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jīng)驗,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畫》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畫》教學反思1
《畫》這篇課文由一幅經(jīng)過裝裱的山水畫和一首五言謎語詩組成。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鳥語花香、山水相稱的美感。課文扣住“畫”這個謎底,抓住畫的形象特征展開描述,圖文對應。
一、教學效果:重視朗讀。在教學中,我堅持以讀為本,讓學生真正成為語文課堂的“讀者”,通過自由讀、分組讀、男女生比賽讀、教師引讀等多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圖文對照,感悟詩句的內(nèi)容和表達的感情。并且邊讀邊配上動作進行朗讀表演。如,讀到“近聽水無聲”時,做出側耳聽的動作;讀到“人來鳥不驚”時,做出擺手的樣子。學生的表演欲望一下子被點燃,躍躍欲試。我想,只要學生的朗讀興趣濃厚,在老師的有效指導下,學生的朗讀水平一定會在不同的程度上有很大的提高的。本課文中句子的節(jié)奏感很強,朗讀時我十分注意指導學生讀出詩的節(jié)奏和韻味,在讀中感悟、體會詩的讀法,激發(fā)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二、成功之處:多種方法識字。詩中有幾對意思相反的詞,我指導學生通過比較了解它們的意思。識字教學是很枯燥的,我在教學識字時,巧妙地誘發(fā)孩子們識字的欲望,并善于總結學生在生活學習中的識字積累,給他們創(chuàng)造發(fā)展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機會,同時還適當?shù)貪B透一些識字的知識和方法,采取活潑有趣的方式反復再現(xiàn)生字,讓學生從整體上識記字形,使識字得以鞏固。
三、不足之處:在找反義詞時,學生有不理解的,我只用語言來進行了解釋說明,如果能夠讓同學們親自來體會一下,相信理解的會更為透徹。
四、改進措施:在讀中感悟、體會詩的讀法,激發(fā)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在講解過程中應善于總結學生在生活學習中的識字方法,同時還應適當?shù)貪B透一些識字的知識和方法,采用活潑有趣的方式重復再現(xiàn)生字,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記字形,使識字得以鞏固。
《畫》教學反思2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教師創(chuàng)設喜羊羊的故事情境,播放漢字演變的視頻,將學生帶入漢字王國,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教給學生學以致用的好辦法,在教授“日”與“月”后,適時進行說話練習,學生試著編小口決記住字形,接著老師慢慢放手讓孩子帶著學習到的`方法自學“水”、“火”,同時通過字與畫對照識字,學習“看圖識字”、“先觀察再編小口訣”的方法在生動活潑的兒歌中體會字與畫的關系,利用闖關小游戲來鞏固新知,到達學以致用的最終目標。
然而在執(zhí)教過程中存在以下幾個不足:
1。 播放漢字演變的視頻后,教師沒能及時引導孩子觀看后的感受以及在影片中看到哪些認識的象形字。
2。 在自學環(huán)節(jié),教學不敢大膽放手,將課堂完全教給學生,所以在教授“水”、“火”時,教師的引導過多。
3。 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故事情境中,學生熱情高漲,第一、二組同學非常積極,教師對第三、四組學生關注度不夠。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課后及時反思,“思,再思”,相信對課堂的二次思考將會是成長中一筆非常寶貴的財富。
《畫》教學反思3
中國畫已有了上千年的歷史,山水畫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分支,它凝聚著中國人豐富的智慧與情感,體現(xiàn)了獨特的東方審美情趣。
