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熱)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
這周的星期一,是我們住校生在家過周末返校的一天。母親騎著電動車拉著我。在返校的路上,我感受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家鄉(xiāng),一個令人感受很深的家鄉(xiāng),令人嘆息。
母親給我做好早飯,我吃完香噴噴的飯后準備跟母親去學校,打開家門,不要說放眼望去了,連眼前四五米遠的地方你都看不到,仿佛置身人間仙境,我可得跟緊母親,不然會找不到了。母親喊著我,對我說:“要遲到了,快走吧!”如果不在是母親叫我,我甚至都不能找到她,我坐上了車子,在路上不斷的囑咐母親:“騎車子小心點,”在路上我問母親:“為什么這幾天老是有這么大的霧?我好喜歡大霧天”,母親卻一聲長嘆的對我說:“孩子,這不是霧,應(yīng)該叫做霾。”我追問她說:“這不是空氣中的小液滴嗎?霧跟霾又有什么區(qū)別?”母親扭著頭語重心長的對我說:“霧,是大自然的正,F(xiàn)象,屬于季節(jié)性質(zhì)的,跟雨和雪的性質(zhì)是差不多的'。但是霾就不同了,霾是由于空氣中的硫酸,硝酸等物質(zhì)增多了導(dǎo)致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人類的不合理生產(chǎn)和汽車尾氣排放導(dǎo)致的!蔽衣牭竭@里,終于恍然大悟。聽母親說這些霾時間長了還能對人們引發(fā)各種呼吸疾病,并最終引發(fā)癌癥。我想到這些,就覺得毛骨悚然,原來,我們一直生活在一個如此的高危區(qū)域!
你們的家鄉(xiāng)是山清水秀,一望無垠。還是像我的家鄉(xiāng)這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家鄉(xiāng)特色呢?想想這些危害,我覺得作為地球上的一份子,人類難道不應(yīng)該好好地保護和美化我們這個唯一的自然家園嗎!不要再只顧自己眼前的利益,而破壞整個大自然的生態(tài)平衡,人類,需要反思……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2
“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xiāng)風。”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你瞧,悄悄地跟在冬爺爺身后的她,一下子從時間的道路上跳出來,春節(jié)——這紅彤彤的小姑娘笑盈盈地跑來了。
這紅紅的、濃郁的年味,從臘月就散發(fā)開來。臘八這天,家家戶戶都要熬一鍋香氣撲鼻、又甜又糯的臘八粥。通常啊,熬粥時會在里面放入各種的紅豆、黑豆、黃豆、綠豆、蓮子、黑米、栗子、花生、大棗、葡萄干、桂圓、白糖等等等等。有這么多香噴噴的`材料,說它是展覽會也不為過。
在除夕,家家都忙著做年夜飯,酒肉的香味四處飄散。大家全部換上漂亮的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福字,屋里粘好窗花以及各種小飾品,四處年味濃濃。為什么這么喜慶?因為紅色是春節(jié)的代言詞,紅色是最最吉祥、最最快樂、最最幸運的顏色。
元宵節(jié)啦!大街上到處都像辦喜事,紅紅火火、熱熱鬧鬧。家家掛起燈籠,有蓮花的,有小魚兒的,還有清一色的大紅燈籠。而對一個原原本本的吃貨來說,最重要的當然是吃湯圓!真是一件美好的事。從滿地爬的小孩子、天天工作的中年人到悠閑快樂的老人,誰不喜歡湯圓呢?在這天,先把糯米面和好,取出一小塊,把中間按出一個小洞洞,把圓圓黑黑的芝麻球放在中間,把面團起來,放在鍋中看它上上下下、浮浮沉沉地游泳,出鍋時輕輕一咬,芝麻餡噴涌而出,給人無窮的回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睙熁、鞭炮擦亮天空,濃濃的年味告訴我——這是一個無比快樂的幸福節(jié)日!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3
