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8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fā)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角的認識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
。ㄒ唬┙虒W目標
1。在動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點,并能從生活中找到直角。
2。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ǘ┙虒W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直角。
教學難點:掌握判斷直角和畫直角的方法。
。ㄈ┙虒W活動
活動內容活動的組織與實施
。ê處熁顒雍蛯W生活動)設計意圖時間分配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出示活動角)這是什么圖形?
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系?
教師演示轉動成直角,問:你們見過這樣的角嗎?
這種角就是直角。通過舊知的復習引發(fā)學生認識直角的興趣。
二、合作探索,學習新知1、探索新知
。1)、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這種角?把你發(fā)現(xiàn)的這種角說給小組的同學聽聽。
學生小組交流發(fā)現(xiàn)。
匯報發(fā)現(xiàn)。
(2)、教師板書畫一個直角。學生觀察教師畫的角。
(3)、你能制作一個直角嗎?想一想你準備怎樣制作,做好后在小組內交流認識你制作的直角。
學生思考制作直角的方法并制作,在小組內交流認識直角。
。4)、教師指名匯報制作直角的方法。并根據學生的匯報決定是否介紹用一張紙折出一個直角:先將這張紙上下對折,再沿著折痕對折就可以得到一個直角。
。1)、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驗證一個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把你的方法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
小組討論交流驗證一個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2)、學生匯報,并驗證方法:在我們的三角板上有一個是直角。要知道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現(xiàn)在請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學生觀察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3)、請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
學生分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圍的角中哪些是直角。并匯報。
3、畫直角
。1)、你還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
回憶一下上節(jié)課我們是如何畫角的,然后請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畫一個直角。畫好后給小組的同學說說你是怎樣畫的。
學生回憶畫角的方法,思考直角的畫法再畫出直角,交流畫直角的方法。
(2)、指名板演畫直角并說說畫法。
畫直角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問題?引導學生歸納總結直角的畫法。
通過對學生生活中的物品的觀察,以及制作直角等活動,使學生充分認識直角的特點,加深學生對直角的理解。讓學生判斷直角、畫直角等小組活動,學生進一步認識直角,會正確判斷直角。并通過復習角的.畫法引發(fā)學生思考直角的畫法及得出畫法、正確畫直角。
三、學習效果測評1、完成第41頁的做一做第1題。
你能找出我們身邊的直角嗎?找到并驗證后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
學生分小組尋找直角并交流。
2、完成第41頁的做一做第2題。
教師指導學生獨立完成。
指名匯報并要求說出是怎樣畫的。
學生獨立畫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畫的。并匯報說明畫法。
通過尋找生活中的直角以及畫直角等練習,讓學生體會到直角就在我們的身邊。
四、課堂總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
教師引導學生梳理知識。
你有什么收獲?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認識圖形》中的第一課時《認識角》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讓學生經歷從現(xiàn)實中發(fā)現(xiàn)角、認識角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
過程與方法:通過找一找、指一指、玩一玩等活動讓學生直觀地認識角,感受角有大小。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結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讓學生初步地認識角。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感受角有大小。
【教具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尺、活動角和習題卡。學生準備尺、活動角。
【教學過程】一、導學: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朋友,看!它是誰?(教師出示課件)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
師:這些圖形它們一樣嗎?為什么?
生1: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這三個圖形的邊都是直的,圓是一個曲線圖形。
生2: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這三個圖形都有角,圓沒有角。
師:你說的有道理!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角王國里去認識角。(板書課題:認識角)
【設計意圖:課的引入從學生熟悉的圖形知識入手,抓住低年級學生好勝心及好奇心,能很快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可為后面的探索知識創(chuàng)設好的學習氛圍!
二、研學:聯(lián)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找角
1、找角。
。1)師:到底什么是角呢?角國王在城門口設了三道關口,有沒有信心闖過去?請看第一關:認角。(課件出示)看米老鼠將軍給我們提出什么問題了?(課件出示問題:“我們身邊的哪些物體上面有角呢?請和同桌說一說。(同桌活動說,課件播放輕音樂)
。2)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說說自己見過的生活中的角(也可以找找教室里的角)
生:數學書上有角,黑板上有角,三角板的上面有角等。
師:請你用手指一指。(教師注意動作的引導和示范。)
。3)指3個實物圖的角
師:老師這也找了三個角,你們想不想看?請看!(課件展示)你們知道角在哪里嗎?給老師指一指,并把它請出來,哦!原來角就是這個樣子的。
2、認識角。
師:這三個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1)同桌討論
。2)匯報。師點拔
生1:都有個點和兩條直直的線。
師:我們就把這個點叫做角的頂點,把這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兩條邊。(課件展示)
師:一起來看看,圖中的這些角都有幾個頂點和幾條邊?
生小結: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課件展示)
【設計意圖:生活中學生對角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對角的幾何圖形的認識還是第一次。教學時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剪刀、鐘面、三角形紙等實物上找角,在直觀認識的基礎上仔細觀察屏幕,利用多媒體動感演示,抓住角的本質屬性,從實物中抽象出角的圖形,使學生初步感知角的特點!
3、闖關練習一:下列圖形是角比“√”,不是角的比“×”。(課件出示)
師:同學們,你們都了角認識嗎?如果能完成下面的闖關練習,你們就能順利地進入第二關了,有沒有信心?
【設計意圖:教師的這一練習的設計,使學生的興趣大增,在學生對角建立起概念的前提下,讓學生做該練習,從而加深了學生對角的認識,增強分析、判斷能力。】
。ǘ┊嫿
1、試畫角。
師:同學們,你們闖關成功,下面我們進入第二關,請看要求(課件出示)你能在這張紙上畫一個角嗎?
2、指名畫角,讓學生評價。
3、示范畫角(課件展示)
師:想不想聽正確的畫法?請看:先畫一個點,這是它的頂點,再從頂點起畫一條很直的線,這是它的邊,再從頂點起往不同方向再畫一條線,這是它的另一條邊。
4、再畫角。和老師比賽
5、介紹名稱及讀寫法。
師:為了便于區(qū)別這兩個角,我們還可以給它們取個名字。比如第一個角,我們可以在角的兩邊張口的地方,用一個小“)”線把兩條邊連起來,然后在它的后面寫上數字1。我們把這個角記作:∠1,讀作:角1。(教師板書)
師:剩下的這個角可以怎樣表示呢?
6、給自己畫的角起個名字?然后把它記下來,讀一讀。
【設計意圖:通過畫角、給角取名字的活動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角有一個頂點兩條直直的邊的特點。這樣,從直觀圖形到抽象概念,層次分明,過渡自然,學生容易接受,順利突出本節(jié)課重點!
7、闖關練習二:下面各圖中有很多角,請你用弧線標出來,并數一數有幾個角。
【設計意圖:教師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合作探索、匯報交流,將學習主動權放給學生,加深對圖形特征的認識,形成初步的角的表象概念,充分體現(xiàn)了小學低年級幾何教學的直觀性。并及時反饋,掌握學生學習情況】
。ㄈ┩娼
1、玩活動角
師:這是一個可以活動的角,(故意藏起來)想不想看老師是怎么玩的?
生:想!
(課件展示)師:看老師玩,說發(fā)現(xiàn)什么?
生:角會變大、變小。
師:怎樣使得角變大、變?
生:角的邊拉開,角就變大,角的邊合攏,角就變小。
師:能說說什么樣的角大,什么樣的角小嗎?(指名說,只要有接近的答案都要給予肯定)
生:角的兩條邊張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兩條邊張口越小,角就越小。
師:你們說得真好,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電腦里是怎么說的。(出示課件)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看老師的動手操作中,體會理解角有大小并與兩邊張口的大小有關。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的能力,在體會角的大小與邊的關系時,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直觀形象地讓學生感知角的大小與邊的張口有關!
3、闖關練習三:小小裁判長,對錯我會判。對就在()里畫,不對就在()畫。
三、固學:走進智慧島、鞏固提升
數一數下面的圖形有多少個角?
四、延學:聯(lián)系實際、內化延伸
1、如果我是角。(學生介紹角)
師:學了這么多與角有關的東西。假如你是一個可愛的角,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你自己嗎?
生: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角的兩條邊張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兩條邊張口越小,角就越小。
師:介紹得真精彩。這些可愛的角,用處可大呢?
