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選)教學設計范文15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設計范文1
[教材分析]:《煙臺的海》是一篇寫景散文,生動地描寫了煙臺的海一年四季的獨特景觀和煙臺人豐富多彩的物質文化生活,字里行間浸透著作者對煙臺的海和煙臺人的贊頌之情,激發(fā)我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為不斷提高生活質量而努力的美好情感。本文的語言優(yōu)美,寫法上也有著鮮明的特點:
1、構思精巧,結構嚴謹。全文“總—分—總”的結構,使文章脈絡清晰,重點凸顯;分述一年四季獨特景觀時,又近乎一致地采用了由景及人、人景交融的方法,藝術地反映了人與自然互為依存、密切關聯(lián)的和諧關系。
2、語言凝煉,生動形象,全文多處巧妙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傳神地反映出一年四季煙臺海的不同特點,給讀者身臨其境的感覺,增強了語言的表達力。
[設計理念]:作為第一課時的設計,在學生沒有預習的情況下,必須讓學生充分感知文本,遵循“書不讀通不開講”的原則,以體驗語言文字的作用為目標,將讀的訓練始終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在尊重學生個性感悟的基礎上,立足于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引導學生通過聽、說、讀、思、議等多種的語文實踐活動,扎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促進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熱愛美、欣賞美、歌頌美的興趣和欲望,從而感悟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提升情感的價值,實現(xiàn)對學生的審美教育。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初步感知煙臺海的特點,煙臺人生活的豐富多彩。
2、學習本課新詞,結合文本重點理解“凝重”、“前赴后繼”、“鍥而不舍”等詞語。
3、理清課文脈絡,領會課文獨特的寫作順序。
4、欣賞煙臺的海冬季獨特的美,感受煙臺人和外地游客不怕寒冷,不懼危險,敢于迎接挑戰(zhàn)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語言文字的品悟,讓學生欣賞煙臺的海冬季獨特的美,感受煙臺人和外地游客不怕寒冷,不懼危險,敢于迎接挑戰(zhàn)的精神。
[設計思路]:對于江南學生來說,親眼見過大海的可能不多,能體會到大海的特點無非是“無邊無際”“廣闊無垠”等書本文字。基于此點,本課時的教學就是要引領學生以文本為橋梁,透過語言文字,走近煙臺的海,領略煙臺海的獨特魅力。尤其是煙臺的海冬季的特點,是煙臺的海獨特景觀的關鍵之處。這一段文字從寫作結構上來說和后面三個小節(jié)的描寫相類似,因此,在教學上應遵循“由扶到放”的原則,通過“景、人”兩方面深入的剖析、體會,感受這一寫作特色,為后面三個季節(jié)的教學作出示范。與此同時,在教學完第二自然段后,注重回歸最后一個自然段,讓學生初步認識煙臺的海是“一幅畫,是一道廣闊的背景,是一座壯麗舞臺!睆亩寣W生初步認識到課文“總—分—總”的結構,以及由景及人,人景交融的寫作方法,領會課文中人與自然互為依存、密切關聯(lián)的和諧關系。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板示:海。談話:同學們見過海嗎?大海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學生自由說)
第一板塊:展示地圖,引領入境。
1、談話導入:同學們,通過剛才的課前交流,我感受到了大家對大海的向往,今天老師將帶著大家走近煙臺的海(板示:煙臺的),一起去領略那里海的獨特魅力。
2、看地圖:煙臺在哪里?請同學們看地圖。煙臺是我國沿海城市之一,地處山東半島中部,它依山傍海,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我國北方著名的旅游度假勝地。其實中國的沿海城市很多,那煙臺有什么與眾不同之處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第一自然段。
3、學生讀文字,回答剛才的提問。小結:對,在我國漫長的海岸線上有許多城市,它們都是東面或南面臨海。而煙臺正因為北面臨海,所以有了獨特的'海上景觀。請同學們自學課文,按老師的要求去初步領略一下。(板示:獨特)
[設計意圖:在上述教學中,為了讓學生進入情境,獲得整體感知,教師情緒的渲染、精彩的過渡、多媒體的指示都起到示范引路的作用。]
第二板塊:初讀文本,感受特點。
1、出示自讀要求:
、贅松献匀欢涡蛱。
、谧x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③想一想:一年四季,煙臺的海各有什么獨特之處?
2、學生根據(jù)要求自學課文。
3、檢查自學情況:
、俪鍪疽唤M詞語,檢查生字的自學情況。
凝重前赴后繼鍥而不舍蔚為壯觀
輕盈嬉笑頑皮害羞
浪漫恬靜水平如鏡如癡如醉
高遠湛藍忙碌起錨遠航
。ㄖ该x,齊讀)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既能了解學生生字詞語的音是否掌握,也為學生了解煙臺海的特點埋下伏筆。]
、诔鍪疽唤M句子,讀通讀順:
小山似的涌浪像千萬頭暴怒的獅子,從北邊的天際前赴后繼、鍥而不舍地撲向堤岸,濺起數(shù)丈高的浪花,發(fā)出雷鳴般的轟響,有時竟把岸邊數(shù)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幾米遠的馬路中央。
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從北面遙遠的地平線嬉笑著追逐著奔向岸邊,剛一觸摸到岸邊的礁石、沙灘,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撲了上來,像個頑皮的孩子。
夏天,來自南太平洋的風使許多南面臨海的城市感到濕漉漉的,而這股帶著潮氣的風經(jīng)過膠東半島崇山峻嶺的阻攔、過濾,到達北面臨海的煙臺時,只剩下涼爽和愜意。
告別了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輕盈、夏日的浪漫,秋天的海平添了幾分充實與忙碌,漁家駕船出海了,貨輪起錨遠航了……
[設計意圖:朗讀是為感悟文本打下基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是為了指導學生讀好課文的一些長句子,檢查他們自讀要求②的達成度。]
③、暢說煙臺海的特點,理清課文脈絡。
師:同學們自學得非常認真,那一年四季,煙臺的海各有什么獨特之處?
。▽W生說,相繼板書)
冬凝重
春輕盈
夏浪漫
秋高遠
小結過渡:作者正是這樣別出心裁地按照冬、春、夏、秋的順序給我們介紹煙臺的海一年四季的獨特景觀的,我們先走近煙臺冬天的海,去領略它的獨特之處。
[設計意圖:通過以上教學,學生對本文的寫作順序有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板塊:走進文本,研讀感悟。
1、出示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冬天煙臺的海有著怎樣的獨特景觀?抓住關鍵詞句,用心體會。
2、學生自讀體會。
3、反饋,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文字,出示一些畫面。(深入感悟煙臺冬天的海的景色)
A、小山似的涌浪像千萬頭暴怒的獅子,從北邊的天際前赴后繼、鍥而不舍地撲向堤岸,濺起數(shù)丈高的浪花,發(fā)出雷鳴般的轟響,有時竟把岸邊數(shù)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幾米遠的馬路中央。
師:你抓住了描寫涌浪的句子。那你又抓了哪些關鍵的詞呢?(同時注意詞語的朗讀指導)
。ɡ祟^多、聲音響、速度快、來勢猛、力量大)
小結:作者把涌浪比作小山、獅子,還賦予了涌浪“前赴后繼”、“鍥而不舍”、“撲”、“掀”等精神和動作,你覺得恰當嗎?(運用恰當?shù)男揶o手法,能讓我們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請大家看看那令人驚心動魄的涌浪。
[設計意圖:引導體會此比喻的好處:多方位多角度,形象逼真地表現(xiàn)了浪頭之多、聲音之響、速度之快、來勢之猛、力量之巨,令人驚心動魄、深受震撼!]
看圖片后讀:從畫面中感受著涌浪驚心動魄的氣勢,相信我班的男子漢一定能把這種氣勢帶到朗讀中來。(男生讀后再齊讀)
B、來自西伯利亞的寒流經(jīng)常氣勢洶洶地掠過這片海域。師: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煙臺的海形成了如此的涌浪呢?
C、冬天,深褐色的海面顯得很凝重。(指名讀句子,理解“凝重”,)
師:你抓住了本段的中心句。從你的朗讀中我感受到了海的顏色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過渡:每到巨浪拍岸的日子,人們又在干什么呢?(請同學們找到相關的句子,認真讀一讀,抓住關鍵詞語,用心體會。)
4、學生讀悟第二自然段寫人部分。反饋:同學們,人們干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板示:勇敢)
5、小結構段方式,再讀感悟:一般的地方,冬天是蕭條冷落的,而冬天煙臺的海卻是一道壯麗的風景線,顯得如此凝重。這個自然段就是圍繞第一句話,由景到人(板書:景人),展示了冬日煙臺海的獨特景觀。請大家一起再來讀讀這一小節(jié),讓煙臺冬日的海的凝重、煙臺人的勇敢深深駐扎在我們心頭。
[設計意圖:文本和畫面輝映,讓學生在自讀感悟時有法可循。引導他們鉆研文本、潛心會文、想象畫面、體會感情、感悟意境。促使學生走進文本,體會到冬日煙臺的海那份獨特的美,同時,又讓學生自己體會,品味語言獨特的表現(xiàn)方法,抓住精彩之處進行“精讀和品讀”,產(chǎn)生身臨其境之感。]
第四板塊:略讀末段,延伸文本。
過渡: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正是這樣的海養(yǎng)育了這樣的人,正是這樣的人賦予了海這樣的氣息。人與海,海與人,緊緊相依。難怪作者在課文的最后一段要說:
。ǔ鍪菊n文最后一個自然段,齊讀。)
[設計意圖:在學習第二自然段的基礎上,初步引導學生感悟煙臺人與海互為依存、密切關聯(lián)的和諧關系,為以后的學習作鋪墊。]
第五板塊:總結課文,布置作業(yè)。
領略了煙臺冬天的海,我們知道這是一幅凝重的畫,一道令人震撼的背景,是煙臺人壯麗的舞臺。(板書:畫背景舞臺)它還是怎樣的畫,怎樣的背景,在這個舞臺上,煙臺人又干些什么?請同學們課后能用我們剛才學習冬日煙臺的海的方法去學習其它三個自然段,能真正領略到煙臺海的輕盈、浪漫、高遠。
出示:當一回小導游,介紹一下冬季煙臺的海。
教學設計范文2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描寫5個漢字;積累9個詞語;分別寫出3個詞語的近義詞。
2、正確地朗讀課文;能流利地朗讀寫做幾件事情的句子,并加以積累。
3、感受小姑娘愛媽媽的情感,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為家人做事是愛媽媽、愛家的表現(xiàn)。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談話:你們想不想長大?
