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陰》教學設計范文(精選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醉花陰》教學設計范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醉花陰》教學設計 1
一、教材分析:
教材選了李清照的兩首詞——《醉花陰》和《如夢令》,均屬于李清照的前期作品,即便是寫惜花、寫離愁,仍格調清新,筆法自然,毫無矯飾。充分體現(xiàn)了李清照作為一代“婉約詞宗”的大家風范。
《醉花陰》講述的是作者李清照在丈夫趙明誠長期外出做官之時,獨自把酒賞菊過重陽的事。詞中作者通過一系列畫面把自己對丈夫刻骨銘心的思念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因為是詞,所以本文的語句顯得含蓄,單從詞的字面上看,學生不易讀懂,因此本文的教學光靠朗讀是遠遠不夠的,重點放在賞讀詩句上,通過賞讀分析進而體會詩人的.情感。
《如夢令》寫惜花之情,此詞篇幅短小,但意趣橫生,主要以對話形式加以表現(xiàn),很有生活情趣。全詞猶如一場獨幕劇,環(huán)境氛圍、人物的對白、動作、神態(tài)、心里活靈活現(xiàn),躍然紙上。限于課堂時間限制,在教材處理時不能兼顧,只能一主一次——重點賞析《醉花陰》,而將《如夢令》作為當堂檢測,點到為止。
二、教學目標設定:
因為該兩首詩編入選修課本,而且之前學過李清照的幾首詞,所以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不在于基礎知識和常識,而在于通過比較、分析、閱讀,對李清照對李清照其人、其創(chuàng)作有一個更為全面的認識和把握。鑒于此,我確定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賞讀《醉花陰》,體會詞中婉約蘊藉的情感,充分感受主人公相思的凄苦與美麗,體悟詞人高雅的品格和非凡的勇氣。
2、涵詠體味李清照詞自然巧妙的藝術手法和意境,提高審美情趣。
3、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過作品初步了解其創(chuàng)作主題及風格。
三、教學方法:
強調誦讀、引導賞析、比較閱讀
四、課前準備:
1、搜集李清照的相關圖片和照片,制作PPT。
2、準備好《醉花陰》MP3音頻材料。
3、印發(fā)學案,指導學生復習回顧之前學過的李清照的作品。
《醉花陰》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與創(chuàng)作。
2、理解詞中作者抒發(fā)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品風格與社會環(huán)境、個人遭遇的關系。
4、分析詞中的意象。
教學重點
把握詞中作者抒發(fā)的感情
教學難點
了解作者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風格
教學方法
朗誦法討論法比較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古人喜歡用花來形容女子的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紅”等,但宋代有位女詞人卻以憔悴的“黃花”自指,同學們知道她是誰嗎?(李清照)
李清照是我國文學史上杰出的女詞人。她學識淵博,才華橫溢,工于詩詞,長于文賦,以前我們曾經學過她的不少作品,大家能不能背出一兩首來?或者說出一兩句?(《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按饲闊o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保
看起來同學們對李清照的詞都相當熟悉。她的詞婉麗清暢、精美絕倫,是詞中之精品,很值得一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她早期的詞作《醉花陰》。(板書課題)
二、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婉約派女詞人。號易安居士。她的詞在蘇軾、柳永、周邦彥之外別樹一幟,婉約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實感,語言清新自然,流轉如珠,音調優(yōu)美,故名噪一時,號為“易安體”。
李清照自幼就受過很好的教育,其父親李格非是學者兼散文家,母親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學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藝,能詩詞,善書畫,很早就受人注意。史書記載說她:“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崩钋逭帐藲q嫁了太學生趙明誠,趙愛好金石之學,也有很高的文化修養(yǎng)。婚后,他們過著美滿和諧的生活,夫婦在一起常常詩詞唱和,欣賞金石拓片。趙明誠很晚才出仕,到過萊州、淄州等地任職,李清照便常常以詩詞排遣寂寞,表達對丈夫的思念之情。1127年趙明誠南下奔母喪。恰在這時,戰(zhàn)亂爆發(fā),金人攻破洛陽,徽、欽二宗被擄,高宗即位,后又南下避難,建立了南宋小朝廷。因趙明誠在江寧任知府,李清照于是載書十五車過淮渡江奔往建康。不久,他們藏于家鄉(xiāng)十余間屋中的書籍、金石、器物全被焚毀。兩年后,李清照46歲時,趙明誠竟不幸病死。從此她開始了國破、家亡、夫死的悲慘生活旅程。她先是追隨流亡朝廷到過溫州、越州等地逃亡避難,最后又寓居于杭州。這期間,她隨身攜帶的她所珍愛的`古銅器、書籍等也相繼遺失或被盜。她孤苦伶仃地度過了悲慘的晚年,大概于1155年在臨安去世。
李清照的詞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期,南渡前:內容:閨情(離愁)詞風:清麗明快。
南渡后:內容:懷舊、悼亡詞風:凄涼、低沉
三、寫作背景
宋徽宗大觀二年重陽節(jié),趙明誠游宦在外;李清照獨居青州,重陽賞菊,無人相伴,故作此詞,以抒發(fā)寂寞無聊之感。
四、釋題
醉花陰,詞牌名。初見于毛滂《東堂詞》,詞中有“人在翠陰中,欲覓殘春,春在屏風曲。勸君對客杯須覆”,詞牌取義于此。雙調五十二字,上下闋各五句,三仄韻。
五、播放朗讀,品味詩詞
六、自由朗讀提讀
七、賞析
問題設置
1、這首詞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哪個字透漏出來的?
