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山記》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黃山記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黃山記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黃山記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體會黃山雄奇壯麗景色呈現(xiàn)出來的美,提高學生品鑒自然美的能力。
理清作者的思路,體會文中作者的感情脈絡。
學習變換角度從多方面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
1 理清作者的思路,體會文中作者的感情脈絡。
2 學習變換角度從多方面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黃山雄奇壯麗景色呈現(xiàn)出來的美,提高學生品鑒自然美的能力。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這是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對黃山的贊譽,可見黃山在眾山中的地位之高。很多同學沒見過黃山的廬山真面目,那我們就先睹為快,欣賞一下黃山的風光片。
師生共同欣賞黃山的風光片。
(二)、朗讀課文,理清層次。
影片拍的很美,同樣柯藍先生為我們寫的《話說長江》黃山部分解說詞也很美。請同學們花5分鐘時間,運用我們曾學過的讀書方法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課文介紹了黃山的哪些內(nèi)容?找出課文在介紹自然景觀時,選材組材上和前面兩課最大的不同。
討論交流。
(黃山的地貌、地理位置、形成的歷史進程,奇峰、古松、怪石、云霧、日出,黃山溫泉)
奇峰
古松
總寫—— 分寫—— 怪石 —— 溫泉
山上 山下
煙云
日出
(不同:在選材的全面性上,游記散文只寫自己的所見所聞,不全面,而解說詞一般都把描寫景物的各方面都加以概括;在主客觀上,游記散文反映作者自己的見聞感受,而解說詞一般都是客觀介紹。)
小結:柯藍話黃山,從古寫到今,開頭從徐霞客的話談到黃山的'地質(zhì)形成史,再到黃山現(xiàn)貌,這是時間線;又從上山到下山,歷群峰,或觀黃山種種景物,或體驗黃山生活,這是空間線;再次是寫體現(xiàn)黃山特點的景物:奇峰、古松、怪石、云霧、日出、溫泉,是逐一帶出的,彼此間相互獨立,這是邏輯線,所以整篇文章是三條線索的整合。
(三)反復誦讀,學習多角度寫景的方法
講解:文章介紹了黃山的很多方面,請同學們選擇喜歡的內(nèi)容反復朗讀,準備做一次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學生朗讀訓練,為說話作準備。
按文章所寫的不同類別,分別請幾位同學介紹。學生配合畫面介紹。
幾位同學介紹得都很精彩,本文是一篇電視解說詞,那作者是如何從不同角度去表現(xiàn)景物的?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景物的特點。學生讀讀思思,并做好批注。
組織交流。
【 “從高空俯視……神游天外了。”(俯視)
“巍峨黃山……取名天都峰。”(仰望)
“當你踏在這光滑潮濕的臺階上……登山的集體。”(起先置身于旅人之中,邊攀登,邊觀賞,然后改從遠處遙望)
“……當我們登上……真是‘無限風光在險峰’啊!”(從峰頂俯視)
“沿‘百步云梯而下’……馱著一只金龜。”(翹首昂視)
“西海中的‘飛來峰’……稱它為仙桃峰。”(如聽導游解說)
“黃山著名的巧石……‘猴子觀太平’了! (如聽導游解說)
“清晨……神奇的仙山瓊閣! (遠視,隨著太陽升起而變換視角)】
(奇峰:高、險;古松:姿態(tài)各異,生命力頑強;怪石:奇特;煙云:輕盈飄忽;日出:瑰麗、壯觀、輝煌)
歸納小結:課文是電視解說詞,因此課文寫作角度就象電視鏡頭一樣變化很多,并且是在一步步的轉(zhuǎn)換,采用俯、仰、平、近等角度,讓觀眾能把黃山看個淋漓盡致,向我們展示了黃山獨特的美。
(四)、語文活動:
教師提供一個學生較為熟悉的自然景觀,供學生參考,學生選擇其中一點,學習用多角度寫景的方法,寫一段解說詞。
(五)、課后學習;
摘出自己喜愛的片段來,熟讀成誦。
【板書設計:】
奇峰
古松
總寫—— 分寫—— 怪石 —— 溫泉
山上 山下
煙云
日出
黃山記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了解本文獨具匠心的構思謀篇的手法以及描寫技巧;
2、領略黃山峰巒奇險而美妙的壯麗景色,并了解作者對祖國河山和對社會主義的熱愛、贊頌之情。
3、認識到人類與自然的關系,并能體會自然與人類怎樣和諧相處。
教學重點、難點:
見“教學目標”1、3
教學時數(shù):
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知道中國的五岳是哪五座山嗎?它們分別有什么特點?
