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設計(大全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數學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數學教學設計1
一、內容簡介
本節(jié)課的主題: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從計算結果中總結出完全平方公式的兩種形式。
關鍵信息:
1、以教材作為出發(fā)點,依據《數學課程標準》,引導學生體會、參與科學探究過程。首先提出等號左邊的兩個相乘的多項式和等號右邊得出的三項有什么關系。通過學生自主、獨立的發(fā)現問題,對可能的答案做出假設與猜想,并通過多次的檢驗,得出正確的結論。學生通過收集和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方法、態(tài)度特別是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
2、用標準的數學語言得出結論,使學生感受科學的嚴謹,啟迪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
二、學習者分析:
1、在學習本課之前應具備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偻愴椀亩x。
、诤喜⑼愴椃▌t
③多項式乘以多項式法則。
2、學習者對即將學習的內容已經具備的水平: 在學習完全平方公式之前,學生已經能夠整理出公式的右邊形式。這節(jié)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從等號的左邊形式和右邊形式之間的關系,總結出公式的應用方法。
三、教學/學習目標及其對應的課程標準:
。ㄒ唬┙虒W目標:
1、經歷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過程,進一步發(fā)展符號感和推力能力。
2、會推導完全平方公式,并能運用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ǘ┲R與技能: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符號的過程,認識有理數、實數、代數式、方程、不等式、函數;掌握必要的運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和變化規(guī)律,并能運用代數式、方程、不等式、函數等進行描述。
。ㄈ┙鉀Q問題:能結合具體情景發(fā)現并提出數學問題;嘗試從不同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決問題,嘗試評價不同方法之間的差異;通過對解決問題過程的反思,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
。ㄋ模┣楦信c態(tài)度:敢于面對數學活動中的困難,并有獨立克服困難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有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并尊重與理解他人的見解,能從交流中獲益。
四、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
1.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合作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自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教學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當學生迷路的時候,教師不輕易告訴方向,而是引導他怎樣去辨明方向;當學生登山畏懼了的時候,教師不是拖著他走,而是喚起他內在的精神動力,鼓勵他不斷向上攀登。
2.采用“問題情景—探究交流—得出結論—強化訓練”的模式展開教學。
3.教學評價方式:
(1)通過課堂觀察,關注學生在觀察、總結、訓練等活動中的主動參與程度與合作交流意識,及時給與鼓勵、強化、指導和矯正。
。2)通過判斷和舉例,給學生更多機會,在自然放松的狀態(tài)下,揭示思維過程和反饋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使老師可以及時診斷學情,調查教學。
。3)通過課后訪談和作業(yè)分析,及時查漏補缺,確保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五、教學媒體:
多媒體
六、教學和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
[引入] 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多項式乘多項式法則和合并同類項法則,通過運算下列四個小題,你能總結出結果與多項式中兩個單項式的關系嗎? (2m+3n)2=_______________,(-2m-3n)2=______________, (2m-3n)2=_______________,(-2m+3n)2=_______________。 〈二〉、分析問題
1.[學生回答] 分組交流、討論
(2m+3n)2= 4m2+12mn+9n2,(-2m-3n)2= 4m2+12mn+9n2, (2m-3n)2= 4m2-12mn+9n2, (-2m+3n)2= 4m2-12mn+9n2。 (1)原式的特點。 (2)結果的項數特點。
。3)三項系數的特點(特別是符號的特點)。 (4)三項與原多項式中兩個單項式的關系。 2.[學生回答] 總結完全平方公式的語言描述:
兩數和的平方,等于它們平方的和,加上它們乘積的兩倍; 兩數差的平方,等于它們平方的和,減去它們乘積的兩倍。 3.[學生回答] 完全平方公式的數學表達式:
(a+b)2=a2+2ab+b2; (a-b)2=a2-2ab+b2.
〈三〉、運用公式,解決問題 1.口答:(搶答形式,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m+n)2=____________, (m-n)2=_______________,
(-m+n)2=____________, (-m-n)2=______________,
(a+3)2=______________, (-c+5)2=______________,
(-7-a)2=______________, (0.5-a)2=______________.
2.判斷:
()① (a-2b)2= a2-2ab+b2 ()
、 (2m+n)2= 2m2+4mn+n2 ()
③ (-n-3m)2= n2-6mn+9m2 ()
、 (5a+0.2b)2= 25a2+5ab+0.4b2 ()
、 (5a-0.2b)2= 5a2-5ab+0.04b2 ()
、 (-a-2b)2=(a+2b)2 ()
、 (2a-4b)2=(4a-2b)2 ()
、 (-5m+n)2=(-n+5m)2
3.小試牛刀
、 (x+y)2 =______________;
、 (-y-x)2 =_______________;
、 (2x+3)2 =_____________;
④ (3a-2)2 =_______________;
、 (2x+3y)2 =____________;
、 (4x-5y)2 =______________;
、 (0.5m+n)2 =___________;
、 (a-0.6b)2 =_____________.