2、出示課題:不愿長大的小姑娘(齊讀)
二、整體感知,學習生字。
1、師范讀課文。你想學著老師的樣子也來讀讀課文嗎?注意讀準生字字音。
2、自由讀課文。
3、學習生字。師:文中有幾個生字,記住了嗎?(指名交流)重點指導:“纏”注意:廣字頭!皬N”注意:廠字頭。“纏、梳、粥、刷、廚”翹舌音“擦”平舌音
三、學習課文,朗讀感受。
1、自讀課文。
2、讀了課文,講講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3、師:你們讀得真好,老師想和你們合作讀一讀,好嗎?
4、帶著問題再讀課文:課文幾次寫了小姑娘“想軋長大”?“為什么她想長大?”
5、讀后找找有關語句。找出后讀一讀。
6、同桌合作
教學設計范文3
教學內(nèi)容:
二年級上冊教科書課本第18、19頁例2、例3
教學目標: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退位減法。
2、通過情景的創(chuàng)設,增強學生的愛國熱情,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掌握用筆算方法計算兩位數(shù)退位減法,并明白其算理。
教學難點:
能運用豎式計算兩位數(shù)退位減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主題圖、小棒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1、出示主題圖。聰聰還有一個問題想考考大家: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
2、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學生回答。
。ㄔO計意圖: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學例2。
(1)結合前面所學的知識思考計算方法。
(2)分小組交流想法:個位上6減8不夠減怎么辦。
(3)匯報各自的計算方法。
(4)如不能口算,可以用豎式計算。
(5)用擺小棒理解退位的.算理。
(6)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思考并匯報。
2、教學例3。
(1)出示算式:50-24,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
。2)在小組內(nèi)交流你的算法。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匯報交流。
3、小結。先學生思考計算方法。再分小組交流想法。后匯報:相同數(shù)位要對齊;從個位減起;如果個位不夠減,就從十位退1。
(設計意圖:通過猜想、練習、交流總結,使學生掌握退位減法的筆算方法。并通過數(shù)據(jù)的對比,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三、鞏固練習,實踐應用
1、完成第19頁做一做第2題。教師巡視、指導。指名匯報并說說是怎樣想的。
2、完成第20頁練習三第5 題。先用小棒擺一擺,再計算。指名匯報
3、完成練習三第6題。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匯報并說明錯誤的原因,及怎樣改正。
。ㄔO計意圖: 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掌握計算方法。)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又學會了什么 ?
教學設計范文4
一、 學習目標:
1 認識6個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關心他人,無私奉獻的優(yōu)秀品質。
3 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進行生動細致的描寫,從而表現(xiàn)人物精神品質的寫作方法。
二、學習重難點:
教學的重難點是體會含義深刻的詞句,領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學習過程:
一課時
一、 激趣談話,導入新課:
1 盲姑娘只能用手來觸摸春天、用心來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雙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現(xiàn)代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讓許多和盲姑娘有著類似遭遇的人們游樂恢復健康的`可能。
2 板書課題,激發(fā)讀書興趣。
生命是美好的,誰不熱愛寶貴的生命呢?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看看琳達一家人為了盲重見光明是怎樣做的吧。
二、 自學反饋,質疑問難:
1 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引導學生進行正音。
2 說說琳達一家為了讓盲人重見光明是怎樣做的?
1 質疑問難,師生共同幫助解決。
三、 品讀課文,感受語言美:
1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畫出令自己深受感動的語句和段落,并在旁邊做簡單的批注。
2 討論交流:課文中的哪些語句深深地感動了你?請你為大家深情并茂地讀一讀,并說說為什么回感動你。
3 課文最后一段連續(xù)用到了“驕傲“這個詞,讓我們把帶有”驕傲“一詞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并討論討論:你從中一會到了什么?
四、 賞讀課文,感受人性美:
1 課文中的故事感人至深,請你帶者自己的感受朗讀全文。
2 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讀好人物的對話。
3 交流感想:讀過課文之后,你又產(chǎn)生了哪些新的感受,與同學們談一談?梢詫ξ闹械哪硞人物發(fā)表看法,也可以對事物本身闡發(fā)議論。
五、 課外延伸,實踐活動:
1向你身邊的人講述這個故事,并結合課前搜集的資料向他們宣傳器官捐獻的意義。
2 寫一封倡議書,號召你的小伙伴參與到器官捐獻的事業(yè)中來。
板書:母親捐獻角膜
父親捐獻角膜? 眼睛(愛)永生
我也要捐獻角膜 ̄
課后反思:學生能通過文中的重點語句體會對生命的勇氣。
教學設計范文5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學是在學生學習完七年級上冊書之后設計的,其主要任務是在了解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和面臨的主要問題的基礎上,幫助學生認識愛護植被、綠化祖國的重要意義,形成愛綠護綠的意識,積極參加綠化祖國的活動。為達到這個目的,課本中安排了“調(diào)查當?shù)鼗蛭覈车氐闹脖磺闆r”和“綠化校園的設計活動”兩個學生活動,但這兩項活動都需要組織學生課下去調(diào)查,因為時間緊,不能組織學生去具體完成這兩項活動,所以只能在課上激發(fā)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所了解的相關信息進行教學。
二、學情分析
初一學生在學習完七年級上冊生物書后,對生物學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具有了一定的生物學素養(yǎng),同時,初一學生想象力豐富,好奇心較大,對生物學的熱情較高,思維多是一些感性的認識,還沒有完全上升到理性思考的階段。所以在本節(jié)教學設計時,多使用一些感性的材料和圖片來講解。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我國的主要植被類型和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
2、闡明愛護植被、綠化祖國的重要意義。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調(diào)查的方法了解當?shù)氐闹脖磺闆r。
2、通過資料分析,形成愛綠護綠意識,積極參加綠化祖國的活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提高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2、培養(yǎng)實踐及創(chuàng)新能力,學習與他人合作分析問題的能力。
四、重點和難點
1、懂得愛護植被、綠化祖國的意義,并能積極參與綠化祖國的活動。
2、喚起學生的危機感,激發(fā)起學生愛綠護綠的環(huán)保意識。
五、課前準備
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圖片(結合所帶的高二年級《群落的結構和演替》)、洪澇災害錄像、沙塵暴資料、三北防護林資料等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播放歌曲,朗讀一篇詩歌:
“當天的蔚藍被空中的煙塵遮掩
晶瑩的星辰已難再見
當樹的濫砍顛覆了許多的良田
擁有記憶的我們難道忘記了昔日的樓蘭
當水的'使用已成為困難
莫非是追日的夸父把這河洛大澤飲干
我們身邊有著各式各樣的破壞和污染
地球的環(huán)境才會變得如此這般
請愛護我們的自然吧
難道要我們所有的美好都成為虛幻
最起碼的
是不是應該給自己留下一片潔凈的藍天
是不是應該給后人留下一個生存的空間”
設置情景,讓學生談所受到的大自然的從而導入新課。
。ǘ┲饕闹脖活愋
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我觀察、我分析”,四人一小組,仔細觀察植被類型圖片,討論分析不同植被的特點,老師給以適當?shù)挠^察指導,然后讓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收獲。
同時結合自己拍攝的一些當?shù)氐闹脖唬寣W生了解當?shù)氐闹脖活愋汀?/p>
。ㄈ┯嬎闼伎,分析問題
首先讓學生分小組展開比賽,“我計算、我思考”,計算分析數(shù)據(jù),比較五個國家的森林覆蓋率和人均森林占有面積,通過比較認識到我國植被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使學生產(chǎn)生危機感。然后讓學生觀看1998年特大洪澇災害錄像和沙塵暴資料,以此喚起學生愛綠護綠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熱愛環(huán)境的情感。
。ㄋ模┯H自參與,樂在其中
在學生中開展“綠化校園的設計活動”。讓學生觀察并討論校園綠化不合理的地方,并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并提出有效可行的改善措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然后,各小組進行“我為校園綠化寫贊歌”征文比賽,比較哪個小組的作品有創(chuàng)意。讓學生明白“我參與,我快樂”意義。
。┱n堂小結,感情升華
讓學生談談自己受到的最大啟發(fā),激發(fā)學生積極參加綠化活動。同時,播放我國政府所采取的措施的錄像,補充“三北防護林”的知識,拓展視野,讓學生說出防護林的重要作用,使學生認識到愛護植被、綠化祖國的重要意義。
