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語文教案6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教案 篇1
1、學習《過零丁洋》。
2、在自讀自悟,合作探討中理解詩詞的思想內容及主旨,能準確流暢地背誦。
3、正確體會作者在詩中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文天祥的《過零丁洋》是一首洋溢著愛國主義激情的詩篇,全詩慷慨悲壯,氣貫長虹,通篇洋溢著浩然正氣,是中華民族千古不朽的壯歌。
教學重點
體會詩中抒發(fā)的`愛國情情感,從中受到感悟。
教學準備
預習課文,搜集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
二、學習《過零丁洋》
1.分小組學習古詩:你們都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還有什么值得探討的。
2.全班交流,匯報學習成果
。1)討論:這首七言律詩首聯(lián)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哪幾件大事?
明確:一是在他21歲時,因科舉走入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頭,起兵勤王抗兀。
(2)額聯(lián)上下兩聯(lián)有何聯(lián)系?都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明確:國家山河分裂,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蕩不安,暗示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
(3)頸聯(lián)中的“惶恐”“零丁”有雙層含義,請談談有哪雙層含義。
明確:一是兩個地名,另一層意思是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
。4)尾聯(lián)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表明詩人舍身取義,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民族氣節(jié)。
。5)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前三聯(lián)與尾聯(lián)在感情格調上有何區(qū)別?
3.學習背誦
4.談感受,升華主題。
從這首詩中,你認識了一個什么樣的作者,從這里,你懂得了什么,你受到了什么啟迪?
三、拓展延伸
查閱相關資料,了解作者的英雄事跡,寫一則讀后感。
四、作業(yè):
板書:
小記反思: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5個生字。積累本課7個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繼續(xù)學習預習課文,養(yǎng)成邊讀邊思的習慣。
4、通過學習課文,懂得學習中要多動腦筋、對事物充滿好奇心,喜歡提問的道理。
重點難點:
1、研讀愛迪生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的句子。
2、理解愛迪生是個愛動腦筋、對事物充滿好奇心、喜歡提問的人。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學習
1、說說圖上的孩子在干什么?
2、談話引入:小朋友,你知道愛迪生嗎?愛迪生(1847-1931)是世界有名的“發(fā)明大王”。他一生發(fā)明的東西大約有兩千種,像留聲機、電燈、電影、蓄電池等等。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講的.就是他小時候的一件事。
3、板書課題:18 愛迪生孵小雞
學習“孵”:齊讀,讀準字音。
換部首記住字形。
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提出自學要求,小組學習。
2、交流學習情況:
(1)小老師領讀。
。2)交流:您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些字?(預設:“摟”換部首,“篤、噓”加部首。)“
。3)開火車讀讀字詞。
。4)在這篇課文中,有些字有兩種讀音,你都會讀嗎?
3、小組學合作,完成學習任務。
。1)指名交流
。2)集體讀(已出示答案)
。3)教師引讀
。4)用自己的話說說母雞是怎樣孵小雞的。
。ㄒ龑W生可以在預習時查好資料,也可從媽媽的話中受到啟發(fā),整理成自己的話。)
答案:愛迪生五歲的時候看見母雞老呆在窩里不出來,窩里有十多個蛋 ,他就去問媽媽,媽媽告訴他母雞是在孵蛋 ,他便親自 用柴草做了一個窩,里面放了許多蛋,學母雞的樣子孵小雞。
三、鞏固復習
1、開火車讀詞語。
孵蛋 著涼 暖和 鄰居 傻勁 腦筋 蛋殼
2、重點指導字形:孵
左右結構,“卵”和“孚”要靠緊點,注意豎中線的筆畫是“卵”的“橫折鉤”。
3、指名讀課文。
語文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習用字遣詞簡練精確的特點,語文教案-》。
2.學習采用多種藝術手法突出景物特點的寫法。
(二)能力訓練點
學會錘煉語言,細心觀察,寫作時抓住事物特征,形象描寫,提高描寫景物的能力,培養(yǎng)審美情趣。
(三)德育滲透點
感受祖國山川的壯美雄奇、清幽秀麗,從而培養(yǎng)愛祖國的深厚感情。
(四)美育滲透點
l.領略祖國山河的錦繡壯美。
2.體會語言的生動簡練、精彩優(yōu)美。
二.學法引導
學習本文應注重朗讀。先自讀課文,對照注解疏通文字,初步感知文章的內容。再通過反復朗讀,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達到熟讀成誦。這篇短文富有詩情畫意,樸素自然,意味雋永。應認真品味文章的語言,深入作品的意境,涵泳體會,獲得美的享受。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作者描寫景物四季的'不同特征。
解決方法:反復吟誦、體味。
2.難點:多種藝術手法的運用,正面描寫與側面襯托相結合;生動的寫實與形象的夸張相結合。
解決方法:教師講解。
3.疑點:作者怎樣在寫景中滲透感情的,意圖是什么?
