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 推薦度:
-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 推薦度:
-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精選)《相約星期二》讀后感15篇
當(dāng)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約星期二》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1
今天想推薦一本書,書名叫《相約星期二》。
一個老人,一個年輕人,相約每周二一次課堂,課上內(nèi)容從世界、遺憾、死亡談到了家庭、感情,以及金錢等十四個主題。當(dāng)我們?nèi)绾蚊鎸λ,如何面對愛,如何面對恐懼,如何面對家庭,以及感情與婚姻,金錢與文化,衰老與死亡……《相約星期二》這本中都給出了答案!整本書讀下來,想要和大家分享的三個觀點是:
1:家庭的重要性:相愛或死亡
人是群居的高級動物,因此在這過程中,產(chǎn)生了“家庭”這一概念,而事實證明,家庭支撐著我們的全部,她不僅給與我們愛,還告訴別人有人守護你———這被稱之為“心里安全”。這種感覺只有家庭才能給予,金錢、名利都辦不到,而一個人來自家庭的心里安全感卻是在童年建立的,成年之后只能修正,不能改變。
作為媽媽x大多數(shù)都有這樣的經(jīng)歷:我們現(xiàn)在的某些選擇與決定都直接被童年的記憶或感覺所影響著;因此,我們在培養(yǎng)、教育孩子時要科學(xué)育兒,讓孩子的幼年、童年充滿愛不僅如此,更應(yīng)該增強孩子的心里安全感,讓孩子不僅身體健康,而且身心也健康。
得到了家庭健康的愛的孩子會走得更遠、飛得更高;相反,得不到這種愛的孩子,就像折斷了翅膀的小鳥,只能等待死亡!
2:面對生活的最佳態(tài)度:與它講和。
早上起來,由于自己趕著要上班,于是不停地催促著孩子,可是孩子呢,卻各種不配合,依然我行我素,慢騰騰的.穿衣、吃飯,或許還會以哭的形式反抗;此時老公又補一句:“怎么搞得的呀,大早上就把孩子弄哭了……”。最后到公司還是遲到,不僅一個月的全勤獎沒了,還被領(lǐng)導(dǎo)罵,一天的心情都郁郁寡歡,做事也沒干勁;好不容易熬到下班回家,可是開門見到的卻是亂糟糟的屋子……
這是許多媽媽在“急、亂、煩”中度過無數(shù)個這樣的一天生活,長此以往,媽媽們內(nèi)心會越來越敏感,脾氣會越來越暴躁。
怎樣改變呢?與生活講和。總之,媽媽們要放平自己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中可能出現(xiàn)的所有事情,培養(yǎng)自己的鈍感力(面對糟心的事時,更遲鈍些),讓我們與孩子講和、與周圍人講和,與生活講和,以此提高我們的生活質(zhì)量,做一名精神抖擻、皮膚有光的漂亮媽媽。
3:家庭的核心部分:婚姻的幸與不幸
媽媽們婚姻幸福嗎?也許有的媽媽會回答:有時感覺很幸福,有時感覺又很糟糕。那么有沒有一條標準可以用來衡量婚姻的成功與否、幸福與否呢?
在書中莫里老人說:“愛情和婚姻還是有章可循的:如果你不尊重對方,你們的關(guān)系就會有麻煩;如果你不懂怎樣妥協(xié),你們的關(guān)系就會有麻煩;如果你們彼此不能開誠布公地交流,你們的關(guān)系就會有麻煩;如果你們沒有共同的價值觀,你們同樣會有麻煩。你們必須有相同的價值觀。而這一價值觀里最重要的就是:你們對婚姻的重要性的信念。”媽媽們,你和爸爸有多久沒有真誠溝通了?雙方吵架后,媽媽你多久沒有先做出妥協(xié)了?和爸爸婚前有相同的價值觀,有了娃后、和老人住在一起后,還會有相同的價值觀、生活觀嗎?
孩子的幸福來源于家庭,家庭的和睦來源于夫妻關(guān)系。在成為父母那一刻,我們就應(yīng)該承擔(dān)起我們的責(zé)任與義務(wù),經(jīng)營好婚姻,照顧好孩子。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2
春節(jié)假期閑暇之余拜讀了美國作家米奇·阿爾伯母的《相約星期二》這本書,情節(jié)簡單,意味悠長,時而沉重,時而輕松,走近他人,審視自我,于是對于上好人生這堂課,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該作品源于一個真實的故事:年逾七旬的社會心理學(xué)教授莫里在1994年患肌肉萎縮疾病,一年后與世長辭,作為莫里的得意門生,米奇老教授在病榻的十四周里每周都上門與他相伴,聆聽他最后的教誨,并在死后將老師的箴言寫成作品,冠名《相約星期二》。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那就是,一個老人、一個年輕人和一堂人生課。
人生這堂課,樂觀很重要。莫里老教授既樂觀,又通達。書中寫道:當(dāng)我應(yīng)該是個孩子時,我樂于做個孩子;當(dāng)我應(yīng)該是個聰明的老頭時,我也樂于做個聰明的老頭。我不會羨慕你的人生階段——因為我也有過這個人生階段。讀到這里,讓人感覺太深刻了。諸葛亮曾在給兒子的《誡子書》里寫道,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些流傳了千百年來的哲語警句,值得每一個人細細品味?纯茨锢辖淌冢瑢W(xué)會和他人和解,學(xué)會和自己和解,人生全是美好的東西,即使痛苦也不再那么痛苦,痛苦之后緊隨著是歡樂。
人生這堂課,愛是永恒的話題。在莫里看來,只要明白了什么是真實的需要,就會走向關(guān)愛和奉獻。當(dāng)床邊的人為他的病痛難過,他卻因此想到了世界上比自己更痛苦的.人,結(jié)果自身全部煎熬都轉(zhuǎn)化成了愛,這是多大的一種胸懷。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能為他人做貢獻,那是一種榮耀,也是一種使命。李商隱《無題》詩里“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一種狀態(tài),范仲淹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那是一種情懷,杜甫講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更是一種境界。
人生這堂課,讀不完,上不完,永遠在路上。
感謝莫里老教授,感謝作者米奇。阿爾伯姆,能讓我們感悟美妙的人生,享受人生的每一美好瞬間。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3
“這個世界太完美,太和諧,很難堅信人生是一場沒有前因后果的意外!
