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1
教材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五年級上冊。
教學過程
一、聯系舊知,直奔“真情”
1、導入:同學們,人間自有真情在,本組課文的字里行間涌動著人間最高尚最美好的情感。人們對一代偉人的無限愛戴、崇敬及懷念;中國人民志愿軍與朝鮮人民比海還深比山還高的情誼;母愛的無私,親情的可貴。關于美好情感的作品很多,我們一起互相把課外積累的展示給大家看。
2、交流、展示積累的有關情感的句子、名言、古詩等。(師生共同交流,出示課件)
3、揭題:今天,一對父子演繹了一段感人的故事。(板書課題,學生讀題)讀完課題,你想到什么?地震給你印象怎樣,能用幾個詞說說嗎?“中”又說明什么?
4、過渡:災難還在繼續(xù),危險隨時降臨,這時父與子之間會發(fā)生什么呢?捧起書本來,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故事,沒讀通順沒讀過癮,別停下來。
設計意圖:按主題組織編排課文是新教材的突出特點。教師的導語既揭示了本組課文的共同主題,又營造了濃郁的情感氛圍,有助于學生迅速入情、動情。讀題讓學生提問,這是對學生“閱讀期待”的誘發(fā),凸現學生作為閱讀主體的地位。
二、初讀課文,淺層理解“了不起”
。保踝x課文,用幾句話概括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玻僮x課文,說說課文所寫的是怎樣的一對父子。(答案可以是各種各樣的。學生發(fā)言后,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板書:了不起)
設計意圖:讓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人物,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又可以強化對詞語的積累,同時又尋找到閱讀本文的突破口。
三、再讀課文,深層理解“了不起”
1.學生默讀課文。劃出自己感受深的句子多讀幾遍,和同桌說自己的體會,還可以在句子旁注上自己的體會。
2.集體匯報自己的體會。
。ǎ保╆P于父親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關鍵詞語是品味的重點。
、偎腿幌肫鹱约撼鹤诱f過的一句話:“不論發(fā)生了什么事,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么?
、谶@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愿意幫助我?”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從這位父親“直直”的雙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答案可以有差異,在學生回答之后,教師用抒情性的語言進行小結)
③“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有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下傳出孩子的聲音……”作者不厭其煩地把表示時間的詞羅列起來,從中你讀懂了什么?(學生小組討論,然后派代表發(fā)言。采用對比的方法讀一讀,讓學生在對比中領悟,如果把這句話改為“他不停地挖著,沒有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下傳出孩子的聲音……”你認為好嗎?)
師小結:多么堅忍不拔,絕不放棄的父親,多么恪守諾言有責任感的.父親。
。2)關于兒子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關鍵詞語是品味的重點:
、偻诘降冢常感r,他突然聽見瓦礫堆下傳出孩子的聲音:“爸爸,是你嗎?”兒子憑什么認為來救他們的人是他的爸爸?
、38小時,漆黑的瓦礫堆底下七歲的阿曼達會遇到什么困難,他如何表現?師小結:親情產生信賴;親情使父子心連心;親情使兒子堅信父親總會跟他在一起,無論是在寧靜溫馨的家,還是在張牙舞爪的死神面前!
、邸安唬“职。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fā)生什么事,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睆倪@句話中,你讀懂了什么?
師小結:親情使人勇敢、無畏,親情使人無私、高尚。
3.分角色朗讀課文,從“他挖了8小時”至結尾。
4.送一句話給他們:“地震中的父與子了不起。”(全班同學看著板書齊說)
設計意圖:“讀懂”既包括讀懂句子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也包括讀懂作者用來表達情感的語言形式。這個環(huán)節(jié)意在讓學生領悟“父親”與“兒子”的了不起,受到崇高親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時讓學生消化、吸納課文的語言,掌握課文的語言表現形式。
四、遷移導行,提升主題
省略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薄⒆詫W生字新詞,能正確讀寫、理解詞語大意。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父親不顧一切搶救兒子的.經過,感受父愛的偉大。
2、讓學生明白這對父子為什么了不起。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出示相關地震危害的資料。
2、學生談感受。
3、揭示課題。
二、自由讀課文
。、初讀課文,借助字典,結合課文中的句子認識生字、新詞。
。、再讀課文,讀懂課文大意,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讀課文
。、體會父親在救兒子的過程中的心理變化。
2、課文結尾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
四、課后拓展,課堂練筆
。、想一想,阿曼達被埋在廢墟中時,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寫下來。
。病㈤喿x短文《回憶中的家》(節(jié)選),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
五、布置作業(yè)
。、搜集有關體現父愛或母愛的文章。
。、用心體會生活中父母所做的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又飽含父愛、母愛真情的事。選擇生活中的一個片段,寫一篇體現與父母間感情的記敘文。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3
文本透視:
課文講述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著危險,抱著堅定信念,不顧勸阻,歷盡艱辛,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于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頌了偉大的父愛,贊揚了深厚的父子之情。細讀文本,無論父親還是孩子,都頗具傳奇色彩,真正稱得上是了不起!或許有的時候,單純地堅定某一種信念,摒棄所有雜念,盡管在外人看來荒唐之極,但卻往往能創(chuàng)造出真正的奇跡!文本所顯示的可能也不僅僅是父子深情,還有對作為人的信念的感恩和祝福。
設計理念:
兩個課時分別從父親和兒子入手,第一課時以父親為切入口,觀察父親的言行舉止,有滋有味地細讀詞句,通過想象豐滿視像,感悟父親情深;第二課時以兒子為切入口,主要進行情境描繪來填補課文空白,呈現兒子在38小時里的經歷,尤其是最后讓同學先行出去的作為,父子深情在父親和兒子無比幸福的擁抱中融合綻放!
預設目標:
1、學習課文生字新詞,讀通課文,初步把握課文內容和結構。
2、聚焦課文主要的言語現象,通過朗讀、體味、想象、反哺實現語言和意義的領悟。
3、感受父子深情,從字里行間讀懂“地震中的父與子”了不起。
預設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同學們,這個詞你們熟悉嗎?[板書:地震],你能用一個詞或者一句話來描繪一下它給人們帶來什么嗎?流離失所、傷亡慘重、家破人亡
對,這就是地震帶來的巨大災難。1994年,美國洛杉機也發(fā)生了一場大地震,你們可以想象得到![出示]30萬人在不到四分鐘的時間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
請你帶著你腦中想象的畫面讀!你沒看到多少人!你沒感覺到傷害的嚴重性!
正如同學們所想象的那樣,在不到四分鐘的時間里,洛杉機有2500多座建筑物轟然倒塌,25000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人們都沉浸在無盡的恐懼和絕望中。[出示現場圖片,音樂《柔板》]
而其中,卻有一對父子創(chuàng)造了一段神話般的奇跡。讓我們來共同走近這對父子,一起念課題《地震中的父與子》。
二、自由朗讀,感知課文。
那么這對父子到底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奇跡呢?來,一起走進課文。請大家自由地朗讀課文,有兩個要求:
一、把生字讀準,把句子讀通,再給每個自然段都標上序號。
二、讀完后想想:地震中的父與子到底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奇跡?
出示詞語:混亂廢墟爆炸瓦礫破爛不堪無比幸福
讀著詞語,能不能用上其中的一個或幾個來說說課文內容?洛杉磯一片廢墟,非;靵y
那么地震中的這對父子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奇跡?父親堅信自己的孩子還活著,終于把孩子救出來了。這確實是一種奇跡。
父子倆都能活下來那是奇跡。
孩子堅信父親一定會來救他,這更是一種奇跡。
孩子在廢墟中表現的如此鎮(zhèn)定沉著,那是奇跡。
三、建構沖突,長驅直入。
讀著、看著這樣的奇跡,有什么疑問在你的腦中升騰起來?是!你們都問到了點子上!所有的問題其實都指向一點:是什么使這對父子創(chuàng)造了神話般的奇跡?!到底是什么呢?別著急,請你快速地瀏覽課文,看看是什么支撐著這對父子最后創(chuàng)造出這樣的奇跡?文中有一個句子在不斷閃現,就看你能不能找出來!
誰找到了?是的,就是父親曾經說過的這句話!分別在課文的第3、16和23自然段出現了![出示]
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是啊!這就是支撐著這對父子在地震中創(chuàng)造出奇跡的精神力量!誰來讀一讀!