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流程時,我選擇了用學生喜愛的動畫片形式來導入新課。這樣做是為了“投其所好”,吸引學生的注意,在看之前,要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畫面中出現(xiàn)的山水,是如何表現(xiàn)的?不能僅僅從看動畫片的角度去看,而是應該帶著問題去看。用一個直觀的媒介讓學生看到中國畫中山是個什么樣;水是個什么樣;樹是個什么樣?讓學生先有一個形象概念。事實證明效果也是比較好的,學生的注意力能比較好的集中到一起,有助于下面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展開。
《山水畫》一課是造型。表現(xiàn)領域的教學內(nèi)容,它要求學生運用形、色、肌理和空間等美術語言,以描繪和立體造型的方法,選擇適合于自己的工個、材料,記錄與表現(xiàn)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發(fā)展美術構思與創(chuàng)作的能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山水畫的表現(xiàn)實際是主觀大于客觀,它和西方的風景畫是有本質區(qū)別的,它不是客觀的.照搬現(xiàn)實中風景,而是更多的表現(xiàn)心中最美的“桃花源”,所以透視、比例等在這里比不是那么的重要,更多的是主觀情感的體現(xiàn),所以教學中我讓幾個學生分別畫出自己心中最美的一棵樹、一條河、一叢草,組合成一幅水墨畫,從中我發(fā)現(xiàn)了學生習慣性的用線條(也就勾勒)來表現(xiàn)畫面,而中國畫中還講究塊面(也就是渲染)來豐富畫面層次,這時結合前面學過的點、線、面的知識,提醒學生在畫面中要點、線、面相結合,才能有虛實關系,也就是用筆要有中鋒與側鋒的變化,這樣畫面才會有黑、白、灰的層次、虛與實的關系。
學生先練習,再來按歷史發(fā)展的脈絡來欣賞山水畫,這樣學生既有了山水畫發(fā)展史的簡單了解,同時在欣賞過程也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用筆與真正意義上的山水畫之間的區(qū)別,進一步強化點、線、面的知識。再加上教師的示范,范作的欣賞形成一個完整的鏈條,這樣學生在后面的練習中就比較容易表現(xiàn)了。
在練習中,允許學生臨摹與創(chuàng)作相結合,在巡視時,更注意用筆與用墨的指導,讓學生的畫面也能水墨淋漓。學生基本都能在課堂上完成練習,作業(yè)效果較好;赝(jié)課,如果在示范階段能將中鋒與側鋒單獨提出來復習一下,學生在作業(yè)時,就會特別注意到這個問題,畫面效果會更理想。在今后的教學中,還將進一步改進。
《畫》教學反思4
本節(jié)課教學上,我首先引導學生欣賞課文中的作品加上課外作品的形式,做到引入簡單直接。在繪畫時,讓學生放手去創(chuàng)作,只提一些畫法,對內(nèi)容不作具體要求,不要求全班畫同一幅畫,這樣,讓學生的`想象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所畫出的山水畫各不相同。
在評價方面,我因時間關系,只能有針對性地選取部分學生作品,讓學生作出評價。
這節(jié)課雖然運用了一些新課改理論,一改以往上課的習慣,但有些地方仍自覺不盡人意,比如課堂時間分配上,由于示范過多,總覺得時間緊,學生創(chuàng)作時間較少,對作品的評述也不能如愿。另外,在課堂組織上,由于學生人數(shù)多,教師忙于示范的同時,卻沒能很好地組織好課堂紀律,導至部分學生不認真。這些都有待以后加以改進。
《畫》教學反思5
本單元的主題是“動腦筋,想辦法!边@篇主體課文寫了蘇紅不小心把參加比賽的畫弄臟了,又在爸爸的幫助下把弄臟的畫改成一張美麗、有情趣的畫的事。告訴我們“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的道理。課文行文簡潔流暢,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呼應對照嚴密。