“我的意識還存在。我成了宇宙的一部分。”
說實話,我害怕死。但死亡本身比不可怕,可怕的是,我的意識將不復(fù)存在。讀到那里,我暗自偷笑。沒想到,我這個小讀者竟也能和莫里產(chǎn)生共鳴。
合上書本,我沒有像平時讀完書一樣,傻傻地做個耶的手勢,為一次堅持而慶賀。放好書,我一向靜坐著。這堂課還在繼續(xù),所有學(xué)生的人生仍在繼續(xù)。我以前很多疑問,為什么所有事情都那么麻煩?為什么有那么多問題?什么是死亡?這個世界究竟有多大?
善良的人都在哪里?為什么有那么多社會弊端?
莫里教練告訴我,答案在我心里,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每個人都去探求自己的路,都要去找尋自己的人生答案。)
我堅信,意外的人生之旅是幸運的。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4
人活著是為了什么?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面對不可預(yù)知的死亡與衰老,我們該做些什么?什么是愛?愛何以永恒?該怎樣看待金錢和自身的價值?我們有著怎樣的文化和價值觀?
人生有太多的疑問待我們?nèi)ニ伎,是的,我們需要一位智者,?dāng)作我們的引路人。
而莫里,就是這樣的一位智者。站在世俗之上,俯視著社會。
他樂觀地面對病痛,他從容地體驗死亡。他在享受,因為他知道:面對我們無法改變的現(xiàn)實和無法避免的痛苦,要學(xué)會享受。
這是人生的一課:
我們所在的社會告訴我們:越多越好?梢粋人,要分清楚什么是需要的,什么是想要的。真正的所需其實很少,而欲望的雪球卻會越滾越大。
我們無法預(yù)知未來,卻可以把握現(xiàn)在。
當(dāng)一個人能夠平靜地面對死亡,他就會知道如何生活。
愛是人生永恒的'話題。
三毛說:“我們不能僅僅為了活著而活著,更是要是活著的每一天都散發(fā)出光和熱來。”
這是一堂永恒的人生課。(也許,讓你們現(xiàn)在讀這本關(guān)于人生的大書還不算太早,你的理解已經(jīng)很深入了。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5
沒人能否認死的必然性,就像沒人能否認地球是圓的一樣。
ALS一種殘酷的絕癥,這種病從腿部神經(jīng)麻痹開始,一點點地向上蔓延,直至使人不能再呼吸時為止——靈魂將眼睜睜地看著軀體一點點死去。當(dāng)然時刻還在繼續(xù),地球還在轉(zhuǎn),不會正因一個人的痛苦而有所改變,陷入黑暗的只有你一個。莫里教授不甘就這樣枯竭下去直到消亡,他決定勇敢地去應(yīng)對死亡。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四個星期他與米奇一齊探討人生。他們并沒有說多少很深奧的東西,只是生活,很真實,很有好處。(真理其實都是樸實而簡單的!)莫里老人在臨死前還是幽默風(fēng)趣,他不會自憐自哀,頂多早上醒來時想起自己的.病流下幾滴眼淚,起來后就恢復(fù)了活力。書中并沒有個性著重地寫莫里是怎樣可憐,更讓人覺得被人照顧很好,如同回到了出生時。像孩子那般被關(guān)愛。莫里老人與米奇的課上充滿了人間溫情,米奇和莫里曾談輪到輪回轉(zhuǎn)世,莫里說自己想要做一頭羚羊,那么優(yōu)美,那么迅捷。這個想法和他的身體比起來是那么格格不入,但這也是有他喜愛跳舞的因素吧。但是誰又能說真的有輪回呢?
