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班教案模板集錦七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頭發(fā)有長有短,愿意在同伴面前大膽講述。
2、學習用卷、粘貼等技能來制作卷發(fā)。
3、感受制作卷發(fā)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音樂,浴帽人手一個,彩紙。
活動過程
一、游戲“指五官”,引起幼兒對發(fā)型的興趣。
過渡:寶寶我們一起來玩“指五官”的游戲,聽好老師的口令哦。
游戲:拍拍小手,摸摸耳,1、2、3;拍拍小手,摸摸眼,1、2、3;拍拍小手,摸摸嘴,1、2、3;拍拍小手,摸摸……
提問:摸什么?(頭發(fā))
二、知道頭發(fā)有長有短,愿意大膽講述。
提問:寶寶岳老師的頭發(fā)是怎么樣的呀?
寶寶你的頭發(fā)是怎么樣的?誰來說一說。(學說:我的頭發(fā)是……)
。好總人的頭發(fā)都不一樣,有的長,有的短,還有的`人扎辮子。
三、情景導入,欣賞卷發(fā)發(fā)型并進行講解示范。
1、情境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過渡:今天森林里要開舞會嘍,小獅子也想去參加,他想給自己燙一個卷卷的頭發(fā),把自己打扮的更漂亮、更神氣一點。
提問:寶寶看小獅子的頭發(fā)怎樣的呀?它變成怎樣的頭發(fā)呢?那卷發(fā)是怎樣做出來的呢?
2、請個別幼兒示范,教師帶幼兒邊念兒歌邊做徒手練習。
過渡:你們想不想試一試?那把你們的小手伸出來。
步驟:首先在浴帽上貼上彩條。然后用兩只小手捏住彩條的另一頭往里面卷。
兒歌:卷呀卷呀、卷呀卷呀,卷出一根長卷發(fā);卷呀卷呀、卷呀卷呀,卷出一根短卷發(fā)。
過渡:寶寶我們再來做一個卷發(fā)。
這兩個卷發(fā)有什么不一樣呀?(彩條全部卷起來就成了短卷發(fā),彩條卷一半就成了長卷發(fā))
四、動手設計發(fā)型,感受制作的樂趣。
幼兒動手制作卷發(fā),要求:把撕下的雙面膠的垃圾房在桌上的盒子中;寶寶在貼的時候要多貼一點,貼滿了。
五、展示體驗快樂。
播放音樂幼兒頭戴自制的卷發(fā)展示。
過渡:寶寶快來展示一下我們的新發(fā)型吧。
結束語:寶寶讓我們一起到教室去給其他寶寶展示一下我們的新發(fā)型吧。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鍛煉幼兒身體的平衡能力和協(xié)調能力。
2、培養(yǎng)幼兒之間的合作意識,加強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平整的場地,繩子若干,書包若干,終點標志五個
活動過程:
一、活動環(huán)節(jié)設計:
1、整隊,帶幼兒進入活動場地,隨音樂《健康歌》做準備活動。
2、劃好起點線和跑道,放好五個終點標志。把幼兒分成五個小組,幼兒自由選擇一個小伙伴,老師幫忙用繩子把其中一名幼兒的右腿和另一名幼兒的左腿拴在一起,排五列縱隊準備。
3、游戲規(guī)則:五組幼兒同時從起點出發(fā),沿跑道走向終點,繞過終點標志先返回起點的為勝(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4、游戲開始:
玩法一:起點和終點之間不設障礙,聽到口令后,五組幼兒兩人一對手拉手同時從起點出發(fā),沿跑道直接走向終點,繞過終點標志先返回起點的為勝。
玩法二:(增加難度)在起點和終點之間,每一列安排三名幼兒作障礙。參加游戲的幼兒要背上書包,聽到口令后,五組幼兒兩人一對手拉手同時從起點出發(fā),蛇形跑繞過“障礙”沖向終點,繞過終點標志先返回起點的`為勝。
