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但愿人長久》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但愿人長久》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但愿人長久》第二課時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細細品讀,體味領悟課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蘇軾對親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教學準備:
1.古典音樂《出水蓮》
2.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線索提攜,回顧導入
師: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課文中中秋這天的蘇軾心情是復雜的,一開始他心緒不寧而后變?yōu)槁裨棺詈笥肿優(yōu)閷捨俊#ò鍟槭裁此那楦袝羞@樣的變化?讓我們細細地品味課文。
二.讀悟“心緒不寧”,感知手足深情
1.抓“心緒不寧”,理清脈絡
師:先請大家讀讀課文2、3小節(jié)。想想蘇軾為什么會心緒不寧,找到相關的詞語、句子,把它劃下來,多讀幾遍。(自由讀)
生:交流,蘇軾是因為思念弟弟而心緒不寧。
2.抓“心緒不寧”,品悟原因
師:同學們看,這是一個怎樣的夜晚?
生:這是一個美好的夜晚,皓月當空,萬里無云。
師:為什么在這么美好的中秋之夜蘇軾會心緒不寧呢?
生:因為蘇軾看到人們都在歡歡喜喜地品嘗著瓜果,觀賞著明月看到別人團團圓圓,而他自己卻只有一個人,非常孤獨,所以就更加思念弟弟,心緒不寧!
師:你理解得很好!請你把這兩句讀一讀。(生讀)
師:蘇軾思念著弟弟心緒不寧,他在想些什么呢?
生:弟弟你在哪里。∥沂嵌嗝此寄钅惆。
生:如果能和弟弟一起度過這個中秋節(jié),那該有多好!
生:不知道弟弟現(xiàn)在是胖了還是瘦了,身體好嗎?
生:弟弟你在那里過得好嗎?有沒有什么不順心的事呢?
師:為什么他如此苦苦地思念著弟弟呢?請同學們讀讀下面一節(jié)。
3.感“手足情深,”回歸主題
生:因為蘇軾跟弟弟蘇轍手足情深。
師:什么是手足情深?
生:親兄弟之間的感情深?
師:我們可以從課文的哪里感受到他們的手足情深?
生:小時候,他們倆一起讀書,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離。
師:形影不離的兄弟倆已經(jīng)分別七個年頭了!在他們分離的七個年頭里,一定時刻思念著對方,其實,在這個故事發(fā)生的時候,蘇軾的父母、妻子都已經(jīng)去世了,這世界上他唯一可以依靠的親人就只剩下弟弟了。所以他如此苦苦思念著弟弟,如此心緒不寧!
三.讀悟“埋怨”,咀嚼詞味
過渡:此時此刻——師范讀第四節(jié)(播放背景音樂)請同學們學著老師的樣子,讀讀這一節(jié)找一找,哪個詞可以概括他這時的心情。
生:讀讀找找——埋怨
師:讀讀這個詞(埋怨、埋怨)埋怨是什么意思呢?
生:抱怨、指責的意思(教師可點撥)
師:蘇軾埋怨誰?(月亮)他為什么要埋怨月亮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來理解。
1.抓偏偏,體會月亮的無情
生:因為月亮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這么亮,所以蘇軾要埋怨月亮。
師:請你來埋怨月亮。(生讀句子)(你真是個小蘇軾,埋怨的語氣表現(xiàn)得那么好)
師:注意這個詞——“偏偏”(點擊出示),偏偏也可以說(故意,有意的)
師:那么換個說法這句話可以怎么說?
生:月亮是故意在我和弟弟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這么亮。
生:在我和弟弟分離的時候就這么圓這么亮;我和弟弟不分離的時候又不圓不亮了。
師:是!月亮真是無情,請你來埋怨月亮(生讀句子)(你真是蘇軾的知音,能體會到蘇軾此時此刻的心情)
師:月亮這么無情,蘇軾只能(引讀:出示句子:眼睜睜------埋怨)
師:我們可以感覺到這時的蘇軾心里很(無奈、無可奈何)
師:請你無奈地讀一讀(出示句子讀)
師:他埋怨:
2.多誦讀,體會蘇軾的埋怨
生:齊聲朗讀:無情的月亮啊,你為什么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這么亮呢?
師:看著這明媚的月光,思念著弟弟,想到不能和他團聚共度中秋,蘇軾不禁埋怨起來——(生再讀這句。)
師:別人合家團圓,品嘗瓜果,共享天倫,蘇軾卻思念著弟弟心緒不寧,望著這圓圓的月亮,蘇軾想到月圓人不圓,他怎能不心生埋怨——(生三讀這句。)
3.巧補白,感悟文本的深意
師:讀完這句,這后面有個什么標點符號?(省略號)你覺得是什么意思?
