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科學教案

時間:2023-11-28 11:22:32 教案 投訴 投稿

[精華]科學教案9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nèi)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科學教案9篇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液體的性質(zhì)可以改變物體的沉浮。

  2、一定濃度的液體才能改變物體的沉浮,這樣的液體有許多。

  過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一個典型的“觀察—發(fā)現(xiàn)—推測—驗證”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

  2、通過加熱液滴和調(diào)制液體來探索未知液體的性質(zhì)。

  3、學會給液滴加熱的技能。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懂得確定一種物質(zhì)的性質(zhì),需要很多的證據(jù)。

  【教學重點】

  經(jīng)歷一個典型的“觀察—發(fā)現(xiàn)—推測—驗證”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

  【教學難點】

  懂得確定一種物質(zhì)的性質(zhì),需要很多的證據(jù)。

  【教學準備】

  演示實驗:一個馬鈴薯,一杯清水,一杯味精水。

  小組實驗:每組一個馬鈴薯、酒精燈、不銹鋼調(diào)羹2個、濃鹽水、40克食鹽、40克白糖、2只燒杯、一根筷子。

  【教材處理】

  考慮到學生往往已經(jīng)有鹽水能讓馬鈴薯浮起來的認知,在演示實驗中教師有意識的'把另外一個杯子里溶解味精,當然也可以采用糖或者幾種物質(zhì)的混合,這樣就避免了讓學生一下子猜中答案,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馬鈴薯的沉。

  1、觀察馬鈴薯的沉浮。

 。1)推測馬鈴薯放人水中是沉還是浮。

 。2)把馬鈴薯輕輕放人清水中,觀察它的沉浮狀況。

 。3)把馬鈴薯從清水杯中拿出、擦干,輕輕放人另一個杯子中,觀察它的沉浮。

  怎樣解釋馬鈴薯在不同杯子中的沉浮?影響馬鈴薯沉浮的原因是什么?怎么解釋馬鈴薯的沉浮現(xiàn)象?

  二、觀察比較兩種液體:

  1、觀察兩杯液體有什么不同。

  2、做液滴加熱實驗,教師先指導加熱的方法,然后從兩個杯子里各取幾滴液體,分別滴在不銹鋼調(diào)羹上加熱,比較液滴變干后留下的痕跡。(液滴加熱:各取一滴液體來觀察一下:把液體滴在不銹鋼調(diào)羹上,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觀察比較液滴變干后留下的痕跡。加熱后,其中一個不銹鋼調(diào)羹上會留下比較明顯的白色顆粒物。)

  3、觀察兩種留下的痕跡,有什么不一樣,兩種液體一樣嗎?能使馬鈴薯上浮的液體有什么特點?

  三、調(diào)制一杯使馬鈴薯浮起來的液體:

  1、提問: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質(zhì)就能夠使馬鈴薯浮起來呢?

  2、每個小組調(diào)一杯鹽水試試,馬鈴薯在鹽水中能上浮嗎?

  注意調(diào)制鹽水的要求,取100毫升水,往杯子里一次次加鹽,食鹽溶解后,放人馬鈴薯檢驗是否浮起來,并做好記錄,直到馬鈴薯浮起來為止。(提示:這里不要學生一下子把全部食鹽倒人杯中,如果這樣,學生就探索不到液體濃度與馬鈴薯沉浮的關系了。并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質(zhì)就能夠使馬鈴薯浮起來的,濃度不夠、液體的密度不夠大,馬鈴薯是不會浮起來的學生在調(diào)制的過程中,一次次地加鹽,馬鈴薯沒有立即浮起來,當食鹽溶液的密度超過馬鈴薯的密度時,馬鈴薯才浮起來。)

  實驗記錄

  水的量 食鹽的量 沉浮情況

  100毫升

  100毫升

  100毫升

  100毫升

  3、如果時間允許,讓學生用同樣方法,制作一杯糖水進行檢驗,或者制作更多的溶液進行檢驗。(設計目的:不局限于用食鹽做實驗,調(diào)制不同的液體來檢驗學生的猜想,這樣對學生形成嚴謹?shù)乃季S有很大的幫助。)

  4、思考:從實驗現(xiàn)象和結果分析,怎樣的液體才會使馬鈴薯浮起來。

  四、閱讀資料:

  閱讀本課的資料,我們從中明白了什么?

