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觀察手》教學設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觀察手》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設想:
本節(jié)課通過一個創(chuàng)意的游戲引發(fā)學生思考:為什么人的手如此靈活?這樣的問題激發(fā)了學生們的好奇心,促使他們主動去尋找答案。在游戲中,學生們被鼓勵猜測答案,并展示他們個性化的想象力。同時,采用多種材料和設計多個簡單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最后,我們設計了兩個有趣的活動讓學生猜測箱子和信封里的物品,以便體驗手的觸感和功能。通過這樣的互動體驗,學生們更深入地理解了手的靈巧性以及與手相關的關節(jié)、皺紋和大拇指等構(gòu)造特點。同時,他們也意識到手具有感受和觸知功能。我們的期望目標是,通過這樣的活動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熱愛,并在活動中幫助學生加深對手的構(gòu)造和功能的理解,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和能力。
一、教學目標
1、手是人體上的一對肢體,具有復雜而獨特的構(gòu)造。手由關節(jié)、骨骼和肌肉組成,靈活度非常高。手的構(gòu)造包括關節(jié)的存在,這使得手能夠進行各種精細的動作和靈巧的操作。手指之間也有褶皺,這使手能夠更好地握取物體。而大拇指則是手最重要的構(gòu)造之一,它與其它四根手指不同,可以與其他手指相對,從而使得手能夠抓取更小或者更大的物體。此外,手還具備感覺功能,通過手指末端的神經(jīng)末梢,我們可以感受到觸摸、溫度、壓力等外界刺激?傊,手的獨特構(gòu)造使得人類能夠進行豐富多樣的工作和創(chuàng)造。
2、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使用不同材料驗證一個猜想。實驗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個性發(fā)展,關注他們在體驗活動后的感受,引導他們學會關愛身邊的殘疾人并激發(fā)對自我探索的興趣。請修改這段內(nèi)容。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通過觀察認識手的基本知識,了解手的構(gòu)造和手的靈巧有關。
難點:小組的合作學習,自選實驗方式驗證自己的猜想。
三、教學準備
玩具、吸管、膠帶、空管、剪刀、記錄本等。
四、教學過程?
。ㄒ唬┯螒?qū)??: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玩一個新的游戲吧,叫做“剪刀、石頭、布”。大家都喜歡這個游戲嗎?我想和一位學生進行一場比賽,看看誰能贏。這樣不僅能夠讓大家更加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還能緩解緊張的情緒,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此游戲主要采用手勢來表達,非常適合引導觀察對象的出現(xiàn)。讓我們開始吧!
我們剛剛進行游戲時,使用到了什么工具或道具呢?我們的手還可以用來做哪些事情呢?你們的手真是太靈巧了!【通過詢問手的作用,激發(fā)學生對手的興趣。老師著重表揚了手的靈巧性,為學生生成[手為什么這么靈巧?]這個問題作一個鋪墊。因為整個科學探索活動都圍繞著這個主題展開,學生有了手為什么這么靈巧的疑惑,才能形成對手的關節(jié)、褶皺、大拇指等結(jié)構(gòu)的探索研究。引導出有價值、有探索意義、有利于課堂開展的問題,對后面教學活動起到關鍵作用。學生往往會提出很多問題,但其中符合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并不多,所以設計了一些隱藏的鋪墊!