在本課的教學中導入激趣,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調動起了學生的讀書興趣和欲望。適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
教者注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調動學生讀的興趣,引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并能夠抓住重點詞語引導學生體會文中人物的心情。逐層深入,使深刻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突出了單元主題。
拓展的《塞翁失馬》小故事更起到了激趣,加深體驗的作用。深化了中心。
不足之處是,讀的不夠,形式不夠多樣,感情朗讀流于形式。這是我以后應該注意到問題。要把主體地位交還給學生。
《畫》教學反思6
教學目的:1.通過學習,激發(fā)學生的藝術情感,初步了解文學與美術形式的聯(lián)系。 2.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激發(fā)創(chuàng)作熱情。.教學重點: 學習兒歌配畫的藝術形式。
教學難點: 掌握方法和步驟。
教師準備: 兒歌、范畫、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 課前搜集的兒歌、鉛筆、橡皮、圖畫紙。
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檢查學生準備情況。 2.導入新課。 同學們小時候經(jīng)常在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兒歌聲中進入甜蜜的夢鄉(xiāng),同學們一定有好多好多的兒歌吧!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讀一首大家都熟悉的兒歌《小老鼠上燈臺》,師生拍手齊讀。(激發(fā)學生興趣,使學生很愉快的進入到學習當中)。 師:如果我們把這首兒歌配上畫,那就更完美無缺了。同學們也有好多兒歌,你們想不想把自己的兒歌也配上畫呢? 生:想。 師:那就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走進兒歌配畫的世界,去領略兒歌配畫的奧妙和神奇吧。ǔ鍪菊n題板書課題)。 3.講授新課:
(1)、教師示范兒歌《風和樹》的配畫:(一名學生朗誦兒歌風和樹)
老師在黑板上畫出樹公公、一個風娃娃。 師:大家看我在黑板上畫的范畫,有沒有這幾個形象?(有) 雖然有,但是否美觀?我們?nèi)绾巫屗滥兀? 讓學生閉上眼睛,齊讀這首兒歌,并想象一下,畫面應該添加什么內(nèi)容使畫面內(nèi)容更豐富,視覺沖擊力更強。(指名學生說) 師生合作共同完成兒歌《風和樹》的配畫作品。 師:同學們說的都很好,畫的也很好,想象力很豐富。老師也想了一個背景供咱同學們參考。(在黑板上畫出背景) 師:現(xiàn)在看起來畫面就豐富多了,涂上顏色就構成了一幅完美的圖畫。(出示完成圖) 我們書上也有幾幅兒歌配畫作品,畫的也很棒,咱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4.作品評析(欣賞課件):
。ǔ鍪窘陶d兒歌《數(shù)星星》) 學生齊讀《數(shù)星星》兒歌。 ①師:《數(shù)星星》小作者用夸張的手法刻畫了一個小朋友爬上梯子往天上掛星星,好像在為我們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祈福......
出示兒歌《懶漢歌》的兩幅范畫。
學生小組討論:同樣是一首兒歌,作品的表現(xiàn)卻完全不同,作者分別用了什么樣的表現(xiàn)方法?(研究和分析兒歌配畫的兩種方法:全面表現(xiàn)和夸張或含蓄。)
學生分組發(fā)言。
師:分析的很好,這位同學的觀察能力很強,希望大家都要像這位同學一樣養(yǎng)成認真分析的好習慣。所以我們在為兒歌配畫時,一定要先觀察、分析,想好以后再畫。畫時的表現(xiàn)手法是不同的。一種是全面描繪,如《懶漢歌》;一種是夸張或含蓄的表現(xiàn),如《小耗子上燈臺》。 ④學生分組討論并欣賞《日頭落》和《三個和尚挑水喝》兒歌。 5.總結兒歌配畫要點和步驟。 6.學生實踐:為自己搜集的兒歌配畫。(播放兒歌音樂) 7.學生作畫,教師巡視輔導。 作業(yè)要求:(出示) ①畫自己喜歡的.兒歌,先仔細分析兒歌的內(nèi)容。 ②能夠反映兒歌的主要內(nèi)容和情景,構圖飽滿,主次分明。 ③形式與兒歌內(nèi)容要統(tǒng)一。 ④著色要恰當。 8.小結: ①展示好的作品,講評。