  板書設計:

  7、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

  液滴加熱

  調(diào)制液體

  觀察—發(fā)現(xiàn)—推測—驗證

  一定濃度的液體才能改變物體的沉浮

  教學后記: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能從位置、方向和快慢來描述物體的運動。

  能力:能通過實驗探究小車運動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并在教師的指導下能用控制實驗條件的方法設計實驗。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能夠與小組其他同學分工合作探究小車運動情況;愿意把本組讓小車跑得快的方法告訴其他組。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如何描述一個物體運動的快與慢。

  教學難點:在比較實驗中學習如何控制實驗變量。

  教具準備:秒表、玩具小車、資料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復習“動物的運動”單元,初步認識動物運動的快慢。

  二、感受快慢

  1、把學生帶到操場進行分組,每4至6人為一組,在規(guī)定的一段距離內(nèi),進行比賽,看誰跑得最快?

  2、回到課堂交流、討論:你們小組誰跑得最快,為什么?

  引導學生總結:在同等距離下,誰最先到達終點誰跑得最快。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知道速度是用來表示物體運動得快與慢的。

  三、比較列車的快慢

  1、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的“列車運行時刻表”,明確表中所列的車次、始發(fā)地點、到達各站的時間等信息。

  2、計算每列火車的運行速度,最后根據(jù)快慢給列車排序。

  3、互相交流,說明自己排列的結果及理由。

  通過活動,引導學生感受物體運動的快慢是相對的,一個物體運動的速度是快還是慢,關鍵是看比較的對象。鍛煉學生的運算能力和比較分析能力。幫助學生認識“T”字頭的列車一般為特快列車,以增強學生外出時的生活能力。

  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

  一、檢查課前準備情況

  檢查學生自帶的玩具小車的運動情況。

  說明自己的小車是怎樣動起來的。

  二、研究小車的運動快慢

  1、引導學生如何定量地判斷小車運動的快慢。(參照教材所給出的方法,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

  2、學生分組活動

  按照自己選擇的方法,分組進行實驗,測量各種數(shù)據(jù)。

  交流實驗結果,分析測量數(shù)據(jù),比較哪組的小車運動的最快,并說明理由。(引導學生從兩方面說明理由,即相同時間內(nèi)小車經(jīng)過的距離最長,或在相同距離下所用的時間最短。)

  3、研究“小車運動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

  學生提出假設,實驗驗證假設

 。ㄔ谶M行對比實驗時,引導學生每次只改變一個條件,其他條件不變,才能準確觀測這一條件對小車運動快慢的影響。

  根據(jù)研究結果,改造自己的小車,讓它跑得更快一些。

  評:探究的材料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也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已有的感性經(jīng)驗,材料的層次性還有利于對學生有層次的提出和解決問題,學生在運用直接生活經(jīng)驗時發(fā)現(xiàn)探究障礙,感到感性認識的不足,并急于尋找解決的途徑,從而變被動的思考為主動的探究,學習熱情極大的調(diào)動,為后續(xù)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收集資料,加深理解

  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渠道搜集資料,并記錄在卡片上。可利用教材中第2頁的資料卡片進行記錄。拓寬學生對物體運動快慢的知識面。

  課后小記:

  一種想?yún)⒓拥綄W生的研究團體中的商量的口吻,使學生對研究更有信心、有激情,學生肯定會因為教師的加入感到做此件事的意義重大而倍加認真仔細

  八 快與慢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1、能用兩種方法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程度。

  2、能用簡單工具測量一個沿直線運動的物體在不同時刻的位置。

  3、能用簡單的圖表或圖形來表示物體運動的距離與所需要的時間的關系。

  4、能通過實驗探究小車運動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系。

  5、在教師的指導下能用控制實驗條件的方法設計實驗。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 能夠主動地通過多次測量,如實記錄所獲得的相關數(shù)據(jù)。

 。、 能夠與小組其他同學分工合作探究小車運動的情況;愿意把本組讓小車跑的更快的方法告訴給其他組。

  科學知識目標:

  能從位置、方向和快慢來描述物體的運動。

  其它目標:

  能舉例說出生活中物體運動的快與慢的現(xiàn)象,并嘗試利用所學的快與慢的`知識和技能解決生活中遇到的有關物體運動的問題。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比較列車的快慢

  1 引入課題。播放相關課件,幫助學生意識到不同動物運動的方式和快慢不同。在同距離的條件下,跑完全程,誰用的時間短,誰的速度越快。

  2 讓學生感受運動速度的快慢。在操場上分組進行比賽,讓學生知道用速度來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