“過新年,穿新衣,吃餃子,放鞭炮……”,春節(jié)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jié)日,每個小朋友都喜歡熱熱鬧鬧過大年吧,每家每戶過新年時都有很多習俗吧,我們家過年也有很多有趣的習俗,你想知道嗎?讓我來說給你們聽聽吧。
貼春聯(lián)
我奶奶家原來在鄉(xiāng)下,貼春聯(lián)可不像城里人家只貼在一個門上,那可是個大工程。年三十中午前,家里的男人們都要發(fā)動起來,把所有的院門、房門、倉庫門都貼上,連雞舍和牛棚都不放過。貼好春聯(lián)后,還要在大院的門口放一根桃樹枝,表示全家人都到齊了,外人就不能來串門啦。
守歲
大年三十晚上,我可最高興了。吃完年夜飯,我就和哥哥放鞭炮,到村口看扭秧歌,然后就和全家人看電視,等著迎接新年的到來。終于,聽到了鐘聲響起,鞭炮齊鳴,我就趕緊去給長輩拜年收紅包啦。當然,除夕的餃子也是我盼望的.,因為我們家的餃子里面有錢呢,為了吃到餃子里的硬幣,每次我都要把肚子吃的圓鼓鼓的,生怕吃不到錢啊。
拜年
年初一早上,我還睡的迷迷糊糊的,就陸續(xù)有人到家里來拜年了,我只好起床穿好新衣服,趕緊也和大人們?nèi)e人家里拜年,拜年要規(guī)規(guī)矩矩的問好,不能亂跑亂跳的。在城市里,人們都已經(jīng)電話拜年,短信拜年了,可是在鄉(xiāng)下,還保留了到家里拜年的習俗。
圖吉利
從小到大,我也過了好多個新年了,關(guān)于過年的吉祥話我也知道一些了。比如,吃餃子的時候,餃子如果破了不能說“破”,得說“掙”了;還比如,年夜飯要吃桃子罐頭和杏罐頭,寓意逃離災(zāi)難,幸福永遠;還有諸如年三十一整晚都不能關(guān)燈啊,初一不能掃塵啊等等,都是很多人家過年的習俗。
哦,對了,現(xiàn)在我奶奶家已經(jīng)搬到了嶄新的大樓上,比原來的平房條件好多了,但是過年的習俗幾乎都沒變,一樣沒變的還有我們這個大家庭其樂融融的溫情,一想到一家人圍著爺爺奶奶高興地說啊笑啊,我就迫不及待地要過年了,新年快來吧!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4
每到冬至,我們家里都會包餃子,吃餃子,這是家里常有的習俗。因此,冬至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節(jié)日。
包餃子當然先要把食材準備好,有豬肉、芹菜、白菜、香菇……把它們一個個的放進榨汁機里炸碎,放上鹽、味精等一些調(diào)味的東西,將他們在大碗里攪和一下,包餃子用的餡兒就做好了。
現(xiàn)在我們開始包餃子了。我學著奶奶的樣子,拿起一片面皮攤在手上,在面皮的周圍沾上水,再放入肉餡。奶奶說:“看!像奶奶這樣包的餃子準好看!”
我慢吞吞地將手中的餃子拿起來說:“奶奶……我這餃子……吃的好像……有點多!
奶奶哈哈大笑:“你這的確是吃得有點多啊!連它的小肚皮都給撐破了呢!少放一點餡兒,這樣就不會破啦!蔽尹c了點頭,繼續(xù)拿起一片餃子皮,專心致志地跟著奶奶學。
先是按之前沾水、包餡,這次包的餡不多不少,沒有撐破。我小心翼翼地將皮邊黏合,我很有成就感地說:“看看我!竟然包出了一個完美無瑕的餃子!”
奶奶一看:“你那是餃子嗎?一點形狀都沒有!
“哦,能包攏就不錯了!蔽易焐喜环䴕,心里想著一定要包好。我偷偷觀察奶奶是怎么包的,也學著一步一步包,包著包著就會了。我不僅包出了元寶餃子,還有三角形餃、魚形餃、月牙餃……包的餡兒也不一樣,有蘑菇餡兒、香菜餡、蘿卜餡兒……
餃子煮好后,我們家人吃的那是一個開心。你說說,一邊看著有趣的`電視,一邊吃著自己包的熱騰騰、香噴噴的餃子,那怎能不高興?怎能不快樂?
