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象人讀后感(精選16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象人讀后感(精選1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象人讀后感 1
初看《象人》的時候,一是自己慣來對黑白色的偏愛,二是沖著導演大衛(wèi)·林奇(David Lynch)的名字,這次的《象人》,大衛(wèi)·林奇1980年的處女作,讓我哭了。
象人不是象,象人不是動物,象人是人。這是影片的主題,也是主人公Merrick被—逼進絕望的夾角時最后的呼喊,卻尋求不到解救。就像影片緩慢拉開的序幕:一個相框中的美麗女生,一個接下來絕望的可人兒的母親,一群喧囂的大象。伴隨著背景聒噪的喇叭聲,一個女生的身體被象群踩過,踐踏。這個女生,一位母親,這熱帶雨林中荒誕的經(jīng)歷,故事的起源就用這樣的蒙太奇給抽象帶過。然后是冗長的兩個小時。黑白畫面。伴隨讓人產(chǎn)生自然的生理嫌惡的哮喘聲,變形的身體,丑陋的皮膚,碩大的頭部,唯一能分辨出的清澈的左眼和一只還是本來面目的左手,丑陋面貌下的美麗圣潔的心靈,夜夜禱告神經(jīng)的羔羊,被屠殺的羔羊。那就是象人。
象人是無辜的,他像個孩子一樣膽戰(zhàn)心驚,他害怕人們對他的鞭打,對他嘲笑,他害怕窗戶外突然出現(xiàn)的那些不懷好意的人的臉,他害怕哪怕只是一個突然的'關(guān)門聲,他害怕的不敢說話。他隨身帶著他母親的照片,一位有著天使般面容的女生,然后他又悲哀的說:如果我的母親還在,她必須不會想見我,她……會以我為恥,我,我讓她蒙羞了……哪怕那些人只是作態(tài)般的接近他,他卻受寵若驚,開心的像個孩子,他會說:那是真的嗎,真的是這樣的嗎?他不敢堅信,他以為他一生會真的像一個動物般的在陰暗潮濕的低層度過,伴隨著衰弱的身體,和沉重的哮喘聲。他對窗外教堂的期望,來自于他只想做一個普通人的渴望,但是那教堂就是窗外不遠的地方,那么近,他看不見,他只能在心里畫出它的輪廓,運用自己的想象來打造他的理想,一個對于普通人而言不值一提的理想。
我以為這只是大衛(wèi)·林奇編造出來的借畸形人來嘲諷這個世界的黑色幽默,一部《巴黎圣母院》的延續(xù)和再造,用殘酷的軀體面容來歌頌內(nèi)心的圣潔。當我開始搜尋更多關(guān)于象人的資料的時候,我搜尋到了Joseph Merrick的故事!断笕恕肪褪歉鶕(jù)Joseph Merrick的真實經(jīng)歷改變而成。這是讓人震驚并且讓人悲哀的一個事實。一百多年前,象人以前真實存在過。事實上,現(xiàn)實遠比影片所表現(xiàn)的要殘酷,Merrick在死后,其身體一向被倫敦皇家醫(yī)院保留,用做實驗,他罕見的病理成為困擾醫(yī)學界100多年的難題。而影片中用畸形小矮人的救助和醫(yī)生最后的良心發(fā)現(xiàn)來證明完美的一面,只是依舊無法挽救象人的死亡。Josep hMerrick曾親手用紙板做了一座教堂,華美易碎。
Joseph Merrick說:“如果不是這樣,或許我能更好的取悅你,取悅這個世界……如果我能……如果你能用一個人的靈魂來衡量他的價值……影片最后是重回開頭的抽象和虛幻,正因在現(xiàn)實社會中我們并不能得到解答。一個聲音說,那是象人死去的母親,她說:Nothing will die。
象人讀后感 2
你聽過約瑟夫·梅里克這個人嗎?他就是《象人》這本書里的主人公。他其實是一個象人。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貧窮、丑陋的人的故事。那個人就是梅里克。沒有人喜愛她,大家都嘲笑他。人們將它放在一個籠子里,當作動物一樣展覽。直到有一天一位醫(yī)生發(fā)現(xiàn)了他,覺得他很搞笑,想研究他。象人就這樣出了名,每個人都想拜訪他,甚至連女王都來看望他。
為什么剛開始人們逃避他,之后又接近他呢?看了這本書,我便明白了。就是這位醫(yī)生——特里弗斯。特里弗斯一位這個象人有病,就帶了他到醫(yī)院檢查。但沒有查出什么怪病。醫(yī)院里有很多善良的醫(yī)生和護士,包括那里的院長,他們都同意象人住在醫(yī)院。但是醫(yī)院沒有多少錢能給他住在那里。院長就給《泰晤士報》寫了一封求助信。讀者們都很仁慈,給了醫(yī)院很多錢,足夠讓梅里克在醫(yī)院住一輩子。之后有很多人來拜訪他,甚至英國女王也每一天來看望他……
