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可能性》教案

時間:2023-01-31 13:01:44 教案 投訴 投稿
  • 相關推薦

《可能性》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整。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可能性》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可能性》教案

《可能性》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和整理,進一步認識《觀察物體》、《統(tǒng)計與可能性》及植樹問題的相關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通過復習和整理,進一步理解知識間的相互聯(lián)系,提高綜合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數(shù)學的價值,增強數(shù)學意識,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

  教學過程:

  一、回顧內(nèi)容,暢談收獲。

  你知道我們在《觀察物體》、《統(tǒng)計與可能性》這兩個單元中,主要學習了哪些知識嗎?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先和同桌進行交流。

  然后集體交流。

  二、書本練習,扎實基礎。

  1、請你找出書本上相關的《觀察物體》、《統(tǒng)計與可能性》的題目。

  2、完成書本第9、15題。

  3、交流題目。

  三、補充練習,延伸深化。

  第一部分:統(tǒng)計與可能性

  (一)連線。

  10個紅球 摸出的肯定不是紅球。

  8紅2綠 摸出的`紅球可能比綠球多。

  5紅5綠 摸出的肯定是紅球。

  1紅9綠 摸出的紅球和綠球可能差不多。

  10個綠球 摸出的紅球可能比綠球少。

 。ǘ⿷妙}。

  1、校園里栽了4行樹,每行10棵,其中有15棵是楊樹,剩下的是柳樹。栽了多少棵柳樹?

  2、三年級(2)班有28個男同學,20個女同學。每8個同學分一組,全組可以分成幾組?

  3、手工組做了50朵花,送給幼兒園14朵,剩下的每3朵裝一盒,可以裝多少盒?

  4、兩個小隊做紙花,第一小隊做了400朵,第二小隊有4個隊員,平均每人做80朵。這兩個小隊共做了多少朵?

  5、三(2)班參加農(nóng)業(yè)活動,每個小隊有10人,平均每人摘冬瓜5千克。4個小隊一共摘了多少千克?

  6、養(yǎng)場有奶牛200頭,肉牛的頭數(shù)比奶牛的3倍還多50頭,肉牛有多少頭?

  7、每輛面包車坐22人,每輛大客車坐49人三年級有100名學生去公園游覽。

 。1)5輛面包車夠嗎?

  (2)2輛大客車夠嗎?

 。3)2輛面包車和1輛大客車行嗎?

  第二部分:植樹問題

  先填空,再列式計算。

  1、把一根木料鋸3次,能鋸成( )段。如果要鋸成6段,需要鋸( )次。

  2、把一根木料鋸成4段,每鋸一次要3分鐘,一共要鋸( )分鐘。

  3、在20米的路邊種樹,從一端隔4米種一棵,一共要種( )棵。

  4、6只兔子一排做操,每兩個兔子之間相隔2米。隊伍長( )米。

  5、一條走廊15米,每隔3米放一盆花。如果兩頭都放,一共要( );如果兩頭不放,一共要( );一頭放一頭不放,一共要( )

  6、小明家住四樓,他每上一層樓要走12級臺階,小明從一樓到四樓要走( )級臺階。

  7、一條馬路長56米,從頭到尾共插8面彩旗,相鄰兩面彩旗之間相距( )米。

  8、一座樓房每上一層要走18級臺階,小明家住四樓,要走( )級臺階。

  9、一個正方形花圃周長20米,在它的四周每隔2米放1盆花,一共可以放( )盆。如果在一個長20米的跑道一邊,照這樣放,一共可以放( )盆。

  10、一根50厘米的鋼條,鋸成5厘米長的小段,一共要鋸( )次。

  11、學校通道的一側插紅旗,每隔5米插一面。從起點到終點共插了10面,這條路有( )米長。

  四、全課小結,激勵評價:

  1、通過今天對這些知識的復習,你在原來學習的基礎上有什么進步?

  2、你認為今天誰的表現(xiàn)不錯?為什么?

《可能性》教案2

  教學目的:

  1.幫助學生建立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概念,數(shù)學 - 可能性的大小。

  2.學會初步判斷確定事件和不確定事件。

  3.結合生活實例,進一步讓學生體驗生活中存在的數(shù)學問題。

  教學工具:多媒體展示儀,因特網(wǎng)等。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多媒體展示:

  情節(jié):同學們在開聯(lián)歡會,老師要求每人表演一個節(jié)目,用抽簽的方法決定。

  小莉在抽簽之前想:我是金嗓子,最好讓我抽到唱歌………。(停)

  2.置疑:同學們,你們說,小莉肯定能如愿以償嗎?

  生發(fā)表意見:

  繼續(xù)放情景:(兩個結局)小莉抽到了表演唱歌的.簽;小莉沒有抽到。

  師:我們不能確定這類的事情,它有可能發(fā)生,也有可能不發(fā)生。

  3.情景2:過年了,放鞭炮,小剛又蹦又跳,還大聲叫著:我又長大一歲嘍。

  畫外音:小明每年都肯定會長大嗎?

  生發(fā)表意見:

  小結,媒體展示: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些事情是一定會發(fā)生或一定不會發(fā)生,例如,太陽肯定會發(fā)光,地球肯定每天都在轉,月亮不可能從東方升起。我們稱這類事件叫做“確定事件”;而有些事情可能發(fā)生,也有可能不發(fā)生,我們稱這類事情叫做“不確定事件”

  二.探索:

  1.初步判斷:(利用電腦選題系統(tǒng)來選擇)

 。1)人只要活著,總會變老。

 。2)三天后會下雨。

 。3)地球每天都在轉。

 。4)一個人從出生現(xiàn)在沒吃過一點兒東西。

 。5)吃飯時,人用左手拿筷子。

 。6)每天都有人出生。

  (7)在地球上,拋一塊石頭,它必然會向下落。

 。8)拋一枚硬幣,它出現(xiàn)正面。

  學生邊討論邊完成。

  2.反饋:

  用可能,不可能和肯定的詞語來匯報完成的結果,小學數(shù)學教案《數(shù)學 - 可能性的大小》。

  3.科學探索:

  多媒體播放紀錄片:(片斷一)自然界中的花有很多種,有的花有濃郁的香氣,有的花沒有香味,還有的花有很刺鼻子的味道。

 。ㄆ瑪喽┨煳闹R記錄片,太陽系中的衛(wèi)星和恒星的科普知識。

 。ㄆ瑪嗳┤藗冊趶V場上放風箏。

  銀幕顯示選擇牌 : 一定 不可能 可能

  事項: 花是香的 月亮繞著地球轉 石獅子在天上飛

  師;用確定事件和不確定事件來定義事件。

  4.摸棋子游戲:

  電腦展示:兩個透明的箱子,一個里面都是紅棋子,一個里面有紅,蘭,黃三色棋子。

  畫外音:小朋友,讓我來摸以摸,猜一猜。

  那個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紅旗子:

  哪個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綠棋子?

  哪個盒子里可能摸出綠棋子?

  生討論:確定出確定事件和不確定事件。

  并說明理由?

  三.鞏固聯(lián)練習:

  1.用一定,不可能, 可能說一說

  出示練習3;學生自由討論,生活中,自然界中,哪些事件一定發(fā)生,哪些事件不可能發(fā)生,哪些可能發(fā)生。

  2.用電腦操作系統(tǒng)完成涂色。

  (1)要求摸出的一定要是紅色的方塊。

 。2)摸出的不可能是蘭。

 。3)摸出的可能是黃色。

  用“紅色”,“藍色”,“黃色”來做題。

  四.總結。

《可能性》教案3

  背景:

  我所教的二年級學生思維活躍,知識面較廣,對于課本知識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已經(jīng)有一定認識,因而在數(shù)學課上如何能夠吸引各水平段學生,使他們都能得到提高是教學設計的重要問題。所以這節(jié)課的目的我定在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實際操作,發(fā)現(xiàn)“可能發(fā)生”、“不可能發(fā)生”、“一定會發(fā)生”。通過學生活動,使學生學會能根據(jù)給定的環(huán)境確定具體的內(nèi)容。同時在教學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積極動手動腦解決問題的好習慣。

  教材設計:

  興趣是學生學好這門課的關鍵,我在上課之前,認真地設計了學前導入部分,把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出來了,讓學生從內(nèi)心深處想上這節(jié)課,然后再進入主題。

  “和諧高效,思維對話”型課堂,就是強調學生的參與性和實踐性,讓學生主體參與學習全過程,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建構屬于自己的知識結構。學生活動的成功與否,關鍵看親歷過程體驗得深刻不深刻,是否真正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

  在這堂實踐課中,我設計了兩組學生實際動手操作的活動,教學中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通過放小球的游戲,學生不僅能加深對“可能”“不可能”“一定”的認識,而且通過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之間互相合作的意識。第二組活動是在前一次活動基礎上,讓學生想辦法采用正確的方法去摘蘋果。動手操作活動的設置使學生興趣濃厚,勇于表達自己的意見,能充分鍛煉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ㄒ唬、導入。

  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給同學們講一個故事,請同學們瞪大眼睛,看!是誰來了?(播放課件)

  “一天,阿凡提牽著自己心愛的小毛驢,背著一袋金幣往家趕。剛到村口,就碰到那個貪財、吝嗇的大財主。他看到阿凡提手里的一袋金幣就眼紅。眼珠轉了轉,對阿凡提說:“如果你能把口袋里的金幣往空中一拋,落下后個個都是正面朝上,那么這些金幣就是你的'了。如果不是,哼!哼!那它就是我的。”

  師:同學們,聽了這個故事之后,你覺得大財主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生:是個貪財?shù)娜恕?/p>

  生:是個很壞的人。

  師:你們覺得大財主出的主意對于阿凡提來說公平嗎?你們覺得聰明的阿凡提會上當嗎?

  師:想和阿凡提一樣聰明嗎?學習了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你會像阿凡提一樣聰明,一樣能想出一個好辦法來對付可惡的大財主的,大家有信心嗎?

 。ǘ、合作教學。

  1、通過觀察認識可能性。

 。ǔ鍪菊n件)

  師:老師這里有幾個盒子,第一個盒子里裝著12個白球,任意摸一個球,可能是什么顏色的球呢?

  生:白色的球。

  師:一定是白色的嗎?為什么呢?

