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班語言蘿卜回來了教案及反思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語言蘿卜回來了教案及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語言蘿卜回來了教案及反思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的內容,了解小動物們相互關愛的美好情感。
2、學習描述小動物心理活動的語句。
3、體驗相互關心、與人分享的美好情感。
4、理解故事內容,記清主要情節(jié),初步學習人物的簡單對話。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觸筆理解故事內容,了解小動物們相互關愛的美好情感。
難點:激發(fā)孩子對“關愛他人”、“與人分享”美好情感的真正感悟。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幼兒認識故事中所涉及的動物以及食物。
物質準備:雪天背景圖一幅,大蘿卜圖片一張,故事錄音,小白兔、小猴、小鹿、小熊角色圖片一張,腳印組合成的箭頭、打X得嘴巴圖片各四個;幼兒關心他人、與人分享的生活情景圖片。
活動過程:
1、激情導入,引發(fā)疑問。
師出示背景,展開談話:“這是什么季節(jié)?”“雪地里有什么?”“這么冷的天,小兔子出來找東西吃,它看見蘿卜會怎么樣?”
2、完整欣賞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師設問:“故事里有哪些小動物?”“小動物有沒有把蘿卜吃掉?它們是怎么做的?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角色圖。
3、分段欣賞故事,結合圖片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學習心理描述語句。
師分段講故事,并提出問:“蘿卜是從哪里來的?”“小兔子拔蘿卜送給誰?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接下來又發(fā)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小猴、小鹿、小熊同上)
教師根據幼兒回答,按順序擺放角色圖和箭頭和打x得嘴巴圖片,并鼓勵幼兒用生動的語言模仿小動物的心理描述語句。隨后,教師組織幼兒觀察“送蘿卜”路線圖,再次用故事中描述動物心里活動的語言來集體介紹送蘿卜的過程。
4、完整欣賞故事,體驗故事情感,遷移故事主題。
師提問:“蘿卜是誰第一個發(fā)現的?最后又回到了誰的手里?小動物為什么不吃蘿卜?”“你喜歡故事中的小動物嗎?為什么?”通過孩子的討論回答,教師小結:“小動物們知道要關心朋友,有好東西要和朋友分享。”并順勢介紹故事名稱。
接下來是遷移故事主題,通過提問:“你的好朋友是誰?”“你是怎么來關心他的?”“好朋友又是怎么樣來關心你的`?”等鼓勵幼兒講述自己生活經驗,教師可以播放幼兒生活中相互幫忙的情境圖片,幫助孩子講述。最后教師小結:“關心,愿意與人分享,這才是真正的好朋友。”
教學反思
1、給孩子一棵“質疑”的心。每個環(huán)節(jié)中讓孩子帶著問題去聽故事,這樣可以幫助孩子進入故事情景,在和自我理解產生沖突中,把握故事內容。
2、以境促感,境中生情。每個故事都蘊含一個美好的情感,要讓故事喚起孩子的情感理解,除了應用故事本生的情景創(chuàng)設外,還應結合孩子日常生活的情景。只有孩子自己真正體驗的感情,才能給孩子內心產生共鳴。
大班語言蘿卜回來了教案及反思 篇2
一、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掌握角色出場的順序,用不同的語氣語調學說重復句。
2、感受作品所表達的相互分享的美好情感,愿意與大家分享自己的喜怒安樂,發(fā)展情感表達能力。
二、活動準備:
1、幼兒事先了解過雪天外出活動的動物有哪些,它們喜歡的實物及其生活習性。
2、掛圖《蘿卜回來了》。
3、語言磁帶。
三、活動重點:
理解故事內容,掌握角色出場的順序。
四、活動難點:
用不同的語氣語調學說重復句。
五、活動過程:
1、通過談話演出故事。
2、欣賞故事,初步了解故事的情節(jié):
(1)故事的題目是什么?
。2)蘿卜是誰的`?最后回到了誰手里。
3、欣賞故事第二遍,結合圖片或課件理解故事內容:
。1)蘿卜是從那里來的?
。2)小兔子把蘿卜送給了誰?(鼓勵幼兒用動作模仿)
。3)小猴又把蘿卜送給了誰?
。4)小鹿把蘿卜送給了誰?
。5)小熊把蘿卜送給了誰?
