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課文,了解舊俄沙皇統(tǒng)治下窮苦孩子的悲慘生活,激發(fā)學生痛恨不合理的社會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小學語文:《凡卡》教學設計。
2.通過學習凡卡寫信的內容以及他的神態(tài)、動作、聯(lián)想,來了解他的內心。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凡卡寫的信的內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難。
2.理解寫信過程中凡卡的聯(lián)想和文章結尾的含義。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ㄒ唬┏踝x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二)學習生字、新詞。
。ㄈ┮浴靶拧睘榫索,給課文分段。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ǘ┙o課文分段,了解課文各段的主要內容。
三、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翻譯小說——《凡卡》。小說的作者是19世紀后期俄國的偉大作家契訶夫。契訶夫從小就熟悉學徒生活,同情他們的不幸遭遇,所以《凡卡》寫得真實感人。他寫了很多極為深刻的揭露沙皇黑暗統(tǒng)治和舊俄人民悲慘生活的作品。他的作品曾經受到列寧的贊賞。今天學習的《凡卡》一文就是作者的一篇代表作品,它反映了舊俄沙皇統(tǒng)治時期人民的悲慘生活。
。ǘ┳詫W課文。
1.自學生字、新詞。(自己查字典,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
2.弄清小說中人物之間的關系,人物名字要讀順口。
3.思考下列問題,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凡卡是怎樣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樣?
。2)小說寫了一件什么事?這件事發(fā)生在什么時候?
。3)凡卡給爺爺的信主要寫些什么?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生字、新詞,要讀準字音。
2.人物身份及部分詞語解釋。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說的主人公。
阿里亞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瑪卡里奇:凡卡的爺爺。
日發(fā)略維夫:老爺,爺爺工作的'那家莊園的莊園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爾,阿遼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梆子:打更用的器具,空心,用竹子或木頭制成。
崽子:常用來稱幼小的動物,這里是對老板幼兒的貶稱。
郵差:郵遞員的舊稱。
盧布、戈比:沙俄時使用的貨幣單位。一盧布等于一百戈比。
3.指名逐節(jié)試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4.分小組討論思考題。
(學生討論后,老師小結:凡卡是一個才9歲的農村孩子,他沒有爹沒有娘,只有一個親人,就是他的爺爺,小學語文教案《小學語文:《凡卡》教學設計》。爺爺是個窮苦人,在鄉(xiāng)下給莊園主當守夜人。9歲的凡卡,3個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當學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慘。小說寫的是凡卡給爺爺寫信的事,這事發(fā)生在圣誕節(jié)前夜臨睡之前的一段時間里,凡卡寫完信把信寄出后才入睡。信里主要告訴爺爺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要求爺爺帶他回鄉(xiāng)下去。)
。ㄋ模┙o課文分段。
1.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寫信之前、寫信過程、寫信之后。)
2.按照這個順序將課文分為三段。
。ǖ1段:從開頭到“把那張紙鋪在講臺上”。第2段:從“親愛的爺爺康司坦丁瑪卡里奇”到“康司坦丁瑪卡里奇”。第3段:從“他很滿意”到課文結束。)
。ㄎ澹┳鳂I(yè)。
1.抄寫詞語。(課內完成)
2.仔細閱讀課文中信的部分,想想信中寫了哪些內容。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ㄒ唬┝私夥部ńo爺爺寫信的目的和信的內容以及寫信時的心理活動,從中體會凡卡學徒時的悲慘生活。
。ǘ⿲W習文中插敘部分的內容及其作用。
。ㄈ┯懈星榈乩首x信的內容和插敘部分的內容。
二、教學重點、難點
。ㄒ唬┝私夥部ńo爺爺寫信的目的和信的內容以及寫信時的心理活動,從中體會凡卡當學徒時的悲慘生活。
(二)學習文中插敘部分的內容及其作用。
三、教學過程
。ㄒ唬⿵土曁釂。
文章是通過什么方法來表現凡卡的悲慘生活的?
。ㄒ允フQ節(jié)前凡卡給爺爺寫信這個方法來表現的。)
。ǘ⿲W習第2段課文中寫信部分的內容。
1.想一想,凡卡給爺爺寫信的目的是什么?
。ǚ部ㄔ谀箍频膶W徒生活很悲慘,他實在無法忍受下去了,他在信中寫了很多話,但他唯一的目的是哀求爺爺帶他離開這里,回到爺爺身邊。)
2.找出第2段課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凡卡寫信的內容?畫在書上。
(第3、8、10、11、12、15這六個自然段是凡卡寫的信的內容。)
3.信的內容共有六個自然段,用一個詞組成短句來進行概括,寫出每一段的小標題。
。á僦挥幸粋親人;②告訴爺爺自己在學徒中受盡折磨;③求爺爺把他帶回去;④莫斯科不是窮人的;⑤求爺爺給他摘一顆金胡桃;⑥再次哀求爺爺把他帶回去。)
4.指名根據小標題有條理地敘述凡卡的悲慘遭遇。
。ㄈ⿲W習課文中插敘部分。凡卡在寫信時有許多內心活動,作者是用插敘的手法來表現的。
1.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插敘部分。
(第4、5、6、13、14自然段是凡卡在寫信過程中對過去生活的回憶,是文章的插敘部分。)
2.導讀4、5、6自然段。
。1)第4、5自然段寫的是什么內容?
。ㄗ寣W生先默讀,這兩個自然段插敘凡卡回憶爺爺在鄉(xiāng)下守夜的情景。)
。2)想一想,當凡卡寫到“只有一個親人了”時,想到些什么?
。3)爺爺在凡卡心中是怎樣一個人?
(年老、困苦、勞累,但很樂觀、風趣、慈祥,跟爺爺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樂。)
。4)指導學生有語氣地朗讀4、5自然段。
。ㄌ嵝褜W生用思念親人的心情來朗讀。)
。5)第6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亦l(xiāng)節(jié)前美麗的夜景。)
。6)家鄉(xiāng)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樣的?
。ㄊ恰懊馈钡摹#
。7)說說家鄉(xiāng)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樣的美?
。▽庫o、優(yōu)美、柔和、藍藍的天空、亮晶晶的星星……整個林子沉浸在過節(jié)的氣氛之中。)
。8)指導朗讀第6自然段。
。ㄓ觅澝赖男那閬砝首x。)
小結:
這一部分關于爺爺守夜的回憶和家鄉(xiāng)節(jié)前夜景的想象,都是描寫凡卡內心活動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2
一、教材簡介
本課是一則寓言,講的是小河與青草的一段對話。從中可以感知自然界萬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時領悟到做人要謙虛謹慎,要多看到別人身上的長處。
二、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學會“青”的正確書寫,認識其他生字。
過程和方法: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體驗。
情感和態(tài)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自然界萬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時領悟到做人要謙虛謹慎,要多看到別人身上的長處。
三、設計理念
1、以學定教,激發(fā)自主學習的興趣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關注學習主體的自主建構,相信學生,讓學生使用學到的知識技能和方法來充分展開自主學習,發(fā)揮教師“組織者”的功能。
2、低年級學生的定向能力尚處在較低的層次,他們的注意狀態(tài)仍然取決于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易被直觀、新異的刺激活動調動起來,激起學習的興趣。
3、讀中品位,培養(yǎng)閱讀理解的能力。
閱讀理解能力是建立在感悟體驗基礎之上的,朗讀是學生獲得情感體驗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學中要做到以讀為本,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形式多種多樣。力求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
四、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1、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小河與青草》
齊讀課題
2、把“與”換個詞嗎?