2、作者開篇寫愁,可是愁是抽象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如何去表現(xiàn)愁呢?在李清照之前有很多寫愁的高手(見導學案)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是個長——李白
一片飛花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杜甫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
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赜^
這些寫愁的名句共同特點是運用了比喻,將抽象的愁形象化了。李白寫愁,說愁是有長度的,可以衡量的。杜甫寫愁,從一片飛花的飄落,感受到春天的流逝,何況背后是萬點紅,愁是有數(shù)量。李煜把愁比喻一江春水,有長度,寬度,深度;秦觀的愁有數(shù)量有深度。李清照是如何寫她的愁的呢?(小組討論)
提示
李清照的愁緒延續(xù)了多久?哪些字能體現(xiàn)出來?
永晝半夜又
李清照的愁思從白天到晚上,甚至更長,佳節(jié)又重陽,“又”字說明不止一個重陽節(jié)。
李清照寫愁是從時間的長度上著手,一年之久,相思成災
3、詞人為何而愁?思夫
4、詞人如何排遣相思之苦,打發(fā)空虛生活?賞析下片。提問明確喝酒賞菊重陽菊花怒放,香氣溢人,景色越美,詞人內心越凄涼。古人說借酒消愁愁更愁,因而“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關于這一句有一個故事,據(jù)說李清照將這首詞寄給在外做官的丈夫趙時誠后,趙時誠贊賞不已,自愧寫詞不知妻子,卻又想要勝過她,于是杜門謝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詞五十首,并將李清照的這首詞夾雜其中,請友人陸德夫評論。陸德夫細加玩味后說:“只三句絕佳。”趙明誠問哪三句,陸德夫說:“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闭潜驹~的最后三句。
5、“人比黃花瘦”這樣比喻有什么豐富的內涵?小組討論
黃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與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體態(tài)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傳統(tǒng)象征意義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這樣的比喻正比較恰切地反映了當時作者由于離開丈夫而孤獨、愁悶的生活狀態(tài)和內心情感。取義新奇?zhèn)魃,言情含蓄?/p>
6、小結這首詞寫了李清照閨中生活的孤獨寂寞,從題材看是閨怨詞。是李清照的前期作品。
7、欣賞歌曲再次體會作者情感。
8、拓展延伸
閱讀《武陵春》
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zéměng)舟,載(zài)不動許多愁。
北宋敗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來到南方,故鄉(xiāng)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書籍文物被焚毀。建炎三年(1129)丈夫趙明誠病故之后,金人揮兵南侵,李清照為避兵亂而只身各處流亡。紹興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華時寫了這首《武陵春》詞。這時她已經53歲了,經歷了國家敗亡、家鄉(xiāng)淪陷、文物喪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處境凄慘,內心極其悲痛。
問題設置
(1)這首詞表現(xiàn)了詞人的什么感情?
抒發(fā)了內心深處的苦悶和憂愁,這時她因金人南下,幾經喪亂,丈夫已逝,只身流落金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覺悲從中來。因此她日高方起,懶于梳妝,以淚洗面來宣泄內心的痛苦。
(2)“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為寫愁名句,這是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好處?