這些善良、仁慈的人給了梅里克一個重生的機會。能讓梅里克有一個和朋友交談的機會。讀書的空間和一個快樂的圣誕節(jié)。他的.人生將在這快樂、短暫的時刻結(jié)束。
世界上有這么多友善的人,我將成為他們中的一名。
象人讀后感 3
在大氣不敢出地看了一半之時就想好一些溢美之詞后,準備上記錄一下,卻發(fā)現(xiàn)導演是大衛(wèi)·林奇,好。雖然知道無論批評或是贊美皆是出言不遜,依然決定為自己寫一篇影評。
林奇導演的《穆赫蘭道》是我心目中的最佳影片,而本部《象人》同樣是有千鉤萬爪把我的心抓住。影片開始不久的象人面部特寫只為突出一個慘字,隨著情節(jié)發(fā)展,這個象人被接到一個相對文明的環(huán)境當中生活,周圍與其接觸的人被打上了三個標簽“好人”(主治醫(yī)生夫婦,加文太太)、“壞人”(煤爐工)、以及主治醫(yī)生努力讓象人融入的當時英國社會的一些體面文明的或許本性善良的人們(院長、護士、公主等)。為了戲劇性,這些人的安排是要入俗套的——壞人沒有好結(jié)果,人心總是向善的,象人毫無疑問在最后會被所有人接受,起碼在表面上。我肯原諒林奇。雖然要我說,那些壞人一旦不出現(xiàn),此片一定偉大。
劇情雖可被預測,影片藝術(shù)性的構(gòu)成的另一方面——演員的表演,非常到位,要鼓掌的。象人初來咋到醫(yī)院時,每個人都處于驚奇狀態(tài),理直氣壯地允許自己在表面上抵觸這位丑陋至極甚至不堪被稱為人類的新朋友的到來。醫(yī)生努力得近乎毫無道理,做起了一個善良人類的榜樣,對象人照顧得百般周到。于是虛榮心開始控制每一個人,一出出好戲上演。護士們牟足了勁正視那張丑臉,太過想掩飾負面情緒反而導致眼神僵硬得挪不開了,哈。而我最要叫好的是英國舞臺劇院頭牌加文太太的探訪。作為一個演出為業(yè)的漂亮女人,除了眼神同樣不自然外,她把這場探視處理得落落大方,甚至有親吻象人之大勇,這也為結(jié)尾埋下伏筆。
而象人的感受——當然啦,這樣無恥的問題是有人會問,因為這是他們所作所為所求的——自然是感激涕零,恨無以回報。至此,善良人民銀行正式開業(yè),承接各類道德感,正義感服務。行長是主治醫(yī)生(他經(jīng)營了這一切),而出納正是象人自己:您給我關(guān)注,我就回饋給您無限的良好感覺。是不是一切都很美好呢,要不要干脆來個大結(jié)局呢。有些人要失望了,這是林奇的電影。除了象人以外,有兩個人并未獲得幸福感。主治醫(yī)生思考,痛苦,流淚。思考就很好,無關(guān)善惡,無關(guān)現(xiàn)實。他能認清現(xiàn)實,可惜未能看到事情的本質(zhì),所以痛苦,現(xiàn)實誰也無法改變。還有一個人,就是總管象人起居的護士長(哎呀忘了名字)。說她未獲得幸福感有些不公平,她至始至終是幸福的`,只是來源與其他人不同。象人剛到時她和主治醫(yī)生有一段對話非常重要,大致意思是你什么也不能為他做到,他不屬于這里。話是智慧的,只可惜護士長是為了維護自尊一時吵架說出來的。這也體現(xiàn)了她最終關(guān)心的只有自己,而對于和象人的關(guān)系也只有護士和病人的關(guān)系。護士長是我整部片子里最欽佩且羨慕的人。欽佩她看得清楚,羨慕她絲毫不為此感到痛苦。生活于此類人是簡單的。
為什么主治醫(yī)生什么也不能為象人做?因為出發(fā)點就是錯的。造成他即使化成灰也難以改變痛楚的豈止是先天殘疾?長得像個動物是個傷口,那個鹽罐誰看到了?有良心的人,看到了,是環(huán)境。是最大壞人標簽的馬戲團長給他住的爛屋鐵欄,是英國社會每個人的眼神,是這個世界(世界從未改變,影片結(jié)尾提到)。以為靠人類善良的本能能夠改變什么嗎,凌駕于這個世界的是命運。我一直認為,善無善報才是善,惡無惡報才叫惡。主治醫(yī)生憑本能發(fā)出的一點善全為自己帶來的極高的收益,善報簡直終生受用,這能稱得上善嗎?命運調(diào)皮作了惡,捏造出象人這樣違反倫常的怪獸,這是大惡。象人被擄后在侏儒和高個人的幫助下最終逃離了馬戲團長,可以稱為善良戰(zhàn)勝了邪惡嗎?侏儒大哥在送象人上船時說了一句本片最具智慧的話,我當時就截圖了:“祝你好運吧——運氣,誰比你更需要運氣?”