。ㄆ撸⿴熒缠Q
師生共同倡導:應該積極行動起來,“拯救我們的唯一家園——地球環(huán)境”,使感情得到升華。
教學反思
因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是一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生物學素養(yǎng)——愛護環(huán)境,熱愛自然的很好素材,其重點不是知識目標,所以將目標定位于以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為主。在本節(jié)課中,我一方面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圖片資料、數(shù)據(jù)資料、文字資料、影像資料等,讓學生積極比較、分析,討論和交流,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了學生處理資料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因為時間緊和其他方面的因素,不能組織學生進行課外調(diào)查校園綠化活動,于是我把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成為“我為校園綠化寫贊歌”活動,激發(fā)了學生的極大興趣,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為本節(jié)課增加了亮點;然而,“教育是一本缺憾的藝術”,本節(jié)課給學生準備的時間比較少,部分學生要求課前準備的資料沒有準備好,導致資料互相交流階段有點缺憾!以后在備課中要考慮一些突發(fā)事件。
教學設計范文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裝飾畫的藝術價值,感受裝飾畫的藝術特色,初步掌握裝飾畫的題材、造型、構圖、色彩、材質等獨特的藝術語言。讓學生完成一張裝飾畫作品,培養(yǎng)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文化素養(yǎng)和藝術品位,為生活增添情趣。
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分析裝飾畫與寫實畫的區(qū)別,感受裝飾畫的藝術特色。通過具體分析題材、造型、構圖、色彩、材質等藝術語言,豐富學生的審美經(jīng)驗。了解裝飾畫的創(chuàng)作規(guī)律,引導學生用環(huán)保材料去創(chuàng)作一幅裝飾畫,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環(huán)保意識,美化居室環(huán)境。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人生態(tài)度,增強美化居室的意識,提高藝術素養(yǎng)和生活品味。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在學習中聯(lián)系生活,了解裝飾畫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一種常見的居室裝飾的藝術形式,感受裝飾畫鮮明的藝術特色和獨特的審美情趣,并且能把其實用性和審美性結合起來。同時通過題材、造型、構圖、色彩、材質綜合因素進行探究學習,在作業(yè)中探究與發(fā)現(xiàn),找到不同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發(fā)展綜合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教學中引導學生賞析作品,從題材、造型、構圖、色彩、材質等藝術語言方面進行分析,了解裝飾畫的特點。這樣做的目的實際上是一個方法的掌握和運用,能理論聯(lián)系實際,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為自己的居室創(chuàng)作一幅裝飾畫。教學中最關鍵的點,就是幫助學生建立運用自己的理念畫出裝飾畫這個環(huán)節(jié),方法的運用和掌握以及繼續(xù)畫下去的決心是重要的,要保證作業(yè)時間和環(huán)境,幫助學生作業(yè)。
三、教學策略
1.了解教材的設計編排要求。本節(jié)課是室內(nèi)裝飾品的綜合探索課,結合了多方面的綜合因素,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動手能力以及綜合運用美術語言表達情感、扮美生活。教學中要用好教材,引導學生在學習中聯(lián)系生活,了解裝飾畫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一種常見的居室裝飾的藝術形式,感受裝飾畫鮮明的藝術特色和獨特的審美情趣,并且能把其實用性和審美性結合起來。同時通過題材、造型、構圖、色彩、材質綜合因素進行探究學習,在作業(yè)中探究與發(fā)現(xiàn),找到不同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發(fā)展綜合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問題
2.教學方式上可運用啟發(fā)、直觀的教學策略,選取有代表性的作品,引導學生分別從題材、造型、構圖、色彩、材質等藝術語言方面進行分析,了解裝飾畫的特點。理論聯(lián)系實際,使學生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為自己的居室創(chuàng)作一幅裝飾畫。同時運用多媒體等各種輔助手段,結合生活中相關的情景,幫助學生更準確、更整體地把握藝術創(chuàng)作的實踐方法與精神內(nèi)涵。
3.重視學生的創(chuàng)作過程。本課的'教學活動是以學生作業(yè)為主,以欣賞為媒介,引導學生進行實際制作,嘗試發(fā)現(xiàn)并巧妙利用材料進行創(chuàng)作。
四、教學過程
1.教學導入
隨著生活品位的提高,居住環(huán)境的改善,我們更多地用畫作來美化生活空間。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和學習裝飾畫,并自己動手制作,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一分情趣。
2.交流與互動
什么叫裝飾畫?先來看兩張作品圖片,大家看看裝飾畫和寫實繪畫有什么不同?
教師小結:裝飾畫與寫實畫的區(qū)別。
寫實畫偏重于對自然的再現(xiàn),強調(diào)對社會現(xiàn)實的反應。裝飾畫多運用變形、夸張、概括、歸納等手法,強調(diào)的是單純、平面、秩序的裝飾美。
通過問題導入的方式,讓學生有效學習
3.分析作品:
展示作品,引導觀察思考。
(1)、欣賞作品,師生探討:哪些因素構成了裝飾畫獨特的美呢?
欣賞圖片:
《埃赫特男爵夫人》克里姆特:
作品具有濃厚的裝飾風格,平面化的畫面空間中,加入了抽象而富有秩序感的圖案和符號。
《母性》丁紹光:
作品融合了東西方古典文化古典藝術和現(xiàn)代藝術的裝飾風格,畫面以剛勁有力的鐵線描進行表現(xiàn),并用金線或銀線裝飾。
《貓頭鷹》韓美林:
畫家既繼承提煉了中國傳統(tǒng)水墨畫的筆墨情趣,又吸收了西方裝飾藝術的精髓,并將抽象、夸張、寫意等藝術手法巧妙融合,藝術風格獨樹一幟。
《相》:
現(xiàn)代裝飾畫種各種材料與技法的運用,令作品具有一種獨特的材料沒和時代感。
(2)、上面的作品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張?畫面中的哪些因素讓你印象深刻?
造型——簡單概括,多運用夸張、變形等手法,給人以規(guī)則感、平面感。
構圖。常用的裝飾畫的構圖形式有三種:
對稱式構圖——具有強烈的均衡感,給人以飽滿、規(guī)律、穩(wěn)定的感受。
均衡式構圖——畫面兩邊視覺上的分量相等,具有靈活多變的裝飾美。
適合式構圖——具有極強的裝飾感,體現(xiàn)了節(jié)奏與韻律的形式美。
色彩。裝飾畫的色彩特點:
裝飾畫的色彩美體現(xiàn)了對比與和諧的形式美法則,既對比鮮明、夸張強烈、又協(xié)調(diào)融合、細膩微妙。
材質——每一種材料都有各自的形態(tài)、色彩、肌理等視覺特征,它們的厚薄、輕重、粗細、明暗各不相同。合理地選用材料,可以大大增強畫面的裝飾效果。
運用啟發(fā)式教學策略,選取代表作品,引導學生分別從題材、造型、構圖、色彩、材質等藝術語言方面進行分析,了解裝飾畫的特點。
引導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感受方法和技巧,理論聯(lián)系實際,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為自己的居室創(chuàng)作一幅裝飾畫。
5.實踐與探討
裝飾畫的創(chuàng)作:
確定題材
設計造型(省略概括,變形夸張,裝飾細節(jié),大膽想象)
安排構圖(對稱式構圖,均衡式構圖,適合式構圖)
選擇色彩(借鑒藝術大師的作品,創(chuàng)作和諧統(tǒng)一的色彩;借鑒民間美術作品,創(chuàng)作對比強烈的色彩;借鑒現(xiàn)代設計,創(chuàng)作豐富的裝飾色彩)
巧用材質(巧妙運用廢舊畫報,可以創(chuàng)造出豐富的色彩效果。)
加強教學示范,教學中,教師可以示范多種草圖構圖,指導學生大膽構思
6.學生作業(yè),完成作品
(1)運用剪貼和繪畫的方式,完成一幅平面構成的裝飾畫。(舊畫報、彩色紙、剪刀、膠棒等。)
。2)運用水粉,做點線面的平面裝飾練習。
。3)也可以運用黑白記號筆,做黑白裝飾畫。
可供選擇的作業(yè)項目。
降低作業(yè)難度,讓學生感受到方法,以繼續(xù)作業(yè)的勇氣和信心。
7.作業(yè)展示與拓展
完成作品,學生之間互相介紹自己的方法,同時評述其他同學的作品,在交流中鞏固學習。
教師小結:現(xiàn)代社會需要充分發(fā)揮每個人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來裝點我們的生活。大家要注意自己的創(chuàng)作個性與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采取多種方法,流暢的、靈活的、獨特的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抽查以檢測學習效果檢測,強化學生對作品的認識。
教學設計范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比較兩個小數(shù)大小的方法,會正確比較兩個小數(shù)的大小,并會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在填數(shù)、猜數(shù)等活動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有序性和抽象概括能力。
3、滲透比較的相對性的辯證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比較兩個小數(shù)大小的方法。
【教學難點】
比較位數(shù)不同的小數(shù)的大小。
【課堂實錄】
一、創(chuàng)設情境,以舊引新
師:4月30日我們學校要舉行運動會,最近同學們正在積極報名,鄒××和趙××參加了立定跳遠的初賽。電腦出示:
鄒××的最好成績是1.54米,趙××的最好成績是1.78米,你認為他們兩人中誰更有可能進入決賽?
