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絕弦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那么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伯牙絕弦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1
一、談“朋友”導入我很高興能
1、今天,我來到嶄新漂亮的甌北七小,看到了幾十張可愛的笑臉,真高興,能與我交個朋友嗎?老師先做個自我介紹,我姓呂,來自于你們的兄弟學校甌北六小。誰也想跟我交個朋友,(學生自我介紹)你能介紹你的一位朋友讓我認識嗎?
2、很高興能認識這么多新朋友—————————同學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朋友,朋友之間往往會發(fā)生許多難以忘懷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關于朋友之間深厚友誼的故事—————伯牙絕弦(個別生讀題)
3、這“弦”字比較難讀,我們再來讀一次。
4、這是一篇文言文,古人只用了77個字,卻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F(xiàn)在,我們就一同去品味文言文所帶來的獨特的魅力。
二、整體感知,讀出韻味
1、請同學們自由地、大聲地讀,難讀的地方多讀幾次。
2、文章讀通了嗎?誰來讀讀看,請你吧!
。ㄔu:聲音很響亮,讀得較通順,讀得字正腔圓)2
3、古文的朗讀和現(xiàn)代文的朗讀是不同的,光讀通讀順還不行,還要讀出文言文特有的節(jié)奏和韻味,老師給文章加了停頓,自己試著練練吧。
。▊別讀,評:你很用心在體會停頓;你讀得越來越有韻味了;讀得有板有眼)3
4、文中有幾句的停頓特別難度,聽老師來讀一遍。
誰來讀讀?“兮”這個語氣詞后面可延長并停頓一下,你再來讀一遍。很好有進步,這樣一詠三嘆,頗有音樂美。ǘ嗌┪覀円黄饋碜x一遍。
5、看來,讀好停頓是讀好文言文的關鍵所在,注意停頓的同時,你也可以激情澎湃讀,也可以搖頭晃腦讀。好,讓我們一起讀。
三、解題,明方法
書是越讀越有滋味了,這時候,讓我們再來讀讀課題,題目中的“絕”是什么意思?你懂了嗎?你是從哪兒知道的?(根據(jù)學生回答黑板貼出示)
1、“借助注解來理解”古文是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
2、“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
3、老師今天再向大家介紹一種方法,就是“借助現(xiàn)代漢語中的詞來理解”。譬如:封筆、絕交
四、讀中理解、讀中悟
過渡:文章的課題已經(jīng)讀懂了,我相信你們用上這些方法,自己就能把文章的意思弄懂。請你默讀文章,邊讀邊思考句子的意思,呆會我們來交流:
你讀懂了那一句?2—3
1、交流:你讀懂了哪一句?(生談)
2、哦,你讀懂了這句話,出示: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這個“善”字是什么意思?(擅長)誰再來讀讀這句。
3、文中哪句話具體描寫了“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蹦 ?請拿起筆吧它劃出來。(出示) 2—齊讀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4、同學們,讓我們重溫20xx多年前那一次難忘的相遇,請大家閉上眼睛,靜下心來,用心來聆聽伯牙的琴聲吧。ㄅ錁罚
。1)伯牙席地而坐,他志在高山,揮指之間,蒼勁渾厚的琴聲在山間飄蕩。子期呀,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高山?于是,你情不自禁地高聲贊嘆————(多生、齊讀)
。2)當伯牙志在流水,轉軸撥弦,輕靈激蕩的樂曲在山間流淌。子期呀,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江河?于是,你情不自禁地高聲贊嘆——————(多生、男女生、齊讀)
這句話中“善哉”用現(xiàn)在的表達方式可以說?(好啊、妙啊)
這個“善哉”的“善”與上文的“善鼓琴、善聽”的“善”意思不一樣。 我們能用自己的朗讀讀出來嗎?
5、好,現(xiàn)在我請你們來推薦一位朗讀高手與老師合作讀。我來當伯牙,你來當子期! 現(xiàn)在,我們全班都是子期。
6、伯牙善鼓琴,心里想著高山和流水,就能用琴聲表達出來,伯牙的心里想的僅僅是高山和流水嗎?他想用高山和流水表達什么呢?善聽的'子期透過伯牙的琴聲,能聽得懂嗎?(出示)
子期從伯牙的琴聲中還聽出了伯牙希望自己有著山一樣的——————,有著海一樣的———————。(志向、理想、意志、目標;胸懷、心胸 )
7、這樣,伯牙心里想的,子期都能聽懂。這正是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保@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像這樣心心相印,心心相通的兩個人,我們稱之為—————————“知音”。(板:知音)
五、在絕弦中,體味知音難覓,唯有珍惜。
1、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作為楚國著名的宮廷樂師,伯牙當時的境遇如何呢?請看下面的一段資料。(師述)
2、 讀了這資料,讓我們再來看看,當伯牙你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出示)
3、 伯牙當時的心情怎么樣?(激動、興奮、驚喜)
4、因此,伯牙與子期一見如故,相見恨晚,他們多么希望他們倆能像高山流水一樣相伴相隨,永不分離。他們?yōu)I惜別,相約來年再見。一年后,伯牙帶著琴來找子期,可是等待他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那冰冷的墓碑。
。1)面對冰冷的墓碑,他想起了去年高山流水般心心相印的日子,他悲痛萬分,所以——————
。2)面對冰冷的墓碑,又會有誰能懂伯牙的心呢?于是,他大聲哭喊—————
。3)面對冰冷的墓碑,伯牙內心絕望,他覺得自己再也找不到像子期這樣的知音了,于是——————
5、伯牙破琴絕弦,剩下的只是無邊的寂寞,留下的只有《伯牙絕弦》這個故事。讓我們再一次齊讀課文,能背的同學背下來。
6、千百年來,伯牙絕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詞,后人根據(jù)這個故事還編寫了一首動聽的歌曲——————高山流水。聽!
6、聽著這千古絕唱,讀著這動人的故事,你感動嗎?面對伯牙,也許你想安慰他,也許你想贊美、鼓勵他,也許你還想到了別的,請將你的想法寫下來。(生交流寫作并小結:是呀,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也許,我們無法遇到知音,或像伯牙和子期一樣曾經(jīng)擁有卻不幸失去,那么請你不要悲傷、不要哭泣,因為幸福在于過程。也許,我們會有幸尋覓到自己的知音,那么請你好好珍惜。)
7、千百年來,有許多文人墨客也寫下了許多關于友情的名言佳句,誰來說說?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唐·王勃)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 王維)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唐 李白)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唐 高適)
人生所貴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親(唐·李賀)
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幾人?(唐·白居易)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2
【學生特點】
本課的學習主體是六年級上學期的學生。這個學段的學生個性較強,看待事物的主觀性也很強,面對學習內容時會因個人的喜好決定學習興趣度。在口語表達和寫作方面已有了較強的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要注重學生興趣的激發(fā),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入課堂,給學生充分表達觀點的機會。還要利用充分利用教學資源,運用多媒體課件更為直觀的展示學習內容。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jù)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設計理念】
如何優(yōu)化小學文言文傳統(tǒng)教學方法是小學文言文教學急需解決的問題。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決定學習成果的一大因素。面對艱澀難懂的文言文,怎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伯牙絕弦》的教學中,我采用情感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時入情入境,理解文意和體會感情雙線并行,一改以往文言文串講的方式,讓學生在情感引導中完成學習內容。
【重難點】
能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劃分好節(jié)奏的課文、《警世通言》中伯牙寫給子期的挽歌、音樂《高山流水》。
2、學生準備:
搜集了解伯牙的相關資料。
【教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揭題導入
1、談話: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做一個游戲,老師說一個詞,你們也說幾個類似的詞(出示:楊柳依依)引導學生說詞。
2、老師這里也收集了一些這樣的詞。
課件出示:
清風徐徐、明月皎皎、炊煙裊裊、芳草萋萋、……
3、仔細看看,這些詞語都是描寫什么的呢?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描寫的都是美麗的自然景物。
4、過渡:
平時如果有意識的積累這些詞語,對提高寫作一定有幫助。美麗的景色不但能用語言表現(xiàn)出來,而且古人還能用音樂表現(xiàn)。有一個故事千古流傳,令人吟詠至今,它記載了兩個朋友間深厚的情誼,它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絕弦》。
板書課題:
二、整體讀文
1、師:同學們把課文自由、大聲讀幾遍,注意文言文的節(jié)奏,別讀破句子。
教師評價。
2、指名學生讀,教師評價、指導、范讀。
3、學生齊讀。要求:
聲音是否響亮、節(jié)奏是否抑揚頓挫。
4、師:你們覺得文言文難讀嗎?