每到冬至,都有餃子吃。餃子皮薄餡大,舌尖上的美味,真是讓人回味無窮。∫驗轱溩,我喜歡冬至。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5
每年正月初一,我的早餐午餐都會被甜軟的湯圓餡包裹起來,早上是芝麻,中午是紅糖,吃得我滿嘴甜乎乎、油膩膩的。與別家不同的是,我家的紅糖和芝麻湯圓都是自己做的。
在大年三十也就是做湯圓的前一天,我們會去奶奶家,拿她老人家熬好的芝麻糊和從米易帶回來的紅糖,用保鮮膜蓋好芝麻糊,把紅糖塞進冷凍層里,準備晚上開始動手包湯圓。在一個下午的盼望之后,終于開始包湯圓了,我和幾個小表弟、小表妹圍著大人們做湯圓。首先應(yīng)該是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團,可媽媽一看糯米粉用完了,她只好打發(fā)我去樓下超市買一袋,這一下可慘了,我要吭哧吭哧著提一個大袋子爬三層樓呢,這可怎么辦呢?我只好自己跑到超市買了糯米粉后,找朋友借上他的小推車,把那一大袋東西給拽上了3層樓,終于在我的拼命努力下包著灰塵的糯米粉,終于成功到站。在我滿是汗水的背上,一碗熱騰騰的湯圓,顯得更加可貴,更加值得期待了。
媽媽先按照大姨經(jīng)過千百次嘗試的2:1和1:2秘方調(diào)制糯米團,首先把糯米粉加水不斷的又推又揉裹成一個糯米團,再把這個糯米團切成小塊搟成皮加上紅糖塊或芝麻糊,弄成一個球就好了。
在小表妹無數(shù)次央求下,媽媽塞給她一小塊多余的.糯米團,她把糯米團捏了又捏,最后也就捏了個“四不像”,我看不下去了,這分明就是一種對于藝術(shù)的輕視嘛,我直接把“四不像”捏成一個球,丟進了她那小胖手夠不到的蒸籠里。
終于盼到了正月初一的這一天,我們終于可以大口吃湯圓了,太棒了!我已經(jīng)饞了一夜了。
媽媽把五個白胖的臉上有微微紅暈的紅糖湯圓放進我的碗里,我看著湯圓不由得思緒萬千。那小小的碗里承載著的是中國的民以食為天的文化,是大唐盛世繁榮的后續(xù),是風雅宋朝美味的傳承,是家人間一碗濃厚的愛。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6
我的家鄉(xiāng)景色迷人,物產(chǎn)豐富,每到過節(jié)時就分外熱鬧。
現(xiàn)在,我將帶領(lǐng)大家來到我的家鄉(xiāng)看看這熱鬧非凡的元宵節(jié)。元宵節(jié)是在正月十五,過節(jié)時處處張燈結(jié)彩,人們把各種各樣的燈早早地掛到燈會上,讓人們參觀。參觀后便來到旺火旁,正轉(zhuǎn)三圈,倒轉(zhuǎn)三圈,保佑自己及家人在新的一年里紅紅火火,萬事如意、順心順意!
隨后,人們來到廣場。廣場上人山人海,人們的腳尖碰著腳跟,肩膀擦著肩膀都到廣場觀看節(jié)目表演。人們有的跳舞,有的唱歌,十分的熱鬧。
在元宵節(jié)這一天里,人們還要放鞭炮,尤其是那些十分調(diào)皮的小朋友們。每人拿著一支點燃的炮竹,興高采烈地玩了起來,他們玩的都十分開心。
我們每家每戶都像辦喜事一樣,紅火而又美麗。在這一天里,人們還要吃元宵,吃的元宵里面還有不同的口味。這是春節(jié)的又一個高潮,元宵節(jié),處處懸燈結(jié)彩,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一樣,火熾而美麗,有名的老鋪都要掛出好幾百盞燈來;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紗燈;有的通通彩繪《紅樓夢》或《水滸傳》的.故事,有的圖案各式各樣。這也是一種廣告,燈一懸起,任何人都可以進到鋪中參觀。晚間燈中都點上蠟燭,觀者就更多了。這廣告可以不庸俗,干果店在元宵節(jié)還要做一批雜拌兒生意,所以每每獨處心裁,制成各樣的冰燈,或用麥苗做成一兩條碧綠的長龍,把顧客招來。在家里,還有:走馬燈、宮燈,各形各色的一些紙燈,還有紗燈,里面有小鈴鐺,到時候就叮叮地響,大家還必須要吃元宵,過了元宵節(jié)可能就吃不到元宵了,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