玩法三:幼兒自行商量,創(chuàng)編新的玩法,老師鼓勵其大膽創(chuàng)新。
5、游戲結束,帶領幼兒做放松運動,并整理好活動器械。
6、活動延伸:鼓勵幼兒回家后跟家長一起創(chuàng)編出更多更好的玩法。
小班教案 篇3
目的:
1.教孩子學會將象棋子擺在棋盤的固定位置上,認記讀象棋上的字。
2.培養(yǎng)幼兒初步的空間感知力。
準備:32枚與棋子一樣大的圓形紙板,將原象棋上所有的字,用紅綠兩色筆分別照抄在圓板紙的一面。
玩法:
1.將棋盤鋪好,成人用膠水將圓紙板粘在棋盤的`正確位置上,露出有字一面。
2.將原棋子倒出,由孩子分為紅綠棋兩組,成人引導孩子根據棋子上的字在棋盤上對號入座,把棋子擺在棋盤的對應位置上。
3.孩子會擺會,成人和孩子各擺一組,看誰速度快,誰為第一。
4.孩子擺熟后,將圓字板拿走,讓孩子試著把棋子直接在棋盤的正確位置上擺好。
小班教案 篇4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無法辨別樂器的聲音大小
【活動目標】
1.體驗探索聲音的樂趣,樂于表達自己的經驗和感受。
2.能辨別生活中不同的聲音。
3.在為樂曲伴奏中,感受聲音的輕響。
【教學重點、難點】
1.鼓勵幼兒依據生活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在聽聽.玩玩.嘗嘗中感受聲音,激發(fā)幼兒對探索聲音輕響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寶寶生活中聲音的flash
2.錄音帶:大鼓和小鼓音樂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個,黃豆若干,三瓶軟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個(圖片)。
【活動過程】
。ㄒ唬┥钪械穆曇
聽聲音:(以寶寶早晨的生活背景)笑聲——雞鳴——盥洗——汽車——問候(老師好)。引導幼兒說出笑聲,動物的叫聲,聽水聲進行猜測,說出馬路上的汽車聲等。
(二)讓小瓶發(fā)出聲音,為大鼓小鼓伴奏
1.讓空瓶子發(fā)出聲音
寶寶來到幼兒園,老師要和寶寶一起玩啦。這里有一個瓶子,你能讓它發(fā)出聲音嗎?(幼兒每人取一個小瓶子,探索用各種辦法讓它發(fā)出聲音)。
2.用瓶子裝豆讓它發(fā)出聲音
這里有許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塊能發(fā)出聲音嗎?
3.(放錄音)引導幼兒跟著音樂搖瓶子:用兒歌“你的小瓶子,有聲音嗎?有有有”有節(jié)奏的引導幼兒感受音樂。
4.出示大鼓和小鼓圖片,引導幼兒用瓶子搖出大鼓和小鼓的聲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發(fā)出的聲音輕響不同;裝得多少也影響瓶子發(fā)的聲響(太少聲音小,裝滿沒聲音,感受事物的相對性)
(三)幼兒通過嘗一嘗,咬一咬,區(qū)別糖果的軟硬不同,知道裝硬糖果的瓶子搖起來會發(fā)出大鼓的聲音,裝軟糖果的會發(fā)出小鼓的聲音。
(四)為“大鼓小鼓”唱歌,邊搖瓶子配樂邊唱歌。
五.活動延伸
出示裝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與軟糖發(fā)出的聲音,誰更像大鼓,誰像小鼓?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通過讓孩子直接接觸大鼓小鼓,空瓶子,硬糖與棉花糖,親身體驗,了解了聲音的大小與辨別,課堂氣氛活躍,孩子學習積極性高,達到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