  生:因為盒子里裝的全都是白色的球。(板書“一定”)

  師:同學們,生活中有哪些事情一定會發(fā)生呢?(生回答)

  師:再看第二個盒子,里面裝著10個紅球,任意摸一個球,可能是什么顏色的球呢?

  生:紅色的球。

  師:一定是紅色的嗎?為什么呢?

  生:因為盒子里裝的全都是紅色的球。

  師:我想摸出一個白色的球,行嗎?為什么?

  生:不可能。因為盒子里沒有白色的球。(板書“不可能”)

  師:同學們,生活中有哪些事情不可能會發(fā)生呢?(生回答)

  師:第三個盒子里裝著12個白球和10個紅球,任意摸一個球,可能是什么顏色的球呢?

  生:有可能是白色的球,也有可能是紅色的球。

  師:請同學們思考一下,為什么會有兩種可能呢?

  生:因為盒子里既有紅色的球也有白色的球。(板書“可能”)

  師: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能會發(fā)生呢?(生回答)

  2、結合生活經(jīng)驗,解決問題。

  師:老師這里也有一些事情,請同學們來判斷一下。

 。ǔ鍪菊n件)

 。1)、王阿姨要生寶寶了,()是個女孩。

 。2)、明天()是星期六。

 。3)、公雞()會下蛋。

 。4)、太陽()從東方升起。

  (5)、明天()會下雨。

  (6)、爸爸的年齡()比我小。

  3、動手操作,完成目標。

  師:同學們,老師發(fā)現(xiàn)你們真是太聰明了,不但能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還能自己去解決問題,為了獎勵大家,老師帶領同學們來玩一個小游戲,好嗎?

  老師這里有綠色和紅色兩種顏色的球,請同學們根據(jù)小桶上的標簽內(nèi)容,把球放好。看哪一個小組完成的最好,比一比吧!

  師:我剛才發(fā)現(xiàn)每一個小組的同學表現(xiàn)都非常積極,我相信同學們完成的一定非常出色,下面,我們來展示一下好嗎?

 。ㄐ〗M派代表下來邊展示邊解說)

  4、親身體驗,實踐練習。

  師:太精彩了,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面對這么多可愛的小天使,老師又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我要帶領大家去果園摘蘋果,想去嗎?不過,有一個要求,必須要按照農(nóng)民伯伯的要求去摘,能做到嗎?(老師在黑板上畫一棵大樹,樹上結了幾個蘋果。)

  師:第一個要求是必須要摘到紅蘋果,應該貼什么顏色的蘋果呢?

  (學生操作)

  師:第二個要求是不可能摘到紅蘋果,應該貼什么顏色的蘋果呢?

 。▽W生操作)

  師:第三個要求是可能摘到紅蘋果,也可能摘到綠蘋果,應該怎樣貼呢?

  (學生操作)

  5、前后呼應,解決課前問題。

  師:同學們,學習了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你現(xiàn)在就是聰明的阿凡提了,你準備想個什么辦法對付可惡的大財主呢?誰想下來說一說。

  (學生自我展示)

 。ㄈ、總結評價。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對自己的表現(xiàn)滿意嗎?

  生:滿意。

  師:給自己來點兒掌聲,鼓勵一下吧。

  師:同學們,老師為你們的表現(xiàn)感到驕傲,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能更多地去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且想辦法去解決問題,好嗎?

  教學反思: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力圖實現(xiàn)以下幾點:

  1、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探索精神。

  整個教學過程始終圍繞教學目標展開,力求做到層次清楚,環(huán)節(jié)緊湊。學生學習知識是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的過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既要重視學習結果,更要重視過程,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索,自己去發(fā)現(xiàn)。在課堂上我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做中學,學中做;做中悟,悟中創(chuàng)。突出體現(xiàn)了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培養(yǎng)。從不同角度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采用“聽故事、摸球游戲、摘蘋果”等游戲形式幫助學生理解、記憶,讓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創(chuàng)設了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

  2、設計有價值的問題,引導并啟發(fā)學生展開思考和學習活動。

  問題是思維的源泉,更是思維的動力。新課程改革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突破口,倡導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通過問題解決建構知識的理解。實施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問題的設計非常關鍵。在本課中主要問題有:你能幫助阿凡提出主意對付大財主嗎?幫農(nóng)民伯伯摘蘋果等等。以問題為線,以觀察、思考、小組合作等為渠道,引導學生在積極思維的過程中深刻理解所學知識。

  3、鞏固應用力圖有梯度

  練習的設計具有層次性、系統(tǒng)性,既注重操作性又考慮拓展性,助于學生對可能性有關知識的牢固掌握和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4、實現(xiàn)預設與生成相和諧

  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tài)變化、發(fā)展的過程,也是師生、生生之間交流互動的過程。所以在本課中,有良好的預設,同時又有一些隨時動態(tài)生成的信息。例如: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講故事中,學生聽完故事以后,當我問學生對故事的感受時,學生的回答基本都是對財主的評價,怎么貪財,怎么可恨等等,絲毫沒有涉及到對財主出的主意進行思考和評價。沒有辦法,我只能再繼續(xù)引導啟發(fā);在講解從盒子中摸球的問題時,本來我是提前設計好,說出“一定”這個詞語就馬上讓學生說一說身邊有哪些事情一定會發(fā)生,可有一個學生突然說了一句“不可能摸出白球!边@時,我只好調整教學過程的預設方案,又在黑板上板書了“不可能”,然后才讓學生說一說身邊的一些“一定能發(fā)生的事情”和“不可能發(fā)生的事情”;在講解給紅球、綠球找家的游戲中,我的要求是按小桶標簽內(nèi)容把兩種球放好,可有一個小組沒有聽明白,下來交流的時候,提著裝小球的袋子就下來了,經(jīng)過我的提示,他才理解過來。

  我感覺,整堂課學生雖然沒有完全按照我預設的過程一步一步走下來,課堂中也出現(xiàn)了這樣那樣的突發(fā)事件,但我覺得這是學生真實的一面,也充分展示了二年級小同學敏捷的思維和天真活潑的性格。

《可能性》教案4

  教學目標:

  1、初步體驗有些事情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是步確定的。

  2、能結合已有的經(jīng)驗對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進行判斷,并簡單第說明理由。

  3、在判斷可能性的過程中,發(fā)展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鞏固對可能性的認識,能夠多角度的思考生活現(xiàn)象,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描述生活中的現(xiàn)象。

  教學過程:

  活動程序與教師提示活動內(nèi)容關注要點

  一、游戲激趣,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么?今天這幾只小螃蟹要進行一場跑步比賽,它們都雄心勃勃,想取得勝利,不信你聽。ㄕn件)

  你們說說誰能得第一?要是再來一場比賽呢?

  是呀,在不同場次的比賽中,每一只螃蟹都有可能取勝,這就是可能性。(板書:可能性)

  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動手動腦來體會可能性。

  學生交流。

  使學生產(chǎn)生興趣,能夠自然地進入到可能性的學習中。

  二、活動體驗,自主探究

  1、師生共同體驗“一定”、“不可能”

  師:我這有一個神秘的盒子,里面裝著一些彩球,都有可能是什么顏色的呢?,誰來摸一個給大家看看?

  師:你知道這個盒里的小秘密了嗎?

  小結:正像你們所說的,這個盒子里都是粉色的球,任意摸一個,摸出的一定是粉色球。(板書:一定)

  師:在這個都是粉球的盒子里,有可能摸出你們剛才所說的黃色的球嗎?為什么?

  小結:是呀,正因為這個盒子里沒有黃色……的球,任意摸一個就不可能是黃色的。(板書:不可能)

  2、小組合作,體驗“可能”。師:在我們摸球的同時,有幾個小朋友也在摸球,看看他們是怎么摸的?

  師:看明白了嗎?做這個游戲時應該注意什么?在組長的帶領下按順序摸球,請把結果填在表一中。

  師:我們統(tǒng)計一下,你們組摸到粉球幾次,黃球幾次。

  師:觀察每組摸到粉球和黃球的'次數(sh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師:大膽的想像如果盒子里粉球黃球的個數(shù)同樣多,那摸到粉球、黃球的次數(shù)會怎樣?你想說什么?

  三、聯(lián)系生活,學以治用

  1、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著許多可能性的問題,有些事情是一定會發(fā)生的,有些事情是不可能發(fā)生的,還有些事情是不能確定的。下面我們來做個小練習。

  2、像這樣的例子有很多,你能說說嗎?

  四、總結全課

  誰來說一說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指名摸球,其他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1)你們猜猜他摸出的可能是什么顏色的球?

  (2)你說說你有可能摸出什么顏色的?

  (3)我也想猜猜,你摸出的一定是粉色的。(生拿球)給我點鼓勵

 。4)誰還想摸?你摸出的可能是什么顏色的?

 。5)我猜一定還是粉色的。

 。6)誰還想來試試?

  師生驗證,一個一個地拿出來。

  學生交流。

  學生觀看錄像。

  交流摸球時應注意的問題。

  小組活動。

  小組交流。

  獨立思考,動手驗證。

  全班交流。

  學生回答并簡單地說明理由。

《可能性》教案5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的設計體現(xiàn)了“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shù)學,在自主學習中得到發(fā)展”的思想,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增強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培養(yǎng)觀察、試驗、合作的能力。

  1、注重逆向思維的啟蒙訓練。

  本節(jié)教案側重于逆向思維題目的設計與訓練,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資源,巧妙地引導學生根據(jù)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推斷物體數(shù)量的多少。學生的思維在自然的過渡中順勢轉換,使逆向思維能力得到初步的訓練和提高。

  2、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本節(jié)課在設計中創(chuàng)設了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對于學生的不同見解給予肯定和贊揚,保護學生幼小的創(chuàng)新思維萌芽。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10張撲克(其中梅花1張、方塊3張、紅桃6張)

  學生準備

  1個紙盒、10個紅球、3個黃球

  教學過程

  ⊙游戲活動,激趣引入

  師:同學們認識這是什么嗎?(師舉起撲克牌)

  預設

  生:撲克牌。

  師:現(xiàn)在老師想利用手中的10張撲克牌和大家玩一個小游戲,誰愿意參加?