可是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學生該去上學,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春節(jié)在正月十五就結(jié)束了,臘月和正月在農(nóng)村正是大家最閑著的時候。過了元宵節(jié),天氣轉(zhuǎn)暖,大家就又去忙著干活兒了。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7
我的家鄉(xiāng)在溫州文成,這里有著與眾不同的習俗。
“啪啪啪!轟轟轟!”又開始放鞭炮了。我心想:這才幾點呀就開始放,真惹人煩!我把被子蓋到頭上,繼續(xù)睡大覺,以養(yǎng)足精神。
八點的時候,爸爸在我耳邊輕聲說:“今年祭祖也帶你去,快起來!”聽到這句話,我欣喜若狂,立刻掀開被子,穿上衣服,套上褲子,直奔衛(wèi)生間開始洗漱。洗完后,我和一群大人們開始出發(fā)去祭祖的地方。
過了一會兒就到達了目的地,這里黑漆漆的,只能依靠亮光看清楚一點點,四周都是磚瓦砌成的墻。我迫不及待地想開始放鞭炮,正當我拿著一卷鞭炮和打火機時,卻被一個人打了一下。我轉(zhuǎn)頭一看,原來是媽媽,她說:“祭完祖之后才能放!甭犕,我露出無奈的表情,心想:真是太掃興了!
開始祭祖了。我和長輩們拿起籃子里的杯子、碗和筷子,在桌上擺好,倒上酒,擺好水果和菜之后便開始祭拜。我學著大人們的.模樣,彎下腰,跪在墊子上磕了三個響頭,嘴里念叨著:“我要有很多錢,大吉大利……”媽媽讓我來燒紙錢,我先拿了一張,點燃后就放在盆里,然后迅速地把下一張鋪開,蓋了上去,重復(fù)幾次后,火燒得越來越旺。
紙錢燒完后,就到了我最喜歡的環(huán)節(jié)——放鞭炮。我拿起一大卷鞭炮放在地上,用打火機點燃那根細長的引線,然后迅速地跑到屋里面!班耘!啪!啪啪!”白色的煙霧,就如同迷蒙的仙境一般。一些膽小的孩子則依偎在媽媽懷里,耳朵被捂著,而有些大人們自己也閉著眼睛不敢看。鞭炮放完后,還要把菜裝到籃子里,再把倒過酒的杯子洗干凈,一起放到里面。
這就是我們家鄉(xiāng)與眾不同的習俗——祭祖、放鞭炮。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8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每個民族都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我家鄉(xiāng)的風俗也有很多,但讓我記憶最深刻的要數(shù)九月重陽放風箏了。
重陽節(jié)風箏上市,每家店鋪的門前都擺著各式各樣的風箏,一清早就有許多人上街去買風箏了。孩子們更是和風箏結(jié)下深厚的情誼,在熙熙攘攘的街,在人頭串攢動的鋪中,總能見到孩子們的'身影。人們買上風箏,自然是到風箏場去放了。
我拿著新買的風箏——它是一只羽翼豐滿、深褐色的老鷹風箏,跟看爸爸來到了風箏場。呵!風箏場上的壯觀場面是我從未見到過的。天上五顏六色的風箏那是彩;地上人頭攢動的人群那是江。我們擠入“江"中,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一片稍微寬闊的空地。我們坐到地上休息,消除身上的疲勞。
一位叔叔的身影映入了我們的眼前,只見他把蝴蝶風箏放到地上,右手拿著線軸,拉著長線,風一起,他立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向前奔跑,風箏“嘩——”地一聲飛上藍天,隨著線越放越長,風箏就越升越高了。它扭著長長的尾巴,在空中隨風舞動……我們看得心癢癢的,顧不上疲憊了,也學著那位叔叔放起風箏。我們并不了解風向,只要有風一起,我們就向前跑。結(jié)果呢,飛上半空的風箏,就像一只無頭蒼蠅,這兒碰那兒撞的,最后干脆一頭栽到了地上。經(jīng)過無數(shù)次失敗后,我的箏終于成功飛上天空了,因為我們都學會了如何看風向。