“死和太陽一樣不可直視,盡管掉轉(zhuǎn)頭不去看他,卻還是知道它的存在!钡飬s能正視他,他們談?wù)撨z憾談?wù)撍劳。人都會死,活著的人懼怕死亡,然而死亡來臨時又不會感到痛苦了。在某個夜晚莫名地斷了氣,會有什么痛?留下的只有親人的思念。突然覺得莫里教授的活著的葬禮是無比的明智。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6
打開這本書——《相約星期二》,相信我它會讓你沉醉。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講述的是一位生命即將逝去的老人,在這人生美麗的余暉中與當(dāng)年的學(xué)生——米奇相約每個周二,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教授于他人生的課程。那樸實無華的語言,處處閃爍著思想的智慧;那有些吃力的聲音,處處傳達著無私的愛意;那時而調(diào)侃的話語,處處體現(xiàn)著心靈的坦然。他的勇氣,他的幽默,他的耐心和他的坦然,無不讓我看到這么一個用心去生活用心去愛的老莫里,給我的心靈留下一片感動與寧靜。
在米奇問道他:“如果你有完全健康的一天,你會怎么做?”,莫里是這樣回答的:“早晨起床,進行晨練,吃一頓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請朋友們共進午餐,我一次只請一兩個,于是我們可以談他們的家庭,談他們的`問題,談彼此的友情。然后我會去公園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麗的小鳥,盡情地享受久違的大自然。晚上,我們一起去飯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也可能是鴨子,我喜歡吃鴨子。剩下的時間就用來跳舞,我會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個好覺!笔堑,就這樣。就是這樣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天,每個健全的人每天都可以輕易地做到,但大多數(shù)的人卻不愿意這樣做。其實生活很簡單,愛也很簡單,只要你用心,那么每一天都值得記憶。為家人和朋友做一份午餐,不難。他們不會介意你的廚藝,他們介意的是你有愛他們珍惜他們的心?臻e的時候,累的時候,壓力大的時候,看看天空,欣賞一下美麗的大自然,到林中去散散步,不難。大自然有一顆包容的心,用心去體會,你就會發(fā)現(xiàn),那些心中不安的褶皺早已被一陣輕旋的風(fēng)溫柔地撫平?鞓坊蚩鄲灥臅r候,盡情的揮動舞姿,不難。不用在意跳的是否優(yōu)雅,不用在意是否有人嘲笑,盡管把自己的快樂或不快全隨著汗水發(fā)泄出來,跳的筋疲力盡,再美美的睡個覺。難道這還不是美好的一天嗎?
因為病情惡化,莫里失去了自理能力。翻個身,不時的調(diào)整他坐著的姿勢,喂他吃一些打碎了的食物,甚至是為他擦屁股,都需要家人為他做。他的手抬不過胸部,他的頭不能動彈,他全身的肌肉正一點一點地萎縮。在最后的那段時間,他幾乎是逼視著自己的肌體如何一部分一部分衰亡的,今天到哪兒,明天到哪兒,這是一個等待死亡的過程,比直接死亡更為可怕。但你猜他怎么著?他把這視作為一種享受,他享受著像回到了嬰兒時期,重新憶起兒時的那份樂趣。有人給他洗澡,有人抱他,有人替他擦洗。是的,他就是這樣的與眾不同,這樣的樂觀又這樣的帶給我心靈一次又一次的震撼。
最后,他選擇了在他昏迷后第一次沒有人在他身邊的時候停止了呼吸。他走了。走的那樣地令人心痛,令人無法說出再見。我相信他是有意這么做的,他不想有凄慘的時刻,不想讓人看見他斷氣的情形從而抹不去這可怕的記憶。他想安寧的離去,就像他安寧地活著。我仍然記得他說的那句話,“只要我們彼此相愛,并把它珍藏在心里,我們即使死了也不會真正的消亡,你創(chuàng)造的愛依然存在著。所有的記憶依然存在著。你仍然活著,活在每一個你觸摸過愛撫過的人的心中!倍@門課,還在繼續(xù)……
在這即將入秋的時節(jié),我讀完了這本書,也讀懂了一個著實讓我敬佩的人。當(dāng)楓葉開始變得火紅,隨風(fēng)盤旋的時候,我會記得,有這么一個人,像火紅的楓葉一樣,燃盡了自己不朽的生命,也點燃了我虔誠的心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7
在病中,他很幽默,還常拿自己的生命來開玩笑,“當(dāng)你躺在床上時,你就是個死人”,“相愛或死亡”,“一旦你學(xué)會了死,也就學(xué)會了怎樣去活”。這幾句堪稱經(jīng)典的語句在無聲地講述莫里教練在人生的最后時刻所獲得的感受。那么我就想,如果把你的每一天都當(dāng)成你生活中的'最后一天,你就會萬分地珍惜它,一個身患重病的老人,如果有一個完美健康的一天,他肯定會去發(fā)奮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而莫里教練卻選取了“一個有甜面包圈和茶的早餐,去游泳,和朋友共進午餐,然后去公園散步,在晚上享用意大利面,之后跳舞,最后才回家,美美地睡上一覺,這樣平凡的一天,他從中得到了常人也許無法得到的快樂和愉悅。由此我深知,人生,是一門永遠學(xué)不完的課。懶惰的,勤奮的,誰都無法給自己一個滿意的答券,正因,無論你怎樣度過,都或多或少留有遺憾,而為這張券子寫下評語的人————是你自己。(因此,自己才是人生的主宰。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8
