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科版第八冊《付飯錢》教后反思范文
這是一篇情節(jié)生動、語言活潑,人文性和趣味性結合較好的文章。課文以阿凡提幫助窮人還巴依“吃了飯菜香味”的錢為中心展開,刻畫了一個樂于助人、機智善良的阿凡提形象,還有狡猾貪婪的巴依和認錢不認理、以權欺人的卡子。
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沒有深奧的道理需要挖掘,我希望能在語言發(fā)展方面讓學生獲益因此在這堂課上我進行了多層次的朗讀訓練。如開篇讓學生整體感知,自由朗讀課文;接著帶著問題速讀;抓住重點段落讀;分角色讀;根據插圖延伸想象去讀;這些朗讀訓練設計有序,有坡度,考慮到了學生的起點水平,促使孩子們熟讀課文,品味、積累、運用課文中的語言,用心體會人物特點;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與文中的角色對話(你對哪個人物印象最深?你想對他們說點什么?)將他們的感受引向深入。
在設計板書時,思考:如何使故事情節(jié)濃縮于我的板書中,把教材的梗概一目了然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呢?思忖良久,設計出一個自認為線條明朗、思路清晰、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板書:要付聞味-----------錢-------------聽聲果然,課堂教學中這個板書起到了化繁為簡、以簡馭繁的效果。這個板書將故事發(fā)展的線索交待得清楚明白:巴依說窮人吃了飯菜的香味,要飯錢;阿凡提卻讓巴依聽錢的聲音付了飯錢。這就是阿凡提“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以其人之道還制其人之身”對付巴依的巧妙辦法。板書緊扣課文的重點,達到了學習的要求。
這節(jié)課實現(xiàn)了“一篇帶多篇的教學構想”,帶六篇閱讀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課外閱讀積累,而且讓學生帶著問題離開課堂(徐文長怎樣取到了禮物),做到了課內和課外的整合。
當然這節(jié)課也存在著許多的缺憾,例如:老師的話過多,評價語言也有些單一,沒有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等等。
【教科版第八冊《付飯錢》教后反思】相關文章:
教科版我要的是葫蘆教案08-26
《山谷中的謎底》教后反思08-04
《荔枝》教后反思(精選10篇)03-08
滬教版課文教學反思01-08
《烏鴉喝水》的教后反思(精選21篇)12-14
《有趣的半圓形》教后反思03-10
《畫垂線》的教后反思(精選11篇)11-10
《認識人民幣》教后反思10-06
關于《連除簡便計算》的教后反思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