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杜甫傳贊》原文及相關試題閱讀答案
在學習、工作中,我們有時需要做一些閱讀題,這時最離不開的就是閱讀答案了,借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分析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得與失。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能有效幫助到我們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杜甫傳贊》原文及相關試題閱讀答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杜甫傳贊》
原文:
贊曰:唐興,詩人承陳、隋風流,浮靡相矜。至宋之問、沈佺期等,研揣聲音,浮切不差,而號“律詩”,競相襲沿。逮開元間,稍裁以雅正,然恃華者質反,好麗者壯違,人得一概,皆自名所長。至甫,渾涵汪茫,千匯萬狀,兼古今而有之,它人不足,甫乃厭余,殘膏賸馥,沾丐后人多矣。故元稹謂:“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备τ稚脐悤r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號“詩史”。
譯文:
唐朝興起以來,詩人繼承南朝陳及隋朝的詩風余韻,以浮艷綺麗的特色相互夸耀。到宋之問、沈佺期等人,研究揣摩音韻,其平仄規(guī)定不能有絲毫差池,稱之為“律詩”。以后人們競相沿襲。到了開元年間,才以典雅方正來衡量詩歌。依仗形式華美的,其內容就會空虛,喜歡秀麗風格的,就會有違于雄壯。杜甫的詩歌雄渾開闊無比深廣,融合千萬風格為一體,古今詩體兼善,其他詩人不足之處,在杜甫這里都補足而有余。即便是他的殘脂余香,也澤潤了許多的后代詩人。所以元稹說道“有詩人以來,沒有比得上杜子美的”。杜甫又善于鋪陳時事,對格律押韻的把握非常精深,以至于即便千言萬語氣勢一點都不衰減,世人稱為“詩史!
相關試題及答案
(1)上文中作者用“贊曰”表達對杜甫的評價,《史記》中司馬遷則用“_________”表達對傳主的賊否。元稹與白居易一起倡導了________運動。(2分)
(2)從本文看,宋祁以為杜甫在哪些地方高山其他詩人?(2分)
答:
參考答案:
19.然恃華者質反/好麗者壯違/杜甫渾涵汪茫/干匯萬狀/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饜余
20.(1)太史公曰(1分)新樂府(1分)
(2)兼擅眾體,善詠時事。(2分)
拓展:
杜甫名人故事
杜甫雖然出生在一個官僚家庭,是個官二代,但無奈家道中落,一生仕途不順,屢受打擊。如長安十年,杜甫為謀官歷盡艱辛,受盡屈辱。大到受騙上當被權相耍弄,小到殘杯冷炙,蔬食不飽。杜甫36歲那年,參加了玄宗的特科考試。但這次考試被權相李林甫操縱,竟一個不取,反倒上表祝賀玄宗,稱“野無遺賢”,似乎天下的能人都已被朝廷延攬,剩下的都是些扶不起教不出的草莽之輩。杜甫興沖沖而來,心懸懸而去,受到了無情的愚弄。
杜甫原本雄心勃勃、理想遠大,但造化弄人,年過而立卻仍無立身之處,經常為了吃飽肚子而四處奔波。754年詩人家居長安城南的少陵,由于長安發(fā)生特大的雨災,米價飛漲,詩人在長安無法生活,只好把妻兒遷到長安城北的奉先縣去謀生。而更為可悲的是759年詩人一年就遷移了四次。從洛陽到華州、秦州、同谷,直到四川的成都。杜甫在同谷縣出發(fā)時在詩中寫道:“奈何迫物累,一歲四行役!”可見詩人奔波之苦。這種奔波,除避安史之亂外,主要就是為生活所迫。
杜甫當初決定去同谷時,就是因為得到同谷縣令的信,說此地盛產一種薯類,吃飯問題好解決?啥鸥θズ笄闆r并不那么樂觀,他在《同谷七歌》中寫道:“有客有客字子美,白頭亂發(fā)垂過耳。歲拾橡栗隨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無書歸不得,手腳凍皴皮肉死!笔帜_凍僵的杜甫苦苦尋找的“橡栗”,是一種不好吃的苦栗子,在莊子“齊物論”里養(yǎng)猴子的“狙公”就拿這個給猴子選擇要“朝三”還是“暮四”。可見詩人的生活是饑寒交迫、狼狽不堪的。所以杜甫住了一個多月就只好離開,繼續(xù)“流動”了。
李白與杜甫都經歷過漂泊遷移的生活,但杜甫的情況更加困難。李白漂泊時,常常是一條光棍漢,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有多少,花多少,窮點富點,日子都好對付,何況自己賬戶上還有“五花馬,千金裘”,手里有錢,心里不慌。而杜甫在安史之亂以后,到了哪里都是老婆孩子一大幫。經常甕中無米,灶頭無煙。連餓死孩子的慘劇都發(fā)生過。
【《杜甫傳贊》原文及相關試題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小石潭記》閱讀試題及答案03-24
《清平樂·村居》閱讀試題及答案10-15
《小豬唏哩呼嚕》閱讀測試題及閱讀答案01-19
三國演義閱讀測試題及答案03-11
初級消防試題及答案12-10
消防培訓試題及答案12-12
消防知識試題及答案03-06
母嬰護理試題及答案03-23
院感試題及答案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