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規(guī)模的海水運動》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tǒng)化規(guī)劃教學系統(tǒng)的過程。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規(guī)模的海水運動》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規(guī)模的海水運動》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要求目標
1.了解洋流的主要形式及其成因。
2.理解洋流的分布以及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二)能力訓練目標
1.綜合概括:通過分析教師所給資源,掌握世界洋流成因及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
2.講解、表達:在各自小組完成本組任務條件下,把本組所學內容傳授給其他小組,并能回答同學間的質疑。
(三)學習方法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要求目標
使學生樹立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辯證意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風海流的形成、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及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2.難點: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
3.解決辦法:(1)聯(lián)系舊知;(2)按要求畫示意圖;(3)讀圖討論,總結概括;(4)聯(lián)系實際生活,解決實際問題,帶著任務學習課本、材料,與同學交流討論。
三、課時安排:l課時
四、教學過程:
意圖/操作
教師活動(講解/操作)
學生活動
預期效果/目的
導入
有這樣一個美麗的故事:
在二戰(zhàn)時,有一對情侶被迫分開了,女孩去了日本的東京,男孩去了美國的舊金山。女孩苦苦思念,于是她將自己的思念裝進瓶子當中,希望大海能夠將她的思念帶給彼岸的男孩。
請問女孩的思念是否能帶到大洋彼岸的男孩那里呢?
思考問題。
用一個美麗的故事設置懸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
板書
大規(guī)模的海水運動
承轉
好,請同學們學完我們今天的內容之后,告訴我這個美麗的故事的結局將會怎么樣?
講解基本概念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幾個基本的概念:1.洋流;2.分類(根據(jù)性質分為寒、暖流)。
對比分析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
聯(lián)系風帶分布引出洋流的影響因素:盛行風、地形阻擋、地轉偏向力等。
比較分析的學習方法進行歸納。
學生自己總結洋流分布規(guī)律
讓學生觀察洋流分布圖
小組討論、思考北半球中低緯度和中高緯度的洋流分布規(guī)律。
課件演示
洋流與盛行風的關系。
經過思考后,對比老師的,看看有什么區(qū)別,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總結歸納洋流規(guī)律
1.中低緯度海區(qū):以副熱帶海區(qū)為中心的大洋環(huán)流。
2.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區(qū):逆時針方向環(huán)流。
3.南極大陸外圍:西風漂流、南極環(huán)流。
4.印度洋:季風洋流、夏順冬逆。
提煉洋流分布模式圖
后面詳細的洋流分布模式圖。
學生根據(jù)表層洋流分布圖提煉。
鍛煉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
承轉
我們前面詳細地分析洋流的特征、分類、分布規(guī)律。目的是什么呢?
為了更好的了解洋流對我們人類的生產生活。
分析洋流的影響
1.對兩岸氣候的影響
2.海洋生物和漁場的分布
3.海洋航行
4.海洋污染
活動
1.解決課前“美麗的故事”提出的問題。
2.假如你要環(huán)游世界,請你設計一條最省燃料,最快的路線!
看能否80天環(huán)游世界?