。ǘ、精讀課文
1、師:老師給大家?guī)砹?/p>
貼圖出示:小河說說:()的小河
在小河邊貼上:青草說說:()的`青草
2、出示課文第一小節(jié)
(1)問:小草就一叢嗎?課文中哪個詞告訴我們的?
請學生起來貼圖:長滿青草
(2)指導讀:小朋友,美嗎?用美美的語氣讀一讀。
指名讀,齊讀。
3、師:小河邊為什么會長滿青青的小草呢?我們來聽聽他們是怎么說的。
出示第二、三小節(jié)(第一次對話)
。1)小草對小河說了句什么話?
出示一杯清水:你們覺得這杯水怎么樣?
在杯底放上一張小魚圖片,請學生上臺觀察,問:你看到了什么?
師:這就叫“一眼能看到底”,老師送給大家一個詞語:清澈見底
自讀詞語,指名讀,齊讀。
誰能夸夸小河?
自讀,指名讀,齊讀。
[讓學生通過觀察實物的方式來理解“清”、“一眼能看到底”,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同時,讓學生多讀多悟,并注意語詞的積累]
。2)聽了小草的話,小河驕傲了嗎?他怎么樣了,說了什么?
指名讀小河的話
出示:緊緊抱住個別讀
師:誰能來把這個詞語表演一下
再指名讀,齊讀。
小草是用什么抱住小河的?
課件演示:小草用根把泥土緊緊抱住。
如果沒有小草把河岸的泥土緊緊抱住,小河會怎么樣呢?
在清水里加入泥土,使之變成渾濁的泥水,理解“渾濁”。
[表演是學生非常喜歡的形式,以演助讀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更好地理解了“緊緊抱住”。另外,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不僅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將抽象的語詞形象化了。]
。3)說話:因為小草將河岸的泥土緊緊抱住,所以小河。
指名說
指導朗讀:讀出感謝的語氣。
自讀,指名讀,分角色朗讀。
[通過說話訓練既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了課文內容,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同時,讓學生進入角色進行情景朗讀,在讀中更好地感悟]
3、接著,他們又說起了悄悄話。
出示第四、五小節(jié)
。1)自讀這段對話
。2)比較讀:你長得碧綠碧綠的,真讓人喜愛。
你長得碧綠的,真讓人喜愛。
如果你是小草,你會喜歡哪一句?為什么?指名讀,夸夸小草。
。3)小草聽了小河的話有沒有驕傲呢?他是怎么說的?
讀小草的話
實物比較:碧綠的小草
干枯的小草
問:青草會在什么情況下干枯呢?
。4)說話:因為,所以。
(5)指導朗讀:讀出感謝的語氣。
自讀,分角色朗讀。
4、正因為小河與小草互相,所以(出示第六小節(jié))
(1)自讀這一小節(jié)
。2)問:為什么“更歡了”“更綠了”?
(3)指導讀:讀出歡快的語氣。
[讓學生通過比較的朗讀來體會詞語的運用,在讀中感悟。同時貫穿說話訓練,并在上次說話的基礎上要求有所提高,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4、分角色,有感情朗讀全文
。ㄈ⑼卣寡由
1、學了這篇課文,你想說些什么?
2、如果我是河里的小魚,我想對小草說……
如果我是愛到小河里游泳的孩子,我想對小草說……
[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進行說話,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并使學生的感情得到了深化]
。ㄋ模┙虒W“青”
1、觀察字,說說記憶方法
2、指導書寫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3
【設計理念】
激發(fā)學生表達欲望,注重表達的條理性,并將口語交際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設計力求貼近生活,貼近實際,以學生的主體活動作為中心,巧妙創(chuàng)設情境,注重雙向互動,盡量多的留給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讓學生有話想說、有話會說,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教材分析】
本次口語交際的教學設計,選擇了人教課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父母的愛》。這次“口語交際”訓練要求學生就課本中的三個小故事發(fā)表對“父母的愛”的看法,同時還要求學生聯(lián)系生活,講述生活中與文中三個小故事類似的事,再談談自己的想法。文本中的三個小故事簡單明了,在生活中容易找到類似情形,不但為學生“口語交際”有感而發(fā)提供了情感的感觸點,而且為學生聯(lián)系生活講故事開拓了思路。本次“口語交際”內容“父母的愛”與學生現實生活聯(lián)系緊密,且仍然是當今社會備受關注的熱點問題,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和教育意義。
【學情分析】
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離學生的現實生活很近,而且課本中也提供了可感的材料,學生是有話可說的,但是學生要從不同角度深刻地理解和感受“父母的愛”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學生要挖掘父母對愛的典型事例較為不容易。學生在“口語交際”中可能無法關注細節(jié),進行細致描述,容易說大話空話;也較難從各個角度回憶,講述故事,發(fā)表看法。因此,針對五年級學生認知特點,可讓他們課前參與搜集和整理相關資料,與父母交談,為口語交際做好鋪墊。本次活動意在激發(fā)學生從不同角度深刻地理解和感受“父母的愛”。在“口語交際”進行中,要讓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父母的愛,教師要注意從口語表達、交際態(tài)度等方面加以指導,還要加強對學生傾聽習慣和能力的指導。以達到本次口語交際的目標要求。
【教學準備】
1.準備多媒體課件;準備學生場景劇表演用的父親、母親、孩子的頭飾等物
品。
2.邀請家長進課堂,準備好交流的媒體資料(提前錄制好本班學生父母對孩子教育的視頻如:最想對孩子說的話及對孩子的期望等視頻錄像資料、書信、賀卡等)對學生課前要保密。意在激發(fā)學生好奇心和表達欲,從而更加增進父母與子女的情感。
【前置性作業(yè)】
課前分小組搜集自己或他人生活中與父母之間的小故事,也可以讀讀關于“父母的愛”為主題的作文或其他文學作品為本次口語交際打下基礎;貞涀约荷钪懈改戈P愛自己的事例,小組內排演生活場景劇,在課堂交流表演。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交際與溝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愛和母愛,建議父母改進教育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增強學生口語表達的自信心,讓學生暢所欲言,廣開言路。
3.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樂于參與討論,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教學重難點】
在口語交際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愛。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聽、說、寫相結合的訓練。
【教學手段】:
口語交際的關鍵是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想說的興趣和欲望。在本節(jié)課中,我充分運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交際,在雙方互動交流中進行聽說寫結合的訓練,生生互動,師生與環(huán)境的互動,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家長與孩子合作等加強學習的合作性。在互動合作中,通過學生的綜合評價、自我評價,讓其體會成功的愉悅,增強自信心。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感受父母的愛
師:親愛的同學們,我們在父母的愛中長大。父母的愛如涓涓細流,父母的愛如夏日濃蔭!每位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可不同的愛卻給孩子成長帶來了不同
的結果。我想,大家一定有興趣和老師一起聊一聊“父母的愛”這個話題!出示課件(板書:父母的愛)
。ㄔO計意圖:以親切的語言激發(fā)學生交際的興趣與欲望,使學生明確圍繞什么話題討論交流,調動學生參與交流的熱情。)
二、創(chuàng)設情境,體驗父母的愛
場景表演,表現父母的愛
1.展示:選擇最有自信的小組,展示課前排演的生活場景劇。教師請出小演員,將準備好的頭飾幫他們戴好,進入“父母的愛”生活故事表演環(huán)節(jié)。
2.評議:學生從不同角度交流評議,如語言、動作、神態(tài)、內容等,大膽發(fā)表看法。
3.小結:同學們真棒。∧軐⑸钪悬c點滴滴的父愛和母愛演繹成這么精彩的表演。其實,父母對我們的呵護真的很多。來,咱們一起看看課文中的小朋友,他們的父母是怎樣關愛孩子的呢?