你得想象著父親會對自己的孩子怎么說這句話!現在你就是一個父親了!說得很不自信,這讓孩子怎么敢信任你呢?聽你這樣一說,那阿曼達肯定完全放心了!聽你這么一說,我們也就知道阿曼達為什么那么相信父親了!
聯系咱們的生活,七八歲是剛上小學的時候,你覺得在平常的生活中,什么時候阿曼達的父親也會對兒子說出這樣的話?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在獲得成功的時候!你們覺得困難的時候父親都在,那成功的時候,就不用父親了是吧?是!這個時候他肯定會對阿曼達說:“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現在,阿曼達被壓在廢墟下,如果他還活著,父親肯定想要馬上見到他;即使死了,也一定會挖掘下去,要見到他!這就叫一起讀: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四、細讀體味,感悟父愛。
阿曼達的父親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請大家再讀讀課文4—12自然段,看看阿曼達的父親是怎么做的!
阿曼達的父親為了和兒子之間的生死約定一直在廢墟堆里干什么?挖掘!是。∑疵赝诰!挖掘!以至于人們覺得他已經怎么了?文中有一個詞語,你能把它找出來嗎?精神失常。ǔ鍪荆┲朗裁词蔷袷С幔
在當時的情況下,人們認為怎樣才是正常的?你能找到課文中的句子說嗎?匆匆趕來,痛苦大喊,絕望離開!什么使那些孩子的父母們絕望了?如果,我是說如果,還有一丁點的希望,如果他們知道自己的孩子可能還有生還的希望時,他們還會絕望的離開嗎?正因為這一片廢墟讓他們斷絕了最后的希望,所以他們絕望地離開了。
可就有這樣一位看似精神失常的父親![出示]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愿意幫助我?”沒人給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頭接著挖。
消防隊長擋住他:“太危險了,隨時可能發(fā)生大爆(bào)炸,請你離開。”
這位父親問:“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警察走過來:“你很難過,我能理解,可這樣做,對你自己、對他人都有危險,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請大家輕聲地朗讀這一段話,想像著當時的畫面,當時的情景。誰愿意和老師來讀一讀!請三位同學!老師讀父親的話,你們讀消防隊長和警察的話。請你來讀敘述!從老師的朗讀中,你聽出了什么?那你覺得老師為什么這樣讀?一直挖掘,力氣都快沒了,有些精神失常了!體會得真好!現在咱們換過來!你們來讀父親的話!
讓我們再來看看這幅畫面,或許這也是人們認為父親精神失常的原因吧![出示]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請你來讀!
在這36小時中,父親就只是做一件事挖掘!
是啊!僅憑這樣一雙手,卻在鋼筋水泥的廢墟中連續(xù)挖了36個小時,這是怎樣的36小時啊,課文沒有寫出來,但是我們可以想象得到,請大家閉上眼睛,讓我們再用心去看看那位父親,在這漫長的36小時里,在這整整兩天一夜的時間里,在這一堆鋼筋、混凝土、鐵釘、磚頭中究竟會發(fā)生怎樣令人揪心的畫面?
好,睜開眼睛,拿出方格紙,把你看到的最揪心的畫面寫下來![出示,音樂]
烈日當空,周圍死一般寂靜,他。但夕陽西下,他直直已經僵硬的腰,。當星星布滿天空,。當晨曦微露,。
你看到了怎樣的父親,他的臉,他的身子,再看看他的手,同學們,你一定看到了什么!把它寫下來!
交流。
我想問問這位父親,你這樣不吃不喝,你支持得下去嗎?是什么在支撐著你!請你帶著這樣的理解來讀讀這段話!
我想問問這位父親,如果挖著挖著,挖到的是阿曼達的尸體,你怎么辦?請你帶著這樣的感受來讀讀這段話!
我想勸勸這位父親,你這樣下去自己也會支撐不住的!何況這里還很危險,指不定呆會那堵墻又倒塌下來壓著你!為了你的孩子,你是不是不要命了!這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埬銕е@樣的感受來讀讀這段話!
你們覺得父親真的精神失常了嗎?
在這漫長的36個小時里,這位年輕的父親,承受著肉體的傷痛和精神的重負,決不放棄地拼命挖掘。因為他深信他的兒子一定等著他!因為他曾經不止一次地跟他的兒子說過這樣的話[出示]
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一起讀!你覺得父親許下的僅僅是一句承諾嗎?讓我們再一次深情朗讀這段話,記住這位“了不起”的父親。[板書:了不起]
五、留有懸念,拓展延伸。
在這位父親堅持不懈地挖到第38小時的時候[出示]
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底下傳出孩子的聲音:“爸爸,是你嗎?”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使學生受到父子親情的感染,受到“愛別人以及做人應有責任感”的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通過這件事怎樣體現出父親對兒子的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秋天的懷念》,體驗到了母親對孩子無私的愛,今天,我們再來體驗一下生命中的另一份重要的、偉大的愛──父親的愛。
板書課題:地震中的父與子
二、初讀課文
。薄⒆x通課文,注意讀音。
2、再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美國洛杉磯發(fā)生大地震后,一位父親在希望非常渺茫的`情況下救出了自己的兒子。)
三、小組自學課文
1、理清課文脈絡。
。病⒄n文結尾說這對父子了不起,為什么這樣說?談談你的看法。
思考課文應該分成幾大段?每一段主要寫的是什么?
四、討論交流
。、課文結構:
第一段美國洛杉磯發(fā)生大地震,人們受到了傷害。
第二段一位父親去兒子的學校,歷盡千辛萬苦,終于把兒子及其同學救了出來。
第三段父子緊緊擁抱在一起。
。、讀文章的第2~23自然段,具體回答剛才提出的問題,找出重點的詞。
父親了不起是因為:堅定、疾步、埋頭、滿臉灰塵、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
兒子了不起是因為:不要害怕,我不怕藏(板書)
3、通讀全文,加深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的中心思想。
⑴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什么?
⑵學生參照板書,逐步思考,獨立概括中心思想。
五、聯系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
。、結合生活實例,教育學生學會關心別人,尤其是父母。
2、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的具體日期。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報父母恩情的事。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5
一、教材分析
本組教材以“父母之愛”為專題,編排了精讀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略讀課文《慈母情深》、《學會看病》。這幾篇課文,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愛、母愛的深沉與寬廣、崇高與無私,令人震撼,讓人感動,引人思考!兜卣鹬械母概c子》這篇課文,描寫具體、情感真摯,講述的是在美國的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著危險,抱著堅定信念,不顧勸阻,歷盡艱辛,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于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和同學的故事,歌頌了偉大的父愛,贊揚了深厚的父子之情。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導學生通過對人物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提高閱讀能力。所以在本課教學中,要緊緊扣住“父母之愛”這一專題來學習,重點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描寫,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再現情境并聯系生活實際體驗文本,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目標
(一)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ㄋ模╊I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重點、難點
。ㄒ唬┮龑W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ǘ┮龑W生通過對人物言行的描寫,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ㄈ┲攸c理解“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這句話的含義。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學準備
(一)學生預習課文,了解文章主要內容,初步認識本課生字。
。ǘ┙處煖蕚湔n件。(用PPT制作的有關課文內容的'文字片和與地震相關的圖片與音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整體感知:
。ㄒ唬┏鍪菊n題
今天,我們一起進入第六單元的學習。這一單元,將讓我們感受到父母之愛的深沉與寬廣。這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第17課(師板書課題)《地震中的父與子》。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ㄈz查生詞
(四)整體感知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兒呢?
。ㄎ澹┪闹械母概c子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書:了不起父子)
二、披文入情,感悟語言
。ㄒ唬┻@節(jié)課,我們就先來看看,文中的父親為什么了不起。請大家默讀課文1-12自然段,看看文中哪些文字讓你感到了父親的了不起?用波浪線把它們畫出來,在旁邊用一兩個詞簡單地寫下你的感受。
。ǘ┲攸c引導學生感悟朗讀以下重點句段
1.第3自然段:
。1)從哪里體會到了父親的了不起?
。2)從哪看出痛苦?為什么?痛苦到什么程度?用一個詞來概括父親此時的心情。
。3)盡管痛苦,但他還是堅定地站了起來,透過“堅定”這個詞,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父親?
