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奇妙的克隆》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奇妙的克隆》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學習目標:
1、進一步了解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2、培養(yǎng)嚴謹態(tài)度和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
3、培養(yǎng)搜集信息、篩選信息的習慣。
學習重點、難點:進一步了解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自己搜集篩選信息。
課外準備:查找克隆的相關資料,如文字資料、圖片資料等,互相交流。
課時安排:1課時
學習方法: 默讀、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師參與適當引導。
一、導入。
1、請同學們猜猜看:中國古代神話故事中誰是克隆專家?
2、你知道哪些生物天生具有克隆的本領?
圖片展示(草莓、葡萄及其他生物)
3、作者簡介
4、利用導學提綱掃清字詞障礙。(訂正答案齊讀兩遍)
二、學生快速讀完全文,對應導學提綱熟悉課文內容。
思考:
1、本文說明的對象是什么,總體上是按什么順序進行說明的。
2、明確什么是克隆。
齊讀課文第一部分,找出文中直接告訴我們什么是“無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語句。(出示幻燈片:“都是生物靠自己的一分為二……這就是無性繁殖。”“凡來自一個祖先”……也叫‘克隆’!)
3、自學“克隆鯽魚出世前后”完成導學提綱的表格。
將文中的說明內容依照一定的順序設計成表格,反映“克隆的科研成果”; 找一個學生作簡單的解說。
4、對應導學提綱,完成填空部分。
第三部分《克隆綿羊“多利”》中,克隆羊的誕生,在全世界引起了轟動。它的難能可貴之處在于哪里?
學生快速回答。
5、仔細閱讀第四部分,思考從哪些方面寫了克隆技術造福人類?學生快速完成答案。(在書中找原句)
三、合作探究問題:
1、在第一部分介紹“克隆是什么”時,作者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在原文中找出句子使用的說明方法并思考作用。)
答題格式:原句使用了__________(說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組織學生討論說明的順序。
“克隆鯽魚出世前后”一節(jié)的說明順序是什么?為什么不以時間的先后來寫呢?文中這種安排有什么好處?(按照生物順序來安排的。由低級到高級的順序符合人們認知的規(guī)律。再說,無性繁殖屬于低級繁殖。動、植物越進化、越高級,就越難以進行無性繁殖。這一順序說明克隆技術在不斷發(fā)展。)
3、 克隆技術造福人類?
課文最后一部分的小標題是“克隆技術造福人類”。請同學們自由閱讀這部分內容,思考文題是否恰當。(大家的意見有分歧,書上也說“科學進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進行曲!毕旅,我們就請持不同意見的雙方圍繞“克隆技術造福人類?!”的辯題展開討論。)
組織辯論,辯論的要求:
(1)語言清晰、流暢,聲音洪亮;
(2)觀點鮮明,論據(jù)充足;
(3)駁斥對方觀點時既要有“理”,又要有“禮”。
4、教師小結。
【《奇妙的克隆》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奇妙的克隆教學設計05-28
《奇妙的克隆》教學設計11-17
《奇妙的克隆》教案設計10-06
《奇妙的克隆》教學反思04-09
奇妙的克隆教學反思04-09
《奇妙的克隆》教學反思12篇04-14
《奇妙的克隆》教學反思(12篇)04-14
《奇妙的克隆》教案08-22
《神奇的克隆》教學設計03-09
[精品]《神奇的克隆》教學設計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