讓學生自己介紹自己的作品談感受、評價別的同學的作品、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兒歌配畫作品并介紹喜歡的原因。
、谖覀兊奈膶W與美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一篇好的文章配上一幅美麗的圖畫將更加完美,使人一目了然。希望同學們今后能想出更好的兒歌,并能配出更美的圖畫。 9.拓展:自己創(chuàng)作一首膾炙人口的兒歌并且為其配畫。
教學反思
《兒歌變畫》這一課是人教版二年級美術上冊第十一課的內(nèi)容,本課最突出的難點就是學生創(chuàng)作的童畫既符合兒歌的意境,又能體現(xiàn)出一定的繪畫水平。學生不能很好的去詮釋兒歌,只為了完成作業(yè)而做,盡管,我在課堂上提醒孩子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老師的和課本中的作品只作參考,但是,很多同學都是依照我的范作畫葫蘆,這點是在以后需要我特別重視的。這課的教學極具開放性,因此在評價作業(yè)的時候,在作畫上色材料上不作任何要求,在評價標準上只要求學生在創(chuàng)作時能表現(xiàn)出兒歌的意境,有創(chuàng)意即可,整體的作業(yè)效果還是很好的。有個別學生不知道什么兒歌和歌曲是什么,課前我給同學們收集了一些兒歌,有些是他們知道的有些是不知道的,我要他們一起朗讀,并想象其中的畫面。兒歌是民間藝術家?guī)Ыo孩子的一份珍貴的禮物,它既富有童趣,又體現(xiàn)出不同地區(qū)的文化特色,同時又是繪畫創(chuàng)作極好的素材。兒童畫是孩子們在愉悅的情緒中,隨意灑脫地創(chuàng)造另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孩子們閱讀兒歌之后,將文學形象轉化為繪畫特點的語言形式,將文字之美、聲音之美、色彩之美融為一體,體現(xiàn)出無與倫比的藝術美麗。因此,在課堂上我先讓孩子誦讀了一些以典的兒歌,接著再畫童畫,將童畫兒歌和諧地綜合在一起,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和熱情。
《畫》教學反思7
本課是四年級上冊第八課的內(nèi)容。本課為了增強學生對色彩學習的興趣和對色彩的進一步了解,活動一要求學生利用玻璃的特性,讓水與顏色相互滲透、交融產(chǎn)生的肌理效果。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本課活動采用學生自主探究的方式,請學生分組進行嘗試;顒娱_始后,有些小組分工明確,很快進入了實驗,有些小組卻因為沒有條理遲遲沒有開始。
十分鐘后,請各小組匯報情況。你是怎么做的`?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在實驗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難?你們?nèi)绾谓鉀Q的?教師總結問題:1.顏色沒有自動交融。2.對印圖案不清晰。其他小組同學開始討論,說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顏色沒有相互交融的原因是因為水分不夠多,顏色還呈現(xiàn)固體塊狀,另外調制成有顏色的液體后,要輕輕地將玻璃晃動一下,才能使顏色之間相互交融。個別小組對印出來的圖案水分太多,圖案變得一團模糊。而有些小組對印出來的圖案,因為水分過于少,所以對印的不清楚。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后,同學們再一次進行試驗,這一次的制作效果明顯好了。同學們很興奮,嘗試到了成功的喜悅。
教師再次拿出膠水和紙片和鹽粒,請學生自主放入顏料里面,看看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學生發(fā)現(xiàn)這三種物品加入繪畫后,肌理效果呈現(xiàn)出不同的視覺效果。很興奮!