望著展翅高飛的老鷹風箏,我的心別提有多高興了?墒强鞓返臅r光總是那么短暫,黃昏已經(jīng)慢慢的逼近,風箏場上的人群越來越少,天上的許多風箏也失去了蹤影。我望著被夕陽染得通紅的老鷹風箏,戀戀不舍的把它收回來,和這美麗廣闊的風箏場告別了。
重陽節(jié)已經(jīng)過去,可放風箏的經(jīng)歷讓我記憶深刻。這個風俗給我?guī)頍o窮快樂,讓我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9
廣寧是一個富有特色的地方,有蜿蜒曲折的小河,有宛如屏障的竹林,有連綿不斷的群山,在靈山秀水孕育下的人民,經(jīng)過一代又一代,流傳下來許多富有地方特色的風俗習慣。
鞭炮“噼嚦啪啦”地響個不停,男女老少都換上了新裝,到處充滿喜氣洋洋的氣氛。你沒猜錯,此時正值過年。舞獅是這個時候必不可少的節(jié)目。隨著氣勢宏偉的鼓聲響起,威風凜凜的醒獅舞動著它那靈巧的四肢,出奇大的頭鑲嵌著機靈的眼睛,一眨一眨的,特別有神!舞獅是過年的家鄉(xiāng)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端午節(jié)到了,從家家戶戶飄來一陣陣糯米的香味兒。人們正忙著包粽子吃!裊裊輕煙從煙囪里飄出來,人們開始蒸粽子了。一小時過去了,人們端出熱氣騰騰的粽子,開始品嘗美味的勞動成果。剝開粽皮,露出細膩的糯米,里面塞滿了豐富的餡:肉、黃豆、花生等等。咬一口,松軟可口,回味無窮。
深幽的天空中掛著一輪皎潔的圓月,就意味著中秋佳節(jié)到了。在中秋節(jié)前后幾天,人們購買月餅,互贈月餅,增長了彼此之間的情誼。農(nóng)歷八月十五的晚上,是一個充滿詩意的'晚上。貢臺上擺滿了各種美食:月餅、栗子、炒螺和各種水果。賞月時刻到了,在貢臺上插上三支香,就可以享受美味佳肴了。細膩的月餅、可口的栗子、香脆的炒螺、酸甜的柚子、甘美的葡萄……叫你吃得飽飽的。街頭巷尾里,一些小孩子正提著燈籠歡快地鬧著,好不快活。一些家長給孩子們講關(guān)于月亮的故事,望著又圓又亮的月亮,在上面的吳剛放下斧頭,向大家揮手;嫦娥摟著雪白的玉兔,在廣寒宮前翩翩起舞。
舞獅、粽子、明月都充滿著濃郁的廣寧氣息。我愛廣寧,更鐘情家鄉(xiāng)的文化風俗。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0
農(nóng)歷正月十五,是我國傳統(tǒng)的元宵節(jié),是春節(jié)必不可少的一個高潮,當然,元宵節(jié)過后,就意味著春節(jié)結(jié)束了,這一天,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天,非常難忘。
通常,我們過元宵節(jié)都會吃湯圓、猜燈謎。為此,我們學校也舉行了相關(guān)的活動,歡慶元宵。
元宵節(jié)當天,學校讓我們穿了自己喜歡的衣服來上學。早晨,我來到學校的指定地點,將老師昨天發(fā)得心愿卡掛了上去,就回教室,到了下午,兩點二十分,活動就正式開始了,我們先在自己班里面搞活動,再分批到學校的體育館里猜燈謎,因為我們六年級是最后一批,所以在班里搞活動的時間相對來說充足一些。
我們班的幾個家長在學校的飯?zhí)美锎蛄嗽S多湯圓,用幾個大鍋裝著,裝到一次性碗筷里分給我們吃。
吃完湯圓后,我們休息了十幾分鐘,就開始猜燈謎了。教室的兩面墻壁上都貼滿了燈謎,這些燈謎,是我們在網(wǎng)上搜索,親自寫上去的,很有意義。我率先來到離我最近的燈謎旁邊,開始猜起來,前面幾條都是猜常用的生活物品的,由于常用的生活物品太多了,我覺得很難,就直接放棄不猜了。
這時,我的好朋友小方卻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我放棄的那幾條謎語,手托著下巴,眉頭緊鎖,認真地猜想著,我感覺很奇怪,既然猜不出來,為何不放棄,要繼續(xù)猜下去呢?