(學生回答。)
師:是啊,文言文之所以難度是因為我們平常接觸文言文太少,并且對文意不理解。老師這有劃好節(jié)奏的課文,你們再來讀讀看。
(幻燈出示。)
5、指名讀,齊讀。
三、初解絕弦
1、師:標題往往是文章內容的集中體現(xiàn),學習課文前,我們先來看看標題吧!“伯牙絕弦”是什么意思?
(學生回答。)
2、引導學生體會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結合注釋、結合上下文、學會變通。)
3、師:除了標題提到了伯牙不再彈琴,還在哪里也提到了?
(生答。)
這里的“絕弦“意味著什么,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生答。)
四、再解絕弦
過渡:為什么子期死了伯牙就再也不彈琴呢?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來學習文章。
1、何為知音:
師:將文章再讀一遍,看看哪些地方讀懂了,哪謝地方?jīng)]讀懂?分別標注出來,我們一起來交流。
(全班交流。)
、潘膫“善”字的不同用法:
“善鼓”、“善聽”中的“善”解釋為“擅長、善于”。
兩個“善哉”中的“善”解釋為“太好、太妙”。
、茙煟簭暮翁幙梢钥闯霾郎乒那,子期善聽?
(生答。)
、欠磸屠首x“善哉,……若江河”。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朗誦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jù)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教學難點:
體會人物的心情。
課前進行一個詞語積累的訓練:我們要描寫優(yōu)美景物時常常要用到一些好的詞語,我們平時要注意積累,老師說一個,大家認真聽,微微清風,誰能像我這樣也這樣說幾個詞語,教師板書。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有一段情,流傳千古,令人蕩氣回腸,有一個故事世代久遠卻歷久彌新,成為歌頌友誼的千古絕唱。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伯牙絕弦》。(板書課題)這是一篇文言文,是繼我們學習了《楊氏之子》之后與文言文的又一次親密接觸。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能夠更加喜歡文言文,為自己的文學積累加上更加厚重的一筆。
2、誰能讀一讀課題,指名讀,齊讀。
3、伯牙絕弦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是何魅力讓它流傳千古仍能動人心弦呢?請同學們把書打開,自由讀課文,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讀不好的地方可以多讀幾遍。
4、指名讀文,指導注意句子的節(jié)奏和停頓。教師做范讀。讀好語氣詞。注意感受文言文的節(jié)奏和韻味。
二、再讀課文,理解課文。
1、書讀百遍,其意自見,我們已經(jīng)讀通了文章,接下來,就要讀懂文章,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讀懂文言文的好方法。(結合注釋、工具書、討論交流等)學生自學,然后進行交流。
2、都讀懂了么?交流一下你都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地方?jīng)]讀懂。
。1)通過解題,讓學生理解“絕弦”的本意和變通的含義。學會因文而異,理解詞語,不機械翻譯。
。2)“善”的含義,理解在文言文中同字不同意的情況,具體詞要到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去理解!吧圃铡笨梢栽趺蠢斫?體會表示贊嘆的作用。
(3)理解2、3句,談出各自不同的體會,說自己的理解,具體體會“善鼓琴、善聽”。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利用課前練習積累的詞語進行仿句訓練,體會語氣。教師和學生分別扮演伯牙,子期,進行仿句訓練。深化“善鼓琴、善聽”。通過“若、似”理解文言文中同意不同字的情況。
。4)假想伯牙聽到的.他人的贊美和子期的贊美又和不同,進而深一層理解“知音”的真正含義。想象伯牙無知音時的痛苦和遇知音時的興奮。
(4)再讀課文,理解“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體會知音含義。感受知音難求,二人互為知音。
(5)通過“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體會伯牙喪友之痛。為什么要“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如何破琴,如何絕弦?感受伯牙認為世上再無知音的心情。再扣課題。
三、拓展內容,深化情感。
1、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這一本書中,用生動的筆觸描述了這個動人的故事。傳說,俞伯牙與鐘子期是在江邊相識。當時,伯牙在船上鼓琴,子期在岸邊聽見,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二人從此成為知音。無奈,月由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鐘子期不幸染病身亡!子期死后,伯牙曾到子期的墓前悼念。面對子期的墳墓,伯牙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鼓琴,子期聽琴的情景——寫下了一首短歌: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想象伯牙此時的心情再讀全文,引導學生讀: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
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2、子期死了,只剩下伯牙和他無盡的孤獨和哀傷,他滿腹的哀怨無人傾訴,只有這則動人的故事還在千古流傳。我們能試著背誦這篇文章么?
3、學習了這篇文章,談談你的感受好么?面對伯牙的絕望,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4、《高山流水》到底是怎樣的一首曲子呢,讓我們閉目聆聽這首古曲,感受伯牙子期的這段友誼的千古絕唱。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了解祖國悠久絢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獨有的語言特點和魅力,激發(fā)同學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讀準字音,讀通課文,能借助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用自身的話初步講講這個故事。
3、通過朗讀,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體會知音難覓,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指導同學正確、流利、較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感受藝術(音樂)的美好。
2、通過朗讀,讀出自身的理解,讀出自身的感悟。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體會伯牙為紀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絕弦的情感。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解題質疑,引入課文。
初讀課題后,同學理解“絕弦”的意思,大致了解伯牙,就課題提出疑問。
二、讀準字音,初知課文。
1、同學自由練讀。
2、檢查初讀情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三、聯(lián)系注釋,讀懂文意。
1、指導同學聯(lián)系注釋嘗試疏通文意,并練習用自身的話說一說。
2、在同學講述時,教師相機指導理解重點詞句“善”“志”等。
3、同學練習朗讀,讀出文言文韻律。
四、深入體會,品味文情。
考慮:伯牙為何絕弦?
(一)感悟“知音相遇之喜”
1、同學自學:你是從哪些語句感悟到伯牙、子期就是知音,勾劃相關的語句,讀一讀,品一品。
2、同學交流,教師相機點撥,引導同學理解善鼓的'伯牙志在高山與流水時,善聽的子期能準確聽懂伯牙的琴音所傳達的心聲。
同學練習朗讀,讀出文言文的韻味。
拓展理解“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師生共讀,表達知音相遇之喜。
。ǘ└形颉爸綦x世之悲”
借助馮夢龍《警世通言》中《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局部內容,引導同學進一步理解伯牙為何破琴絕弦。
同學練讀,體會伯牙失去知音的復雜情感。
對比朗讀,再次體會知音離世之悲。
五、回味誦讀,升華文心。
1、善鼓的伯牙為了知音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么?
2、同學討論,教師點撥。
3、師生誦讀全文。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讀出文言文的節(jié)奏和韻味。
2.借助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理解文章內容,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借助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
教學設計:
一、揭示課題,質疑“絕弦”
1、出示課題:伯牙絕弦
2、了解伯牙,解釋“絕”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話說說伯牙絕弦的意思嗎?
3、現(xiàn)在你腦中冒出的問題是什么?(既然伯牙是著名的琴師,應該愛琴如同
自己的生命,卻為何斷絕琴弦呢?)
二、反復讀課文,讀出韻味
1、請同學們以自己的節(jié)奏大聲地讀課文,至少讀兩遍,碰到難讀地方的多讀幾遍。
2、指名讀課文,評價:讀文言文我們要讀出停頓與節(jié)奏,才能讓人感受到古文的節(jié)奏美與韻律美。有困難的可以看看大屏幕上的停頓來練練。
伯牙絕弦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
絕弦,終身∕不復鼓。
4練讀: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讀得很好。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三、讀懂課文,感受知音相聚之喜
1、文言文的中有些字詞的意思和我們現(xiàn)在有所不同,我們可以參考書中的注
釋或者詞語手冊再去讀讀課文,看看哪些地方你讀懂了?
2、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1)善是什么意思?文中還有兩個善字,你能猜出什么意思嗎?
3、從課文哪里看出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
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說說這句話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伯牙彈琴的時候,心里想到高山,鐘子期聽了贊嘆到:好啊,就像高高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心里想到流水,鐘子期聽了感嘆地說:“真妙。【拖駥拸V的江河在我心里流過!保
。2)你從這句話中還能讀出什么?
理解他們的心意相通。
從哪里可以看出伯牙的彈奏水平很高?
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如何理解?
伯牙心里想到高山,琴聲就表達出高山,心里想到流水,琴聲就表達出流水。
伯牙在動情地彈奏一曲高山流水,子期在欣賞著陶醉著,子期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呢?
(5)帶著這種感受讀讀。
。6)伯牙善鼓琴,他的琴聲肯定不止是表現(xiàn)高山流水,還會表達什么呢?