2、聯(lián)系實際,欣賞角的應用
師:生活中角都有哪些應用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展示)
結束:同學們,角的用處很大,角的秘密還有很多,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仔細觀察,找到更多的角,發(fā)現(xiàn)角更多的秘密。
【設計意圖:將總結放給學生,讓學生進行梳理、內化新知。最后聯(lián)系實際生活,說出角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時也加深了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3、拓展延伸:利用手中的工具,在小組里想一想,怎樣比較哪個角大?看哪個組的辦法多。
【設計意圖:這樣的設計目的是給這節(jié)課的合理安排留了機動時間,同時也可以使這節(jié)課的結構看起來更加的完整。】
板書設計:認識角
記作:∠1
讀作:角1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教學時通過讓學生找角—指角—辯角—畫角—標角和數角—玩角這樣一系列活動來進行,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整節(jié)課下來,學生不僅積極參與主動獲取新知、同時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鍛煉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也得到了提升。具體反思如下:
(一)聯(lián)系生活,抽象出角的圖形!稑藴省分袕娬{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密切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把“身邊的數學”引入課堂,讓數學走進孩子的生活,使學生感到生活處處有數學。因此,教學時我從學生身邊熟悉的找起,通過指一指的過程,讓學生在張開的剪刀、每天帶的紅領巾、時針分針成角的鐘面上找角,通過觀察初步感知實物上的角,然后利用課件演示抽象出角的形狀,讓學生建立角的表象。這時及時組織學生觀察、對比、討論:“這三個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導學生得出角各部分名稱——頂點、邊。使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然后設計“判斷”練習,通過辨認與說理,再次加深對角的本質特征的認識。本節(jié)課的最后,引導學生再回到生活情境中,欣賞我們生活周圍物體上的角,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ǘ﹦邮之嫿,探究、體驗和感悟方法。低年級的孩子要建立空間觀念,必須有動手的過程。教學時,先讓學生自己嘗試畫一個角,全班同學進行點評后,再聽一聽、看一看正確的畫法,最后根據正確的畫法再次畫出一個角。這個過程是嘗試、想象、推理、驗證、反思的過程,讓學生在兩次畫角的動手操作中親身體驗知識(畫角的方法)的形成,這也正是《標準》中提倡的重要學習方式。
。ㄈ┯^察玩角,探索角的大小與邊的開口有關。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讓學生在觀察課件展示角的打開和合攏的過程兩次,體會角有大小并且角的大小與兩邊的張口有關系。
。ㄋ模┮虿氖┙,調整教學設計。由于我校地處城鄉(xiāng)結合,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而本節(jié)課內容多、任務重,因此在教學設計上作了小小的調整,把“比較角的大小”放在課外延伸拓展上,既給這節(jié)課的合理安排留了機動時間,同時又使這節(jié)課的結構看起來更加的完整。
雖然本節(jié)課學生的動手操作機會多,但在小組合作交流匯報方面有所欠缺,要想小組合作的每一個活動都有序進行,這離不開老師平時的培養(yǎng)和活動前的一些明確的要求,這也是我今后教學中努力的方向!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角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本課通過讓學生看、找、畫、折、擺等形式,知道角的組成和畫法。
教學過程中,用情景引入,創(chuàng)設漂亮的小房子,讓孩子們找找這座漂亮的小房子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學生一下子就覺得感興趣,仔細觀察,回答,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就吸引過來,學習情緒被調動起來。
1、找角。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找身邊的角與自己身體上的角,找到以后讓學生用手摸,感覺角的特點。
2、認識圖形。抽象圖形從直觀到抽象,學生更容易接受掌握,認識角的各個部分的名稱,正確辨別角。從而引出直角,認識直角。
3、折角。讓學生動手操作,手、腦并用,體驗數學知識,摸摸自己的角,對角的形狀有直觀的感知,并獲得成功的體驗。
4、制作活動角
這是一個難點,要讓學生明白角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靠教師抽象的講是行不通的。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深深明白角的大小是與邊的長短無關的,只是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5、拓展練習。一個長方形經過剪裁后,這時還剩幾個角?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整節(jié)課充分體現(xiàn)了新的教學思路,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實踐中探索,寓教于樂。
教學目標
1、經歷從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現(xiàn)角,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通過觀察、操作、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概念。
3、加強小組合作意識,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幫助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和畫角。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三角尺等。
學具準備
兩根硬紙條、圖釘、圓形白紙等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課件:出示小房子
師:同學們,看這座小房子漂亮嗎?那誰知道這座漂亮的小房子是哪些圖形拼成的?(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大家看在這些圖形中還藏著另一種新的圖形。(課件抽象出角)你們知道這是一種什么圖形嗎?(學生發(fā)揮想象)
師:大家的想象力真豐富,非常棒。這個同學所說的名稱很接近數學家給它起的名稱。這樣的圖形我們把它叫做角。
導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角。(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二、新授
。ㄒ唬⿲С鼋堑奶攸c
師:同學們,在這座小房子里藏了這么多的角,那你們能不能從我們身邊找到角藏在哪里呢?找到角時并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覺。(組長帶領,在教室里找角。指生匯報找角,摸角的感受)。
生1:角很尖,有些扎人。
生2∶角兩邊直直的。
課件:畫角
師:你們能給這個部分起個名字嗎?(指頂點)這個同學起的.名字跟數學家起的名字很接近,我們把這部分叫做角的頂點。這個部分你們能給它起個什么名字(指兩條邊)這個同學起的名字跟數學家的一樣,這部分我們就叫角的邊。
師:同學們給角的這幾部分起了名字,真了不起。那你們觀察這個角有什么特點?
課件:(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師:象這樣有一個頂點,兩條邊的圖形叫做角。
(二)引出直角
師:真沒想到,同學們自己能總結出角的特點。同學們看這個角(師指一角)與屏幕上的角比較一下,有什么不同?
生:老師指的這個角邊是直直的。
師:象這樣的角叫直角。畫出直角,并標上直角符號。當看到標有直角符號的角時,說明這個角是直角。同學們再想想,剛才你們找的哪些角是直角?
。ㄈ┱劢
師:我們教室里的角可真多呀。老師遇到一個難題,同學們想不想幫老師解決。拿出課前發(fā)的圓形紙,看看在這張紙上有角嗎?老師正在發(fā)愁怎樣用這張紙折出一個角,那你們能用這張紙折出角嗎?試試看。(小組活動,互相幫助)(學生動手折角,展示作品)誰愿意把你的作品展示給大家?
找一個銳角:你為什么認為你折的這個是角?(因為它有個頂點兩條邊)大家同意嗎?誰折的角跟他的一樣?生舉起手中的角。
找一個鈍角:誰折的角跟他的一樣?生舉起手中的角。你們?yōu)槭裁凑J為這個是角嗎?(因為它有一個頂點兩條邊)你說說你折的這個角跟前一個一樣嗎?比一比。
找一個直角:誰折的角跟他的一樣?這個角叫什么角?用什么符號表示?伸出你們的食指,書空。這個角有什么特點?
找出三種角,貼黑板,
師:大家看,這幾種不同的角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生答)
。ㄋ模㈧柟叹毩
1、課件:判斷是不是角。
2、找出下面的直角,并用直角符號表示出來。
3、思考題:一個長方形經過剪裁后,這時還剩幾個角。
三、布置作業(yè)
回家與家長用兩根硬紙條和圖釘做一個活動角,下節(jié)課要用到。
四、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找角,折角,做活動的角,發(fā)現(xiàn)我們身邊藏著各種各樣的角。只要同學們認真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身邊處處有數學。
五、板書設計:
角的初步認識
邊
頂點
邊
銳角
直角鈍角
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新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二年級數學上冊第39頁例1。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子畫角。
2、豐富學生對角的直觀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3、使學生能積極參與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并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畫角。
2、初步學會用尺畫角,理解角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 猜圖游戲
上課之前我們先來做一個猜圖形的游戲,看看這個可能是什么圖形?(師出示圖形)
預設:生:三角形。
師追問:你是怎么猜出來的?
教師再出示另一個圖形,露出其中一個角讓學生猜測。
預設: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
師追問:那我們是怎樣猜出這些圖形的?
2、揭示課題
師:原來小朋友是根據圖形上的角來猜的。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走進角的世界,去認識角。ò鍟航堑某醪秸J識)
二、 合作交流,認識角
(一)找角
師:其實還有很多角藏在我們身邊的物體上噢,同學們,這是一所美麗的校園,你能從圖片的這些物體中找到角嗎?(出示課件)伸出小手指指,角到底藏在哪?
。ǘ└惺芙
1、看!圖中那位老師手中的三角尺變到我手里來了,誰愿意到前面來指一指它的角在哪呢?(3個角)
2、請你拿出準備好的三角尺,我們一起像剛才那樣摸一摸、指一指,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給你的同桌聽!
。ń涣鲗W習)
3、匯報:角的兩邊是直直的';角是尖尖的。
(三)觀察角
1、剛剛圖片上的角 老師把它們單獨拿出來,請你觀察這些角,然后跟你的同桌說一說這些角都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2、同桌交流角的特點
3、角的各部分名稱:尖尖的部分我們叫它角的頂點,兩邊平平、直直的線我們叫它邊。
4、小練習:判斷哪些是角。
同學們我從數學王國里帶來幾個圖形,請同學們判斷一下,圖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學生匯報后,師提問為什么那些不是角呢?說出理由。
。ㄋ模┯没顒咏翘骄拷堑拇笮∨c什么有關
1、觀察活動角
老師出示教具活動角,請同學們觀察它是怎樣一點一點變大或變小的。
動手操作(1):拿出手中的活動角,跟著老師一起操作,感受角逐漸變大或變小的過程。
說一說,角在變大,角兩邊的開口也在逐漸怎么樣?所以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觀察后匯報:角兩邊的開口越大,角就越大;反之,角兩邊的開口越小,角就越小。
2、跟同學互相比較角的大小
比較時出現(xiàn)問題:有的同學角的兩邊有長有短。
這時我們怎么知道誰的角大呢?
學生討論:角的大小與角兩邊的開口大小有關,我們可以比一比,發(fā)現(xiàn)角兩邊的長短不影響比較。
師追問:所以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有關系嗎?
師小結:
出示填空問題: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角兩邊的開口越大,角就( );角兩邊的開口越小,角就( )。
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 )。
。ㄎ澹┊嫿
我們了解的這么多有關角的知識,你們想不想把他們畫出來?
1、師示范畫角。
師:從一個點起,先向一個方向畫一條筆直的線,再向另一個方向畫一條筆直的線。
2、課件展示。
3、學生總結老師是怎樣畫的。
4、學生嘗試活出不同角度和大小的角,
三、鞏固練習:在生活中找角。
孩子們畫的真漂亮!角還隱藏在我們的生活中,甚至是教室里,你能試著找一找,看看哪些物品的表面有角呢?
其實角的世界還有很多有意思的問題等著你去研究、探索,如果你感興趣,下課以后再繼續(xù)研究吧!
板書設計:
角的認識
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直直的邊。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
2。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比較,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發(fā)展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意識。并對學生進行事物的運動發(fā)展變化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3。創(chuàng)設平等和諧、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互相協(xié)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教學重點難點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
2。加強學生的直觀操作和探索活動。
3。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通過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學準備
長方形紙條若干,手工紙若干,圖釘若干
教學設計
【活動一】引入
師:出示一張圓形的紙片,這是什么?
生:是圓形的紙片。
師:老師今天就用這張小小的紙片給大家變一個魔術,大家想看嗎?那可要看仔細了,我先將它對折,再折。然后用剪刀這樣一剪,猜一猜變成了什么?
生:五角星......
師:哦!真厲害,知道它為什么叫五角星嗎?(邊揭示謎底邊展示在黑板上)
生:因為它有五個角。(板書:角)
師:真聰明!角到底是什么樣的'圖形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角的世界,一起來學習有關角的知識。(補充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師:黑板上的五角星是一顆閃爍著智慧的數學星,我們將獎給在這節(jié)課上開動腦筋,善于發(fā)現(xiàn),積極發(fā)言的同學。
【活動二】感知
從實物中抽象出角
師:其實我們生活中很多物體的表面都藏著角,看這是我們熟悉的...它也藏著角寶寶,你能將它找出來嗎?現(xiàn)在就拿出你的三角板,給你的同桌說一說。
師:我們一起來摸一摸這三個角,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三個角都是尖尖的。
生:角的兩邊是直直的,很滑。
師:引導學生有序再次摸一摸角,對這就是角。那我們數學上又是怎樣來表示角的呢?看清楚了。(示范畫角)老師怎樣畫出角
生:先打一點,再畫出兩條直直的線。
師:點,直直的線。觀察的非常仔細,那他們有沒有屬于自己名字呢,請孩子們自學數學書32頁。再告訴老師
生:點叫做角的頂點,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師板書)
師:我們今天認識的新朋友角,它可是個頑皮的家伙特別喜歡捉迷藏現(xiàn)在它藏到了我們的教室里,我們趕快找一找哪些物體的表面有角?