。ㄔO計意圖:真切的場景表演,演繹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父愛和母愛,既打動在座的家長,又為孩子們提供了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臺。)
三、閱讀故事,評說父母的愛
多媒體展示課文中提供的三個小故事,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其中一個故事閱讀交流,選擇同一個故事的同學編為同一個小組。
1.分小組讀故事,理解內容。
2.小組內交流,談談自己的看法。
3.小組推選代表發(fā)言。學生發(fā)言示例:
小組一:劉明明的媽媽太過溺愛孩子,劉明明什么都不會做,做事丟三落四,我們小組覺得這種母愛雖也是愛,但對孩子成長造成障礙。
故事中的媽媽應該讓孩子學會自立。(同組成員補充)
小組二:馮剛的爸爸也太嚴厲了,考不好就挨訓,馮剛都不敢考試了,愛孩子,就應該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幫助他,而不僅僅是訓斥。負負責,這種愛是挺不負責任的。(同組成員補充)
小組三:李路杰有位好爸爸,他懂得鼓勵孩子,給孩子信心,結果李路杰在嘗試中取得了成功,這會使他在以后的成長中更有信心。(同組成員補充)
。ㄔO計意圖:雙向互動是口語交際的關鍵,分組交流為更多的孩子提供了交流的機會。我讓孩子自主選擇閱讀內容,自主組合小組,讓全班學生充分“動口參與”,實現“口語交際”。)
四、結合實際,說說父母的愛
拿出課前準備的記錄或搜集的資料,回憶一下你所了解到的故事。然后同桌間互相說一說: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父愛或母愛?
1.小采訪活動:同學們生活中一定有很多類似課文中的事,當一回小記者,去采訪你的同學,了解了解好嗎?同學之間自由進行,可以直接向同學提出問題。通過采訪,為自己的發(fā)言找到依據。
2.學生在采訪活動中互相說說生活中的小事,然后踴躍發(fā)言,參加全班交流。
3.在同學們交流發(fā)言的時候,老師既要積極鼓勵,引導學生廣開言路,暢所欲言,又要逐一梳理問題,比較集中的圍繞主題展開交流,適時補充,發(fā)表見解,提供拓展閱讀材料,再次讓學生感知父母的愛。
(設計意圖:教師創(chuàng)設“小記者采訪活動”的情境,采用訪談的形式調動學生多方感官的參與,激發(fā)學生情感與興趣,巧妙引導學生置身“訪談”之中,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口語交際訓練中來。)
五、親情溝通,交流美好的愛
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每個孩子也都愛自己的父母。父母對我們的`愛是深沉的、寬廣的,更是無私的,但有的方式有些不妥。今天,我們的爸爸媽媽有的也來到了我們學習的現場,讓我們敞開心扉,做一次愛的表白吧!
1.學生:心里話說給爸爸媽媽
對于我們的父母,我們一定有感恩,也或許會有渴求,那就走到父母跟前,把你想對父母說的話大膽的、用最富有愛的語言說出來吧!
2.家長:告訴孩子你會怎樣關愛他們
親愛的家長們,孩子們愛的心聲一定打動了你們,相信你們一定明白了正確的愛是孩子走向成功人生的有力支撐。那就放下家長、長輩的架子,走近您的孩子,和孩子做一次心與心的溝通吧!
(設計意圖:這是一次愛的交流,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其中,獲得了愛的體驗,讓課堂達到的不僅僅是生生互動、師生互動,還有父母和孩子的互動?谡Z
交際取得更大的的實效性。)
六、教師總結,布置習作練習
師總結:是的,父愛如山,母愛似海。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既要學會與父母溝通,消除代溝;又要學會理解、體貼父母,感恩父母。最后,讓我們把熱烈的掌聲送給今天相互理解愛的每一個人!
作業(yè):請同學們將今天的愛寫下來,寫好后讀給父母聽。題目自擬。
。ㄔO計意圖:最后教師的總結是愛的宣言!成功的口語交際為習作打下了堅實基礎,因此,要求學生課后完成作文,提高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詞。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作者寫景狀物要抓住特點。
2、品析景物特點,感受語言美
教學重難點
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作者寫景狀物要抓住特點。
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從中得到陶冶;在欣賞、品讀養(yǎng)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導語:在我國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個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它就是頤和園。
一起看大屏幕。
視頻中的.景色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齊讀課題,注意“頤”字的寫法。
二、檢查預習情況
出示“我會讀”指名領讀。去拼音再讀。
“我會填”指名回答。圖片出示理解“橫檻”“畫舫”。
三、初讀課文
1、出示自學提示:
。1)自讀課文,看作者寫了頤和園哪些地方的景色?
。2)從課文中找出能夠體現作者游覽順序的句子。用“~~”畫出。
2、學生按要求讀書,教師巡視指導。
3、完成問題(1)。
提問:作者寫了頤和園哪些地方的景色?
學生回答,師相機板書: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讀通課文,品味重點詞句;了解童話在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語言表達上的一些特點。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學生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了解故事內容,懂得幸福是什么;通過具體可感的形象指引學生的認識和行為。
3.情感目標:理解幸福要靠勞動,要盡自己的義務,做對別人有益的事;發(fā)現身邊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幸福觀。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每天能給你們這些可愛的孩子們上課,我感到真幸福!你認為什么是幸福呢?
2.幸福有很多表達的方式,有位作家說,幸福是一個謎,讓一千個人來回答,就會有一千種答案。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幸福是什么》,看看我們能從故事中找到什么樣的答案。
二、自讀自悟
1.自由讀閱讀導航。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讀后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學生朗讀,交流匯報。
(1)認讀詞語
彼此疏通砌成清澈詫異強健痕跡耕地
(2)課文寫十年前三個牧童把一口老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兒的祝福,并讓他們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以后,三個青年再次相遇,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親身體會到了幸福。
三、閱讀感悟
1.理清起因。
(1)默讀課文,說說課文的起因是什么?(三個牧童把一口老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
(2).默讀課文起因部分,思考三個牧童是怎么干的?指名幾個學生讀他們挖小水井的過程。
(3).他們挖小水井時心情怎么樣?把表現他們心情的語句劃出來。說說他們?yōu)槭裁催@么快樂?
(4).三個牧童挖小水井的目的是為了讓別人喝。從而得到了祝福,又引出了一個問題是什么?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三個牧童為了弄懂這個問題,真是各奔東西。
2、默讀全文,想想三個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畫出他們的幸福感悟。
3、學生匯報交流
我給病人治病。他們恢復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幫助別人,因而感到幸福。
我走了很多地方,做過很多事。我在火車上、輪船上工作過,當過*員,做過花匠,還做過許多別的事。我勤勤懇懇地工作,我的工作對別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勞動沒有白費,所以我是幸福的。
我耕地。地上長出麥子來。麥子養(yǎng)活了許多人。我的勞動也沒有白費。我也感到很幸福。
4、朗讀全文,把智慧的女兒說的話劃下來
讀這兩段話,結合三個青年的體會說說幸福是什么?
5.體會身邊的幸福
(1).三個青年在十年前有過幸福的感覺么?(有)什么時候?那個時候,他們疏通泉眼就像埋下了一顆幸福的種子,然而那時的他們意識到這就是幸福了么?