生:我覺得省略號表示蘇軾還在埋怨,還想了很多。
師:假如你就是蘇軾,你還會想些什么呢?
生:弟弟啊!為什么中秋之夜,我們就不能相聚在一起呢?
生:月亮。∧銥槭裁丛趧e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這么亮呢?
生:弟弟,我是多想見你一面。槭裁次覀兛偸欠蛛x呢?
生:弟弟,如果現(xiàn)在能和在你一起賞月,和別人一樣說說笑笑那該有多好。槭裁淳娃k不到呢?
四.讀悟“寬慰”,品味理趣
過渡:同學們想得都很有道理,蘇軾埋怨月亮也是萬般無奈,那么蘇軾是不是一直這樣埋怨下去呢?讀讀下面幾節(jié)
1.自讀理解,抓關鍵詞,會詞意
生:不是的。
師:你從哪個詞語里知道的?(轉(zhuǎn)念)
師:這個詞什么意思?
生:就是改變了想法。
師:蘇軾怎么想的?
生:世上本來就是有悲也有歡、有離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兒,有隱也有現(xiàn)、有圓也有缺一樣,哪里會十全十美呢!
2.勸慰蘇軾,誦中心句,悟哲理
師:看來蘇軾是想通了,同學們想通了沒有?現(xiàn)在老師就是埋怨著月亮的蘇軾,請你來勸解我。
生:蘇軾啊,(你不要埋怨月亮了)世上本來就是有悲也有歡、有離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兒,有隱也有現(xiàn)、有圓也有缺一樣,哪里會十全十美呢!
師:那我和弟弟為什么分離得多,悲傷的多,總是悲,總是離呢?
生:因為世上本來就是有悲也有歡、有離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兒,有隱也有現(xiàn)、有圓也有缺一樣,哪里會十全十美呢。ú粫赖模愫偷艿芊蛛x是很正常的,正所謂天下無不散之筵席,有合總會有離的,你和弟弟分開了,總會有見面的那一天的。
師:哦,正所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模弊怨乓詠,就是這樣!
師:謝謝你!謝謝你的勸解,我現(xiàn)在覺得好多了!寬慰很多!所謂(出示引讀: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師:讀讀課文,這篇課文哪幾句講的就是這個意思?
生:世上本來就是有悲也有歡、有離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兒,有隱也有現(xiàn)、有圓也有缺一樣,哪里會十全十美呢!
師:這樣詩詞和句子對照的課文,同學們覺不覺得很親切?(是的,這樣的課文叫“文包詩”)這里出現(xiàn)的是詞,可以把這樣的課文叫作(文包詞)
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時的蘇軾還是埋怨月亮、滿腹牢騷的蘇軾嗎?
生:不是,他寬慰了許多。
五.讀悟“祝愿”,升華情感
過渡:師:他不僅自己心里寬慰了,還要送給別人美好的祝福:(指讀但愿美好的感情長留人們心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
1.品讀祝福
師:這就是:(齊讀: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師:那么嬋娟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生:月亮/美滿的月光
師:你理解得很對請你把這嬋娟之美讀出來(生讀:但愿美好的感情長留人們心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
師:人不能相聚,但美滿的月色可以共享,這是一份多么美好的祝福!讓我們一起把這份祝福的美好讀出來(生讀:但愿美好的感情長留人們心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
師:這句祝福是蘇軾送給弟弟的,更是他送給誰的?
生:送給所有人,分別的,團聚的
師:我們一起送出這份飽含深情的祝福(齊讀: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再一遍: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師:蘇軾低聲吟誦起來
師生齊: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師:我們大聲朗誦起來
師生齊: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拓展延伸
師:這首詞還有上面的部分,它省略了,同學們想不想聽朱老師把它完整地吟誦出來?(點擊出示全詞)(誦《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師:蘇軾的這首詞飽含深情、富于理趣,又寄托著美好祝愿自寫成以后廣為傳誦。尤其是最后兩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更是成為千古絕唱!它流傳了將近1000年,直到現(xiàn)在,人們還常常把這句話送給親朋好友,表達美好祝愿。同學們,你們想把著句話送給誰呢?
生:我要把它送給……
師:謝謝同學們的祝福
3.點題收尾
師:讓我們回到課文,為什么課文要以這句詞為題呢?