生:趙×x。
師:為什么呢?
生:因為趙××比鄒××跳得遠。
師:你怎么知道趙××跳得遠一些?
生:因為1.54米小于1.78米。
師:剛才,同學們比較出兩個具體數(shù)量的大小,這是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在學習小數(shù)意義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小數(shù)的大小比較。(板書課題:小數(shù)的大小比較)
。埸c評:課堂引入,教師創(chuàng)設了為參加校運動會選派立定跳遠運動員出謀劃策的活動,借此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在問題解決中自然引出新的學習內(nèi)容──比較小數(shù)的大小。學生從依靠“米、分米、厘米”這些具體的數(shù)量比較小數(shù)的大小,到主動參與到從位置值的角度比較數(shù)的大小的高一層次的學習中去。熟中孕新,定位準確,富于實效。]
二、開展活動,探究方法
1、比較整數(shù)部分相同的小數(shù)的大小。
。1)比較位數(shù)相同的小數(shù)的大小。
師:同學們喜歡做游戲嗎?我們先來做一個游戲。
【游戲一】
師:全班同學分成兩個組:一組和二組。每組選一個代表來抽簽,把抽到的數(shù)字貼在數(shù)位順序表中,這次游戲規(guī)定,哪組抽到的數(shù)字組成的小數(shù)大,哪組就贏。那么,怎么擺放抽出來的數(shù)字呢?
電腦出示:
我們設定,這個數(shù)整數(shù)部分是“0”。那么,第一次抽到的數(shù)字放在千分位上;第二次抽到的數(shù)字放在百分位上;第三次抽到的數(shù)字放在十分位上。
、俪榍Х治簧系臄(shù)。
一組抽到數(shù)字6,二組抽到數(shù)字4。(一組學生很高興)
師:一組同學為什么高興?
生:我們組抽的數(shù)比他們組的大。
師:是不是說明一組就贏了,二組就輸了?
二組學生:那不一定。如果我們十分位上的數(shù)比他們組的大,我們還贏了呢!
師:你們是說這兩個數(shù)字還不能決定輸贏,那怎么辦?
生:要繼續(xù)抽。
②抽百分位上的數(shù)。
一組抽到數(shù)字8,二組抽到數(shù)字1。
生:還得抽。
、鄢槭治簧系臄(shù)。
此時,有的學生攥起拳頭,有的學生瞪大眼睛,有的學生喊“一定要抽9!”……
師:我發(fā)現(xiàn)剛開始抽的時候,你們都不著急,這會兒,有的同學攥起拳頭、瞪大眼睛,你們?yōu)槭裁催@么激動啊?
生:十分位上的數(shù)太關鍵了,勝負就看這一張了。
師:既然這一張對于你們兩個組這么重要,請他們兩人先后抽好不好?
生:好!
一組先抽到數(shù)字2。
師:二組同學,你們希望抽到幾?
生:比2大就行。
二組抽到數(shù)字5。(二組學生歡呼)
師:祝賀二組同學獲勝!我們把這組數(shù)據(jù)記錄下來好不好?(板書:0.286<0.514)
【游戲二】
師:剛才,我們抽了三次分出勝負。如果只抽一次,能不能分出勝負呢?
生1:能,把抽出的數(shù)字放在十分位上就行。
生2:不一定,如果十分位上的數(shù)一樣,就不能分出勝負,還得繼續(xù)抽。
師:是不是像同學們分析的那樣呢?我們就來抽一抽、試一試,好嗎?
生:好!
、俪槭治簧系臄(shù)。
一組、二組均抽到數(shù)字5。
師:這下怎么辦?
生:還得繼續(xù)抽。
、诔榘俜治簧系臄(shù)。
一組抽到數(shù)字1,二組抽到數(shù)字2。(二組學生歡呼)
二組學生:不用再抽了,我們贏了!
師:一組同學,你們認輸嗎?
一組學生:認輸了。
師:如果再給你們組一次機會,允許你們再抽一張,有沒有可能贏他們?
一組生1:能,再抽一個9就行。
一組生2:不行,他們組百分位上的數(shù)已經(jīng)比咱們的大了,再抽也沒用。
二組生1:我們組抽的數(shù)有2個百分之一,你們組抽的數(shù)只有1個百分之一,10個千分之一才是1個百分之一,你們千分位上有9個千分之一,怎么也到不了2個百分之一。
師:這說明什么?
生:十分位上的數(shù)相同,就得看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數(shù)大,這個數(shù)就大,不用再往下比了。
師:咱們把這組數(shù)也記錄下來。(板書:0.51<0.52)
、蹘煟簞偛,還有的同學說抽一次就能分出勝負,能給大家說一說嗎?
生:十分位上的數(shù)不同,十分位大的那個數(shù)就大。
【小結】
師:通過剛才的活動,大家對“怎樣比較兩個小數(shù)的大小”有沒有新的認識?
生1:先比十分位上的數(shù);十分位上的數(shù)相同,再比百分位上的數(shù);百分位上的數(shù)相同,再比千分位上的數(shù)。(板書: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生2:我認為他說的不完整,應該是先比十分位上的數(shù),十分位上的數(shù)大,這個數(shù)就大;十分位上的數(shù)相同,再比百分位上的數(shù),百分位上的數(shù)大,這個數(shù)就大,依此類推。
師:剛才這個同學能夠把比較的方法按順序、清晰地表述出來,看來他思考問題有一定的順序。
生3:我對他們說的有一點補充,應該是整數(shù)部分相同的時候,先比十分位上的數(shù)。
師:這個同學考慮問題更全面了,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提示。
。埸c評:此環(huán)節(jié)教師設計獨具匠心,閃爍著較強的創(chuàng)造性。教師借助抽數(shù)游戲比賽,巧妙地將游戲過程轉換為比較整數(shù)部分相同的小數(shù)的大小的研究過程。在游戲活動中,學生的思維得以充分展示,自始至終興趣盎然,發(fā)言踴躍。在動態(tài)的過程中,既感悟到比較小數(shù)大小的方法,體驗了思維的有序性,還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2)比較位數(shù)不同的小數(shù)的大小。
、偬岢鰡栴}。
師:看來,同學們對比較小數(shù)的大小的方法有了一些新的認識,下面老師寫一個小數(shù)(出示0.634),你能寫出幾個比它大的整數(shù)部分是0的小數(shù)嗎?
學生板書:0.634 5
0.635
0.7
、谌嘟涣鳌⒂懻。
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同學們寫的這些小數(shù),誰來說一說你寫這個數(shù)的想法?
生1:我寫的是0.634 5,我想讓十分位、百分位和千分位上的數(shù)和0.634一樣,在它的后面隨便添上一個非零的數(shù)字就行了。
生2:我寫的是0.635,我想讓千分位上的數(shù)比0.634大。
[1][2][3]下一頁
生3:我寫的是0.7,我想十分位上的數(shù)比6大就行了,后面就不用再寫了。
師:你們認為這個同學的想法怎么樣?
生4:這個方法既符合要求,又簡單。
師:這個同學能夠抓住數(shù)位的特點,很簡捷地解決了這個問題,說明他看問題有一定的深度。
、垡龑W生觀察、發(fā)現(xiàn)、總結。
師:同學們寫的這些小數(shù)都比0.634大,觀察這些小數(shù),它們有什么不同?
生:這些小數(shù)的位數(shù)不同。
師:雖然這些數(shù)的位數(shù)不同,卻都能比0.634大,這說明什么呢?
生1:小數(shù)的大小與位數(shù)的多少沒有關系。
生2:只要高位上的數(shù)大,這個數(shù)就大。
師生共同小結:位數(shù)不同的小數(shù)也要從高位比起。
。埸c評:此環(huán)節(jié)教師充分放手,將研究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得以充分展示,教師善于捕捉典型的課堂生成資源,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及時引導學生體會只要高位上的`數(shù)大,這個數(shù)就大,小數(shù)的大小與位數(shù)的多少沒有關系,進一步溝通整數(shù)與小數(shù)比較大小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促進數(shù)學知識的系統(tǒng)化。]
2、比較整數(shù)部分不相同的小數(shù)的大小。
師:就像0.7,別看是一位小數(shù),照樣能比三位小數(shù)0.634大。除了0.7還可以是多少?
生:0.8,0.9……
師:0.6行嗎?
生:不行,雖然它的十分位上的數(shù)也是6,但百分位上的數(shù)比3小。
師:有沒有辦法在不增加任何數(shù)字的情況下,使0.6變化后比0.634大?
生:把0和6交換位置,變成6.0。
師:這個數(shù)為什么比0.634大?
生:6.0的整數(shù)部分是6,0.634的整數(shù)部分是0,6比0大,所以6.0比0.634大。
。ò鍟赫麛(shù)部分)
師:剛才同樣是用6和0這兩個數(shù)字,為什么數(shù)能變大呢?
生:原來6在十分位上,現(xiàn)在6在個位上了。
師:看來,數(shù)字所在的數(shù)位不同,它的大小也就不同。咱們把這組數(shù)據(jù)也記錄下來。
。ò鍟6.0>0.634)
3. 總結比較方法。
師:我們一起來觀察剛才記錄的這些數(shù)據(jù),分別是從哪一位比較出大小的?