教師小結:伯牙的琴聲中有自己高遠志向的表白,有內心懷才不遇的郁悶,有對親人綿綿不絕的思念,更有對大自然美麗風景的贊美。
。7)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透過伯牙的琴聲,鐘子期感受到徐徐的清風,于是就怎樣贊嘆
出示:
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鐘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雨雪,鐘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鐘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炊煙,鐘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 ,鐘子期曰
這正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1、琴聲中每一份情感都能得到鐘子期的心領神會,每一首曲子都能得到鐘子
期恰如其分的評價,面對如此善聽的.鐘子期,伯牙又會是怎樣的心情,他會對
鐘子期說什么?
這樣情投意合,這樣的心意相通,他們真是——知音呀!
2、這時的伯牙與子期,你覺得他們還僅僅是音樂上的知音嗎?
四、感受知音離世之悲,感悟絕弦
1、知音相聚,是如此的和諧、美好、歡樂,短暫的相聚過后,兩人分別。相
約在明年春暖花開之際,再度相聚,伯牙苦苦等待,日夜盼望,盼來的卻是子
期去世的消息。聽到這個消息,伯牙的心情是怎樣的?
出示: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1、齊讀,伯牙怎么說?(謂世再無知音)
2、、伯牙怎么就會認為世上再無知音了呢?要知道,伯牙可是當時楚國一流
的琴師呀。ㄇ俾曌蠲烂,也沒有人懂得真正欣賞。伯牙又要回到無人理解,
無人傾訴的痛苦中,于是就:齊讀: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1、)“乃”是什么意思?
。2)伯牙斷絕了琴弦,斷的僅僅是琴弦嗎?還斷絕了什么?
。3)當你理解了伯牙的心情,誰來讀讀這句話?指名讀,齊讀。
伯牙來到子期墓前,破琴絕弦并寫下了一首短歌追悼自己的知音鐘子期,
出示詩歌: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
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杯土,慘然傷我心!
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三尺瑤琴為君死,此曲終兮不復彈!
3、此時此刻,我們都被伯牙的深情感動了,你想對伯牙說什么?是想安慰他、贊美他、還是鼓勵他勸慰他呢?請寫下來。
6、子期一死,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彈給何人聽?只留下這一段凄婉動人的破琴絕弦的故事。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6
1.教學目標
1)通過多遍吟誦,讀出文言文的節(jié)奏和韻味,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
2)初步運用借助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等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學懂課文,初步了解文言文一詞多義、異字同義的語言現(xiàn)象,增加文言文的閱讀體驗。
3)通過聯(lián)想、補充資料等方法,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受到音樂藝術的熏陶。
【教學重點】
運用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讀通讀懂文言文,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現(xiàn)象,并積累。
【教學難點】
體會俞伯牙得知音之喜和失知音之痛。
2.教學過程
單元導讀:學習單元導語,明確單元目標。
1.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六上第八單元,打開課本,請拿起筆,再次快速瀏覽單元導語,想想這個單元的學習主題是什么,學習目標是什么?
出示單元導語:
藝術離我們并不遙遠,藝術就在我們身邊。它可以是一首歌、一幅畫,也可以是一件不起眼的小工藝品。有藝術的地方就有美。本組就是將帶你走進藝術的百花園,感受藝術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主題)
學習本組課文,要注意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欣賞各種藝術形式的美,培養(yǎng)熱愛藝術的情操,還要學習作者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如果有條件,可以通過閱讀和其他渠道更多地了解藝術。(目標)
2.我們身邊有哪些藝術(音樂、舞蹈、剪紙、編織、書畫、吹拉彈唱、繪畫、泥塑、雕刻、建筑、文學等)藝術就在我們身邊。正如羅丹說的:“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3.通過這個單元的學習要達到哪些目標?(這第一段告訴我們學習主題,第二段告訴我們學習目標,你學完這個單元,你又可以回頭看看這個目標,你是否達成這個目標了。)
4.看看這個單元給我們帶來哪些藝術欣賞呢?讓我們一起看看,請翻到目錄。出示:
25伯牙絕弦
26月光曲(貝多芬)
27﹡蒙娜麗莎之約(繪畫)
28﹡我的.舞臺(戲。
說說每篇課文分別介紹了哪種藝術?瀏覽能力很強。
這節(jié)課我們首先走進《伯牙絕弦》,感受音樂的藝術魅力。(出示課文)
一、讀通課文,讀懂文言文之意。
。ㄒ唬┙忸}導入。
1.讀好課題,強調“弦”的讀音。齊讀課題。
2.解題!敖^”是什么意思?(斷絕)你怎么知道?(評:借助注釋,是我們學習古文重要的方法。)
整個課題是什么意思?伯牙把琴弦弄斷。
(二)反饋預習情況,讀通課文。(難點:兮、若泰山、謂世、破琴絕弦)
課前我們已經(jīng)都去讀過了。知道這是一篇文言文。古文本來沒有標點,現(xiàn)在加上標點,還是有些地方斷句很難。你在預習時碰到哪些比較難讀的句子,或者要提醒大家的。
聚焦難讀的句子:
1)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誰來幫他?仔細聽他的斷句。有沒有跟他斷的不一樣的?你為什么這樣讀?(有些語言我們是不理解才覺得難讀,“謂”是什么意思?認為。)沒有注釋的時候我們可以借助工具書,字典中謂的意思有兩種:第一種是認為,以為;第二種是叫做、稱作。你認為選哪種?
這一個謂字就是一個詞,世是世界,謂后面要停頓。拿起筆劃上一個斜線表示停頓。
你來試試。你再讀一遍,其它同學拿起筆用斜檔劃出停頓。(評:一點就會,聰慧。真有古文的味道。)還有哪個句子難讀?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7
【教材分析】
《伯牙絕弦》已然成為中華文化中關于“知音”最為生動、最為震撼的注解之一。它講述了春秋時期,俞伯牙與鐘子期以琴相識,以琴相知,最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絕弦、遂成絕響的故事。全文共77字,5句話。1句為起,2、3、4句順承而下,5句急轉而后合,語言凝練典雅,抑揚頓挫,生氣郁勃。
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萬物生焉,天何言哉?伯牙和子期的相交正是如此的自然恬淡,順理成章。它所折射的藝術美感──那種含蓄深沉、清雅自然的風骨,直達“大音希聲”、“大璞不雕”、“大美無言”的境界,滿足了我們對于這個千古絕唱在感官和心理上的所有期待。讀《伯牙絕弦》,帶來的不僅是對于故事內容的震撼,更有故事引起的不勝唏噓的神往以及那種透徹心肺的審美體驗。詩人說: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而在這里,伯牙子期又該經(jīng)過前世多少次的回眸呢?
教學本文,我期待循循善誘地引領學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閱讀體驗,感受這篇課文特有的語言現(xiàn)象;其次,繼續(xù)滲透文言文的基本閱讀方法,在借助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的基礎上還能用現(xiàn)代語匯去補充;再有,依托語言層層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內涵,體會課文表達的情感,學習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使學生實現(xiàn)文化意象的傳承,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品味、比較、聯(lián)想等多種方式學習課文,在學懂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2、初步運用借助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等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詞匯,
增加文言文的閱讀體驗。
3、緊扣單元教學目標,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確朋友相交的真摯深沉,受到傳
統(tǒng)文化的熏陶。
【教學準備】
在學習本文之前,學生已有一些文言文、古白話文的閱讀基礎,因為在五年級學過《楊氏之子》、《猴王出世》、《臨死前的嚴監(jiān)生》等等,而且就詞句的理解來說,此文詞句更容易理解。當然就課文的內涵和意蘊來講,文章所講述的“知音文化”更為豐富和玄妙。我期待呈現(xiàn)學生從無到有,從未知到已知的學習提升過程,因此,課前不讓學生準備任何對課文的預習,只憑借學生已有的學習經(jīng)驗和情感體驗,循序漸進地推進學習。教學中,我準備了相關的音樂和簡單的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縱情吟誦識知音。
(一)讀題解題。
1、讀好課題,強調“弦”的讀音。
2、齊讀課題。
3、理解“絕弦”、“伯牙絕弦”的意思,質疑導入。
(二)初讀感知。
1、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至少三遍,努力把課文讀正確。
2、聚焦難讀的句子,扎扎實實讀好課文。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讀好語氣詞“哉”、“兮”,初步體驗古文朗讀的節(jié)奏和韻味。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
──理解“謂”、“乃”的意思,以詞句的理解提升朗讀質量。
3、齊讀全文,初步感知故事內容。
二、高山流水遇知音。
(一)打開語言。
課文中哪些句子形象地寫出了“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又真的善聽”呢?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理解句子意思,滲透借助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并用自己的語言補充的古文閱讀方法。
聚焦“善”的意思,感受“一字多義”的語言現(xiàn)象。
運用詞語、詩句聯(lián)想的方式豐厚語言,豐滿形象,指導朗讀。在此過程中滲透“泰山”、“江河”的文化意味,感知這兩個中國特有的文化意象。
(1)讀著這個峨峨兮,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泰山?把這樣的感覺讀出來。
(2)江河在古文里邊特指“長江”和“黃河”。想到長江與黃河,你的`腦中又跳出了哪
些詩句?