  3 認識列車時刻表。

  4 比較列車的快慢。每列火車運行的時間用到達的時間減去出發(fā)的時間,根據(jù)快慢給列車排序。

  第二課時

  玩小車

  1 討論怎樣使小車動起來。記錄自己的方法。

  2 研究小車運動的快慢。從課文中給出的方法中選取一種方法。

  3 學生分組活動。引導學生小組之間進行比較,找出哪個小組的小車跑的最快,并說出理由。

  4 猜想小車運動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系?在做這一類對比實驗時,每次只改變一個條件,其他條件保持不變,才能準確觀測這一條件對小車運動快慢的影響。這是進行科學的對比實驗的重要條件。

  5 利用影響小車速度的諸多因素,改造自己的小車,是小車跑的更快。

  第三單元 力與運動

  本單元是學生認識了位置和運動的基礎上設計的,也是本冊圍繞“運動”這一統(tǒng)一概念而設計的核心單元,并為今后進一步研究簡單機械奠定基礎。本單元從認識什么是力開始,到研究各種各樣的力,進而研究力與運動的關系,即怎樣讓物體有靜止到運動在到靜止。本單元的目的是幫助學生通過探究活動認識力與運動的關系,激發(fā)學生探究力與運動的興趣。同時,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地觀察事物的良好學習習慣及獨立搜集資料、從資料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本單元包括“推和拉”、“常見的力”、“怎樣讓小球動起來”、“讓運動的物體停下來”4課,其中“推和拉”是為“常見的力”所做的鋪墊,重點是指導學生研究力與運動的關系。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的:

  1、通過探索活動使知道哪些東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

  2、初步學習簡單的記錄方法,

  3、激發(fā)對沉浮現(xiàn)象的興趣.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份記錄表、彩色筆;兩人一份 (玻璃珠、鑰匙、塑料瓶、小石頭、小木塊、泡沫板)、一個塑料盆。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師直接引題“今天我們要來做個有趣的實驗”引題.

  2、教師介紹籃子里的準備一些材料,思考:這些材料放在水里會怎么樣?(浮上來、沉下去)

  今天,我為小朋友準備了一些東西,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有趣的試驗,你們看看籃子里有什么?如果把這些東西放到水里,它們是沉下去還是浮上來呢?

  二、試驗:沉與浮

  1、教師示范.教師取一塊積木請來猜猜:這塊積木放在水里會怎么樣?把猜測的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上,請把準備的材料進行猜測,把猜測的結果記錄在記錄紙上。

  你們猜木塊放在水里會怎樣?老師這里有一張記錄表,把猜測的結果這張記錄表上。木塊浮上來的,那就在在“?”這一列中,我們就在“?”這一列中,做一個“↑”,(一個條豎線,上面加一個小帽子)如果是沉下去,那我們就做一個“↓”(一個條豎線,下面加一個小帽子)。

  2、實驗,把實驗的結果記在記錄紙上。

  按意愿動手實踐,教師注意觀察記錄,針對性地指導;注意觀察的表現(xiàn).

  鑰匙是浮上來還是沉下去呢?是不是這樣的,那其它的東西是不是和我們猜想的一樣呢?老師準備好水了,我們端上這些東西到那邊去試一試就知道了。試好后把實驗結果記錄在“小手”這一列中。

  3、根據(jù)記錄表對兩種結果進行對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后結果。

  提問:“有沒有試驗結果和猜測結果不一樣的?”

  總結:(出示表格和實物并演示)通過實驗我們知道浮上來的'東西有`````沉下去的東西有``````

  三、提升實驗操作:怎樣使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1)嘗試使原來沉在水底的東西浮起來?

  這里出現(xiàn)了一個問題:這些沉下去的東西不太高興了,它們也很想浮到水面上,你們能幫他們想出好辦法嗎?你們?nèi)ピ囋嚳础?/p>

  (2)、自由操作,鼓勵嘗試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3)、介紹自己的操作過程。

  老師不斷總結。如:小石頭原來是沉下去的,誰幫他浮上來的?

  小結: 浮的東西可以幫助沉的東西浮起來。

  四、經(jīng)驗遷移

  發(fā)大水時,我們?nèi)藭恋剿,請想辦法使自己不沉到水里而得救?