生1:0.286<0.514是從小數(shù)部分十分位比出大小的;
生2:0.51<0.52是從小數(shù)部分百分位比出大小的;
生3:6.0>0.634是從整數(shù)部分比出大小的。
師:現(xiàn)在,你能說一說怎樣比較兩個小數(shù)的大小嗎?同桌兩個同學互相說一說!
師生共同總結兩個小數(shù)的比較方法:先比整數(shù)部分,整數(shù)部分大這個數(shù)就大;如果整數(shù)部分相同,再比小數(shù)部分十分位上的數(shù),十分位上的數(shù)大,這個數(shù)就大,依此類推。
。埸c評:在掌握小數(shù)大小比較方法的過程中,教師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全部結論,而是讓學生在充分參與中思考、討論、交流、質疑,達到真正的理解。學生記住的是“一個前提──整數(shù)部分相同或不同”“一個過程──從最高位比起”和“一個結論──哪一位上的數(shù)字大,這個數(shù)就大”。結論的內(nèi)在邏輯性和簡潔性都非常突出,較好地體現(xiàn)了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發(fā)展。]
三、聯(lián)系生活,鞏固應用
1、比一比。
比較下面每組數(shù)中兩個數(shù)的大小。
3元○2.6元 6.35米○6.53米
0.458○0.54 4.723○4.79
2. 想一想。
電腦出示三個學生(圖略)。
老師要從合唱隊的三名同學中選出兩名參加演出,根據(jù)當時的情況,可能選其中比較高的兩個人,也可能選其中比較矮的兩個人,F(xiàn)在知道,小明身高1.53米,小剛身高1.56米。
想一想,小強的身高如果是多少,就肯定能入選參加演出?
生1:小強應該最高,是1.57米。
生2:他說的不對,如果小強身高1.57米,那選較矮的兩個人時就選不上他了。
生3:我認為小強的身高應是1.54米。
生4:1.55米也可以。
生5:只要小強的身高在1.53米和1.56米之間就行。
師:看來,小強的身高和小明比要高一些,和小剛比要矮一些,這樣他就一定能入選參加演出。
四、課堂小結
師:今天我們研究了什么問題?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生1:我學會了比較兩個小數(shù)大小的方法。
生2:我知道了小數(shù)比較大小、整數(shù)比較大小都要從高位比起。
生3:我還知道小數(shù)比較大小與整數(shù)不太一樣,小數(shù)的位數(shù)不能決定大小。
五、拓展延伸
1、播放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劉翔奪得110米欄世界冠軍的錄像。
2、提出問題。
師:劉翔從2004年到2006年期間,幾次國際重大比賽的成績是12.91秒、13.12秒、13.05秒,你認為哪個成績最好?
生1:13.12秒。
生2:不對,應該花的時間越少成績越好。
生3:12.91秒最好。
師:這個成績就是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劉翔奪得世界冠軍的成績,當時這個成績平了世界紀錄。你能不能預測一下,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劉翔跑出什么成績就可以破世界記錄?
生1:12.90秒。
生2:只要小于12.91秒,就能打破世界紀錄。
生3:那不一定,2006年到2008年世界紀錄有可能還會更新,還會更快的。
師:這個問題提得很好,大家的看法呢?
生4:如果以目前的最好成績?yōu)闃藴剩?2.90秒就能打破紀錄;如果這兩年中世界紀錄更新了,12.90秒就不能打破紀錄了。
六、思考題
猜一猜:下面是兩個用符號表示的數(shù),哪個大,哪個。
□.□□□與□.□(每張卡片上的數(shù)字都是非零數(shù)字)
。埸c評:練習設計富有開放性、實踐性,注重發(fā)展性。教師不僅注意讓學生在現(xiàn)實、具體的情境中應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更值得稱道的是,教師沒有把練習的目的僅僅放在會不會比較兩個小數(shù)的大小上,而是滲透了比較要講究標準、順序,比較的結果是相對的,比較具有傳遞性等辯證思想。充分反映出教師堅實的專業(yè)功底。]
。劭傇u析]
當前,大家正在致力于研究“小學數(shù)學有效學習”的問題。我認為有效的學習,既要看知識技能目標的達成,還要看數(shù)學思考、方法性目標的達成情況;既要看顯性目標的達成情況,還要看隱性目標的達成情況。
“比較小數(shù)的大小”這節(jié)課,注意讓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比較小數(shù)大小的方法,同時在教師的主觀意識和現(xiàn)實的教學活動中,注意滲透數(shù)學思想、方法。對于顯性目標,教師能在把握教材的基礎上,使用教材、開發(fā)教材,教師對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等都有精心的安排;而對于“隱性目標”,教師十分注意學生的情感變化、習慣的養(yǎng)成、唯物辯證思維的啟迪。因此,這節(jié)課從一個側面為我們提供了“有效學習”的范例。
一、著眼長遠,注意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這節(jié)課,教師沒有把它上成單純的技能訓練課,也沒有把它定位在“加深學生對小數(shù)意義的理解,掌握比較小數(shù)大小的方法──所謂‘理解算理,掌握算法’”這個層面上。而是要學生體會到“比較的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重要策略”。體會在使用比較的方法解決問題時,要掌握比較的有序性、相對性和傳遞性,從而培養(yǎng)辯證思維。
上一頁[1][2][3]下一頁
上這節(jié)課,一般教師都會關注學生最終會不會比較兩個小數(shù)的大小。但是,對于作為人們認識世界的基本方法(即比較的方法),學生是不是有所領悟,卻不是所有教師都會注意的。
比較講究標準、講究順序,比較的結果是相對的,比較具有傳遞性……所有這些,如果教師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和主觀意識,教學中就根本不可能體現(xiàn)。例如,“從合唱隊里選兩名隊員參加演出”的問題,從問題提出到問題解決,反映出教師對“比較”這一方法性知識有較為全面的了解,并且在教學中注意適時適度地滲透。
二、充分發(fā)掘、利用教學資源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教師能預見到課堂上發(fā)生的所有細節(jié),而在于教師根據(jù)具體情況,巧妙地在教學中做出相應的反應。”換句話說,教師的功力,不僅要表現(xiàn)在預設的精到和生成的精彩上,還表現(xiàn)在教師敏銳的洞察力,能從學生細微的情感變化、無聲的肢體語言中,發(fā)現(xiàn)與課題密切相關的教學資源,及時地捕捉到并充分地利用它。
在做填數(shù)游戲時,學生的小拳頭攥緊了,情緒從略有反應,到緊張起來,直至激動得坐不住了。數(shù)的大小就要比出結果了!勝負的關鍵時刻到了!學生這時不會想到其中的教學因素,但是一經(jīng)教師點出來,立即使全體學生的思維活動朝著問題的核心──位置值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如果教師緊緊盯在眼前的目標上,盯在顯性目標(課堂氣氛活躍)上,就不可能從促進學生發(fā)展的角度,把握這稍縱即逝的教學“節(jié)點”。
因此,如何發(fā)現(xiàn)和應對預設外的生成,生成后的教學資源教師如何充分利用,是這節(jié)課帶給我們的又一個啟示。
要近期目標,也要長遠目標,既要關注顯性的教學效果,更要關注隱性的教學效果。一個都不能少。
上一頁[1][2][3]
教學設計范文8
教學目標:
感受中國古代繪畫的藝術美,初步了解我國古代繪畫的概況,提高對古代繪畫作品的欣賞能力。
教學過程:
一、鋪墊
1、美術的分類。(美術大致分:繪畫和工藝美術)
2、請同學們說說你所了解的古今中外的繪畫的一些特點。
二、新授
1、 中國古代繪畫從題材上分:人物、山水、花鳥三大類。
2、你了解中國古代哪位或哪幾位畫家?他們是哪個朝代的?有什么代表作?(學生根據(jù)自己了解的情況回答。)
3、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邊糾正邊補充。
4、教師把中國古代繪畫的內(nèi)容再疏理一遍:
曹不興(東吳)是第一位有記載的有影響的畫家。
顧愷之(東晉)代表作有《洛神賦圖》。
魏晉和南北朝是山水畫和花鳥畫的萌芽時期。
隋代歷時不長,但繪畫創(chuàng)作已出現(xiàn)向新的高峰發(fā)展的.跡象。
唐代是中國繪畫走向成熟的時期,尤其是人物畫獲得了重大的發(fā)展。唐初有閻立本,盛唐時期有“畫圣”吳道子,在仕女題材畫方面有周肪(專門表現(xiàn)貴族階層生活)。
五代兩宋是唐代之后中國繪畫史上又一燦爛輝煌的鼎盛時期。五代南唐有顧閎中畫的《韓熙載夜宴圖》。
宋代畫風流派多樣化,最具代表的是張擇端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描寫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榮景象。宋代山水繼五代之后繼續(xù)變得更為成熟,代表作有范寬的《溪山行旅圖》
元代出現(xiàn)了“元四家”黃公望、吳鎮(zhèn)、倪瓚、王蒙。
明代后期有徐渭,多才藝,《黃甲圖》便是代表作。
清代初期“清初四僧”之一朱耷,別號“八大山人”,明皇室后裔,筆墨功夫很有藝術魅力。
5、學生講述自己對書本范圖的理解及藝術魅力。
6、學生自習〈〈韓熙載夜宴圖〉賞析〉
7、師生共同分析〈韓熙載夜宴圖〉
第一段:聽琵琶演奏
第二段:觀舞
第三段:宴畢休息
第四段:聽笛子合奏
第五段:送客
作品在用筆設色等方面達到了很高水平,人物造型線條準確流暢,色彩變化豐富,色調(diào)絢麗雅致。
教學設計范文9
教材分析:
《我們的手》是四年級下冊第4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是以手為主題的組合單元。手是勞動的工具,是制造的憑借,也是傳遞情感的介質!段覀兊氖帧芬徽n則是從友愛的角度選編的課文。全詩共4個小節(jié)。采納比方的手法,借手這一意象,把手分別比做電線、橋、船、小鳥等,表達對美妙生活的憧憬,把幸福、友好、真誠、歡樂等人性中美妙的情感傳遞給喜愛生活的人們。各小節(jié)的構造一樣,讀起來瑯瑯上口,有音韻美和構圖美。詩的內(nèi)容淺顯,但意境深遠,是一首文質兼美的詩。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本校以大語文教學觀為根底,擔當了省級科研課題小學生閱讀心理的討論,我們四年級教研組成擔當了子課題之一的小學生閱讀情感的討論。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經(jīng)過近兩年的探究,學生已能從已知閱歷、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動身,對文本加深理解和體驗,享受審美樂趣。
教學目標:
1、學問與技能
。1)熟悉并會寫本課生字和詞語。
。2)學習以是為比方詞的比方句,并能仿寫。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
2、過程與方法
。1)充分利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整體感知文章的內(nèi)容。
。2)培育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力量,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自主探究的力量。
。3)結合本單元金鑰匙默讀思索,學習作批注筆記。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深切體會文中對手的比方,從而感知手也能傳遞人們美妙的情感,心手相連,會使整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伸出你的'手,看看你的手像什么?(楓葉、海星)你用你的手做些什么?(剪紙、畫畫、寫字)看來同學們有的擁有靈活的手,有的擁有能干的手,有的擁有才智的手。不過,我們的手還有神通廣闊的本事呢。今日,我們就來學習《我們的手》,看看還發(fā)覺了手的哪些功能。(板書課題)
請同學們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用你喜愛的方式讀課文,想怎么讀就怎么讀。看看你讀懂了哪些。在書上做出簡潔的批注。
2、請同學們再讀課文,要是遇到生字或難讀的句子怎么辦?(遇到生字可以查生字表或者,還可以請教師和同學幫助;遇到難讀的句子就畫下來,多讀幾遍。)你們的方法都不錯!聰慧的孩子最會學習。開頭學習吧!