生:小組活動
師:瞧,它又藏到了圖行客人中,我們把它找出來。
【活動三】創(chuàng)造
1。折角
師:孩子們真棒,一個也沒有逃出你們的慧眼。那你們想不想創(chuàng)造出一個屬于自己的角呢?現(xiàn)在拿出你們的手工紙,比賽開始!
生:折紙
師:展示幾個動作快的孩子的做品。(這是角嗎,它的頂點和邊在哪里)
2。做活動角
師拿出一個活動角:老師這兒有一個角,(師扳動角的兩邊),你們看,這是一個活動角,小朋友想不想做一個我這樣兒的活動角?試試吧
【活動四】探索
師:同學們,你們能讓自己做的角變大嗎?怎么變?
生:我把兩根小棒往外一拉,角就變大了。
生:我拿住一邊,把另一邊一拉就變大了。
師:你們能讓角變小嗎?
生:把兩條邊合攏一下,就變小了。
生:剛才,我們既能把角變大,又能把角變小,那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生:與角的邊有關。
師:與邊的什么有關,長短嗎?
生1:不是剛才邊沒有變長。
生2:不是兩條邊張開的大,角就變大,張開的小,角就變。
【活動五】牛刀小試
1。數一數下面圖形中各有幾個角。(p35練習八第2題)
2。開放題:對著正方形剪一刀,還剩幾個角。
【活動五】回顧全課,總結提高
同學們,今天我們認識了新朋友角,你有哪些收獲,知道了什么,學會了什么;氐郊以僬乙徽遥鞘遣皇怯植氐侥慵胰チ四?
板書設計:
角的初步認識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偈箤W生結合生活情境,能辨認銳角和鈍角,能用自己的語言準確地描述銳角和鈍角的特點。
、谑箤W生經歷觀察、操作、分類、比較等數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
、凼箤W生通過看、說、畫、分、互問、互答等活動形式,學會與他人合作和交流。
、芡ㄟ^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通過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重點: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以及對角和直角的初步認識來認識銳角和鈍角。
難點:分辨銳角和鈍角,它們都是有無數個
教具、學具的準備:課件活動角作業(yè)紙三角尺
二、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復習鋪墊。
①在情境中抽象出角
師:你們喜歡去游樂園玩嗎?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去看看。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畫面,這里面藏著哪些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看看誰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它們?
師:同學們看得真仔細,誰來指出這些角藏在哪?
師:同學們太棒了,找到了這么多角(課件顯示,去掉背景圖后的大小不同的角)他們長得一樣嗎?你能根據他們的特點分分類嗎?
2、給“角“分類。
。1)要求:先獨立思考,你按什么標準分類?想想還可以怎么分?分好后與同桌說說你是怎么分的?
。2)學生匯報分類方法,師標出銳角和鈍角的特點。
師:同學們說得挺好,想知道它們的名字嗎?
。◣熯呏v解邊標示出銳角和鈍角)
。ò鍟n題“銳角和鈍角”)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
誰能說說銳角長什么樣子?鈍角呢?
3、用手勢表示角(直角、銳角、鈍角)
。1)師:同學們說的多好啊!為了確定同學們對新朋友的認識,我們來動手做做。來,愿意的伸出2食指,師做生學,先做一直角(你怎么證明你做的是直角),再把它變到銳角,告訴大家它的邊是怎么變的?
生:我是把兩條邊往里靠近,就變成銳角了。
(2)他說的和你們做的是一樣的`嗎?(生答:一樣)再把它變回直角,這回就要把兩邊分開,回到了直角。如果再分開呢?會變成鈍角。叫一生說變化過程。
4、找角
、僬覉D片中的銳角和鈍角
師:大家都認識銳角和鈍角了,做角也已經難不倒我們,那么你能從這里找到角嗎?(課件展示:毛衣“V”字領、跳高架、雙面梯、路燈、剪刀……)
學生指出銳角和鈍角藏在哪里。并用手勢表示出來。
②找身邊的角。
師:我們在圖片中能找到銳角和鈍角,那么在我們的身邊能不能找到它們倆呢?各小組同學找一找,互相說一說(小組內交流)。
學生匯報:紅領巾,;,等上面都有角。來看看老師找的角,好嗎?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課件展示:籃球架,屋子,欄桿,自行車)
。。畫一畫
銳角和鈍角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到處都有,說明他們的用處很大。接下來我們也來畫角,只要你喜歡的角,都可以。動手吧,看誰畫角技術最好,動作又快。
匯報畫的是什么角,并說說你的想法?同桌互說。
6、折一折、摸一摸
。1)師折一個角,讓學生閉著眼睛摸,說出角的名稱,并說想法。
。2)同桌互相折角、摸角、猜角。
7、神奇的活動角
師:同學們,你們能用手中的活動角擺出銳角和鈍角嗎?引出有無數個銳角、鈍角。師報學生做角舉高。
。。全課總結:
安靜地想一想:
。1)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是怎樣學的?
。2)師總結:分一分(認識了銳角和鈍角)
做一做(體會直角、銳角、鈍角之間的關系)
找一找(感受生活中的銳角、鈍角是無處不在的)
畫一畫(深入了解銳角、鈍角的特點)
變一變(體驗銳角和鈍角是有無數個的)
數學知識就藏在我們身邊,只要同學們認真觀察,就一定能找到它,不信你就去生活中找一找吧,下節(jié)課告訴老師你的收獲。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7
教材簡析:
“認識角”是國標本蘇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64—66頁的內容。本課是第1課時,主要認識角的形狀,教學角的各部分名稱,感悟角是有大小的,體會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程度有關。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感悟角有大小,會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體會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程度有關。
3、在認識角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較方法的過程中,發(fā)展數學思想。
教學重點: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讓學生了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
教具準備:活動角、多媒體課件、白紙等。
學具準備:
學生每人準備一張紙、一個圖釘、兩張硬紙條。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角
談話:數學王國里住著一群漂亮的三角形娃娃,今天他們要來我們班和小朋友一起上課,大家歡迎嗎?(……)瞧。ǘ嗝襟w課件動態(tài)演示一群三角形娃娃邊唱邊跳走過來的情形。)他們來了。(課件動畫:一個三角娃娃得意地跳著舞……甩掉了一條邊。)……咦?這個三角形娃娃怎么少了一條邊呢……原來調皮的三角形把一條邊給弄丟了,出示,它少了叫它———角。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找“角”娃娃,并與“角”交朋友,好嗎?
二、探索新知,認識角
1、抽象角,認識角。
(1)從實物中感知角
三角形幫我們請來了很多“角”娃娃,“角”娃娃想跟我們玩捉迷藏的游戲,你們愿意嗎?(出示多媒體畫面:長方形紙、三角板、鐘面、五角星、剪刀)你能找到這些小客人嗎?看誰的眼睛最亮!
誰來說說,你從哪里找到了角?并用手指一指、摸一摸。
小結:原來調皮的角就藏在這些物體中,小朋友真聰明。
師(驚喜狀):這會兒,角娃娃藏到教室里來了,你能在教室里找到它嗎?
生:……
(2)折角,體會角的.特征。
出示一張白紙。
師:角跑到老師這張紙上了,你能幫老師找出來嗎?
這張紙還能變出很多角呢,誰會變出一個角來?請小朋友拿出一張紙折一折。
請學生將紙對折,折出大小不同的角。
師:小朋友,用你折出來的角對著自己的手心或臉,戳一戳,試一試有什么感覺!保◣熯呎f邊示范)
為什么會有痛的感覺呢?(……)對,因為它尖尖的,再摸摸它的兩邊還戳人嗎?有什么感覺?(平平的、滑滑的……)
。3)抽象出角,感知角的樣子。
小朋友,角的本領可大了,它不僅能藏在物體的身上,還能從物體身上走下來呢。(學生睜大了眼睛,感到不可信)不信?你瞧。ㄕn件動態(tài)演示角從剪刀、三角尺、鐘表上移下來的情景)學生發(fā)出驚嘆聲。
2、演示畫角,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師:剛才小朋友找到了許多角,老師也找到了一個,并把它畫在電腦上了。想不想知道老師是怎么畫的?(課件動畫演示“手握鉛筆”畫角的過程。)
誰來說說你看到老師剛才是怎么畫角的,先畫什么,再畫什么。你能自己畫一個角嗎?指一名學生到黑板上畫角。(有意識讓學生畫開口方向不一樣的角。)
那你知道這個尖尖的地方和直直的線叫什么嗎?它們就藏在數學書第64頁里面,趕快去找一找吧。
學生交流后,小結: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3、練一練,鞏固角。
a。數學王國的圖形娃娃聽說我們在學習角,都爭著說自己是角。誰說得對呢?一起來看看吧。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
b。下面的圖形中各有幾個角。
“想想做做”第2題。
三、動手操作,比較角
1.圖形王國里兩個角在爭吵,都說自己大。到底誰大呢?請看屏幕。
學生爭議后,教師用多媒體演示兩個角重疊。(頂點對齊,其中的一條邊對齊。)小結:看來我們可以用重疊的方法比較兩個角的大小。
2.角娃娃看我們學得這么認真,給我們送來了一件禮物,看。▌赢嬔菔绝B銜“活動角”的一邊不斷活動的情景。)
仔細觀察,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老師也有一個這樣的角,因為它的兩邊可以活動,所以我們叫它——活動角。
拿出你們的活動角(老師和學生的活動角兩邊同樣長),誰能上來拉一個和老師同樣大的角。
介紹一下你是怎么和老師比的,是哪和哪重合了?
哪個同學再過來拉出一個比老師拉的角大一點的角?你能拉出比老師小的角嗎?小結:角有大有小。
3.研究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1)師生比活動角的大。哼呉粯娱L的活動角相比,邊不一樣長的相比。交流: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讓學生拉一個和老師一樣大的角,提問:如果老師把你的活動角的兩邊給剪掉一段,你還敢和老師的角比大小嗎?
討論:你認為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系?
小結:角的大小與角兩邊的長短沒有關系,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4、活動角的應用
你在生活中見過像這種大小會變化的角嗎?說給同學聽聽。
你知道剪刀、扇子設計成活動角有什么作用嗎?
四、鞏固拓展,應用角
1、拿出兩支鉛筆擺角
⑴擺出1個角⑵擺出2個角⑶擺出4個角
學生擺,師指導。
2、數一數有多少個角?
