精靈”去親自感受一下吧!
我們走出公園,再去學?纯赐瑢W們在作什么?(出示:課件3)
師:老師知道你們也喜歡擺學具,一會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學具,按學習小組擺出較難的圖形,擺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你們組必須要擺一樣的圖形,在老師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擺,老師喊聽就聽。然后小組內(nèi)按老師提出的問題議一議,最后由組長匯報。(出示課件4)1、擺一個圖形需要幾根小棒?2、你們組擺了幾個?3、一共用了幾根小棒?4、怎樣列式?
二、下面請同學們開始擺吧。ɡ蠋煯嬅坊ǎ
三、學生匯報。
1、下面那組的小組長第一個告訴我們?
2、學生匯報,老師板書算式。
3、誰能把老師畫的梅花,列式計算出來一共有幾朵呢?
四、實踐操作,引導探究。
1、師:大家開動腦筋不僅擺出了自己喜歡的圖形,而且還計算出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真了不起!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黑板上這些算式!2.引導探究。
師:仔細觀察,默默地讀一讀,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師:對加數(shù)都相同,
師:誰能吧老師畫的梅花,一共有幾朵,列式計算出來?
板書:3+3+3+3+3+3=18
那么,這個算式的相同加數(shù)是幾?有幾3,和是多少?
板書:3618
師:也就是說6個3相加的和是18.
板書:6個3
3、請同桌的再說說其余這些算式,相同加數(shù)是幾?有幾個這樣的相同加數(shù),和是多少?
(學生匯報)
師:看來用“幾個幾”說真簡單!
師:請同學們看老師的這道算式,如果老師繼續(xù)畫梅花,那么算式會有很多3相加,算式就會很長,用什么方法讓這個算式寫起來更簡單些?
生:用乘法。
師:對,現(xiàn)在我們就來認識乘法。黑板上的算式,用乘法表示就是3×6=18
或6×3=18因為有6個3相加,所以數(shù)學家就在3和6中間用這樣的符號“×”連起來。3就是加法算式中相同加數(shù),6就是算式中3的個數(shù)。寫的時候,先寫3,再寫6。
這種表示方法,我們把它叫做“乘法”。也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nèi)容:“乘法的初步認識”(板書課題)
中間這個運算符號我們把它叫做──乘號,讀作:乘。寫作X(跟讀一遍)
4、師:因為乘法是加法得來的,所以乘法就是加法的簡便運算。數(shù)學家就把加號一歪,就成了乘號,寫的時候,先寫左斜,再寫右斜。請同學們跟老師寫一遍。師:這個乘號人們一直使用它。這兩個算式你會讀嗎?誰愿意試一試?
3×6=18讀作:3乘6等于18
6×3=18讀作:6乘3等于18
師:讀的時候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來讀。
誰再來讀?同桌互相讀一讀!
5、乘法也有各部分的名稱,乘號前后的數(shù)都叫做因數(shù),得的`數(shù)叫做積。
6、(出示課件6)下面老師再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一位同學有兩只眼睛,5位同學呢?怎樣列式?10位同學呢?60位同學呢?60個2相加,我們可以用乘法表示,更多個2相加我們也可以用這樣的乘法表示。所以許多的相同加數(shù)連加用乘法表示比較簡便。乘法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的簡便運算。請同學們讀一遍。
7、我們用這樣的乘法算式來代替原來的加法,你們有什么感覺?
五、練習:
1、現(xiàn)在用這樣的乘法算式來代替原來的加法,請你把黑板上的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2、我們再來看大屏幕。(課件7、秋千)
3、接下來,男女生進行一個小比賽,請看屏幕:(課件8、齒輪、剪刀)
4、下面的題目,同學們也會順利完成的。(課件9、熊貓)
5、同學們再看小豬儲蓄罐,你怎樣列式。(課件10)
6、我們再來練一道(課件11、寫出乘法算式,再讀出來)
7、課件12.下面的算式能不能寫成乘法的形式?為什么?
六、總結(jié)反思,激發(fā)求知欲。
這節(jié)課大家學習了乘法的初步認識,乘法在生活應用非常廣泛,同學們可以說說你具體學習了什么?