(二)體驗“知音”。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1、理解“念”和“志”,體味“異字同義”的語言現(xiàn)象。
2、聚焦“志”,循序漸進地感受體味“知音”的內涵。、
(1)理解鐘子期與俞伯牙不僅是音律互通,更有心靈上的溝通,志向、情懷的悅納。
(2)補充伯牙得遇知音前內心的寂寞與孤獨,反哺“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3)練筆感受伯牙得遇子期,會有怎樣的感慨。
(4)拓展閱讀《列子·湯問》中伯牙的原話,理解后借助成語體會“知音”的境界,再次反哺“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3、師生配合朗讀、同桌互讀,感受伯牙得遇知音的欣喜與快樂。在相互配合朗讀的過程中直觀感知文本前四句語言“對仗工整、瑯瑯上口、情感扶搖直上”的特點,為熟讀成誦打下基礎。
三、破琴絕弦祭知音。
(一)痛失知音。
從“子期死”這一文本留白處入手,體驗文本語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
(二)想象補充。
出示:“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想象補充,感受伯牙痛失知音。
(三)縱情朗讀。
四、朗朗誦歌懷知音。
(一)提領一頓。
正是這破琴絕弦,正是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卻又痛失知音,使得這個故事更加的蕩氣回腸。從此,人們不斷地在傳說和吟誦著它!
(二)熟讀成誦。
借助資料袋,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傳,并誦讀全文。
板書設計:伯牙絕弦
知音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8
【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jù)】
教材是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精神為指導,以《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jù)的。
【教學背景分析】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伯牙、子期,相知相惜的情誼,自古便廣為流傳。該篇選入小學教材,不僅要讓孩子繼續(xù)接觸和了解文言文的特點,學會借助工具理解文章內容,更重要的是感知人與人之間的通過藝術形式所建立起來的相知、相惜的情誼,這樣內涵就更加深遠了。我在教學時,重點抓住相知時所喜,相別時所哀,來體會相知的情誼的。并在學習中充分表達學生內心所感,與書中人物同喜同悲,即在學生情感萌發(fā)之時,在“讀中寫在讀中感在讀中悟”,以求達到情感共鳴。
【本課教學目標】
。薄⒄_、流利地朗讀課文。
。、獨立借助注釋讀懂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场⒎e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背誦),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教學重點】
1、 借助字典和頁下注釋理解全文大意,并能理解重點字詞含義。
2、感悟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潔友情,并動筆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
【課前準備】
。、古箏曲《高山流水》。
2、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學過一篇《楊氏之子》,還記得嗎?誰來起頭,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
師:你的記憶力真好,相信這一課已經(jīng)給你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像《楊氏之子》這樣的文言文,我們已經(jīng)接觸過了,文言文是我們中國文學的瑰寶,更是我們民族所獨有的,它不僅語言精練,而且寓意深遠,是值得我們同學深入理解和研究的。那么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的文言文。
2、出示課題:
伯牙絕弦
(強調“弦”讀 xīán,不能讀 xuán。)
。、師:現(xiàn)在,我們就跨越時空,來到春秋時代,來傾聽這個美麗的傳說。
二、總結學法,自主學習
。薄煟哼@是一篇比較淺顯的文言文,同學們都有了學習文言文的基礎,回想一下,應該怎樣學習文言文?
(把字音讀準,把課文讀通;借助注釋,一句一句地讀,想一想每句話的意思;讀懂整篇課文的意思;弄不懂的詞句和同學研究,實在弄不明白再問老師。板書簡寫為:讀譯悟背。)
。病W生自讀自悟;同桌小組研討,教師巡視指導。
三、交流匯報,重點點撥
。薄⑸鷧R報讀課文情況,師生共同正音,必要時老師范讀,指導如何隔詞斷句。
2、于詞語的理解,重點點撥以下詞義:
、 絕:斷絕;
、 鼓:彈;
、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 哉:語氣詞,表示感嘆;
、 峨峨:高;
、 兮:語氣詞,相當于“啊”;
、 洋洋:廣大。
。、生匯報句子意思的理解,提出經(jīng)過研究、討論還弄不懂的詞句,全班討論,教師點撥:
⑴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苦泰山!”意思:伯牙彈琴,心里想到高山。鐘子期說:“好啊,像泰山一樣巍峨!”
⑵ 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意思:伯牙說世上再也找不到我的知音了,于是摔破琴弦,從此不再彈(琴)。
。、在了解句子意思的基礎上,生連起來說課文意思。
。、為了便于學生準確理解全文意思,特別對重點詞語的解釋進行區(qū)分:
出示課件:
善鼓琴──善哉破琴──絕弦志在高山──伯牙所念
對比區(qū)分含義的不同。
四、深入理解,感情朗讀
。、師:伯牙當時已經(jīng)是楚國著名的音樂家了,你說他還會缺少贊美嗎?那么他為什么單單把子期看作了知音了呢?認真讀讀文章,從文章中找出你的答案。想一想你從中明白了什么?
學生默讀,思考。
師引導:
那么當伯牙聽到那些贊美之詞不著邊際,他們中沒有一人真正理解自己的創(chuàng)作時,他會想些什么?渴望什么?他的渴望最終得到滿足了嗎?
師:對了,終于有一天,伯牙遇見了子期一人善鼓之,一人善聽之你想,伯牙內心該是怎樣的激動?再讀讀這段話:伯牙鼓琴……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指導朗讀,鐘子期曰“善哉”──表達了發(fā)自內心的一種怎樣的贊美。
“必得之”──伯牙的感受怎樣?子期的感受又怎樣?發(fā)揮你的想象,先思考,再討論。
兩人抒發(fā)的情感相互交融,心意相同,這樣的朋友,我們就稱之為”知己”,這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阍僮x讀,發(fā)現(xiàn)那些詞最能表現(xiàn)這一點。
(讀中強調:“峨峨兮若泰山”一句應讀出山的巍峨;“洋洋乎若江河!”應讀出水的寬廣。)
強調“必得之”。
。ㄗx中配樂,出示伯牙、子期畫面,這就是當年那一首高山流水。)
五、談課文感悟
師: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去世。那伯牙會怎樣呢?出示:“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什么意思?你從中讀懂什么了?
。c題,讀懂他們的深情……)
師:此時,當這一曲高山流水再次響起時,如果你是伯牙,會想些什么呢?
動筆寫一寫。寫后,指名2位學生讀。
。ㄓ幸粋詞,正好形容伯牙此時的'心情,那就是──悲痛欲絕。)
再讀這一句。
正所謂:“相識滿天下,知己能幾人!”朋友間能做到相互理解,相互欣賞到如此境地的,恐怕唯有子期與伯牙了。
下面,請同學們再次捧起書,帶著你深入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讀全文,試背誦。
。ㄅ錁。)
指名讀、背(各一人)。
六、課后拓展
雖然說知音難覓,知己難求,但古今中外有不少人成為知音他們攜手共進創(chuàng)造出了偉大的成就,請學生課下搜集有關的“知音”故事,有時間咱們一起交流。
七、作業(yè)
。、熟讀并背誦課文。
。病懸粚懽约汉椭舻墓适。
【效果評價】
預期的效果最為滿意的是學生的朗讀。既表達出知音相遇時的喜悅與相見恨晚,又表達出失去知己時的痛斷肝腸。這一點是最有表達力和說服力的了。教師在引讀時,激情的表達烘托了課堂的氛圍,成為了學生學習探知的助力和方向,鋪就了學生的成長,發(fā)揮的基石,起到了主導的作用。但在學生暢談感想的表述之中,語言的精煉和準確還有待進一步培養(yǎng)和提高,這也是高年級學生突出自身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表現(xiàn)。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令人較為滿意。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9
一、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爭取背誦課文。
2、能根據(jù)課文注釋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體會到知音難覓,珍惜知音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到知音難覓。
三、教學難點
通過反復朗讀、品味,體會伯牙為紀念知音而破琴絕弦的情感。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ㄒ唬┚毩晫
1、(課件出示)填空練習(照樣子在下列括號內填入一個疊詞):
巍巍的高山滔滔的江河( )的清風( )的流水
。ǎ┑拿髟拢ǎ┑陌籽ǎ┑拇河
2、全班同學交流,然后一起朗讀一遍上述練習。
3、教師深情描述,引導學生體會語言文字的奇妙:巍巍高山直插云天,滔滔江水洶涌澎湃,徐徐清風吹面不寒,淙淙流水叮咚歌唱,皎皎明月灑滿清輝,皚皚白雪純潔無瑕,綿綿春雨潤物無聲。這些文字在我們面前展現(xiàn)出了一幅幅多么美妙的圖畫!其實,不止是文字,音樂也會為我們展示這樣奇妙的景象呢!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課文,所講述的就是一個關于音樂的千古傳誦的感人故事。
4、齊讀課題,正音:弦xián
(二)朗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兩遍。
2、指名試讀,教師相機進行指導:文言文要讀出節(jié)奏。
3、教師范讀一遍,學生根據(jù)教師的朗讀畫下節(jié)奏。
4、全班齊讀一遍,要求讀準字音和節(jié)奏。
5、教師指導:文言文不僅要讀出節(jié)奏,還要讀出韻味,師再次范讀,引導學生體會文言文朗讀的韻味。
6、全班再次齊讀一遍,嘗試讀出韻味。
。ㄈ├斫馕囊
1、文言文和現(xiàn)代白話文不同,往往運用比較少的語言蘊含比較豐富的意思,我們怎么才能夠讀懂文言文的意思呢?