“人生”兩字,人們向來都會談?wù),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感慨,但總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年輕的人,沒有老年人那般滄桑沉淀的閱歷,年老的人,卻又羨慕著青年人那張揚活力的青春。但是有這樣一位老者,是那么不同,卻又是那么平淡。
莫里老人,是一位社會學(xué)博士,年輕時發(fā)誓永遠快樂的活下去,不幸的是在垂暮之年得了癌癥,病魔一直在無情的折磨著他的身體。他的學(xué)生米奇偶然得知此事后,在每個星期二他都會去聆聽教授講授的一堂關(guān)于人生的課。他們談?wù)摗白詰z”、“遺憾”談?wù)摗八劳觥、“衰老”,談(wù)摗凹彝ァ、“感情”、“婚姻”,談(wù)摗皭邸闭務(wù)摗霸彙薄?/p>
“死亡”一直都是人們避之不談,不愿面對的,莫里老人每天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衰弱甚至感受到死亡,但他并沒有恐懼,他希望能夠把自己多年來的思考留給更多的人,永遠樂觀積極的活著。他的課堂并沒有那些常見的心靈雞湯似語言,也沒有那些警示后人的話語,更加沒有泛泛而談。莫里老人是用他自己整個人生的思考與見解,用他的幽默,與學(xué)生交談,甚至可以說是在與我交談,與廣大讀者交談。語言平淡幽默卻富有哲理,更像是與一位朋友用心交流。在面對死亡,莫里老人并不畏懼,他不甘枯竭而死,他勇敢面對死亡。在一次參加朋友的葬禮上,他為死者聽不到那些說的很好的悼詞而感到沮喪,老人的家人和朋友們?yōu)樗e辦了一場“活人葬禮”,“葬禮”上老人隨著親朋們一起又哭又笑,但所有的情真意切全都說了出來。老人說過一句話“一但你學(xué)會了怎么去死,你也就學(xué)會了怎么去活!敝挥挟(dāng)自己意識到快要死去時,看待問題與事物的眼光才會大不一樣。只有真正面對死亡時,你才會看到生活的真諦。“意識到自己會死,并時刻作好準備。這樣做會更有幫助。你活著的時候就會更珍惜生活!薄皩W(xué)會了死,就學(xué)會了活!
面對衰老,許多人都在與它抗爭,大多數(shù)人都在抱怨時間的無情,歲月的摧殘,他們恐懼衰老,對時間與歲月惶恐。但莫里老人卻如此坦然,他樂于接受,他冷靜地對米奇說“我不會羨慕你的人生階段,因為我也有過這個人生階段。”多么透徹聰明的老人呀,每個人都有年輕的階段,沒有必要去羨慕他人的年輕,都擁有過的東西何必在去留念羨慕。時間帶走的是歲月與美貌,留下的卻是真心與閱歷!半S著年齡的增加,你的閱歷也更加豐富。如果你停留在二十二歲的年齡階段你就永遠是二十二歲的那般淺薄。要知道衰老并不就是衰敗。接近死亡并不一定是壞事,當(dāng)你意識到這個事后,它也有十分積極的一面,你會因此而活的更好。”人生無常,歲月催人老,年齡是無法抗爭的,唯有好好的`享受跟隨年齡一路走過來的每一天。
“當(dāng)我是個孩子時,我樂于做個孩子;當(dāng)我應(yīng)該是個聰明的老頭時我也樂于做個聰明的老頭,我樂于接受自然賦予我們一切權(quán)利。我屬于任何一個年齡,直到現(xiàn)在的我!杯h(huán)顧我們周遭,青年人揮霍青春;中年人攬鏡自悲;老年人追悔過往……這一切都是在浪費有限的生命而已,我們真正該做的就是用心去感受不同階段、不同環(huán)境下所有美好事物,就算衰老已經(jīng)在不遠處等著你,就算病痛已經(jīng)纏上了你,你都有權(quán)力去享受快樂和幸福,而不是誠惶誠恐地度過余生。
最后我想說的是關(guān)于愛!皭凼俏ㄒ挥篮愕臇|西”。“人生最重要的是學(xué)會如何施愛于人,并接受愛”。施愛于人,對每一位富有同情心的人來說都是容易的,接受愛,就是要懂得感恩,而莫里老人的愛是大愛,是強調(diào)社會的愛,“把自己奉獻給社區(qū),把自己奉獻給能給你目標和意義的創(chuàng)造。”大愛無私,我們也要愛人先愛己,我們要愛在情理之中,要愛的通情達理,讓我們的世界充滿愛,創(chuàng)造出一個理想的充滿愛的社會。
一位普通的老人,卻有這不普通的思考和見解,讀起這本書,猶如同莫里教授對話一般,老人希望在自己的墓碑上刻上“一個終生的教師”。莫里教授不僅僅是教授學(xué)業(yè)知識的老師,更是一位心靈的教師。老教授的話語都深深地走進了我的心,讓我在浮躁的現(xiàn)世生活中得到心靈的慰藉,能夠沉淀自己。用心感受每一天,用愛與樂觀體味每一件事,那么每一天都將會是美好的。
每個星期二會有一位老人,一個年輕人,和一堂關(guān)于人生的課,向你我講述著那平淡卻不平凡的人生。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9
平?偛辉鯓诱?wù)摰疥P(guān)于死亡啊人生啊什么的,認為這些似乎離年少輕狂的我們太過于遙遠。這次,靜下心來,好好地讀了人生的這本書《相約星期二》。有著很個性的名字,一次很個性的人生之課。
或許此刻的我們還太小,關(guān)于人生只是一個開始。莫里把我們帶入了人生的旅途,在我們還未經(jīng)歷過那么多的時候,告訴我們以后的道路就應(yīng)怎樣走。他不僅僅僅是在為他的.學(xué)生上課,同時,也在為所有的讀者上課,讓大家受益終身。
茫茫宇宙之中,我們每個人只是那么渺小的一點,由于某種特定的原因,我們來到了這個世界。也但是幾十年的人生罷了。漸漸地,我們看清了這個世界的所有,完美的,丑惡的。要找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腳踏實地地走下去。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走在自己的那一條道路上。也許偶爾會迷茫,也許會害怕,但是要堅持地走下去,總有一天會看到光明,那個時候,就是讀懂人生的時候。
有時候也會問自己:我活著是為了什么?