七、板書:
乘法乘法的初步認識
加法:3+3+3+3+3+3=
乘法:3×6=18讀作:3乘6等于18
或6×3= 18讀作:6乘3等于18
附教學反思
“乘法的初步認識”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45~46頁的內(nèi)容。本節(jié)課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chǔ)。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要使學生親身經(jīng)歷乘法產(chǎn)生的過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義;培養(yǎng)團結(jié)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過程中,能夠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認識乘號,知道乘法算式的讀法;最后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我在備課時,注意在深刻體會教材的編排意圖的基礎(chǔ)上,一方面充分運用了教材所呈現(xiàn)的數(shù)學資源,另一方面又根據(jù)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新的數(shù)學理念,對教材資源做了適當?shù)难a充與調(diào)整。我在教學中向?qū)W生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把教材的主題圖用課件呈現(xiàn)出來。提供充分的動手操作、自主探索、積極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乘法產(chǎn)生的這一過程,充分利用學生所熟悉的活動經(jīng)驗,去自主開展活動。
為了突破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的難點,新課伊始,我就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擺小棒游戲,教師提出思考題,并讓計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從而列出許多相同加數(shù)連加的算式。通過觀察這些加法算式,并讓學生想像,接著讓學生在交流感受中去初步認識乘法。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教學乘法,新授是一堂課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提高新授的教學效率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關(guān)鍵。在課堂教學中我緊緊圍繞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這個核心,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材的主源作用、舊知識的遷移作用、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師生之間的情意互動作用。做到了理論和實踐、教與學、面向全體學生和因材施教的有機結(jié)合。在這里唯一不足的是,我覺得自己和學生解釋的時候不夠清楚,不夠明白。導致個別學生還是找不出相同加數(shù)。而在練習中我體現(xiàn)了層次,做到了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在練習結(jié)果的處理上,做到了及時反饋評價,引導學生在對比中弄清區(qū)別,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聯(lián)系,在評價中受到激勵。學生在操作、觀察、思考的活動中列出了同數(shù)連加算式。在此基礎(chǔ)上讓學生展開想像:“如果老師繼續(xù)畫梅花,所寫的連加算式會怎么樣呢?”使學生體驗到這樣的算式真長啊,寫起來真會非常麻煩。自然產(chǎn)生“如果有一種簡便的寫法該多好哇!”的想法,這時教師注意放手讓學生在充滿自信的基礎(chǔ)上,提出自己的“奇思妙想”,創(chuàng)造出一種簡單的表示方法。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經(jīng)歷了人類創(chuàng)造和發(fā)現(xiàn)“乘法”原始過程的認識狀態(tài),探索出了不同的合并加數(shù)的簡便方法。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抽象概括出數(shù)學模型“乘法”,從中讓學生真正體驗了乘法的含義。這樣設計,不是教師機械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學生在不斷思考、探索和創(chuàng)新中得到新發(fā)現(xiàn),獲得新知識,感受成功體驗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注意尊重學生的選擇,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并進行鼓勵評價,如“小朋友和數(shù)學家的發(fā)現(xiàn)是一樣的”,讓學生感到自信,感到自己能像科學家一樣探索知識,由此獲得了情感體驗。
當然和諧的課堂氣氛需要老師去創(chuàng)建,我和學生是師生,是研究的伙伴,更是朋友。在課堂上我對學生很民主,師生之間的交流,生生之間的交流,都體現(xiàn)了這一點。當然,要上好一堂課,很不容易,還有許多不足,都有待于進一步改進。其實我覺得教案是固定的,但教無定法,自己應該在教學之前將知識裝在心里將學生裝在心里,了解并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這樣能夠以一當十,事倍功半。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4
教學內(nèi)容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P47-48
備課時間
10.11
授課時間