3.最后“角娃娃”送給我們一把金剪子,讓我們把一張長方形紙剪掉一個角,看看還剩幾個角?我們動手做一做吧。
五、總結評價,延深角。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你學得快樂嗎?你能用角說一句話嗎?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
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
教學背景:
前一年級下冊認識圖形。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讓學生經歷做角,比較角的大小等活動過程,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體會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
2。能力目標:在動手操作中發(fā)展空間觀念各動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目標:結合生活情境,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認識角各部分的名稱和學會做角。
教學難點:
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
師:同學們我們周圍許多物體的表面都有角,看。ǔ鍪炯t領巾、三角板、魔方)角藏在哪里呢?這節(jié)課請你們和老師一起來認識角、找找角,好嗎?(板書課題:認識角)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一)認識角
1、找一找、摸一摸。
。ǔ鍪菊n件,剪刀、鐘面、紅領巾等圖片)
。ㄗ寣W生到教臺前的實物來摸一摸、看一看再讓學生說這些圖形的特點)
生:這個尖尖的就叫頂點。
(在黑板上板書:頂點)
師:除了頂點,角還有什么呢?
生:兩條直直的叫邊。
。◣煯嫵鼋堑膬蓷l邊,并板書:邊)
師:現(xiàn)在這就是一個角了。那我們該怎樣來畫角呢?(師板書一弧線,邊指邊說“這是一個角”)
寫作:∠1頂點邊
讀作:角1
師:誰能小結一下,角由哪些部分組成?
生:角是由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的。
2、
判斷角。
師:現(xiàn)在老師有一些疑問,你能幫我解決嗎?下面這些圖形哪些是角呢?你是根據什么來判斷呢?
生:我是根據角是有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的來判斷的。
3、找出生活中的角。
師:我們身邊有很多的角,你能找出來嗎?跟同桌說一說,你找出哪些角。
生:黑板的四個角,窗戶的角、桌子上的四個角和三角板中的角……(學生在實物投影器上指出角。)
師:你們能找出下圖的圖形中的角嗎?課本88頁指一指(學生獨自完成,再集體評講。有的學生容易把第二個圖形那些圓角看成是角,這就特意提出來說一說。)
4、折一折。
師:每個同學手上都有一張圓形的紙,你能折出不同的角嗎?
生:能。
學生作品:
5、畫一畫。
師:同學們都很能干,能折出那么多類型的角,同學們都知道了什么才是角,那么同學們能畫出一個角嗎?
生:能。
師:誰能介紹一下,角是怎樣畫的呢?
生:先畫兩條邊。
師:這樣的角完整嗎?
生:還有一個頂點
師:看誰畫的比老師畫的更好,更有創(chuàng)意!畫好的拿出來讓同學欣賞一下。(利用實物投影器展示學生作品)
。ǘ┍容^角的大小。
1、做一做。
師:我們會畫角了,現(xiàn)在,我要請你來創(chuàng)造一個角,行嗎?有什么好辦法?
生:我用兩根小棒組成一個角。
生:我用兩根吸管組成一個角。
生:……
2、做一個活動角。
。ɡ脠D釘和硬紙條做一個活動角)
師:(介紹活動角)這個角能變大變小,我們把這個角可以叫做“活動角”。你們想不想也來玩玩這個活動角呢?
3、找出角的大小跟兩條邊的張口有什么關系
師:四人小組拿出活動角,邊玩邊思考:角的大小與角的什么有關?(提示:
角變大了,看看角的兩邊張口怎樣了?角變小了,角的兩邊張口怎樣了?)
生:角的兩邊張口越大,角就越大,角兩邊張口越小,角就越小。
4、比一比
師:你們能用活動角做一個比老師的角大的角嗎?再做一個比它小的角,可以嗎?
。ń虒W過程中,取一名學生做的角跟老師做的角比較大小。介紹“重疊法”再請一名學生自己上臺比較大小。)
師:剛才我們比角的大小時,有的角我們用眼睛就可以看出哪個角大,哪個角小,但是有的時候不能一眼看出,怎么辦呢?∠1和∠2誰大呢?
師:請同學們認真的'看屏幕上角的變化
生:∠1慢慢移動到∠2,最后下面的一條邊跟∠2重合,頂點也何在一起,∠1的張口比∠2的大。所以∠1>∠2。
師:所以這種比較方法就叫做重疊法。
5、探討:角的大小跟邊的長短的關系。
師:同學們,你說一說,下面兩個角誰大?
生:∠4比∠3大,應為∠4的兩條邊比∠3的長,所以∠4>∠3。
生:一樣大
師:為什么?
生:因為前面說了,角的大小跟張口有關系。而且我們還可以利用重疊法來證明。
師:現(xiàn)在仔細觀察屏幕兩個角的有什么關系?
生:我發(fā)現(xiàn)雖然∠4的兩條邊比∠3的長,但是兩個角一樣大。
師:現(xiàn)在再比較下面兩個角,誰大?
生:我可以用重疊法比較這兩個角!5比∠6大。
師:請觀察屏幕。
師:通過∠4和∠3、∠5和∠6的比較,你得出了什么結論呢?
生:角的大小跟角的兩條邊的長短沒有關系,跟角的兩邊的張口有關系。
三、小結。
師:這節(jié)課同學們都能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那么你們能告訴老師,今天你學到什么嗎?
生:我學會了什么是角,角是由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的。
生:我學會畫角,還會做活動角。
生:我學會了比較角的大小。角的大小跟角的兩邊張口有關系,但是跟角的兩邊長短沒有關系。
生:……
四、思維拓展。
師:既然同學們學了那么多知識,你能幫我解決這一問題嗎?一共有幾個角呢?
生:一共有6個角。
師:你是怎樣數的?
生:我根據角是有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的來數的,而且,這幾條邊都是同一個頂點,在兩條邊兩條邊的數。
師:同學們都很聰明,你還能想出比較有條理的數法嗎?
生:我是按照角的數量一個一個的數的。首先是一個一個角的來數,有3個,再來就是兩個角合成一個角的就有2個,最后是三個角合在一起的有1個,加起來就一共有6個。
師:同學們很聰明能根據我們上課學了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你們真棒!
五、布置作業(yè)。
師:找找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還有角,說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認識角
角的組成: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角的大。
兩邊張口越大,角就越大。
跟兩邊的長短沒關系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
蘇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第64—66頁。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在操作中感受角是有大小的。
2.經歷角的大小變化的過程,體會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培養(yǎng)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yǎng)認真觀察、思考的學習習慣,在探索角的過程中,發(fā)展數學思維,培養(yǎng)團結合作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生活情景導入
師:今天我們要上一節(jié)新課,看老師板書:角,齊讀課題。
師:生活中,你們在哪些物體的表面見到過角?
生:桌角。
師:能指一指嗎?大家也來指指。
。ㄉ缸澜菚r,僅會指某個點,并不是數學概念中規(guī)范的角)
生:書角。(指的方法同上)
二、探究新知
1.認識角的特征。
。1)直觀對比生活中的角與數學中的角,并逐步形成表象。
師:老師也帶來了兩個圖形(貼剪刀、鬧鐘圖樣),能在剪刀上再來找找角嗎?
師:剛才大家指的都是自己印象中的角,數學上我們把這樣的圖形叫做角。(師邊說邊示范)舉起你們的小手,和老師一起指一指。
師:好,我先把它畫下來。剪刀上還有這樣的角嗎?
師:誰來指鐘面上的角?
生指鐘表上時針與分針形成的角。(指的動作非常規(guī)范)
師:真是個會學習的孩子,指角的過程非常規(guī)范。
師畫出鐘面上的角。
師:認識老師剛才畫角的工具嗎?(三角尺)對,誰能找出三角尺上所有的角?想好的同學舉手。
生指出所有的角。(動作也很規(guī)范)
師:現(xiàn)在老師選擇其中一個角畫出來。(畫一個直角)
(2)抽象角的特征。
師:比一比這3個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有一個尖尖的地方。
師:能來指一指嗎?(生指)
師:同意嗎?(同意)你真是個善于觀察的孩子。這個尖尖的地方,有一個點(師描),叫做角的頂點。(板書:頂點)
生:都有兩條線。
師:對,這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板書:邊)
師:誰能指出另外兩個角的頂點和邊?
生邊指邊說(師引導規(guī)范指認)。
師:現(xiàn)在數一數,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生齊說: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3)多樣練習,強化角的認識。
師:現(xiàn)在來辨一辨,哪些圖形是角?(課件出示:教材第65頁,想想做做第1題,生自己思考)
師:想好的同學和同桌互相交流,看哪組同桌交流得好,找得全?(略)
師:這道題目做得不錯,再來一道(課件出示第65頁,想想做做第2題)。能自己讀懂題意嗎?想好后,把答案用自己的小手表示出來,藏到身后,我喊1、2,出,大家一起把答案打出來。
2.感受角有大有小,并且角的大小只與角的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1)制作活動角,感受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師:你們能像老師這樣,用硬紙條和圖釘做一個角嗎?注意安全。
。ㄉ毩⒆鼋,有困難的,師引導同桌之間互相幫忙)
師:你能指一指自己做出來的角的頂點和邊嗎?(生指)
師:現(xiàn)在看看你們的本領大不大?聽要求:能把你的角變得大一點嗎?再變大一點,再大一點。(生操作)誰能說說你是怎樣把角變大的?
生:我把角打開,角就變大了。
生:角的兩條邊叉開得越大,角就越大。
師:說得真好,(師演示)確實是這樣的,F(xiàn)在你們能把角變得小一點嗎?再小一點。(生操作)這次又是怎樣把角變小的?
生:把兩條邊合回來,角就變小了。
生:角的兩條邊叉開得越小,角就越小。
師:(演示)非常正確。
師:看,我現(xiàn)在撥了一個這么大的角(直角),你能不能撥一個比我大的角。撥好的同學舉起來,同學們互相看一看。(生操作,都正確)能不能撥一個比它小的角?同學們再互相看一看。(生操作,也都正確)
師:哦,(師邊演示邊說)原來角是有大有小的,兩條邊叉開得越大,角就越大。兩條邊叉開得越小,角就越小。根據你們剛才的體驗,能比較這3個角的大小嗎?(課件出示第65頁的鐘面圖)一起說吧。
生齊:第一個角最大,第三個角最小。
(2)感受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短沒有關系。
師:看著老師的角,咔嚓,咔嚓,(把角的兩邊剪短)角的大小變了沒有?
生:變小了。
生:沒有變。
師:我剛才聽到兩種意見,一種認為角變小了,一種是沒有變。認為角變小的先來說說理由。
生:角的邊短了,角就沒有剛才大了。
師:認為角的大小沒有變的同學也來說說。
生:沒有變。(角的)兩條邊叉開越大,角就越大,叉開越小,角就越小。剛才它的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沒有變。
師:他的意思你們明白嗎?誰再來說一說?