4、學說故事中表現小動物心里活動的語言。
5、完整講述,幼兒跟述故事一遍。
6、談論:平常你和朋友分享什么?除了好吃好玩的,還可以分享什么?
六、活動反思:
這個故事本身具有巧妙的構思,深深吸引著讀者,故事以"蘿卜"為線索,講述了小動物把蘿卜與好朋友分享的故事。
根據故事內容,我準備了教具:雪天背景圖一幅,大蘿卜圖片一張,故事錄音,小白兔、小猴、小鹿、小熊腳色圖片各一張,腳印組合成的箭頭;顒娱_始,我以小兔的口吻,利用雪天的背景圖導入,"大雪天好冷!什么都沒有了。雪地里有什么呢?找呀找呀找呀找,找到什么了呢?"我一邊說一邊巧妙的從背景圖后面拿出一個大紅蘿卜來,然后引導幼兒猜測"小兔會把蘿卜怎么處理呢?"幼兒有的回答說:"把蘿卜吃掉。""把蘿卜放在冰箱慢慢吃。"
由于故事結構是反復式的,所以我采取教師先完整講述,然后再引導幼兒回憶故事人物和故事角色。在我講述故事的時候,并沒有利用任何的教具,但所有幼兒都出乎意料地認真聽我講述,教室里靜悄悄的。在我講完一遍故事,提問時,他們的表現也很棒。如:"故事里都有哪幾個小動物?""小兔子找到食物后,心里是怎么想的?""小猴把蘿卜送給了誰?"等等。對于這些問題,都能夠正確回答。更讓我覺得欣慰的是,一些理解性的問題,孩子們的回答更精彩。比如"你喜歡這些小動物們嗎?為什么?"周熠秦的回答是:"喜歡,因為他們把好東西給朋友吃。"還有幾名幼兒也說出了"小動物們互相幫助。"再如"這些小動物們有了好吃的東西,都是怎樣做的?"許多孩子都爭著說:"與它的好朋友們一起分享。"孩子們能夠說出"不自私、分享"這些詞,讓我感到多少有些出乎意料,同時也覺得挺高興的。看著圖片圖示,孩子們居然能把故事講個大概了。
另外,情感的遷移也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F在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家里寵著,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很強烈。作為教師應該注重這一方面的教育。當我問孩子們:"當你有了好吃的、好玩的東西時,你應該怎么做呢?""我會分給大家吃。"、"我和好朋友一起玩。"、"我給別人玩,這樣等他有了好玩的玩具時,他也會給我玩的。"……說是說到了,可行動呢。對于孩子來說,付諸于行動才算是達到真正的教育目的了。在以后的日;顒又,我們教師要隨時教育孩子這一方面的社會性情感的發(fā)展。
大班語言蘿卜回來了教案及反思 篇3
一、活動背景:
大班幼兒由于年齡小,自我中心意識比較強,不大樂意將自己的東西與別人分享。而《蘿卜回來了》則是一個非常經典的故事,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通過故事中小動物之間的真摯感情來感化幼兒,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幼兒樂意分享,關心、愛護同伴的情感,增進友情,對于幼兒的影響是非常深刻、長遠和富有意義的。因此,活動的選材既立足了當前目標,又延伸了長遠的目標,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由于我實施的對象大班上學期的幼兒,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相對還是很薄弱的,針對這個特點,我將教材進行了改編,把比較復雜的故事情節(jié)改成了相對簡單,幼兒又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故事內容,利用三個小動物送蘿卜的形式貫穿整個活動。
二、過程實錄:
。ㄒ唬┗顒幽繕耍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樂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2、感受小動物之間相互關心、相互愛護的情感。
。ǘ┗顒訙蕚洌
1、課件《蘿卜回來了》。
2、小兔家場景布置。
。ㄈ┗顒舆^程:
1、導入,出示雪景圖片,了解下雪。
2、逐步理解故事內容。
(1)理解故事第一環(huán)節(jié)——小兔送蘿卜。
a、小兔去找蘿卜,學習句子"雪這么大,天這么冷,小猴一定很餓,我找到了東西,和它一起吃"。
。ㄔu析:大班幼兒對于完整句式的表達能力還是比較缺乏的,因此,鼓勵幼兒跟著課件中的故事錄音一起來學說,能有助于幼兒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
b、小兔找到蘿卜,模仿"挖"的動作。
。ㄔu析:大班幼兒活動中容易被新鮮事物所吸引,更喜歡情景化的活動狀態(tài)。根據這個特點,我引導幼兒模仿小兔挖蘿卜的動作,并在課件中配以動畫效果的出現,激活物體,引起幼兒的注意和好奇心,有效地激發(fā)他們的活動興趣。)c、講述故事:小兔抱著蘿卜,跑到小猴家,屋子里一個人也沒有,小兔就把蘿卜放在桌子上,回家了。
。2)理解故事第二環(huán)節(jié)——小猴送蘿卜。
a、小猴哪去了?鞏固句式"雪這么大,天這么冷,小熊一定很餓,我找到了東西,和它一起吃"。
b、小猴找了半天,什么也沒有找到,就空手回到家里。它看見什么呀?(桌子上有只大蘿卜)那它會怎么做呢?