3、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讀、齊讀。
三、細讀課文,加深理解
1、學習第一節(jié)。
。1)指名讀第一小節(jié),其他同學思索:我們的手是什么?(電線)
。2)現(xiàn)在,我們依靠集體的力氣,小組合作學習。爭論:為什么說我們的手是電線?
每位同學說時,其他同學仔細聽,做出評價。小組匯報。
。3)(出示第一句)我們的手,是電線。齊讀這句話。誰能把加點的字換掉,句子意思不變?(像)由此看來,這也是比方句。(出示課后的金鑰匙。)
(4)這一小節(jié),同學們學得真仔細。教師信任,通過有感情的讀,大家會體會得更好。指名讀,美讀。讓讀的學生自己或其他學生談談讀的怎么樣?好在哪里?
2、學習其次節(jié)。
。1)指名讀。思索:我們的手是什么?(橋)
。2)為什么這樣比方?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3)你們能把自己的體會讀出來嗎?指名讀。競賽讀。
3、學習第三節(jié)、第四節(jié)。
。1)自由讀第三、四節(jié)。邊讀邊思索:我們的手是什么?
。2)齊讀。
。3)有感情的朗讀。
四、品讀課文,感悟內(nèi)涵
。1)指名有感情的朗讀。我們的手是電線、橋、船、小鳥,那么手的神通廣闊的本事究竟是什么呢?(傳遞美妙的感情)
。2)男女生對讀。
。3)師生接讀。
。4)我們的手還會是什么?師生互動。當你握住我的手,我們的手是什么?學生仿寫。伸出你們的手,相互握一握吧,說說你們的手是什么?
五、整體回憶,總結全文
同學們說得好極了。最美妙的時刻,是心貼心的時刻,是手拉手的時刻。人們心手相連,會使整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妙。愿我們能將人們美妙的感情傳遞下去。
六、布置作業(yè)手還會是什么?仿照課文,再寫一段。
教學設計范文10
【教學目標】
1、學習、把握詩中記事寫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點。
2、學習對比、反復、排比等表現(xiàn)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本詩通過記事寫人來抒情,這是區(qū)別一般抒情詩的最主要的特色。
2、難點:
詩人在構思詩篇時,把自己起伏的思緒,奔騰的激情作為最主要的依據(jù),這一點較難捉摸。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作者及作品介紹
艾青,原名蔣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艾青出生時母親難產(chǎn),一位算命先生胡說他的命是“克父母的”,因此,他被送到貧苦的大堰河家去撫養(yǎng),5歲時被領回家中讀書,但依然受冷遇,不準稱自己的父母為爸爸媽媽,只準叫叔叔嬸嬸,正如他自己所說,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視的空氣里長大的”。這首詩是艾青在獄中寫的。
二、播放朗讀錄音
三、課文分析
1、提問:根據(jù)詩人感情和思緒的發(fā)展脈絡,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寫些什么?詩人的感情又是怎樣的?
明確:
共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1~3〕: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以及與我的關系。感情:懷念與痛悼。
第二部分〔4~8〕:回憶大堰河辛勞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畫了大堰河勤勞、善良的品格。感情:眷戀與感激。
第三部分〔9~11〕:寫大堰河死后的凄涼和一家人的悲慘遭遇,詛咒和控訴了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感情:同情與控訴。
第四部分〔12~13〕:是詩人呈給大堰河的挽歌和贊美詩,抒發(fā)了詩人對大堰河深情的懷念和由衷的贊美之情。感情:謳歌與贊美。
詩,是十分講求意象的一種文學體裁,可以說,沒有意象就沒有詩。所謂“意象”,用艾青的話說就是“純感官的,具體化了的感覺”。是所描繪的生活圖景和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
在這四部分中,有一條貫穿始終的感情線索,那就是詩人對大堰河的摯愛以及對舊社會的痛恨。有了這條感情線索,才使本詩成為一個藝術整體。詩中作者的情感是通過記事寫人來抒發(fā)的,而這些事又是通過一系列的意象來表現(xiàn)的,這一系列的意象又寫出了人物形象。
2、提問:在第一部分中,作家用了哪些意象來寫?
明確:描寫了一系列圖景,有“草蓋的墳墓、枯死的瓦菲、典押的.園地、長滿青苔的石椅”,給人創(chuàng)造一種孤獨、凄涼、冷落的意象。
3、提問:在第二部分中回憶了大堰河對我的愛撫,作家是怎樣來表現(xiàn)這種愛的?
明確:詩人不惜筆墨進行了鋪排,先用8個排比句刻畫出8個細節(jié),這8個真切、動人的意象,把大堰河對乳兒的愛寫得非常具體、充分。還寫了自己回到家中的陌生、忸怩,來襯托出大堰河對我的愛。大堰河為了生活,到地主家干活,勞動是極繁重的,作者用了6個排比句寫出來,然而她卻是“含著笑”,這表明她的勤勞與善良,為能夠和乳兒在一起而笑。這種愛是超越了功利關系的偉大而無私的愛,真正的母愛。又通過一系列具有典型意義的意象的描寫,有切糖、夸畫、贊兒,特別是那個夢,表現(xiàn)她具有美麗、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
4、提問:在第三部分中,運用了哪些意象來寫大堰河的葬斂之。棵鞔_:用了“同著……”五個意象,猶如五組電影的特寫鏡頭,給大堰河這一勤勞、善良、普通農(nóng)村婦女的一生畫上了一個血淋淋的句號。
在xx的最后,作者用呼告的手法,直抒胸臆,把詩中的感情推向高潮,詩人的感情也升華到了極致。這與前三段中通過塑造大堰河形象來進行抒情不同,作者拋棄了具體的敘述或描寫,直接喧泄自己心中火山噴發(fā)似的激情。
小結:
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時而記人寫事,時而直抒胸臆,時而回憶歷史,時而直面現(xiàn)實,時而寫保姆,時而寫詩人自己。這都是以自己起伏的思緒,奔騰的激情作為最主要的依據(jù)。艾青曾經(jīng)多次說過:“詩人必須說真話!彼說:“詩人只能以他的由衷之言去震撼別人的心!边@首詩正是依靠真情實感,塑造一系列真切動人的意象,打動了千百萬讀者的心。這點正是我們所要學習的。
教學設計范文11
教學目標:
1.讀熟《一朵云》并成誦,感悟詩歌的音韻美。
2.運用多種學習方法識記生字8個。
3.掌握新筆畫撇折,學習書寫“云”字。
4.培養(yǎng)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培養(yǎng)對詩歌音韻美的感悟力和識字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聲母卡片、生字卡片、云朵字卡。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前幾天我們認識了許多聲母朋友,你們還記得他們嗎?當你見到他們時要用宏亮的聲音讀出來,發(fā)音要準確。
。ǔ鍪韭暷缚ㄆ
二、創(chuàng)設情境,觀察板書,激發(fā)興趣。
導:藍藍的天空中飄浮著許多潔白的云朵,他們有的互相追逐著,有的正在聽太陽公公講故事?墒怯幸欢湓,卻躲在角落里發(fā)呆。
畫:一朵云彩的簡筆畫。
問:你們猜猜它在想什么呢?(要求講一句完整的話)
過渡:下面,我們就一起到詩歌中去看看這朵云在想什么。
板書:一朵云
三、初讀詩歌,認識八個生字,培養(yǎng)識字能力。
。ㄒ唬┲该麅(yōu)秀學生讀題目,再指名反復讀課題,鞏固對“朵”字讀音的`記憶。
你怎么認識“朵”字的?