  師指出21名同學參加,其中一名同學在統(tǒng)計表中用畫“正”字的方法記錄,其余20名同學每人依次抽取一張撲克牌,記錄后再放回去。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熟悉的撲克牌導入新課,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交流實踐,探索發(fā)現(xiàn)

  1、討論交流,體會可能性的大小與物體數(shù)量間的關系。

  師:通過剛才的游戲,我們得到了一張簡單的統(tǒng)計表,這張統(tǒng)計表顯示了每種花色的撲克牌被抽出的次數(shù),同學們能從這張統(tǒng)計表中發(fā)現(xiàn)什么數(shù)學問題嗎?

  預設生:從這張統(tǒng)計表中可以看出紅桃被抽出的次數(shù)最多,梅花被抽出的次數(shù)最少。

  師:能用我們學的可能性的知識說一說嗎?

  (紅桃被抽出的可能性最大,梅花被抽出的'可能性最小)

  師:說得很準確,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學習過,一種事物對應總數(shù)中的數(shù)量越多,它被摸出的可能性越大;反之,可能性越小。那同學們能不能根據(jù)統(tǒng)計表上的結果,猜一猜老師手中的撲克牌,哪種花色的多?哪種花色的少?

  預設生:因為紅桃被抽出的可能性最大,梅花被抽出的可能性最小,所以一定是紅桃最多,梅花最少。

  (師把手中的撲克牌舉起,讓學生看清楚每種花色的撲克牌的數(shù)量)

  師:同學們真聰明!紅桃被抽出的可能性最大,所以數(shù)量最多;梅花被抽出的可能性最小,所以數(shù)量最少。這又一次證明了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與物體數(shù)量的多少有關。

  2、實踐操作,深入探究不確定事件發(fā)生的規(guī)律性。

  (師出示教材46頁例3情境圖)

  (1)小組活動:盒子里裝有紅、黃兩種顏色的球,每個小組的盒子里裝的球都是一樣的。從中摸出一個球后再放回去搖勻,重復20次并記錄下球的顏色。

  (2)分8組完成匯報,教師出示表格并進行填寫。

  (3)觀察表格,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猜測一下,盒子里是紅球多還是黃球多?

《可能性》教案6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猜想、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不確定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對可能發(fā)生的結果和可能性的大小作出判斷,并正確使用恰當?shù)脑~語描述發(fā)生可能性的大小,與同學進行交流。

  2、在活動交流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及能力,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教學難點:幫助學生正確建立對“等可能性”的理解;讓學生能夠利用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每組用的同型不同色的小球;轉盤原材料;記錄表等。

  教學實錄:

  一、復習導入

  介紹兩種顏色的乒乓球。

  師:你喜歡什么顏色的球?如果我把一只黃球與一只白球放在這個口袋里,讓你來摸一摸,你能摸到你喜歡的顏色嗎?

  生:大概,可能摸到。

  二、初步認識可能性大小

  1、猜一猜。

  師:老師帶來的口袋里放了放5個黃球和1個白球,如果讓你來摸一摸,你估計情況會怎么樣呢?

  生1:很容易摸到黃球。

  生2:也可能摸到白球。

  生3:我認為摸到黃球的次數(shù)會多一些。

  師:情況真是這樣的嗎?有什么辦法能讓我們知道自己猜得對不對?

  生:動手摸一下就知道了。

  2、試一試。

  師:那我們就來親自動手試一試吧。

  教師呈現(xiàn)活動要求:“每人每次任意摸出1個球,記錄員記錄摸得的結果,把球放回口袋搖一搖,換下一位繼續(xù)摸。每組一共摸20次。”

  師:按照要求,摸球時我們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1:不能搶。

  生2:不能偷看。

  生3:是任意摸、隨便摸的意思。

  ……

  小組活動,教師巡回指導。

 。、說一說。

  師:請按小組匯報一下,并說一說你們是怎樣統(tǒng)計的。

  生1:我們是用打勾的方法統(tǒng)計的;

  生2:我們是用畫橫線的方法統(tǒng)計的;

  生3:我們是數(shù)正字的;

  師:能介紹一下你們小組是如何用數(shù)正字的方法進行統(tǒng)計的嗎?

  學生介紹方法。

  師:你們覺得數(shù)正字的方法怎么樣?

  生1:簡潔,一目了然。

  生2:一個正字五畫,數(shù)起來很方便。

  師生根據(jù)統(tǒng)計表共同分析結果。

 。、議一議。

  師:通過摸球活動,你覺得能驗證你剛才的猜想嗎?

  生:能。

  師: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嗎?

  生:摸到黃球的`可能性大。

  師:為什么會這樣呢?

  生:黃球多比白球多,摸到黃球的可能性就比白球的可能性大。

  師:也可以怎么說?

  生: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比黃球小。

  教師板書:可能性大小

  三、理解等可能性

  1、變式思考,明晰概念。

  教師出示圖并提問:口袋里裝著5個黃球和一個白球,任意摸,情況會怎樣呢?

  生:摸到白球

  師:一定是白球嗎?

  生:不一定,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黃球。

  師: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會怎么樣呢?

  生: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比黃球大。

  2、實驗比較,加深感悟。

  教師出示圖并提問:如果把口袋里的球換成4個白球、2個黃球呢?

  生1: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比黃球大一些。

  生2:黃球摸到的次數(shù)可能比白球少。

  師:讓我們來繼續(xù)通過試驗驗證我們的想法吧。

  學生動手實驗,教師針對各小組的不同情況,分別給予指導。

  統(tǒng)計各小組摸到不同顏色球的情況,記錄并分析。

  師:同樣是可能性有大有小,你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嗎?

  生1:摸到黃球和摸到白球的次數(shù)相差沒那么大了;

  生2:因為白球和黃球相差沒那么多了,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也就沒那么大了。

  3、促進遷移,深化理解。

  教師出示圖并提問:如果是3個黃球和3個白球,任意摸球,又會怎么樣呢?

  生:可能摸到白球,也可以摸到黃球。

  師:現(xiàn)在摸到這兩種球的可能性是……?

  生:一樣的,相等的。

  師:為什么?

  生1:因為它們的個數(shù)一樣的。

  生2:球的個數(shù)相等,被摸到的可能性相同。

  ……

  教師板書:相等

  4、引發(fā)探究,鼓勵創(chuàng)新。

  教師出示口袋,里面放著5個白球。

  師:要使摸到黃球的可能性比白球大一些,怎么放黃球?

  生1:擺6個。

  生2:擺6-9個。

  師:這幾種擺法中,哪一種只多那么一點點?

  生:應該擺6個。

  師:要使摸到黃球的可能性比白球大得多,怎么放呢?

  生:擺1個,2個,3個都可以。

  師:你們也能利用今天所學的知識提出類似的問題嗎?

  生:摸到的黃球的可能性和摸到的白球的可能性差不多。

  生1:6-7個。

  生2:摸4-5個也行。

  生3:摸到黃球的可能性和摸到白球的可能性相等,要擺幾個黃球?

  生4:5個。

  四、體會等可能性的公平性

 。薄⒏惺艿瓤赡苄栽趯嶋H生活的運用

  播放錄像:足球比賽拋硬幣選擇場地的情境。

  師:誰知道裁判在干什么?

  生:用拋硬幣的方法選場地,還可以確定誰先發(fā)球。

  師:你覺得用拋硬幣的辦法決定場地和誰先發(fā)球,是不是公平合理呢?

  生1:因為硬幣有兩個面,只要兩個隊長選擇一個面就可以了,很方便。

  生2:拋到正面與反面的可能性一樣的,就比較公平。

  師:類似于這樣的公平競爭的方法還有哪些呢?

  生1:鐵錘、剪刀、布。

  生2:擲骰子。

  ……

 。、設計等可能性。

  多媒體播放兩學生下棋場景,兩小朋友正用擲骰子的方法決定誰先走棋。

  畫外音:“擲到六點朝上就你走,擲不到六點就我走!

  師:如果是你,你愿意按這個規(guī)則與他下棋嗎?

  生1:不愿意。因為六點只有一面,甩不到六的有好幾面,不公平。

  生2:六點很難拋到,1、2、3、4、5很容易拋到。

  師:如果你來下棋,同樣用擲骰子的方法,你能設計一個公平的規(guī)則嗎?

  生1:如果擲到單數(shù)就你走,扔到雙數(shù)就我走。

  生2:如果擲的點數(shù)大,你大你就走。

  生3:如果擲到1,2,3面,你走,如果擲到4,5,6我走。

  生4:如果擲到單數(shù),或是雙數(shù)也可以的。

  師:為什么這些規(guī)則你愿意接受呢?

  生:因為它們的可能性相等。

  五、綜合應用可能性大小的知識。

  師:老師前兩天我去逛商場,看到商場里正用轉盤搞一場“轉、轉、轉,轉出幸運星”的有獎促銷活動,我們來看一看。

  電腦出示轉盤

  教師先指導學生觀察轉盤,并說一說轉動這個轉盤,結果有幾種可能。

  師:如果你是商場的經(jīng)理,你會制定怎樣的中獎規(guī)則?

  生1:綠色沒有獎,紅色一等獎。

  生2:綠色三等獎,紫色二等獎,紅色一等獎……

  師:我注意到,你們都是把紅色定為一等獎,為什么呢?

  生1:因為轉到紅色的可能性比較少。

  生2:一等獎獎品貴,應該由少數(shù)人得,不然老板就虧了。

  ……

  師:其它幾個商場的老板看到這個轉盤,也都想用轉盤搞一場有獎促銷的活動,不過每個商場老板的想法不太相同。你能不能根據(jù)老總的要求來設計一個轉盤?

  分小組按要求制作轉盤。

  交流各組制作的轉盤。

  師:如果你是消費者,你最希望去轉哪個轉盤?為什么?

  生1:我最希望轉我們自己的轉盤。

  生2:我最希望轉這個,因為獲獎的可能性很大。

  生3:是,要求中獎的可能性很大,不中獎的可能性很小。

  師:如果你是老板,你希望設計哪個轉盤?

  生:當然希望是得大獎的人數(shù)少的了。

  師:想想這幾個轉盤都是按哪個要求制作的?

  生:中獎和不中獎的可能性相等。

  師:在生活中,象這樣的事例是隨處可見,關鍵是要靠我們用明亮的雙眼去尋找、去發(fā)現(xiàn),用你智慧的大腦去分析、去判斷。

《可能性》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游戲、競賽等形式,讓學生經(jīng)歷猜測、試驗、交流,體驗事件發(fā)生有些是確定的,有些是不確定的。

  2.列出簡單事件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

  3.學會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的詞語來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4.初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考方法。

  教學重點:使學生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簡單的邏輯推理和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的能力。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小布袋,白、黃兩種顏色的球,彩球。

  學生準備:彩筆或蠟筆。

  教學過程:

  一、 游戲導入

  擲硬幣游戲:投影儀顯示

  1. 出示一元錢硬幣,告知學生正面與反面.