解決方法:學生討論。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及相關軟件(《三峽風光》)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2.反復吟誦,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補充閱讀余秋雨的散文《三峽》。
七.教學步驟
導語 我們一起背誦朱自清先生的《春》中結尾三段。“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蔽覀兌贾,這一段通過比喻介紹了春天的新、美、強的特點,凡事凡景都有其特點。今天,我們一同來欣賞邐道元的《三峽》,看三峽有怎樣的特點。
(-)整體感知,突出重點
1.學生默讀課文,借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掃除文字障礙。
略,副詞;大略,幾乎。闕同缺。自,假設連詞。若,羲,日光,此指太陽。襄,沖,漫。沿,順流而下。沂(sù),同“溯”,逆流而上。或,副詞,偶或。雖,假設連詞,縱然,即使。奔,名詞,指奔馳之馬。湍,激流。潭,積聚的深水。絕,副詞,極。()(yǎn)極高的山巔。漱,沖洗。其,代詞,指“怪柏”。良,副詞,極,實在。澗,此指峽谷。肅,寂靜。屬(zhǔ)引,連續(xù)不斷。響,名詞,回聲。絕,動詞,消失。沾,浸濕。
2.學生簡單敘述作者寫景思路。
作者先總寫山峽山勢,再寫夏季三峽的水,再寫春冬三峽的景色,最后寫秋天山峽的景色。
3.教師范讀,學生領悟三峽總的特點及四季不同的特點。
總特點:峰巒綿延,山勢雄偉峻撥。
夏季:水勢迅疾兇猛。
春冬:景色秀麗奇絕。
秋:凄涼。
4.學生自由讀,反復吟詠體會以上特點。
(二)突破難點
教師講解 多種藝術手法結合,突出重點。
正面描寫:“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迭嶂,隱天蔽日”,體現(xiàn)山巒綿延,山勢高峻;“夏水襄陵,沿沂(sù)阻絕”,體現(xiàn)夏季水大流猛。
側面烘托:“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以“不見曦月”突出山高;“有時朝發(fā)白帝,
暮到江陵”,以船行之快,突出水勢迅猛。
生動寫實:如實寫山的連綿無缺,用了“略”字,就極有分寸。表現(xiàn)夏日江水的迅猛,用了“或”字,就船行與“沿溯阻絕”不相矛盾。寫“湍”用“素”,寫“潭”用“綠”,寫“柏”用“怪”,寫“泉”用“懸”。寫冬春之時的山水草木,則用“清榮峻茂”四字。
形象夸張:“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突出水勢疾速。
小結: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相結合,生動寫實與形象夸張相結合,使文章?lián)u曳多姿,景色形象逼真,使讀者如臨其境。
(三)解決疑點
1.學生討論,作者是如何巧妙的在景中寓情的?
2.各組出一名同學發(fā)言
描寫山水景物的作品,一般都不是純客觀地寫景。高明的作家,總是在景物的描寫中,融注個人的主觀感受,因而寫得情景交融。文中描寫春冬之時的山光水色的秀麗奇絕,末了特別點出“良多趣味”,看出作者實在掩飾不住內心的愛悅之情而從筆下流露出來,使讀者深受感染。
(四)總結、擴展
總結:學生再讀課文,體會用字遣詞的簡練及其作用。
本文以簡練精確的文字“素、綠、怪、懸、清榮峻茂”,描繪了長江三峽的形勢和四季景色。那連綿不斷、隱天蔽日的重巖疊蟑,那奔騰浩蕩、一瀉千里的夏日江水,生動地表現(xiàn)出祖國山川的壯美雄奇;而那春冬之時的“素湍綠潭”、“懸泉瀑布”和“清榮峻茂”的山水草木,以及秋日晴初霜旦的寒林肅澗,卻又顯示了祖國山光水色的清幽秀麗。
擴展:體會作者對事物細致的觀察,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審美情趣。
作者精妙的文字、姻熟的語言、形象逼真的描寫,都得力于作者細致的觀察。世上萬物都是寫作素材,如細致觀察,到處都有可寫之景;如仔細品味,隨時都有可抒之情。
八.布置作業(yè)
l.解釋下列畫線詞語
略無闕處( ) 自非亭午夜分( )
雖乘奔御風( ) ( )絕()(yǎn)( )
2.翻譯下列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3.描寫你最喜歡的校園的一角,要求用詞準確,仔細觀察,寫出特色。
九.板書設計
三 峽
酈道元
語文教案 篇4
秋天到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從天氣、物候幾方面了解秋天的特點,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知識要求:學會7個生字及新詞,認識13個字。
3、能力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 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秋天是天氣轉涼的季節(jié),是豐收的季節(jié),是美麗的季節(jié)。
難點:“轉”“黃”的寫法。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秋天景象的`圖片、音樂磁帶。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ㄒ唬、導入課題
1、 談話: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一年有哪些季節(jié)嗎?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呢?(板書課題)你的周圍有什么變化嗎?