遇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呢?(利用拼音;向老師、同學請教。)
(二)自讀課文,在不認識的字下面畫點。
。ㄈ┻\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
(點評: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采取對自己有效的方法記憶字形。)
。ㄋ模┠茏x課文的同學齊讀課文,其余同學用手指指讀課文,注意聽生字的讀音。
(五)嘗試指讀課文,鼓勵學生大聲讀。
。┩篮献,檢查課文。
1.同桌輪流讀課文,訂正讀不準的字。
2.同桌齊讀課文,檢查課文讀得是否正確。
3.同桌練習合作讀課文。(接讀、齊讀、輪流讀等形式。)
(點評:從學習的起步階段就注意培養(yǎng)合作學習的意識,很好。)
。ㄆ撸┤嘟涣,比一比哪兩個同學合作的好。
四、有針對性地識字。
1.四人小組讀生字表,選代表帶讀生字拼音。
2.課件出示本課生字,自己讀一遍,讀一讀認識的字,不認識的字想辦法解決。(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識字、記字)
3.指名讀生字,說說又記住了哪個字,怎么記住的?
4.用生字組詞。(出示字卡)(接龍游戲)
5.游戲:摘云朵
指名到黑板上摘取一片云朵,認一認背面的字,然后當小老師帶讀手中的生字。
五、熟讀成誦,感受詩歌的節(jié)奏美,鞏固識字。
1.熟讀詩歌,嘗試用手打拍節(jié)讀詩歌。
2.小組內(nèi)交流。
3.全班交流。
4.鼓勵學生加上動作表演詩歌。
(點評:采用打拍節(jié)、加動作表演,使學生感受詩歌的音韻美,教學方式生動、活潑。)
六、指導“云”字的書寫。
1.課件出示:
明確筆順:“云”字真神奇,一筆橫,二筆橫,三筆撇折,四筆點,四筆寫成“云”。
2.引導學生觀察、交流:
在書寫“云”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3.邊書空“云”字邊說說筆順。
4.在田字格中練習書寫。
七、評價
同學評議這節(jié)課的表現(xiàn),老師總結(表揚、鼓勵為主)
八、作業(yè)
你想給自己留一項什么作業(yè)?
教學設計范文12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故事的內(nèi)容,體會閱讀樂趣。
2、引導學生通過畫面進行猜測(預測),培養(yǎng)學生閱讀圖畫書的能力。
3、通過這個故事,了解花襪子的不正確行為。
二、教學過程
。ㄒ唬┲i語導入、啟發(fā)興趣
1、通過猜謎引出故事的主人公:烏鴉,還記得《烏鴉喝水》的故事嗎?里面的`烏鴉可聰明了,今天我們將認識另外一只烏鴉?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一起打開書,進入五彩繽紛的小劇場,來看一場“圖畫劇”!
2、出示封面:瞧,你看到了什么?猜猜,這本書講的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鼓勵學生大膽猜測)“花襪子小烏鴉”系列作品由德國艾斯林格出版社出版!痘ㄒm子小烏鴉成長故事》內(nèi)容可豐富,包括了:《全部都跑贏了!》、《全部放假了!》《全部上學了!》《全部迷路了》、《全部玩過了!》《全部拆壞了!》。小烏鴉穿著他那只經(jīng)典的紅白相間的花襪子,和成千上萬小讀者一起經(jīng)歷著成長的喜悅和煩惱。希望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也會喜歡上他。
。ǘ┻呑x邊悟,對重點畫面進行理解
1、觀察圖片,講講你看到了什么?
師講故事,配上舒緩的音樂。
2、烏鴉都拿了別人的什么東西?每次他都是怎樣得逞的?(講幾個圖連接在一起,引導生回答)
那你覺得烏鴉的做法正確嗎?為什么?
3、花襪子的寶貝越來越多,后來怎么養(yǎng)了呢?讓我繼續(xù)來看。
師接著講故事
。ㄈ┦孜埠魬、講明故事
你看,最后又是這張圖片,現(xiàn)在你們知道為什么烏鴉一個人嗎?瞧瞧這背景,花襪子好孤獨?
你有什么話想對花襪子說嘛?(拓展)
。ㄋ模┛偨Y
小烏鴉和朋友們在森林里過著自由快樂的生活。他聰明、活潑、熱情,又有點兒淘氣、任性、驕傲,常常冒出一些鬼主意,偶爾也跟朋友們鬧些小意見。在成長過程中,誰能沒有一點兒小缺點呢?你們猜猜花襪子后面會怎樣呢?是繼續(xù)自己玩耍呢?還是會敞開心扉的對待朋友呢?我們可以續(xù)編這個故事,為花襪子寫一個結局。
教學設計范文13
教學目標
。ㄒ唬┲R教學點
1.能認讀本課生字詞,理解不懂的詞語。
2.通過閱讀課文,了解烏塔是如何獨自一人游歐洲的。
。ǘ┠芰τ柧汓c烏塔教案優(yōu)秀教學設計
1.訓練學生在閱讀課文時要認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見解。
2.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3.訓練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ㄈ┑掠凉B透點
使學生從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這件事中受到啟示:我們中國孩子也應該學會自立。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ǎ┲攸c、難點
教學本課時應引導學生著重探討:年僅14歲的烏塔為什么能獨自一人游歐洲,你對此事有何看法和見解?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所在。
。ǘ┮牲c
1.14歲的.烏塔為什么要獨自一人游歐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險嗎?遇到困難時,她會怎樣解決?
2.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她的爸爸媽媽會不會擔心她?她的父母對此事會怎樣想?
(三)解決辦法
1.可讓學生交流課前搜集了解的有關外國孩子生活和學習情況的資料,有助于學生理解14歲的烏塔為什么能獨自一人游歐洲。
2.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讀、/多想,鼓勵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學中教師要激發(fā)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去思考,想辦法解決問題,同時發(fā)動學生互助解疑,在討論交流中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教學流程:
一、啟發(fā)談話,引入新課。
1、同學們喜歡旅游嗎?你們也許到過很多地方去旅游,都和誰到過什么地方?
2、這節(jié)課我們來認識一位德國小姑娘(板書:烏塔),看看她是怎樣旅游的?
二、指導學生自學課文。
1、出示自學建議(幻燈片1)。
(1) 再讀一讀閱讀提示,根據(jù)提示去自學。
。2) 認真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難的地方再多讀幾遍,并嘗試著自己解決。
。3) 在感觸深的句子、段落旁邊寫一寫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標記。
2、學生自學課文。
3、交流初讀感受,提出疑難之處。
。ń處熓崂怼w納學生提出的問題。)
三、再讀感悟,研討釋疑
1.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認真思考,自讀自悟。
2.小組內(nèi)交流討論。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教師引導學生著重研討你對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有何看法和見解?
教學設計范文14
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1、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老師和大家一塊去游覽一座具有兩千年的歷史名城──桂林,去欣賞那里的山,那里的水。(播放課件)
2、師:同學們,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什么?(生自由發(fā)言3—4個)
柔美的音樂,迷人的美景,把學生帶入了風景如畫的桂林。學生的好奇心被充分地調(diào)動起來,課文的內(nèi)容悄無聲息地走進了學生的心田。
1、師:同學們說得很好!桂林山水確實很美,那作者是用怎樣的語言文字向我們介紹桂林山水的美的呢?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
2、師:讀了課文后,誰能概括到說出桂林山水的特點?(師根據(jù)學生的答復板書:靜、清、綠、奇、秀、險)
自主讀書,在答復以下問題的同時,學生的概括才能也得到了進步。
過渡語:
同學們概括得很準確,漓江之水靜、清、綠,作者是用怎樣的語言描繪他的呢?請聽老師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1、師配樂范讀第二段。
2、師:同學們聽得真認真,你們想讀這段嗎?(生想)好的,不過讀的時候有個要求,什么要求呢?聽好啦,就是在讀的時候,劃出你最喜歡的句子,有感情的多讀幾遍,說說你喜歡的理由。然后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一定記住:先讀、劃,再交流,開場吧!3、生學習第二自然段。
4、師:如今我們把剛剛的學習作一個匯報,當你們站起來發(fā)言,作匯報的時候,先要有感情地把你喜歡的句子讀出來,再說說你喜歡這個句子的理由。
5、生匯報:
生:漓江的水真靜啊……為什么喜歡?根據(jù)生說的句子師出示課件。你從哪兒體會到靜?你能讀出靜嗎?再請讀
生:漓江的水真清啊……為什么喜歡?出示課件,要是我見到這么清的水,會情不自禁地捧些潑灑在臉上,一定很涼快舒適,假設是你,還有哪些想法?誰能讀出這種清?