。ǘ┯^察手的構(gòu)造:
現(xiàn)在,我們用巧妙的手來制作一些小動物。你們對自己這雙靈巧的小手有什么問題想要問老師呢?(為什么我們的手這么靈巧?)【再次讓學生用靈巧的手做幾只小動物。讓靈巧這個詞語在學生腦海中浮現(xiàn)。接下來,提出問題:“你們對自己這雙靈巧的小手有什么問題想要問老師呢?”讓他們自己提出一個既感興趣又有探索價值的問題——為什么我們的手這么靈巧?在教學詢問過程中,第一個學生提出了類似的問題:“為什么我們的手這么不靈巧?”然后,其他問題也相繼提出,比如為什么我們的手有五個手指?為什么手上會長毛?為什么我們的手這么靈巧?由于問題是學生自發(fā)提出的,他們內(nèi)心產(chǎn)生了一種尋找答案的渴望,這種渴望引導著他們進行觀察和探索,通常能夠發(fā)現(xiàn)平時忽略的細節(jié),從觀察中獲取更多的收獲!磕敲次覀兛梢匀ツ睦飳ふ掖鸢改?展示觀察手的課題,我們之前觀察過什么?用了什么方法進行觀察?。
下面我們將以手的靈巧性為切入點,結(jié)合之前大家提到的方法,進行觀察。開始活動。當活動遇到困難時,給出友情提示:請思考與手有關的物品。學生們展開活動。【在我第一次試教中,我發(fā)現(xiàn)對于十歲左右的孩子來說,“手為什么這么靈巧?”這個問題有些抽象和晦澀,使得學生們很難找到切入點去探索。他們在小組討論環(huán)節(jié)時積極性也不高。后來,我通過設置一個簡單的問題提示——“與手有關的物品是什么?”來引導學生們進行觀察,這樣學生們就明確了觀察的目標,并且也增加了興趣!
學生們通過觀察和交流,發(fā)現(xiàn)了手的靈巧性與大腦、骨頭、關節(jié)以及皮膚的皺褶等因素有關。教師在板書上記錄下學生們的回答,并引入了關于關節(jié)、皺褶以及大拇指作用的研究。為了更好地認識關節(jié),教師進行了演示。同時,學生們還隨機發(fā)現(xiàn)了關節(jié)、褶皺以及大拇指的一些特點。
。ㄈw驗手指的關節(jié)、褶皺及大拇指的作用。
1、認識手指的關節(jié):
、僬堃晃粚W生演示關節(jié)的位置,數(shù)關節(jié)的個數(shù)。
、陉P節(jié)在人體中起著連接骨骼的作用,使得身體可以進行靈活的運動。沒有關節(jié),人體將喪失活動能力,無法實現(xiàn)正常的運動功能。我認為沒有關節(jié)是不行的。首先,關節(jié)可以提供骨骼的靈活連接,使得人體能夠完成各種復雜的動作和姿勢,如走路、跑步、跳躍等。如果沒有關節(jié),骨骼之間就無法實現(xiàn)這種連接,人體的運動將會受到極大限制。其次,關節(jié)還承擔著保護骨骼和減震的功能。關節(jié)內(nèi)部有軟骨和滑液,能夠起到減少骨骼之間摩擦的作用,同時也能夠吸收運動時產(chǎn)生的沖擊力,保護骨骼免受損傷。如果沒有關節(jié),骨骼之間的摩擦和沖擊力將會變得更加劇烈,容易導致骨折或其他傷害。此外,關節(jié)還參與到人體的平衡和協(xié)調(diào)過程中。通過聯(lián)合肌肉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作用,關節(jié)能夠精確控制運動的方向和幅度,使得人體能夠保持平衡,并且完成精細的動作。沒有關節(jié),這種平衡和協(xié)調(diào)的能力將會喪失,人體的運動將變得笨拙和困難。總之,通過以上的論述可以證明沒有關節(jié)是不行的。關節(jié)在人體中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沒有關節(jié)將導致人體運動功能的缺失和受限,給日常生活和工作帶來極大的不便。
、坌〗M討論一下,我們可以使用桌上的哪些材料來進行實驗驗證?茖W活動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意識,強調(diào)他們動手操作和親身體驗的能力。我們應該堅持讓學生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索,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我們也要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分層次開發(fā)他們的思維能力。新課程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開發(fā)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因此,在進行實驗驗證和體驗活動時,我們可以為學生提供各種不同的材料,讓他們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索。通過達到知識目標的過程,我們還能同時完成潛在的目標。
④真聰明,我們就用這幾位同學的方法來做一做,看看有什么感受?學生分組體驗。
、菡l來說說自己的感覺?