  2. 游戲規(guī)則,猜一猜可能是哪面朝上。(正面,反面)意見不一樣,是為什么?

  3. 觀看幾次擲的結果,發(fā)現(xiàn)硬幣有正面朝上,也有反面朝上。

  總結:擲一枚硬幣,結果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這就是一種可能性

  (板書:可能性)

  二、摸球游戲,感受“可能”“一定”“不可能”

 。ㄒ唬└惺堋翱赡堋

  在1號箱子里放入3個黃球,3個白球

  1.猜一猜,可能摸到什么球,并說說原因。

  2.摸一摸(摸之前都要先搖勻)

  3.總結: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黃球。(板書:可能)

 。ǘ┟劚荣,感受“一定”“不可能”。

  師:這種摸球游戲你們會玩了嗎?下面我們進行一個小組摸球比賽,每一個組都有一個口袋,每人只摸一個!老師在里面裝了一些球,誰先摸到白球誰就有獎,開始。

  師:有誰摸到白球了嗎?(沒有)

  師:任何一名同學都不可能摸到白球,猜一猜這是為什么?

  生:袋子里沒有白球,都是籃球。

  師:倒出來看看是不是這樣。

  師:袋子里全是籃球。如果繼續(xù)讓你們摸,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

  生:摸出的一定是籃球(板書:一定)確定嗎?

  摸出的不可能是白球(板書:不可能)確定嗎?

  總結:擲硬幣,可能出現(xiàn)正面,也可能出現(xiàn)反面。在裝著籃球的袋子里,不可能摸到白球,一定摸到籃球。在我們生活中,也有這樣一些確定與不確定的現(xiàn)象,F(xiàn)在要請同學們當一個聰明的小法官,來判斷一下了,愿意嗎?記住,你認為可能的用手勢“○”表示;不可能的用“×”表示;一定的用“√”表示。

  三 聯(lián)系實例——解決問題

  小組討論“一定”、“可能”、“不可能”判斷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可能性的`問題還有很多,大家會判斷嗎?現(xiàn)在請同學們自己來判斷一下,跟小組內(nèi)的成員商量商量,記住把理由想清楚.

 、俚厍蛎刻於荚谵D動。

 、谖覐某錾浆F(xiàn)在沒吃過一點而東西。

 、廴旌笙掠。

 、芴枏奈鬟吷稹

 、莩燥垥r,人用左手拿筷子。

 、奘澜缟厦刻於加腥顺錾

  有不同意見,讓學生說說怎么想的。

  總結:同學們表現(xiàn)真不錯,都會用數(shù)學的眼睛來看生活中的事物了。知道有些現(xiàn)象是確定的,如地球轉動;有些現(xiàn)象是不確定的,如天氣。

  四、聯(lián)系生活,拓展應用

  1.完成課后練習

  2.用“可能”、“一定”、“不可能”填空。

  3.說說生活中“一定”、“可能”、“不可能”的例子

  師:你還能舉出生活中其他“一定”、“可能”“不可能”的例子嗎?小組里說一說,一會來交流一下。

  同意的給予掌聲,認為不對的說說為什么。

  五、看書質疑,鞏固提升。

  1. 改變條件,“一定”、“可能”、“不可能”可以相互轉化

  阿凡提是一個特別聰明的人。有一次呢,一個黑衣人帶著一袋金幣來刁難阿凡提:如果你能把這袋金幣拋向空中,落到地面時全都是正面朝上,那么這袋金幣就歸你了。否則,你就得賠我一袋金幣。

  師:你們覺得阿凡提可能得到這袋金幣嗎?

  2. 從前有一個忠臣被奸人陷害,被皇帝。但按照當時法律的規(guī)定,要抽生死簽。抽到生簽就能免一死,抽到死簽就馬上處死。這時候這個大臣面對幾種情況?一個奸臣為了置他于死地,向皇帝進讒言,偷偷地把兩張簽都換成了死簽,這時候大臣還有可能活下來嗎?一個士兵偶然知道這件事,很傷心地悄悄告訴了大臣,不料大臣知道后,反倒很高興,抽完簽后竟然沒被處死,你們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嗎?

  六、緊扣課題,互動結束

  師:好了,同學們,這節(jié)課就快要結束了,你們該跟老師說什么?聽要求和我再見:跟老師們招手再見的一定是女生,跟老師們招手再見的一定是男生,跟老師們招手再見的不可能是女生,跟老師們招手再見的可能是女生也可能是男生。跟我再見的一定是三(2)班的同學。好,再見!

《可能性》教案8

  復習目標

  1、 經(jīng)歷猜測、試驗、收集與分析試驗結果等活動過程。

  2、 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能區(qū)分確定事件與不確定事件。

  3、 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能列舉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并和同伴交換想法。

  復習內(nèi)容

  一、基礎知識填空

  1.在一定條件下,肯定會發(fā)生的事情稱為 必然事件 ;在一定條件下,一定不會發(fā)生的'事情稱為 不可能事件 ;必然 事件與 不可能 事件都是確定 的;在一定條件下,可能會發(fā)生,也可能不會發(fā)生的事件稱為 不確定 事件。

  2.在“轉盤游戲”中,哪個區(qū)域的面積大,則指針落到該區(qū)域的 可能性 大。

  二、典型例題

  例題1: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不確定事件?

 。1)一年有12個月; (2)擲一枚一元硬幣,停止后國徽朝上;

 。3)明天要下雪; (4)1/4周角=1直角;

  (5)任意買一張電影票座位號是奇數(shù);(6)小明的生日是2月30日;

 。7)一條魚在白云中飛翔。

  分析與解:(1)、(4)是必然事件;(6)、(7)是不可能事件;

 。2)、(3)、(5)是不確定事件。因為(6)中2月只有28天,不可能有30日,所以是不可能事件。

  注意:在判別事件是確定還是不確定,關鍵是根據(jù)一定的條件弄清它是一定會發(fā)生或一定不會發(fā)生,還是無法肯定它會不會發(fā)生。

  例題2:醫(yī)院的護士給病人注射青霉素類藥水時,要先做皮試。但根據(jù)有關數(shù)據(jù)顯示,只有大約千分之一的人對青霉素過敏,但護士為什么每次都這樣做呢?這樣做是不是多此一舉?

  分析與解:青霉素過敏的可能性只有千分之一,但它總是有可能發(fā)生的,我們不能確定每一個注射的病人都不會過敏,因此“青霉素過敏”這一事件是可能事件。為了每位病人的生命安全,一定要先做皮試,此種做法不是多此 一舉。

  注意:“不太可能事件”雖然可能性很小,但它仍有可能發(fā)生。

  例題3:一只螞蟻在如圖所示的一塊地板上爬行,這塊地板由黑白兩種不同顏色外其它完全相同的地磚鋪成,爬行一段時間后,螞蟻停在哪種顏色地磚上的可能性大,為什么?

  分析與解:

  因為白色的塊數(shù)是10,黑色的塊數(shù)是6,白色區(qū)域的面積大,所以螞蟻停在白顏色地磚上的可能性大。

  注意:有關可能性問題,有時可通過比較各種區(qū)域所占面積的大小來確定。

  例題4:袋中有4只紅球、2只白球、1只黃球,這些球除了顏色以外完全相同,小華認為袋中共有三種不同顏色的球,所以從袋中任意摸出一球,摸到紅球、 白球、黃球的可能性一樣大,小強認為三種球的數(shù)量不同,摸到紅球、白球、黃球的可能性肯定也不同,你認為誰說的正確,并說明理由。

  分析與解:

  注意:此題中摸到各種顏色球的可能性大小只與該球的顏色有關,與該球的大小、形狀等其它因素無關。

  三、課時

  1、能舉例說明生活中的不確定事件,并能用“不可能”、“有可能”、“幾乎不可能” 等詞語描述它們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

  2、了解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初步學會求不確定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3、能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學會與同伴充分交流的良好學習方式。

  四、課外作業(yè)

《可能性》教案9

  教學目標:

  1、創(chuàng)設生動的情境,使學生經(jīng)歷收集、整理和分析數(shù)據(jù)的簡單統(tǒng)計過程,使學生掌握根據(jù)實際情況,對一組數(shù)據(jù)分段進行整理;

  2、通過整理、交流、反饋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使學生進一步增強用統(tǒng)計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和與人合作的態(tài)度。

  教學難點:

  收集、整理和分析數(shù)據(jù)的簡單統(tǒng)計過程,

  教學重點:

  會根據(jù)實際情況,對一組數(shù)據(jù)分段進行整理

  教學準備:

  掛圖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談話引出信息

  1、師:同學們每人都有校服吧,你們穿的校服尺寸都相同嗎?為什么?