。4)朗讀,讀出父親的痛苦與堅定
2.第5—11自然段:
。1)誰阻擋過他?是怎樣阻擋的?
。2)為什么父親反復只說這一句?
。3)分角色讀課文。
3.第12自然段:第一句:“他挖了8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1)從哪里體會到了父親的了不起?
。2)為什么不直接寫他挖了36小時?
(3)為什么說沒人再來阻擋他?(引導學生學習5-11自然段)
4.第12自然段:第二句:“他滿臉灰塵……到處都是血跡!
。1)從哪里體會到了父親的了不起?
。2)體會外貌描寫的作用。
。3)你覺得這是一位什么樣的父親?(師板書:堅強執(zhí)著)
。4)聯系生活,出示地震災害圖片。
。5)用一句或者幾句話寫下你的感受。
。6)小結全課
。7)這的確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為什么說他的兒子也同樣了不起呢?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
三、布置作業(yè):
。ㄒ唬⿲懮
。ǘ┱闹嘘P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上節(jié)課,父親的形象已經刻在我的心中,讓我們深深感動。那么,他的兒子又為什么了不起呢?請大家自由讀13至23自然段。找一找,描寫兒子的哪些畫面感動了你?
二、自讀自悟,交流體會
重點指導學生理解感悟如下句段:
。ㄒ唬拔腋嬖V同學們不要害怕,說只要我爸爸活著就一定會來救我,也能救大家。因為你說過,不論發(fā)生什么,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ǘ┎,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fā)生了什么,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三、展開聯想,即時練筆
。ㄒ唬┯懻
大家設想一下,剛才有個同學談到,當時埋在廢墟底下的阿曼達也可能害怕,他害怕還是不害怕?請大家討論一下,可以想象,可以用書上的語言來證明。
。ǘ┫胂
師:同學們,讓我們跟隨記錄片,再親自看看1994年美國發(fā)生地震的一剎那。就在災難發(fā)生的這一刻,忽然樓房晃動起來,身體也跟隨著晃動,教學樓象山一樣向我們壓下來,把我們送進了漆黑的廢墟底下:
師:只聽見四周是────(生闡述想象)
只看見──(生闡述想象)
。ㄈ┚毠P
1.阿曼達是那樣的了不起!他在廢墟底下整整煎熬地等待了38小時!在這38小時里他都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用你的心去寫,用你的想象去寫,把了不起的阿曼達用說手中的筆寫出來。
2.請幾位寫得有代表性的同學朗讀。
四、誦讀經典句段,拓展延伸
。ㄒ唬﹦(chuàng)設情境,感情朗讀“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ǘ┓纸巧首x父子對話
(三)小結全課,拓展延伸
五、作業(yè)
。ㄒ唬┩瓿删毠P
。ǘ┱n外閱讀《感悟父愛》
。ㄈ⿵土暽
作者簡介:
高娃,女,1973年10月出生,現任內蒙古自治區(qū)烏海市教研室小學語文教研員,中學高級教師,內蒙古自治區(qū)小學語文優(yōu)秀教學能手,全國優(yōu)秀教師。論文《把握教學重點上好語文園地》獲全國語文教學研究論文一等獎。
《父與子》美國作家馬克。漢林
馬克。漢林:mark victor hansen(馬克·漢林)是一個專業(yè)演講者,他在近二十年中,在三十二個以上的國家二百萬人作了四千次演講,演講內容包括優(yōu)秀銷售策略,個人能力與發(fā)展等。他一直鼓舞人們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強大、更有自己的未來,他給各行各業(yè)的人帶來了積極和深遠的影響。
原文
曾經發(fā)生在美國洛杉磯一帶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鐘的時間里,使30萬人受到傷害。
在混亂中,一個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便沖向他7歲的兒子上學的學校。他眼前,那個昔日充滿孩子們歡聲笑語的漂亮的三層教學樓,已變成一片廢墟。
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跑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他知道兒子的教室在樓的一層左后角處,他疾步走到那里,開始動手。
在他清理挖掘時,不斷地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趕來,看到這片廢墟,他們痛哭并大喊:“我的兒子!”“我的女兒!”哭喊過后,他們絕望地離開了。有些人上來拉住這位父親說:“太晚了,他們已經死了!边@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愿意來幫助我?”沒人給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頭接著挖。
救火隊長擋住他:“太危險了,隨時可能發(fā)生起火爆炸,請你離開。”
這位父親問:“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警察走過來:“你很難過,難以控制自己,可這樣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對他人也有危險,馬上回家去吧!
“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人們都搖頭嘆息著走開了,都認為這位父親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這位父親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著我!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渾身上下破爛不堪,到處是血跡。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底下傳出孩子的聲音:“爸爸,是你嗎?”
是兒子的聲音!父親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
“爸爸,真的是你嗎?”
“是我,是爸爸!我的兒子!”
“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說只要我爸爸活著就一定來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為你說過,不論發(fā)生什么,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你現在怎么樣?有幾個孩子活著?”
“我們這里有14個同學,都活著,我們都在教室的墻角,房頂塌下來架了個大三角形,我們沒被砸著。”
父親大聲向四周呼喊:“這里有14個孩子,都活著!快來人!”
過路的幾個人趕緊上前來幫忙。
50分鐘后,一個安全的小出口開辟出來。
父親聲音顫抖地說:“出來吧!阿曼達。”
“不!爸爸。先讓別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fā)生了什么,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在經過巨大的磨難后,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6
一、設計指導思想
本課的教學是以“以學生自讀自學、合作探究為主線”的指導思想而設計教學的,注重教師引導的過程和方法,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為目標,注重為學生的理解、感悟,積累搭好橋梁,拓展、延伸學生的學習空間,使學生感受道閱讀的興趣,體會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學會正確、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挖掘教材的潛在資源,培養(yǎng)學生感受、理解、積累和運用的能力,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讓每一位學生得到扎扎實實的發(fā)展。
二、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小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S版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用平實的語言講述了有一年發(fā)生在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著生命危險,抱著堅定的信念,不顧勸阻,歷經艱辛,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于在廢墟中救出了兒子和同學的感人故事,文章雖然語言比較平實,但描寫具體,情感真摯。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課文內容并不難,而真正理解父子之間的真情,是有一定難度的。
三、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以父親在救助兒子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和父親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為主線,寫出了父與子各自的了不起,思路清晰非常便于教學。
但學生的生活經歷與文本有較大的差距,怎樣才能在學生與文本之間搭設一座橋梁,讓學生逐漸走進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是教學本課的一個關鍵,好在四年級的學生正是自我意識強烈,而且感情比較豐富的年齡,這篇課文課文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及心理特點,我感覺只要方法得當,這篇課文的教學是對他們盡行感恩教育的好選擇。
四、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學會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3、領悟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五、教法學法
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教師利用課文中的情感資源,設計有感情的導語,把學生帶入到課文課文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去。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豐富想象后的語言訓練為主線,充分利用課文中的資源,抓住課文中的兩條線,一是在父親挖掘過程中的表現和其他父母進行對比,二是夫妻的挖掘表現與兒子在黑暗的廢墟底下的對照。讓學生在這樣的對比中體會父親的偉大、了不起以及兒子的了不起。
六、媒體選擇
幻燈片、地震錄像片段
七、教學程序
(一)談話導入新課。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會地震帶來的巨大災難。教師安排了汶川地震中的一段視頻錄像,學生觀看。觀看后,提問:“你們想對地震中失去生命的孩子說些什么?”接著提問“假如你在黑暗的.廢墟中會怎么想,怎么做?”
(二)回顧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2、再次默讀課文,說說對課文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印象最深的是那句話?
。ㄈ┰僮x課文,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學習。
1、學生很快就會找到父親挖掘的那句話“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蔽揖陀脤дZ引導:突如其來的地震,把很多孩子都埋在廢墟地下,哪有父母不心痛孩子的,他們都無比悲痛,看到這樣的廢墟,他們都怎樣啦?(讀第5自然段)而這位父親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2、在學生回答后,我讓學生對過去的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后的父親的想法、兒子的想法進行想象。時間一分一秒地流失,父親的意志受到了考驗,兒子的生命也受到了考驗。引導學生思考:兒子在這個過程中,為什么能這樣頑強的堅持下來,從而引導學生說出“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边@是兒子生存下去的精神力量,也是父與子相互信任基礎。教學中,不是穿插學生的朗讀,更好體會父親的偉大父愛父與子之間的相互信任。
3、在理解父親挖掘過程中那種堅定的信念時,讓學生對“人們搖頭嘆息著走開了,都認為父親因為失去孩子過于悲痛,精神失常了”進行討論。這時候的父親到底有沒有精神失常。學生通過討論,明白了父親心中堅定的信念。
。ㄋ模┛偨Y課文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2、延伸、這對父子不僅感動了我們,更感動了周圍的人,想象周圍的人看了后會怎么說?