小班教案 篇5
“小袋袋”繪本系列是著名繪本大師查爾斯·福格的作品,一共有四本。第一本原名叫《我是小袋袋》,主要是介紹小袋袋這個動物形象。小袋袋是一只憨態(tài)可掬、頑皮可愛的小袋熊,它的神態(tài)表情、舉手投足極具親和力,能讓低齡幼兒產生由衷的快樂和認同感。
為了更適合小班幼兒閱讀與理解,我們對繪本畫面進行了適當刪減,選擇了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活動場景,按照理解講述的側重點的不同調整了閱讀順序,將原來較為零散的描述性語言改編成可以讓幼兒接話或獨立講述的語言;顒拥闹黧w部分共分四個環(huán)節(jié)。首先引導幼兒觀察理解繪本畫面,然后讓幼兒在初步理解繪本的基礎上進行獨立完整的閱讀,接著師幼共同閱讀繪本,教師引導幼兒重點用“我喜歡……”的句式講述繪本內容,最后遷移學習經驗,運用“我喜歡……” 的句式結合生活經驗進行講述。
目標:
1 觀察、閱讀畫面,理解小袋袋喜歡做的事情,感受小袋袋的天真活潑。
2 愿意用動作、語言表現畫面內容,嘗試運用“我喜歡……”的旬式進行講述。
3 喜歡和同伴一起閱讀圖書。體驗集體閱讀的快樂。
準備:
繪本PPT(演示文稿)。
過程:
一、認識書中主要人物小袋袋,猜想小袋袋喜歡做的事情
師(出示“小袋袋”圖片):老師請來了一個新朋友,看看它是誰。
師:這是袋熊。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小袋袋。我們和它打個招呼吧。
師:小袋袋的樣子是怎樣的?它的心情怎么樣?你怎么看出來的?它的手和腳是怎么放的?大家一起來做做小袋袋的樣子。
師:小袋袋很可愛,它喜歡做很多事情。你們猜一猜:它喜歡做什么事情?喜歡玩什么游戲呢?(幼兒猜想。)
二、初次閱讀,感受、理解并表達小袋袋跑步、玩泥巴、躺在媽媽懷里等畫面內容
1 閱讀畫面一:跑步
師:誰在跑步?
幼:小袋袋在跑步。
師:還有誰也在跑步?
幼:考拉熊、烏龜、青蛙、小蟲。
師:他們都在跑步。誰跑在最前面?它的.樣子是怎么樣的?
師:對,小袋袋跑在最前面。它抬著頭,挺著胸,跑在最前面,很神氣的樣子。我們一起來學學它跑步的樣子。
師幼(小結):小袋袋喜歡和好朋友們一起跑步,和它一起跑步的好朋友有小蟲、考拉熊、烏龜,還有青蛙。
2 閱讀畫面二:扮鬼臉
師:你們?yōu)槭裁葱Π?小袋袋在干什么呀?
幼:吐舌頭/頂鼻子/扮鬼臉……
師:對,小袋袋特別調皮,它在吐舌頭,頂鼻子,拉耳朵。我們來學一學,給旁邊小朋友看一看,好不好?
師幼(小結):小袋袋喜歡做鬼臉,吐吐舌頭、頂頂鼻子、拉拉耳朵,真好玩。
3 閱讀畫面三:玩泥巴
師:小袋袋在玩什么?
幼:玩泥巴。
師:小袋袋身上哪里有泥巴呀?
幼:頭上有泥巴/手上有泥巴,肚子上有泥巴/腿上有泥巴。
(教師用動作提示。)
師:小青蛙在干什么?小兔子身上有什么?
師:小袋袋玩泥巴時的心情怎么樣?你怎么看出來的?
師:我們一起來學學小袋袋的樣子。
師幼(小結):小袋袋喜歡玩泥巴,頭上、手上、肚子上、腳上都是泥,玩得真開心。
4 閱讀畫面四:扮大樹
師:小動物們在干什么?
幼:小兔在跳小烏龜在爬……
師:小袋袋在干什么?它舉著樹葉一動不動像什么呀?
師:我們來學學小袋袋的樣子。
師幼(小結):小袋袋喜歡變成一棵大樹,一動不動地站著。
5 閱讀畫面五:捉迷藏
師:小袋袋在干什么?(教師用動作表現小袋袋縮成一團的樣子。)
師:誰躲起來了?誰在找它?
師幼(小結):小袋袋喜歡捉迷藏,把自己縮成一團,讓大家找不到它。
師:現在請大家做做小袋袋躲起來的樣子。老師來找找。
6 閱讀畫面六:回家
師:玩了一天,小動物們都回家了。誰在門口等小袋袋?
師:媽媽見了小袋袋心里怎么樣?小袋袋見到媽媽心里怎么樣?你怎么知道的?
