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更半夜的三更是幾點
試題:
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幾點?
答案:
23點至凌晨1點。
【相關閱讀】
“夜半三更”到底是幾點?
古代把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把晚上戌時作為一更,亥時作為二更,子時作為三,丑時為四,寅時為五更。這樣把一夜分為五更,按更擊鼓報時,又把每更分為五點。每更就是一個時辰,相當于此刻的兩個小時,即120分鐘,所以每更里的每點只占24分鐘。由此可見“四更造飯,五更開船”相當于此刻的“后半夜1時至3時做飯,3時至5時開船”。“五更三點”相當于此刻的早晨5時又72分鐘,即6時12分,“三更四點”相當于此刻的午夜1時又96分鐘,即2時36分。
因此夜半三更,也即半夜子時——晚上十一點到次日凌晨一點。
附:古代十二時辰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說文解字:「三更半夜」的由來
如今的“三更半夜”一詞,是夜已經很深了或者時間已經很晚了的意思。但在宋代,“三更半夜”一詞卻是源于兩個人,一個是“陳三更”陳象輿,一個是“董半夜”董儼,他倆還都是宋太宗時的大名人。
《宋史·趙昌言傳》:“四人者(陳象輿、胡旦、董儼、梁灝)日夕會昌言第。京師為之語曰:‘陳三更,董半夜’。”那里是說,宋太宗時期,陳象輿、胡旦、董儼、梁灝、趙昌言等人志趣相投,形影不離,常常相聚在趙昌言的家里談至深夜,還不忍散去,當時人們就戲稱陳象輿為“陳三更”、董儼為“董半夜”。這就是“三更半夜”一詞的來歷。
白天說成“鐘”
古人把深夜稱為“三更”和“半夜”,還要從古人的計時習慣說起。
古人對白天和黑夜的計時和稱呼都不相同,白天說成“鐘”,黑夜說成“更”或“鼓”,這一點,我們從此刻古人留下的鐘樓鼓樓上也能看得出來。在古代,城鎮(zhèn)都設有鐘樓鼓樓,晨起要撞鐘報時,所以白天都稱為“幾點鐘”。古人把一夜分為五更,除夕夜的“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就是這個意思。
夜晚巡夜人員打擊梆子,以點數(shù)報時,所以夜晚時間就稱為“更”;有的地方是用擊鼓方式報時,所以夜晚的時間還稱為“鼓”,所謂的“幾更天”或者“幾鼓天”都是這個意思。我們常說的“晨鐘暮鼓”也是源自那里。
《紅樓夢》在大觀園里過元宵節(jié)那一章中說:“天未二鼓,戲演的是《八義》中《觀燈》八出;三更時,賈母聽罷女先生的《鳳求鸞》;四更時,鳳姐兒的笑話也講完了,元宵節(jié)最后‘聾子放炮仗——散了’。”這就是“更”“鼓”用得最為明顯的例子。
古人的一更相當于此刻的19點到21點;二更是21點到23點;三更是23點到凌晨1點;四更是1點到3點;五更是3點到5點。三更為子時,正是半夜時分,也是夜間最為寒冷的時候,所以賈母這時說“怪道寒浸浸的起來”。賈府的元宵節(jié)鬧到“四更”,也就是我們此刻說的凌晨三點左右,可見賈府的元宵節(jié)是十分熱鬧的。
宋朝將“三更半夜”發(fā)揚光大
“三更半夜”能成為人們的一個常用俗語,不能不說說宋朝的夜生活了。
宋朝的夜生活是自由和開放的,“三更半夜”在唐朝是根本行不通的。因為在唐朝,城市生活是實行宵禁的。唐朝的《宮衛(wèi)令》規(guī)定,每一天晚上衙門的漏刻“晝刻”已盡,就擂響六百下“閉門鼓”;每一天早上五更三點后,就擂響四百下“開門鼓”。凡是在“閉門鼓”后、“開門鼓”前在城里大街上無故行走的,就觸犯“犯夜”律令,要笞打二十下。
到宋朝初年,這些律令就全部廢止了,宵禁也被完全解除,宋人能夠通宵達旦地過自我喜歡的夜生活了。“梁園歌舞足風流,美酒如刀解斷愁。憶得少年多樂事,夜深燈火上樊樓”。這些都為“三更半夜”一詞的誕生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客觀條件。
還有,我們此刻把時間說成是“幾點鐘”的“點”,也是來源于古代的“更”。為了把時間分得更細些,古人又把一更分為五個“點”,一“點”約等于此刻的24分鐘。當然,這個“點”不是“小”的意思,那里的“點”是古代的一種樂器,形狀就像小銅鐘,中間凸起,兩邊有孔,更夫用繩子穿到孔里把“點”系在手上,報時的時候用手打“點”就能夠了,時間久了,“點”也就成了一種計時單位。此刻說“打點”一詞也是來自那里。
由以上我們能夠看出,每一個漢語成語的產生,都有其自我的歷史背景。沒有宋代經濟的繁榮,沒有宋代夜生活的開放,也就沒有“三更半夜”的這天。
【三更半夜的三更是幾點】相關文章:
銀行幾點上班10-11
《老狼老狼幾點鐘》教案(通用6篇)03-03
工業(yè)品銷售的幾點心得體會08-12
教育筆記-培養(yǎng)大班孩子傾聽習慣幾點感悟!07-09
中班體育活動《老狼老狼幾點了》教學反思07-21
大班健康游戲教案及教學反思《老狼老狼幾點了》(通用6篇)05-10
“三亮三比三評”總結05-19
“三亮三比三評”活動總結01-14
三亮三比三評心得體會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