誰也打不敗命運,除了命運自己。林奇此刻尼采再生。
作為尾聲,象人再次回到文明社會被帶看了音樂劇,我心里一緊。之前甚至一個和陌生人的會面都令他不知所措,悲傷卻自己誤認為是幸福,真苦啊。不出所料,大名鼎鼎的加文太太熱情高漲,表示本人這次演出要獻給殘疾人——吾友——象人,請象人先生起立與大家打招呼!這個貪得無厭的資本家(全場樂意為她出資)狠狠對善良人民銀行出納敲了一筆,光輝的形象到達無與倫比的高度。善良人民銀行有投資皆有匯報,全場鼓掌脫帽,沸騰一片。Ladys and gentlemen都像音樂劇中的天使一般飄飄然升入了道德仙境。到了這里,全劇算完。
文明世界萬歲!
象人讀后感 4
在一條又熏又臭的小巷盡頭,一個丑陋的男人蜷縮在那里,他有著健碩的長腿和手臂,卻擺著一張丑陋的面孔。他沒有肢體上的殘缺,卻是人和大象的結(jié)合體。那碩大的頭顱有著兩個蒲扇似的耳朵,還有著粗壯的鼻子。在他空洞的眼睛里,我看到了他所經(jīng)歷的一切苦痛。
他從來沒有任何喜悅的表情,只有無助的悲鳴,長長的,撕裂心肺的悲鳴。那樣的空虛,那樣的悲切。
他的名字,叫“象人”。
每天早上睜開眼,“象人”便會遭受著異樣的眼光,嘲諷與謾罵。他唯一快樂的時間,便是躲起來,躲開冷嘲熱諷給予的悲憤。他還年輕,就已經(jīng)體味到了人生的苦痛與悲哀。
直到后來,一個商道敗落的生意人走過這條街,收養(yǎng)了象人。
在一間屋子里,“象人”安靜的坐在長椅上,來看他的人絡繹不絕。生意人一拍手,他便會緩慢的走一走,低沉的叫一叫,最后悄然無聲的回到長椅上,等待著下一個人。
“一次兩便士!泵總客人走后,生意人都會撂下這句話,然后豺狼似的收著一枚枚期待已久的錢幣。
陰霾的霧氣籠罩著倫敦的`上空,烏云與濃煙遮住了太陽的光芒。那是一百年前的“霧都”,一座靜穆的城市。
“我是弗雷德,在倫敦醫(yī)院工作。我是從畫報上認識象人的,因為得知了生意人的行為,憤慨不已。后來,我終止了生意人下 賤的行為,我將“象人”接到了醫(yī)院里,那比較適合他!
“在醫(yī)院里,我跟象人引薦了幾本書,才得知,他熱衷于愛情小說,故事情節(jié)都能背下來,且不會忘記。我給了他一個小臥室,還給他洗浴。他現(xiàn)在看起來更加健康了!
“象人”發(fā)出斷斷續(xù)續(xù)的低鳴,像是笑笑。
“我經(jīng)常陪他聊天,曾問及他家人的問題。這時,他給我亮出了一張照片,上面是一個微笑著的女人。象人說,這是他的母親,說著,淚珠從眼角流了出來,他無法擦拭,便讓它們肆意流淌!