2、 展示:師生展示收集的關于秋天的資料,學生說說秋天的特點,教師總結。
。ǘ、進行新課
1、抽學生讀課文,檢查學生讀書情況。
2、正音,自主學習課文生字。
(1)、四人小組交流生字的預習情況。(主要是哪些拼音容易讀錯,如:平翹舌、鼻邊音、前后鼻音、是否是多音字;哪些字容易寫錯;可以組什么詞;什么結構;什么偏旁)
。2)、課堂內交流生字學習情況,抽學生教讀、教學生書空,教師指導,板書重點。
易錯音的字:多音字:“轉”zhuan (轉涼轉換轉化) zhuan(轉動轉圈)
翹舌音字:爽收霜邊音字:涼
三拼音字:轉涼爽霜降香黃后鼻音字:豐 v去掉兩點的規(guī)律:菊
易錯形的字:轉排(注意筆順)
課堂組詞(開火車形式進行),說結構、偏旁教師簡要板書。
。3)、學生自由書空學習生字,教師出示生字卡片檢查鞏固。
3、 再讀課文思考:秋天什么時候到?哪幾個月是秋天?
。ㄈ、布置作業(yè)
(1)、抄寫課文生字
。2)、給課文生字組詞
。3)、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 抽認課文生字,聽寫部分生詞。
2、 秋天什么時候到?哪幾個月是秋天?秋天有哪些特點?
板書:八月——秋天到九月——秋收忙十月——寒霜降
。ǘ、學習新課
1、 抽生讀課文第一節(jié)
★讀懂了些什么?重點了解:天氣變化(天轉涼、風變爽);有關蟋蟀秋天活動的只是。
★你還知道秋天的天氣有什么特點嗎?還有其他的一些動物他們在秋天干什么呢?
★ 你喜歡秋天這樣的天氣嗎?誰來讀出喜愛的感情來。教師通過讓學生體會重讀部分表現(xiàn)特點的詞語的方法讀出感情。
2、 秋天到了,農(nóng)民伯伯在干什么呢?看書上插圖,學生回答。齊讀課文第二節(jié),思考:
★ “秋收”什么意思?農(nóng)民伯伯秋天都收了些什么呢?
★ “田野翻金浪”指的是什么?