明確: 中岳嵩山 云霧
東岳泰山 山勢雄偉
南岳衡山 高、秀
西岳華山 險要
北岳恒山 奇?zhèn)?/p>
總結:前人說,“五岳歸來不看山”,但有一位飽覽中國名山大川的旅行家徐霞客卻說,“黃山歸來不看岳”!那么,黃山的勝景是如何的呢?現(xiàn)在,我們隨作家徐遲的文章,一起來游覽一下吧。
二、誦讀全文
三、整體感知全文
本文共四部分,請同學們概括各部分的內(nèi)容。小組討論,由代表發(fā)言。
明確:
1、自 然造山
2、古人攀山
3、今人登山
4、人類賞山
四、賞析第一部分
細讀第一部分,回答下面問題(小組討論):
1、第一段中“大手筆”指的是 ,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本段的意思可以概括為 。 本段運用的修辭手法有: 。
3、第二段中對云海的描寫用了 手法。
4、第三段中“這件藝術品”指的是 ,如何理解?
5、找出這部分的重點詞語,用一個字概括黃山的特點。
6、給“攝身光”下定義。
明確:
1、黃山。突出黃山的雄偉、壯觀。
2、介紹黃山多山峰的.特點及它的地理區(qū)域。擬人、對偶。
3、采用側面描寫的手法,以山峰來襯托云海,使云海的景致變得變 幻莫測、令人神往的特點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
4、指黃山。采用比喻手法把黃山寫成藝術品,更體現(xiàn)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5、“高峰下臨深谷;幽潭傍依天柱”“高風峻骨”“處處懸崖絕壁,無可托足”。特點是“險”。
6、“攝身光”是指色彩光暈如鏡,并能讓各人照出自己的一種自然現(xiàn)象。
五、賞析第 二部分(即時發(fā)言)
1、寫黃帝在這里飛升是“傳說”,和李白等人有詩文留下為證,顯然不同,為什么要選用“傳 說”這一材料呢?
提示: 增加黃山的神秘色彩,使黃山顯得更有魅力。
2、寫李白等人的詩、文有什么作用?
提示: 表現(xiàn)了黃山的險峻,登山的艱難,也豐富了文章的內(nèi)容。
3、這一部分與文章中心有什么聯(lián)系?
提示 : 本段回顧幾千年來,只有少數(shù)像李白這樣 不畏險阻的人才能登上,其余的人都只能乘興而來,敗興而歸,這就為下文歌頌我們 的時代和人民伏下一筆。
4、這一部分和其它部分有什么聯(lián)系?
提示: 承第一部分黃山風光的“險”而來,是大自然“不肯隨便地將勝境給予人類”及“封山”這一意旨的具體體現(xiàn)。又與第三部分“勝境已成公園,崐絕處已經(jīng)逢生”的現(xiàn)實情況相互比照。可見這部分使文章結構波瀾起伏,而又貌斷實續(xù)。
第二課時:
一、賞析第三、四部分
1、第四部分寫了哪幾種景物?
2、對松、云霧和太陽的描寫分別用了什么手法?
3、文章結尾說:“這是何等的公園!這是何等的人間!”如何理解這句話?
4、通過三、四部分,我們可以體會到作者的感情是怎樣的?
二、對比閱讀:
李白的《蜀道難》似乎與徐遲的《黃山記》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下面我們對比一下,兩作者是用怎樣的描寫手法表現(xiàn)不同的情感的。
特點 手法 感情
蜀道 險 神話
高 夸張 畏途巉巖不可攀
想象 側身西望長咨嗟
黃山 險 擬人 禮贊征服自然的人類;今夕對比,奏響時代的頌歌
奇 比喻 歌;揭示:人類要征服自然,才能真正地欣賞自我 詩文、神話,與自然完美融合。
對比
夸張
三、拓展問題:
學習了《黃山記》后,大家對 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應當有了一個比較大致的認識 。但我 們 看到,為個人利益而破壞自然的例子,目前比比皆是,比如:
1、張家界建電梯。
2、三江合流處建水電站。
面對這樣的事情,作為一個公民,我們應當給個建議國家呢?相關鏈接:導學案 八年級導學案 語文版八年級導學案
【黃山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黃山記》教學設計04-11
《黃山奇石》教學設計02-07
黃山奇石教學設計03-02
《黃山奇松》教學設計02-27
黃山奇石教學設計10-12
黃山奇松教學設計09-15
黃山奇石生教學設計01-18
黃山奇松教學設計優(yōu)秀11-20
《黃山奇石》教學設計【精】06-12
黃山奇石教學設計【集合】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