后來,“象人”的事被很多人得知,許多熱心腸的朋友,乃至英國女王都大駕光臨。她和象人敘舊,還送了他一本書和一簇百合。象人也很感動,他們倆互相回信,像是遇見了難逢的知己。
一天,一個新來的護士為“象人”送藥,推開門時,她大叫一聲,扔下手中的水杯和藥丸,撒腿就跑。我得知后,十分惱火,這是一種歧視。而象人只是笑笑,他認為無所謂,畢竟自己已經(jīng)習慣在屈辱和謾罵中生活了,傷口既然難以愈合,就隨它腐爛吧。
“象人”在醫(yī)院里的日子是快樂的,他有很多的伙伴,有好多的書,還有鑲著白銀的相框,她的母親一直在對他笑。
一天清晨,我看到他躺在床上,后來才發(fā)現(xiàn)他已死去。原來他是想和正常人一起躺在床上睡覺,因為他總是雙手抱著膝蓋,頭靠在膝蓋中央,這樣做,不免有些疲乏和別扭。當他躺下來的時候,忽然從床上跌了下去,摔斷了背脊,窒息而死。
每個人都經(jīng)歷著嘲諷,可都不敢正視嘲諷,面對嘲諷。執(zhí)著的象人,用寬慰與忘卻,釋懷了糾纏自己每分每秒的痛苦。
象人不是一個完整的人,可他卻做到了常人無法做到的事情。他坎坷的一生,帶著悲哀與嘆息,跌落到深淵里。也許我們還能聽到他的悲鳴,我們祈禱,那一聲鳴叫,是滿足而寬慰的。
象人讀后感 5
人生的意義為何?我相信每個人在漫漫人生中都將發(fā)出這句“圣問”。作者從外部(人生目的為何)及內(nèi)部(人生本身的目的)展開對答案的搜尋,隨后聚焦內(nèi)部,從愛與工作、全心投入、跨層次一致性、群體選擇、超越自我的意義感進行深度探索。
作者認為追求人生的意義是一個高貴的行為,我欣然同意。青少年期若能發(fā)出這一哲學思索,作為教育者,我們更應從積極層面引導學生意識到自己的成長與蛻變。聯(lián)想近期的學生波動現(xiàn)象,結(jié)合作者的觀點,我想以下三個因素可能是部分影響源:
1、特殊社會背景,疫情下延遲開學,到復學復課,引發(fā)的一系列問題。
2、受國情影響,宗教信仰的傳播有所限制和淡化,缺乏儀式感將降低意義感。
3、青春期的自我意識劇增,加之體內(nèi)荷爾蒙的變化導致學生的激情行為較為凸顯。
我自己在中考后的假期,也若有若無地思考了這個問題。期間,都在聽音樂,大把消遣時間,想吃吃,想睡睡。回想起來,即便思索無果,但自由發(fā)呆對于孩子而言是必需品,在精神世界或幻想世界遨游,身體學會如何與一團亂麻的腦子相處是極其重要的。從這個層面而言,思索已有果。
我個人以為人生沒有意義,人生的目的`在于找尋意義。而人生的過程便是建構(gòu)意義的過程。那些缺乏安全與愛的嬰幼兒,在其成長過程中,更難建構(gòu)意義。與主要撫養(yǎng)者間的聯(lián)結(jié)不足或中斷將容易引發(fā)其人生危機。當然,并非在安全與愛的環(huán)境中成長的孩子不會受困于危機與迷失,而是他們擁有更多的能量、資源及所建構(gòu)的意義等支撐他們走出迷失。
象人讀后感 6
讀完《趕象人》這本書,故事里的情節(jié)歷歷在目。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老實木訥的男孩塔德和一個大膽獨立的女孩西西跟一頭可愛的大象庫什尋找失散媽媽的故事。
為了尋找媽媽,西西和塔德四處打聽媽媽凱蒂的消息,他們得知媽媽在延綿遼闊、空曠蒼茫的西部大草原,于是踏上了去大草原的路。在遇到想搶奪大象的`壞人的時候,他們帶著大象乘上了去西部的火車。可是路程還沒走到一半,火車失事,塔德和西西因為和大象坐在火車最后一節(jié)車廂,幸運地活了下來。他們現(xiàn)在只能徒步到遙遠的大草原。
他們經(jīng)歷了千難萬險,都快要絕望時,遇到一位好心的大爺,大爺一輩子也沒有見過大象!他驚奇他們的遭遇,得知有人想要霸占他們的大象時,大爺送給了他們一條木船,還給大象庫什搭了房子在木船上以便讓它隱藏起來。他們劃著木船從密西西比河前往俄亥俄州。在數(shù)天的航行中,木船被河里的水流沖刷,大象也按耐不住,暴露在人們的視線中,最終脆弱的木船在頃刻間坍塌,追趕他們的壞人再度發(fā)現(xiàn)大象。窮兇極惡的壞人一路追趕并制造假的文書!但這一切都沒有嚇到塔德和西西,他們在善良的人們那里據(jù)理力爭,還原事情的真相,再次得到族長的幫助,繼續(xù)前往西部草原!