突然,她將其中的'一條謎語摘了下來,興高采烈地將猜出來的謎底,告訴了換獎的家長,她猜對了,獲得了一份獎品。我決定向她學習,堅持不放棄,便找了一條謎語,開始猜,這條謎語是“反手上籃”打一個字,“手”反過來是什么字呢?我在腦海中想了很久,想著,嗯,應(yīng)該是“毛”字,“上籃”又是什么呢?哦,應(yīng)該是“筆”字。
我迫不及待地將猜出來的答案同對獎的阿姨說,太好了!我答對了。在剩下的時間里,我堅持不懈,猜對了好幾條謎語,得到了很多獎品。
今年的元宵節(jié)是我這幾年來過得最開心的一次,學校辦得活動很有意義,同時,我的字典里也少了“放棄”二字。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1
隨著時間的推移,春節(jié)的腳步離我們近了。又是一個春光明媚的一天。
備年貨
超市里人聲鼎沸,里面的音響又在大聲播報:“豆角二塊六毛錢一斤,西紅柿三塊錢一……”隨即又響起了喜氣洋洋的歌聲:“好運來,祝你好運來……”人們在各個貨架上挑選著自己心儀的物品,一瞬間貨架前竟擠滿了人。
有人在挑選著蔬菜,有人在挑著魚肉,有人在挑著新衣服……可能是因為過年的緣故,人們都有秩序地排好隊,等待著付款。出了超市門,每個人都憧憬著新年除夕夜的到來……
大掃除
過新年,當然要有一番新氣象,新面貌。正是為了辭舊迎新,所以才會打掃自己的家。掃地、拖地、擦窗、洗被子、洗碗筷……每一個縫隙都不放過。雖然很辛苦,累得直不起腰,但是辛勤換來了一番干凈、整潔。地板可以照清你的臉,窗戶閃閃發(fā)光,干凈的衣物在窗外翩翩起舞。然后是自己的衛(wèi)生,每個人都要洗澡,換上新衣新襪。整天大家都忙得團團轉(zhuǎn)。
除夕夜
除夕的光景總是短暫而美好的。飯菜一個個送上餐桌,濃郁的香味頓時敞開來,使人垂涎三尺。當全部菜肴上桌時,就好比一桌“滿漢全席”。
大人們站起來祝酒,小孩子們就抓緊時間,爭先恐后地夾起好吃的往嘴里送。燙燙的'飯菜總是會使我們張開嘴哈氣。大人們坐下來時,除夕的團圓飯才剛開始:有人一聲不吭地享受著美食,有人和老者們談笑風生,顧不上吃飯,還有人吃一口,然后沒等咽下去就開始說話了。
飯后,大人們笑著離開,小孩們口袋里塞得鼓鼓囊囊的,裝的全是零食。除夕夜里,老人們守歲,小孩子們總是沉沉地睡去,做著香甜的夢……。
春節(jié)已經(jīng)過去了,但留下了永不磨滅的記憶。它像一本書,記載著我的成長,它又像一盞燈,照亮了新的開始。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2
當寒冷的北風在大地奔馳時,當一條條臘肉高掛時,又有多少人注意到一個備受重視的節(jié)日來臨了?他就是冬至。
冬至是一年中日照最短的日子,所以咱武漢人要“貓冬”:像貓一樣早睡,還要吃餃子,腌臘貨,祭祖先的`習俗。
去年的冬至,放學很早,于是我們?nèi)バ」脣尲疫^節(jié),一推開門,就看到小姑媽正在腌制臘貨。有一條開膛破肚的大魚躺在一條方桌上,旁邊還放著鹽和花椒。再看小姑媽,她脫下了棉外衣,高高擼起袖子,左手抓了一把花椒,右手抓了一把鹽,大把大把十分大氣有風范的往魚上撒。沒過一會兒,那魚便抹足了鹽,鮮紅的,很有食欲。
我很奇怪:“為什么要腌臘貨?”