(2).那他們是什么時候意識到的呢?讀有關語句,說自己的理解。
過渡:幸福不一定要走很遠的路去尋找,也不一定要花很長時間去追尋,只要我們能用自己的雙手做出對別人有好處的事情,就會感到幸福的。
四、拓展延伸
1.對于幸福的理解,不同身份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想知道徐老師的幸福感悟嗎?我們一起分享吧!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學生的一聲聲問候,
如一股暖流溫暖心窩。
幸福是看到學生燦爛的笑臉,
那是一首甜美的歌。
幸福是和學生一起暢游書海,
去尋找真善美的生活。
幸福就是快樂,
幸福是一種感覺,
找尋幸福更需要心的平和。
2.孩子們,你們的幸福感悟又是什么呢?
聯(lián)系你的生活實際,寫一寫自己對幸福的理解?梢允且皇仔≡,一句格言,一件小事,一段感悟……
3.師總結:作家畢淑敏這樣感悟幸福。當我們一無所有的時候,我們也能夠說:我很幸福,因為我們還有健康的身體。當我們不再享有健康的時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著說:我很幸福,因為我還有一顆健康的心。甚至當我們連心也不再存在的時候,那些人類秀的分子仍舊可以對宇宙大聲說:我很幸福,因為我曾經生活過。
五、作業(yè)設計
排練課本劇《幸福是什么》
六、板書設計
10幸福是什么
十年前挖砌水井快樂興奮
學做醫(yī)生幫助別人
十年中辛勤工作對人有用對人有益快樂自己
耕地種麥養(yǎng)活多人
十年后再次相見暢談幸福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6
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生活!通過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和反思兩年的小學語文 教學經驗,我總結了以下四個“語文課堂”:
一、給孩子一個“對話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一個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對話”、 “師生對話”。
二、給孩子一個“情感的課堂”
通過多種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巧設懸念……激發(fā)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創(chuàng)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小學語文課堂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在于“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所以要陪伴學生度過 每一個“激情燃燒的歲月”!
三、給孩子一個“開放的課堂”
引領學生去讀書,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在實踐中鞏固、提高所學知識,每日利用午讀時間讓學生讀課外書。
四、給孩子一個“感悟”的課堂
學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桿上的支點,對人生的發(fā)展來說,學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決定著今后能否撬起這個“地球”。感悟既是一種心理活動,又是一種感情經歷,還是一種審美的體驗。如學習《故鄉(xiāng)的河》,讓學生體驗作者熱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而后,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美麗家鄉(xiāng) 介紹給大家,也飽含著對家鄉(xiāng)無比熱愛之情。
祝愿在新課標的理念指引下,我們的每一節(jié)語文課都能陪學生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詞,會認“罩、屹、鼎、沸、貫、崩、恢”等7個生字詞,會寫“潮、稱、鹽、籠、罩、蒙、薄、霧”等13個生字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感受錢塘江大潮潮來前后不同的景觀,感受“奇觀”的奇特之處,培養(yǎng)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4.學習本文作者有順序、找特點的寫作手法,并加以應用。
教學重點:
通過文章學習,了解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和潮來后的不同景觀,用心感受不同時刻的畫面帶給人們不同的感覺,并大致能說說“潮來時”的整個經過。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有順序、找特點的.寫作手法,感受作者的寫作意圖。
一、 激趣導入,感知自然美(4分鐘)
同學們,平時大家都去過哪些地方玩呢?把你覺得最好玩的地方和我們同學介紹一些,并說說你為什么覺得這個地方好玩。
(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生興趣,結合生活中“你去玩過的地方”,并進行相應的介紹,與同學之間有交流,并對此文學習產生興趣)
二、 初讀課文,構建文體美(9分鐘)
1.自由朗讀課文,疏通字詞障礙。
2.讀了這篇課文,說說你有什么收獲。
3.你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你讀本文后的感受嗎?
預設一:海寧市的鹽官鎮(zhèn)真是一個觀潮的好地方哪!
預設二:錢塘江大潮潮來時的景象好壯觀啊!
預設三:浪潮就像千萬匹白馬齊頭并進,真是浩蕩啊!
教師進而引導:你可以用書本上的一句話來說說嗎?
引出課文第一段: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設計意圖:在初讀感知后,讓學生談談讀完課文后的體會,結合自身的實際感受進行教學,進行引導第一段的學習。)
4.天下奇觀的“觀”和文章的題目觀潮的“觀”一樣嗎?
讓學生進行思考,同一個字卻是不同的意思,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加以引導,并結合相應的組詞,讓學生學以致用。
三、 研讀課文,賞析語句美(22分鐘)
1.快速默讀課文,找出錢塘江大潮“奇”的地方。
過渡句: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那么,它“奇”在哪里呢?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細致觀察,把事物寫具體、生動的。
2、知道常見動物“家”的稱謂。
3、比較句子,體會詞語在表達語意輕重方面的作用。
4、積累有關秋天的諺語。
【過程與方法】
熟讀成誦,辨析領會。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常見動物“家”的稱謂,理解體會詞語在句子中的作用,積累有關秋天的諺語。
難點:培養(yǎng)如何通過細致觀察把事物寫具體、生動的.習慣。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搜集有關秋天的諺語。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平臺
1、出示文中語句,讀通,讀懂。
2、分角色進行對話朗讀,發(fā)現作者描寫的細膩之處。
3、思考:作者為何能把爬山虎、蟋蟀以及它的住址寫得這么細致、具體?
4、讀文中旁批的話。
5、在此基礎上要求聯(lián)系自己的習作情況,想想有什么好的經驗。
二、詞句段運用
(一)連一連,為下面的動物找到家。
1、出示文中上下兩組字,提醒學生注意讀準“廄”的字音。
2、讀完后告訴學生動物的家的稱謂,增加學習的趣味性。
3、生自己連一連。
4、教師訂正。
。ǘ┳x下面兩組句子,注意加點詞的詞語,體會每組句子意思的不同。
1、教師出示例句,學生自由讀。
2、分角色進行對話朗讀
3、比較一下每組里前后兩句都有什么變化,體會加點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不同。
4、師生交流,體會不同。
5、小結:這二組句子,每組里的兩個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組里的第二個句子表達的語義更準確一些。我們平時閱讀文章與說話時,要注意這樣的詞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6、請學生說說類似的例子。
三、日積月累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中的語句,要求讀正確。
2、指名學生讀語句,糾正字音。
3、你發(fā)現這些句子有什么特點?
4、交流自己對這幾句話的理解。
立了秋,把扇丟:指立秋后,氣溫降低,炎熱的天氣就會逐漸涼下來。
二八月,亂穿衣:形容初春和初秋時人們亂穿衣服的情況。
夏雨少,秋霜早:指夏季降水少的話,秋天打霜會到的早。
八月里來雁門開,雁兒腳上帶霜來:到了農歷八月,大雁就要開始南飛遷徙,大雁一旦南飛,就要下霜了。
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到了秋天,每下一次雨就要注意保暖,加衣服,直到冬天穿上棉襖。
八月暖,九月溫,十月還有小陽春:指北方一些地區(qū),農歷八、九月很暖和,十月里還像春天一樣溫暖。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4、給課文分段,并說說段落大意。能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重點難點 :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的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一、導入
1、說說這篇課文寫了哪位科學家的故事?[板書:竺可楨]
2、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兩次)
分別是什么時間?(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學習第1---5 自然段)
1、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討論(學生可相互解答,教師只作點撥)。
3、指導朗讀。
4、重點指導第3自然段,體會帶點詞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開了!闭f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彎下腰來:說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傲晳T地問”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里養(yǎng)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tài)度。)
5、四人小組練讀。
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的話,一個讀旁白,一個做評委。
6、指名練讀。
三、第二次(學習第6---15自然段)
1、師述:一年前,孩子對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帶著竺爺爺的囑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簡潔優(yōu)美的文筆,描繪了一幅春景圖,誰來讀讀看。
2、指名讀,突出“綠、皺、鼓”等關鍵詞。
3、齊讀
4、重點放在對話朗讀上
。1)讀第一遍:自由輕聲讀,想想這是誰說的?幫它加個提示語。討論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地問:“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地問:“什么時候?”