我就是這樣存在在這個世界,每一天過好每一天的生活。余秋雨在序言里說道“——與生活講和。”是的,我們無法去要求生活給予我們什么,那就少一些抱怨,多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人生吧。漸漸地學(xué)會享受,享受所有的喜怒哀樂。
提前學(xué)習(xí)了人生的課,在享受人生之前,享受了莫里老人的一生,死前最后的一課。(把人生遭遇的一切都當(dāng)做享受,需要勇氣、智慧、達觀!)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10
閑暇之余有幸讀到一本能夠凈化心靈的書:《相約星期二》。書中講述了一位身患絕癥的老人在人生的最后時刻把自己睿智的處世哲學(xué)在每周二分享給自己曾經(jīng)的一位學(xué)生,也就是作者。彌留之際的諄諄教導(dǎo)與迷茫之中的人生腳步碰撞出了讓人們意想不到的智慧火花,讓我獲益良多。
曾經(jīng)聽說過一句話:“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笔前,生活真的是很不容易。生病的盼健康,健康的盼錢財,富裕的.盼輕松,閑逸的盼成就。每個人都在嚴陣以待,使出渾身解數(shù)與生活較量,追求著自己所謂的幸福!袄咸鞝斕还搅恕保拔乙兔\抗爭”……,諸如此類的話消磨了一些人,振作了一些人,可是,我卻看不到這些人身上幸?鞓返挠白。每天的忙碌,已讓人們忘記了去體味幸福。我也每天在和生活戰(zhàn)斗,埋怨著他的不公,煩惱著他給我的苦難,然而,莫里教授的一句話讓我一下子釋然了,他說:“人生最困難的事情就是和生活講和”。理解生活,包容生活,也就獲得了最簡單的快樂。
。都說“知足者常樂”,什么是幸福生活呢?于病者而言是健康,于貧困者而言是溫飽,于勞累著而言是一夜好覺,于奮斗者而言是一點成功,于孩子而言是得到一件心儀已久的玩具,于老人而言是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吃一頓家常便飯……所以,我們首先要理清現(xiàn)階段所追求的是什么,并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不管生活給我們設(shè)置了多少障礙,只要真誠的接受它們,包容它們,又有什么事能讓我們暴跳如雷呢?正如莫里教授臨終反思的那樣,遠離那些盲目追求物質(zhì)享受,那些缺乏責(zé)任感缺乏愛的病態(tài)生活,“人生最重要的是要學(xué)會如何施愛于人,并去接受愛”。在莫里老人看來,只要明白了什么是真實需要,就會走向關(guān)愛與奉獻。
停下奔波的腳步吧,看看我們周圍,看看我們是多么的幸福,只要我們用心感受,用愛去呵護,幸福就一定會在我們身邊環(huán)繞。讓我們與生活講和吧,給自己一個純凈的心靈,也是給自己一個發(fā)現(xiàn)美好的機會。
一個老人,一個年輕人,和一堂人生課。讓我重新認識了死亡,認識了生活,讓我在這個紛繁復(fù)雜的世界中找到了一片心靈的凈土!熬辰纾屗劳龀錆M韻味。死亡,讓人生歸于純凈”。我感謝這位睿智豁達的老人和這個謙虛有愛的年輕人。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11
"我不想讓世界驚慌不安。我要知道發(fā)生了什么,接受它,進入一種安寧的心境,然后離去。"《相約星期二》這本書里莫里說的值得珍藏的人生格言有很多,而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句。我似乎覺得,莫里教授就在眼前,而自己就是那個聽課的`學(xué)生。
因為他讓我看到了一種對人生的泰然,人生在世,難免經(jīng)歷一些挫折。泰然地面對,無疑是很重要的。即使,是死亡。沒有人能否認死亡的必然性,就像沒有人能否認地球是圓的一樣。人生莫非也就是生生死死。生,起始;死,終結(jié)。面對死亡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接受它".莫里教授對學(xué)生說,有一個重要的哲理需要記。壕芙^衰老和病痛,一個人就不會幸福。因為衰老和病痛總會來,你為此擔(dān)驚受怕,卻又拒絕不了它,那還會有幸福嗎?是的,如果我們不幸福,這無疑是親手為生命鍍上悲色。世界上,每時每刻都有人死于非命,甚至不像病癥有前因后果。鐵鎖易解,心獄難釋,既然死亡必定回來,何必逃避這樣的恐懼卻因此遁入自己制造的囹圄?