我們再到手上找一找還跟什么東西有關?
2、認識褶皺:
、訇P節(jié)處的皮膚和其他地方的皮膚有什么不同?
、谖覀兘o它起個名字叫它褶皺。你認為褶皺有什么作用?
③大家可以玩一玩桌上的吸管,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學生操作,教師指導。
④同學們確實觀察得很仔細。手上沒有褶皺行不行?怎么證明?
、菽敲慈绻覀兪稚蠜]有這個褶皺,該怎么辦呢?好的,下面我們按照這位同學的方法來驗證一下褶皺的作用,開始吧。學生們組成小組進行實驗活動。
、拊趺礃?學生說自己的感受。
3、認識大拇指:
、俪鍪敬竽粗笀D。它叫什么名字?
、诖竽粗负土硗馑膫手指的長法有什么不同?
、奂热淮竽粗妇哂歇毺氐男螒B(tài),那它是否也具備獨特的功能呢?沒有大拇指的話,手部是否仍能保持同樣的靈活性呢?
、茉趺醋C明?
、菸覀儊碓囋嚳,看看沒有了大拇指還能不能靈活地去使用剪刀和筆。開始。學生操作。
、迏R報表演,失去大拇指的確會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然而,我們必須認識到,有些殘疾人所失去的并不僅僅是大拇指。對待他們,我們應該懷有同理心和尊重之情。每個殘疾人都是獨特的個體,需要我們關注和理解。雖然缺失某個身體部位可能影響其日常活動能力,但這并不代表他們無法克服困難。我們可以通過提供適當?shù)闹С趾唾Y源來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zhàn)。例如,為他們提供輔助工具或技術,讓他們能夠獨立完成各種任務。此外,我們也應該推動社會環(huán)境的改善,以更好地融入殘疾人的需求。這包括建設無障礙設施,提供充足的就業(yè)機會以及促進包容性教育等。通過這些努力,我們能夠為殘疾人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友好和包容的社會?傊,對待殘疾人,我們應該消除歧視和偏見,尊重他們的權益和尊嚴。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實現(xiàn)平等和包容的社會。
4、體驗活動小結(jié):
我們已經(jīng)進行了幾個游戲,老師感覺大家有些疲憊,所以現(xiàn)在需要休息一下。順便思考一下為什么人的手如此靈巧呢?實際上,手的靈巧程度與手的每個部分的結(jié)構(gòu)密切相關。同學們可以在課后繼續(xù)研究這個問題。
(四)認識手的感覺功能。
手的靈巧不僅僅在于其靈活運動的能力,它還具備許多其他功能。想要了解更多的話,請保持好坐姿。
1、老師箱子里有些好東西?誰能不用眼睛看就能知道里面是什么東西。
2、你對這個物品的感覺是什么?為什么呢?請將蘋果作為獎勵送給學生!就ㄟ^給予實物獎勵,可以激勵學生更積極地參與科學活動課程,并在他們的童年留下美好回憶。】
3、讓學生找出香蕉,獎勵。
4、手能感覺物體的什么?