終于他們來到了大草原,他們找到了他們的媽媽,雖然媽媽滿臉皺紋,皮膚黝黑,但是有了媽媽的保護一切的困難和邪惡都不可怕,他們成功擊退了壞人的陰謀!
讀完這本書后,我對兩個主人翁的聰明才智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們有著堅持不懈、永不退縮的精神!在遇到困難時從未想過放棄或拋棄對方,兩人一起合作與壞人斗智斗勇,他們這種團結(jié)向上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象人讀后感 7
《象與騎象人》,作者為喬納森·海特,是著名心理學家,坦普爾頓積極心理學獎獲得者,偉大的思想家、積極心理學先鋒派領(lǐng)袖。
這本書的讀后感,醞釀了大半年,自己反思了很久,一直再問自己:為什么這么喜歡這本書,這本書到底解決了我什么問題?最近幾個月我上班都提前半小時,喜歡繞辦公區(qū)后門走連廊到前門,跟隨上班的人流,從廣播中聽喜歡的音律,有時會觀察人流中的人,有時會反思自己,有時也會練習正念。也就是走在連廊的某一瞬間,我明白了我為什么喜歡書的內(nèi)容,那是因為我一直思考的`很多問題和書介紹的內(nèi)容剛好匹配起來了,而且還在書中找到了令自己一直費解的很多答案。
最近兩年自己都在思考人生的意義,越思考越知道這是一個無解的問題。特別經(jīng)歷了年初父親的過世和朋友的突然病世,自己更想明白如何去生活。自己有努力的學習西方人的高效,但是又向往東方佛學的無常;一直在追求幸福的生活,又總是疲憊的應付現(xiàn)實生活的蹂躪。
本書給我一個最重要的答案,那就是中庸,我們既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也要有活在當下的心境,既要有積極去追求幸福的行動,也要有應付現(xiàn)實困難的勇氣。最后我得到人生的意義為體驗生活,積極的去幸福生活,勇敢的去面對現(xiàn)實,經(jīng)歷的一切就是人生的意義。
人生的意義通過生活體現(xiàn),那生活也就有了意義,這應證了《活出意義來》的一段話:忙碌而積極的生活,其目的在于使人有機會了解創(chuàng)造性工作的價值;悠閑而退隱的生活,則是人有機會體驗美,藝術(shù),或大自然,并引為一種成就。至于缺乏創(chuàng)意、又不悠閑的生活,也有其目的:它使人有機會提升其人格情操,并在備受外力拘限的情境下選擇其生活態(tài)度。
象人讀后感 8
——有一股奇妙的力量牽引著我向前。情欲及理性各自朝不同的方向拉扯著我。我很清楚哪一條是正確的路,心里也很認同,但我卻踏上錯誤的路。
這是羅馬詩人奧維德在《變形記》中描述女主角美狄亞夾在自己對伊阿宋的愛與對父親的責任之間的掙扎時所用的文字。正如美狄亞一樣,我們在生活中也會遇到類似的進退兩難的境地。毅然向左走追尋沖動的情感,或是轉(zhuǎn)頭向右跟隨理智的車轍?
喬納森.海特的《象與騎象人》一書中。象與騎象人——人類的'心理,有一半正如一頭桀傲不馴的大象,而另一半則是像是一個理智的騎象人。簡單點說,我們的“心”,是頭放任的大象;我們的“智”,則是具備掌控能力的騎象人。
生活中它們往往意見相左,各行其是。比如,平日里很多俊男美女多次下定了狠心想減肥,但由于種種原因極少成功,鍛煉身體和戒掉美食本身就是違反慵懶的人性的;又例如與朋友和同事之間的相處,心理的大象讓大家習慣于把自己看作是永不犯錯的皇帝,喜歡聽好話,聽順耳的話,優(yōu)點和功勞全是自己的,缺點和過錯都是別人的。我們有必要時刻點醒自己,譬如在家里我們夫妻和孩子的關(guān)系,唱紅臉白臉的都要有,友誼的小船才不會翻;在出入院處工作中遇到刁蠻的患者怎樣理性對待,不讓情緒化的大象將我掀翻…
這本書啟示:理性與情感必須協(xié)同合作,人才會表現(xiàn)出睿智的行為,中國人的中庸之道里有大智慧。我們應該做自己情緒的主人,讓積極的心理學給予我們樂觀向上的生活!