2、學生談談應該怎樣理解文意。(提示:反復朗讀;借助注釋;請教老師或同學;查找工具書等等。)
3、學生運用自己的方法學習課文,理解文意。
4、與自己的同桌說說課文的意思。
5、指名說說意思,教師相機進行引導:
。1)文中出現(xiàn)了四個“善”字,它們的用法相同嗎?有什么不同?(相機板書:善鼓琴、善聽)
。2)“哉”和“兮”是什么意思?(教師引導:文言文有一個特點,語氣詞多)這兩個語氣詞分別表達怎樣的語氣?怎樣讀好這種語氣?(引導學生朗讀好這兩種語氣。)
6、師講述故事:俞伯牙是當時時期楚國著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為人們交口稱贊,但他仍然時常感到苦悶,因為沒有人能聽懂他在彈些什么,他時常獨坐深山老林,一個人彈奏。一天,他正在長江邊上忘情地彈奏時,忽然聽到山中砍柴的樵夫鐘子期由衷地贊嘆:“多么巍峨的高山。《嗝春剖幍慕影!”俞伯牙沒有料到,一個樵夫竟然能聽懂他的琴音,二人至此結為兄弟。然而鐘子期不幸意外去世,俞伯牙心痛之余,認為世上再沒有人能夠聽懂他的琴音,便摔琴謝知音,畢生不再彈琴。
。ㄋ模┢肺墩n文
1、感悟“知音相遇之喜”
。1)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他以這樣極端的方式表達了對鐘子期的深情厚誼。俗話說,“千金易得,知己難求!睆哪男┚渥涌梢灾浪麄兪侵簦
A 學生找出相關句子,在書上畫下來。
B 引導學生體會,指導朗讀。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C 拓展訓練:“鐘子期必得之”
伯牙善鼓琴,他的琴聲中一定不只是表現(xiàn)了高山流水,鐘子期也能聽懂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課件出示拓展訓練: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鐘子期曰:“善哉。ǎ┵馊裘髟!”志在清風,鐘子期曰:“善哉。ǎ┵馊羟屣L!”志在白雪,鐘子期曰:“()!”
志在細雨,鐘子期曰:“()!”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板書:所念、必得之)
我心所想,朋友必知曉。這就是知音。
。2)體會未遇知音之前的苦悶
伯牙當時已經(jīng)是非常有名的'音樂家了,他的琴聲得到了眾人的交口稱贊,為什么他單單把鐘子期當成了知音?其他人的贊美可能是怎樣的?伯牙聽到這樣的贊美心情怎么樣?他的心中一直渴望著什么?
。3)體會遇到知音之喜
終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鐘子期!面對善聽的鐘子期,伯牙又是怎樣的心情呢?(知我者,鐘子期也。
(4)再次朗讀相關句子,加深體會。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伯牙遇到了鐘子期,心中的那份激動、快樂、欣喜自然是溢于言表,讓我們一起把這種心情朗讀出來吧!齊讀(課件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高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2、感悟“知音離世之悲”
。1)引讀,體會心中之悲
無奈世事難料,鐘子期不幸去世。從此以后,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沒有人會像鐘子期那樣說——當伯牙鼓琴,志在流水,再沒有人像鐘子期那樣說——,當伯牙鼓琴,志在白雪,再沒有人像鐘子期那樣說——高山依舊,江河依舊,可是子期卻再也不見了!伯牙的心中充滿了——
。2)出示馮夢龍在《警世通言》中的短歌,引導體會俞伯牙心中之悲。
沒有了知音,無人理解,伯牙心中充滿了痛苦,他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他的《警世通言》一書中,用生動的筆觸描述了這個感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寫下了一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課件出示這首短歌: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póu)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三尺瑤琴為君死,此曲終兮不復彈。┱埓蠹覒阎赖耐纯嘈那橐黄鹄首x一遍。
。3)體會“絕弦”
“三尺瑤琴為君死,此曲終兮不復彈!”伯牙“破琴絕弦”,他絕的僅僅是他的弦嗎?還絕了他的什么?
(4)讓我們帶著伯牙的這種心情一起讀讀最后一句。
。ㄎ澹┬蕾p樂曲,再讀課文,嘗試背誦
1、人生苦短,知音難求;云煙萬里,佳話千載。伯牙破琴絕弦,從此不復鼓,只留下了這一段動人的故事千古流傳。ㄕn件出示課文。)
2、后人根據(jù)這個動人的故事,編寫了一首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我們一起欣賞。(播放《高山流水》音樂。)
3、伴著這一曲優(yōu)美動人的樂曲,我們一起再讀讀這個故事。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1圍繞"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兩句話進行讀和悟
2突出"善哉","知音"兩個詞的教學
二,教師教法
1,以讀代講,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在自主的讀書中學習,思考,理解內容,體會感情,增強語感
2,點撥引導,激發(fā)想象,想象當時的情景,把自己的情感納入到課文的人物和情節(jié)中去,了解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從而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3,運用音樂創(chuàng)設情境,渲染氣氛,升華情感,使學生感受藝術的魅力
三,學生學法
1,自讀自悟,朗讀中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情感
2,自由探究,學會聯(lián)系生活實際,用變通的方法,來感悟文言語言
3,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學會把眼前看到的和內心想象的融合在一起
四,教學步驟
。ㄒ唬永m(xù)前文,讀文引入
(提前板書課題)同學們,通過前文的學習,你一定能將課文讀好了吧,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聽 請大家注意聽他的聲音是否響亮,節(jié)奏是否抑揚頓挫
學生點評
老師點評:(點評中突出:課文中最難讀的兩個句子: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本文中最容易讀破的一個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學生讀好了課文,隨機總結孩子們是如何讀好的,進行方法的指導:讀準字音,讀對句子的節(jié)奏和停頓,正確讀出語氣等)
。ㄔ谇拔膶W習的基礎上,通過這個過程,學生將課文讀通,讀熟,讀出節(jié)奏,并能初步讀出韻味)
。ǘ,聯(lián)系實際,理解善哉
1,當伯牙彈琴時,心里想到高山,鐘子期這樣贊嘆 ——指課件
當伯牙彈琴時,心里想到流水,鐘子期怎么贊嘆 ——指課件
2,換位體驗:
假如你是鐘子期,當伯牙琴聲志在高山,你會怎么贊嘆
假如你是鐘子期,當伯牙琴聲志在流水,你又會怎么贊嘆
。ㄗ寣W生說三到四個不同的答案,對于"善哉",學生會說"真棒","太妙了"等,也同樣讓回答的同學把自己的理解帶到句子中說一說然后小結:真是太好了!你們的回答"善哉")
3,指導學生讀
總結學法:其實看字面的意思用自己的話來說,這叫變通它是學習文言文的一種方法我們聯(lián)系生活來理解古文中的詞語,也是學習文言文的一種方法
。ㄍㄟ^這樣的引導,學生感覺到了學習文言文要學會變通;這樣的訓練,同時也是學生口述句子意思的檢查與訓練)
4,作為楚國著名的音樂家,伯牙的琴聲肯定不止表現(xiàn)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聲還會表現(xiàn)哪些動人的場景呢 (學生自由回答)
5,是啊,也許他的琴聲還表現(xiàn)了"清風徐徐"(再次課件出示詞語讀一讀)現(xiàn)在你就是伯牙,我們都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
生答:"善哉,徐徐兮若清風"
師: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6,一起想象這樣一幅畫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聽琴當伯牙鼓琴志在楊柳,志在春雨,志在炊煙……子期會怎么贊嘆 引導學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說句子(課件配上《高山流水》古箏音樂)
。ㄍㄟ^這一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想象,同時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拓展和運用
(三),聯(lián)系課文,感悟知音
一,相遇知音
1,好一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正是(引讀)——"凡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課件示)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贊之,這不是一般的朋友。∵@就叫——知音而無論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志在明月,志在清風,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真正的知音
2,知音的相遇是心靈的交融,是快樂的,幸福的讓我們再讀課文這些文字,一起感知知音相聚的歡樂與融洽齊讀
(此時學生定能將自己感受到的知音間心意相通的感情融入到自己的朗讀中像這樣有感情的朗讀,學生能更深入的理解文本)
二,知音之死
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去世
課件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1,子期死,伯牙怎么就會認為世上再無知音了呢
。A設答案: 1,因為子期能聽懂伯牙的琴聲2,因為他們之間就像親人一樣……)
2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過去的生活中了,沒有知音,無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經(jīng)不堪承受這種無人能夠傾訴的痛苦,最終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xiàn)了出來:(手指課件)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在這里,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 他在斷絕琴弦的同時也斷絕了什么
(預設答案:1,斷了他的前程 2,斷了他的心弦 3,斷了他的希望……)
伯牙斷了琴弦,留下了無邊無際的孤獨,寂寞當你理解了伯牙此時的心情,請再讀這段話(課件示,配上《高山流水》古箏音樂)
(通過朗讀使學生感受到那種"士為知己者死"的真知己的境界,層層推進,從而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11
【教材簡介】