  誰有很多神奇的力量,但水太大了,也會給我們帶來危害,發(fā)大水的時候,我們周圍的東西都沉到水里,我們?nèi)艘渤恋剿铩_@個時候,我們想什么辦法可以使自己不沉下去而得救呢?(救生圈、腳盆、木頭、船等)

  五、結束

  下一節(jié)咱們探索怎樣把浮的東西可以沉下去?

科學教案 篇4

  一、課題:藝術與科學

  二、教材:《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十六冊第一課

  三、教學時間:一課時

  四、學生分析:

  藝術與科學的關系,科學發(fā)現(xiàn)、科技進步對藝術的發(fā)展所起的作用,藝術想象審美追求對科學技術發(fā)展和設計所產(chǎn)生的影響等問題,在學生深入理解藝術與科學關系的基礎上,才能對藝術與科學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把握,才能由淺入深的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

  通過例子分析生活中的作品,充分調(diào)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分析、思考、如何將已有的科學體系,進行整合以及怎么看待和處理不同學科的學習目的學習方法等問題。

  五、教材分析:

  人們經(jīng)常把科學與藝術比作一棵文化之樹上結出的'兩只碩果、但它們卻是同源、異質(zhì)而又互動的?茖W技術發(fā)達的時期也產(chǎn)生了輝煌的藝術成就,兩者共存共榮。

  以往的美術教學中,我們很少把美術教育和其他相關的學科,尤其是和科學技術進行聯(lián)系。但在以“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fā)展、持續(xù)發(fā)展”為教育目標的今天,人們越來越關注各門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越來越重視藝術與科學的融合。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嶄新而廣闊的學習和探究空間。

  六、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能夠聯(lián)系生活,了解藝術與科學的結合對人類生活的促進作用,認識到現(xiàn)代科技對藝術發(fā)展的重要影響。

  2、過程與方法:運用已有的知識,分析生活中各種物品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以及藝術的性質(zhì)。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了解設計對人們生活中的影響,增強學習科學的熱情和對藝術的熱愛,了解著名科學家和藝術家的工作經(jīng)歷,認識到將藝術和科學進行有機結合是成功者必備的素質(zhì)。

  七、教學重點:

  藝術與科學的相互關系;分析藝術與科學二者之間的關系是如何在生活用品設計中體現(xiàn)的。

  八、教學難點:

  藝術對科學的促進作用。

  九、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收集一些與課程相關的物品和圖片。

科學教案 篇5

  一、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是我們托班一個“玩沙玩水真快樂”主題下的一節(jié)活動。在依據(jù)托班寶寶對水的喜愛,喜歡玩水的特性,設計本次活動。考慮到讓孩子在游戲中鞏固對水的顏色認識,安排了顏色分類環(huán)節(jié)。為培養(yǎng)孩子主動探究和對科學的興趣,積極引導孩子的自主的發(fā)現(xiàn)和加入多環(huán)節(jié)的嘗試操作。而托班的孩子需要在多動手操作的過程來增加他們的經(jīng)驗感知。所以本次活動是緊緊圍繞孩子特點和已有經(jīng)驗來展開的',特別考慮到孩子自主性的培養(yǎng)。

  二、活動目標:

  1、能對水變色現(xiàn)象感興趣,能知道水變色是由顏料加入產(chǎn)生的。

  2、能大膽的嘗試操作搖瓶娃娃,并對瓶娃娃按顏色進行分類。

  3、能大膽嘗試探究水變色的顏色,能大膽的將顏料加入到水中,觀察水的變化過程。

  三、活動準備:

  1、人手一只透明礦泉水瓶(瓶蓋上放好顏料紅、黃、藍)、三個大筐子(紅色、黃色、藍色標記)

  2、四組透明塑料盒子,裝上清水,每組三個滴管、三色顏料(紅、黃、藍)

  3、三色卡每種顏色四張。

  四、活動重難點:

  重點:幼兒能對水變色科學現(xiàn)象感興趣,并能準確的對顏色進行分類與辨別。

  難道:幼兒能自主的進行科學的探索,能大膽的進行活動操作,活動過程秩序井然。

  五、活動過程:

 。ㄒ唬┗顒訉

  1、今天老師變成魔術師咯!給小朋友變個魔術吧!仔細看清楚咯,老師的瓶娃娃會發(fā)生什么變化!老師又是怎么變的!

  2、老師雙手用力搖瓶娃娃,邊念“咒語”:“變、變、變!”