5、現(xiàn)在我們就來看看手的本領。每個人從抽屜里拿出一個信封,閉上眼睛摸摸信封,猜猜里面裝的是什么。開始。
6、請打開信封看一看,猜對得請舉手
。ㄎ澹┱n外延伸
今天,大家玩得愉快嗎?老師有一個有趣的任務想和大家分享,你們想知道嗎?回到家后,觀察一些動物的"手",看看它們和我們的手有什么不同。你們覺得怎樣呢?【整個課堂活動一直吸引著學生的興趣】。
教學反思:
一、激發(fā)興趣,在愉快氣氛中體驗成功。
按照建構(gòu)主義的觀點,一節(jié)課的效果應該主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因為知識是不能直接傳遞的,教師只能傳達信息,而真正獲得知識需要學生主動地進行建構(gòu)。關鍵在于教師能否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積極地進行知識建構(gòu)。因此,在引入新課時,我設計了一個師生互動的游戲——“剪刀、石頭、布”。這樣的游戲活動是學生喜歡的,而且和老師一起進行游戲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讓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為了保持學生濃厚的興趣,我在教學中會穿插一些游戲,并用激勵性的語言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學習交流過程中,我會采用多種形式的互動,不僅包括師生之間的互動,還有學生與其他同學之間的互動。我會與學生保持民主、和諧、融洽的關系,在班級中營造愉快的氛圍。通過創(chuàng)造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我能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二、充分準備活動材料。
這節(jié)課,我設計了三個活動:探索手的靈活性和關節(jié)構(gòu)造、了解褶皺以及大拇指的重要作用。在這些活動中,學生需要自己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為了確保學生能夠有效地實施他們的想法,我提供了多種材料,如硬紙張、膠帶、空心管、剪刀和紙條。這些材料準備得非常充分,因此大多數(shù)學生的想法都能夠成功實施,為他們的探究活動提供了方便。多樣性的材料選擇符合不同學生的需求,尊重了他們的個性,同時也促進了他們的思維發(fā)展。舉例來說,在證明褶皺對于手的運動至關重要的過程中,學生可以使用空心管來代表手指。老師問道:“這是什么證明?”學生回答:“沒有褶皺的管子不能動,而有褶皺的管子能夠動!崩蠋熯M一步追問:“你是如何實現(xiàn)的?”學生解釋道:“我們在管子上割了一個口子!痹诳茖W課教學活動中,材料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直接影響教學的深度和廣度。
三、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
建構(gòu)主義認為科學知識是由學生主動構(gòu)建的,因此在教學中應該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特別關注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并喚起他們的主體意識。通過親身體驗和探索,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建立屬于自己的認知體系。在教學中,我有意識地提供多個充滿探索空間的活動,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并根據(jù)自己的方式進行各種探究活動,解決相關問題。這個過程實際上是一種積極有效的知識建構(gòu)過程,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不同的收獲。在體驗性學習活動中,師生之間以及同學之間的關系是民主和諧的。教師只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親密伙伴。教師將自己視為學生中的一員,與學生一起探索和發(fā)現(xiàn),而不是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例如知識結(jié)構(gòu))。此外,每個學生都可以通過交流討論從其他同學那里獲得新的思維方式,并充分展示自己。這種教學方式有助于全面發(fā)展學生的思想、能力和個性,使每個學生在不同學習層次上實現(xiàn)自我。
四、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這堂課的教學主要采用了科學探究的方式進行,課堂活動圍繞手部探索展開。在第一個活動中,我首先向?qū)W生提出了一個假設:手是否能夠進行活動,沒有關節(jié)是否可以實現(xiàn)。通過這個問題,學生們腦海中形成了行與不行兩種可能性,并渴望找到證實自己想法的方法。接下來,我請學生利用桌上提供的一些材料來進行驗證。學生們嘗試使用老師提供的硬紙張、膠帶、空管、剪刀、紙帶等材料進行實踐活動。整個探索活動中,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喜好選擇不同的材料,思考關節(jié)和手部靈活性之間的關系。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得到不同的收獲,他們的個性也得到了發(fā)展。通過這次探索活動,學生明確了科學探索的形式:先生成想法,再用各種方法來驗證這些想法。在實踐操作中,有些材料對解決問題有幫助,而有些則沒有。學生們經(jīng)歷了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提高了自我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動手和分析的能力。
【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觀察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10-06
(經(jīng)典)小學科學教學設計05-23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05-23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04-27
小學三年級上冊教學設計04-26
關于小學科學教學設計10-06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最新03-12
春天的手教學設計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