  2、怎么才能清楚、準確地知道我們班每種尺寸的校服有多少件?讓學生討論解決這個問題你有什么方法介紹給大家。

  3、借助學生介紹的方法引出課題。

 。ò鍟航y(tǒng)計)學生觀察,交流。

  感知:服裝有大小之分,不同身高的學生適合穿不同號碼的服裝。討論解決這個問題你有什么方法介紹給大家。探究新知,掌握分段整理的方法。鞏固應用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使學生經(jīng)歷收集、整理和分析數(shù)據(jù)的簡單統(tǒng)計過程,會根據(jù)實際情況,對一組數(shù)據(jù)分段進行整理;學生在練習中通過一次次的實際的觀察、操作和比較、分析、辨別、確認,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的有關知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增強用統(tǒng)計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和與人合作的態(tài)度。進一步體會分段整理數(shù)據(jù)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掌握分段整理的方法。

  1、動態(tài)出示本班學生身高記錄單,和題目問題。

  2、引導學生理解必須要分段整理數(shù)據(jù)

  師:那么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把身高的范圍分好了,我們?nèi)绾蝸碚砀鱾身高段的人數(shù)呢?在小組里討論各自整理的方法,鼓勵不同的方法?梢宰寣W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分小組合作進行。

  3、組織交流反饋整理數(shù)據(jù)的方法。

  借助學生反饋的不同方法,突出介紹畫“正”字的方法。

  4、組織用正字法整理數(shù)據(jù)。

  5、組織完成本班學生校服情況統(tǒng)計表。

  6、結合統(tǒng)計表交流得到的數(shù)學信息。

  7、小結剛才在整理數(shù)據(jù)時的各種方法,讓學生反思在整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的注意點。

  三、鞏固發(fā)展

  1、完成書本P124“想想做做”第1題。

 。1)出示第一題數(shù)據(jù)和要求;

 。2)先讓學生初步理解題意和解題的方法。

 。3)讓學生獨立完成,再交流收集和整理數(shù)據(jù)的體會,并說說對統(tǒng)計結果的看法。

  2、完成書本P124“想想做做”第2題。

 。1)先投影出示第2題所有內(nèi)容,讓學生初步理解題意;

 。2)讓學生用畫“正”字的方法直接對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并填寫統(tǒng)計表;

 。3)交流統(tǒng)計的結果,并說說在統(tǒng)計過程中的體會。

 。4)讓學生觀察統(tǒng)計后的表格,結合日常生活實際說說從表格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感受到了些什么,有什么心里話各自報自己校服的尺寸。

 。5)教師小結

  “想想做做”第3題。方法同上題。讓學生讀一讀,再組織交流;最后說說從中了解到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小組里討論各自整理的方法,鼓勵不同的方法。

  可以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分小組合作進行。

  說說根據(jù)統(tǒng)計的結果,能知道些什么?讓學生和同桌討論,然后集體交流。

  小結剛才在整理數(shù)據(jù)時的各種方法,獨立完成,再交流收集和整理數(shù)據(jù)的體會,并說說對統(tǒng)計結果的看法。

  用畫“正”字的方法直接對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并填寫統(tǒng)計表;交流統(tǒng)計的結果,并說說在統(tǒng)計過程中的體會。觀察統(tǒng)計后的表格,結合日常生活實際說說從表格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感受到了些什么,有什么心里話要說說的。獨立完成。

  四、總結回顧,課外延伸

  使學生的知識得到整理,鞏固,提高、延伸。

《可能性》教案10

  教學內(nèi)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106頁例3及“做一做”,練習二十的第4、6、10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經(jīng)歷可能性的試驗過程,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通過實驗獲取數(shù)據(jù)、利用數(shù)據(jù)進行猜測與推理的能力;并能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

  3、情感目標:在活動交流中培養(yǎng)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學生通過試驗、收集和分析試驗數(shù)據(jù)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學難點:利用可能性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兩個轉盤、盒子、紅球24個、藍球6個、漂亮的卡通人物、硬幣、多媒體課件,顏色筆。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猜測

  1、聽故事,激發(fā)學習興趣

  (1)老師知道同學們最喜歡聽故事,特意準備了一個《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想聽嗎?

 。▌赢嫴シ牛河幸惶,小猴子下山來。它看見玉米地里的玉米結得又大又多,就掰了一個扛著往前走。走著走著,來到桃樹底下,看見滿樹的桃子又大又紅,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小猴子棒著幾個桃子走到一個瓜地里,它看見滿地的西瓜又大又圓,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它抱著一個大西瓜往回走,走著走著,看見一只小兔蹦蹦跳跳的多可愛,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

  2、猜測:請同學們想一想,小猴去追小兔,結果會是怎樣呢?

  學生猜測:它有可能追到小兔,也有可能追不到小兔。

  師:那追到的可能性會......很小。

  3、有些同學認為小猴不可能捉到小兔,有些同學認為小猴還有可能捉到小兔,只是可能性很小,看來,事情的發(fā)生不僅有可能性,而且發(fā)生的可能性還有大、有小。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繼續(xù)來學習有關可能性的問題。

 。ò鍟n題:可能性的大。

  實踐是最好的老師,下面我們就通過摸球試驗來研究,好嗎?

  二、探究、驗證

  1、試驗準備。

 。1)介紹試驗材料。

  師:每個小組準備了一個盒子,盒子里都有紅球和藍球。

 。2)說明試驗要求。

  (多媒體出示小組合作要求。)

  師:請同學們根據(jù)屏幕上的要求進行摸球試驗,摸球20次,根據(jù)摸球的情況完成好摸球情況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然后觀察統(tǒng)計圖思考以下兩個問題:(一)摸到哪種顏色球的可能性大?

 。ǘ┟侥姆N顏色球的可能性小?

 。3)提出注意事項。

  師:最后還請同學們特別注意:摸球時不能用眼晴看,摸球試驗結束后不要打開盒子喲,能做到嗎?下面請小組長拿出記錄表和統(tǒng)計圖,就可以開始試驗了。

  2、合作試驗、初步推測。

 。1)各小組試驗,教師巡視。

 。2)觀察、匯報。

  師:誰把你們組的試驗結果匯報一下?

  生匯報。

  3、推理、驗證、歸納。

  (1)觀察。

 。姓故靖餍〗M的摸球情況統(tǒng)計圖。)

  師:這是我們6個小組的摸球情況統(tǒng)計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發(fā)現(xiàn)什么呢?

  生發(fā)現(xiàn):每個小組都是摸出紅球的可能性大,摸出藍球的可能性小。

  師:(疑惑地)咦!每個盒子里都有紅球和藍球,為什么每個小組都是摸出紅球的可能性大,摸出藍球的可能性小呢?

 。2)思考。

  師:這都是你們的推測,到底對不對呢?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師:好!莫老師數(shù)三聲,我們就一起把盒子打開。

  師:請同學們數(shù)一數(shù),紅球有幾個?藍球有幾個?看了這些顏色球的數(shù)量,再聯(lián)系剛才的試驗結果,你知道了什么?

 。t球的數(shù)量多,摸到的可能性大,藍球的數(shù)量少,摸到的可能性小。)

  師:也就說,在摸球試驗中,可能性的大小和什么有關系呢?

 。ㄅc球的數(shù)量有關。)

  師:如果讓你在自己小組的盒子里再摸一次,你覺得摸到什么顏色球的可能性大?為什么?好,請六個小組長一起來摸摸看。

 。3)歸納。

  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摸球試驗發(fā)現(xiàn)了可能性的大小與不同顏色球的數(shù)量有關。哪種顏色球數(shù)量多,它的可能性就......(大);哪種顏色球數(shù)量少,它的可能性就......(。。那可能性小是不是就代表沒有可能摸到呢?

  三、應用、拓展

  師:其實生活中還有不少事情的出現(xiàn)與可能性的大少有關,你們能運用可能性知識來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嗎?

  1、轉轉盤。(課本106頁的“做一做”。)

  師:看,這里有個大轉盤,想來轉轉嗎?莫老師手里有許多漂亮的圖片,你來選一種顏色格,如果你真的轉到那種顏色格的話,我就送你一個圖片,誰想來試試?還有誰想來?

  (生可能會選黃色)你為什么會選黃色格呢?

 。ㄒ驗辄S色格的數(shù)量多,紅色格的數(shù)量少,所以轉到黃色的可能性大。)

  轉轉試試看?

  不行,每次都是你們贏,我得換個轉盤,這次如果你還是轉到黃色格的話,我就送你一張更漂亮的圖案,誰來轉?(指名3名學生上臺轉)

  師:為什么只有()個同學拿到圖案?

 。ㄒ驗辄S色格的數(shù)量少,藍色的數(shù)量多,轉到黃色的可能性小。)真聰明!那就把這張圖案送給你吧?

  3、拓展。

  師:老師這里還有一個有趣的轉盤(出示幸運轉盤)。

  商場為了吸引顧客購物,經(jīng)常讓顧客參與購物轉獎的游戲。他們?yōu)槭裁窗岩坏泉劦牟糠诌@樣設計呀?

 。ㄒ驗橐坏泉劦莫勂泛苜F重,所以要讓人們轉到一等獎的可能性小,轉到其它獎的可能性大。)

  師:你們能用學到的數(shù)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問題,真是棒極了!

  2、設計轉盤。(練習二十第4題。)

  師:看了這個轉盤,你們想不想也來設計這樣有趣的轉盤?

 。1)課件出示設計要求。

  請同學們在書本109頁上涂一涂。

 。2)誰想上來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用實物投影儀投影學生作品)

  問:在設計轉盤時你是怎樣想的`呢?你們也是這樣想的嗎?

 。3)。

  師:在設計第一個轉盤時我們只要使得紅色格的數(shù)量比藍色格多就行了,在設計第二個轉盤時只要使得藍色格的數(shù)量比紅色格多就可以了,你們都設計出了符合要求的轉盤了嗎?

  4、解決問題。

  師:今天還有一位我們非常熟悉的朋友來到了我們的課堂,看誰來了?(課件出示小貓撲蝴蝶)

  師:小精靈明明帶著他的魔棒來了,還有誰來了?(小貓)

  師:聽,小精靈有問題要問了:天空中有7只黃蝴蝶,3只紅蝴蝶,小貓隨意撲一只,撲到哪種蝴蝶的可能性大呢?

  (小貓撲到黃色蝴蝶的可能性大。)

  師:那我們就來看看小貓是不是撲到黃色蝴蝶的可能性大。(課件演示小貓撲到了一只黃色的蝴蝶。)

  師:看來確實是撲到黃蝴蝶的可能大,F(xiàn)在天空中還有幾只黃蝴蝶和幾只紅蝴蝶?小貓再隨意撲一只,撲到哪種蝴蝶的可能性大呢?

  (天空中還有6只黃蝴蝶3只紅蝴蝶,小貓隨意撲一只,還是撲到黃色蝴蝶的可能性大。)

  師:我們一一看。(課件演示小貓撲到了一只紅蝴蝶。)

  師:(疑惑地)咦!不是說小貓撲到黃蝴蝶的可能性大嗎?怎么會撲到一只紅蝴蝶呀?

 。ㄒ驗樘炜罩羞有紅蝴蝶,所以還是有可能撲到紅蝴蝶的,只不過撲到紅蝴蝶的可能性小一點。)

  師:撲到紅蝴蝶的可能性小并不是說不可能撲到紅蝴蝶。

  聽!小貓又有問題想問了:你能想辦法讓我撲到紅蝴蝶的可能性大嗎?(增加紅蝴蝶的只數(shù),讓它的只數(shù)比黃蝴蝶多。)

 。◣熡谜n件演示:小精靈用它的魔棒增加了7只紅蝴蝶。)

  5、猜一猜。(練習二十第10題。)

  師:下面我們來做個游戲怎么樣?這里有四個盒子,其中只有一個盒子里面放著一個硬幣,你來猜一猜,可能會在哪個盒子里?下面我們來統(tǒng)計一下,注意:每個同學只能選擇一次;認為在一號盒子里的舉手,認為在二號盒子的,三號盒子,四號盒子。

  師:下面我們來揭曉,哦!原來在2號盒子里。也就說只有X個同學猜對了,F(xiàn)在請同學們想想,為什么猜對的人少,而猜錯的人多呢?