這一課是文言文,主要講了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鑒賞能力。伯牙把感情融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的感受,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準確地說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也沒有人能成為他的知音,于是,他把心愛的琴摔碎,終身不再彈琴。課文層次清晰,先概括寫了伯牙善彈,子期善聽,再具體寫如何彈如何聽,最后寫子期死,伯牙絕弦。全文共用77個字,表達了朋友之間真知己的思想境界,成為千古佳話。
【教學目標】
。、讀通課文: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讀懂課文:
借助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讀好課文:
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
。、背誦課文:
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激發(fā)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詞句的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體會文言文所表達出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教學難點】
體會伯牙為紀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絕弦的情感。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方法】
六步教學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第一步:激趣導入,解題質疑
1、談話交流:
同學們,古今中外有許多交友的名言名句,誰能說一說?如: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君子之交淡如水,酒肉朋友不可交。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流傳千古,吟誦至今的'有關知己朋友的文言文,感受文言文帶給我們特有的語言魅力。
。、板書課題:
伯牙絕弦
齊讀課題,讀準字音,強調“弦”的讀音。
。、解題質疑:
、 學生通過課前的查資料簡介伯牙,老師做適當?shù)难a充:伯牙,春秋時期楚國著名的琴師。(可結合參考上的伯牙學琴故事)大致了解伯牙、鐘子期。
、 理解“絕弦”
(如果不易理解可在讀懂環(huán)節(jié)進一步理解。)
、 質疑:
如:伯牙為什么絕弦?絕弦說明什么?
。ń虒W設計的主線要簡明。課始從課題入手,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這樣既檢查了學生課前預習查資料的情況,又為學習課文做好鋪墊,還起到了牽問題而統(tǒng)領全篇的作用 。)
二、第二步:讀通課文,感知文意
1、檢查讀書情況:
指名讀課文,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隨時范讀指導學生讀準字音,特別是生字的讀音,讀通詞句。注意斷句停頓。
2、重點指導朗讀的句子:
如:課件出示: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ń虒W中充分利用學生的預習,檢查指導學生讀通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節(jié)省了課堂時間,提高了學習效率。老師的評價語言要及時,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把預習落實到位,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三、第三步:讀懂課文,領會文境
。薄W生自主學習:
指導學生讀課文聯(lián)系注釋,試著疏通文意,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病⑿〗M合作學習:
組內交流學習情況,互相補充,疏通文意。
3、全班交流學習情況:
在學生匯報時,老師相機重點指導文中四個“善”字的不同用法和含有“善”的句子意思及“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钡囊馑,弄懂全文的意思。
、 課件出示含有“善”的句子:
請選擇“善”在文中的意思:擅長、善于;表示贊嘆。
、 換位體驗:
假如你是子期,透過伯牙的琴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贊嘆的?
、 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想象:
伯牙彈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的場景,還會有哪些動人的場景?如:皎皎明月、徐徐清風、裊裊炊煙、綿綿細雨等。這時,子期分別是怎樣贊嘆的?
⑷ 分角色表演:
老師當伯牙,學生是子期。
課件出示:
老師: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學生: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老師:伯牙鼓琴,志在細雨。學生:善哉,綿綿兮如()!
老師:伯牙鼓琴,志在炊煙。學生:善哉,()兮像()!
……
最后讓學生連起來說,形成排比句式。再讀領悟文章所描繪的情境。
⑸ 這正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蔽倚挠兴,我的朋友一定明白而贊嘆,這不是一般的朋友!這就是知音呀!
4、探究學習:
研究解決開課時提出的問題,初步感悟文章所表達的情感。
、 伯牙為什么絕弦?
。ń柚n件出示馮夢龍的《警世通言》引導學生理解伯牙為何破琴絕弦 。)
、 絕弦說明什么?
。ㄕn堂教學實施過程中做到細節(jié)飽滿才能更好進行語言訓練,進而達到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統(tǒng)一、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體現(xiàn)了新課標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凸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層次性過程,使學生的認識由淺入深,層層推進,螺旋上升,既弄懂了文意,又領會到文章所描寫的意境。)
四、第四步:讀好課文,感悟文情
。薄W生練讀:
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悟。
。、比賽朗讀:讀出情感。
。ㄔ谧x通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運用比賽的方法讓學生把課文讀好,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整體到部分再回歸整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感受到文言文所表達出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體會到伯牙為紀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絕弦的情感。)
五、第五步:背誦課文,領悟寫法
。薄⒅笇П痴b:
課文先概括寫了伯牙善彈,子期善聽,再具體寫如何彈如何聽,最后寫子期死,伯牙絕弦。全文共用77個字,表達了朋友之間真知己的思想境界,成為千古佳話。邊想象邊背誦。
。、學生練背。
。、指名背誦。
六、第六步:拓展文本,升華認識
。、欣賞《高山流水》樂曲,回味動人故事。
。、伯牙為了知音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么?
3、搜集有關的文章進行閱讀,積累有關朋友情意的語句。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12
【教材分析】
《伯牙絕弦》是人教版(實驗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八組中的一篇課文。本組教材是以感受是以感受“藝術的魅力”為題來組合課文的。選編的四篇課文情真意切,文質兼美,從不同角度折射出藝術的魅力。本課文是一篇文言文,講述了千古流傳的餓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人際關系與友情的標準,是東方文化的瑰寶。古人云:“士為知己這死!辈澜^弦所預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
學習文言文《伯牙絕弦》,已有了《楊氏之子》作為基礎。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借助注解、工具書了解文言文大意;還可以指導學生積累中華優(yōu)秀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再此基礎上,進一步讓學生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學生特點】
本課的學習主體是六年級上學期的學生。這個學段的學生個性較強,看待事物的主觀性也很強,面對學習內容時會因個人的喜好決定學習興趣度。在口語表達和寫作方面已有了較強的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要注重學生興趣的激發(fā),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入課堂,給學生充分表達觀點的機會。還要利用充分利用教學資源,運用多媒體課件更為直觀的展示學習內容。
【教學目標】
。、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病⒛芨鶕(jù)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設計理念】
如何優(yōu)化小學文言文傳統(tǒng)教學方法是小學文言文教學急需解決的問題。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決定學習成果的一大因素。面對艱澀難懂的.文言文,怎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伯牙絕弦》的教學中,我采用情感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時入情入境,理解文意和體會感情雙線并行,一改以往文言文串講的方式,讓學生在情感引導中完成學習內容。
【重難點】
能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劃分好節(jié)奏的課文、《警世通言》中伯牙寫給子期的挽歌、音樂《高山流水》。
。病W生準備:
搜集了解伯牙的相關資料。
【教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揭題導入
。薄⒄勗挘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做一個游戲,老師說一個詞,你們也說幾個類似的詞(出示:楊柳依依)引導學生說詞。
。、老師這里也收集了一些這樣的詞。
課件出示:
清風徐徐、明月皎皎、炊煙裊裊、芳草萋萋、……
3、仔細看看,這些詞語都是描寫什么的呢?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描寫的都是美麗的自然景物。
。、過渡:
平時如果有意識的積累這些詞語,對提高寫作一定有幫助。美麗的景色不但能用語言表現(xiàn)出來,而且古人還能用音樂表現(xiàn)。有一個故事千古流傳,令人吟詠至今,它記載了兩個朋友間深厚的情誼,它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絕弦》。
板書課題:
伯牙絕弦
二、整體讀文
。、師:同學們把課文自由、大聲讀幾遍,注意文言文的節(jié)奏,別讀破句子。
教師評價。
2、指名學生讀,教師評價、指導、范讀。
。、學生齊讀。要求:
聲音是否響亮、節(jié)奏是否抑揚頓挫。
4、師:你們覺得文言文難讀嗎?