7 閱讀畫面七:睡覺
師:天黑了,月亮出來了,小袋袋要睡覺了。誰抱著小袋袋?
師:小袋袋躺在媽媽的懷里感覺怎么樣?
(師幼一邊說“小袋袋最喜歡躺在媽媽的懷里睡覺,又溫暖又舒服”,一邊做動作并感受。)
三、完整閱讀
1 在音樂聲中完整觀看PPT。再次感知繪本內容,并感受其中的語言美。
2 師幼共同閱讀PPT并表述畫面內容。
師:小袋袋喜歡玩這么多好玩的游戲,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說一說吧。
四、運用“我喜歡……”的句式,結合生活經驗進行講述
師:小袋袋喜歡玩,也喜歡做好多好多事情。小朋友,你們喜歡做什么呢?
(從幼兒講述的游戲中選擇他們最喜歡的游戲進行活動。)
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樂意參加體育游戲,體驗在游戲中飛躍、追逐的愛好。
2、能按照指令做響應的舉措。
活動準備:
1、已熟悉西瓜,相識西瓜的'形狀特性。作文900字
2、吃過西瓜。
活動過程:
一、回憶西瓜的形狀特性
1、西瓜長得什么樣?
2、我們想個什么好辦法,讓大家變成一個大西瓜?
二、手拉手變成大西瓜
1、變成一個大西瓜。(幼兒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圓圈)
2、釀成一個小西瓜。(幼兒手拉手,碎步朝圓心走,釀成一個小西瓜)
三、游戲:切西瓜
1、幼兒圍成圓圈,師幼配合有節(jié)拍地念童謠:“切、切、切西瓜。我們的西瓜香又甜,要吃西瓜切開來!迸c此同時,老師邊走邊有節(jié)拍地在幼兒拉手處做切西瓜狀。童謠念完時,老師的手逗留在哪兩位小伴侶中間,這兩位小伴侶就把手鋪開,拉著別的小伴侶的手往圓心跑,暗示西瓜被切開了。此時,各人做吃西瓜狀。
2、游戲多玩幾次后可由幼兒自己來玩切西瓜游戲。
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閱讀繪本,了解故事大概內容。
2.認識故事中出現的各種動物。
3.在了解故事的基礎上,掌握故事中的各種聲音。
活動準備:
繪本《今天早上真熱鬧》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家早上誰起來的最早啊?今天我們一起閱讀一本有趣的繪本,看看故事中誰起的最早。
二、師幼共讀
1.閱讀環(huán)襯:現在是什么時候,天亮了嗎?
2.閱讀扉頁:天亮了嗎?大家都在做什么?
3.逐頁閱讀正文:
你能看到什么?他們在干什么?
誰已經醒來了?風的聲音是怎樣的?誰來學一學?
風姑娘把誰搖醒了?樹葉發(fā)出什么聲音?
誰醒了?太陽公公在干嗎?公雞怎么叫的?
誰又醒了?它怎么叫的?還有誰在睡覺?(小雞、小鳥、蜜蜂)
媽媽醒來干什么?還有誰也醒了?(鴿子、鴨子、火雞)怎么叫的?
爸爸醒來干什么?誰還在睡?
誰也醒來了?(羊、豬、狗、貓)怎么叫的'?
最后誰醒來了?大家起來了干什么?
三、活動小結
1.請幼兒說一說:
繪本里出現了哪些人和動物?
誰是第一個醒來的?
誰是最后醒來的?
2.請幼兒學一學繪本里出現的動物,一邊模仿動物的聲音,一邊表演動物的各種動作。
四、活動延伸
利用休息的時候,家長帶孩子去動物園,仔細觀察,增加對動物的認識》
展開閱讀全文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好聞的氣味08-24
小班教案:玩筷子_小班其他教案07-06
小班的教案04-20
小班教案03-09
小班教案健康教案07-08
小班教案游戲教案01-13
小班教案 | 小班語言:對不起08-25
小班教案 | 小班綜合:野菜08-25
小班教案 | 小班語言:花海08-25
小班綜合教案:小絲巾_小班綜合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