象人讀后感 9
《象與騎象人》這本書中所提論點,與我一直秉持的觀點有著許多共通之處,可以說這本書是目前為止我最喜歡的一本。今天借此機會,我也把我的論點,與大家分享一下。
我認為,一個人是否感到幸福跟一個人的原始性格有著極其密切的關(guān)系。原始性格即為本心,不可逆轉(zhuǎn),“心”之所向便是幸福所在。性格行為體現(xiàn)則是實現(xiàn)“心”之意向的唯一途徑。
我們稱之為智!靶摹迸c“智”之間的關(guān)系猶如國王與丞相。
國王無善惡之分,只有好惡之別。喜歡便是喜歡,不喜歡便是不喜歡,誰也無法左右。丞相的決策,都只是為了滿足國王的需要而存在。
國王有著極為強大的吸收力,需求也會不斷的提升,丞相必須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能力,才能夠繼續(xù)滿足國王,如此,人便能持續(xù)的感到幸福。
國王一般不直接發(fā)號施令,然而當丞相無法滿足他的需要時,它便會跳過丞相這一關(guān)而直接行動,如此國王便可以獲得短暫的幸福感。丞相的'作用力越來越小,國王便越來越沉淪,不幸便會隨之接踵而來。
因此,人是否能夠擁有持久的幸福感,全在于“智”是否能夠滿足“心”,而非控制“心”。若只是一味控制,是行不通的?刂频米,則心不甘,控制不住,則心無度。故而,我們所下的功夫,與其說是控制“心”,不如說是培養(yǎng)“智”。
所以,人只要能夠認清“心”,肯定“心”,接納“心”,并用恰當?shù)姆绞綕M足“心”,便能獲得真正的幸福,這一切便是“智”的力量。
象人讀后感 10
我所聯(lián)想到的自我形象就是,我是一個騎在大象背上的人。我手里握著韁繩,只要動動韁繩,我就可以指揮大象轉(zhuǎn)彎、停止或者往前走。但是只有在大象沒有它自己的欲望時,我才指揮的了大象。一旦大象真的想做什么,我根本斗不過它。
總的來說,騎象人所扮演的是顧問的角色,也是一位仆人,他不是國王,也非能緊控韁繩的馬夫。騎象人是加扎尼加所稱的“詮釋模塊”,它是有意識的、控制后的思考。相反,大象則是騎象人以外的一切。大象包括我們內(nèi)心的感覺、本能反應、情緒和直覺,這些都是自動化系統(tǒng)的組成要件。
兩個人意見相左時,其實是感覺在先,后來再編理由反駁對方。就算你駁倒對方,難道對方就會改變心意,接受你的論調(diào)嗎?當然不會,因為你駁倒的并非對方真正的`立場,他的立場是在他有了判斷之后才臨時編出來的。
有人針對道德問題爭執(zhí)不休時,你不妨仔細聽聽兩邊的說法,有時你會聽到很讓人意外的理由:其實是大象在控制韁繩,應到騎象人,是大象在決定何者對何者錯,何者美何者丑。內(nèi)心的感覺、直覺及當下的判斷都是自動自發(fā)地即時發(fā)生,但只有騎象人能拼湊出語句,把自己反駁的理由告訴對方。
我們發(fā)了一大推聲明、誓言,下了無數(shù)次的決心,但老是意外地發(fā)現(xiàn)自己執(zhí)行的意志是那么軟弱。有時候,我們會以為自己在跟自己的潛意識、本我或者動物本能對抗,但其實這都是我們整個心理的一部分。我們即是騎象人,也是大象。
象人讀后感 11
重讀《象與騎象人》,開始思考自己人生的意義,10年冬天,章總和我說起這個的時候,自己還不太理解,我人生的意義是什么,我到底在期待什么樣的答案,要什么樣的答案我才會滿意,作者喬納森海特大學四年級時開始思考的問題,我今天才開始思考,這個我不嫉妒,他是學哲學的,我不是,并且,我也開始思考了啊,只是個時間點問題啊。
說句題外話,我是學生物的,生命美麗而神秘,所以最后達爾文也相信上帝造人了,書中的內(nèi)容,哲學的和心理學的,我都不太熟悉,讀的時候,只是憑感覺,開玩笑的講,我是有原則的.人,你問原則是什么啊,我的原則是。哈哈哈。
言歸正傳,書的開篇,就描述了我的困惑:我經(jīng)常會有這樣的狀態(tài),那就是理智上告訴我應該這樣,但是情感上就是沒有辦法接受,喬納森把這兩者的關(guān)系,比作象與騎象人,情感是大象,理智是騎象人。他為了讓自己的這個觀點,更容易讓人接受,引用的佛陀,柏拉圖和弗洛伊德的話,書的最后一章,得出結(jié)論:當人們?nèi)怏w、心理和社會文化三個層次的生活連貫一致時,人就會找到人生的意義。
象人讀后感 12
重讀《象與騎象人》,開始思考自己人生的意義!
