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胚胎工程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fā)現(xiàn)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胚胎工程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胚胎工程教學反思1
我們常有這樣的感覺,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學得很累,教師教得很累,效果達不到預期結果,問題在哪?是我的教學思路有問題,還是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有問題?講解的過程中,他們聽懂了,也能說出來,可是一遇到實際的問題,就無從下手。由此推出,我們的學生缺乏動手能力,需要做練習去鞏固到跟前的知識,使之成為到手的知識。
課堂上我們一直在遵循講與練相結合的原則,但學生往往是不想動手。當老師說將練習翻到某頁做某題時,好多學生根本就不這樣做。要想解決這一問題,老師還有重要的功課要。因此,我們在學習胚胎工程的知識時,采用學生自己動手,自己整理知識的思路進行本節(jié)知識的學習。我們的學生已經(jīng)初步習得有關配子發(fā)生和融合的基礎知識,因此,本專題教學時應先啟發(fā)學生回憶精子和卵細胞的發(fā)生過程,師生共同用思考,將配子發(fā)生經(jīng)歷的階段加以概括,然后重點闡述精細胞變形過程中細胞結構的動態(tài)變化,以及卵泡形成和卵子成熟的`時間及場所等。
關于哺乳動物的受精作用,教學要突出闡述受精的場所、準備和過程,包括:精子的獲能和卵子的準備,以及受精過程中的頂體反應、卵子透明帶反應、卵黃膜的封閉作用及雌雄原核的形成等生殖生理變化。這部分知識的教學可選擇小組合作與探究學習模式,設計系列問題,然后進行小組交流,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哺乳動物的受精過程。
早期胚胎發(fā)育過程為:精卵——卵裂——桑葚胚——囊胚——原腸胚——組織,器官形成等發(fā)育段,教學時可其它動物胚胎發(fā)育過程的動畫片,當學生獲得一定的感性認識后,讓他們復述胚胎發(fā)育的大體過程。然后,教師結合相關教學媒體重點講述桑椹胚和囊胚細胞特點,從而為繼續(xù)學習胚胎移植和胚胎分割等技術奠定基礎。
胚胎工程教學反思2
今天上了這節(jié)課的部分內容,我覺得比以往有所提高,但也存在不足:
我覺得較好的是:能從胚胎工程的整個格局來分析問題,也就是學習這一節(jié)的'目的是為后面學習其它技術打基礎,體外受精做好準備的,如自然受精——體外受精,受精卵發(fā)育及進入子宮——胚胎移植。就是有一個總體觀,不象以往就是為了上課而上課,將其分開來。另外也能帶著學生一同來分享整個過程。
不足之處:很多內容還是自己講解,學生分析還是較少。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結論比較少,如受精過程,可以這樣來引導:你認為怎樣的精子、卵子才具有受精的能力,了解這些,有何意義等。
一節(jié)課下來,真的有很多是可以更好安排的,所謂的活到老,學到老;教到老,備到老。此然也。
【胚胎工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基因工程及其應用教學反思02-10
烏塔教學反思教學反思11-29
小草教學反思 《草》教學反思11-04
化學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最新12-27
小班反思教學反思01-07
荷花教學反思反思10-13
《再見了親人》教學反思_教學反思08-31
教學的反思02-04
教學反思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