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什么是面積》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tǒng),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什么是面積》教學設計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什么是面積》教學設計1
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P39—40“什么是面積”
教學目標:
通過對具體實物和平面圖形的感知理解面積的含義;經(jīng)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重點:
理解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
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準備:
課件、長方形和正方形卡片、方格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周長的含義,引入面積
1、復習“周長”含義
師出示一本數(shù)學課本,問:數(shù)學封面是一個什么圖形?你能摸出它的周長來嗎?
師請一名學生上來摸一摸,其余評價。
2、引入“面積”
師:封面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這一周包含里面的這些地方嗎?
那么這些地方又叫什么呢?
3、師摸著數(shù)學書封面的表面,說明:數(shù)學封面的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的“面積”(板書:面積)。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什么是面積”(再板書:什么是)
二、認識面積的含義
1、感性認識
。1)課件逐一出示硬幣、樹葉、湖面的圖片。
問:它的面積在哪里?請學生上來指一指。
請學生上臺邊摸邊說,其余評價。
。2)師:剛才我們看到的這些“物體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板書)。
(3)舉生活中的例子。
問:你能舉一個其它物體的面積嗎?
2、抽象出圖形
。1)在上述的圖形中抽象出圖形。
問:其實,我們沿著湖邊描一圈,就可以得到這個圖形。樹葉、硬幣的表面也可以通過這樣的辦法,得到這些圖形。你知道它們都叫做什么圖形嗎?
。▽W生說不出來時,師就說明這些圖形都統(tǒng)稱為“封閉圖形”。)
。2)理解“封閉圖形”。
問:你怎么理解“封閉”二字的?
你能判斷下面圖形中,哪個是封閉圖形?哪個不是?
課件出示,請學生回答,并說一說:是怎么判斷的?
。3)歸納總結(jié)出“面積的含義”。
問:上面這句話還可以怎么說?(指著黑板的含義。)
讓學生先交流,再請學生回答。
師最后板書: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他們的面積。
。4)指出長/正方形的面積
師拿長方形和正方形各一個,問:這兩個還是封閉圖形嗎?
又問:你知道這兩個圖形,哪個面積大?你是怎樣知道的?
請1名學生回答。
再問:還有不同的辦法嗎?
讓學生獨立思考片刻,再與同學交流,最后匯報。
。5)師課件展示學生未提及的課本的方法。
師注意強調(diào):標準要大小統(tǒng)一。
問:你認為那種比較方法最好?為什么?
師強調(diào):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是我們以后重點要用的。
三、數(shù)一數(shù),畫一畫
1、下面兩個圖形哪個面積大?(課件出示P41“練一練”的第2題。)
請學生獨立數(shù)一數(shù)再回答,其余評價。
2、畫一畫(課件出示P40的“畫一畫”。)。
讓學生獨立完成,師巡視,請幾名學生投影匯報,其余評價。
強調(diào)面積要是7個方格。
四、總結(jié)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還有什么想說的,想問的?
五、練一練
1、P41“練一練”的第1題。
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再請學生回答,師最后課件演示重疊對比的比較方法。
2、P41“練一練”的第3、4題。
先讓學生交流,再請學生回答,師最后課件演示不足一個方格的數(shù)法。
《什么是面積》教學設計2
【教材簡析】
“什么是面積”是北師大版三年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內(nèi)容,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內(nèi)容。教材通過“四個實物的比大小”、“比較面積大小策略的多樣性”、“畫一畫”三個層次引導學生逐步認識和理解面積含義,并為后面學習面積單位及面積的計算作好鋪墊。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在知識方面已經(jīng)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特征,認識并會計算周長。在學習中已經(jīng)積累一些動手操作經(jīng)驗,已初步形成觀察、評估、驗證等能力。把握編者意圖,結(jié)合學生實際狀況,我確立了如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jié)合具體實例和畫圖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過程與方法:經(jīng)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分析綜合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根據(jù)對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和可能遇到的困難的分析,我確定了重難點并采取了相應的對策。
【教材處理】
采用摸一摸、比一比、看一看、說一說等活動幫助孩子理解教學重點“結(jié)合具體實例理解面積的含義”。再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突破本課難點“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方法,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為了落實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流程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教學開始,我采用了輝煌老師的觀點—開門見山,利用學生熟悉的數(shù)學書和信息書,以及硬幣,手掌面、樹葉四個小活動,將孩子的注意力引到“面”上,通過孩子的摸一摸、比一比,感受一樣大、不一樣大的面,甚至包括曲面,使孩子初步感知物體的面。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面積概念
在這一小環(huán)節(jié)中,先通過老師的問題,我們剛才摸到的都是物體什么?
2、動手操作、比較大小,正確理解面積的意義
首先通過兩個大小懸殊的三角形引出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方法之一觀察法,接著出現(xiàn)練一練的第一題及時鞏固,培養(yǎng)直觀估測的能力。然后出示(附頁2中圖6)的長方形和正方形,讓學生猜猜誰的面積大,意見不統(tǒng)一,使孩子們有了想要驗證結(jié)果的欲望,這就自然引到探索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中、在學生自主探索和小組合作時,我走入其中巡視指導,并采用網(wǎng)友們的建議,及時評價某些孩子的方法:“你的方法真是與眾不同,你準備一下,一會兒把它介紹給大家好嗎?”這樣不但提高了孩子們的積極性,也有助于在匯報時按照剪拼法、擺圖形、數(shù)格子這樣由繁到簡的順序,學生自然就體會了數(shù)格子法的簡單、這樣的'順序?qū)嶋H是由容易理解的方法開始的,由最初的生活經(jīng)驗到數(shù)學的思考過程。
三、實踐應用
在學生充分的探究完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后我出現(xiàn)50頁練一練的第二題,體會數(shù)格子比較面積大小的快捷。最后我設計了一個孩子們感興趣的創(chuàng)意大比拼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對面積的認識,使學生直觀感知面積相同的圖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狀。
四、總結(jié)收獲
本課最后讓學生說一說收獲,再次鞏固所學,達到在真正理解掌握的基礎上靈活運用的目的。
【《什么是面積》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面積與面積單位》教學設計06-01
面積教學設計05-30
《面積》教學設計03-24
什么是面積教學反思04-14
《認識面積》教學設計06-22
認識面積的教學設計12-06
梯形的面積教學設計03-03
《梯形的面積》教學設計04-25
《圓面積》教學設計05-04
數(shù)學面積的教學設計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