10年冬天,章總和我說起這個的時候,自己還不太理解我人生的意義是什么,我到底在期待什么樣的答案,要什么樣的答案我才會滿意。
作者喬納森海特大學四年級時開始思考的問題,我今天才開始思考,這個我不嫉妒,他是學哲學的,我不是,并且,我也開始思考了啊,只是個時間點問題啊。
說句題外話,我是學生物的,生命美麗而神秘,所以最后達爾文也相信上帝造人了。
書中的內(nèi)容,哲學的和心理學的,我都不太熟悉,讀的時候,只是憑感覺開玩笑的講,我是有原則的人,你問原則是什么啊,我的原則是。哈哈哈。
言歸正傳,書的.開篇,就描述了我的困惑:我經(jīng)常會有這樣的狀態(tài),那就是理智上告訴我應該這樣,但是情感上就是沒有辦法接受。
喬納森把這兩者的關(guān)系,比作象與騎象人,情感是大象,理智是騎象人。他為了讓自己的這個觀點,更容易讓人接受,引用的佛陀,柏拉圖和弗洛伊德的話,書的最后一章,得出結(jié)論:當人們?nèi)怏w、心理和社會文化三個層次的生活連貫一致時,人就會找到人生的意義。
象人讀后感 13
人類以外三類具有超強群居性的物種,其共同特征就是:以基因為導向、為了家族的生存愿意犧牲自我。群居性超強的動物進化出家族性超強的特性,家族性超強的動物則自動衍生出高度合作的行為模式與大規(guī)模的分工。
一報還一報,以牙還牙,別人怎么對待我們,我們就怎么對待對方。這種策略是在雙方第一回合互動時產(chǎn)生。在和善地對待對方之后,則是依據(jù)對方在第一回合對待你的方式來回應對方。這種一報還一報的對應模式,讓人類走出犧牲自我以利家族的限制,開啟我們與陌生人互助合作的契機。
知恩圖報及有仇必報這兩種心理可說是一體兩面,兩者缺一不可。一個知恩圖報但卻不會報仇的人,和容易會變成被人利用的.犧牲品,而一個有仇必報但卻不知感恩的人,則很快就會遭到所有人的排擠。
所有關(guān)系一開始時,都處于非常微妙的階段,付出過多(似乎給人一種不顧一切之感)或付出太少(好像有點冷漠且拒人千里之外),都會毀掉彼此的關(guān)系。健康的關(guān)系來自平衡的施與受,尤其是適當?shù)鼗ニ投Y物、互相幫忙、互相關(guān)心、互吐心聲,都是培養(yǎng)那個彼此關(guān)系的重要技巧。
象人讀后感 14
這是一本積極心理學方面的書。作者把我們的心理用人駕馭大象來做比喻,象就是那個本我,它怎么想,怎么做,騎象人無法控制,但可以適當引導。這種比喻也就解釋了為什么我們常常下定決心想減肥,但又抵擋不住去享受美食帶來的愉悅感。
但其實“象與騎象人”只是描述我們?yōu)槭裁磿晕曳至汛虻囊粋比喻。
全書討論的話題有如何認識自我、如何彼此相處、如何追尋幸福、心理和道德層面如何成長以及人生的目的和意義。與雞湯文不同的是,本書通過大量的心理學實驗詮釋如何活得更幸福,告訴讀者背后的原理及具體的做法。
比如說,作者提到一種人類的.情緒——“提升感”,它不只是一種快樂的感覺,而是會讓我們心中充滿愛及信任感,自覺地想去幫助他人或讓自己變得更好。實際上,這是具有安神鎮(zhèn)靜作用的迷走神經(jīng)和荷爾蒙、催產(chǎn)素一起作用產(chǎn)生的感覺。通過閱讀名作,觀看經(jīng)典電影,或是去教堂參加禮拜,我們都可以產(chǎn)生這種“提升感”。
雖然我會逐漸淡忘這些概念、原理和案例,但這本書卻帶給我一種信心——無論未來我遇到什么樣的情緒,我都可以更加平靜地面對、接受,并運用這本書的內(nèi)容去嘗試適當調(diào)整。這可能是我讀這本書的最大收獲。
象人讀后感 15
《象與騎象人》,作者為喬納森·海特,是著名心理學家,坦普爾頓積極心理學獎獲得者,偉大的思想家、積極心理學先鋒派領(lǐng)袖。(坦普爾頓獎旨在鼓勵科學和宗教對話,因獎金比諾貝爾高而著稱。)
這本書的讀后感,醞釀了大半年,自己反思了很久,一直在問自己:為什么這么喜歡這本書,這本書到底解決了我什么問題?