生:角的兩條邊僅僅是變短了,但是角叉開的大小沒有變化,角的大小不變。
師:現(xiàn)在大家回想我們剛才的操作過程,(演示角變大變小的過程)角的兩條邊叉開越大,角就越大;叉開越小,角就越小,F(xiàn)在角的兩條邊叉開越大嗎?角的`兩條邊叉開越小嗎?
生:我知道了,現(xiàn)在角的兩條邊沒有再叉開,也沒有再合住,所以它的大小沒有變化。
師:對,說得真好。角的兩條邊沒有叉開越多,也沒有合住越多,所以角的大小沒有變化。
師:(演示)咔嚓,咔嚓,角的兩條邊又短了,角大小變了嗎?
生齊答:沒有。
師:(演示:只剪短一條邊)再剪,角的大小這次變了嗎?(沒有)角的邊都這么短了,還沒變啊?
生:角的兩條邊沒有叉開更多,也沒有比以前合住更多,所以角的大小沒有變化。
師:很好,能聽出來同學們對于角的變大、變小有了更深的理解。恭喜你們!
。3)繼續(xù)感受角的大小,為下節(jié)課鋪墊。
師:(指三角板上的直角)還記得這個角嗎?能從你的三角板上也找一個和它一樣大的
角嗎?找到的同學小組內互相指一指。(生活動,師巡視)
三、總結收獲(略)
四、延續(xù)探究
師: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又有了新的進步,老師真為你們高興。
師:同學們,你們每人的桌上都有一張長方形紙,數一數一共有幾個角?
師:現(xiàn)在試著猜一猜,如果剪一刀,剩下的圖形有幾個角?
生:4個。
生:5個。
師:誰的答案是正確的?下課后同學們還可以繼續(xù)實踐、研究。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0
一、設計思路:
以學生為主體,順著學生的思路去思考,盡量讓學生去說,去做,老師在關鍵處啟發(fā)誘導,直觀教具的使用,提高學生感官上的效果,激發(fā)興趣,提高對數學的認識,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教材分析
1、授課內容:
新課標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三章課本第38~39頁。
2、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認識這一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材從引導學生觀察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所學幾何圖形,再通過學生實際操作活動,加深對角的認識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義,只要求學生認識角的形狀,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直尺畫角,為以后進一步學習三角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等幾何圖形奠定了基礎,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3、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編寫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制定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用尺子畫角。
。2)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發(fā)展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意識。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4、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對于角的認識往往只是借助于實物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對角缺乏系統(tǒng)的認識,所以本課時的重點是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難點是引導學生畫角的方法。
三、學情分析
學生對三角形有初步的表象,對生活中的角有一定的'感受,對初步認識角有表象基礎。
四、教法、學法
角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較為困難,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角,整個課時將觀察、操作、演示、實驗、自學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于教學各環(huán)節(jié)中,引導學生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從)感知→(經)表象→(到)概念這一認知規(guī)律,采取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畫一畫、想一想、說一說等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發(fā)揮多媒體的優(yōu)勢,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動手中思維、在觀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見和內在不可見的角印在大腦里,從而進一步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探索新知的過程。
五、課前準備
一張長方形的紙
六、教學過程
。ㄒ唬⒄勗捯胝n題
1、師:老師給大家?guī)砹藬祵W王國圖形家族成員中的幾個成員,大家還認識它們嗎?(學生回答)今天我們來認識圖形家族中的一個新成員:角,引入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2、貼圖片。圖片中有紅線勾畫出的角。
。ǘ⒙(lián)系實際,引導探究
1、師:同學們對角一定都非常熟悉,那么請你找找教室里、想想生活中曾注意到那些物體上有角?比一比誰有一雙會發(fā)現(xiàn)的眼睛。
。▽W生一一回答)
2、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找到了這么多角。
3、師:那么,這幾個物體上有角嗎?(出示實物,請學生來指一指。)
4、(預設:學生可能指對,直接進入環(huán)節(jié)5。亦可能指錯進入本環(huán)節(jié))
師:剛才有同學指的是這樣一個圖形(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個點),這是什么?(生答)對,這是一個點。想一想怎樣才能將你看到的角完整地指出來。(學生重新指角)
5、師:這一次,大家指角的時候,不單指出了一個點,還指出了兩條直直的線,也就是這樣的圖形(師示范畫出來)。
6、師:它們就是我們數學王國圖形家族中的角成員。剛才大家指的這個點與兩條直直的線就是角身體的各個部位,它們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想知道嗎?(教師邊說邊板書,一起口述一遍)
7、仔細觀察,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組成?(生答)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我們在表示角的時候,不能就這么點一下?蠢蠋熓窃趺幢硎窘堑。(教師動作演示:一個頂點,兩條邊,再用手畫。┠闷鹉愕男∈,我們一起來指一指。(學生書空)現(xiàn)在,誰用這種方法來指一指這把尺上的角?(還有其他的角嗎?)
8、(練習)師:我們這里來了一些小客人,都說自己是角,請同學們打開書(42頁第1題)先仔細觀察一下,哪些是角。
9、折角。
師:剛才大家已經認識了角,下面能否用老師給大家提供的紙折個角呢?小組合作。
。ń涣髡故荆赋鲞@個角的頂點和邊各在哪里?)
10、師:剛才我們已經認識了角,自己也動手折了角,現(xiàn)在我們要把角的樣子畫下來,想一想看,角可以怎么畫?要注意什么?(學生回答)先畫一個點,從這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就成了一個角。請同學們照這個方法畫一個,試試。把你畫的角的頂點與邊指給同桌看。(一生板演,反饋時指出頂點和邊即可。)
11、師:再畫一個和剛才大小不一樣的角。請你為自己畫的角打分。
(三)、鞏固拓展,課外延伸
1、師:剛才畫了一個角,老師在這里再添一條線,現(xiàn)在這里有幾個角了?(學生指,教師畫弧。)
2、師:我這里還有一個長方形的圖形,如果剪去一個角,請你猜猜還剩幾個角?
3、師:你能告訴同伴們,今天你有哪些收獲嗎?
七、板書
頂點邊邊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角。
2、在操作活動中體驗感知角有大小,會用多種方法來比較角的大小,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較的過程中,發(fā)展數學思考能力。
3、在創(chuàng)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來制作角和比較角的大小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點:
在直觀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狀。
教學難點:
體會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程度有關,探索多種角的大小比較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兩根硬紙條、圓形的手工紙、一根毛線
主要教學理念及選用的教學方法:
操作與思維是互不可分的,操作是前提,思維是關鍵。在本節(jié)課中通過“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動,促進學生思考,鼓勵學生交流。在活動時教師大膽放手,采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探索。在探究知識的同時,既加深學生對角的認識,又豐富數學活動的經驗。學生通過有趣的探究活動,品嘗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成功和喜悅,自信心和成就感也隨之增強了。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故事導入
談話:在數學王國里住著一群可愛的圖形娃娃,他們整天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戲可開心啦!其中就數“角”娃娃最調皮了,這不,在圖形娃娃們玩捉迷藏游戲的時候,“角”娃娃躲到了我們生活中的一些物體上來了,你能把它找出來嗎?
2、揭示課題
今天,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找“角”娃娃,并與“角”交朋友,好嗎?
[教學設想:這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了學生喜愛的故事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學習,同時幫助學生找到生活與新知的鏈結點,即圖形中都藏著角。]
二、操作時間感知,自主建構
1、抽象角,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1)從實物中感知角
(出示多媒體畫面)調皮的角娃娃就藏在這些物體中,你能把它們找出來嗎?比比,誰的眼睛最亮。
誰來說說,你從哪里找到了角?引導學生在物體表面找到角并指一指。
。2)抽象角
老師也從這些物體上找到了一些角,并把它們畫了下來。指出:象這樣的圖形都是角。
。劢虒W設想: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實物上找角,在學生直觀認識的基礎上,抽象出角的圖形]
2、認識角各部分的名稱
。1)請小朋友用尖尖的地方戳一下手心,有什么感覺?(尖尖的)再用手摸一摸它的兩條線,有什么感覺?(直直的)
。2)那你知道這個尖尖的地方和直直的線叫什么嗎?它們就藏在數學書的第68頁里面,趕快去找一找吧。
。3)小結: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劢虒W設想: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觀察實物到抽象出角、認識角的各部分,這個環(huán)節(jié)從直觀形象到抽象,幫助學生在厚實的感性經驗的支撐下深刻的建立起角的表象,切合兒童思維特點,同時蘊含了“數學從生活中來”的大數學觀。]
(4)你能指出這幾個角的頂點和邊嗎?
3、判斷比較,深化表象
談話:聽說我們在認識角,課堂上來了一些小客人,都爭著說自己是角,誰能來判斷一下。
(1)你能指出這些圖形中哪些是角?那些不是角嗎?
(2)角藏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找一找,在我們的周圍還有哪些物體的表面也有角?
。劢虒W設想:在抽象出角的圖形后引導學生回到生活情境中,在找角過程中豐富對角的表象的積累,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4、制作角,感悟角有大小
。1)嘗試操作,實踐體驗
談話:角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可見,想不想親手做個角呢?趕快動手試一試吧!
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兩根小棒、兩根硬紙條、一段毛線、一張圓形的紙),請你們根據自己的需要用老師提供的材料或者身邊的物體創(chuàng)造一個角,比一比哪一組想出的方法的多。(小組合作,教師巡視)
(2)成果展示——以小組為單位,誰來介紹一下你做的角?(將所做的角用實物投影展示出來。
。3)感知角有大小
師:小朋友們都有一雙巧巧手做出了各種各樣的角,老師也做了一個角,老師的這個角還會變呢?你能使這個角變大些或者變小些嗎?(同桌用自己做的'角互相演示一下)怎樣使角變大些?變小些?
。4)從這里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要使角變大些,只要怎樣?要使角變小些,只要怎樣?因此,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系?
。劢虒W設想:“聽過了,便忘記了,看過了,便記住了,做過了,真正掌握了”,通過親自操作,學生獲得了自己去探索數學的體驗,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索意識。以小組為單位做角、展示角,讓學生參與了合作與交流的活動,在交流中學生認識到做角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初步體驗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5、比較角的大小
問:現(xiàn)在你能比較角的大小了嗎?
。1)直接比較,引導觀察
這里有四個鐘面,時針和分針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你能看出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嗎?
。2)自主探究,誘發(fā)思考
問:剩下的這兩個角誰大呢?你能想辦法比較出它們的大小嗎?
。3)和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討論。
。4)你知道還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較出角的大小嗎?
師: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這么多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
。劢虒W設想: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充分合作,互相取長補短。學生上臺交流自己的辦法,不僅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而且教師和同學的肯定,使自身獲得了成功的體驗,關注了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三、綜合應用,鞏固深化
師:角娃娃真調皮,現(xiàn)在它有躲到小朋友的課本里去了,你能把它們找出來嗎?