八、教學評價設計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在交流中要注重引導學生體會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能夠正確、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梳理出父親的愛與執(zhí)著。在交流“他挖了8小時,12小時……”這個段落時,我采用了讓學生回答為什么不直接用挖了36小時這種方法,目的是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父親的了不起。
在交流“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這一段落時,我采取了我敘述讓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的環(huán)節(jié),然后說出在廢墟底下整整煎熬地等待了38小時的阿曼達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
這樣既能使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初步學會揣摩人物的心理,舍身處地的思考問題,初步學會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又能使學生受到高尚道德情操的熏陶。實現了課程標準中“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這一目標要求,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
再次質疑完畢后,我主動引出有父愛老師想到了母愛,并配樂朗讀我搜集的一篇文章,然后聯想自己的父母為自己做的日,嵤拢⒉贾冒哑鋵懗晌恼,最后向學生推薦書目。這樣做的目的一是拓展學生的思維,加強學生的積累,讓學生見識各種方式的愛;二是《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描述的父愛是必較外顯的,而且是用地震這一特殊情況來展現的,可以說比較驚天動地,學生可能誤以為只有那樣才能稱的上愛,我講述文章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明白平實中也能見真情,讓學生懂得父母為他們所做的事雖然平凡,并且他們認為是很平常、很應該的事,其實并不是那么簡單的,這簡單、平凡中蘊含著父對他們深深的愛與濃濃的情。從而使他們受到更加深的感恩父母的教育。
總之,無論是教學的總體設計,還是某一問題的確定。我都始終注意力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扎扎實實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關注學生知識與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有機融合與落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學生進入更高年級打下扎實的語言基礎。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
1、認識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力量。
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
2、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教學方法:
合作、交流、以讀代講、讀中悟情。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
一、自讀質疑、合作探疑、交流解疑
1、導入 新課
同學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充溢著濃濃的父愛之情,也許,我們并不怎么在意他的存在。然而,就是這種平凡、樸實、無私的父愛在我們的生命遇到突如其來的災難時,你能想象到它會爆發(fā)出何等驚人的力量?創(chuàng)造出怎樣的奇跡嗎?今天,我們來學習22課《地震中的父與子》。(板書課題)
2、自讀理文
請同學們帶著預習中的問題以自己喜歡的朗讀方式把課文快速地讀一遍。
3、小組合作
。ǔ鍪拘〗M合作要求)
、侔炎约鹤x懂的內容變成問題考考別人。
、诎炎约翰欢暮推渌瑢W討論一下,共同解答。
、墼诤献髦杏职l(fā)現了什么新問題?
4、交流解疑
為了充分展示同學們合作學習的成果,我們舉行個男女對抗賽,看看哪一組提的問題多而且有價值,能難到對方?哪一組能迎難而上,對課文理解深刻,回答準確到位?我們給優(yōu)勝組授予“智多星”稱號。
(學生交流探討)
相機組織辯論:這位父親的精神是不是失常?
隨機板書:兩眼直直只有一個念頭挖了38個小時
小結:他失常,但失常的偉大;他不失常,不失常的驚人!這就是愛!偉大的父愛。ò鍟簮郏
二、讀中悟情,以讀促解,突出重點
1、看看文中有多少個感嘆號?集中在哪兒?
2、這些感嘆號表達了一種什么感情?通過朗讀把這種感情表達出來。
。ㄖ笇Ю首x重點句段)幻燈片依次出示
①“他感到眼前……走去!
、凇笆莾鹤拥穆曇簦 业.兒子!”
③“是我,是爸爸!……和我在一起!”
④“一個安全的出口……阿曼達!”
三、以文激情,開放課堂,升華情感
1、從大家的朗讀聲中,我感覺同學們被這篇課文深深的感動了。感動了就會心潮澎湃、思緒萬千,告訴老師,你想到了什么?
2、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一種方式來表達一下你對父母的崇敬、愛戴!
四、課后作業(yè)
在以下的幾個形式中選擇一個做一做,體會父母的辛勞和對自己的關愛。
1、和爸爸媽媽的目光對視一分鐘,你看到了什么?
2、細細地觀察爸爸媽媽的背影,你想到了什么?
3、幫爸爸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你體會的了什么?
五、板書設計 :
。裕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3.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把相關的句子制作成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讀書興趣
1、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充溢著濃濃的父愛和母愛,父母的愛是慈祥的笑容,是親切的話語,是熱情的鼓勵,是嚴格的要求,請你講一講生活中父母對你的愛。
2、是啊,父母的愛是平凡、樸實、無私的。母愛如太陽,熱烈而溫暖,父愛如海洋,深沉而含蓄;蛟S,我們并不在意他的存在?墒沁@種平凡的愛在我們生命遇到危險時會創(chuàng)造出驚人的奇跡。今天我們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和作者一起去體驗偉大而無私的父愛。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輕聲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借助工具書自學生字、新詞。
2、小組合作:學習并互相檢測生字。
3、教師檢測學生生字的掌握情況。
4、指名讀課文,檢測學生是否把課文讀通順、流利。
三、再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
1、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樣發(fā)生的,經過怎樣,結果如何?
2、匯報交流讀書情況,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精讀課文,朗讀感悟,體會情感
1、自由讀課文,畫出令自己感動的句子讀一讀,并做批注寫出自己的感受。
2、匯報交流讀書體會,隨機指導學生朗讀。
四、布置作業(yè),預留問題
1、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描寫了這對父子了不起,這些句子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2、為什么文中反復三次出現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知道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板書設計: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了不起
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知道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回顧課文內容。
2、1994年1月17日凌晨美國洛山磯西北部發(fā)生的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傷,25000人無家可歸,橋梁坍塌,公路斷裂。繁華的城市瞬間變成一片荒原。是父親的堅定與絕不放棄,在兒子生命遇到突如其來的災難時,創(chuàng)造出了驚人的奇跡。(板書課題)
二、品讀體驗
1、讀文章最后一自然段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說一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2、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包含了幾層意思?從哪里可以看出這對父子了不起,找到相關的句子讀一讀,想一想讀懂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書的旁邊。
3、匯報交流:重點引導學生從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親和兒子的了不起,并帶著自己的感受練習朗讀。
父親的了不起:
。1)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過的一句話:不論發(fā)生了什么事,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么?指導學生讀出堅定的語氣。)
。2)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愿意幫助我?(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從這位父親直直的雙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3)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有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下傳出孩子的聲音:(作者不厭其詳地把表示時間的詞羅列起來,從中你讀懂了什么?)
兒子的了不起:
。1)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下傳出孩子的聲音:爸,是你嗎?(兒子憑什么認為來救他們的人是他的爸爸?)
。2)父親聲音顫抖地說:出來吧!阿曼達。(指導學生讀出興奮的語氣。)
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三.感悟寫法,讀寫結合
1.引導:這篇課文生動感人。那么,你認為哪里寫得好呢?課文是怎樣通過人物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歌頌偉大的父愛,贊揚深厚的父子之情的。
讓學生抓住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和動作的具體句子感悟。
2、今天我們從課文中體會到了偉大無私的父愛,可是生活中不是每個人都能經歷這種驚心動魄的事。父母的愛啊就是早起為我們熱好的牛奶,就是上學路上一聲聲的叮嚀,就是風雨中加在我們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們都感受著父母那種無微不至、體貼入微的深深的愛,濃濃的情。請把這些生活中的小事選一件寫下來,送給你的父母吧!