10.12
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學習了百以內(nèi)的加減法和幾個數(shù)連加之后安排的。本節(jié)課從生活出發(fā),從生活問題引入,讓學生觀察實際情景,并且其中暗示著一組組數(shù)量相同的數(shù),可以用相同的數(shù)相加來解決。相同數(shù)相加中的加數(shù)是幾和幾個相同的加數(shù)是認識乘法的基礎(chǔ),即算式表示幾個幾,通過幾個幾的橋梁作用,幫助學生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材第46頁的一幅主題圖,呈現(xiàn)了小火車、小飛機等情境圖。圖中蘊含著許多“相同加數(shù)”的因素,學生從圖中獲取信息,并用語言表達出來,從而加深了印象,這就為引入乘法做了準備。例1是通過學生計算主題圖中各項娛樂設施里面的人數(shù),引出了加法計算,為引出乘法的意義做了鋪墊。通過觀察加法算式,使學生明白像這樣的加數(shù),加數(shù)必須相同,積累了同數(shù)相加的感性認識。教材中“這種加數(shù)相同的加法,還可以用乘法來表示”也表明了加法是乘法的基礎(chǔ),滲透了乘法的含義。在學生理解相同加數(shù)和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的基礎(chǔ)上,認識乘法,了解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學生親自動手把其它相同加數(shù)的加法算式寫成乘法算式,并讀一讀,使學生在動腦、動手的過程中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正確理解乘法的含義。
2、認識乘號、乘數(shù)、積,會讀寫乘法算式。
3、學生初步學會根據(jù)數(shù)學問題列出乘法算式,培養(yǎng)學生有條理思考的習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知道乘法的含義,了解“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單,能夠讀寫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
能夠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核心概念
符號意識 模型思想
數(shù)學思想
符號化思想 模型思想
教學準備
PPT
教學流程
環(huán)節(jié)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環(huán)節(jié)一:情境導入
星期天到了,小明和他的小伙伴們正在一起玩耍呢,讓我們來看看吧。(出示主題圖)
這是什么地方呀?你最愛玩什么項目?
。ㄓ螛穲。小火車、小飛機等)
那么我們來仔細觀察一下這幅圖,你能從中發(fā)現(xiàn)什么樣的數(shù)學信息,能根據(jù)圖中信息提一些數(shù)學問題嗎?小組討論交流一下。
生:1.玩小飛機的有多少人?
2.做小火車的有多少人?
3.過山車上有多少人?
其他學生解答,教師板書計算
3+3+3+3+3=15(人)
6+6+6+6=24(人)
2+2+2+2+2+2+2=14(人)
師:那同學們仔細觀察黑板上的這些加法算式,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生:每一個加法算式中的加數(shù)都是相同的。
師:像上面這樣,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除了用加法計算外,還可以用一種簡便方法,也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乘法
創(chuàng)設情景,借助學生們喜歡的游樂設施,激發(fā)學生的學生興趣。
“幾個幾相加”是學習乘法的基礎(chǔ),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數(shù)一數(shù),在算式中比一比,學生對“幾個幾相加”有了初步的認識,為學習乘法做鋪墊。
環(huán)節(jié)二:探究新知
師:大家觀察這幾個加法算式有什么特點?相同加數(shù)是幾?幾個幾連加?
。ㄟ@幾個算式里的加數(shù)都是相同的.,每個算式都表示幾個相同的數(shù)相加的和)
師:像這樣,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除了用加法計算外,還有一種比較簡單的方法叫做乘法。
介紹:乘法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加法、減法一樣,也有一個運算符號叫做乘號,乘號的寫法是“×”
乘法算式中,相乘的兩個數(shù)叫做乘數(shù),兩個數(shù)相乘的結(jié)果叫做積。
5+5+5=15
5×3=15
3×5=15
乘數(shù)乘數(shù)積
師:怎樣寫乘法算式呢?我們以
3+3+3+3+3=15為例
先看一看,相同加數(shù)是幾?
相同加數(shù)是3,就寫在乘號的前面。
再數(shù)一數(shù),是幾個3連加?
把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5寫在乘號的后面
3×5表示5個3連加,5個3得15,因此算式是3×5=15,讀作3乘5等于15;蛘咭部梢詫懗5×3=15,讀作5乘3等于15。你們能把另外兩個加法寫成乘法算式嗎?誰可以讀一讀?
生:6×4=24 4×6=24
2×7=14 7×2=14
乘法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是學生在加法、乘法算式的比較中進行感受和獲得的,同時使學生形成對乘法比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
環(huán)節(jié)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48頁“做一做”第2題。
師: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幾個幾,可以寫成怎樣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學生回答,教師予以訂正。
2.判斷對錯,錯的更正,為什么?