  匯報:因為硬幣只能在四個盒子中的一個,有三個盒子中沒有,所以猜錯的人數(shù)多,猜錯的可能性就大。

  師補充:雖然猜對的可能性小,但我們也是有可能猜對的。

  四、、延伸

  1、延伸。

  師:其實,關于可能性的問題,在很久以前就有不少的數(shù)學家做過研究,最典型的是擲硬幣的試驗。同學們看一看,這是一枚1元的硬幣,將硬幣擲出,結果會怎樣?擲到哪一面的可能性大呢?今天的作業(yè)是回家后,請你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做一做這個擲硬幣的小試驗,自定試驗次數(shù),老師建議次數(shù)多一點,這樣試驗結果才準確;并將硬幣正、反面朝上的情況做好統(tǒng)計,明天把你的試驗結果記錄表拿回來全班一起交流好嗎?

  2、。

 。1)今天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最高興的是什么?對自己的學習滿意嗎?你覺得老師表現(xiàn)得怎樣?

 。3)師:剛才《小猴子下山》的故事還沒講完,想聽完嗎?

  出示錄音:小兔子看到小猴追上來,馬上串進草叢里不見了,這時太陽快下山了,小猴只好空著手回家去了。

  師:看了這個故事結果后,你們有話要跟小猴子說嗎?

  小朋友們,我們可不要像小猴那樣三心兩意哦!

  五、板書設計

  可能性大小

  數(shù)量多可能性大

  數(shù)量少可能性小

《可能性》教案11

  教學內(nèi)容:

  國標本蘇教版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可能性》

  教材簡析:

  在小學階段,蘇教版教材對“可能性”知識的教學共安排了四次(見下表)。本節(jié)課是蘇教版教材第一次安排有關“可能性”內(nèi)容。 二年級 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三年級 用“經(jīng)!、“偶爾”、“差不多”描述一些事件發(fā)生可能性的大小 四年級 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 六年級 用分數(shù)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本節(jié)課將可能性和摸球等活動相結合,在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可能性,借助活動的素材用語言描述可能性。“一定”和“不可能”是用來對確定事件發(fā)生結果的預測,“可能”則是對不確定事件發(fā)生結果的預測。但無論是確定事件還是不確定事件,都存在事件發(fā)生的隨機性,這是教學中的難點,難在無法用語言描述,難在無法在一節(jié)課中用事實證明,難在學習對象是二年級孩子——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還很弱。對隨機思想滲透的時機和程度是教學設計時的重要和難點問題。

  教學目標:

  1. 通過摸球,經(jīng)歷事件發(fā)生的過程,初步感受事件發(fā)生的隨機性。

  2. 會用不可能、可能和一定,描述摸球事件發(fā)生的結果。

  3. 能根據(jù)摸球的結果設計事件,并進行解釋。

  4. 能用不可能、可能和一定描述拋硬幣、轉盤和擲骰子事件的結果。

  5. 嘗試用不可能、可能和一定描述已經(jīng)掌握的簡單數(shù)學知識。 教學重點: 學會用不可能、可能和一定,描述數(shù)學與生活。 教學難點: 理解不確定事件,感受隨機性。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定位起點

  出示故事——“烏鴉喝水”的三幅圖,請學生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分別說一說這三幅圖上的故事。

  【設計意圖:“烏鴉喝水”是小學語文一年級課本中的一篇文章,是學生耳熟能詳?shù)墓适。借助這個故事,讓孩子們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進行描述,可以充分了解他們對一定”“可能”和“不可能”這三個詞的`理解,定位孩子們對可能性知識的已有認知水平。】

  二、理解“一定”“可能”和“不可能”

 。ㄒ唬├斫狻耙欢ā

  1. 小組操作活動 在小組內(nèi)開展摸球的活動(活動材料見圖1),每人任意摸一個球,結果會 怎樣?指導學生學會用比較規(guī)范的語言描述:“從袋子里任意摸一個球,一定是紅球。”

  2. 獨立思考 將如圖1的兩個袋子里的球倒入一個布袋(見圖2),請學生獨立思考:任 意摸一個球,結果會怎樣?

  3. 對比提升

 。1)比較圖1和圖2兩個袋子里的球,請學生思考為什么“任意摸一個球,都一定是紅球。”通過討論,學生能總結出:兩個袋子里都是紅球,所以任意摸一個一定是紅球。

  (2)教師追問:如果要往這個袋子里再放入一些球,任意摸一個還是紅球,可以怎么放呢? 學生通過思考,提升對“一定”的認識:只要袋子里都是紅球,沒有其它顏色的球,不管多少個,任意摸一個就一定是紅球。

 。ǘ├斫狻翱赡堋

  1. 借助實物思考討論

  (1)教師將紅球和黃球混入一個袋中(見圖3),提問:如果從這個袋子里任意摸一個球,結果會怎樣?為什么用“可能”呢? 教師從圖3的袋中拿走一個黃球(見圖4),追問:現(xiàn)在呢? 教師再從圖4的袋中拿走一個黃球(見圖5),追問:現(xiàn)在呢?

  (2)思考:為什么從這三個袋里任意摸一個球,都可能是紅球?學生討論后得出結論:袋中有3個紅球,有3個黃球,任意摸一個就有可能摸到紅球。

  2. 摸球,想象推理。 請一生從圖5的袋中任意摸一個球,摸3次。

  摸球的結果可能會出現(xiàn)以下兩種

 。1)三次摸球的結果,可能會出現(xiàn)黃球,可能會出現(xiàn)紅球。學生從摸球的結果中驗證了剛才的預測結果。

 。2)三次摸球的結果,都三次出現(xiàn)紅球。這種情況是有可能出現(xiàn)的,比較袋中的紅球占大多數(shù)。如果出現(xiàn)此種情況,立即引導學生思考:如果再摸一次,結果會怎樣?

  【設計意圖:此處是滲透事件隨機性的最好時機。通過實際的摸球并不能立即驗證猜測,有時會出現(xiàn)摸球多次仍沒有摸到紅球,解決問題的關鍵是要通過讓學生想象、推理,完成對隨機性的感受!

  3. 回顧思考。

  觀察三袋子里球(見圖3、4、5),為什么從這三個袋里任意摸一個球,都可能摸到紅球? 學生得到結論:只要袋中有紅球,有黃球,任意摸一個就有可能摸到紅球。

  4. 思考提升。

  提問:如果從這個袋子再拿走一個球,任意摸一個還可能是紅球,你準備拿什么球?學生通過思考,得出結論:只要袋子里有紅球,不管有幾個,還有黃球,就有可能摸到紅球。

 。ㄈ├斫狻安豢赡堋

  1.教師出示一個空袋子(見圖6)。

 。1)根據(jù)要求“從這個袋子里任意摸一個球,不可能是紅球”,往袋里裝球,可以怎么裝?教師提供一些紅球和黃球,請學生示范裝球。學生會裝出如同圖7的方法。

 。2)追問:還有不同的裝法嗎?并在小組里交流。

  2.思考:只要怎么裝,就不可能摸出紅球?學生得出結論:只要袋中沒有紅球,就不可能摸到紅球。

 。ㄋ模┗仡櫯c小結

  1.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從這三個袋子里任意摸一個球,見(圖2、3、7)第一個袋子一定摸到紅球,第二個袋子可能摸到紅球,第三個袋子不可能摸到紅球。在數(shù)學上,就把小朋友們剛才用這三個詞說的幾句話,叫做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教師板書課題:可能性。

  2. 教師提問:你能看著這三個袋子,說一說摸到黃球的可能性嗎? 生:從第一個袋子里任意摸一個球(圖2),不可能摸到黃球。 從第二個袋子里任意摸一個球(圖3),可能摸到黃球。

  從第三個袋子里任意摸一個球(圖7),一定能摸到黃球。

  三、鞏固練習設計

 。ㄒ唬┭b球活動練習

  在小組內(nèi)開展裝球的活動,分層次鞏固對不可能、可能和一定的理解,練習用這些詞語描述摸球事件結果的可能性。 活動材料(見下圖):三種不同顏色的球若干個,三個透明塑料袋。 任務一:每小組裝3袋球,裝完后要用“一定”來說一說,你準備怎么裝? 生匯報后,師提問:觀察這些袋子里的球,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1:每袋中的球顏色一樣。

  生2:每袋中球的個數(shù)不同。

  生3:不管有多少個,每個袋中只有一種顏色的球,任意摸一個,一定就是這個顏色。

  任務二:每小組裝3袋球,裝完后要用“可能”在小組里說一說。 師提問: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1:袋中有綠球和紫球,任意摸一個,可能是綠球,也可能是紫球。

  生2:袋子有綠球、藍球和紫球,任意摸一個,可能是綠球,可能是藍球,也可能是紫球。

  生3:只要袋中的有不同的顏色的球,每種顏色都有摸到的可能。

  任務三:如果就看著每人現(xiàn)在手里的這袋球,會用“不可能”來說一說嗎?在小組里交流,并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

  生:袋子里沒有那種顏色的球,任意摸一個,就不可能摸到。

 。ǘ┩卣咕毩

  摸球游戲中蘊含著“可能性”,其它的游戲中也蘊含了“可能性”。

  1. 拋硬幣。 師:任意拋一次硬幣,結果會怎樣?

  2. 轉盤。 師:任意轉一次轉盤,結果會怎樣?

  3. 擲骰子。

  師:任意擲一次骰子呢? 追問:如果任意擲一次,一定是3,骰子上的數(shù)字可以怎么改?

  【設計意圖:拋硬幣、轉盤和擲骰子是蘇教版教材第一學段概率與統(tǒng)計領域常用的活動素材類型,也是學生十分熟悉的游戲。只有當學生有了充分的活動經(jīng)驗支撐時,才能更好地將今天所學習的可能性的知識提升、升華,內(nèi)化為個體的經(jīng)驗,為后繼的學習鋪墊!