〈四〉、學生小結
你認為完全平方公式在應用過程中,需要注意那些問題?
(1) 公式右邊共有3項。
(2) 兩個平方項符號永遠為正。
(3)中間項的符號由等號左邊的兩項符號是否相同決定。
(4)中間項是等號左邊兩項乘積的2倍。
〈五〉、冒險島:
。1)(-3a+2b)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2m)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5m+2n)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5a-1/2b)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mn+3)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2b-0.2)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xy2-3x2y)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n3-3m3)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學生自我評價
[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和感悟?
本節(jié)課,我們自己通過計算、分析結果,總結出了完全平方公式。在知識探索的過程中,同學們積極思考,大膽探索,團結協(xié)作共同取得了進步。
〈七〉[作業(yè)]
p34 隨堂練習
p36 習題
七、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雖然算不上課本中的難點,但在整式一章中是個重點。它是多項式乘法特殊形式下的一種簡便運算。學生需要熟練掌握公式兩種形式的使用方法,以提高運算速度。授課過程中,應注重讓學生總結公式等號兩邊的特點,讓學生用語言表達公式的內容,由于語言缺陷的原因,這一點對聾生來說比較困難,讓學生說明運用公式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和特別注意的細節(jié)。然后再通過逐層深入的練習,鞏固完全平方公式兩種形式的應用,為完全平方公式第二節(jié)課的實際應用和提高應用做好充分的準備。
1 . 教學內容精心組織,容量恰當,重點突出,體現內容的有效性、系統(tǒng)性和有序性;
2 . 重視啟發(fā),活躍思維,方式、方法多樣,選擇適當;教學環(huán)節(jié)緊湊、合理;
3 . 教學媒體使用適時、適量、適度、有效。
4 . 教學結構組合優(yōu)化,優(yōu)質高效。
數學教學設計2
6.3.1實數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倭私鉄o理數和實數的概念以及實數的分類;
、谥缹崝蹬c數軸上的點具有一一對應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在數的開方的基礎上引進無理數的概念,并將數從有理數的范圍擴充到實數的范圍,從而總結出實數的分類,接著把無理數在數軸上表示出來,從而得到實數與數軸上的點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了解數系擴充體會數系擴充對人類發(fā)展的作用;
、诟矣诿鎸祵W活動中的困難,并能有意識地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
教學重點:
、倭私鉄o理數和實數的概念;
②對實數進行分類。
教學難點:對無理數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無理數:
利用計算器把下列有理數3,,34795,,寫成小數的形式,它們有什么特征? 58119
發(fā)現上面的有理數都可以寫成有限小數或無限循環(huán)小數的形式即:33.0,34791,50.5 0.6,5.875,0.858119
歸納:任何一個有理數(整數或分數)都可以寫成有限小數或者無限循環(huán)小數的形式,
反過來,任何有限小數或者無限循環(huán)小數也都是有理數。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有很多數的平方根或立方根都是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
把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叫做無理數。比如,5,等都是無理數。3.14159265也是無理數。
二、實數及其分類:
1、實數的概念:有理數和無理數統(tǒng)稱為實數。
2、實數的分類:
按照定義分類如下:
整數小數)有理數(有限小數或無限循環(huán)實數分數數)無理數(無限不循環(huán)小
按照正負分類如下:
正有理數正實數負無理數實數零
負有理數負實數負無理數
3、實數與數軸上點的關系:
我們知道每個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點來表示。物理是合乎是否也可以用數軸上的點表示出來嗎?