4+4+4=4×3()
2+2+2+2+2=2×5()
7+7+4=7×3()
6+6+6+6=6×4()
。ㄏ嗤訑(shù),乘法計算)
第一題,讓學生在習題中鞏固課堂學習內(nèi)容,由幾個幾,引出加法,再變?yōu)槌朔ā?/p>
第二題,強調(diào)只有相同加數(shù),才可以用乘法計算。
環(huán)節(jié)四:
課堂小結(jié)
師:你學會了哪些知識?生:1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可以用加法計算,也可以用乘法計算。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 2乘法算式中,相乘的兩個數(shù)叫做乘數(shù),兩個數(shù)相乘的結(jié)果叫做積。
教學反思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5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2—4頁,相同加數(shù)連加。
教學目標:
1、通過觀看魔術(shù),引入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和的計算。
2、通過感受生活中的同數(shù)求和問題,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3、培養(yǎng)學生多方位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列出的加法算式不同。
教具準備:
實物展臺。
教學過程:
一、興趣導入,提出問題。
由“看魔術(shù)”的話題引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然后出示畫面,讓學生仔細觀察,提出數(shù)學問題。
1、仔細觀察第一頁情境圖,同桌相互說說圖意。
2、小組討論完成下面的內(nèi)容:
。1)魔術(shù)師變花,變了()次,每次變()朵;有()個魚缸,每個魚缸里有()條魚;空中掛了()串燈籠,每串有()個;有()盞聚光燈,每盞有()個燈泡。
(2)你能根據(jù)以上信息提出哪些問題?小組相互說說。
。3)根據(jù)以上問題,請你在下面列式計算:
、僖还沧兞硕嗌俣浠?
、4個魚缸里一共有多少條魚?
、劭罩幸还灿卸嗌賯燈籠?
、4盞聚光燈中一共有多少個燈泡?
二、探究新知,解決問題。
師:小朋友們很了不起,提出了這么多有價值的數(shù)學問題,誰來解決第一個問題?
學生解決問題,教師及時板書。
第一題:2+2+2=6(朵)
第二題:4+4+4+4=16(條)
第三題:3+3+3+3+3+3=15(條)
師:同學們說得不錯,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幾個算式,你發(fā)現(xiàn)有什么特點?
生:都是連加生:加數(shù)相同。
師:對,每一題的加數(shù)都相同。2+2+2是幾個2相加?生:3個2相加,(依次說出后幾個算式。)師:請同學說一說20串燈籠的個數(shù),怎么寫算式?學生嘗試動手寫算式:3+3+3+3師:你覺得寫起來怎么樣?生:很麻煩。
師:怎么就不麻煩了?生:用乘法。
師:大家真愛學習。這個內(nèi)容我們在下節(jié)課里學習。
三、鞏固練習。
1、嘗試練習:
一個人一只手有5個指頭,你和你的同桌兩個人一共有多少個指頭?
2、達標練習:
。1)一個同學有5支鉛筆,你和你們組4個同學,一共有多少支鉛筆?
。2)自主練習1:一共有多少個同學在下棋?學生觀察圖意,獨立列出算式,然后講一講,集體訂正。
。3)自主練習2:擺一擺,算一算,說一說。練習時,同桌合作,變換學具的個數(shù)反復進行。通過練習,不僅可以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幾個幾連加運算的基礎(chǔ),還能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所列出的加法算式不同。
3、自主練習:
第3題:數(shù)一數(shù),算一算。練習時,引導學生獨立地觀察情境圖,弄清圖意后獨立解答。
第4題提供的是從不同角度觀察可以列出不同加法算式的題目。練習時可以引導學生獨立地觀察情景圖,弄清圖意后獨立解答。
第5題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練習時,先讓學生交流有關(guān)洗照片的生活常識,知道通常鏡頭中有幾個人就洗幾張照片,然后獨立解決。
第6題是找規(guī)律的題目。練習時,在學生獨立涂色后,充分地交流。學生找出的規(guī)律不一定是每次都加3,只要學生說的有道理,教師都要給予肯定。
四、全課小結(jié)。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相同加數(shù)連加
2+2+2=6 3個2相加
3+3+3+3+3=15 5個3相加
4+4+4+4=16 4個4相加
加數(shù)相同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相關(guān)文章: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2-21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3-09
乘法的初步認識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03-17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范文03-08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5篇04-10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精選9篇)06-16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5篇04-01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5篇)04-01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精選15篇04-01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5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