小孩子()地說:“剛才。”
竺爺爺()地問:“是第一朵嗎?小孩子()地說:“是!
。2)讀第二遍:同桌討論,每一句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指名說說,歸納答案:
奇怪、高興、激動、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讀第三遍:根據提示與讀出語氣,指導朗讀。
(4)讀第四遍:指名生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子的話,其余讀旁白。(7---14)
5、師述:從同學們的朗讀中,不難聽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動、非常興奮。那王老 師不禁要問小孩子為什么高興?竺爺爺為什么高興?
。ㄐ『⒆邮菫樽约航K于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6、除了對話部分,你還可以從哪里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讀體會帶點詞語的作用
“竺爺爺頃刻間象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
7、“鄭重”什么意思?你從“鄭重地計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日子又體會到什么?
。ā班嵵亍钡囊馑际菄烂C認真。從“鄭重地計下”可以看出竺可楨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板書:一絲不茍]
師述:是的,“一絲不茍”,竺爺爺的話也證實了這一點。
四、學習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
2、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3、你怎樣理解“精確”一詞?(非常準確)能不能結合前文來說說。
4、指導朗讀
5、竺爺爺作為一名物侯學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來的,你找到原因了沒有?
五、通讀全文,總結課文,指導應用。
1、自由朗讀課文。
2、從竺可楨爺爺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今后在學習上、生活上準備怎樣做?
學生討論后回答。
3、小結:
正如竺爺爺所說的,他正是通過長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花的規(guī)律。
[板書:精確觀察]
師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么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4、再讀讀竺爺爺的話,加深體會
六、總結遷移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總結:課文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茍的科學態(tài)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3、學了本文,你覺得應向竺爺爺學些什么?
七、練寫片段指導
仿照課文第二段,練寫片段,題目是《買菜》
1、讀課文第二段,總結這一段中對話集中時記錄的形式特征。
(1)每人說一段話便獨立成一個自然段。
(2)可寫提示語,也可不寫。
2、同桌之間分角色練說。
3、將自己與別人的對話創(chuàng)造性地記錄下來注意書寫格式。
4、教師巡視個別指導、析疑。
5、同學之間互相交流!
人教版小學語文優(yōu)秀教學設計2:《秦兵馬俑》
一:教學目標
1. 認識8個生字,理解課文中幾個重點成語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課文感受秦兵馬俑的宏偉氣勢和鮮明個性。激發(fā)學生民族自豪感,培養(yǎng)他們探究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1. 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初步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激發(fā)他們民族自豪感。
2. 學會分析課文結構,會使用課文中所運用的描寫手法,寫作手法來造句,寫作文。比如:舉例子、列數據、想像、排比、過渡句、前后呼應等。
三:教學過程
㈠課堂導入
1. 介紹背景,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1974年在我國陜西臨潼東南秦始皇陵的驪山陵東側,人們發(fā)現了三個兵馬俑陪葬坑,從中出土了大量刻畫精致、形態(tài)逼真的兵馬俑。就這樣,氣勢恢宏、舉世無雙、享譽世界的秦兵馬俑被發(fā)現了!它們讓生活在現代的人們領略到了幾千年錢秦始皇率領千軍萬馬統(tǒng)一六國、創(chuàng)造一個偉大的民族:中華民族的宏偉場面。秦兵馬俑的發(fā)現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跡之一”。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課文便是介紹秦兵馬俑的一篇佳作。現在請用學們看向屏幕,跟著老師齊讀本課的題目,開始去領略神奇的秦兵馬俑吧。ń處燁I讀幾遍)
2. 學習生字生詞
從剛才同學們整齊響亮的讀書聲中,老師體會到了你們強烈的求知欲望,相信你們一定是很好奇秦兵馬俑到底是怎么樣的,有什么獨特的魅力能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吧?不過,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磨刀不誤砍柴工”。要學習新課還要先學習生字生詞才行。下面請同學們跟老師來學習本課的生字詞。這樣,在接下來的課文朗讀和學習探究中同學們才能更快更準的理解課文大意,解答心中存在的疑問。來看大屏幕。
。ǔ鍪旧衷~)
可先詢問學生是否會讀,請同學們自己讀一遍。老師針對學生讀錯的進行糾正。在帶領同學們讀一遍。學生再自己齊讀一遍。
。ǔ鍪局攸c詞語)
詢問學生對這幾個詞的理解。教師針對點評,在說出標準的解釋。講解完畢,學生再讀一次,加深理解。
、嬲n堂教學
1. 朗讀課文,解讀課文
同學們,學習了生字和生詞,大家都掌握了它們的讀音和意思了吧?下面請打開課本,大聲地、有感情的把課文齊讀一遍。在讀的時候要帶著屏幕上的這幾個問題,邊度邊思考,一會看誰能幫老師解答。(出示題目,引導學生開始讀)。 給學生讀完后自由思考回答,教師再點評,引導,講解。
、胚@篇課文是以什么結構來寫的?可以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分別講了什么?
。ǹ偡挚,三,位置地位、特點、概括)
、魄乇R俑有什么特點?那一段是對秦兵馬俑特點的概括?
(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最后一段)
、悄囊蛔匀欢握f明秦兵馬俑類型眾多?這一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ǖ谌匀欢 過渡段:承上啟下)
2. 詳細剖析課文內容
同學們真聰明,很快就能理清思路,找出了課文的結構和重點段落,并大概的理解了課文內容,知道了秦兵馬俑的特點。下面就請同學們跟著老師進一步走進課文,詳細分析秦兵馬俑的特點,看看它們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具體是如何表現出來的。
看看老師給你們的幾個小要求:
、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3-9自然段。
、 這幾個自然段共寫了幾種兵馬俑?
、 每種兵馬俑的特點是什么?
。▽W生自由讀,老師讓學生舉手回答,或點名回答。注意適時適當的加以引導鼓勵,學生回答后老師出示相應兵馬俑的圖片和文字解說)。
齊讀第十自然段,分析這一段的寫法有什么特別之處?運用哪些描寫手法?(排比,想象,比喻。。。再讓學生造句,指導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中注意加以運用,增加作文的文采)。
3. 激發(fā)情感和想象
同學們都讀了課文,大概的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也跟老師欣賞了很多關于秦兵馬俑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圖片,F在老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一聽,你仿佛聽見了什么?問一問,你又聞到了什么?自由跟同桌和前后桌的同學討論,一會跟老師和同學分享你的感受。
。▽W生自由回答,老師要尊重和肯定學生的想法,加以鼓勵)
。ń處熜〗Y):是啊,同學嗎的想象力都很豐富,能穿越千年,置身處地的感受到那時的場景。那一匹匹戰(zhàn)馬,那一輛輛戰(zhàn)車,還有那軍容肅穆、整裝待發(fā)的戰(zhàn)士···似乎讓我們看到他們在戰(zhàn)場上英勇廝殺的壯觀場面,讓我們聽到那響徹云霄的戰(zhàn)鼓聲和吶喊聲還是聞到那濃濃的硝煙味兒。
我們因這如此宏偉壯觀的場景而震撼,為我國古代人民高超的智慧和雕塑手藝而驚嘆折服。下面,就再請同學們大聲而有感情齊讀課文,再次感受作者筆下那偉大而神奇的秦兵馬俑。(讀完后)同學們現在心情是不是很激
動?很驕傲很自豪?是啊,擁有這么偉大的`藝術珍品誰能不自豪呢。不只我們自豪,連外國的很多名人都對秦兵馬俑高度贊揚!大家來看屏幕,讀一下都有誰也被秦兵馬俑的魅力折服了。
(出示收集到的一些人對兵馬俑的評價語)
四:教學總結
今天同學們的表現都很棒。非常積極的思考和回答老師的問題。老師在為中華民族擁有如此偉大神奇的藝術珍品——秦兵馬俑而驕傲的同時,也深深的為我們祖國擁有像同學們這么聰明可愛的繼承人而驕傲。你們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希望同學們努力學習科學知識,繼承我們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歷史文化,并將之發(fā)揚光大。將來為祖國的文化事業(yè)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們的課已經接近尾聲,下面老師在給同學們布置幾個小作業(yè)。課后希望同學們自覺完成。
1. 收集中國有哪些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八大奇跡都有哪些?