每一個人,總有一天,都會死去。臨死前,也許沒有人能夠像莫里那么死的有意義,沒有人像莫里那么死的無私。我想,所有讀過這本書的人,這一生,都會受到莫里的影響。他的泰然,他的純真,他的思考,他的無畏。
既然生,就生如夏花之絢爛;淡然死,卻死若秋葉之靜美,莫里用余生給我們上了一堂永恒的人生課!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12
這是一本關(guān)于死亡旅程的書籍。
這是一本叩問人類內(nèi)心的書籍。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思考著這樣的問題:在高度商業(yè)化的美國,他們看待人心、死亡的態(tài)度是如何的呢?
人,是社會的動物,離開人類社會,人將舉步維艱。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城邦之外,非神即獸!蹦敲恳粋人在社會中是如何扮演自身角色的呢?
在經(jīng)濟學(xué)中,將貨物的'出售,稱為“最驚心動魄的跳躍”。因為商品中凝聚著生產(chǎn)者的勞動價值。這一價值是否能夠獲得社會的認可,則必須通過其出售成功來體現(xiàn)。在經(jīng)濟學(xué)中的認識,其實也回答了人與社會的關(guān)系。每一個生活在社會中的人,永遠都需要社會對他付出的認可。
每一個人都需要獲得他人的贊賞。
在今天高度物質(zhì)化的世界中,人們逐漸將自己的付出簡單地歸結(jié)為物質(zhì)化的生產(chǎn)。將成功簡單地定義為工作中取得令人嘆為觀止的業(yè)績。而莫里通過他的言行,告訴我們:工作并不是我們生活的全部,也完全沒有必要將自己擱置在無謂的瑣事之中。我們的生活,有著更重要的東西需要我們?nèi)チ粢狻覀兊募胰、朋友以及認識或者不認識的身邊人。
人不僅是物質(zhì)的人,同時也是精神的人。當(dāng)在完成衣食之需后,每一個人都需要獲得感情的體驗,并且這種體現(xiàn)相較與工作的成就感而言,是更為長久的。工作會離我們而去,但是家人、朋友、關(guān)心我們的人卻難以割舍。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13
在空閑時間中,我有幸讀到了一本很能夠洗滌心靈的書籍:《相約星期二》。該書描寫了一位患有絕癥的老人,在其人生最后的時刻,將自己的處世智慧分享給了自己的往昔教授,也就是該書的作者。即將離世的老人的教誨和年輕人的人生迷茫,碰撞出了出人意料的智慧火花,使我受益匪淺。
曾經(jīng)聽過這么一句話:“生命容易,生活簡單,但兩者的結(jié)合則不那么容易。”是的,生活確實很不容易。病人想要健康,健康的人想要更多的財富,富有的人想要無病無痛,有閑暇的人想要成就,每個人都在時刻與生活相爭,追求自己所謂的幸福。“老天爺太不公平了!”“我要和命運抗爭!”等諸如此類的話讓一些人疲于應(yīng)對,讓另一些人振奮精神。但是,我卻無法看到這些人身體里幸福和快樂的影子。忙碌的日程被忙得不知所措,讓人們忘記了去感受幸福。我自己也和生活爭斗中,抱怨著它的不公,感嘆它給我?guī)淼目嚯y。然而,莫里(Morrie)教授的一句話讓我瞬間釋懷:“人生最困難的事情是要和生活講和!崩斫馍睿菁{生活的價值,才能獲得最簡單而穩(wěn)定的快樂。
大家都知道這句話:知足者常樂。那么什么樣的生活才是幸福的?對于有病的人,就是健康;對于貧窮的`人,就是能溫飽;對于勤勞的人,就是一夜好夢;對于奮斗的人,是成功的一點點;對于孩子,就是獲得自己心儀已久的玩具;對于老年人,就是一家人和睦相處共進家常。因此,我們首先要明確自己追求的現(xiàn)狀,態(tài)度積極樂觀地面對,不管生活給我們設(shè)置了多少的阻礙,只要真正地接受,容納它們,有什么比那更讓我們暴跳如雷?進入莫里教授所描述的狀態(tài)——遠離盲目物質(zhì)追求,避免那種危機四伏,缺乏責(zé)任和愛的病態(tài)生活,“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要學(xué)會如何去付出和接受愛”。
停下來,不要再瘋狂地奔波,看一看我們周圍,我們多么幸福。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用愛來呵護,幸福就一定會像繞在我們周圍的光環(huán)一樣。讓我們與生活和平相處吧,給自己一個純凈的心靈,這也是讓自己發(fā)現(xiàn)美好的機會。
一位老人,一個年輕人,和一節(jié)人生課。讓我重新認識死亡和生活,讓我在這個復(fù)雜的世界里找到了一片心靈的凈土!熬辰,讓死亡充滿韻味。死亡,讓人生歸于純凈!蔽腋屑み@位明智而豁達的老人和這個謙虛而充滿了愛的年輕人。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14
曾經(jīng)在讀者上看到過這篇文章,文章講述的是一個老教授莫里,知道自己得了絕癥后,在生命最后的一段時間里,他與他的學(xué)生米奇約定每周星期二上一堂人生課,然后在他過世后,學(xué)生把他的筆記整理出了一本書,就是《相約星期二》。曾想過要看看這本書,不過不久就淡忘了……
寒假有時間整理我的書柜時,因為爸爸的書和我是放在一起的,所以一眼就瞄到了爸爸以前買的書!耙粋老人,一個年輕人,和一堂人生課”映入眼簾,這句話雖然精練卻引起我的注意,記憶被回憶出,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既然當(dāng)初沒有看成這本書,那就趁寒假好好讀讀吧!