(學生回答。)
師:是啊,文言文之所以難度是因為我們平常接觸文言文太少,并且對文意不理解。老師這有劃好節(jié)奏的課文,你們再來讀讀看。
。ɑ脽舫鍪。)
。、指名讀,齊讀。
三、初解絕弦
1、師:標題往往是文章內容的集中體現(xiàn),學習課文前,我們先來看看標題吧!“伯牙絕弦”是什么意思?
。▽W生回答。)
。、引導學生體會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ńY合注釋、結合上下文、學會變通。)
。、師:除了標題提到了伯牙不再彈琴,還在哪里也提到了?
(生答。)
這里的“絕弦“意味著什么,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ㄉ。)
四、再解絕弦
過渡:為什么子期死了伯牙就再也不彈琴呢?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來學習文章。
。、何為知音:
師:將文章再讀一遍,看看哪些地方讀懂了,哪謝地方?jīng)]讀懂?分別標注出來,我們一起來交流。
。ㄈ嘟涣。)
、潘膫“善”字的不同用法:
“善鼓”、“善聽”中的“善”解釋為“擅長、善于”。
兩個“善哉”中的“善”解釋為“太好、太妙”。
、茙煟簭暮翁幙梢钥闯霾郎乒那,子期善聽?
。ㄉ。)
、欠磸屠首x“善哉,……若江河”。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jù)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見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生能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2.難點: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教學準備:《高山流水》的樂曲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揭題導入
師:我們來做一個文字游戲,老師說一個“楊柳依依”,你們也說幾個這樣的詞。引導學生說詞。老師再說幾個這樣的詞。(課件出示):清風徐徐 楊柳依依 明月皎皎炊煙裊裊 流水淙淙 芳草萋萋 霞光灼灼 春雨綿綿 開火車讀,齊讀。
這些詞都是描寫什么的?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這些都是美麗的自然景物。
師:平時如果有意識地積累這些詞語,對寫作一定有幫助。
有一個故事千古流傳,令人吟誦至今,它記載了兩個好朋友之間深厚的情誼,它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絕弦》。板書課題,讀題。
二、初讀課文
1.師:課文講了什么故事呢?請打開書。這篇課文和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一樣嗎?(這是一篇文言文)學習古文,首先要求讀通讀順,請你們自己讀一讀課文。(出示幻燈,標注課文朗讀停頓提示)老師這里標注了古文朗讀停頓的標示,請用筆畫在書中,再朗讀課文,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
2.指名讀,在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讀好文言文的節(jié)奏。師隨機稱贊指導:這位同學讀得多好哇,我也發(fā)現(xiàn),其他同學在聽的同時,也做著口型,心里與這位同學一起讀著,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再請第二位同學朗讀時,其他同學就讀得更用心了。)
3.齊讀,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jié)奏和韻味,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讀流暢。
如:峨峨兮 / 若 / 泰山, 洋洋兮 / 若 / 江河, 伯牙謂 / 世 / 再無知音
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一)學生自主理解內容
1.師:我們讀了幾遍課文,知道了課文有幾位主人公?(板書:伯牙鐘子期)幻燈示兩人簡單資料,學生自己讀。
2、師:我們學習古文,想要理解內容,可以用什么方法學習?(預設:聯(lián)系上下文;借助書中的注釋;查看參考資料)兩人之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呢?請同學們用自己的方法先理解古文內容。想一想,從哪句話中,你知道了什么。
3、學生自學后匯報。
(預設交流1:我讀懂了“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這句話告訴我們伯牙很善于彈琴,鐘子期很善于聽。(重點理解“善”)
預設交流2:我讀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伯牙在鼓琴的時候,心理想著高山,琴聲里就會出現(xiàn)高山……
預設3:我覺得伯牙彈琴的技術高超,心中想什么,就彈出什么。
預設4:我讀懂了“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就是說,他們之間心息相通,是知音。)
(二)教師指導重點理解句子
1.幻燈示句子:伯牙善鼓,鐘子期善聽。
你從什么課文地方看出“伯牙善鼓,鐘子期善聽!痹跁挟嬒聛。
2、師:我看同學們都畫得是這兩句,誰來讀讀其中的第一句。示幻燈: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師:誰能讀讀第一句,你從這句話中,如何能體會到“伯牙善鼓,鐘子期善聽!
師: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眼前浮現(xiàn)出怎樣的畫面?再指名讀句子。
3、師:有那么多的高山,為什么鐘子期只說“俄俄兮若泰山”呢?
師: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 前面的兩個“善”剛才我們已經(jīng)知道是——“善于”、“擅長”的意思,那么后面的兩個“善”可以怎么說?(預設答案:啊!好啊!)
師:相當與現(xiàn)代的什么?用現(xiàn)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么說?(預設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厲害!……)
師:由此可以看這里的.“善哉”表示贊嘆。
再次引導朗讀句子。
4、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鐘子期又是怎樣稱贊的呢?(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指名讀,問:你為什么要這樣讀?(激發(fā)學生抒發(fā)獨特的感受) 生讀,齊讀。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1.引導升華,拓展探究。
①師:我們的課外資料里也有介紹,伯牙是音樂家,他的琴聲里肯定不僅僅是泰山、江河吧?還會有哪些景色?(預設答案:還會有1:鳥語花香。2:春天百花盛開。3:冬天白雪皚皚!)
、趲煟菏前,也許他的琴聲還表現(xiàn)了“清風徐徐”(再次出示詞語讀一讀)現(xiàn)在你就是伯牙,我們都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 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風。
、蹘煟寒敳拦那僦驹诿髟隆 生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軒煟汉靡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這就是——(預設答案:知音。)板書
2.理解文本,探究知音
(1)師:真正的知音。在遇到鐘子期前,他會缺少贊美嗎?為什么偏偏視鐘子期為知音?(預設答案:因為其他人聽不懂,而鐘子期能聽懂他的琴聲!)
(2)師:那么,別人對他的贊美是什么樣的?(學生自由說)你能想象別人那種空虛的贊美嗎?(學生自由說)
(3)師:當他聽不到子期的贊美時,心情會是怎樣的?(預設答案:1、失望。2、寂寞。3 、憂慮。生4、渴望。……)
(4)師:后來,終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樣的?(預設答案:快樂。激動。充滿希望。欣慰!)
(5)師:此時,他們僅僅是音樂上的知音嗎?(預設答案:他們還是生活上的知音。是人生的知音。)
(6)師:知音的相遇是心靈的交融,是快樂的,幸福的。讓我們通過讀書再來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學生感情讀文)
3、感悟“破琴絕弦”內容
過渡:(激情敘述)伯牙和子期彈琴暢吟,相知相惜,結為兄度。他們相約,在第二年的八月十五再到江邊相聚,再彈琴暢吟。當?shù)诙臧嗽率鍟r,伯牙帶著他心愛的瑤琴,乘著一葉扁舟,乘興而來的時候,(聲音低沉)卻不見子期的影子,四處打聽,才知道,子期卻因故不幸去世。此時,伯牙是什么心情?(悲痛萬分)
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睂W生讀。
鐘子期臨終前,留下遺言,要把墳墓修在江邊,到八月十五相會時,好聽俞伯牙的琴聲。聽了這些,伯牙又是怎樣的心情?(再指名讀句子)
面對著子期的一座孤墳,伯牙做出了怎樣的舉動?(破琴絕弦)生再讀這句話。
伯牙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舉動?(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過去沒有知音、無人理解的日子,他不能忍受無人傾訴的痛苦,無邊的孤獨寂寞,最后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xiàn)了出來;伯牙用絕弦的方式表達對子期的思念。)
4.豐富內容,拓展課文
、賻煟翰涝凇捌魄俳^弦”,難道碎的只是琴,斷的只是弦嗎?(預設答案:1、他的心也碎了。 2、斷了他的心弦。 3、斷了他的希望!)
、趲煟翰罃嗔饲傧遥粝聼o邊無際的孤獨、寂寞。當你理解這樣的心情的時候,再讀讀這段話。(學生再有感情地讀最后一句。)
、蹘煟嚎梢韵胂,當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沒有人會像子期說——生:峨峨兮若泰山。師:當伯牙志在流水。沒有人會像子期說—— 生:洋洋兮若江河。
(出示幻燈片)拓展課文,師:當伯牙志在——。沒有人會像子期說——
5、撥動學生的心弦,引導練筆。
如果你是伯牙,面對著鐘子期的孤墳,你想對鐘子期說些什么呢?請你寫下來——
學生寫完后匯報。再讀課文句子。
6、師:有記載,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經(jīng)來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寫下了一首短歌。你們想知道嗎?(配樂,教師深情朗誦):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杯(póu)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
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五、積累背誦,深悟知音
1.師:課文短短的74個字,寫出了一個動人的故事。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難覓”,道是“無琴”卻“有情”(板書)
高山依舊,流水依舊,子期已死,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彈給何人聽?只有這一段動人的故事流傳于高山流水之間!