2. 在課文中作者運用了很多表現手法和描寫手法,找找都有哪些,并各造一個句子。
3. 背誦課文中你認為寫的好的段落的句子,然后背給家長和同學聽。
五:教學反思
反思在教學中是否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過程,情感態(tài)度的價值觀的培養(yǎng),是否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自主思考;教學目標是否達到;課堂教學效果如何;學生掌握課文內容的程度如何等。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0
教學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邊疆建設者服從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從而使學生受到思想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
2、指導學生概括課文中心思想,初步掌握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3、自學生字詞,理解并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4、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體會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愿的有關句子。
練習概括中心思想。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初步從內容中體會思想這一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教具準備:
《小白楊》歌曲磁帶。
理解白楊特點及體會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
教學過程:
板塊一:創(chuàng)設情境,走進白楊世界
1、播放課件。課件的背景音樂為歌曲《小白楊》,畫面為茫茫大戈壁及傲然挺立的白楊。
2、學生看完課件后交流感受。
3、師導入:美麗堅強的白楊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們再次走進白楊的世界。
。ㄔO計意圖:情境的創(chuàng)設拉近了學生與白楊的距離,為學生作好心理鋪墊,激發(fā)學生走進白楊的.欲望。
板塊二:初讀課文,感知白楊形象
用自己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提出以下要求:
1)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聯(lián)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書自學生字新詞。
3)思考課文主要講述了一件什么事。
。ㄔO計意圖:整體把握課文,為下一步解讀白楊物象打下基礎,避免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狹隘閱讀。
板塊三:解讀物象,勾畫白楊輪廓
1、勾畫白楊生長環(huán)境——大戈壁的輪廓。請同學找出描寫大戈壁的句子,并圈出重點詞語。
重點體會詞語:茫茫 沒有??沒有??也沒有?? 渾黃一體
2、勾畫白楊的輪廓。請同學們找出描寫白楊樹外形特點的句子,并圈出重點詞語。
重點體會:高大挺秀;粗壯
3、想像輪廓
師:讀著這樣的句子,品著這樣的詞語,我們的腦海里一定浮現出了一幅清晰的戈壁白楊圖,請大家想一想,能把你想到的畫面說出來與大家交流嗎?
。ㄔO計意圖:先把握物象,為后面體會精神作好準備,把平面的文字變成立體的圖畫,讓學生深刻感受白楊的正直、奉獻的光輝形象)
板塊四:品讀意象,探究白楊神韻
1、深情朗讀爸爸說的三句話,在細細品讀中體會白楊的神韻。
1)比較下組句子,反復朗讀體會
白楊樹在任何時候都是這么直,這么高大。
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
白楊樹很直。
2)聯(lián)想具體環(huán)境展開述說。
需要白楊,白楊就在____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當風沙襲來時,白楊_____;當雨雪來臨時,白楊_____;當干旱來到時,白楊。
。ㄔO計意圖:把眼中的白楊深化為心中的白楊。在語言的訓練熏陶中激蕩起學生對白楊的崇敬之情。)
板塊五:學習白楊,構筑精神家園
1、白楊樹在荒涼的戈壁中頑強地生長著,同學們,讀了課文,你覺得還有誰也像白楊樹一樣,在那里默默奉獻著?
2、爸爸的做法和白楊的特點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從爸爸的做法可以看出爸爸具有怎樣的心愿和怎樣的精神?
3、爸爸像白楊,在你們眼中還有誰像白楊?你們愿做一棵白楊嗎?
。ㄔO計意圖:語文教學貴在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的品讀,得到情感的熏陶,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yǎng)和提升)
教學反思
對于“白楊”一文的教學,按課前預設共分為五大板塊進行。在預設中,每一個板塊都給學生留下了足夠的讀、思、體驗的空間,體現了學生是學習主人的意識,因而收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在“創(chuàng)設情境,走進白楊”這一板塊中,利用音樂和畫面的感染力,讓學生走近白楊,認識它駐守邊疆,哪里需要哪里扎根的奉獻精神。動聽的音樂流淌在學生的心上,每個人對于音樂的都感受不一樣。當學生聽完歌曲欣賞完畫面后,再來談談自己的感受,學生都積極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運用自己掌握的表達方法,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有的感受到了白楊的正直挺拔,有的感受到了白楊的無私奉獻,有的感受到了白楊的親切樸實,撥動學生善感的心靈,掀起學生情感的的波瀾,課堂生成自然展現。在初讀課文,感知白楊形象,進而勾畫出白楊輪廓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先讓學生充分讀文,品味“高大挺秀”、“茫!薄坝械臎]有?也沒有”等重點詞語,有意把白楊的外形與白楊生長的環(huán)境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感受到作者對白楊濃濃的情意。在此基礎上,讓大家把感受到的畫面描繪出來,這無疑又是為學生搭建一個展示的平臺。有的學生動情地用課文中的語句描述,有的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加入了自己想像中的事物,課堂生成在你渲我染中走向高潮。
在《白楊》教學的全過程中,我力求做到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語言表述能力和思維能力,力求能使本課有比較濃烈的“語文味”。例如板塊四中,利用具體環(huán)境展開述說環(huán)節(jié),還有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談談誰像白楊等教學預設,有效地訓練了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分析與綜合、想象與表達等思維能力,學生在相互交流啟發(fā)中激起課堂生成的美麗漣漪。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1
教材分析
《我喜歡》是一篇優(yōu)美的抒情散文,文章語句優(yōu)美,每一段開頭都用“我喜歡”三個字領起下文,使12個自然段形成了排比段。散文句式工整、語言精美,情感貫通全文,給人以結構美;散文語言優(yōu)美動聽,讀起來瑯瑯上口,抑揚頓挫,給人音樂的美感。使人很容易進入語境中感受作者所要表達的內心情感。本篇文章的作者以獨特的視角,詩一般清新的語言,向我們敞開心扉,描述了自己喜歡的景物與事物,并說明喜歡的理由,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美好生活的豁達、獨特、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學生狀況分析
本年級學生是第一批使用北師大版教材的學生,思維活躍,勇于展現自我,具有很強的自主識字和閱讀能力,并能夠發(fā)揚互相合作的精神。尤其在詩歌朗誦方面具有很強的表現欲望。學習本文,應抓住學生這一能力,采取多種方法引導學生讀,從而體味本篇散文語言的細膩與精美。
教學目標
1.獨立識、寫字8個,讀準字音,記熟字形,在語境中理解詞義。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獨特情感。
3.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對自然、對事物、對生活獨特的感受與理解,培養(yǎng)審美與欣賞能力,并仿寫課文。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獨特感受。
2.仿寫課文,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相信在你們多彩的童年里一定有許多喜歡的事物吧!說一說你都喜歡什么呢?