巧妙地運用比喻,把原本無形的愁緒比作有重量的東西。變抽象為具體,化無形為有形。使愁緒表現(xiàn)的自然服帖,不著痕跡。
9、背誦《醉花陰》
10、作業(yè)運用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醉花陰》的畫面
《醉花陰》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了解李清照其人及其前期詩風
2、梳理詞意、理清思路,感受李清照清新精美的詞作特色。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梳理詞意、理清思路,把握詞作內容及其情感
難點:體會作者將抽象情思具體化時清新精美的藝術特色。
解決辦法:本文字詞內容不難,理解起來相對簡單,但若不將這首詞分不同角度去欣賞,很容易將詞作的情思落入俗套。
課時安排:1課時
一、導入(知識導入)
中國的古典詩詞情深意切、意蘊綿長,以“愁”為主題的詩詞比比皆是。崔灝如此說思鄉(xiāng)之愁: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秦觀如此說寂寞之愁: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李煜如此說亡國之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蘇軾如此說生死離別之愁: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今天,我們一起來感悟一下南宋女詞人李清照筆下的相思之愁。
二、作者介紹
李清照(1084——約1151),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宋代婉約派女詞人。其詞清新精美,富有真情實感,故名噪一時,稱“易安體”。
早期生活于政治穩(wěn)定、經濟發(fā)達的北宋,十八歲嫁給情投意合的趙明誠,婚后夫婦二人詩詞唱和、共同整理金石文物,生活頗為舒心適意。對于此時的李清照來說,閨房繡戶是她的生活世界,美滿婚姻是她的人生理想。但隨著趙明誠的出仕,夫妻暫離,生活中出現(xiàn)些許缺憾。因此,李清照早年詞作主要表現(xiàn)一個少女、少婦悠閑風雅的生活情趣,內容多寫自然美景、閨閣生活以及夫婦之間的離別相思,詞調清麗、明快。
后期經歷了國破、家亡、夫死的悲劇,生活劇變,境遇孤寂凄苦,因此,李清照后期詞作多表現(xiàn)她晚年的凄涼身世和寂寞愁苦,詞調凄涼、低沉。
三、誦讀體會
1、學生齊讀,解決基本字音、斷句問題
2、老師(女)范讀,情境引導,體會詞人情感
3、錄音(男)范讀,加強情感體會。
4、再次學生齊讀,回味詞作。
四、品析詞作
。ㄒ唬┱f重陽
問1:請在詞作中找出,本詞創(chuàng)作于哪一天?
明確:重陽節(jié)(回歸原文:佳節(jié)又重陽)
問2:重陽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說一說你對重陽節(jié)的了解。
參考:
、僦仃柮Q重陽節(jié),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漢中葉以后的儒家陰陽觀,有六陰九陽。九是陽數(shù),故重九亦叫“重陽”。
②重陽節(jié)傳說桓景治瘟魔
、壑仃柣顒映鲇钨p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
④重陽詩歌
A、孟浩然《過故人莊》: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B、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C、杜牧《九日齊山登高》: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D、毛澤東《采桑子重陽》: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
。ǘ┢吩~作
問1:重陽節(jié)所有的人都在高高興興與家人團聚、慶祝節(jié)日。我們的詞人在這一天又是何種心情呢?詞作中哪個字指明了這種心情?
明確:愁。(原文:薄霧濃云愁永晝)
問2:請同學們緊扣“愁”字,結合詞作說說自己的體會。
參考:
環(huán)境:薄霧濃云
重陽不陽,反倒是陰沉的天氣,更襯得詞人心情低沉陰郁。
景物:瑞腦金獸
這一句看似寫物實則寫人,描畫了作者一個人無限凄涼地獨坐窗邊,呆呆地看著爐忠瑞腦慢慢燒完的形象,從而體現(xiàn)出詞人孤獨、無聊生活中無限的相思之意。
玉枕紗廚:描畫了作者秋夜獨眠的情景,一個“涼”字看出詞人的'輾轉反側、孤枕難眠,也只有失眠之人才能觀察到夜半時分涼意慢慢滲透的溫度變化,這種涼不僅是天氣之涼,也是詞人身體之涼,更是詞人心境之涼。