  四、全課總結。

  設問:回顧今天的學習,你對“可能性”有什么新的認識? 生1結合具體的摸球活動解釋“一定”“可能”和“不可能”。 生2能適當抽象出“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的含義。

  五、拓展練習。

  用可能性的知識我們還可以用來描述已經(jīng)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 出示1+花<5 設問:“花”的后面藏著幾呢,用今天學習的可能性知識,你能說一說嗎?

  生1:方框里的數(shù)一定小于4。

  生2:方框里的數(shù)不可能大于4。

  【設計意圖:可能性是邏輯十分嚴密的概率領域的知識,用數(shù)學的知識進行解釋,符合其“嚴密性”的特征,不會讓學生產(chǎn)生歧義。選擇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數(shù)學知識則更加易于學生理解,能更好地運用可能性的知識進行解釋!

  師作全課總結:只要小朋友們留心觀察,我們的身邊處處都有數(shù)學。

《可能性》教案12

  教學內(nèi)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小學數(shù)學第三冊青島版第93—95頁,分類統(tǒng)計。

  教學目標:

  1.會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分類統(tǒng)計,完成相應的統(tǒng)計表。

  2.感受分類的多樣性,體會分類統(tǒng)計的統(tǒng)計的意義,進一步提升初步的統(tǒng)計觀念。

  3.經(jīng)歷分類統(tǒng)計的過程,發(fā)展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培養(yǎng)熱愛大海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重點難點:

  1、會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分類,完成相應的統(tǒng)計表。

  2、能用分類統(tǒng)計的方法來解決相應的數(shù)學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同學們喜歡大海嗎?(喜歡)你們?nèi)ミ^大海嗎?(去過,沒去過)。說說你們在大海上都看到了什么?(藍色的大海,海鷗,等等)老師知道有一群小朋友和他們的爸爸媽媽到海里去游泳了,咱們一起去看看,好嗎?閉上眼睛,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坐上火車了,嘟嘟,睜開眼睛吧,我們到了,(出示圖片)說說你們都看到了什么?

 。ㄔO計意圖:談話導入使學生很自然的引入課題,“閉上眼睛”使學生有一種神秘感,這樣更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他們求知的欲望。此環(huán)節(jié)學生們暢所欲言的談自己在大海上看到的情景,滿懷激情的去求知)

  評析:從學生感興趣的大海入手,通過輕松愉快的談話,一下子拉進了師生的距離。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往往是活潑好動,想象力是豐富的,教師創(chuàng)設:閉上眼睛,坐上火車,同時加上教師模仿“嘟嘟”的火車聲,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正因為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景是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學生睜開眼睛看到大海圖片時,才會表現(xiàn)出驚訝、激動的樣子,使學生很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新課中。

  二、自主探究

  1、引導看圖提問題;師: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生:一群人在海里游泳,海;師:那你們能根據(jù)剛才觀察到的信息提出問題嗎?;

  生1:游泳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2:一共有多少只船?;

  生3:沙灘上有多少人?;

  生4:有多少個女孩在游泳?等等,;

  師:大家是不是還有好多問題要問啊,那你們知道觀海;

  1、引導看圖提問題。

  師: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生:一群人在海里游泳,海面上有一些船,還有一把傘,還有坐在沙灘上觀海的人,遠處有小島,島上還有寶塔,等等。

  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

  師:那你們能根據(jù)剛才觀察到的信息提出問題嗎?

  生1:游泳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2:一共有多少只船?

  生3:沙灘上有多少人?

  生4:有多少個女孩在游泳?等等,

  師:大家是不是還有好多問題要問啊,那你們知道觀海的人提出了什么樣得問題嗎?

 。ǔ鍪菊n件;正在游泳的有多少人?海面上一共有多少只船?)

  剛才有的同學提出的問題和觀海人體的一樣,有的包含在這兩個問題里,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幫這位觀海人來解決這兩個問題,好嗎?

 。◣煱鍟鴨栴}:正在游泳的有多少人?海面上一共有多少只船?)

  (設計意圖:在觀察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培養(yǎng)問題意識。此環(huán)節(jié)學生幾乎都想把觀察到的說出來,并且提出了好多有價值的問題,從而看的出學生們思維是十分活躍的,有很強的問題意識)

  評析:“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教師恰當?shù)貙W生進行了表揚評價,鼓勵了學生,同時為下面學生繼續(xù)觀察畫面提供了努力方向,只有仔細觀察畫面才能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同時注意了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要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的多。此環(huán)節(jié)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培養(yǎng)了問題意識。同時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有的放矢、收放自如,既避免了學生不提問題、直接進行新課的死板,又避免了學生提出很多問題,不知從何入手。

  2、解決問題,對分類統(tǒng)計的.研究。

  片段一:師:看第一個問題,老師讀題,咱們先來看看正在游泳的都是些什么樣的人。

  學生1:有男的,女的。

  師:哦,你這是按性別來分類的,是嗎?

  學生2:有大人小孩;師:哦,你是按年齡來分類的,是嗎?

  學生3:有戴游泳圈的,又不戴游泳圈的

  師:哦,你是按有沒有游泳圈來分類的。

  學生4:有戴游泳帽的,不戴游泳帽的

  師:哦,他是按什么分類的?學生齊答是按有沒有游泳帽來分類的。

  學生5:還有穿衣服的和不穿衣服的。

  師:噢,你們同意嗎?(學生的意見不一致)

  師:這位同學觀察得很細致,其實他們都穿這衣服了,只不過他們穿的衣服有的潛在水里我們看不到。

  老師:大家觀察得很仔細,分得也很仔細。

  片段二:師:那大家想想咱們把這些游泳的人分類,對解決這個問題有沒有用。坑。好,咱們就試一試。ǔ鍪窘y(tǒng)計表)知道這表的名稱嗎?(生答:統(tǒng)計表)恩,對,咱們來一起看一看:類別誰知道是什么意思?(是分類情況)大家同意嗎?那類別這一欄填什么呀?誰知道?(填分得什么)

  師:比如說填什么?(生答男女)。如果是按大人小孩呢?(分別填大人,小孩)同意嗎?同意。那人數(shù)是指什么?(就是各類的人數(shù)),合計是什么意思?(把它們加起來的數(shù))同意嗎?同意。

  師:大家能根據(jù)剛才你們的分類填好這張統(tǒng)計表嗎?好,請你們的組長把表一表二拿出來兩個人共選一張來填,如果你們兩個都不想用這兩種分類方法,你們就選表三,用你們的分類方法來統(tǒng)計。兩個人一個數(shù)的一個填得,看看哪組填的又快又好,老師就把他們的統(tǒng)計表展示出來。如果看不清屏幕上的圖的話,可以借助老師為大家準備的照片,也在你們的桌子上,如果你有困難請舉手,老師隨時幫助你。好,開始填吧。ɡ蠋熝惨曋笇В瑢W生合作填統(tǒng)計表)

  評析:通過觀察統(tǒng)計表激起學生們以往學過的知識,感受知識的系統(tǒng)性。此環(huán)節(jié)能看的出部分學生對以前的知識掌握良好,部分同學借助集體的力量對知識進行了復習,學生感受到了分類統(tǒng)計的多樣性,又通過兩人合作填統(tǒng)計表無形當中培養(yǎng)了他們的合作意識,還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自主創(chuàng)新的機會。

  3、反饋展示。

  師:我發(fā)現(xiàn)有的同學已經(jīng)填完了,填完的請用眼睛告訴我,好,誰來展示一下你填的統(tǒng)計表?講一講你是怎么填的?師:其他的同學是不是也想展示你們的統(tǒng)計表?(是。┠呛,看準了,和他的不一樣的請拿過來,不過要有秩序噢。▽W生紛紛展示,對于填得很好的獎勵小粘貼)

  觀察這些統(tǒng)計表,從每種統(tǒng)計表中可以讀到什么信息?

  生1:男生10人,女生11人,合計21人,

  生2:我在表二中能知道大人多少人,小孩多少人,等等

  師:是不是通過這統(tǒng)計表咱們就很容易掌握游泳人的情況。浚ㄊ牵├蠋煱巡煌诸惖慕y(tǒng)計表放在一起請同學們來觀察一下它們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生:相同的是合計一樣,不同的是分類不一樣。

  師:你這是個重大的發(fā)現(xiàn),老師要把它記下來。板書其中的發(fā)現(xiàn):分類不一樣,合計相同。

  評析:此環(huán)節(jié)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統(tǒng)計表說出所讀到的信息,有利于學生理解分類統(tǒng)計的必要性,從而體會了分類統(tǒng)計的意義」

  4、總結分類統(tǒng)計的方法。

  師:這種統(tǒng)計的方法就叫分類統(tǒng)計。(板書:分類統(tǒng)計)師說:剛才咱們是根據(jù)什么填的這表。扛鶕(jù)分類啊,那我們叫它分類統(tǒng)計好不好?那我們在分類統(tǒng)計時應該注意些什么呢?要數(shù)仔細,合計要算對。

  5、解決第二個問題。

  師:解決第二個問題可不可以用你們剛才的分類統(tǒng)計法來解決呢?(可以)那好,來,我們一起看一看。這些漂亮的船只可以怎樣分類呢?你們可以兩人一組或四人一組來一起份一份。待會看那組分的種類多。

  6、反饋展示。

 。1)看哪組坐的好就先讓那組來說一說!

  生1:分為大船,中船,小船;

  生2:分為粉色的,紅色的,還有藍色的;

  生3:分為汽艇,客船,油輪

  師:大家觀察得非常細。有關解決第二個問題的統(tǒng)計表也躺在信封里,還是請組長安靜又快速的拿出表二來,兩個人填一張表,和剛才一樣一個數(shù),一個填;

  (2)誰想來展示一下你的統(tǒng)計表?先說一說你是安什;

  生1:我是按顏色分類的,黃色的有五只,藍顏色的有;

  師:大家同意嗎?有和她不一樣的分類統(tǒng)計的嗎?

  評析:此環(huán)節(jié)學生在有分類統(tǒng)計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來;

  三、應用拓展

  1、師:今天咱們幫觀海人用分類統(tǒng)計的方法解決了,;

  2、師:今天是老師第一次和大家上課,我想了解一下;等,然后再算出合計來,

  只要有一個數(shù),一個填。看誰填得又快又對。(學生自主填統(tǒng)計表)

 。2)誰想來展示一下你的統(tǒng)計表?先說一說你是安什么分類的,然后再說說你是怎樣填的?