  3、引導幼兒說說瓶娃娃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二)引導幼兒嘗試操作搖瓶娃娃1、剛才老師是怎么變的?(雙手握瓶子,用力搖,邊念咒語“變變變!變變變!”)2、請小朋友做一回小魔法師來變一下魔法,嘗試將瓶娃娃變身!

  3、幼兒操作搖瓶娃娃

  4、檢驗魔法師是否都合格,給魔法師貼上相應顏色的花。

 。ㄈ┮龑в變簩⑵客尥捱M行分類

  1、請小朋友將瓶娃娃分別送人相應顏色的家。

  2、檢驗是否有瓶娃娃送錯家。

 。ㄋ模┮龑в變禾骄克兩脑。

  1、教師拿出同樣有顏料蓋子的瓶娃娃。小朋友,你猜猜看顏色會是哪里變出來的?

  2、引導幼兒找找變色的原因在哪里。(嘗試在瓶蓋上找一找)

  3、小結:原來是瓶蓋上裝上了顏料,顏料加入水中,水就會變顏色了。

  (五)變色游戲

  1、小朋友真能干,居然能把魔術的答案接開了。老師還想到一個好玩的游戲“顏色變變變!”

  2、老師拿一個大滴管,將顏料(紅色)吸到水箱里,引導幼兒觀察水的顏色變化,在那攪拌棒將顏色攪拌均勻。

  3、教授滴管使用的方法:小滴管,小腦袋擠一擠,松一松;小水箱上再來擠一擠,松一松。

  4、引導小朋友上來嘗試將自己喜歡的顏色滴進去,觀察變化引起興趣。

 。┗顒友由煳覀?nèi)グ嗉壚,每個寶寶都去嘗試玩一下顏色“變變變”游戲。

  1、托班體育:顏色找家

  2、認識紅黃綠—托班游戲教案

科學教案 篇6

  探究活動分析:

  1. 溫度計的使用在三年級已經(jīng)學過。在前兩課中,學生實際上已經(jīng)用溫度計測量氣溫。

  2. 每個小組或每個同學都將再次使用溫度計測量氣溫,并將在今后的一段時間里,每天都使用溫度計測量氣溫,并將測量的結果記錄在“天氣日歷”和“我們的日期-溫度表”中。

  3. 為了提高學生們測量的準確性,有必要在下列幾個方面對學生使用溫度計測量氣溫進行指導:認識溫度計上的刻度。溫度計上標出的溫度往往是整十數(shù),每兩個數(shù)值之間分成5或10個相等的小格,每個小格代表1攝氏度或2攝氏度。

  4.測量時,要把溫度計放置到測量環(huán)境內(nèi)2-3分鐘,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時再讀數(shù)。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溫度計的液柱平行。

  5.對測量的氣溫進行比較和分析,確定只有室外陰涼通風的地方才能反映當?shù)氐臍鉁。并指導學生把測得的氣溫記錄在“天氣日歷”和“我們的日期——溫度表”上。

  6.利用收集的數(shù)據(jù)制成“溫度填充圖”,分析每天選擇同一時間測量氣溫的重要性。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氣溫是指室外陰涼、通風地方的溫度,每天應選擇同一時間來測量氣溫。

  2過程與方法

  選擇每天測量氣溫的環(huán)境,完成“天氣日歷”中溫度的測量和記錄。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保持對氣溫變化的研究興趣,理解長期測量和記錄數(shù)據(jù)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選擇每天測量氣溫的'環(huán)境,完成“天氣日歷”中溫度的測量和記錄。

  教學難點

  正確測量,能堅持記錄。

  教學準備

  課前布置分小組記錄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氣溫。

  每組一張溫度填充圖。

  每個小組或每人一支溫度計。

  教學過程:

  一、教師導語,引入研究課題

  1、溫度對天氣的影響很大,氣溫是天氣現(xiàn)象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天氣日歷中重要的記錄數(shù)據(jù)。

  2、 揭示學習課題。

  二、 室外溫度的測量與比較

  1、教師提示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要注意的安全問題。

  2、學生說說怎樣用溫度計測量溫度、怎樣讀數(shù);復習溫度計的刻度;讓學生找出沸點、冰點、人體正常體溫等溫度。

  3、討論教室內(nèi)和教室外的溫度一樣嗎?怎樣確定室外的溫度比室內(nèi)高?測量室內(nèi)外的溫度要做哪些準備,注意什么?