通過自主探究,學生作為教學中的主體,很好的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大部分學生掌握了在紙上對印和玻璃上點畫轉印色彩畫的方法,探索對印的多種美妙效果。訓練了學生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的能力。
《畫》教學反思8
“你說我畫”是主題活動“我對你說”背景下的一次美術活動。主要是讓小朋友能認真聽完別人說話,聽清指令,根據(jù)同伴的描述判斷物品名稱及樣子,再用筆畫出物品的.明顯特征。
在這個活動里,我做了以下幾點:
第一、為幼兒提供了多種物品的圖片,讓幼兒在第一次“你說我畫”中,看著圖片,有東西說,說得更多,說得更好。
第二、為幼兒選擇的物品盡量簡單一點,特征明顯一點,這樣可以讓說的幼兒好說一點,能說到點子上;讓畫的幼兒畫起來容易一點,畫得好一點。使幼兒在第一次“你說我畫”中,取得好成績,讓他們充滿自信,喜歡上“你說我畫”的藝術活動。
第三、在最后環(huán)節(jié)將幼兒的繪畫作品展示出來,讓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畫》教學反思9
一、巧用教材塊狀編排,激發(fā)學生學習情趣
整堂課下來,老師教得得心應手,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這得益于老師理念的轉變。教學過程展現(xiàn)的是一種平等對話的過程,是師生雙方共同發(fā)生轉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是真理的化身,而每個學生和老師都有被理解的權利。所以,老師以一個參加者的身份與學生一起開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對話和活動,變知識的單向傳授為師生互動學習,讓課堂學習成為有趣的游戲和活動,老師和同學成為學習上的親密伙伴。
如何轉變學習方式,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fā)點寓教于樂呢?我想到了一個新的點子──塊狀編排。塊狀編排的靈感來自于語文園地的“我會讀”,“我會認”,“我會連”,“我會說”……這些充滿了自信的標題激發(fā)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愿望,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充分的空間。不難看出,“我會讀”──“我的發(fā)現(xiàn)”──“我會想”──“我會寫”,這四個學習塊是一個有層次有梯度的學習鏈接。從把文本讀正確,讓學生走進文本與其進行對話,凸現(xiàn)一年級識字為重點的學習目標定位,到構建學生學習古詩的知識系統(tǒng),引發(fā)學生以更高的學習激情投入到古詩誦讀活動中去。把課上得有情趣必然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情感是在認識過程產(chǎn)生的,認識越深刻,情感體驗也越強烈、越深厚。真正的學習興趣是在知道一點、會一點的時候產(chǎn)生的,是在越來越明白、越來越會的過程中鞏固、加強的。
所以,在教學中,千方百計地讓每位學生取得他們他們能夠取得的成功,讓每個人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這比知識更重要!關注學情,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認識實際,想辦法激勵他們的學習熱情,保護他們的學習興趣,為他們產(chǎn)生學習創(chuàng)造的愿望提供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
二、重視課外誦讀積淀,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志趣
古詩,像一條靜靜流淌的小河,沿著時光綿延,把悠長歲月中天靈物華沉淀的點點精粹送到孩子們身邊。古詩更是一種心靈的溝通。為了讓詩歌和生活融合在一起,讓孩子浸潤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甘露,我們班啟動了中華古詩文經(jīng)典的基本熏陶和修養(yǎng)的活動。三個月來,孩子們已經(jīng)誦讀了三十多篇,F(xiàn)在,教室里最多見的就是孩子們圍在一起搖頭晃腦地吟誦,老師的個人主頁上,畫紙上,留下了孩子們自己心底煥發(fā)出的詩情畫意?梢哉f,古詩教學在我們班已經(jīng)不再是一種負擔,學生在課外汲取的詩歌營養(yǎng)經(jīng)過老師在“誦讀和導讀課”的展示,經(jīng)過“小詩人”的評選,經(jīng)過“古詩大點兵”等一系列活動情境的驅動,讓孩子們盡情地讀起來、動起來,把學生的生命力量引出來。這“動”,決不是表面的熱鬧,而是視界的敞亮,精神的漫游,思想的翱翔,心靈的舒展,理性的頓悟,智慧的迸發(fā)。
總之,是個體生命的全面發(fā)展和成長。當每個孩子都深深地卷入經(jīng)典詩文的時候,你還擔心他們在課堂上不“親臨現(xiàn)場”,你還擔心他們不“對話交流”,你還擔心他們不“動態(tài)生成”……如此,生命才能活潑地舒展開來,學習才能成為有意義的生活。語文課程是一個情感的世界,是一個詩意的世界,是一個豐富的生命世界。從教材、尤其是從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出發(fā),尋找出一個連接著課程內(nèi)容和學生生活的'“知識儲存庫”,并以此為起點,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就能使教學成為一條融匯知識、能力、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主線,就能夠激活學生對文本的通靈感悟,與文本發(fā)生“內(nèi)在的對話”,這樣,文本所蘊涵的智慧的光芒、思想的火花就會把學生生命的靈氣燃燒起來,由此豐富學生的生命體驗,催發(fā)學生生長和發(fā)展。作業(yè)展現(xiàn)出來的創(chuàng)造力更讓我堅信了這一點。
新課堂應關注“人”的發(fā)展,應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尊重生命的獨特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關照生命的整體性,發(fā)掘生命的創(chuàng)造性,讓孩子們的興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創(chuàng)造都在生機勃勃的課堂環(huán)境中煥發(fā)出來,飛揚起來。追求生命的成長,讓老師和孩子們的潛能如花綻放,讓師生之間的情感親密交融。在快樂中學習,讓老師和學生的熱情如涌泉長流,讓師生之間的情思互動碰撞,盡情張揚成長的快樂!