生:因為它是詞中最有名的一句。
生:因為它表達了一種美好的祝愿。
師:只要是了解中華文化的人,都會知道這句話,都會把它作為一份祝福送給親人、朋友和其他需要關心的人。讓我們收藏好這個故事,也收藏好這份祝福:(指讀: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六.作業(yè):
1.背誦課文四、五、六自然段
2.抄寫詞(人有……)
3.說說“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意思”
附板書:
2但愿人長久祝福
心緒不寧埋怨寬慰
《但愿人長久》第二課時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2、認識生字,理解詞語和含義深刻的句子。
3、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4、探究作者的心理情感變換及其原因,領悟作者表達的美好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感悟作者的“思念”之情;探究作者的心理情感變換及其原因。
難點: 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領悟作者表達的美好的感情。
【課前準備】 學生:查閱有關蘇軾的生平、作品資料;熟讀課文。 教師: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激趣:中秋節(jié)在古代又稱“仲秋節(jié)”、“團圓節(jié)”、“月節(jié)”,有關月亮的古詩你了解了哪些?
那有關月亮的歌曲你知道嗎?下面請大家欣賞一首有關月亮的歌曲。
【媒體】播放《明月幾時有》,你聽出了什么?點題。
2、動人的旋律給了我們美的享受,表達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這種美好的感情會長留人們心間,就像那千古流傳的古詩詞,到今天依然散發(fā)著無窮的魅力。
3、切入主題:這首歌曲的詞作者就是900多年前的宋代大文豪蘇軾,他在創(chuàng)作這首詞的時候經(jīng)歷了復雜的感情變化,請你快速瀏覽課文,把文中表示蘇軾感情變化的詞語找出來:
【板書】 思念 埋怨 寬慰
看了這三個詞語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都有“心”這個偏旁)
那么就讓我們一起走入蘇軾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吧!
【出示】請大家找一找、想一想、說一說蘇軾感情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在三個詞語之間打上箭頭)
二、感悟“手足情深”
1、自讀課文第2、3自然段,思考:蘇軾思念了誰?在什么情況下思念的?
2、【媒體】出示兩幅圖:一是人們中秋團圓賞月,二是蘇軾思念親人。
(1)看了這兩幅圖,你有什么感受?
。2)對比讀,讀出團圓的熱鬧喜慶,讀出蘇軾的孤獨愁悶。
3、蘇軾為什么會這樣思念弟弟呢?用書上的一個成語叫——
【板書】 手足情深 (理解)
4、【媒體】出示練說,師相機點評。
蘇軾滿懷深情地回憶:記得小時候我們…… ……長大后…… ……
如今,分別…… ……此時此刻…… ……
5、是啊,蘇軾的母親、妻子和父親都相繼去世了,可以說弟弟蘇轍是他唯一的親人,在這萬家團圓之際,他怎能不牽掛著他的弟弟呢?感情朗讀第3自然段。
6、過渡:牽腸掛肚卻又無法相見,他只好借酒消愁,但“酒入愁腸愁更愁”。月亮漸漸西沉,他怎么能安然入睡呢?這時的他,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7、【媒體】出示“他眼睜睜地望著那圓圓的月亮……這么亮呢?……”(配圖)
探究“眼睜睜”“,體會蘇軾的'無奈。
8、師:蘇軾怎么“埋怨”的?(點一點板書的“埋怨”)
生:“無情的月亮啊……變得這么圓、這么亮呢?”
老師找出了一輪“月”一個“人”(邊板書),請你幫老師完成這個詞語填空。
【板書】 月圓人缺
9、要是在現(xiàn)代,你和兄弟姐妹的感情這么深,在中秋佳節(jié)之際,你會怎么做?
10、師:“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再遠的距離也阻隔不斷蘇軾對弟弟的思念,感情越深就越發(fā)思念,越思念就越睡不著。在蘇軾的眼里,此時的月亮是那么的——“無情”
指導朗讀(“偏偏”含有責怪、埋怨的意思)。
過渡:他一直這樣不停地埋怨月亮嗎?你從下文中哪個詞看出來的?(轉(zhuǎn)念)
蘇軾并沒有沉浸在低落和愁苦之中,他要尋求內(nèi)心的解脫和寬慰。我們來看看他“轉(zhuǎn)念”又是怎么想的。
三、體會“美好感情”
1、【媒體】出示“世上本來就是有悲也有歡……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
2、邊讀邊仔細體會,從中你讀出了什么?
3、引導學生體會蘇軾豁達大度的人生態(tài)度和熱愛生活的積極情懷。
相機點撥。
4、師:因為他知道陰晴圓缺、花開花落是自然規(guī)律,知道悲歡離合、酸甜苦辣是人生必須的經(jīng)歷,所以胸懷“美好的感情”,把祝福送給天下所有人。(著重圈點“情”字)
5、除了手足之情,還有哪些美好的感情會常留在人們心間?
師相機點撥。
6、讓我們帶著這份“美好的感情”來朗讀這段話吧!
【媒體】配樂。學生讀完,師接著朗誦《水調(diào)歌頭》全詞。
7、其中的千古名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流傳至今,現(xiàn)在你能理解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了嗎?