  4、測量室內(nèi)溫度,記錄、交流。

  5、 分組到室外不同地方測量溫度,走廊上、陽光下、樹底下、陰涼處,把測量的溫度及時記錄。

  6匯報交流,室內(nèi)外溫度有什么不同嗎?哪個溫度可以反映今天我們這個地方的氣溫?每個小組測得的溫度一樣嗎?為什么不同?

  三、氣溫的測量

  1、 討論,剛才我們測量到的陽光下、陰涼處兩個不同地點的溫度有什么不同?想一下,我們應該選擇什么地點來測量氣溫?

  2、 教師小結,室外陰涼通風地方的溫度最能反映當?shù)氐臍鉁,所以我們應該選擇合適的地方來測量氣溫。

  3、 測量不同時間的氣溫,匯報不同時間所測到的氣溫。

  4、 出示氣溫圖表,討論,從這張圖表中,我們可以獲得有關氣溫的哪些信息?為了準確的填寫我們的天氣日歷,每天測量的時間該怎么確定?

  5、教師小結。

科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初步了解一些物理現(xiàn)象

  2.對教師講解的內(nèi)容有所理解

  過程與方法:

  通過講解和實驗,讓學生初步了解學習物理知識和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在教學中滲透人文主義教育

  2.通過實驗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了解學習物理知識和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

  【教學方法

  演示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開始學習一門新的學科—物理,你聽別人說過物理嗎?你心中的物理是怎樣的呢?誰起來說一下?(讓學生起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二、新課教學

  1. 演示幾個實驗,說明物理是十分有趣的。

 。ㄗ寣W生先猜測現(xiàn)象,再演示)

 。1)器材:一大一小兩只試管(尺寸十分接近),水,紅墨水。

  做法:大試管裝入過半的水,管口朝上,放入小試管,倒過來,水流下,管上升。

  現(xiàn)象:試管自動上升。

 。2)器材:漏斗,乒乓球。

  做法:一個乒乓球放在一個倒扣的漏斗中,通過漏斗嘴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

  現(xiàn)象:乒乓球懸在空中不下落。

  拓展:讓學生撕下兩張紙,用力吹兩張紙的中央,發(fā)現(xiàn)紙靠近。

 。3)器材:兩只大燒杯,雞蛋,清水,鹽水。

  做法:把一只雞蛋分別放入兩個大燒杯中。

  現(xiàn)象:雞蛋有浮有沉。

 。4)器材:導線,開關,電池組,小燈泡,變阻器。

  做法:連好電路,閉和開關,移動滑片,觀察小燈泡的發(fā)光情況。

  現(xiàn)象:燈變亮。

  2. 物理不僅有趣,而且是十分有用的,它能幫助我們解釋生活中的許多現(xiàn)象

 。ㄗ寣W生先說說自己的看法,教師再解析)

  提問1:人聽到子彈聲再躲來的及嗎?為什么?

  解析:子彈出膛飛行時的速度比聲音快,所以來不及。

  提問2:我們對著水中看到的魚用手去抓,能抓到嗎?

  解析:抓不到,我們看到的是像,真正的魚在像的下邊。

  提問3:黃浦江邊的路燈,水中的像為什么是一道光柱?

  解析:古詩云“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熒。微微風簇浪,散做滿河星”,起伏的水面相當于許多平面鏡,每盞燈在水里有好多像,連在一起就成了一道光柱。

  提問4:冬天的冰花結在玻璃的內(nèi)表面還是外表面?

  解析:外表面。

  提問5:在光滑的路面上,空身容易摔倒,還是肩挑重物容易摔倒?

  解析:空身。

  小結:同學們,今天對所提的問題的分析,大家可能還領會不了,沒關系,隨著以后的.學習大家就會明白其中的奧秘。

  3.怎樣學好物理。

  (1)勤于觀察,勤于動手。

  引導學生觀察課本插圖,勉勵學生“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學問要躬行”。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不能死記硬背,貴在理解,要多問,“為學貴有疑,有疑貴問師”,不要以為問老師一些簡單的問題會遭到恥笑,而不問。

 。3)聯(lián)系實際,聯(lián)系社會。

  我們學了知識以后,如果能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就完成了一次飛躍,如果遇到生活中的疑問,又從課本中找到根據(jù),就又完成一次飛躍。

  (4)像科學家那樣探究。

  介紹伽利略的貢獻:伽利略望遠鏡,伽利略溫度計等。

  尊稱:近代科學之父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第八頁“伽利略對擺動的研究”,并討論材料后的幾個問題。