在書中我面對了一個很樂觀,親切,談吐幽默的一個老人。他竟然為自己辦了一場葬禮,并且隨著每個人給他寫的詩而又哭又笑。每天他都要面對他自己的萎縮,今天到哪里,明天到哪里?這幾乎比死亡更痛苦,看著自己的身體不斷萎縮,自理能力越來越差。但是這位社會學(xué)老教授卻享受著死亡,并經(jīng)常和米奇笑談他仿佛又回到了嬰兒期,有人幫他上廁所,有人幫他擦屁股……
在不同階段都要享受著這個階段給我們帶來的快樂,而不是年輕時浪費青春時間,老了之后才開始后悔曾經(jīng)。我欣賞莫里教授的.欣然接受,他不羨慕健康人的身體,他只是努力地把這段時間過著充實,享受即使病痛中的美好的事。既然一天天都要過去,那么為什么不能利用我們能享受快樂和幸福的權(quán)利?而不是害怕并恐慌死亡,衰老的到來。
不過:“一旦你學(xué)會怎么去死,你就學(xué)會了怎么去活!边@句話好深奧的……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15
書中講述了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社會心理學(xué)教授莫里,在七十多歲時患上了一種叫做ALS(肌萎縮性側(cè)索硬化)的病,也就是著名的天體物理學(xué)家霍金所得的那種病。這是一種非常兇險、無情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它通常從腿部神經(jīng)麻痹開始,一點點地向上蔓延,先是腿行走不靈,然后是無法站立、無法坐直,直至使人不能再呼吸時為止;艚鸱浅5男疫\,他的病情不是持續(xù)惡化的,而是一次發(fā)作以后就會平穩(wěn)很長的一段時間,然后再有下一次的發(fā)作。一般情況下,這種病都是持續(xù)惡化的,從生病開始,留給病人的時間一般不超過兩年。莫里就屬于這種情況。
知道自己得了絕癥后,莫里決定帶著尊嚴、勇氣、幽默和平靜活下去。他與他的學(xué)生米奇約定每個星期二見一次面,一起討論“生活的意義”,包括“死亡”、“恐懼”、“衰老”、“欲望”、“婚姻”、“家庭”、“社會”、“原諒”、“有意義的人生”這些重要的課題。米奇是一個專欄作家、記者,他堅守和老師的這一約定,將每周二的時間空出來,退掉所有的約會和事物,飛行數(shù)百公里來到莫里家中,和莫里一道談心。從第一次相約到最后一次見面,這樣的討論持續(xù)了14個星期。米奇眼看著他的老師一次比一次衰弱,直到葬禮來臨。
余秋雨在這本書的中文版序言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我們?nèi)祟惖暮芏嘈袨榉绞绞遣豢伤甲h的,有時偶然想起,總會暗暗吃驚。
譬如,其中一件怪事,就是人人都在苦惱人生,但誰也不愿意多談人生。稍稍多談幾句的,一是高中畢業(yè)生,動筆會寫“生活的風(fēng)帆啊”之類的句子;二是街頭老大娘,開口會發(fā)“人這一輩子啊”之類的感嘆。兼有人生閱歷和思考水平的人,一般就不談人生了,這是為什么呢?