【板書】 長久、嬋娟 (著重解讀“嬋娟”)
8、師:只要是真摯的、美好的感情都是人世間最真、最善、最美的東西,讀到這兩句詞,你頭腦里一定會浮現(xiàn)出感動你的人或者事,你最想把這句祝福送給誰?
學生交流。(課后繼續(xù)送出你真摯美好的祝福)
四、小結(jié)全文
1、教師結(jié)合板書小結(jié)。
2、布置作業(yè):中秋節(jié)快要到了,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寫下了“明月”和“思念”這兩大主題的詩篇,請選擇你喜歡的幾首熟讀、背誦,我們來舉行一次朗誦會。
【板書設計】 2 但愿人長久
思念 手足情深
埋怨 月圓人缺
寬慰 長久 嬋娟
《但愿人長久》第二課時教學設計3
一、設計意圖: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倡學生多讀書、少做題。因此,堅持以讀為本,引導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對閱讀材料進行適度的探究、想象、感悟,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一種好辦法。本課主要寫了北宋大文豪蘇軾創(chuàng)作名詞《水調(diào)歌頭》的經(jīng)過,屬于“文包詩”類文章。課文用詞豐富傳神,意境深遠而富有美感,字里行間流露出蘇軾對弟弟的思念之情,反映了他“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積極人生態(tài)度和廣闊胸襟。這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教材。為此,我運用自主探究與朗讀感悟相結(jié)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采用聯(lián)系寫作背景理解重點句段,引導學生轉(zhuǎn)換角色,想蘇軾所想,悟蘇軾之情,并輔之以有感情的朗讀,可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
二、主要教學過程:
。ㄒ唬⿴熒勗,引入課題:
1、同學們,一年一度的中秋節(jié)又要來到了,中秋節(jié)晚上的月亮特別圓。古代文人都喜歡以月亮為題材寫出了許多優(yōu)秀的詩篇,你能說幾句嗎?
2、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一篇與月亮有關的文章。
(板書:但愿人長久)
。ǘ┞(lián)系課題,鼓勵提問:
1、看課題,你最想了解什么?
2、教師歸納:
(1)蘇軾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寫這首詞的?他的情感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2)書上寫的那幾句詞該怎樣理解?表達了蘇軾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初讀課文,抓住情感線(著重圍繞第一個思考題):
1、學生自讀圈畫(讀的形式可多樣化)。
2、組織交流,教師板書:
“心緒不寧——埋怨——寬慰”
3、引導學生看板書再提問,即蘇軾為什么會心緒不寧?埋怨?寬慰?(重點學習目標)
(四)轉(zhuǎn)換師生角色,深入探究課文:
(學生扮演蘇軾,教師充當四年級的小學生)
1、學習1—3自然段:
。1)師:蘇先生,中秋之夜,家家戶戶都在品嘗月餅,欣賞明月,您老為什么如此“心緒不寧”呀?
(2)學生讀書準備。
。3)指名回答,要求:注意說話者的身份;回答得有說服力,使人信服。
(其間穿插多形式的朗讀)
2、學習第四自然段:
(1)師:蘇老先生,您在遙遠的他鄉(xiāng)思念弟弟,“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嗎!這我已經(jīng)理解了,可您又在“埋怨”誰呀?
。2)學生說(穿插讀)
。3)看圖想象(利用多媒體):圖上畫的是什么時候?什么地方?你在干什么?此時此刻,你在想什么?
。4)重點讀好:無情的月亮啊,你為什么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這么亮呢?
學生練習讀——指名讀(評點讀)——齊讀第四自然段
3、學習第五、六自然段:
。1)師:蘇先生,后來你的心情變了,還吟誦了一首千古名詞,最后五行我已讀過,可我還是不明白這幾行詞怎么能表達你的“寬慰”之情呢?請您給我解釋一下,行嗎?
。2)學生各自朗讀后兩段。
(3)鼓勵學生小組(也可同桌)交流,圈畫重點句段,準備回答。
。4)組織班級交流:
、僦该f;②小組間相互補充;
、蹖W生在書上畫出相關詞的意思:
。ㄖ攸c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軒熒纸巧x(分詞和詞的意思);⑤男女學生輪讀。
(五)朗讀四、五、六自然段,加深體會作者情感。
。┱n堂小結(jié)(結(jié)合板書)。
三、板書:
但愿人長久
心緒不寧:思念弟弟
埋怨:月圓人不圓
寬慰:真情留人間
【《但愿人長久》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02-19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10-16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01-17
《比尾巴》第二課時教學設計10-06
《秋天》第二課時教學設計10-06
《雪兒》第二課時教學設計10-06
《金子》第二課時教學設計10-07
《尊嚴》第二課時教學設計10-07
觀潮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1-31
《黃繼光》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