1、“想想做做”3題
(1)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2)引導思考,根據你看到的圖形和填出的答案,想一想,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能根據自己的發(fā)現(xiàn)推想出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嗎?
2、“想想做做”2
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3、出示智多星,你知道這顆星星上有幾個角嗎?
四、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1、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2、看到小朋友這么聰明,角朋友非常高興,要送給大家一把金剪子,請你回家試著把一張長方形的紙剪掉一個角,看還剩幾個角,比一比,誰的剪法多,好嗎?
[設計意圖]
1、注意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產生探究的欲望。在教學開始,用低年級兒童感興趣的故事情境導入新課,把問題隱藏在情境中,使學生感到生動有趣,產生探究的欲望。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了知識,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氣氛,使整個課堂也充滿了活力。
2、注重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在本節(jié)課中,教師注意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活動經驗,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經歷知識的形成和探究過程。首先,注重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探索的空間,學生通過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在各種感官協(xié)調合作下初步認識角。其次,注重倡導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分組合作討論,全班展示交流,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既保護了學生的求異思維,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對角的認識。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2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經歷從實物中發(fā)現(xiàn)角,認識角的過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2。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尺子畫角。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和空間觀念,體會身邊處處有數學,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黑板、實物投影、三角板、活動角、;學生每人一個活動角、一副三角板、一張白紙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小朋友們,這一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有關角的知識,你對角已經知道了些什么?
(多媒體出示課本38頁校園一角情境圖)
圖中那些地方有角?
(用多媒體演示從實物中抽象出角的過程)
二、觀察實踐,探究新知
1。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a.說說角的樣子?
b.指出下列各角中的頂點和邊
2。動手實踐,感知角
活動一:折角。
請同學們拿出你準備的紙,動動腦筋,看誰能用你手中的紙折出一個角?(折角是讓學生能親自動手,制作一個角,進一步感知角,獲取實際經驗,為形成角的空間觀念奠定基礎,以數學的眼光來觀察帶角的圖形,真正感悟生活數學化、數學生活化,這就把角這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深深的印在學生心中,也經歷從實物中抽象出角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活動二:超級“變變變”
同學們,拿起你桌面的活動角,我們一起玩?zhèn)超級“變變變”的游戲,我們一起變大,變小,那位同學能告訴我,教師怎么變大,怎么變小的?角變大時邊變了沒有?
。ㄍㄟ^活動,盡可能讓孩子自己去發(fā)現(xiàn)知識,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的.奧秘,感悟其中的道理,自己會講出來,充分的感知角,用變魔術的方法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其主動的參與到數學活動之中,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3。畫角
每人動手畫一個角,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畫的。
三、拓展延伸
1。下面的圖中各有幾個角?你能找到嗎?
2。畫一個有更多角的圖形。
四、回顧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3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三有形P59、60、61。
教材簡析:
《三角形的認識》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一課時,本課是六年制數學第二學段“空間與圖形”中的學習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對三角形有了直觀地認識,已經能從平面圖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節(jié)課主要是幫助學生在原有的感性認識基礎上,理解三角形的意義,掌握它的特征,為今后進一步學習其他幾何圖形的有關知識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1、在原有的認知基礎上,通過自學書本、觀看視頻講解,逐步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各部分名稱并概括出三角形的定義;學會用符號語言表示三角形。
2、認識三角形的高和底,會畫三角形的高。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通過實驗操作理解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及其應用,感受到三角形的三邊長度固定,形狀大小就確定的穩(wěn)定性的本質。
4、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
教學重點:
三角形的概念,感知穩(wěn)定性。
教學難點:
高的`畫法和意義。
教學預設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孩子們,三角形,你認識了嗎?(認識了)
相信大家已經進行了自學,認真看過學習視頻了,那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做些什么呢?
二、匯報自主學習導學單
1、畫三角形、揭示概念
。1)請小老師上臺畫三角形。
。2)什么叫三角形呢?師板書:由3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3)哪位小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下,你對“圍成”二字的理解呢?
強調出:三角形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
。4)還知道三角形有()個頂點、()條邊、()個角?師板書:3個頂點、3條邊、3個角
2、學會用符號語言表示三角形
為了表達的方便,現(xiàn)在可以給這個三角形取個名字了吧!
引導說出:三角形ABC,師標出字母ABC
說一說角A角B角C,各條線段的名稱。
3、認識三角形的高和底,會畫三角形的高
(1)匯報導學單上高和底的概念
。2)“三角形高的認識”學習視頻回顧
(3)找出黑板上三角形的3組頂點與對邊。揭示板書:3條高
。4)同桌交流導學單上畫高的過程
。5)指名板演:作高
4、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及應用
(1)交流導學單上第5小題。師板書:穩(wěn)定性
(2)拿出學具,拼擺三角形及四邊形
。3)同桌互相交換,拉一拉,談發(fā)現(xiàn);前后排的同學轉過來比一比,談發(fā)現(xiàn)。
。4)說一說生活中哪里有應用到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呢?
三、鞏固練習、應用新知
1、快速找出對應的頂點和對邊
2、請畫出下面三角形中指定底邊上的高。
三角形的認識——姜微微
。1)實物投影校對。
。2)直角三角形中,兩條直角邊互為高和底。
。3)利用第3個三角形找一找外高,指一指。
3、實踐操作
四、課堂總結
1、[課件演示]畫一個三角形及一條底邊上的高,旋轉三角形。
師:孩子們,讓我們靜靜地看大屏幕,靜靜地回憶。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經歷動手操作做角、畫角、認識角在常用物品上找角的過程。
2.知道角有1個頂點、2條邊,知道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能辨認角,能在物品圖片上找到角,并畫角。
3.在用小棒拼角、用活動做角、用紙折角等活動中,積累學習經驗,激發(fā)學生對角的好奇心。
教學方案:
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意圖教學預設
一、操作感知
1、師生談話,引出用小棒拼圖形,先討論“拼”的意思。然后,讓學生想一想用4根小棒能拼成一個什么圖形?再動手拼,最后交流拼出的圖形。
用小棒拼圖形是學生喜歡的活動,用4根小棒拼圖形是學生熟悉的,先想一想,再動手拼,一方面激發(fā)興趣,另一方面培養(yǎng)初步的空間觀念。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用小棒拼圖形,高興嗎?知道“拼”是什么意思嗎?
生:一根接一根的連在一起。
師:想一想,用4根小棒能拼出一個什么樣的圖形?動手拼一拼,看一看和你想的一樣嗎?
學生動手拼,然后交流。把正方形展示出來。
如果學生拼出菱形(平行四邊形),告訴學生圖形的名稱。
2、讓學生拿出3根小棒拼成一個圖形。并交流拼成了哪些圖形,使學生了解3根小棒可以拼成一個三角形。用3根小棒拼出一個三角形,為認識角生成對此的素材。師:請同學們用3根小棒,看一看能拼成什么圖形?
學生拼完后,全班交流,如果學生拼出開口的圖形,如,,先給予肯定。然后,指導學生把開口拼在一起,成一個三角形,把三角形展示出來。
3.讓學生拿出2根小棒拼成一個圖形并交流拼成了哪些圖形。
在學生操作、討論、交流的基礎上,使學生初步感受用2根小棒拼成的圖形都是“開口”的。師:用4根小棒可以拼成一個正方形,用3根小棒可以拼成一個三角形,用2根小棒,你又能拼成什么圖形呢?試一試!
學生自由拼圖,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拼擺。
師:誰愿意展示自己拼成的圖形?
學生在投影或磁力板上擺角,展示4-5名學生拼成的開口方向不同,大小不同角。∧∠∨>┌……)
4.比較用4根小棒、3根小棒拼成的圖形與2根小棒拼成的`圖形有什么不同。在充分感知、比較的基礎上初步認識角,有利于學生建立角的表象。師:請同學們觀察用小棒拼出的這些圖形,你發(fā)現(xiàn)用2根小棒拼成的圖形與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
學生可能回答:這樣的圖形是敞口的;正方形、三角形都是圍起來的圖形……
只要學生的回答意思對,教師就要給予肯定。
5、教師簡單小結,同時,告訴學生:2根小棒可以拼成一個角,初步認識角。師:同學們說得對,正方形、三角形都是用小棒圍起來的圖形,數學上把這樣的圖形叫做封閉圖形,也就是沒有口的圖形。(指著學生拼成的各種形狀的角)像這樣用2根小棒拼成的圖形叫做角。
板書課題:角
二、初步認識角
1.讓學生觀察拼出的角,說一說有什么共同點。
觀察、發(fā)現(xiàn)圖形的共同點,為認識角以及各部分名稱做準備。
師:觀察用小棒拼出的這些角,你發(fā)現(xiàn)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生:都用2根小棒,都有一個對接的點。
如果學生說出:角有一個頂點、2條邊,給予表揚。
2、教師結合小棒拼成的圖畫角,并介紹角的各部分名稱。然后,認識角有1個頂點、2條邊。從具體到抽象,形成清晰的角的表象,建立有關角的空間觀念。師:角的這些特點,我們可以在角的圖形上表示出來。這樣畫:先畫出兩根小棒拼在一起的點,再從這個點畫出兩條直的線表示小棒。
教師邊講邊畫出一個角。
師:在數學上,這個點叫做角的“頂點”,從頂點畫出的兩條直的線叫做角的邊。
邊講邊在圖上標出頂點和邊。
師:現(xiàn)在,誰能用角的各部分名稱說一說角的共同點。
生:角有一個頂點、2條邊。
三、角的大小。
1、師生共同做活動角。
利用活動角做出大小不同的角,生成課程素材。
師:我們初步認識了角,知道角有一個頂點、2條邊,角是一個開口的圖形,F(xiàn)在,我們用兩條硬紙板和一個圖釘,做一個活動的角。
師生共同做活動角。
2、轉動活動角,形成大小不同的角,并畫出這些角,標上角度符號。
轉動活動角,再畫出大小不同的角,為下面比較角的大小做鋪墊。師:同學們,看老師轉動手中的活動角,看一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1:老師我發(fā)現(xiàn)這個角會動。
生2:我發(fā)現(xiàn)轉動活動角的一邊可以形成許多角,形成的角開口不一樣大。
生3:形成角的大小不同……
師:好,請同學們一起跟老師畫出幾個角。
教師轉一個角,照樣子畫一個角,畫出大小不同的角。并在圖上畫出角度線。
3、讓學生指出畫的角的各部分名稱。鞏固對角的認識。師:你能指出每個角的頂點和邊嗎?用手比劃一下每個角。
再指名學生到黑板上指一指。
4、先讓學生指出畫出的角,哪個角大?哪個角。吭儆懻摚航堑拇笮『褪裁从嘘P?使學生了解,角的兩條邊開口越大,角就越大;反之,角就越小。角的大小與角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在充分操作、觀察、討論的過程中,使學生形象直觀地體驗和了解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師:剛才我們認識了角的各部分,知道角是一個開口的圖形。那么,你們知道我們畫的這些角,哪個大,哪個小嗎?