c、講述故事:小猴抱著蘿卜跑到小熊家,可是,門關得緊緊的,小熊也不在家。小猴就把蘿卜放在窗臺上,回家了。
(3)理解故事第三環(huán)節(jié)——小熊送蘿卜。
a、小熊去找蘿卜,繼續(xù)鞏固句式"雪這么大,天這么冷,小熊一定很餓,我找到了東西,和它一起吃"。
b、可是找了半天,小熊什么也沒有找到,就空手回到家里。它看見什么呀?(窗臺上有只大蘿卜)小熊高興極了,它又會怎么做呢?
c、講述故事:小熊抱著蘿卜跑到小兔家,這時候,小兔已經睡著了。小熊不愿意吵醒它,就把蘿卜輕輕放在桌子上,回家了。
。4)理解故事第四環(huán)節(jié)——小兔醒來。
a、小熊把蘿卜送給誰了?(小兔)小兔在干嘛?(睡覺)小熊不愿意吵醒它,就把蘿卜輕輕地放在桌子上,回家了。
b、小兔醒來,它看到什么?它會說什么呢?(放錄音)"蘿卜回來了!"小兔說什么?它說這句話的時候心里怎么樣?
c、模仿小兔醒來的.情景,模仿小兔子的話:"咦,蘿卜回來啦!"
3、再次欣賞故事《蘿卜回來了》,理解朋友之間互相關愛之情。
a、以三角形圖示幫助幼兒理解故事中送蘿卜的過程。
。ㄔu析:將送蘿卜的過程設計成一個三角巡回的動畫演示,非常深動、有趣,既自然地引導幼兒了解蘿卜回來的過程,又有效地激發(fā)了幼兒的活動興趣。)
b、把送蘿卜過程編成了歌曲。
歌曲內容:小兔子呀,送蘿卜呀,送小猴,送小猴,小猴送給小熊,小熊送給小兔,蘿卜回來啦,蘿卜回來啦!
。ㄔu析:這個環(huán)節(jié)滲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將音樂領域中的內容有機地"整合"在一起。通過滲透歌曲的感知教學,將這個相對較長的故事編成了幼兒容易理解、簡單明快的歌曲,通過歌詞,他們就能明了故事內容,非常符合大班幼兒的學習特點。)
c、小結:你們喜歡故事里的小動物嗎?為什么?我也很喜歡它們,因為它們愿意把最好的東西送給別人,真是一群相親相愛的好朋友!
4、聯系實際,給好朋友送禮物。
提問:你們有好朋友嗎?你的好朋友是誰?恩,我們班的寶寶也是一群相親相愛的好朋友!
教學反思:
在運用故事對幼兒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我深切的體會到了故事的魅力,也總結了一些感觸較深的經驗。
故事教學并不是語言課的特有形式。
內容的選擇要適合幼兒的年齡特征和理解水平。
善于運用故事
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聽、講、編故事,發(fā)展幼兒的語言,思維能力,養(yǎng)成幼兒大方、樂觀、自信的開朗性格。
我在故事中受益非淺
《蘿卜回來了》教小朋友團結友愛,互相關心。本次活動效果不錯,很多小朋友都有所改觀。
【大班語言蘿卜回來了教案及反思】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蘿卜回來了一09-30
大班語言胡蘿卜先生的胡子教案06-14
大班語言老虎來了教案03-08
大班語言教案《胡蘿卜先生的胡子》01-17
大班語言教案咕咚來了教案07-09
老虎來了大班語言教案04-01
大班語言教案:老虎來了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