四、課外延伸,升華情感
(一)、同學們,在經歷了生與死的考驗之后,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團聚了,請大家看大屏幕,這是課文中的插圖,父子倆緊緊地抱在一起,幼小的兒子阿曼達笑得那么開心,這位可敬的父親卻哭了。巨大的.喜悅占據了他的心,這個時候,笑和哭都表達著一種同樣的感情,都表達著這位父與子之間的濃濃的親情啊!同學們我想此時此刻,我們每個人都會由衷地對這對父與子發(fā)出祝福的?此時此刻,你會說些什么呢?想一想,同桌之間先互相說一說。
1、對這位父親說:你真了不起,我敬佩你!.
2、對這位父親說:你的愛是真心的愛,你的愛給了孩子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這是最寶貴的東西。
3、對阿曼達說:你擁有這樣的父親真幸福呀!
4、對阿曼達說:你真了不起,在那種危險的時刻,你能平靜地等父親來救援,并且先讓同學們出來,這是一般孩子很難做到的事。
5、想對父子說:是你們讓我知道愛的力量有多么神奇。
6、愛和信任是可以創(chuàng)造奇跡的,有了愛沒有做不到的事,像那首歌唱道死神也會忘而卻步!
(二)、(課件)講述汶川地震中的感人故事,進一步感受父愛和母愛的偉大,以及全國人民對苦難同胞無私的愛
五、布置作業(yè)
孩子們,地震中的父親以永不放棄、信守承諾表達了對兒子的愛。而更多的時候,父母的愛并不一定都是驚天動地的,它常常就藏在平凡的小事中。我們都在生活的點滴上,在細節(jié)上,在一言一舉中感受著父母的愛!請你們回憶生活中父母所做的,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卻飽含深情的事,并且把這份愛珍藏在你的日記中,好嗎?
板書設計: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父親
了不起愛
兒子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感悟父與子的“了不起”。感受堅定的信念與愛的傳遞創(chuàng)造了生命的奇跡。
3.初步感受作者借人物外貌、語言的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表達方式。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力量──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感悟堅定的信念與愛的傳遞,創(chuàng)造了生命的奇跡。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單元主題導入
1、老師引語:同學們,父母之愛,是黑夜里明亮的燭光,撕開夜幕,指引前進的航向;父母之愛,是冬日里和煦的太陽,驅走嚴寒,給人們帶來溫暖、希望。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走入第六組課文,去感受濃濃的父子之愛。
2、播放地震視頻。
3、教師導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殘酷,無情。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每一次災難都顯現出人性的光輝。同樣,在美國洛杉磯的一次大地震中,有一對父子也演繹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今天就要我們走進這對父子,來學習17、《地震中的父與子》,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學生自由讀文,教師巡視輔導。交流
三、細讀課文,品悟父親了不起
1、讀完全文,你覺得這是怎樣的一對父子?了不起,讀這句話。
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的在一起。
2、看到這句話,你會產生什么疑問?預設: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
學習提示:
1、畫一畫,畫出表現父親了不起的句子;
2、讀一讀,在句子旁邊寫上感受。
3、品一品,體會作者采用的描寫方法,想想這樣寫的好處。
生讀文,師巡視。交流。
a“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1自讀這句話,你體會到了什么?
2“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36小時是多長時間?為什么不直接說他挖了36小時?動作描寫堅強執(zhí)著
3沒人再來阻擋他,一個“再”字,你明白了什么?曾經有人阻擋他。
哪些人曾經阻擋他?消防隊長,好心人,警察,引讀
為什么現在沒人不來阻擋他呢?
這位父親失常了嗎?
老師:失常和不失常都是因為父親對兒子的愛。讓我們帶著感動之情在讀這段話。生讀。
4這段話中還有對父親的什么描寫?外貌描寫。
請同學閉上眼睛,聽老師讀這段話,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一位怎樣的父親?
讀寫訓練
父親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
廢墟里滿是 ,
父親的手 ,他滿臉 ,雙眼 ,
他的嘴里不停的念叨著 ,
他的腦子里不斷浮現往日兒子 ,
他的心中只有 ,
他真是一位 的父親!
父親強忍住心中巨大的悲痛,他像瘋了一樣用手瘋狂的挖著……8小時過去了,他的雙手 ,但他不敢用任何工具,他怕下一塊磚石下面 ,他小心翼翼的挖著……12小時過去了,父親挖的太累了,他多想 ,他多想 ,但是他知道 ,他是多么希望 多么希望 他的雙手 24小時過去了,父親呆滯的雙眼 ,滿臉 他的嘴里不停的念叨著 ,他的眼前仿佛浮現出往日兒子 36小時過去了,他的心中只有 他 的挖著……
讀出堅強,讀出父愛
四、感悟兒子了不起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運用剛才學到的品味父親了不起的學習方法,體會兒子的了不起。
b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說只要我爸爸活著就一定會來救我,也能救大家。因為你說過,不論發(fā)生什么,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1、自讀,體會,讀出勇敢。
2、走進阿曼達,補白想象
阿曼達在廢墟下等了8小時,12小時,廢墟里 ,阿曼達想到 他對同學們說
阿曼達在廢墟下等了24小時,36小時,廢墟里 ,阿曼達堅信 他對同學們說
阿曼達,你真是一位 。
c“不! 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 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起,我不怕。不論發(fā)生什么事,我知道你總會跟我一起!1、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么?一個“讓”子讓出了什么?
無私,舍己為人。一個7歲的孩子,把生的希望讓給同學,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讓我們懷著敬意在讀這段話。生讀
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創(chuàng)造了神話般的奇跡,現在,讓我們分享劫后余生的幸福。
d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的緊緊擁抱在一起。
圖片,配樂,請你幸福的讀一讀,讀出父子兩人劫后余生的喜悅,激動。讀出父子之間互相信守諾言的信任,讀出父親為有這樣勇敢的兒子的自豪,讀出兒子為有這樣堅強執(zhí)著有責任感的父親的驕傲。讓我們共同分享著幸福的時刻,讓我們把鏡頭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齊讀。
五、寫法指導,拓展延伸
1、同學們,課文中沒有一處直接寫父親偉大,但是卻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你是從哪體會出來?
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
這正是本文的寫作方法,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運用這些描寫。
2、高爾基說:父愛是一部震撼心靈的巨著,讀懂了它,你也就讀懂了整個人生!父愛,不僅僅表現在大災大難之中,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生活細節(jié),也體現著父愛的深沉。同學們,回想你與爸爸媽媽的一些故事,一定也有一些鏡頭,濕潤著我們的心靈。老師也把自己的一篇文章帶來,與大家分享那親情的溫暖。(根據時間,適當刪減)
考上大學的喜悅沖淡了我對母親的依戀和惆悵。離家那天早晨,母親站在一邊看著我收拾東西,什么也沒說。等我快要出門時,母親突然說:“孩子,你過來。”我走過去,母親掏出一個鼓鼓囊囊的手絹包,塞到我手里:“孩子,咱家錢不富裕,不能給你太多路費,這還有500塊錢,你多拿些,在外頭不比在家里!蔽蚁胪妻o,但我知道母親的脾氣,只好默默地接過來。母親笑了,趕緊幫我打開旅行箱,又從我手里拿過那個鼓鼓囊囊的手絹包,慢慢地、仔細地塞到了箱子底下,才費力地直起老邁的腰,很滿足地長長地吁了一口氣。走出家門了,回眸間,沒看到母親的身影。我知道,母親是躲在屋里悄悄地抹眼淚了。盡管難過,可她不想讓遠行的女兒因為母親的傷感而傷感,她想讓女兒無牽無掛地離開這個盡管窮卻十分溫暖的家。坐在火車上,忍不住的,拿出了那個鼓鼓囊囊的手絹包,一層層地打開,一向不愛哭的我,竟禁不住熱淚盈眶了:那厚厚的一疊,除了一張50元的,其余的都是10元、5元的,還有兩張竟然是5毛的!我竭力控制著自己,不讓眼淚流出來。母親的身影不時地浮現在眼前:寒風中,母親正在集市上守著一籃子雞蛋等待著買主,眼里含著期待;烈日下,母親正在農田里鋤草,眼里含著希望;微弱的燈光下,母親正摩挲著女兒的照片,微笑著,眼里卻含著淚花;陰雨連綿的日子,母親佇依窗前,遙望南方:"孩子,多穿一件衣服啊。出門別忘了帶傘啊。"我再也忍不住了,淚水奪眶而出……
2、此時此刻,你有什么話要對爸爸媽媽說呢?(讓我們把心中對父親的感激化為幾句簡單的話語,寫下來。)
六、總結全文,布置作業(yè)
1.這篇課文讓我們體會到深深的父愛,讓我們明白了——愛,會使人堅定和勇敢;愛,會使人產生信賴和力量;愛,會創(chuàng)造奇跡,讓我們把這個故事講給身邊的人聽,把愛傳遞,讓世界充滿愛。
2.閱讀有關父愛的文章,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等。
推薦閱讀:《背影》《秋天的懷念》《沒有一種冰不被陽光融化》《媽媽,我找了你好久》《父愛》
七結束語
一次地震,書寫著一個蕩氣回腸的故事;
一句承諾,譜寫出一曲激情感人的頌歌。
父母之愛,是一部我們永遠也讀不完的書,要用一生去翻閱,去感受……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10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明確專題:
各自默讀本組課文的導語,說說本組專題的內容及學習要求。
2、談話導入:
對下面的一段文字,大家一定有了深切的體會。出示一段贊頌親情的抒情性文字,可以是收集到的別人的文字,也可以教師自己撰寫的:(親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燭光,撕開夜幕,指引前進的航向;親情,是冬日里和煦的太陽,驅走嚴寒,給人們帶來溫暖……)讓學生齊讀。
。场⒔沂菊n題: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板書),讀了以后,相信大家對這段文字,對親情的可貴一定有更加深刻的體會。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
。薄⒊踝x課文,學生通過查字、詞典,結合課文中的句子認識本課的生字和新詞;邊讀邊動筆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檢查認讀生字新詞。
。、指名分部分輪流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檢查自讀情況,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畔胂,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⑵讀后你有些什么想法?