《高山流水》的原曲據(jù)說已經(jīng)失傳,人們根據(jù)這個動人的故事,編寫了一首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播放樂曲,學生欣賞)伴著那一曲動人的《高山流水》再讀讀這個故事。(學生再讀課文,試著背誦)
2、作業(yè):課外收集積累。
【板書設計】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及本班學生的實際學情,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品味、聯(lián)想等多種方式學習課文,在學懂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2.能運用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聯(lián)系上下文等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詞句意思,初步讀懂故事內容。
3.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
【重、難點】
重點: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聯(lián)系上下文等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詞句意思,在學懂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難點:理解“知音”的真正內涵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教學準備】
本文古今字義差別不大,較容易理解,雖然在學習本文之前,學生學過《楊氏之子》,已有一些文言文的閱讀基礎,但對文言文的閱讀體驗還是較少。因此,我布置學生在課前準備了課文的預習,教學中,我準備了相關的音樂和簡單的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讀解題——未見其文先生情
1、課前靜息,音樂傳情。
播放古曲《高山流水》,緊扣本單元的主題,引導學生初步感受音樂的魅力,為新課學習創(chuàng)設情境。
2、簡介人物,讀題揭題。
(1)齊讀課題,強調“弦”的讀音。
(2)簡介主人公,了解故事背景。(板書:伯牙子期)
(3)理解“絕弦”、“伯牙絕弦”的意思,揭題質疑。
二、初讀課文——抑揚頓挫品音韻
1、自由讀文,爭取讀準讀通。
出示導學提示,學生借助注音與注釋自由讀課文。
2、難句指導,要求讀出節(jié)奏。
聚焦難讀的句子,扎扎實實讀好課文。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讀好語氣詞“哉”、“兮”,初步體驗古文朗讀的節(jié)奏和停頓。
(2)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
——理解“謂”、“乃”的意思,以詞句的理解提升朗讀質量。
3、配樂熟讀,練習讀出韻味。
師:讀書是越讀越有滋味的,讀古文和我們讀現(xiàn)代文不一樣,古人讀書講究吟詠,講究節(jié)奏,讀到入情處還會搖頭晃腦,下面我們就來找找古人讀書的感覺。
出示課件,多種形式合作朗讀:
(1)師生對讀兩次。
(2)學生同桌之間分角色練讀一次。
三、研讀悟情——高山流水得知音
1、研讀感悟,初識琴聲之妙。
(1)師:讓我們回到那個八月十五的晚上,漢陽江邊,皓月當空,琴聲陣陣,伯牙和子期一個鼓,一個聽,當伯牙心里想到高山,鐘子期不由得贊嘆道——當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鐘子期聽得如癡如醉,再一次發(fā)出由衷地贊嘆——出示“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指導讀好感嘆的語氣。
(2)相機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善”的不同含義,感受“一字多義”的語言現(xiàn)象。
2、角色體驗,領悟心靈相通。
(1)創(chuàng)設情境,拓展想象,師生分角色對話,進行口頭語言訓練。
出示“伯牙所念,志在XX,鐘子期曰:“善哉,兮若!”的句式引導學生說話。
(2)引出——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3)理解“念”和“志”的意思,體味“異字同義”的'語言現(xiàn)象。
(4)聚焦“鐘子期必得之”的“之”,循序漸進地體會“知音”的內涵,在此滲透“泰山”、“江河”的含義,感知這兩個中國特有的文化意象。
(5)理解鐘子期與俞伯牙不僅是音律互通,更有心靈上的溝通,志向、情懷的悅納。(板書:所念必得)
(6)學生用一個成語來形容伯牙和子期之間的心意相通。(心心相印心有靈犀)
3、課堂練筆,感受相遇之喜。
(1)補充伯牙得遇知音前內心的寂寞與孤獨,反哺“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2)學生練筆:假如你就是伯牙,如今得遇鐘子期這樣懂你的朋友,此時的你會有怎樣的感慨?請用“伯牙得遇鐘子期,欣喜若狂,不由得感慨道:‘善哉!善哉!!钡木涫綄懴聛。
(3)指名反饋,師簡要點評。(板書:知音)
4、借用原話,重溫知音典故。
(1)拓展閱讀《列子?湯問》中伯牙的原話,理解體會“知音”的境界,再次反哺“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2)師:從此以后,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子期就成了知音的代表。
四、品讀明理——破琴絕弦祭知音
1、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失知音之悲。
(1)從“子期死”這一文本留白處入手,指名朗讀這三個字,體驗文本語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
(2)出示句子,師范讀:“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3)想象補充,感受人物形象:這時候,你仿佛看見了一個怎樣的伯牙?在此基礎上請學生帶著自己的體驗讀好這句話。
2、吟誦短歌,體會失知音之痛。
(1)出示短歌,師生吟誦:古書中記載,聞知朋友死訊,伯牙悲痛欲絕,在子期墓前寫下這樣一首短歌: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言!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2)借助短歌中的詩句,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讀出形象讀出悲痛。
師:如今,子期一走,我之所念,無人能得,(擦去板書:所念必得)“摔斷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蹦猩黄鹱x——
師:如今,子期一走,我又要回到?jīng)]有知音的孤獨中去,(擦去板書:知音)“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女生一起讀——
師:如今,子期不再,留琴何用?就讓我破琴絕弦,也絕了我所有的期待所有的愿望吧!一起讀——
師:這真是破琴絕弦肝腸斷,人間無處覓知音!
五、誦讀傳神——一詠三嘆懷知音
1、余音繚繞,提領一頓。
師:正是這喜得知音卻又痛失知音,才使得《伯牙絕弦》這個故事更加的蕩氣回腸。從此,人們不斷地在傳唱和吟誦著它!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后面的“資料袋”,了解這個故事的源遠流長。
2、回味經(jīng)典,背誦全文。
借助“資料袋”,充分靈活地運用教材資源,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傳,一詠三嘆誦讀全文。
六、拓展延伸——莫愁前路無知音
(1)課堂小結,升華認識。
師:同學們,學習了《伯牙絕弦》這個故事,如果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了很知心的人,你就可以稱他是你的——知音。(再次板書:知音)
師:從此,你和伯牙、子期不再陌生,盡管你們相隔千年,盡管知音難覓知音難求,但我們依然要懷抱著愿望,在生活中苦苦尋覓著自己的——知音!
師:孩子們,你一定會在成長之路上遇到自己的知音,當幸福降臨時,希望大家懂得珍惜!
(2)布置作業(yè),課外延伸。
①收集體現(xiàn)知音好友的詩文和名言警句;
、谠囍米约旱脑挵堰@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獨有的語言特點和魅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讀準字音,讀通課文,能借助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用自己的話初步講講這個故事。
3、通過朗讀,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體會知音難覓,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正確、流利、較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感受藝術(音樂)的美好。
。、通過朗讀,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悟。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體會伯牙為紀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絕弦的情感。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解題質疑,引入課文
初讀課題后,學生理解“絕弦”的意思,大致了解伯牙,就課題提出疑問。
二、讀準字音,初知課文
。薄W生自由練讀。
2、檢查初讀情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三、聯(lián)系注釋,讀懂文意
。薄⒅笇W生聯(lián)系注釋嘗試疏通文意,并練習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在學生講述時,教師相機指導理解重點詞句“善”“志”等。
。场W生練習朗讀,讀出文言文韻律。
四、深入體會,品味文情
思考:
伯牙為何絕弦?
1、感悟“知音相遇之喜”:
⑴學生自學:
你是從哪些語句感悟到伯牙、子期就是知音,勾劃相關的語句,讀一讀,品一品。
、茖W生交流,教師相機點撥,引導學生理解善鼓的.伯牙志在高山與流水時,善聽的子期能準確聽懂伯牙的琴音所傳達的心聲。
學生練習朗讀,讀出文言文的韻味。
拓展理解“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師生共讀,表達知音相遇之喜。
2、感悟“知音離世之悲”:
借助馮夢龍《警世通言》中《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部分內容,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伯牙為何破琴絕弦。
學生練讀,體會伯牙失去知音的復雜情感。
對比朗讀,再次體會知音離世之悲。
五、回味誦讀,升華文心
1、善鼓的伯牙為了知音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么?
2、學生討論,教師點撥。
。、師生誦讀全文。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03-08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03-12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03-03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07-08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教案09-27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優(yōu)秀03-07
伯牙絕弦獲獎教學設計范文03-16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15篇03-12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13篇04-11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 15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