“因為快過年了,武漢的年,是從冬至開始的,這是武漢獨有的風俗,我們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我也想幫忙,但姑媽說這太麻煩,讓我和姐姐一起包餃子,我只好走開。
我跑去問姐姐:“為什么冬至包餃子?”
姐姐告訴了我一則故事:
很久以前有個“醫(yī)圣”張仲景,他救人手法極為高超,醫(yī)者仁心。在他告老還鄉(xiāng)后,看到當?shù)厝吮粌鰤亩,十分難過,將羊肉、辣椒和各種去寒藥材做成餡包成餃子,放在大鍋中煮。并其取名曰:“嬌耳湯”,免費贈給病人,從此,冬至要吃餃子的習俗便延傳下來。怪不得媽媽總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原來是為了紀念神醫(yī)張仲景廣救病人,我對這餃子又敬重三分,也加快了包餃子的速度。過一會兒我們吃了一頓豐盛的大餐。
剛回到家,我們就要趕緊睡覺,我很奇怪,平常都是九十點睡,怎么今天這么早睡,媽媽告訴我:“因為冬至太陽運行至黃金270度,太陽直射南歸線……”雖然他說的是中文,但我卻一個字也聽不明白,最后我才知道這一天晝短夜長,所以要“貓冬!
冬至可真有趣,他雖不那么隆重,但是蘊含了豐富文化底蘊,希望這些習俗世代相傳。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3
這俗話說得好,“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按照溧陽的老規(guī)矩,家家戶戶在臘月二十左右,都要“做羮飯”。這“做羮飯”也被稱為“過小年”或“請祖宗”,而這一習俗卻沒有來歷,一是為了不忘祖,二是為了求保佑。
在臘月二十這一天,奶奶大清早去買來菜,有雞,鰱魚,刀頭(豬肉),豆腐,還有些蔬菜。奶奶、媽媽在廚房忙忙碌碌,進進出出,一會兒工夫,外面餐桌上擺上了煮好的整雞,刀頭(豬肉),煎好的鰱魚,奶奶對爸爸說:”要先請六神!比缓缶腿グ验T開了。嘰里咕嚕說了一些什么。只見爸爸把三個酒盅和三雙筷子擺里面這一面,面向外。再擺上香爐,點上蠟燭,插上香點上。最好奇的是桌上還放了一把菜刀,我疑惑地問奶奶:“為什么,還要放把刀?”奶奶一本正經(jīng)地說:讓祖宗們自己切啊!”原來請六神是這樣的啊!我看爸爸倒上酒,過了一會兒,就在磕頭了,邊磕頭邊嘴里在念叨叨,然后叫上我和弟弟磕頭,嘴里還要說讓祖宗們保佑我們身體健康,學業(yè)有成。然后爸爸開始撤桌上的.酒盅,筷子,碗。奶奶去門口燒紙。
第二輪請祖宗開始了,這一次我看除了剛才的菜外,又添了好幾個菜,有扎肝,肉圓,團子,豆腐,芹菜,蘿卜絲等。這一次爸爸把桌上擺了六個酒盅,六雙筷子,都倒上酒。又等老祖宗“吃”了一會兒,我們便又開始磕頭,我和弟弟相視一笑,嘴里嘟嚷著:“老祖宗保佑,保佑我們?nèi)移狡桨舶,保佑我和弟弟學業(yè)進步!”雖然嘴里在念叨,可直想發(fā)笑:真有這么靈驗嗎?奶奶還在邊上說:“你們看這香燒的多好!老祖宗保佑我們肯定很興旺!苯酉聛,又反復(fù)了幾次,我和弟弟兩人磕得腰酸背痛,但愿老祖宗真能保佑我們哦!