我覺得,大多數(shù)智者躲避這個問題,是因為領(lǐng)悟到自己缺少談?wù)摰馁Y格。再大的專家也不能說自己是人生領(lǐng)域的專家。——越有教養(yǎng)越明白這些道理,因此就越少談?wù)摗?/p>
那么,誰有資格談?wù)撊松?余秋雨分析了各種類型的人,認為大家都在等這樣的一個人:“他不太重要,不必在臨終之時承擔(dān)大多的外界使命;他應(yīng)該很智慧,有能力在生命的絕壁上居高臨下地來俯視眾生;他應(yīng)該很了解世俗社會,可以使自己的最終評判產(chǎn)生廣泛的針對性;他,我硬著心腸說,臨終前最好不要有太多子女圍繞,使他有可能系統(tǒng)有序他說完自己想說的話,就像一個教師在課堂里一樣——那么對了,這位老人最好是教師,即便在彌留之際也保留著表述能力,聽講者,最好是他過去的學(xué)生……”這樣說來,莫里確實是非常適合的。莫里自己可能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才會與他的學(xué)生相約。
這是一堂關(guān)于愛的教育課。愛自己、愛家人、愛朋友、愛自然、愛身邊的一切,是莫里給我最深的感受。莫里說,人生最重要的是學(xué)會如何施愛于人,并去接受愛。他說,要有同情心,要有責(zé)任感。只要我們學(xué)會了這兩點,這個世界就會美好得多。盡管莫里病魔纏身,但當(dāng)他們父子三人坐在一起的時候,常常會有瀑布般的感情宣泄,親吻,打趣,相擁在床邊,幾只手握在一塊。莫里認為:如果沒有家庭,人們便失去了可以支撐的根基。我得病后對這一點更有體會。如果你得不到來自家庭的支持、愛撫、照顧和關(guān)心,你擁有的東西便少得可憐。愛是至高無上的,正如我們的大詩人奧登說的那樣,“相愛或者死亡!蹦飳Υ笞匀坏膼郏x了讓人心動:“我注意到了樹上的變化,風(fēng)的大小。我似乎能看見時間在窗臺上流逝。這是因為我的時間已經(jīng)到頭了,自然界對我的吸引力就像我第一次看見它時那樣強烈!睂θ伺c人之間的關(guān)系,莫里也有自己的看法:許多人過著沒有意義的生活,即使當(dāng)他們在忙于一些自以為重要的事情時,他們也顯得昏昏慵慵的。這是因為他們在追求一種錯誤的東西,你要使生活有意義,就得獻身于愛,獻身于你周圍的群體,去創(chuàng)造一種能給你目標的意義的價值觀。我們過多地追求物質(zhì)需要,可它們并不能使我們滿足。我們忽視了人與人之間互相愛護的關(guān)系,我們忽視了周圍的`世界!皭蹠A。愛永遠是勝者!薄皼]有了愛,我們便成了折斷翅膀的小鳥”。
這是一堂讓人產(chǎn)生頓悟的啟蒙課。莫里說:“如果你想對社會的上層炫耀自己,那就打消這個念頭,他們照樣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對社會的底層炫耀自己,也請打消這個念頭,他們只會忌妒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感到無所適從。唯有一顆坦誠的心方能使你悠然地面對整個社會!边@段話是如此的樸實無華,但何嘗不是對人生謎底的一種詮釋呢。我們有的時候,對于自己做過的一件事情,常常感到不如意,因此心中始終有一個結(jié);如果別人對自己不公,也常常會記恨在心,難以釋懷。莫里說:臨死前要先原諒自己,然后原諒別人。“記恨和固執(zhí)都是毫無意義的,這種情緒讓我抱憾終身!蔽以谙,干嗎要等到臨死前才“原諒自己,原諒別人”呢?從今天做起不就更好?莫里說:“錢無法替代溫情,權(quán)力也無法替代溫情。我能告訴你,當(dāng)我坐在這兒等待死亡時,當(dāng)你最需要這份溫情時,金錢或權(quán)力都無法給予你這份感情,不管你擁有多少財富或權(quán)勢。”關(guān)于這個話題正面的或者反面的事例我們生活中太多了,但聽聽莫里的話,我們還是能夠有所觸動。
這是一堂關(guān)于心理健康的修身課。米奇去聽課時,需要先與理療師一起拍打莫里的背部,而且要拍得很重,目的是要拍打出莫里肺部的毒物,以免肺部因毒物而硬化,不能呼吸。請想一想,學(xué)生用拳頭一下一下重重地叩擊病危老師裸露的背,這種用拳頭砸出最后課程的情景是觸目驚心的,沒想到莫里喘著氣說:“我……早就知道……你想……打我……!”而米奇接過老師的幽默,說:“誰叫你在大學(xué)二年級時給了我一個B!再來一下重的!”還有一天,莫里設(shè)想著幾天后死亡火化時的情景,突然一句玩笑把大家逗樂了:“千萬別把我燒過了頭。”這樣的一種心態(tài),真讓我們這些看上去非常健康的人感到汗顏啊!
如果再給你完全健康的一天,你會做什么?這是米奇給莫里提出的一個問題。莫里思考了一個人的最低需要和最高需要,發(fā)現(xiàn)兩者首尾相銜。他說:“早晨起床,進行晨練,吃一頓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請朋友們共進午餐,我一次只請一兩個,于是我們可以談他們的家庭,談他們的問題,談彼此的友情。然后我會去公園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麗的小鳥,盡情地享受久違的大自然。晚上,我們一起去飯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也可能是鴨子——我喜歡吃鴨子——剩下的時間就用來跳舞。我會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個好覺!痹谀锟磥,只要明白了什么是真實的需要,就會走向關(guān)愛和奉獻。
一天,莫里對米奇說,他已經(jīng)擬定自己墓碑的碑文。碑文是:“一個終身的教師。”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散文閱讀:相約星期二10-06
《相約星期二》教師讀書筆記10-03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03-07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02-08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05-16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03-19
讀《相約星期二》有感10-06
讀《相約星期二》有感04-30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精華)05-19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書評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