★ 農(nóng)民伯伯豐收了,他們心情怎樣?誰來讀出這種心情?指導朗讀,著重從快慢、輕重上進行指導。
3、 在秋天,同學們喜歡什么景物呢?同桌交流收集的關于秋天景物的資料,說說為什么喜歡他。自由讀課文第三節(jié),這一節(jié)為我們描寫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點?大雁排成行,去干什么呢?喜歡嗎?讀一讀。
。ㄈ、拓展升華
同學們,學習了課文后,知道了些什么?你喜歡上秋天嗎?用你們喜歡的方式表達對秋天的喜愛。如:畫一畫秋天的景物;寫一些關于秋天的句子;讀一讀描寫秋天的文章。
。ㄋ模、指導誦讀
1、 總結課文,理清這首詩歌的順序,感知文章寫法。
寫了些什么景物?有什么特點?按照什么順序寫的?( 按照板書總結回答)
2、 按節(jié)通過多種方式指導學生背誦。
。ㄎ澹⒉贾米鳂I(yè)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熟練背誦課文
2、 畫一幅秋天的畫或者抄一段描寫秋天的文章,用來辦教室墻報。
。垙埓笮〗處熃y(tǒng)一,對優(yōu)秀的學生給予獎勵)
附:板書設計:
八月——秋天到 (天轉涼 風變爽 蟋蟀把歌唱)
九月——秋收忙 (魚蝦肥 瓜果香 田野翻金浪)
十月——寒霜降 (楓葉紅 菊花黃 大雁排成行)
語文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識
課文講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大禹是的立國之祖,是上古時代偉大的治水英雄。他“三過家門而不入”,一心一意為百姓謀幸福的被世人敬仰,代代相傳。
2.教材特點
全文共6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講大禹為什么要去治理洪水,第2一6自然段講大禹是怎么一心一意治理洪水的。課文的第3、4、5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沒”;理解21個新詞的意思。
2.能正確地朗讀課文,能復述大禹一心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經(jīng)過。
3.知道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重點學習第3、4、5自然段,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
教學難點:幫助學生理解為什么大禹“三過家門而不人”,并能復述“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經(jīng)過。
四、教學準備
課文錄音,投影片、多媒體錄像課件(有條件的學校)。
五、教學時間:3課時
第1課時
。ㄒ唬┙虒W目標
1.學會生字13個,讀準多音字“沒”。
2.學會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詞語的方法,理解“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等詞語。
3.讀通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第一自然段,知道大禹決定治水的原因。
。ǘ┙虒W過程
1、復習低年級語文課中學過的古代了不起的人物,導入新課。
2、揭示課題。
(1)幻燈投影(或多媒體課件展示):
畫面出現(xiàn)滾滾洪水及大禹的畫像。認識大禹是古時代我國偉大的治水英雄。
。2)板書課題:大禹治水。教學“禹”字。
3、自學課文。
課文中,具體描寫了大禹治水中那件生動的事例?這件事告訴我們大禹是用什么樣的治理洪水的?(要求用課文中的關鍵詞句來回答。)
。1)聽課文錄音,邊聽邊劃出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2)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3)思考:課文寫了大禹治水幾過家門而不入的事?他為什么過家門而不入呢?
4、檢查反饋。
。1)抽生分別朗讀課文第1一6自然段。
(2)選擇多音字正確的讀音。
淹沒(méim)睡覺(jiàojué)
。3)連字帶詞認讀13個生字,重點指導“鑿”、“渠”、“耽”三字的筆順筆劃。
。4)說說:課文寫了大禹為了治水幾過家門而不入的事?他為什么幾過家門而不入呢?(找出有關的詞語簡要回答)
5、學習課文第:自然段。
。1)抽生讀第1自然段。
大禹為什么要去治理洪水?
。2)分句理解:
①指名讀第1句。
A.“相傳”是什么意思?
B.黃河作為我國的第二大河,又稱之為母親河,誰能簡要介紹一下它的概況?
、谥该x第2句。
A.播放洪水泛濫的錄像片段(或課件展示)。
B.理解“兇猛”:“兇猛”一詞是什么意思?(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兇猛的洪水”給老百姓造成怎樣的災難?(田地——淹役;房屋——沖毀;百姓——流離失所、無家可歸。)“流離失所”是什么意思?(引導學習課文“提示”理解)
、埤R讀第3句。
由于黃河水災危害大,所以大禹決定——(治理洪水)。課文用“于是”表示什么?能用其他的詞語代替嗎?(“因此”、“所以”)
、荦R讀課文第1段。
6、鞏固練習。
。1)認讀生字新詞。(出示詞語卡片)
。2)抄寫生字。詞語。
。3)自由朗讀課文。
第2課時
。ㄒ唬┙虒W目標
1.學習課文第2一6自然段,了解大禹治水的經(jīng)過。
2.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二)教學過程
1.復習導人。
。1)讀拼音寫詞語。(略)
。2)說說大禹治水的原因。
2.齊讀課文第1自然段。用“——”劃出能概括描寫大禹是怎樣“一心治水”的詞語。
。1)這個自然段介紹了大禹的'哪種治水方法?(“鑿山開渠”)
。2)比較“常!、“每天”,分別理解
是什么意思;如果交換一下使用,意思會怎么樣?
3.學習第3、4、5自然段。
。1)細讀第3自然段。
①指名讀第3自然段。了解:大禹第一次經(jīng)過家門時,家里情況怎樣?大禹又是怎么做的?