雖然,這只是一個習俗,看上去也有點迷信,但卻是我們對亡靈的一種最好的懷念和思想的寄托。我覺得也是比較有意義的。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4
立春,是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之首。“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意味著大地復(fù)蘇,送來了新的氣息。在這一天,我的家鄉(xiāng)有一項很有趣的習俗——咬春。
傳說有一年立春,一位老道士來到一個村莊,見村中靜悄悄的,沒有一點過節(jié)的氣氛,心生疑惑,四下打聽才得知許多村民都患上了一種奇怪的病,四肢無力、頭暈?zāi)垦,只能臥床休養(yǎng)。老道士觀察了一會兒病人的癥狀,便開了一張藥方給村民。藥方上沒有什么奇珍異草,只有一種極其普通的東西——蘿卜。吃完蘿卜的村民們果真好了許多,當村民們?nèi)ジ兄x那位道士時,人已經(jīng)不見了。于是,大家為了感謝與紀念老道士,每到立春之日,都會吃一些蘿卜。
現(xiàn)在的“咬春”,已經(jīng)不再局限于蘿卜了,春餅、春卷、青菜面等等許多食物都成了“咬春”這天的主角。在我的家鄉(xiāng),春卷就是“咬春”最主要的食物。做春卷要準備好春卷皮、香干和薺菜。薺菜是一種能打開味蕾的草本植物,將它與香干組合在一起,就是一道春天特有的美味!
瞧,先將薄如蟬翼的春卷皮鋪在手心,將拌好的.餡均勻地鋪成長方形,用手靈巧地將其裹好。春卷包好以后一排排放好,就像一個個小福袋。等油熱了,小福袋們便帶著渾身的福氣向油鍋奔去。隨著時間的流逝,小福袋們紛紛換上了金黃的衣裳,誘人的香氣四溢,我的口水也止不住地流下來。一口咬下去,香干和青翠的薺菜就順著筷子跑進了我的嘴巴,鮮香又美味,一種大自然獨有的芬芳充斥了我的口腔,舌尖上綻放了一朵美麗的花!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每個人的家鄉(xiāng)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這份獨特的風俗不僅僅只是一種習慣,也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份祝福、一份期盼!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5
在陜北,初六便是小年了。過小年不像除夕、初一那樣不能出門,反倒是更熱鬧了。所以,我更喜歡過小年。
過小年,小年,不明思議,就是彌補初一沒有的熱鬧。清晨,孩子們老早就起來了,攥著過年剩下的壓歲錢,跑出門去,三個一群,五個一伙的在大街上東奔西跑,與小販討價還價。我和朋友一起跑到往常最熱鬧的巷子里,瞅見了一個賣糖人的小販,詢問道:“叔叔,這個怎么賣呀?”那人臉上泛著喜悅的笑容,答道:“小朋友,五塊一根。”“啊,這么貴!”我們幾個裝作一副可憐巴巴的樣子,“叔叔,便宜一點唄!”那人臉色稍有些變,但立刻又呈現(xiàn)出笑容:“好吧,四塊。我們付了錢,拿起糖人,那叫一個滿滿的幸福感。
過了一會,我們就拿著大包小包的吃的、玩具回到了家。正值母親和奶奶包餃子。過小年時,按照講究,晚上必須要吃餃子。奶奶將行好的面團搓成棍狀,切成一個又一個的小褶子。奶奶又將褶子按成較厚的'小圓餅,遞給了母親。母親有將圓餅用搟面杖搟成中間厚兩邊薄的餃子皮。我將手洗干凈,跑過來幫忙,母親將餃子皮遞給我,我卻無動于衷,兩手一攤,表示不會。母親嫣然一笑,道:“都這么大了還不會包餃子?”我有些害臊,臉紅彤彤的。母親將餃子皮放在手心,舀了一大勺羊肉餡,放進餃子皮中間,然后,只見母親左手食指與大拇指按在餃子皮的兩端,向中間卷起,使勁一按,又用右手將餃子皮封好,封時要用手指扭一下,這樣做出來的餃子更好看。我不想在幫忙了,立刻跑出屋子,去和朋友玩了。
晚上,家家燈火通明,桌上放著各餡的餃子。蘸上醋汁,吃一口,醇香的醋味和新鮮的餃子味,令人回味無窮。不同于除夕,小年的晚上,我們可以早點上床睡覺。大人們在客廳打牌,打麻將,而我和朋友們就入鄉(xiāng)隨俗,滾鐵環(huán),踢毽子。
我愛家鄉(xiāng),更愛家鄉(xiāng)的小年。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相關(guān)文章:
【精選】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09-05
家鄉(xiāng)風俗作文11-03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精選)10-01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精選】08-11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06-12
家鄉(xiāng)的風俗的作文05-21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05-23
家鄉(xiāng)的風俗的作文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