時間:永晝、半夜、又
“永晝”“半夜”說明作者的愁思從早到晚一直縈繞著詞人。
“又”說明作者獨自過重陽已經不是一次了,詞人的相思之長可見一斑。
活動:把酒、賞菊
重陽節(jié)詞人依俗把酒賞菊,但詞人喝的酒是悶酒、是愁酒,因此只能“愁更愁”。賞的菊雖有“暗香盈袖”,此時卻只能讓詞人獨自銷魂。
名句: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A、修辭:夸張、對比、比喻。以菊喻人,將人菊對比,說人比菊瘦。
B、意象:“黃花”即菊花,菊花在外形上淡雅清瘦,歷來是君子之花,酷似作者清雅的品格;同時簾外“瘦”菊與作者體態(tài)相近,恰當?shù)乇憩F(xiàn)出作者因相思而日漸消瘦的體態(tài)。
C、意境:詞人在重陽佳節(jié)之日,把酒賞菊卻愈覺孤獨愁悶,匆匆回到閨閣,此時正有瑟瑟秋風吹起,露出簾內思婦比簾外黃花還消瘦的身影。
D、情感:詞人因愁而瘦,真真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語)
補充賞析:
一則,以簾外黃花與簾內玉人相對比映襯,境況相類、形神相似。
再則,因花瘦而觸及己瘦,請賓陪主,同命相恤,物我交融,手法甚新。
三則,用人瘦勝似花瘦,最深至最含蓄地表達了詞人的離思,與詞旨相合,給人余韻綿綿之感。
名句故事:據(jù)說李清照將這首詞寄給在外做官的丈夫趙明誠后,趙明誠贊賞不已,自愧寫詞不知妻子,卻又想要勝過她,于是杜門謝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詞五十首,并將李清照的這首詞夾雜其中,請友人陸德夫評論。陸德夫細加玩味后說:“只三句絕佳!壁w明誠問哪三句,陸德夫說:“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五、總結
《醉花陰》一詞,以“愁”字開篇,以“瘦”字結尾,貫穿全詞始終是詞人的孤獨愁絕,正因此,全詞無論是天氣還是景物,無論是瑞腦金獸、玉枕紗廚,還是簾外黃花都染上了詞人的一抹愁苦。通過景物、活動作者將原本看不見、摸不著的愁思表現(xiàn)得具體可感。
六、作業(yè)背誦詞作
【板書設計】
重陽
佳節(jié)
愁
環(huán)境:薄霧濃云
時間:晝、夜、又
活動:把酒、賞菊、瘦
《醉花陰》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把握其詩風的變化
2、體味詞的意境,把握詩歌情感
3、鑒賞詩歌關鍵詞語,體會詩歌情感
教學重、難點:
學習鑒賞詩詞的基本方法,并且能運用到實際的鑒賞過程當中。
在正式上課前播放《醉花陰》詞曲,營造情感氛圍
導語:
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有這樣一類專門表現(xiàn)女子情感的傳統(tǒng)題材,或"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的少女懷春,或"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的思婦懷人,或"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的宮婦怨情。它們被統(tǒng)稱為"閨怨詩"?上У氖窃谀菢拥姆饨甏,這些情懷多由男詩人代筆。這一現(xiàn)象終于在宋代被一個女人打破了,她以自己驚世的才華,大膽的筆觸,借助詞作直寫自己的閨怨情愁,使詞壇綻放出了一道最奪目的`光芒。她就是李清照。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卓然不群的女詞人的內心世界,來品讀她的一首愁情詞。(板書)
古人云:讀其書,誦其詩,更得知其為人。大家在下面查閱了不少李清照的資料,也熟知她的一些詩文。那就請你們來談一談你所了解的李清照。
(學生暢所欲言)
二、作者介紹(學生總結,教師帶過)
李清照(1084-約1151),宋代著名婉約派女詞人,號易安居士。
李清照是最有才華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時過目不忘,出語驚人,博覽群書。齊魯壯麗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創(chuàng)作靈性,少女時代即名噪一時,嶄露崢嶸;楹,清照與丈夫情投意合,如膠似漆,"夫如擅朋友之勝"。然而好景不長,朝中新舊黨爭愈演愈烈,一對鴛鴦被活活拆散,趙李隔河相望,飽嘗相思之苦。后來金人鐵蹄南下,南宋王朝腐敗無能,自毀長城。趙明誠空懷滿腔熱血,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目睹國破家亡,清照"雖處憂患窮困而志不屈.