三、再讀課文,直指重點
。、再讀課文,說說課文所寫的是怎樣的一對父子。答案可以是各種各樣的。
。病R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讓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人物,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又可以強化對詞語的積累。同時,又尋找到閱讀本文的突破口。
。、質疑:
課文結尾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4、小組內探討,交流各自的初步認識。
第二課時
一、抓住重點,合作研究
。、深讀課文,看看從課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父親和兒子的了不起。
。、品味詞句:
⑴關于父親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關鍵詞語是品味的重點:
、佟八偷叵肫鹱约撼鹤诱f的一句話:‘不論發(fā)生了什么事,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么?父親說的這一句話課文中出現了幾次?為什么反復出現?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凇斑@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愿意幫助我?’”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從這位父親”直直”的雙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答案可以有差異,在學生回答之后,教師用抒情性的語言進行小結。
、邸八诹耍感r,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下傳出孩子的聲音:……”
作者不厭其詳地把表示時間的詞羅列起來,從中你讀懂了什么?課文為什么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呢?(可讓學生小組討論,然后派代表發(fā)言。也可以采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在對比中領悟──如果把這句話改為以下的句子,你認為好嗎?“他不停地挖著,沒有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下傳出孩子的聲音……”)
、脐P于兒子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關鍵詞語是品味的.重點:
、佟巴诘降冢常感r,他突然聽見瓦礫堆下傳出孩子的聲音:‘爸爸,是你嗎?’”
兒子憑什么認為來救他們的人是他的爸爸?(學生發(fā)言后,教師小結:親情,產生信賴;親情使父子心連心;親情使兒子堅信,父親總會跟他在一起,無論是在寧靜溫馨的家,還是在張牙舞爪的死神面前。
、凇安唬“职。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起,我不怕。不論發(fā)生什么事,我知道你總會跟我一起。”
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么?(學生發(fā)言后,教師小結:親情使人勇敢、無畏,親情使人無私、高尚。)
。场⒃俅锡R讀導入時出示的那一段文字。
。础⑿〗Y:
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用自己的話概括地說一說。
二、朗讀體會,加深體驗
。薄⒆杂勺x課文,想讀誰說的話就讀誰說的話,想讀哪段就讀哪段。
2、小組內分角色朗讀,讀出不同的語氣和心情。
。、全班交流分角色朗讀課文,用小組匯報的形式。
三、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薄W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受,想對父母說些什么,或者是你還知道哪些有關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故事,或者是你打算怎么做,都可以記在你的日記本上。
。、課后自由組成小組,讀讀課文,展開討論,編寫劇本,演一演,制成錄音帶,然后全班交流,評一評。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薄⒆x懂課文,感受父親對兒子的無私而真誠的愛;感悟兒子對父親的信賴。
2、從讀中感悟,從對比中體會地震中父與子的偉大。
3、在創(chuàng)設的口語交際活動中,學生恰當地組織語言,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師生對話
1、師述:
。保梗梗茨辏绹迳紮C發(fā)生了一場大地震,在不到4分鐘的時間里,30萬人受到傷害。那是怎樣的災難哪?地震太可怕了!震后的廢墟更危險,因為那里隨時可能發(fā)生****。課文講的就是發(fā)生在廢墟的事。讓我們來讀讀課文。
。病ⅲㄒx)在混亂中(讀第2節(jié))。
。、讀議:
此刻,父親的心情怎樣?你能讀出父親的話嗎?(極度悲痛,撕心裂肺地喊叫聲)
4、讀中體會重點句:
。ㄒx)跪在地上大哭一陣后,他猛地想起……(點擊句子1)出示: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你讀懂這句話了嗎?好!我來把前半句改一下,你們說后半句,誰來試一試?
、 阿曼達在學習上遇到困難,很苦惱──
。ǜ赣H和阿曼達在一起商量如何解決。)
、 阿曼達在和同學踢足球,腿骨折了,疼得直流眼淚──
(父親帶著阿曼達去醫(yī)院,幫助他恢復健康!)
、 對!說得真好!大家說說,現在阿曼達被壓在廢墟下,生死未卜──
。ǜ赣H想辦法找到他。)
。、小結:
對!如果他還活著,父親一定要馬上見到他,看他是否受了傷;萬一死了,也一定要見到他!這就叫──(再讀)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二、品讀感悟,深入情境
。薄⑺沁@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請大家自由地朗讀課文4~24自然段,劃出最讓你感動的句子:
⑴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 課文為什么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呢?父親堅信兒子沒有死,奮力拯救兒子,顧不得休息,可見父親對兒子的愛是多么偉大。
、 是什么使父親沒完沒了地挖呢?是一個信念,──“兒子在等我”。這是多么偉大的父愛!這是多么堅定的信念。
③ 與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還能體會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廢墟后絕望地走了。而這位父親不理他人的勸阻,只有一個信念──兒子在等他。而且這位父親見人就問你是不是來幫我的?可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他堅信兒子仍然活著。
、 引讀:是呀,這深深的愛,堅定的信念使這位年輕的父親不停地挖,挖了8小時……。這偉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摯樸實的話──“不論發(fā)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 兒子看到爸爸來救他,自信地告訴爸爸,他曾經對同學們說的話:“只要我爸爸活著……,他總會和我們在一起!
① 從這兒可以看出兒子對父親的信任,他堅信父親會來救他。即使在最危險,最艱難的時刻,兒子的信念都沒有動搖。
、 兒子深深地信任父親也正是由于那句話──生說。
、 指導讀:
這句樸實的話終于讓父子團圓,此時他們心中似有千言萬語,讓我們用朗讀來表現這激動人心的場面吧。請大家讀一讀父子間的對話,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驚喜,自信,激動。
、 兒子還是個無私的人,在父親救他的時候,他讓同學們先出去,要父親先救他人,而這又是源于那樸實而又強有力的.話語。──(生說)。
是呀!父親與兒子都是了不起的,父親對兒子的愛讓我們感動,兒子對父親的信任,更讓我們感動。一句平實而強有力的話連接著兩顆心,因此,阿曼達被救后,這對──引讀“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三、口語交際,升華感情
。薄⑹堑,大家都覺得這對父子了不起,周圍的人們包括那14個孩子的父母就更加覺得這對父子了不起了,我相信他們之間一定會談論些什么,或者對這位父親說些什么。
。病⒆杂蛇x擇角色,同桌進行對話練習。
3、師:千言萬語化作我們真誠的祝福,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對了不起的父子,齊讀課題。
四、拓展閱讀,布置作業(yè)
。、回憶孟郊的古詩《游子吟》。
2、補充表現偉大母愛的文章《娘》。
。、布置作業(yè):
記下生活中父母為我們做的看起來微不足道,卻又飽含深情、飽含母愛的事。
【板書設計】
。保、地震中的父與子
愛 信賴
了不起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新詞,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想象父親搶救兒子的畫面。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父親在救助兒子的過程中的心理有哪些變化, 從而體會作者是怎樣寫出父愛的偉大的。
3、體會文中最后一句話的含義, 并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 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學重難點:
1、了解父親不顧一切搶救兒子的經過,感受父愛的偉大。
2、讓學生明白這對父子為什么了不起。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知道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是什么嗎?