學生根據(jù)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并且讓學生活學活用。
小結
歸納這部分內容以及做一些簡單的練習題。
板書設計:
洋流
一、洋流的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較穩(wěn)定地沿著一定的方向作大規(guī)模的流動
二、洋流的類型
暖流:從水溫高的地方流向水溫低的海區(qū)的洋流
寒流:從水溫低的地方流向水溫高的海區(qū)的洋流
三、洋流的成因:盛行風
四、 洋流分布規(guī)律
五、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高一地理學習方法指導
1.培養(yǎng)興趣,輕松學習
沒有興趣,學習就會從"享受"變作"忍受",成為負擔。有了興趣,學習就成為一種需求,就學得輕松愉快,動力無窮。
2.文理交融,學法兼用
在高中的各門課程中,地理與其它學科相比,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嚴密性與邏輯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動與靈活。因此,學習高中地理就要針對不同的內容,分別采用理科或文科的學習方法。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氣、海洋、陸地等,主要屬于理科內容。特別是其中的地球運動及時間計算、太陽高度角、各種日照圖以及氣候、洋流、各種等值線圖等內容,具有鮮明的理科特點,需要較多的邏輯思維。這應該采用偏重理科的學習方法,強調理解重于記憶,以會用為目的,側重于對地理原理、地理規(guī)律的理解運用,聯(lián)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平時還應多做練習,重視解題思路,特別要多畫圖,以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和區(qū)域地理,主要屬于文科內容,適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學習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非常重要。多看書,熟悉和掌握知識要點;會看書,把握教材的脈絡和主要思想、觀點;還要多思多想,善于總結,形成自己的看法。學習人文地理側重于觀點、方法的運用,結合實際進行評價與反思。
3.圖文結合,易學好記
地理學習離不開地圖,它是地理知識的'載體和學習地理最重要的工具,運用地圖記憶地理知識是最準確、最牢固、最有效的記憶方法。所以必須重視地圖,識圖、用圖也是地理學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著豐富多彩的各種類型的插圖,與文字配合,使教材內容的呈現(xiàn)更加直觀、形象、生動。學習時,不論是自然地理還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視圖的學習和運用,采用圖文結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認識、理解和掌握各種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地理規(guī)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學、好記好用。應該養(yǎng)成讀圖用圖的習慣,培養(yǎng)讀圖用圖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圖",定能事半功倍。
4.知識聯(lián)系,融會貫通
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區(qū)域地理基礎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區(qū)域的位置、地形、氣候、河流、資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地理的基礎。因此,具備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識是學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一些同學的初中地理知識已經淡忘,影響到高中地理的學習,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學習過程中適當復習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識。
《大規(guī)模的海水運動》教學設計2
【課標要求】
運用地圖,歸納世界洋流分布規(guī)律。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洋流的形成和性質分類,明確洋流的影響因素
2.運用洋流模式圖和世界表層洋流分布圖,分析世界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究并解決問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通過對洋流分布規(guī)律的總結,引導學生主動去獲取知識,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進一步提高學生讀圖、分析和歸納的能力。
3、通過對洋流的成因分析,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激發(fā)學生的學科興趣,培養(yǎng)學生分析、研究地理問題的方法和精神。
2、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和嚴謹、科學的學習態(tài)度。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世界洋流分布規(guī)律。
2.教學難點:理解洋流分布規(guī)律,能夠說出主要洋流的名稱和具體分布。
【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法、對比討論法、讀圖歸納法、問題探究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情景引入:由美國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件中油污擴散方向的.視頻,引導學生思考:為何油污能擴散到其他海域。
講授新課:
結合導學案,讓學生自主學習教材57頁內容,找出答案。(培養(yǎng)學生文字信息的提取和歸納的能力。)
教師總結:洋流的定義,洋流的性質分類,洋流的成因是什么?(學會簡單判斷寒、暖流)
。▽W生回答,教師總結)
過渡:既然盛行風是洋流水體運動的主要動力,要掌握洋流的運動,就要知道地球表面盛行風的分布。
自主探究:
結合導學案,以及課本58頁的活動,復習前面學習的風帶的知識,結合分析學生情況總結理想模式下形成的世界洋流模式圖。
【活動探究】:
展示太平洋海區(qū)、大西洋海區(qū)、南印度洋海區(qū)洋流分布,比較實際洋流分布和理想模式圖的區(qū)別,形成對比進而總結大洋分布規(guī)律及大洋東西岸的洋流性質,并分析北印度洋海區(qū)洋流不同季節(jié)的大洋環(huán)流。
學生分組活動:(各組明確自主學習的任務和范圍,增強目的性。自主合作學習落實到行動上。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對比能力,并掌握歸納的一般方法。)
第①組:以北緯60度(副極地海區(qū))為中心的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區(qū)