學生先指出哪個角大哪個角小,再說明理由。使學生了解“角的兩邊開口越大,角越大,”反之角越小。
師:同學們,現(xiàn)在老師把這個較小角的兩條邊延長,觀察一下,這個角變大了沒有?為什么?
生:這個角沒有變大,因為兩條邊延長后,頂點那角度并沒變。
師:那么,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系,和什么沒有關系。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5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三冊第38——39頁例1,角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畫角。
2 、通過觀察、操作等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操作、抽象思維等能力。
3、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獲得學習數學的信心和樂趣。
教學重點: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會用尺子畫角,體會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只與兩邊叉開的程度有關。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活動角,三角板、圓形彩紙、小棒等
教學流程:
一、情境激趣,樂學善啟
1、故事導入
談話:在數學王國里住著一群可愛的圖形娃娃,他們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戲可開心啦!這不,它們正在玩“猜圖形”的游戲呢。你們想玩嗎?(出示一個信封,里面裝著一個圓形,露出一部分)
師:猜一猜里面裝的是什么圖形?(猜完取出這個圓形)接著再依次出示一個信封,里面分別裝著一個正方形、三角形,露出一個角讓學生猜測。問:這次你們?yōu)槭裁床话阉鲁蓤A形呢?
2、揭示課題
今天,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和“角娃娃”交個朋友,認識角這個新朋友。(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二、樂學善思,探索新知。
1、聯(lián)系實際,初步感知。
師:在圖形娃娃中,就數“角娃娃”最調皮了。在大家玩捉迷藏游戲的時候,“角”娃娃躲到了我們生活中的一些物體上來了,F(xiàn)在我們一起到美麗的校園去找找,看看角都躲在哪?(出示情境圖)小朋友們,你能把它找出來嗎?學生找角,教師總結。
老師這兒也有幾種物體,你們從這些物體中找到角嗎?誰來指一指?(電腦顯示第39頁上方的三幅圖)。學生上前指出哪些部位藏著角。
師:很好,我們一下子就找到了三個角。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在剪刀、吸管、水管里用彩色線標出這些角。(課件演示)
2、抽象圖形,形成表象。
。1)展示角:剛才我們看到的都是生活中的角,那么在數學中我們學習的角到底是什么樣子呢?讓我們給這些角脫掉漂亮的外套,看看變成這什么樣。(多媒體演示,將物體隱藏,出現(xiàn)不同方向的三個角)(出示例1圖)
。2)認識角:
師:象這樣的圖形都是角。大家看看這三個角有什么共同點呢?
、傧旅嬲埿∨笥褌兡贸鋈前,跟著老師做:用角的頂端輕輕扎扎我們的手心,說說你有什么感覺?(感覺角的頂點是尖尖的)然后再摸一摸角的這邊和這邊,是怎樣的呀。(感知角的兩條邊是直直的。)
、趲煟哼@個尖尖的點叫做角的頂點,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板書:頂點、邊、邊)這個頂點和這兩條邊圍成一個角,這兩條邊所夾的這個部分就是角,我們通常用小弧線來表示。
、壅埻瑢W們說出屏幕上三個角各部分的名稱(點擊課件)。觀察一下,每個角都有幾個頂點幾條邊?(板書: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3)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3、樂學實踐,感知角的大小。
。1)折角
、俪鍪疽粡垐A形的紙,問:大家看,這張紙上有角嗎?(沒有)你能用你會變魔術的小手將手中的紙做一個角嗎?(小組比賽)
。浚▽W生小組活學生"折角"活動)。
師:老師看到各組同學折出了各種各樣的角,有這樣的嗎?(教師一手持折出的黃色"直角")
舉起來讓同學看看。
、谡l能折出比老師這個角大的角?頂點不變。試試看!教師將兩個折的角重疊,讓學生比較大小。
、壅l能折出比老師這個角小的角?也是頂點不變。試試看!
教師將兩個折的角重疊,再讓學生比較大小。
師:可見角不僅有大的,也有小的。它還有更有趣的特點呢!
。2)認識角的大小
①師:老師也做了一個角,這個角的邊是可以動的,我們就叫它活動角。
師:現(xiàn)在老師想請同學們幫忙,愿意嗎,哪位同學能把角變大一些嗎?試試看。下面我們來玩一個游戲,名叫“超級變變變”。好,聽老師的口令,舉起你們的小手,先擺一個角。跟著老師說:變大,變大,再變大。問:“這個角是怎么變大的.?”師:現(xiàn)在把它變小,變小,再變小。怎么會變小了呢?
想一想,角的大小跟什么有關系呢?(板書:角的大小與角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
③比大。
師:(出示師擺的角),誰敢跟老師的角比大。浚ㄕ堃幻麑W生上來)你們猜一猜哪個角大?究竟是怎樣呢?(跟學生的角重合)
。繋煟捍蠹艺J真觀察,老師的角的兩邊剛好跟這個角的兩邊怎么樣?(緊靠)為什么老師的邊這么長,跟她的角卻一樣大呢?
。▽W生的角張開一些后,問:現(xiàn)在誰的角大?為什么你們的邊這么短,卻比林老師的角大呢?
??師:那說明角的大小跟角的兩邊的長短有沒有關系呢?
④小結: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角的兩邊的長短無關。(板書:與角的兩邊的長短無關)
4、樂學善畫。
。1)觀察畫角
師:請看黑板,我們先來學習怎樣畫角。(教師示范)
師:誰能說一說畫角的時候要先畫什么,再畫什么?
。2)動手畫角
師:你覺得畫角時要注意什么?(小朋友們注意了:在畫的時候要把尺子按緊,否則線畫歪了,就不是一個角的圖形了。)
三、鞏固練習,拓展新知(智力闖關)
。1)辨一辯
(2)排一排
。3)數一數
(4)擺一擺
四、回顧全課,總結提高
師: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一位新朋友——角娃娃,那你們都有哪些收獲呢?
兒歌出示:
小小角,真簡單,
一個頂點兩條邊。
畫角時,要牢記,
先畫頂點再畫邊。
五、作業(yè):
1、畫一個角,并標出它各部分的名稱;
2、欣賞生活中的角。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6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江蘇(國標)四年級數學下冊第22——24頁《三角形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動中,經歷三角形的認識過程,并認識三角形各部分名稱。
2.明白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關系,感受到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3.感受三角形的底和高,并能正確測量底和高。
4.體驗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幾何圖形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掌握三角形三邊關系定理。
教學難點: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測量底和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學具、小棒、釘子板、直尺、三角形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實際,引出課題感知三角形
1.出示一條紅領巾讓學生說說有什么特征?
。ㄊ侨切,有三條邊,三個角)
教師小結:同學們說得都對紅領巾的形狀就是三角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三角形,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2.學生匯報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三角形信息。
3.教師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應用的圖片。
談話引出課題:“你想學習有關三角形的什么知識呢?(板書課題:三角形的認識。)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動手制作三角形,概括三角形定義。
。1)學生利用老師提供的材料動手操作,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做一個三角形。(制作材料:小棒、釘子板、直尺、三角板。)
(2)學生展示交流制作的三角形,并說說自己是怎么做的。
(3)觀察思考:這些三角形有什么相同地方?
。4)認識三角形組成,初步概括三角形定義。
。5)教師出示有關圖形,引起學生質疑,通過學生思考討論,正確概括出三角形定義。
歸納并板書:
相同點:都有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不同點:角的大小不相同,邊的長短不相等。
。6)完成“想想做做”1,學生畫好后,說說三角形的特征。
2。教學例題。
。1)任意選三根小棒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嗎?
學生先猜。
教師:光猜可不行,知識是科學,咱們來動手圍一圍。
學生動手圍,集體交流:有的能圍成,有的不能圍成。
教師請能圍成和不能圍成的同學分別上來展示一下。
同時板貼:能圍成三角形不能圍成三角形
教師小結:隨意的給你三根小棒,有的時候能圍成一個三角形,有的時候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磥硌剑蹅兛紤]問題的時候要全面、周到。
提出問題:那么,能圍還是不能圍,跟三角形的什么有關系呢?
引導學生明白:跟三角形的邊有關系。
教師:對,三角形的邊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2).動手操作。
電腦出示:現(xiàn)有兩根小棒,一根長4厘米,一根長6厘米,再配一根多長的小棒,就能圍成一個三角形?
教師說明操作要求,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下面就請同學們來匯報一下你的操作結果。
請不同的學生匯報,教師及時點評。
[設計意圖:既然已經知道能否圍成一個三角形,與三角形的邊有關系,所以教師先給出學生兩根6厘米和4厘米的小棒,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得到,當第三邊是幾厘米的時候能圍成三角形,直觀明了,為后面的探究打好基礎。]
。3)。集體探究。
第一層次:發(fā)現(xiàn)不能圍成的原因。
、俳處煟和瑢W們通過動手實踐,發(fā)現(xiàn)1厘米的小棒不能圍,確定嗎?咱們再來驗證一下。
課件演示:當三根小棒分別是1厘米、4厘米和6厘米的時候,圍不成三角形。
教師:為什么圍不成?你會用一個數學關系式表示出它們的關系嗎?
引導學生得出:1+4<6,所以圍不成。
②教師:下面我們再來驗證一下2厘米。課件演示。
教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會用一個數學關系式表示出它們的關系嗎?
引導學生說出:2+4=6,所以不能圍。
板書(補上小于等于號):兩邊之和≤第三邊不能圍成三角形
[設計意圖:學生已經有了操作的初步體驗,但是不能圍成的原因是什么,卻還沒有發(fā)現(xiàn)。這里,通過課件直觀、生動的演示和教師及時的啟發(fā)、點撥,學生便會很快的發(fā)現(xiàn)不能圍成三角形的原因了。]
第二個層次:猜想,初步得出三角形邊的性質。
教師:兩邊之和小于或者等于第三邊,不能圍成三角形。同學們猜想一下,什么情況下能圍成三角形呢?
學生猜出: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板貼:兩邊之和>第三邊能圍成三角形?
同時,教師在旁邊畫上“?”
初步驗證猜想:
教師:這個猜想對不對呢?這需要進行驗證?纯催@些能圍成三角形的邊,是不是具備這樣的關系?
教師指著3厘米,問:當第三根小棒是3厘米的時候,誰能來說一說?