2、是啊,從古到今,贊頌媽媽的詩句、篇章有很多,母親用她無私的愛哺育著自己的兒女,然而,我們卻忽略了父親給予兒女的愛。今天,我們將共同學習第十七課,體驗生命中另一份偉大的愛——父愛。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
1、板書課題并讓學生齊讀課題。
2、地震中父親和兒子之間發(fā)生了什么故事呢?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想一想。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學生交流匯報。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3)課文結尾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相關的語句,細細品讀,寫下感受,并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
三、聚焦父親,感受“愛”的了不起。
師生交流后,引導學生重點感悟以下語句:
1、“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沖向他7歲的兒子的學校。這個句子說明了什么?(父親關愛孩子,擔心孩子會有危險了。)你從哪個詞體會到的?(“沖”字,這個動作體現了這位父親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夠平安。)
2、當看到教學樓已成為一片廢墟時“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從這里可以看出什么?(父親見到廢墟以為兒子已經死了,他感到極度痛心,體現了他失去兒子的悲痛心情)那么,心愛的兒子不在了,父親那嘶心裂肺的喊叫聲,該怎樣讀呢?(絕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讀,評議,齊讀。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睆倪@兒可以看出什么?(父親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兒子會記住他的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持著他,所以他──堅定地站起身)父親堅信兒子仍然活著,是因為他記得兒子說的那句話。那我們該怎樣讀這段話呢?請大家分小組討論后練讀,(個人讀,評議,齊讀)
4、“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闭n文中為什么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呢?(父親堅信兒子沒有死,奮力拯救兒子,顧不得休息,可見父親對兒子愛的偉大)是什么使父親沒完沒了地挖呢?(是一個信念──“兒子在等我”)這是多么偉大的父愛!這是多么堅定的信念,與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還能體會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廢墟痛苦后絕望地走了。而這位父親不理他人的勸阻,只有一個信念──兒子在等他)(而且這位父親見人就問你是不是來幫我的?可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他堅信兒子仍然活著)
引讀:是呀,這深深的愛,堅定的信念使這位年輕的父親不停地挖,挖了8小時……(生接)這偉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摯樸實的'話──“不論發(fā)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四、悉心關注兒子,感受“讓”的了不起。
1、兒子看到爸爸來救他,自信地告訴爸爸,他曾經對同學說的話:“只要我爸爸活著……,他總會和我們在一起!睆倪@兒可以看出什么?(兒子對父親的信任,他堅信父親會來救他。即使在最危險,最艱險的時刻,兒子的信念都沒有動搖。)
指導讀:這句樸實的話終于讓父子團圓,此時心中有千言萬語,又激動人心的場面往往通過言語來表現,讀一讀父子間的對話,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驚喜,自信,激動)
2、兒子還是個無私的人,在父親救他的時候,他讓同學們先出去,要父親先救他人,而這又是那樸實但又強有力的話語。
3、師小結:是呀!父親與兒子都是了不起的,父親對兒子的愛讓我們感動,兒子對父親的信任,更讓我們感動。一句平實而強有力的話連接著兩顆心,因此,阿曼達被救后,這對──(生讀)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擁抱在一起。
五、拓展延伸,為豐滿“愛”而吟誦。
1、這是一個多么感人的故事,這篇課文讓我們明白了“愛,會使人堅定和勇敢;愛,會使人產生信賴和力量;愛,會創(chuàng)造奇跡”此時此刻你一定心潮澎湃,拿起筆就把心里想得寫下來。
2、教師與學生交流感受。
3、父親的形象已經刻在我的心中,父親的這種讓人心痛地愛,我們深深地感動。此時,我想起了一本書《感悟父愛》,在書的開頭有這樣一句話很感人,很有哲理,請大家一起讀讀:總有一個人將我們支撐,總有一種愛讓我們心痛,這個人就是父親,這種愛就是父愛。
4、同學們,課余時間你們可以讀讀《感悟父愛》這本書,相信你們一定收獲不少!
六、板書設計:
地震中的父與子
了不起
愛
父 子
信任
教學反思: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一篇震撼人心、情感性很強的文章。堅定的父親和勇敢的兒子給學生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可是,高年級的文章這么長,時間又有限制,如何才能做到長文短教呢?在組內我們認真分析后,決定抓住“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進行教學。這個中心線索就是父與子始終信守的諾言、毫不動搖的信念:“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眱蓚基本點就是“父親的了不起”和“兒子的了不起”。在這兩個點上把朗讀、感受、想象結合起來,反復誦讀、反復感悟,使其發(fā)揮以點帶面的功效。
課前設計時整個教學過程始終以讀促思,讀中感悟,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父親努力拯救兒子的過程,在對語言文字準確、細膩、深入地把握中獲得體驗,以增強語感。比如“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毕戎笇W生從時間上讀出父親的勞累;再接著從父親的形象上讀出父親偉大的愛。學生在朗讀過程中,與主人公共同體驗,共同感受,他們的心靈受到熏陶,從而感受父親的了不起。
可是在教學中,由于我的語言過于平淡,沒有激情,沒能調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雖然學生能體會到父親救兒子的那種著急、悲痛的心情,但是讀的時候過于拘謹,語調也很平淡,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耪J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朴懈星榈乩首x課文。
。、過程和方法:
學生能利用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的方法,從字里行間感受人物的內心世界及思想品質。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學生能從課文中感受到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受到愛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
。、重點:
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表達方法。
。病㈦y點:
在心靈深處受到深厚父子之情的震撼。
【教學程序】
一、復習導入,奠定情感基調
1、齊讀課題。
2、認讀詞語:
大屏幕出示:洛杉磯、混亂、昔日、廢墟、堅定、挖掘、絕望、xxxx、瓦礫、顫抖、擁抱。
。、指名讀課文。
。、請學生能從大屏幕上的這些詞語中,選擇一、兩個詞來復述一下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整體感悟,叩響情感和弦
師:地震中的父與子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就記錄在文章每一個細節(jié)里,所以我們讀這篇文章必須要關注文章的細節(jié),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都包含著其豐富的內心世界。同時,我們在讀這篇文章的時候,還要注意從字里行間去感受人物的內心世界,一個字或許能讓人感慨萬千,一個詞語或許能打動你的內心,一句話或許能震撼你的心靈,所以我們讀這篇文章必須用自己的心去讀,用自己的心去感受。
學生自讀、批注,教師巡視。
學生交流感受。
三、細讀品味,掀起情感波瀾
。、感悟父親的偉大:
⑴這篇文章的主人公之一就是這位偉大的父親,課文的1~12自然段,通過對父親的外貌、動作、語言的描寫,透示著父親的內心世界,自己認真地讀一讀。
、谱x了這部分內容,(手指板書)我們通過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感受著這人間最偉大的父愛,此時此刻,你也一定會被父親對兒子的這種摯愛深深地感動,那么是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或是文中的哪個字、哪個詞、哪句話打動了你呢?
全班交流,教師指導。
、且x:
。ǔ鍪荆赫l愿意幫助我?)
當所有孩子的父母都絕望地離開,當有些人上來拉住這位父親的時候,他的回答是……
當消防xxxx處于安全地考慮請這位父親離開的'時候,他的回答是……
當警察走過來,勸他回家時,他的回答是……
、韧高^父親這近乎于精神失常的幾句話,你體會到了什么?
。ǜ赣H此時最需要的是幫助、救子心切。)
、筛赣H的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兒子在等著我。o論發(fā)生什么,我都會跟你在一起。
師:只有父親才有可能給兒子以生的希望,這是一位多么有責任感的父親呀!一位多么信守諾言的父親,一位多么偉大的父親呀!