  小結:學習物理,就要仔細觀察周圍的世界,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假設,善于動手,加以實踐,找到規(guī)律。

  三、作業(yè):

  閱讀“科學之旅”,說說你打算怎樣學好物理課。

科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通過讀、聽、辨活動,充分認識青春期是人生中很重要的時期。

  2.在教師的指導下,制訂青春期健康計劃。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2. 關注自己青春期的身體、心理健康。

  3. 意識到個人對自身健康負有責任。

  科學知識

  4. 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發(fā)展特點。

  5. 初步掌握一般的青春期保健常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發(fā)展特征。

  難點: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辨析。

  【教學準備】

  有關青春期生理變化特征、青春期保健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課外調(diào)查了青春期的有關知識,你知道青春期是怎么回事嗎?

  2、關于青春期你還知道一些什么?

  (讓學生充分匯報自己了解的有關青春期的知識,有的'學生可能在匯報的過程中有點羞澀,老師要給學生打氣,告訴學生人體的發(fā)育是科學的事實。)

  3、老師對學生的匯報做小結并揭示本節(jié)課的研究內(nèi)容。

  二、閱讀:了解青春期的生理變化特征。

  1、進入了請春期我們的生理變化有哪些主要變化呢?請同學們閱讀71面的資料。

 。ㄒ部梢越o學生播放一段關于青春期生理發(fā)展特征的視頻)

  2、學生自由閱讀書上的資料。

  3、通過閱讀,你對青春期有什么新的認識?

  (這里,老師要進一步營造安全和諧的氛圍。應該告訴學生,這是每個人都要經(jīng)歷的過程,誰了解得更清楚,更有利于自己擁有健康。)

  4、老師進行小結,并說明青春期發(fā)育有早有晚,存在個體之間的差異,進入和沒進入青春期的學生都不要緊張。

  三、活動:要有科學合理的生活方式

  1、青春期是我們發(fā)展成成人的重要時期,是我們生長發(fā)育的高峰時期。擁有一個健康的青春期是我們健康成長的關鍵。首先我們要有科學合理的生活方式,關于這方面,你覺得我們要注意些什么?

 。▽W生或多或少的知道一些這方面的知識,老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發(fā)言,相機指導觀察書上的圖片。)

  2、老師就學生沒有注意到的方面做一些補充講解。

  3、師生共同梳理小結。

 。ㄗ寣W生明確:充足的營養(yǎng)、足夠的睡眠、積極的鍛煉——是科學合理的生活方式,并自覺加以注意。)

  三、活動:關注心理健康

  1、青春期的青少年在注重生理健康的同時,還要注意心理健康。進入青春期后會有哪些心理特征呢?請同學們觀察73面的圖片。

  2、青春期的青少年有那些心理特征?

  3、能談談你自己某一個方面的心理特點嗎?(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經(jīng)歷談)

  4、告訴學生上面討論到的現(xiàn)象都是成長過程中正常的心理反應,只要我們能正確認識自己,增強分辨是非的能力,學會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都能順利地度過自己的青春期。

  四、拓展活動

  布置學生課外討論:進入了青春期我們怎樣保護好自己?我們怎樣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

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知道不同動物有不同食性。

  2.有探索小動物食性的興趣。

  活動準備

  各種實物:小雞、小鴨、小兔,小米、小魚、小蝦、玉米面、菜葉。

  教具:小動物圖片,食物圖片。

  過程建議

  1.帶幼兒分別參觀小雞、小鴨、小兔的家,引導幼兒觀察動物的外形、動作,鼓勵幼兒用動作表現(xiàn)小動物的`外形和動作,模仿幾種動物的叫聲。

  2.小動物吃什么。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3.試一試:提供各種食物,幼兒依自已意愿選擇食物喂小動物。

  4.交流:我喂小動物吃了什么食物。

  5.匯報:將動物愛吃的食物圖片,粘貼在小動物圖片下:小雞愛吃玉米面和菜葉,小鴨愛吃小魚、小蝦和菜葉,小兔愛吃菜葉。

  延伸提示

  日常生活中,根據(jù)幼兒興趣繼續(xù)讓他們探究其他小動物的食性。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精選)科學教案11-11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8-31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9-02

科學教案07-20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8-01

科學教案(精選)08-14

【精選】科學教案07-29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9-26

科學教案【經(jīng)典】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