同時課件進行演示,得出:3+4>6。課件演示。
教師點擊:那么下面就依次類推了。課件依次出現(xiàn)算式:4+4>65+4>66+4>67+4>68+4>69+4>610+4>6
[設計意圖:由于有了“兩邊之和≤第三邊,不能圍成三角形”這個結論作基礎,學生會自然而然地想到當“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時候就能圍成三角形。這時教師及時說明,這只是猜想,要經過驗證才能判斷它是否正確。]
第三個層次:引發(fā)矛盾,突破難點。
教師指著表格,質疑: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問題?咱們在動手操作的時候得出10厘米不能圍,可是10+4>6呀,這符合我們剛剛得出的結論啊?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7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復習是強化和鞏固記憶、防止遺忘的主要途徑,是人們獲取知識和技能必不可少的手段。本節(jié)課復習的內容是長度單位及角的初步認識。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及學情實際,本節(jié)課的復習主要是結合教材習題有序地進行。
1.復習長度單位知識時,首先結合習題引導學生復習長度單位,然后通過舉例、示范等幫助學生進一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長度表象,最后通過猜測、測量線段的長度,進一步鞏固學生對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及對線段的含義的掌握和理解。
2.復習角的知識時,有效地利用教材呈現(xiàn)的銳角、直角和鈍角的情境圖進行復習,使學生對角的含義、角的分類、畫角等內容有更深入的了解,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一支鉛筆
學生準備尺子
教學過程
⊙整理復習
1.復習“長度單位”的知識。
。1)復習厘米、米及二者之間的關系。
①課件出示: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時,用()作單位;測量較長物體的長度或較長的距離時,用()作單位。
、谂e例說明1厘米,1米各有多長。
。ㄊ持笇捈s1厘米,小明高約1米)
③復習厘米與米之間的關系。
1米=()厘米
(2)復習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出示一支鉛筆,提問:如何測量一支鉛筆的長度?
。ò殉咦拥目潭0對準鉛筆的一端,將鉛筆緊靠尺子放置,看鉛筆的另一端對著刻度幾,對著刻度幾鉛筆的長度就是幾厘米)
2.復習“線段”的知識。
(1)復習線段的含義。
提問:什么樣的線叫線段?
。ㄖ钡,可以量出長度)
(2)復習線段的測量方法。
、僬n件出示:先估計下面兩條線段大約有多長,再量一量實際長多少厘米,填在括號里。
、诠烙、測量、匯報。
(估計第一條線段長3厘米,實際長4厘米;估計第二條線段長7厘米,實際長8厘米)
。3)復習線段的畫法。
、偬釂枺涸鯓赢嬕(guī)定長度的線段?
。◤某咦拥目潭0開始畫起,沿著尺子,是幾厘米長的'線段,就畫到尺子上刻度幾的地方)
、诓僮鳎寒嬕粭l長3厘米的線段。
。▽W生自主畫線段)
3.復習“角的初步認識”的知識。
。1)復習角的組成。
。ń鞘怯梢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
。2)復習角的畫法。
。◤囊稽c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筆直的線,就畫成一個角)
(3)復習角的各部分名稱。
。4)復習學過的三種角。
、僬n件出示圖形,學生指認并說出各種角的特點。
。ǖ谝粋角是銳角,第二個角是直角,第三個角是鈍角。生活中和三角尺上的直角相同的角就是直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銳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鈍角)②畫一畫學過的三種角。
課件出示:以下面的點為頂點,分別畫一個銳角、直角和鈍角。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8
教學內容:
《蘇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64—66頁的例題及“想想做做!苯滩姆治觯
一、內容設計
這部分教材是初步認識角,共安排了三道例題:第1道例題是在觀察實物的基礎上抽象出圖形,認識角的形狀,教學角的各部分名稱;第2道例題是用不同材料和方法做角,并在操作活動中感悟角是有大小的;第3道例題是觀察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轉動所形成的角,體會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并通過觀察直接判斷角的大小,接著教材還介紹了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
“想想做做”共安排了5道題,大體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第1。2。3題,主要是從圖形中辨認出角或數出角的個數,以進一步幫助學生建立“角”的正確表象。第二部分為第4。5題,意在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角的大小的與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并提高對角的大小的直觀判斷能力。
二、編寫特點
1、初步認識角時,教材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實物,首先引導學生觀察,抽象出角的圖形,指出這就是角。然后,讓學生從教材所給的圖形中找出更多的角。就這樣,把角的認識和生活情境緊密結合在一起,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教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2、教材設計了做一個角和比較兩個角的大小的活動;顒泳帉戦_放程度大,有一定的彈性,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滿足學生不同學習的需求,使全體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發(fā)展。每個學生都能給出想法、做法,獲得成功的體驗。同時,既可加深對角的認識,又豐富學生數學活動的經驗。
3、教材加強與其他知識內容的聯(lián)系,體現(xiàn)綜合性。比較角的大小時選擇“鐘面”作為學習素材,通過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的轉動,不僅直觀地感受到角的大小變化,而且也深化了對有關鐘面的認識。
4、教材結合已經初步認識的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以及其他的多邊形,讓學生數出這些圖形中角的個數,引導思考“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樣既鞏固了對角的初步認識,又從不同角度豐富了對多邊形的認識。這些安排對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有關數學內容以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很有意義的`。
5、例題的編寫有層次,有一定的彈性,條理清晰,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基本線索。如“你知道還有什么辦法可以比較角的大小嗎?”等啟發(fā)性的語言確立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建構自己的數學知識。例題和習題可操作性強,調動了教師的能動性,是實現(xiàn)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真正體現(xiàn)了《標準》提出的教材編寫思想。
三、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
1、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比較、判斷等活動中初步認識角,
2、并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索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
3、在多樣學習活動中感受學習的快樂。
四、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一套
學生:每人準備一副三角板,一些實物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抽象感知
課件出示教材提供的實物素材(鐘、瓷磚、五角形、三角板等)。
1.導學:瞧!同學們,出版社的叔叔阿姨給我們帶來了這么多的禮物,喜歡嗎?請每個小組拿出這些禮物摸一摸,看一看,他們各是什么樣兒的。(學生觀察、相互議論、師參與)
2.展交: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這些禮物里藏著一些新的幾何圖形,瞧!(課件演示抽象角的過程)我們把這些圖形就叫做“角”。
這些角都有一個相同的地方。請仔細觀察、找一找,是幾部分組成的。(先讓學生說,如有困難教師幫助。)
3.組織互學:你還能找出這些禮物的哪些地方還藏著角嗎?(自己找一找,然后在小組里指一指、說一說。小組長匯報學習情況。)
4.找一找我們周圍哪些物體的面上有角呢?找出后指給同學或老師看一看。(相互評價)
[設計思路:教師提供各種典型的實物教具和學具讓學生充分地觀察、感知,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參與性。在抽象出角的圖形后,引導學生回到生活情境中,在周圍的物體上找角,這樣豐富對角的表象積累,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二、動手做角,加深認識
5.導學:從叔叔阿姨送來的禮物中我們認識了角,你能說一說角是由幾部分組成的嗎?(相互說說后指名說)你能想辦法做一些角嗎?請動手試一試。
6.組織展示。(教師評價、鼓勵)
7.引導自學:看看蔬菜老師們又是怎樣想辦法做角的(引導學生讀圖)?你也拿出自己的學具學一學,做一做。做出后相互看看。
[《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學習數學。我在教學中重視操作活動,讓學生動手做角,這樣既加深對角的認識,又豐富學生數學活動的經驗。然后組織展示,給學生創(chuàng)設充分表現(xiàn)自己的環(huán)境,讓學生變“聽眾”為“主人”,由消極接受變?yōu)榉e極發(fā)現(xiàn),并在交流的學習過程中,學會肯定自我傾聽他人意見,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三、觀察比較,感悟大小
演示活動:教師轉動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引導學生觀察時針和分針叉開的大小,感知角的兩條邊叉開的大小與角的大小的關系。
1、導學:剛才我們轉動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時看出兩針形成了一些大小不同的角。你能說說自己的體會嗎?(組織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展示交流:根據你的想法判斷教材74頁四個鐘面上的角哪個最大,哪個最小。(判斷后在小組里說一說,相互評價。)
3、導學:我們怎樣比較兩個角的大小呢?
先判斷教材75頁兩個鐘面上角的大小,然后再看看蘿卜老師是怎樣比較的。(課件演示教材所示的比較方法)
用這種比較方法比較老師給你們畫的兩個角的大小,并給你的同伴說出比較的結果和比較的方法。
導學:你知道還有什么辦法可以比較角的大小嗎?請想一想,試一試。(學生探索討
論后組織展示交流)
?設計思路:我先讓學生看角的大小,然后用比較的方法來驗證結果的正確性,這樣既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望,又學習新的比較方法,同時也可以滲透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最后我設計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索,并組織交流,能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在教流中拓寬知識,發(fā)展數學思考
四、應用拓展,積累經驗
1.“想想做做”第1題。
談話:同學們表現(xiàn)真棒,從叔叔阿姨們送來的禮物中學會了這么多的數學知識,老師也想考考你們,請完成第1題。
組織交流,評價鼓勵。(作出判斷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判斷的理由。并指出角的頂點和邊。)
2.自己測試。
完成“想想做做”2、3題。(老師報結果學生自己評價)
引導思考:“從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組織全班交流。
按規(guī)律判斷。(師說圖形生判斷,相互評價)
3.玩一玩
談話:請同學們拿出準備的紙扇和剪刀按老師的要求玩一玩。(師說要求,生親自操作。)
多玩幾次后組織說說得出的結論。
根據剛才的結論你能很快判斷一些角的大小嗎?請試試看。(投影出示一些大小有區(qū)別的角。)
4、總結評學,拓展延伸
總結評學。
從生活中找出更多的角。
?設計思路:認識角后我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組織多樣化的活動,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鞏固知識,積累活動經驗
教學反思:本節(jié)課我應用:“導學、展交、訓練”教學模式,按照“由實物抽象出圖形并認識圖形、做角并認識角的大小、體會兩條邊叉開得越大角就越大,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這個思路分層次組織教學,巧妙地把導學、展教、訓練融合在一起做到了思路清晰,有條有理,引導學生逐步深化對角的認識。
課堂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而展開教學。課堂活動中把課件演示和學具操作有機結合起來,共同促進對角的認識,根據活動內容的特點和意圖選擇合理的方式,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突出了‘動手操作’這一學習方式的有效性。總之,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體現(xiàn)了教材的編寫意圖,做到為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條件,使他們學得輕松,學得愉快。真正體現(xiàn)“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的教學理念。
20xx年8月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02-20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2-04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5-05
有關認識角教學設計03-24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范文03-30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1-24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1-23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模板04-11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5篇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