。、感悟兒子了不起:
、旁跉v經了饑餓、疲倦、危險,在歷經了38小時不懈努力后,奇跡終于出現了,課文接下來用了大量的語言描寫,老師把這對父與子的對話打到了大屏幕上,請同桌之間合作練習讀這部分內容,讓我們繼續(xù)在關注細節(jié)和感受語言中去體會。
、普垉擅麑W生讀。
、钦埰渌膶W生透過人物的內心世界,來評一評他們讀得怎樣。
、仍俅沃该x。
、赡信献髯x。
。、最后一段:
、琵R讀(出示句子)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疲ㄖ钙聊唬┰谧x這段話時,哪個詞語一下子就跳到了你的眼前呢?
重點理解:了不起、無比幸福。
四、回文引讀,引發(fā)情感升華
。、教師引讀。
出示句子:無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當地震瞬間來臨,讓整個城市變成一片廢墟的時候,一位父親便開始了艱難救助兒子的歷程,因為他要信守自己的諾言,那就是──
當所有人都在絕望中勸說這位父親離開的時候,他的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
當年僅7歲的兒子面對黑暗、饑餓、恐懼和危險時,是父親的話給了他活下去的勇氣,那就是──
當安全出口向14位孩子敞開的時候,兒子選擇最后一個離開,因為父親的話給了他巨大的精神力量,那就是──
。、教師總結:
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用他們深厚的父子之情,共同創(chuàng)造了神話般的奇跡,演繹了一段感人的故事,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這樣融注了人間真情的故事,等著我們去讀,等著我們去寫,課下,我們將開展一次以愛為主題的語文活動。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14
一、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4.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力量──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閱讀單元導讀,明確學習重點。
二、交流對地震的了解,拓展閱讀有關資料。
三、導讀課文,整體感悟。
。ㄒ唬┏踝x,掃清文字障礙。
。ǘ┢纷x,找出感動的句子,好好體會。
(三)著重引導讀好以下句子:
1.不論發(fā)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ㄕl對誰說的?用什么語氣讀?文中共出現幾次?另外兩次誰說的?說明什么?)
2.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為什么要這樣寫?直接寫36小時不行嗎?36小時是多久?從他的外貌描寫中,你想到什么?)
3.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這句話最重要的詞語是什么?把了不起的感覺讀出來。)
(四)能不能用自己的話簡潔概括課文內容?
。ㄎ澹┚x,快速閱讀全文,想想明白了些什么,有什么疑問。
四、提出質疑,梳理疑問
根據學生疑問,梳理出一至兩個待探究問題,教師也提出問題:為什么說這對父子是了不起的?
第二課時
一、立體探究,感悟“了不起”
。ㄒ唬┳灾鬟x擇“兒子了不起”、“父親了不起”進行探究,找出關鍵句子,細心體會。
。ǘ┨骄俊皟鹤恿瞬黄稹保ㄗプ∮赂、無私、對父親的信任來理解,放手讓學生暢言。)
(三小結、過渡:從兒子的表現我們可以說:真是個了不起的兒子。而兒子的了不起來自于父親,來自于對父親的信賴,來自于他有一位了不起的`父親。父親的了不起表現在哪里呢?(提示:交流的時候,表達要清晰,要抓住課文中的具體句子來說明。)
重點探究“父親的了不起”。
抓住以下句子,反復朗讀感悟:
1.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愿意幫助我?”沒人給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頭接著挖。(為了兒子,決不放棄,實現對兒子的承諾)
2.然而這位父親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著我!”(占據父親整個心靈的是兒子,一定要救出兒子是父親心中唯一的信念)
3.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1)36個小時,兩天一夜啊,在這段時間,父親不吃不喝不睡,是多么了不起。∽x
。2)挖掘工作何其辛苦和危險,然而,父親承受的僅僅是肉體上的辛苦嗎?(還有精神上的雙層壓力:擔心家里的妻子,擔心孩子再也找不到了。)肉體上的辛苦,精神上的壓力,這一切也沒有使父親停下來?你們說他了不起嗎?讀
。3)想象挖掘過程中有哪些觸目驚心的場面,父親會怎么想呢?(不管發(fā)生了什么,看見了什么,絲毫沒有動搖父親的意志,多么了不起。。┳x
總結學法:抓住什么來分析?(神態(tài)、動作、語言)
討論。最終,兒子救出來了。故事的結局皆大歡喜。可是,如果挖出來的是兒子的尸體,或者在挖的過程中發(fā)生了爆炸,還能說父親是了不起的嗎?(父親因為擔憂孩子的生命安全,過于悲痛,以致于精神和行為異于常人,這都是緣于他對孩子深沉的強烈的愛。不管孩子能不能救,不管結局是否圓滿,他都是一位稱職的父親,偉大的父親,了不起的父親。)
二、精略結合閱讀,感受不同形式的愛
(一)導語:父母的愛有很多種,有的象阿曼達的父親一樣,是一種強烈的外顯的愛,有的可能是我們平時覺察不到的無微不至的愛。閱讀《慈母情深》,運用我們學到的方法,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體會人物的感情。
。ǘ┙涣鳎簭哪男┑胤襟w會到母親的深情?
。ㄈ┨畋恚航裉,我們不僅被《地震中的父與子》中偉大的父愛感動著,也被慈母的濃濃深情感動著,之所以被感動,是因為我們自身的原因——太投入了,同時,也是文章的原因——太感人了。
作業(yè):
1. 填寫表格
2.回憶生活中,父母親關愛你的一個畫面,寫一個片段,注意,把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寫具體。
慈母情深(略)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15
【學習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等詞語。積累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課文中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與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4、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1、課文中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與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2、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學生觀看地震場面的錄像。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2、出示課文的第一段,生讀:
30萬人,四分鐘,多么觸目驚心的數字,如此強烈的對比,你該怎么讀出它。
洛杉磯大地震已經過去了12年,但這幅畫面卻定格在了人們的心中:出示課文主題畫。
3、生質疑。
二、初讀課文
在這對父子身上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
反饋交流:1994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著生命危險,抱著堅定的信念,不顧旁人的勸阻,經過38小時拼命地挖掘,終于在地震的廢墟中救出了兒子和14個孩子的故事。
三、學習生字新詞
1、指名學生讀課文,正音:
學生找出不理解的詞語,相機指導釋詞的方法。
同桌互相生字新詞,互相糾正。
2、指導書寫:
磯:最后一筆像“飛”字的第一筆。
砸:注意筆順。
顫:結構要緊湊謙讓。
四、再讀課文
默讀。
在你有話想說的地方做上批注。
交流反饋。
五、總結
這是一個感人的真實故事,故事中處處流淌著真情,父親使你發(fā)出的感慨又何止這些呢,隨著下節(jié)課的深入,你一定會有更多的思考。
第二課時
一、走進父親的內心
找出集中描寫父親外貌的語句:(第12段)
指名讀。
學生反復朗讀,讀到你想說話了就停下來。
父親總共挖了38小時,38小時整整一天半還多兩個小時,文中這樣排列讓你感受到了什么?生讀。
哪些人阻擋過他?
孩子們的父母勸阻道:“……”
把父親的念頭讀出來:“兒子在等著我!
消防隊長擋住他:“……”
父親的`信念是:“兒子在等著我!
警察走過來告訴這樣做很危險,讓他馬上回家。
父親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著我。”
引讀:“他埋著頭挖了8小時,12小時……”
在這漫長的38小時艱難地挖掘中父親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精神、身體)指名讀。
38小時不吃不喝不睡還要在進行這樣超強度的挖掘,如果是你會怎么樣?再讀。
是什么讓父親如此的勇敢?是什么讓父親變得如此的堅強?又是什么讓父親變得如此執(zhí)著。(堅定的信念 父愛)
二、感受父愛的力量
1、品讀描寫語言的句子。
2、父親挖到了,兒子還活著,阿曼達被困時與其他孩子的表現有什么不同之處?
3、阿曼達有一個活下來的信念:無論發(fā)生什么,父親總會和我在一起。
4、父親對子女寬廣深厚的愛,讓兒子在困境中擁有希望,兒子的這種態(tài)度也影響著周圍的孩子,他們都獲救了!
三、體會父愛的偉大
如果讓你給父愛作個比喻的話,你會說:父愛像……
四、拓展
閱讀同步閱讀相關主題的文章。
【板書設計】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父親 堅定的信念 兒子
父愛
如:山、!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02-28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與反思04-13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15篇04-26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15篇05-03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通用5篇)03-05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反思10-27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反思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