二、逐層讀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讀通讀順課文。
2.快速讀文,思考:從文章整體結構上能發(fā)現什么?
3.匯報。
(1)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抒情的線索是什么?每個自然段有什么共同點?
。2)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抒寫自己喜歡的'情懷的?(先寫喜歡四季的不同景物,再寫喜歡自然景物,最后寫對社會生活的喜愛
三、再讀文章,體味情感
1.帶著自己的發(fā)現默讀課文,并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標出,作批注。
2.匯報交流。師相機作指導,并指導感情讀,體會作者所喜歡的事物、景物以及喜歡他們的獨特情感。
。1)學生匯報1—4段:
引導學生談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與感受。
師:四季就像四位天使,每年都會如約而至,來到人間與我們相會,她們給我們帶來了生機與希望,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遐想。我們的作者在感受著四季的同時,把自己的內心世界表達得那么獨特,讓人越讀越愛讀……
指名讀文,評價。
師作進一步引導:聽著大家詩一般的朗讀,我仿佛乘著理想的航船行駛在四季的原野上,心情那么舒暢,感覺那么優(yōu)美。
生閉眼,師配樂讀這一部分,將作者所要表達的獨特感受內化到學生心里。
生配樂讀。
師小結:作者筆下的四季是多么美妙的自然景觀,課文還有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氣息,讀一讀。
。2)學生匯報第8自然段:
“我喜歡的另一種花”是指什么?為什么?
“我喜歡讀信”的原因是什么?從“淚光”二字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師:一聲問候、一個笑臉就能使寒冷的早晨變得溫暖,看來,我生活的這個社會多么需要人與人之間彼此的理解與關愛。
生感情讀第8自然段。
師:除了這里能表達作者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之外,文章還有些段落贊美了人與人之間的友情、真情、親情。
感情自由練讀。
。3)重點體會第10自然段:
出示此段,生讀。
師:從這段話中能體會出什么?聯(lián)系自己的閱讀體會說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小組交流。
師:字里行間都透射著作者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帶著你現在的感受再讀此段。
讀完生質疑:省略號?
。4)師:省略號一般都在一句話后出現,省略相關內容,但這篇文章中的省略號卻另起一段,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這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
小組交流、匯報。
師小結并做進一步引導:對,省略號省去了很多社會與人生美好的事物、景物,在作者眼里,我們的社會處處都洋溢著和諧與美麗,作者把自己對我們這個社會的獨特情感深切地體現在了“我喜歡”中,并且是深深的喜歡。
讀好最后一段話,體會“深深、喜歡”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配樂讀文,升華情感
1.自由練習讀文。
2.學生配樂展示朗讀自己最想讀的部分。
3.師配樂讀其中一部分,激發(fā)更多學生配樂朗讀課文的欲望。
4.鼓勵學生加動作讀文,抒發(fā)情感。
五、仿寫延伸,激發(fā)寫作興趣
師:同學們,作者仿佛是在用一支支彩色的畫筆,為我們描繪著一幅幅畫面。而這些畫面組合在一起,又像在我們面前展開了一卷色彩絢麗、生動形象的人生畫卷,構成了畫面美。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相信有很多的“我喜歡”也已經深深地印在了你的心里,請大家發(fā)揮自己獨特的想象,仿寫課文,用語言文字來抒發(fā)你對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愛。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2
提問:哪些句子能夠體會作者的游覽的順序?
指名回答,師相機出示句子。
從句子中找出寫游覽過程的動詞,指名上臺畫一畫。
學習移步換景的寫作方法。
5、再讀課文,理清條理。
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具體些頤和園的景色的?
給課文分段,明確(總分總)的結構。
三、精讀課文,品析景物特點,感受語言美。
1、出示自學指導:
。1)、請大家讀一讀長廊這一部分,找出作者描寫的景物。
。2)、說說長廊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2、學生讀書。(大屏幕出示第二自然段)
3、說說作者描寫的景物。
4、這些景物作者是按什么什么順序觀察的。
5、指名說說長廊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6、學習3~~5自然段
自學指導
1、自讀3~5自然段,說說每個自然段主要描寫了什么景物。
2、選擇你最喜歡的景物,有感情地多讀幾遍,想想景物有什么特點。
學生讀書。
3、匯報:說說每個自然段主要描寫了什么景物。
第三自然段佛香閣排云殿
第四自然段昆明湖
第五自然段十七孔橋
4、我們先來到萬壽山上的佛香閣,誰喜歡“佛香閣”,讀讀句子
出示句子。說說佛香閣的特點。
5、誰喜歡“排云殿”讀讀句子,說說有什么特點?
6、喜歡昆明湖的同學來讀讀句子,告訴我昆明湖有什么特點?
這句話把什么比著什么?
還有哪一句也能看出昆明湖的靜?“滑”換成“劃”行不行?哪個更能突出昆明湖的靜?
7、美麗的昆明湖上有一座長長的'石橋,叫十七孔橋。
喜歡十七孔橋的同學來讀讀描寫十七孔橋的句子,有什么特點。從哪里看出。
獅子多橋洞多柱子多
沒有哪兩只是相同,同樣讓我們感受到勞動人們的智慧和雕刻的技藝高超。
齊讀這句話。
四、總結
我們隨著作者將頤和園游完了,那么頤和園中,就這些景觀嗎?
齊讀最后一段。
課后拓展
頤和園還有哪些景點,課后查資料,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交流。
板書設計
18頤和園
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教學反思:
《頤和園》是一篇寫景的游記。作者按照游覽的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匯描繪了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美麗景色。字里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是一篇培養(yǎng)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作品。為了讓學生感悟課文中介紹的頤和園的景點的形象美,讓學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學習,在做課前準備時,我搜集了許多頤和園圖片,從而讓學生更直觀形象地感受頤和園的美。
語文教學應以讀為基礎,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遷移運用。課文語言優(yōu)美,我引導學生多讀,通過自由讀,個人讀,小組讀,男生讀,女生讀,齊讀,師生合作讀等形式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感受頤和園的美。文章段落中長廊的美、長;站在萬壽山腳下看到了佛香閣、排云殿的壯觀和美;登上萬壽山頂看到昆明湖的靜、美。我指導學生抓住了重點語句讀,做到了整體感知到局部的重點朗讀。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 學會本課生字,兩條綠線間的生字只識不寫。
2、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有感情得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理解課文內容,激發(fā)熱愛祖國的感情,激發(fā)學生熱愛地球、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
1、識字、寫字。
2、背誦課文。
三、教學準備:
1、配套光盤、課件。
2、了解美麗的祖國。
四、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1、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家》這首優(yōu)美的詩歌。
2、多媒體出示配套光盤里的生字卡。
3、過渡:小朋友們讀得真美,你們也能把課文美美地讀出來嗎?讓我們先來欣賞這首優(yōu)美的兒歌。
4、多媒體圖文并茂地朗讀課文。
5、學習第一句。
。1)出示:藍天是白云的家。
。2)多媒體動畫演示:藍天白云圖
(3)描述:一朵朵白云在藍天上飄蕩,有的像羊群,有的像冰山,你見過什么樣的白云呢?