這本書給我一個最重要的答案,那就是中庸,我們既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也要有活在當下的心境,既要有積極去追求幸福的行動,也要有應付現(xiàn)實困難的勇氣。最后我得到人生的`意義為體驗生活,積極的去幸福生活,勇敢的去面對現(xiàn)實,經(jīng)歷的一切就是人生的意義。
內(nèi)容介紹:如果單獨來看書的每一章節(jié)內(nèi)容,甚至每一小節(jié)的內(nèi)容,它們都沒有太多的聯(lián)系。但運用象與騎象人的比喻貫穿整本書就比較容易看到書的主線。從象與騎象人的比喻開始,了解他們的相處,如何追求快樂,心理層面和道德層面如何成長,如何找到人生的意義。
作者知識面太廣,所以內(nèi)容多且雜,我第一次閱讀的時候還被卡在心理和道德成長的章節(jié),第二遍閱讀才把全部內(nèi)容勉強讀懂,而第三遍閱讀的時候才知道整本書內(nèi)容是如何渾然一體的,這還不包括我不時的翻開隨便讀讀。
而內(nèi)容的廣也導致不好寫本書的總結(jié),加上書中翻譯后組織的語言是我喜歡的,任何一章節(jié)似乎已經(jīng)是濃縮后的精華,想單獨去提任何一個我喜歡的內(nèi)容,都需要從文中摘抄整段出來,否者我提的任何一個內(nèi)容點,最后都只是浮在水面上冰山的峰尖。
我個人認為:正確的快樂假設應該是:快樂之道在中庸。關(guān)于“綜合”這個觀念最深刻的一個見解:當人們?nèi)怏w、心理及社會文化三個生存層次的生活連貫一致時,人就會找到人生的意義。
個人在做決定時,往往處于自私的動機,但是如果有一群人持續(xù)不懈地想改變這個世界,那么他們的愿景。
象人讀后感 16
初看《象人》的時候,一是自己慣來對黑白色的偏愛,二是沖著導演大衛(wèi)·林奇(David Lynch)的名字,這次的《象人》,大衛(wèi)·林奇1980年的處女作,讓我哭了。
象人不是象,象人不是動物,象人是人。這是影片的主題,也是主人公Merrick被—逼進絕望的夾角時最后的呼喊,卻尋求不到解救。就像影片緩慢拉開的序幕:一個相框中的美麗女人,一個接下來絕望的可人兒的母親,一群喧囂的大象。伴隨著背景聒噪的喇叭聲,一個女人的身體被象群踩過,踐踏。這個女人,一位母親,這熱帶雨林中荒誕的經(jīng)歷,故事的起源就用這樣的蒙太奇給抽象帶過。然后是冗長的兩個小時。黑白畫面。伴隨讓人產(chǎn)生自然的生理嫌惡的哮喘聲,變形的身體,丑陋的皮膚,碩大的頭部,唯一能分辨出的清澈的左眼和一只還是本來面目的左手,丑陋面貌下的美麗圣潔的心靈,夜夜禱告神經(jīng)的羔羊,被屠殺的羔羊。那就是象人。
象人是無辜的,他像個孩子一樣膽戰(zhàn)心驚,他害怕人們對他的鞭打,對他嘲笑,他害怕窗戶外突然出現(xiàn)的那些不懷好意的人的臉,他害怕哪怕只是一個突然的關(guān)門聲,他害怕的不敢說話。他隨身帶著他母親的照片,一位有著天使般面容的女人,然后他又傷心的說:如果我的母親還在,她一定不會想見我,她……會以我為恥,我,我讓她蒙羞了……哪怕那些人只是作態(tài)般的'接近他,他卻受寵若驚,開心的像個孩子,他會說:那是真的嗎,真的是這樣的嗎?他不敢相信,他以為他一生會真的像一個動物般的在陰暗潮濕的低層度過,伴隨著衰弱的身體,和沉重的哮喘聲。他對窗外教堂的希望,來自于他只想做一個普通人的渴望,可是那教堂就是窗外不遠的地方,那么近,他看不見,他只能在心里畫出它的輪廓,運用自己的想象來打造他的理想,一個對于普通人而言不值一提的理想。
【象人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象人讀后感04-09
讀《象人》有感10-03
形象人物作文(通用41篇)03-03
讀《象人》有感精彩11-15
《象與騎象人》的讀后感1000字10-03
《象與騎象人》讀后感800字10-03
《我的小學》讀后感 -讀后感05-15
《勇氣》讀后感 勇氣的讀后感10-17
讀后感大全《紅與黑》讀后感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