活動1:直徑為1個單位長度的圓其周長為π,把這個圓放在數軸上,圓從原點沿數軸向右滾動一周,圓上的一點由原點到達另一個點,這個點的坐標就是π,由此我們把無理數π用數軸上的點表示了出來。
活動2:在數軸上,以一個單位長度為邊長畫一個正方形,則其對角線的長度就是2以原點為圓心,正方形的對角線為半徑畫弧,與正半軸的交點就表示2,與負半軸的交點就是
可以把每一個無理數都在數軸上表示出來,即數軸上有些點表示無理數。
歸納:①實數與數軸上的點是一一對應的。即沒一個實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點來表示;
反過來,數軸上的每一個點都表示一個實數。
、趯τ跀递S上的任意兩個點,右邊的點所表示的實數總比左邊的點表示的實數大。
三、應用:
例1、下列實數中,無理數有哪些? 2。事實上通過這種做法,我們
2,2,3.14,,0,10.12112111211112,π,(4)2。 3,0.717
解:無理數有:2,5,π
2注:①帶根號的數不一定是無理數,比如(4),它其實是有理數4;
②無限小數不一定是無理數,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一定是無理數。
比如10.12112111211112。
例2、把無理數5在數軸上表示出來。分析:類比2的表示方法,我們需要構造出長度為的線段,從而以它為半徑畫弧,與數軸正半軸的交點就表示5。
解:如圖所示,OA2,AB1,
由勾股定理可知:OB5,以原點O與數軸的正半軸交于點C,則點C就表示5。
四、隨堂練習:
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⑴無限小數都是無理數;
、茻o理數都是無限小數;
⑶帶根號的數都是無理數; ⑷所有的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點來表示,反過來,數軸上所有的點都表示有理數;
⑸所有實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點來表示,反過來,數軸上的所有的點都表示實數。
2、把下列各數分別填在相應的集合里:
有理數集合無理數集合
22, 3.1415926,7,8,2,0.6,0,,,0.313113111。 73
3、比較下列各組實數的大小:(1)4,(2)π,3.1416 (3)32,
五、課堂小結
1、無理數、實數的意義及實數的分類. 2、實數與數軸的對應關系.
六、布置作業(yè)
P57習題6.3第1、2、3題;
數學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結合課本提供的具體情境,探索發(fā)現余數和商的特點,知道什么是循環(huán)小數。
2、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過程,初步了解循環(huán)小數的意義,循環(huán)小數的讀寫方法,通過生活實例、實踐、觀察、分析達到認識理解并能應用相關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理解、概括能力和自主合作學習能力。
4、創(chuàng)設綜合的現實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與合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
正確理解循環(huán)小數的意義。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課題
請同學們集中精神聽錄音,想一想火車行進時車輪滾動發(fā)出的聲音有什么特點?
生:咔嚓,咔嚓……重復的出現。
同學們,請觀察這是什么圖片?(出示自然界水循環(huán)的動態(tài)圖片)
在自然界中還有哪些像水一樣的不斷出現的循環(huán)現象?
生舉例
師:講的好,同學說的都對,你們的知識可真豐富!其實我們數學中也存在著這種有趣的循環(huán)現象,大家想不想理解數學中的循環(huán)問題?
二.自學探究,發(fā)現新知
。ㄒ唬⒄J識循環(huán)小數
1.出示算式,揭示矛盾
現在我們來一組有趣的做題比賽(電腦出示)每組完成一題,看哪個組的同學先完成,每組選一名代表黑板來做
2. 44÷4 1÷3 58.6÷11 3.45÷5
盡量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計算。在算中讓他們去感知去體會“無限”與“有限”,“循環(huán)”與“不循環(huán)”的數學現象。
教師評出冠軍組,待學生發(fā)現不公平后請同學說出其中的道理。
2.討論:
①第(2)(3)最難在哪兒?如果繼續(xù)除下去,會是什么樣子的?
、谏虨槭裁磿貜统霈F?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教師隨著學生的匯報課件演示導致除不盡的原因是余數重復出現,商也依次不斷出現。那你怎么表示這種情況的商,省略號又表示什么意思?
你能寫出幾個像這樣的小數嗎?
像這樣的小數,叫做循環(huán)小數。(板書課題)
3.總結循環(huán)小數的定義
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幾個循環(huán)小數的小數部分看看他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不同點?你能得出什么結論?把你的想法可以和同桌或小組人商量一下
根據學生的回答:“依次不斷”,“重復出現”,“一個數字或幾個數字”、“從某一位起”引導學生概括出以上特點。
由學生概括出循環(huán)小數定義:一個小數,從小數部分的某一位起,一個數字或幾個數字依次不斷地重復出現,這樣的小數叫做循環(huán)小數4.小結:同學們真不簡單,老師把你們總結的感念整理了一下,給大家一分鐘時間把這個概念默記在心里。
5.現在我們利用這個定義判斷下面的'小數哪些是循環(huán)小數?
1.5353…… 0.19292 8.4666….. 5.314162….. 5.745547…..
。ǘ.循環(huán)小數的簡便寫法
剛才我們認識了循環(huán)小數,循環(huán)小數有自己的寫法,請同學把書打到27頁,自己看一看,你都知道了什么?第二種寫法比第一種簡便
寫出板書中的循環(huán)小數的簡便寫法。
。ㄈ.認識無限小數和有限小數
看板書中的循環(huán)小數,他們小數的位數是怎么樣的?