  生1:我是按顏色分類的,黃色的有五只,藍顏色的有三只,粉紅色的有兩只,合計是十只。

  師:大家同意嗎?有和她不一樣的分類統(tǒng)計的嗎?(學生紛紛展示)

  評析:此環(huán)節(jié)學生在有分類統(tǒng)計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來填統(tǒng)計表,再次經(jīng)歷了統(tǒng)計的過程,感受了分類統(tǒng)計的多樣性。學生們能夠積極自主的填統(tǒng)計表,合作意識也有所提高。

  1、師:今天咱們幫觀海人用分類統(tǒng)計的方法解決了,我想他肯定會很高興,你們呢?(高興)出示課件練習1,看這些花漂亮吧,就像你們高興的臉蛋一樣。你們認識這些花嗎?(月季,太陽菊,)都是什么顏色的?(紅的,黃的)你們能用今天學過的分類統(tǒng)計的方法來統(tǒng)計統(tǒng)計嗎?(想)好,請大家打開課本第94頁,看到了嗎?開始填吧!我要把最大的貼粘畫獎給田的又對又快地同學!(展示,評價)

  2、師:今天是老師第一次和大家上課,我想了解一下咱們班的人數(shù)情況,你們可不可以用今天學過的分類統(tǒng)計的方法讓我了解一下。糠帜信,分扎辮子的不扎辮子的,分年齡,分高矮,分胖瘦,等等,然后再算出合計來,(只要有理就給與肯定。實際驗證一下,采用比較明顯的。)

  評析:在學生掌握了分類統(tǒng)計方法的基礎上,充分讓學生來運用知識進行實踐,進一步體會分類統(tǒng)計的意義,感受數(shù)學知識的應用性」

  四、課堂總結

  同學們說說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浚▽W到了分類統(tǒng)計的方法)那是不是這種方法只用在咱們校園里呢?(不是)那老師給大家布置一小任務,放學回家把今天學到統(tǒng)計方法教給你的家長,并且討論一下在什么地方還可以用到分類統(tǒng)計的方法,回來了告訴大家,好嗎?

《可能性》教案13

  教學內(nèi)容: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第五冊104頁主題圖及第105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通過猜測和簡單實驗,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情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事情則是不確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描述生活中發(fā)生的可能性。

  2、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合作學  理解事物發(fā)生的可能性。

  教具準備:

  每組準備一個盒子,黃色和白色的乒乓球若干個。

  教學過程:

  一游戲激趣,導入新知。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做游戲嗎?現(xiàn)在我們來玩一個猜一猜的游戲,這里有一枚硬幣,它就在我的拳頭里,你們猜猜它會在哪只手里。[猜三次]硬幣到底在哪只手里,我們只能靠猜測,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這就是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可能性。出示課題;《可能性》

 。ㄔu析;通過游戲來吸引學生的學  二、合作學  師:下面咱們再來玩一個游戲,老師這有一個盒子,盒子里裝了一些球,下面請同學來摸看看摸出的是什么顏色的球?

  [學生摸球]

  師:誰能根據(jù)這些同學摸球的結果來猜猜盒子中裝的什么顏色的.球?如果我們繼續(xù)摸下去誰能用一句話來總結摸的結果呢?

 。蹖W生回答]當我們摸的只有一種情況時,我們可以用“一定”這個詞來描述。板書:一定

  2、小組摸球

  師:在你們的桌子上也有一個盒子,我們小組的每一個成員都來摸一次,大家記錄結果這次的摸球又是怎樣的情況呢?

 。勖旮餍〗M匯報]

  師:那么根據(jù)我們摸球的出現(xiàn)的情況誰能用一句話來總結。

 。蹖W生總結]反問:在老師的盒子里能摸到白色的球嗎?為什么?

  有什么辦法讓它變成可能呢?[學生想辦法]看來事情有時是在發(fā)生變化的,有時不可能的事情會變成可能。

 。ㄔu析:小組合作學  師:我們剛才通過猜一猜,摸一摸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描述游戲中的情況,其實,在我們生活中同樣有些事情是一定發(fā)生的,有些事情是可能發(fā)生的,老師這有生活中的六個例子,我們來判斷一下[小組討論]說明理由。

  三、動手操作

  師:看來我們都能解決不少的問題,不過我們只是說一說。

《可能性》教案14

  【教學內(nèi)容

  數(shù)學書P94-96頁例1,例2及"試一試","練一練"和練習十八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用分數(shù)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會用分數(shù)表示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進一步加深對可能性大小的認識。

  2、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思考的嚴謹性與數(shù)學學習的趣味性。

  3、認識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使學生明確生活中任何幸運和偶然的背后都是有科學規(guī)律支配的。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喚起經(jīng)驗。

 。ㄓ螒颍┮螅阂欢òl(fā)生的就立正,不發(fā)生的就坐著不動

  (1) 太陽從東方升起

 。2) 明天要上學

  (3) 地球繞著太陽轉

 。4) 明天會下雨

  明天會不會下雨呢?都有可能,但可能性是多少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可能性的大小。(板書課題)

  二、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發(fā)現(xiàn)。

  舉例:做游戲時用擲硬幣的方法決定誰先開始,二個人每個人的可能性都是1/2。

  1、教學例1

  同學在打乒乓球時是怎么決定誰先發(fā)球的' ?

  提問:用猜左右的方法決定由誰先發(fā)球公平嗎 為什么

  學生討論后明確:一共有2種情況,乒乓球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對于運動員來說,無論猜左還是猜右,猜對的可能性是一半,猜錯的可能性也是一半.

  可能性是一半用分數(shù)怎么表示 你怎么想到是

  追問:2表示什么, 1呢

  小結:乒乓球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所以猜的結果只有"對"或"錯"兩種可能,猜對與猜錯的可能性相等,都是.用這種方法決定誰先發(fā)球是公平的。

  2、同步體驗。

  拿出一個口袋。

  (1)談話:這里面原來有一些球,現(xiàn)在放入一個紅球,從中任意摸出一個球,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幾分之幾 (學生肯定有疑問)

  (2)打開袋子(一紅一藍)問:有答案了嗎 你怎么想的

  (3)交流中明理:一共2個球,任意摸一個,有2種情況,摸到紅球是1種情況,所以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

  (4)再往袋中放入一個綠球,任意摸一個球,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幾分之幾 為什么

  (5)疑問:為什么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會不同呢 這說明可能性的大小和什么有關

  (6)小結:一共有幾個球,紅球有一個,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幾分之一.

  三、遷移和提升。

  自學例2,并集體講解

  “試一試”

  “練一練”

  四、實踐與應用。

  1、”非常6+1”,共有12只蛋,9只金蛋,如果你是第一個打進電話的人,你成為幸運星的可能性是多少?如果第一個人砸了一個蛋是金蛋,而你是第二個打進電話的人,你成為幸運星的可能性是多少?.

  2、語文中的數(shù)學問題。

  用分數(shù)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平分秋色、十拿九穩(wěn)、天方夜譚、百發(fā)百中

  3、練習十八1-2

  四、全課總結,感受價值.

  提問: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獲 你覺得這些知識有什么用

《可能性》教案15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知道事件 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使學生能夠對一些問題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在引導學生探索新知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意 識以及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知道事 件發(fā)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能夠對一些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 教具準備 電腦課件、轉盤、紙杯、白球、黃球、紅球、盒子。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提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課間喜歡做游戲嗎?在游戲前怎樣決定誰先玩 的呢?石頭、剪刀、布這三種手式哪種最厲害呢?想和老師 比試比試嗎?如果老師和人們一起玩,你們認為有什么結 果?學生發(fā)言(可能贏、可能輸、也可能平)師生共同班幾 次,充分體驗。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繼續(xù)研究有關可能性的問題。(板書課題)

  二、實驗探索,學習新知

  活動一:摸名片

  學生制作自己的名片,注意寫清姓名、性別、屬相、班級、愛好、電話號碼。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始摸名片游戲,游戲后各組組長做好記錄并統(tǒng)計結果。 集體交流:匯總每小組的實驗數(shù)據(j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這些數(shù)據(j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為什么摸出屬牛的同學比較 多,而摸出屬鼠的同學比較少呢? 結論:有的小組屬?赡苄源,有的.小組屬鼠可能性小。有的小組 屬牛和屬鼠的可能性一樣大。 學生舉例:生活中哪些事情存在可能性的現(xiàn)象?

  活動二:拋紙杯

  1、猜想: 紙杯拋向空中落地時有幾種可能。學生獨立思考后回答。到 底誰說得對呢?我們一起來做個試驗。

  2、實驗: 每個人重復拋5 次,并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3、與同伴說一說,可能出現(xiàn)哪幾種結果并寫下來。

  4、結論: 紙杯拋向空中落到地面后可能出現(xiàn)三種情況:杯口朝上、杯 口朝下、躺在地面上。

  活動三:摸球

  1、出示盒子(里面兩個黃球,一個白球) 任意摸一個球,摸哪種顏色球的可能性大。 分組實驗加以證明。 小結:任意摸一個球,有2 種結果,摸到黃球的可能性大, 白球的可能性小。

  2、再放入 個紅球,會出現(xiàn)哪種結果?摸到哪種球的可能性大,哪種球的可能性小,能摸出黑球嗎? 實驗驗證。 小結。

  3、出示盒子(2 師:一次摸出兩個球,可能出現(xiàn)哪些結果?小組討論并填表。

  4、擴展練習: 前幾天老師在一個商場門口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種情況:一個人 手里拿著一個布袋,布袋里紅、綠兩種玻璃球各5 個,只需 元錢,如果你在場你會不會去玩?為什么?學生模擬摸球游戲。

  小結:在布袋中能夠摸出5 個綠球可能性非常小,這只是生活中最簡單的騙術,在生活中還有許多形形色 色的陷井,我們識破這些陷井的辦法就是學好科學知識,用 知識武裝我們的頭腦。

  三、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可能性》教案】相關文章:

生命的更多可能性05-14

《可能性大小》教學反思04-09

可能性大小教學反思04-09

五年級上冊《可能性》教學反思04-13

比尾巴教案05-31

童趣教案05-20

白鵝教案05-20

浮力教案03-31

《草原》教案03-31

《頤和園》教案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