《畫》教學反思10
今天的語文課了,我們開始上《字與畫》了。
這樣的課我是從出示“倉頡”這兩個字開始的。這兩個字怎么讀呢?教室里很安靜,孩子們盯著,搖了搖頭。過了一小會兒,茹子涵輕聲說:“倉……難道是倉庫嗎?”呵呵,不錯喔,認識一個“倉”字,這小子也會想哈知道“倉庫”這個詞。
“這可不是倉庫。不認識嗎?不著急,我們剛學習了一種識字的方法喔!誰還記得?”
“看拼音識字!”有同學說。
“對!看拼音識字。瞧,拼音娃娃出現(xiàn)啦!”我一邊說,一邊點擊出音節(jié)。孩子們立刻異口同聲地拼讀起來。
“這兩個字讀什么呀?”
“Cānɡ jié!
“對,我們一起讀一讀!
“倉頡是一個人的'名字,他是古代的一個人,他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大事。那就是——”我說著畫轉身寫下——“造字”兩個字。會讀的同學讀了出來,其他同學聽了讀音也跟著讀了。
接著我給孩子講了倉頡造字的故事,順勢就引出了圖片。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畫面內(nèi)容和字形結構來思考畫與字之間有什么必然的聯(lián)系;再通過畫與字的聯(lián)系來建立字的概念,同時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由畫到字的各個變化環(huán)節(jié)來感受知漢字的演變過程;再通過漢字演變過程來感悟漢語文化的神奇和邃遠,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畫》教學反思11
在本次教學活動中能感受到學生對民間美術認識的變化。他們對農(nóng)民畫能用簡單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感受。通過不同畫種的對比,學生能感受到農(nóng)民畫的與眾不同,農(nóng)民畫中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繽紛的色彩深深的吸引著他們,紛紛表示不是很喜歡農(nóng)民畫。
農(nóng)民畫中蘊含著廣大勞動人民對真、善、美的追求,農(nóng)民生活的情趣、豐富的精神食糧,它對于學生的思想品德和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有很好的教育價值。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fā)揮民間美術的教育功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文化品質和審美修養(yǎng)。鍛煉他們美術素養(yǎng),慢慢的體會到農(nóng)民畫其實是很有意思的繪畫作品,是人民的智慧的`精華。
在欣賞分析農(nóng)民畫中指導欣賞作品,嘗試進行分類和特點歸納,然后臨摹、寫生、觀察、教師示范等,學畫農(nóng)民畫。從而注意到運用民間 美術的造型和色彩特點。
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想:
1.教師要在平時注重各方面知識的積累,這樣更有利于在這種非固定模式的課堂中靈活機動的運用所學引導和啟發(fā)學生,令學生信服。
2.在課前學生探索階段要密切關注各組學生的進展情況,提供及時的幫助和指導。有些學生熱情很高,選擇的內(nèi)容太過龐雜,教師應在先肯定其熱情的前提下巧妙的引導其選擇一個合適的主題。但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教師的幫助要適度。
3.上課前要對各組學生探究的情況有所了解,這有利于更好的掌握時間,調動課堂氣氛。
【《畫》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畫》教學反思08-26
畫的教學反思02-28
《玲玲的畫》教學反思09-05
《畫楊桃》教學反思09-01
畫垂線教學反思10-29
玲玲的畫教學反思11-11
蘇珊的畫教學反思04-18
《畫楊桃》教學反思10-10
《瓦片畫》教學反思10-06
泡泡畫教學反思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