②理解“耽誤”、“匆勿”的意思。
、郯鍟郝牭教淇薮掖易吡
、苤笇Ц星槔首x。
⑤學生想象復述。
用自己的話,一邊想象一邊復述大禹第一次過家門而不入的情況。
。2)用學習第3自然段的方法學習第4、5自然段。
①學生自學,并要求用“——”劃出描寫大禹家里情況的詞語,用“…”劃出描寫大禹行為的詞語。
、诶斫狻吧钋椤薄ⅰ白ゾo”、“腳不停步”的意思。
③板書:望揮手抓緊趕路讓告訴向家走去
、苷垖W生分別有感情朗讀第4、5自然段,然后想象復述。
(3)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舉動感人至深,請把2、3、4、5自然段連起來深情地讀一讀。
4、作業(yè)練習。
。1)完成《作業(yè)本》第2、4題。
。2)各自復述“三過家門而不人”的經(jīng)過。
第3課時
。ㄒ唬┙虒W目標
1.能復述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經(jīng)過。
2.學會寫“被”字句。
3.學習第6自然段,知道大禹治水的結果。
。ǘ┙虒W過程
1.復習。
指名復述大禹“三過家門而不人”的經(jīng)過。
2.學習第6自然段。
。1)指名讀第”句。理解:“一心一意”是什么意思?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說明什么?
(2)齊讀第2、3句,理解“制服”和“安定”的意思。
、俾(lián)系第一自然段內容,說說洪水“兇猛”時是怎樣的情景?“制服”以后呢?“終于”一詞說明什么?
、诔鍪鞠铝袃蓚句子,請學生讀一讀,比較一下。
A.經(jīng)過辛勤勞動,洪水被制服了。
B.經(jīng)過13年的辛勤勞動,洪水終于被制服了。
通過比較,說明黃河鬧水災不是輕易就能治服的,而是花了整整上3年的心血。所以我們可以理解大禹為什么“三過家門而不人”了。
、塾懈星榈乩首x第6自然段。
3.小組輪讀全文六個自然段,抽生復述。
4.全文。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我們應該學習大禹的什么?
“兇猛”的黃河水災終于被治服了,大禹一心治水,公而忘私,造福人民的永遠值得后人學習。
5.作業(yè)練習。
(1)改寫“被”字句,《作業(yè)本》第6題。
(2)課外閱讀一描寫我國古代杰出人物的文章。
語文教案 篇6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完成讀讀背背,讓學生了解對聯(lián)系內容,并背誦下來;
。、閱讀《大理三塔》,完成課后題,五年級語文上冊《積累·運用一》教學設計。
〖教學重點難點〗
閱讀《大理三塔》,知道這篇材料是按空間順序寫的,而《海上日出》和《夕照》是按時間順序寫的。
〖教學過程〗
一、讀讀背背
。、請學生查字典認識生字,正確讀出對聯(lián)。
。、提問:你們覺得上下句有什么特別之處嗎?(對,這就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對聯(lián)。)介紹對聯(lián)的由來,告訴對聯(lián)要求對仗整齊,詞性一致,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五年級語文上冊《積累·運用一》教學設計》。這些只做簡單了解。
3.能說說這幾組對聯(lián)的內容嗎?可以小組討論,(都是描寫自然景物的.對聯(lián))
4.齊聲朗讀。
5.自由朗讀,邊讀邊記。
6.小組朗讀或分組競賽朗讀。
7.試背對聯(lián),看誰背得最快最準確。
二、閱讀《大理三塔》,完成課后題
請學生讀課后兩題問題,提要求:
。薄⒊踝x課文,了解大理三塔。
。、看看書中是怎么描寫三塔位置關系的,結合看圖。
。场⒔Y合圖,用自己的話說說大理三塔的樣子。
4、你認為這篇閱讀材料在描寫順序上與前面所學的《海上日出》和《夕照》一樣嗎?(步一樣,這篇按空間順序描寫!逗I先粘觥泛汀断φ铡钒磿r間順序描寫的。)
。怠⑼ㄟ^閱讀你有什么收獲(是中華民族勤勞和智慧的結晶)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2-07
語文教案語文教案05-04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10-15
語文優(yōu)秀教案02-04
語文《詠柳》教案11-09
語文識字教案02-23
語文《氓》教案02-23
關于語文的教案02-02
語文閱讀教案03-08
語文教案[精選]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