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周恩來小時候的故事
故事是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tài)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于事件發(fā)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jié)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于口頭講述。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周恩來小時候的故事,歡迎閱讀與收藏。
周恩來小時候的故事1
周恩來從小志高,12歲就發(fā)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
1911年年底,周恩來在沈陽東關模范學校上學。這一天,魏校長親自為學生上修身課,題目是“立命”當時正是中國社會發(fā)出劇烈變動的時期。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剛剛推翻了清朝政府,結束了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統(tǒng)治。很多人,特別是年表人思想困惑,沒有明確的理想追求,沒有人生奮斗的目標。校長講“立命”,就是給學生講怎樣立志。
魏校長講到精彩年突然停頓下來,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請問為什么讀書”
教室里靜靜的,沒有一個學生回答。
“如果沒有人回答,我就一個個問了!”
魏校長走下講臺,指著前排一同學說:“你為什么而讀書”這個學生站起來挺著胸脯說:“為光耀門楣而讀書!”“就是為了光宗耀祖!蔽盒iL又向第二個學生,回答是:為了明禮而讀書。第三個被問的學生是一個靴鋪掌柜的兒子,他很認真地回答說:“我是為我爸而讀書的。”同學們聽了哄堂大笑。
為了這些回答都不滿意,搖了搖頭又起到周恩來面前,問道:“你是為什么而讀書”?
周恩來在學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剛剛成功,他在同學們中第一個剪掉了長長的辮子,這是很不簡單的一件事,因為滿清政府規(guī)定,所有漢人男子都務必像滿族人一樣留長辮子,以表示忠于清朝朝廷,不留辮子就要殺頭。周恩來是第一個剪掉辮子的學生,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
周恩來站起身來,教室里靜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來十分鄭重地回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回答的多好!一句話,表達了周恩來從小立志振興中華的偉大志向。
魏校長沒有想到,竟然有這樣出眾的學生,十分高興。他示意讓周恩來坐下,然后對大家說:“有志者,當效周生啊!”意思是說,有志氣的青年,都要向周恩來學習啊!
周恩來小時候的故事2
雞叫三遍過后,周家花園里傳出了陣陣瑯瑯的讀書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弊x著、讀著,周恩來很快就把這首詩背得滾瓜爛熟了,但他總覺得沒有透徹領會詩的意境:每一粒到底有多辛苦呢。
第二天,周恩來來到蔣媽媽家玩。吃飯的時候,他望著白花花的大米飯迫不及待的問道:“蔣媽媽,這大米飯是怎樣來的呢”。
蔣媽媽很喜歡周恩來好問的精神,就笑著告訴他:“大米是稻子舂成的。稻子渾身有一層硬硬的黃殼。它的一生要經過浸種催芽、田間育秧、移栽鋤草、施肥管理、除病治蟲、收割脫粒,一向到舂成大米!
“啊,吃上這碗大米飯,可真不容易!”周恩來驚訝地說。
“是呀,這十多道關,也不明白要累壞多少種田人呢,這香噴噴的大米飯是種田人用血汗?jié)补喑鰜淼。”蔣媽媽深有感觸地說。
蔣媽媽一番深刻的教誨,不僅僅加深了周恩來對詩意的理解,更激勵他勤奮學習。為了過好習字關,他除了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外,還堅持每一天練一百個大字。
有一天,周恩來隨陳媽媽到一個路途較遠的親戚家,回來時已是深夜了。一路上風塵勞累,年幼的恩來已精疲力盡、呵欠連天,上下眼皮直打架,但他仍要堅持練完一百個大字再休息。陳媽媽見狀,心疼但是,勸道:“明天再寫吧!”
“不,媽媽,當天的事當天了!”周恩來說服了陳媽媽,連忙
把頭埋在一盆涼水里,一下子把瞌睡蟲趕跑了,頭腦也清醒多了。
一百個字剛寫完,陳媽媽一把奪過恩來的筆說:“這下子行了吧,快睡覺!”
“不!”周恩來仔細看完墨汁未干的一百個大字,皺著眉頭認真地說:“陳媽媽,你看這兩個字寫歪了。”說著,周恩來白嫩的小手又揮起筆來,把那兩個字又寫了三遍,直到滿意為止。
周恩來小時候的故事3
1910年,12歲的周恩來離開淮安北上求學,后進入天津南開學校學習。離家千里,少年周恩來飽嘗濃烈的懷鄉(xiāng)思親之苦。1916年學校放寒假,周恩來無法回老家過年,趕在春節(jié)前,他為新劇《仇大娘》撰寫了劇本,并親自送到商務印書館天津印刷局趕排。
忙完之后便是除夕,為轉移注意力,他“取校中自治勵學會新出版之雜志閱之,歷三時許,全書幾盡”。隨后,懷鄉(xiāng)思親之情又涌上心頭:“夫今日何日耶?非家庭團聚時耶?余也何如父母雙亡,北堂久不聞喚子之聲;厮家酪老ハ,此情此景,不必讀蓼莪之章,便已悲慨無垠。矧茲今夕,尤令人淚盈枕席,竟夜不能寐矣。”
離家求學期間,周恩來把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轉化成默默為公眾服務的行為——“以校為家,以同學為兄弟”。畢業(yè)時,同學們對他的評語是:“君性溫和誠實,最富于感情,摯于友誼,凡朋友及公益事,無不盡力。”
1917年9月,周恩來東渡日本“邃密群科濟世窮”,抵日不久,便傳來叔父去世的消息。1918年2月10日是除夕,周恩來約朋友座談聊天,“一來是為著免獨居起思鄉(xiāng)之念,二來是乘著這個機會,知交的團聚團聚”。好友三人一直聊到凌晨3點才入睡。
第二天是大年初一,幾個朋友“自炊飯食,甚歡”。當天,周恩來在日記中立下志向:“第一,想要想比現在還新的思想;第二,做要做現在最新的事情;第三,學要學離現在最近的學問。思想要自由,做事要實在,學問要真切!
1921年春節(jié),周恩來正留法勤工儉學,他專門致信資助自己留學的南開校董嚴修,“遙念福體安詳,精神爽健”。1923年2月17日大年初二,剛過完春節(jié)的周恩來出席在巴黎召開的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臨時代表大會,決定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作為“旅歐支部”加入共青團。
幾番寒暑,年復一年,周恩來由追求真理的青年學生,逐漸成長為一名成熟的職業(yè)革命家。
【周恩來小時候的故事】相關文章:
小時候的故事作文05-13
小時候的故事作文10-03
爸爸小時候的故事作文03-08
媽媽小時候的故事作文03-26
小時候的故事作文700字10-07
名人小時候的故事(精選25篇)03-26
爸爸小時候的故事作文3篇10-07
爸爸小時候的故事作文7篇10-07
愛迪生小時候的故事(通用14篇)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