李清照的詞自成一家,被稱為"易安體",詞作有《漱玉詞》。
李清照經歷了南北分裂之亂,在南渡前后,她的詞風變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詞多描寫少女、少婦的閨中生活,如《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于輕快活潑的畫面中見作者開朗歡樂的心情和輕松悠閑的生活;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與丈夫經常是分居兩地,她的很多詞中表現(xiàn)的是一種相思之愁,對丈夫的思念,如《醉花陰》(薄霧濃云);南渡后,生活的苦難使她的詞風趨于含蓄深沉!镀兴_蠻》、《念奴嬌》、《聲聲慢》等詞表現(xiàn)了詞人長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國破家亡之愁。
李清照的創(chuàng)作以南渡為界分為兩期。
南渡前:南渡后:
內容——閨怨離愁內容——懷舊悼亡
詞風——清麗柔媚詞風——凄婉哀怨
李清照的詞之所以出現(xiàn)這樣的分期,是因為他的人生經歷。我們可以用三個詞語來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歷繁華、中經喪亂、晚景凄涼
那今天我們先來看一首她中期的詞作--《醉花陰》。
學生明確《醉花陰》的寫作背景
宋徽宗大觀二年重陽節(jié),趙明誠至仰天山羅漢洞觀月,流連忘返;李清照獨居青州歸來堂,重陽賞菊,無人相伴,故作此詞,以抒發(fā)寂寞無聊之感。
三、讀愁
。ㄒ怀踝x感詩情)
詩歌是為了傳情達意,我們在剛接觸一首詩歌時,一定會對詩中蘊含的情感有一個最初的感受。這首詩歌我們已經預習了。那接下來我們就帶著自己對詞作的情感把握,通過朗讀來表現(xiàn)出來。好,我們在下面自由朗讀一下。
全班朗讀。再找個別同學朗讀。
同學們在讀完本詞之后,你能說說這首詞給你的感覺是什么?用一個字來概括?
。ǔ睿
師:(板書:愁)薄霧濃云愁永晝,作者開篇寫愁,可是愁是抽象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聞不到嘗不了,少有才力的李清照如何去表現(xiàn)愁呢?況且,在李清照之前,有很多人寫愁,而且都是寫愁高手,大家看。
《醉花陰》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根據(jù)教材的特點,結合課標的要求,我制定以下目標:
(1)通過誦讀準確把握該詞的情感;
。2)了解并把握李清照的創(chuàng)作分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誦讀和賞析把握作者情感。
教學難點:體會并理解李清照創(chuàng)作分期和創(chuàng)作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設計
同學們,我們先看一句臺詞:“皇上,您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PPT展示),當然也有人進行過惡搞。(PPT展示:皇上,您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容嬤嬤嗎)
實際上,大明湖畔確實出現(xiàn)過一些美女和才女,這里有一幅對聯(lián)為證:
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
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彩有后主遺風。
這就是郭沫若題李清照故居漱玉堂的對聯(lián),那么我們今天就來走進李清照,學習《李清照詞兩首》。
二、板塊教學,整體感知
1.讀一讀。向學生提出四維誦讀要求。
讀得準確
讀出節(jié)奏
讀出關鍵
。ǔ睿阂粋“愁”字開篇,反應的是作者濃濃的`愁思,使全詞都籠罩在凄迷、哀怨的氛圍當中。思考:李清照因何而愁?
涼。表面上:重陽節(jié),天氣轉涼。玉枕紗櫥,難于風寒。
深層面:獨居家中,沒有家庭的溫馨,內心感到孤獨、凄涼。)
引申問題:本詞寫作的季節(jié)?時間?
重陽節(jié)。本應于家人團聚,而此時趙明誠在山東做官,李清照在青州老家居住,李清照清寂無聊,寫了這首詞給趙明誠,以寄相思!坝罆儭薄鞍胍埂薄包S昏后”。巧妙抓住了這幾個時間的推移,來寫自己在家中生活的空虛,無聊,來表達自己對丈夫那種夜以繼日的相思之情。
讀出感覺
2.品一品。品讀“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黃色的菊花與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體態(tài)相近,這樣的比喻比較恰當?shù)胤从沉水敃r作者由于作者離開丈夫而孤獨、愁悶的生活和內心情感。
3.比一比:比較李清照前期作品《如夢令》,闡釋不同環(huán)境下的不同創(chuàng)作風格,引進李清照創(chuàng)作分期。
18歲之前,天真爛漫的少女時代(李格非之女,)。代表作品《點絳唇·蹴罷秋千》《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18歲嫁于趙明誠(金石學家),婚后生活幸福,44歲之前有時過著獨居的生活;代表作品:《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醉花陰》
宋欽宗靖康二年、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李清照44歲,靖康之難;46歲,丈夫趙明誠病逝于建康。
最后,請同學為該詞選一幅插圖。
三、總結提升
本節(jié)課是在誦讀和品味中體會李清照這首詞中的情感(描繪孤獨的生活、抒發(fā)相思之情);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分期。
【《醉花陰》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醉花陰》教學設計04-16
醉花陰教學設計04-28
《醉花陰》優(yōu)秀教學設計10-06
《醉花陰》教學設計11篇04-17
《醉花陰》教學設計12篇04-16
《醉花陰》教學設計(11篇)04-17
醉花陰教學設計10篇04-28
《醉花陰》教學反思04-07
《醉花陰》教學設計12篇【薦】10-17
《醉花陰》教學設計(集錦11篇)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