生:漓江的水真綠啊……為什么喜歡,出示課件,怎么通過讀表現(xiàn)出來?請競爭對手讀。
6、師:接下來請女同學把第二段有感情地讀一遍,男同學要認真仔細地聽女同學朗讀,邊聽邊看課件。老師看是女同學讀得好,還是男同學聽得好。
過渡語:聽得真認真,讀得真好!讓老師陶醉在你們朗朗讀書聲中。剛剛我們用讀、劃、議的方法,學習了第二段,下面請你們用這種學習方法以小組為單位自學課文第三段。 1、生自學第三段。
2、師:如今我們把剛剛的學習做一個匯報,當你們站起來發(fā)言,作匯報的時候,先有感情地把你喜歡的句子讀出來,再說說你喜歡這個句子的理由。
3、交流匯報:
生:桂林的山真奇啊……為什么喜歡?指導朗讀: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讀的時候應一個比一個比一個讀得重。
生: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險啊。生每說一句老師要指導學生朗讀,讀出山的秀、險。可以點名讀,也可兩人競賽朗讀。
4、師:這些句子確實寫得好,那你覺得這段中哪些詞用得很好!為什么?生答復。
5、師:小結:同學們,由此可見,作者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功夫多深啊!假設我們把這些詞語能在今后的寫作中活學活用,同樣的,就能進步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才能。
6、下面我們就來仔細看課件,欣賞一下桂林山的奇、秀、險。師引說:桂林的山真奇!這座山像什么?這頭大象正在干什么?這是什么山?
。ㄔ铝辽剑
桂林的山真秀。∠瘢ǎ┫瘢ǎ┕鹆值纳秸嫫姘!
7、小結:
通過剛剛的學習匯報,老師覺得你們真聰明,第一,能運用學過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段,舉一反三的才能強。第二,發(fā)言積極,朗讀有感情。老師為你們的進步由衷感到快樂!希望你們繼續(xù)努力。
“以讀為本”是閱讀教學的根本特征。教者沒有繁瑣多余的內(nèi)容分析和串講串問,著力于引導學生進展感情朗讀。讓學生在課件出示后,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美讀課文,既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并在感情朗讀中進一步深化。
1、師:桂林是一座歷史悠久,山水風光迷人的風景名城。課前同學們通過看圖書、上網(wǎng)等多種途徑了許多有關桂林方面的,對桂林有了一定的理解。有沒有同學的內(nèi)容是課文沒有寫到的,你能不能給大家介紹一下,讓大家進一步理解桂林。請先在小組內(nèi)進展交流。
2、小組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匯報。
4、桂林的風光真是太美啦!難怪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師板書。
5、學法指導:
師:你們介紹得真全面。但是我這里又有一個問題弄不懂了,既然桂林有這么多美景,那作者為什么不都一一介紹出來呢?
師根據(jù)學生的答復小結:所以我們在寫作的時候要根據(jù)寫作目的,圍繞中心來選擇材料,要做到詳略得當,不能面面俱到。
生活是教學的源泉。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讓學生有選擇性地展示課外的有關材料,既拓寬了視野,又加深理解了課文的內(nèi)容,而且還能進步言語表達的才能。
1、師:漓江的水美不勝收,桂林的山獨具魅力。我決定帶一臺攝象機去把這美景錄下來,到底是拍攝山呢?還是拍攝水呢?誰幫我出個主意。
2、師:失去桂林的山或失去桂林的水,桂林都會失去一半的美。其實課文最后一段告訴了我們答案。
3、點名讀最后一段,生評議。重點指導朗讀最后一句話。(播放課件)
4、全班齊讀最后一段:
在“拍山還是拍水”的爭論中,學生自悟出山水依偎、不可割裂的道理,領會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真正內(nèi)涵。
1、師: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用了這樣一篇文字優(yōu)美的文章來贊美了桂林,你們想贊美桂林嗎?那請大家開動腦筋,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如:廣告語、、詩、歌曲等等,來贊一贊這如詩如畫的桂林山水吧!
2、生先小組討論,再全班匯報。
語文教學不是一種知識體系的傳授,而是一種才能建構。在本課教學設計中,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無論選擇哪種學習方式,均圍繞語文的學習目的.──學習言語來進展。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深化體悟,不斷吸收,表達讀中有教,寓教于讀的語文教學思路。在聽說讀寫的理論中,通過“感受──領悟──積累──運用”的正確途徑,不斷吸收和積累語言,習得和積淀語感,從而形成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才能。在課內(nèi)與課外、語文與生活之間架起一道橋梁,在不斷擴大的言語空間中自由馳騁。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語教材第八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課文,文章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開頭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統(tǒng)領全文,教學本篇課文,一是讓學生通過朗讀,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二是讓學生通過品味詞句,從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在教學中,我認為以下幾點做得比較成功:
語文新課標指出“朗讀是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應讓學生在積極思維和情感體驗中,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币虼耍诮虒W中,我采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首先是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首先對這篇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把握,通過讀為學生展現(xiàn)桂林如詩如畫的美景,激發(fā)學生對桂林山水的喜歡,接著讓學生找出描寫桂林水特點的句子,結合想象,說說對桂林水某一個特點的感受,以此引導學生主動體會,形成讀的見解,并通過讀表現(xiàn)出來;接著在學生品讀、誦讀中互相吸引、互相碰撞、互相觸發(fā)、使每一個學生想讀、能讀、愛讀,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結合學生的習作程度,在教學《桂林山水》時,我抓住許多典型的句子進展講解,如“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看見過程度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弊寣W生知道此句用了比照的修辭手法以及運用比照后的表達效果。還有“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水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這個排比句,把桂林水的特點寫得形象詳細,這樣讓學生在課文的學習中受到習作方法的指導訓練,對學生今后的習作有所幫助。在學生理解了桂林水的特點后,我引導學生進展合作探究學習。因為第三自然段的構造和第二自然段一樣。所以,在學習時,我引導學生按老師指導學習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自己讀書,小組互議,把寫桂林山特點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寫寫體會。這樣學生學習起來既輕松也很愉快,他們很快就可以說出寫山的時候,作者寫出了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把桂林的山和泰山、香山進展比照來寫的。
教學設計范文15
一、設計內(nèi)容
蘇教版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第三冊教材第102頁的內(nèi)容。
二、教學目的
1、經(jīng)歷從復雜的現(xiàn)實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數(shù)學問題、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過程,培養(yǎng)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積累數(shù)學活動的經(jīng)驗,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的態(tài)度,并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3、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學過程:
1、整體感知畫面。
出示田園風光圖。
提問:這幅圖的`是什么地方的情景?畫面中有哪些景物?你認為畫面可以分成哪幾個場景?
學生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小組代表匯報:有蘋果園、養(yǎng)蜂場、養(yǎng)兔場、養(yǎng)豬場、耕地和學生過河6個場景。
提問:你看到圖中的方向標了嗎?根據(jù)方向標你能說出6個場景的位置關系嗎?學生先在小組內(nèi)交流,再在班內(nèi)匯報。
提問:如果把田園分成兩部分,你能按自北向南的方向,說一說田園的西半部分和東半部分各有什么關系嗎?
指名回答。
2、分塊解決問題。
。1)蘋果園。
提問:觀察蘋果園的畫面和文字,說一說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你能解答小番茄提出的問題嗎?
各自列式解答,指名說說解題的方法。
提問:根據(jù)蘋果園每行有8棵蘋果樹這一事實,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一人提問題,全班學生解答。
。2)養(yǎng)蜂場
談話:在離蘋果園不遠的地方,蜜蜂們正在不停地忙碌,你能從圖上看出什么?小蘑菇提出了什么問題?你會解答嗎?
人人在小組內(nèi)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談話:根據(jù)從圖上看到的蜂箱,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提出問題后,讓同組的學生列式解答。
(3)養(yǎng)兔場
談話:美麗的田園里生活著很多可愛的兔子,你從圖上看到養(yǎng)了哪些兔子?
小組內(nèi)合作交流,提出并解決問題,看哪一組提出并解決的問題多。
小組代表在班內(nèi)匯報提出的問題,其他組的學生回答如何解決。
(4)養(yǎng)豬場
引導學生觀察圖中的場景,提問:從養(yǎng)豬場的場景圖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一人提問題,本組內(nèi)其他學生回答。
小組代表說出本組計算的結果,指定其他組的學生說說是怎樣計算的。
(5)耕地
提問:觀察耕地圖,說說小蘑菇提出了什么問題。
在小組內(nèi)討論這個問題如何解答。例如,學生可以這樣想:耕一塊地用了8分鐘,耕7塊地用了56分鐘,56分鐘不滿一小時,所以1小時能把7塊地耕完。
向本班匯報本組的解決方法。
。6)學生過河
談話:觀察圖畫,你從圖上看到了什么?在小組內(nèi)交流。
猜一猜:他們會遇到什么問題?
在小組內(nèi)說一說要幾次才能全部過河,要說出是怎樣想的。
你能說一說怎樣乘坐最合適嗎?讓學生各抒己見,也可用圖表示。
3、總結。
。1)提問:你還能提出其他的數(shù)學問題嗎?讓學生聯(lián)系學過的知識思考。
。2)講述:同學們在游覽田園風光中,解決了很多的實際問題,以后只要留心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四、課后反思
這節(jié)課中,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綜合運用了多方面的知識,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認知能力,為今后能解決實際問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欣賞與設計教學設計05-24
《頭飾設計》教學設計06-06
經(jīng)典教學設計03-05
教學設計04-19
設計我們的校園教學設計03-09
數(shù)學教學教學設計04-15
《短文》教學設計02-19
回聲教學設計07-05
《草》教學設計08-03
《草莓》教學設計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