。4)藍天襯著白云,白云依偎著藍天,所以說藍天是白云的家。誰來美美地讀這一句話。
6、學習“樹林是小鳥的家”。
。1)多媒體演示:鳥兒在樹林里飛行、覓食、筑巢的情境。
。2)小鳥在樹林里生活多么愉快,讓我們愉快地讀一讀。
7、自學三、四兩行。
。1)播放動畫:魚兒水里游、種子鉆出泥土。
( 2 ) 有感情地齊讀課題。
( 3 ) 學生開火車認讀生字卡,口頭擴詞。
( 4 ) 用“天上的白云可真多呀,有的像_______,有的像_____,有的像_____,還有的像______,真是千姿百態(tài)!泵枋鲎约阂娺^的白云。
。5)指名讀這句話。
。6)多人挑戰(zhàn)讀,其他同學評價。
。7)想象練說:小鳥會在樹林里干什么呢?(小鳥在歡快地唱歌…..)
。8)指名讀,分組賽讀。
。9)想想:為什么說小河是魚兒的家、泥土是種子的家?
第二課時
1、學習“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
(1)過渡:我們小朋友也有一個共同的家,我們的家在哪里呢?
(2)出示這句話。
。3)我們的祖國叫什么名字呢?
。4)多面體動畫演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形圖,地形輪廓里依次出現雪山高原圖、草原牧羊圖、平原豐收圖、小橋流水圖,最后空格為開滿鮮花的中國地形圖。看了以后,你想說什么?
。5)多媒體演示:許多穿著鮮艷服飾的兒童跑到開滿鮮花的中國地形圖里,兒童和花朵的形象互相幻化、疊印。 生
。6)用“我是一條快樂的小魚,因為……”、“我是一顆種子,我要感謝我的媽媽,因為……”句式練習說話。
。7)自由練讀,指名表演讀,男女生比賽讀。
2、有感情的齊誦這句話。
(1)指名讀。
(2)齊答:中華人民共和國。
(3)哇!祖國真美呀!祖國真像一個美麗的大花園呀!
。4)交流自己的感受:祖國是一個巨大的花園,我們就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
。5)小結:祖國大花園里有溫暖的陽光,有清新的雨露,我們生活在祖國這塊土地上,所以祖國就是我們的`家。
3.過渡:生活在美麗、可愛的家里,多么幸福呀!讓我們帶這種感情練習讀課文。
( 1)這首詩寫得多美呀!現在讓我們也試著做個小詩人。
( 2 )出示沙漠圖、南極冰天雪地圖等。
( 3 )多媒體配套光盤出示“我要寫”,學寫“土、子”兩個字。
( 4 )范寫。
( 5 )小朋友們真不簡單,今天不光學了這首詩,還作出了這么美的詩,課后讓我們把它寫到采蜜本上。
(6)激昂地齊誦這一句。
。7)自由練讀練背。
。8)指名有感情地表演背。
。9)全體起立,加上動作,有感情地齊背。
(10)用“什么是誰的家”的句式作詩。
(11)擴展練說:
沙漠是駱駝的家;
海洋是海豚的家;
南極是企鵝的家;
樹林是老虎的家;
夜空是星星的家;
地球是我們的家;
宇宙是地球的家;
春天是小草的家;
冬天是冰雪的家;
云兒是雨點的家;
大海是浪花的家……
、僦该x,分析字形。
、诿杓t。
③練寫。
五、教學結束:
布置學生回去背誦課文。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4
一、巧設懸念導入新課
出示圖片,看到幾個兒子?揭題:三個兒子
二、初讀感知
1、引導學生自由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劃出生字新詞,并想辦法認識它,想想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②再讀故事,邊讀邊想,老爺爺為什么說只看見了一個兒子?
2、檢查識字狀況
3、生字會認了,這些句子會讀嗎?
。ǔ鍪鞠铝芯渥,其中生字加紅,這些句子也是課堂上要多次用的)
如:我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但是他。
4、讀下面的句子,練說“一個(只)——。一個(只)——。另一個(只)——!本涫。
5、引導學生再讀課文
三、朗讀交流,發(fā)現閱讀樂趣
反饋:你都找到了哪幾句話?
交流:(出示第一個媽媽的話:“我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但是他!保
(指名生讀)
采訪剛才讀的同學。
四、寫字
1、請學生說說哪個字書寫時要注意。
2、示范寫“胳膊,晃蕩,停”幾個字。
3、指生上來板書,指出優(yōu)缺點。
4、學生書寫。
聽課評析
本課教學中,不必給二年級的`孩子們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細摳文章的思想內含,教師在引導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明明有三個兒子同時在眼前,為什么老爺爺說只看到一個兒子”這一問題引導孩子讀書討論,這一點十分不錯。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段,體會貓的古怪和可愛。
2、學習可是的寫法,仿寫一段話。
3、用摘錄法概括第一段段落大意。
二、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悟課文
1導入:
很多同學都覺得貓實在很可愛,老舍爺爺這篇《貓》就寫得特別好,那他到底怎么寫的呢?大家讀讀第一大段,多讀幾遍,選一個最喜歡的自然段,待會兒準備讀給大家聽。我們還要比一比,看誰讀得好。
2反饋:
第一自然段:通過說為什么喜歡這個自然段的理由,體會到貓的可愛,產生對貓的喜愛。
第二自然段:你為什么喜歡第2自然段?(學生邊說理由,教師邊指導朗讀)
第三自然段:喜歡這一自然段的人站起來讀一遍
。ǘ└形驅懽饕(guī)律
摘錄詞語
1學生把描寫貓性格的詞語找出來,寫在紙上。
2學生寫,教師巡回指導
3(實物投影)反饋
4齊讀一遍詞語
規(guī)律感悟
咱們來看看這些詞語,它們之間好象有什么聯(lián)系,把它們放到課文中再去讀一讀,你發(fā)現了什么?(學生讀完后,小組討論)
。ǔ鍪菊n件:第三自然段內容)
1、學生回答,得出結論:描寫性格的詞語是一對對寫的,前后表現的性格完全不同。
2、指名讀(要求讀出前后完全不同的感覺)
3、還有什么發(fā)現?(兩種性格之間是用可是連接的)[課件中可是兩字變紅]
4、找出相同寫法的自然段,也讀出前后不同的感覺。(學生讀一對性格,教師隨機出現相應的板書)
老實貪玩
貪玩盡職
高興不高興
什么都怕勇猛(可是)
總結規(guī)律:
是呀,老舍爺爺就是把一對對完全不同的性格,用上可是連接起來了?磥,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學生接說:古怪)
老實貪玩
貪玩盡職
古怪
高興不高興
什么都怕勇猛(可是)
摘錄段落大意:
用摘錄法來摘錄這一段的段落大意(找到的學生站起來齊讀一遍: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ㄈ┓聦懸欢卧
。ㄕ故菊n件:出示三組圖片,每組圖片表現貓的兩種完全不同的`性格)
1看圖,明圖意
2要求:我們學習老舍爺爺的寫法,也來寫寫貓,愿意試試嗎?寫的時候要注意寫出貓的兩種完全不同的性格,用上可是連接。
3學生寫,教師巡回指導。
4(實物投影)評價
(評價時注意:①有沒有寫出兩種完全不同的性格②句子是否通順,有沒有錯別字)
(四)總結
今天,我們通過反復朗讀,既找到了段落大意,又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了寫作中去。同學們的收獲都很大。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畫》教學設計02-15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1-30
小學語文優(yōu)秀教學設計集錦08-02
小學語文田忌賽馬教學設計01-14
關于小學語文教學設計01-14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熱門】04-03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熱】04-03
【推薦】小學語文教學設計04-03
語文的教學設計01-08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21篇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