第②組:以北緯30度(副熱帶海區(qū))為中心的北半球中低緯度海區(qū)
第③組:以南緯30度(副熱帶海區(qū))為中心的南半球中低緯度海區(qū)
第④組:以南緯60度(副極地海區(qū))為中心的南半球中高緯度海區(qū)
第⑤組:北印度洋夏季大洋環(huán)流的運動方向
第⑥組:北印度洋冬季大洋環(huán)流的運動方向
各組派學生代表匯報討論結果,其他小組進行補充,最后我對各組情況進行點評。
【板書設計】:
大規(guī)模的海水運動
【課后作業(yè)】:
識記洋流名稱及其分布
【課后反思】:
《大規(guī)模的海水運動》教學設計3
【課標要求】
運用地圖,說明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該“標準”要求學生在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規(guī)律的知識基礎上,利用地圖,結合材料、事例進行分析,以此說明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及人類活動的影響。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為《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1)》(人教版)第三章第二節(jié)“大規(guī)模的海水運動”的第2課時,教材從四個方面闡述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即洋流對氣候的影響,對漁場分布的影響,對航海的影響及對海洋污染的影響。其中對前兩個方面的講述較為詳細,是本節(jié)的重點內容。本節(jié)課教材在突出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影響的同時,也闡明了洋流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凸顯出地理學科的核心內容——人地關系。
至于近年來人們越來越熟悉的“厄爾尼諾”現(xiàn)象,則以探究活動的形式出現(xiàn)。教材給出了關于厄爾尼諾的一篇文章,讓學生閱讀,初步了解什么是厄爾尼諾現(xiàn)象,然后設計了一組問題,讓學生分析和思考。有些問題,可以從閱讀的文章中找到答案;還有一些問題,則需要學生進一步找材料、思考?梢,教材設計的意圖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學情分析】
從學生情況來看,我校高一學生的地理基礎知識相當薄弱,知識面較窄,且部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較差;但高一學生正處于成長階段,好奇心強,探究欲旺盛,學習興趣濃厚,已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和分析概括能力;且經過一段時間的地理學習能力的訓練,大部分學生的讀圖能力已有所加強。另外,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與普及,他們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已有較多的關注。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進行案例分析,引導學生運用相關知識解釋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及人類活動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各類地圖的判讀,提高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及觀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樹立正確的環(huán)境觀和資源觀;并將所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增強地理素養(yǎng)。
【教學重點】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教學難點】上升流海區(qū)形成漁場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設備、自制教學課件、《世界洋流分布圖》(空白圖)。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在歷史上也曾經有一個故事,就是小鴨艦隊的故事。這個小鴨艦隊的故事,這群小鴨子是1992年中國運往美國的一艘輪船上面的一些塑料鴨子在海上遭遇了風暴,2.9萬只鴨子進入了海洋,隨著洋流在漂泊,最后在xx年7月份登陸英國。我們來看看它們的歷程:
時空之旅第1站:遭遇捕魚船
展示北海道漁業(yè)豐富的圖片,學生分析漁場成因。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漁場的成因并詳細分析每個漁場的具體形成。
小結:漁場形成的原因:1.寒暖流相交匯:北海道漁場、北海漁場、紐芬蘭漁場。2.上升補償流:秘魯漁場。
教師詳細解釋上升補償流的形成過程。
時空之旅第2站:遭遇冰封。
展示摩爾曼斯克與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圖片,分析兩個港口的不同。
小結:洋流對氣候的影響: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時空之旅第3站:與輪船碎片的對話
展示泰坦尼克號的圖片和故事,引導學生思考問題。
小結:洋流對航行的影響:①順流加快,節(jié)約燃料;
、谀媪鳒p速、海霧、高緯冰山威脅。
時空之旅第4站:體驗大航海時代。
教師提出問題:哥倫布第一次航行沿①線用了37天,第二次航行沿②只用了20天,②線比①線遠,但少用了17天的時間,為什么呢?
小結:洋流對航行的影響:順流加速,逆流減速。
時空之旅第5站:遭遇石油污染。
小結:洋流對海洋污染的影響:①擴大污染范圍②加快凈化速度
時空之旅第6站:和漂流瓶的偶遇
通過學生對漂流瓶的漂流線路的思考加深學生對洋流的分布和流向的記憶。讓學生更加熟悉世界表層洋流模式。
時空之旅第7站:神奇的厄爾尼諾。
教師解釋厄爾尼諾現(xiàn)象以及對沿岸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給學生灌輸環(huán)境保護的理念。
【課堂總結】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對氣候、航行、海洋生物、污染的影響
【板書設計】
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海洋生物:寒暖流交匯、上升補償流
沿岸氣候: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海洋航行:順流加速、逆流減速
海洋污染:擴大污染范圍、加快凈化速度
【課后作業(yè)】:學生畫洋流模式圖和漁場分布圖,加深學生對世界表層洋流模式的理解和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的理解和應用。
【《大規(guī)模的海水運動》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海水運動教案01-19
海水運動的教案09-18
地球的運動教學設計06-07
海水運動第二課時教案08-26
《生活中的圓周運動》教學設計06-10
海水是怎樣變咸的_小學想象作文09-06
《頭飾設計》教學設計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