像這樣小數部分是無限的小數,你能給他起個名字嗎?那么黑板上(1)和(4)中他們的小數位數怎么樣? 誰愿意到黑板寫出什么是有限小數
。ㄋ模┬〗Y
剛才我們通過研究發(fā)現,原來數學王國也有循環(huán)現象,那就是循環(huán)小數,接下來我們繼續(xù)開動腦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下面的問題好嗎?
四.強化練習,促進內化
1.比較大小
2.把下面的三個數按從大到小順序排列
3.判斷正誤
四.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認識了循環(huán)小數,從你們的姿態(tài)、眼神及課堂反應中,老師感覺到這節(jié)課同學們聽得非常專心,那么誰來說說,你有什么收獲和感想?
課后反思
循環(huán)小數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九冊上期教學內容,是一個新知識,這部分內容概念較多,又比較抽象,是教學的一個難點,本節(jié)課通過四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學生對“循環(huán)”、“無限”等過去沒有抽象的認識。我就采用學生熟悉的火車聲音、自然界水循環(huán)這一現象,讓學生直觀地感知“依次不斷、重復出現”。這使學生一下子就進入了學習狀態(tài),并對這幾個難懂的詞有了初步的認識。通過比賽誰先求出商,讓學生在不公平的“除盡”與“除不盡”的比賽中發(fā)現問題,初步感知有限小數,無限小數,循環(huán)小數這種數學現象,激發(fā)起學生探究新知的興趣。
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數學知識只有通過學生親身主動的參與,自主探索,才能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本節(jié)課通過讓學生算一算、想一想、觀察、比較、討論中獲得循環(huán)小數的概念。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思考與合作交流,創(chuàng)新的空間,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動腦、動眼、動口研究問題,獲取新知。再通過讓學生自學課本,了解和循環(huán)小數的簡便寫法以及有限小數、無限小數的概念,讓學生自己發(fā)現新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數學書的習慣和自學的能力。
三、教學手段和練習設計配套。用多媒體出示循環(huán)小數的相關知識點和不同層次的練習設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并能根據小學生直觀━半直觀━抽象━概括的認知規(guī)律組織教學。運用新知,解決問題。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題,鞏固所學知識,再通過討論、師解、生自評,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得到不同的發(fā)展,享受了不同的成功。
四、通過回顧,思考,弄清本節(jié)課所獲得的新知識,在大腦里留下深刻的印象,進一步明確學習重點,掌握知識要點對所學知識得到了及時的鞏固、提高、升華。
附 :板書設計
循環(huán)小數
一個小數,從小數部分的某一位起,一個數字或著幾個數字依次不斷地重復出現,這樣的數叫做循環(huán)小數。
2.44÷4=0.61 例7. 1÷3=0.33……=0.3
例8. 58.6÷11=5.32727……=5.327
有限小數 無限小數
,循環(huán)小數教學設計1
數學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零指數冪和負指數冪公式并能運用其進行熟練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抽象的數學思維能力.
3.通過例題和習題,訓練學生綜合解題的能力和計算能力.
4.滲透公式自向運用與逆向運用的辯證統(tǒng)一的數學思維觀點.
二、重點·難點
1.重點
理解和應用負整數指數冪的性質.
2.難點
理解和應用負整數指數冪的性質及作用,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絕對值小于1的數.
三、教學過程
1.創(chuàng)造情境、復習導入
。╨)冪的運算性質是什么?請用式子表示.
。2)用科學記數法表示:①69600
、冢5746
。3)計算:①
②
、
2.導向深入,揭示規(guī)律
由此我們規(guī)定
規(guī)律一:任何不等于0的數的0次冪都等于1.
同底數冪掃除,若被除式的指數小于除式的指數,
例如:
可仿照同底數冪的除法性質來計算,得
由此我們規(guī)定
一般我們規(guī)定
規(guī)律二:任何不等于0的數的-p(p是正整數)次冪等于這個數的p次冪的倒數.
3.嘗試反饋.理解新知
例1計算:(1)(2)
。3)
(4)
解:(1)原式
。2)原式
。3)原式
。4)原式
例2用小數表示下列各數:(1)
。2)
解:(1)
。2)
練習:P141 1,2.
例3把100、1、0.1、0.01、0.0001寫成10的冪的形式.
由學生歸納得出:①大于1的整數的位數減1等于10的冪的指數.②小于1的純小數,連續(xù)零的個數(包括小數點前的0)等于10的`冪的指數的絕對值.
問:把0.000007寫成只有一個整數位的數與10的冪的積的形式.
解:
像上面這樣,我們也可以把絕對值小于1的數用科學記數法來表示.
例4用科學記數法表示下列各數:
0.008、0.000016、0.0000000125
解:
例5地球的質量約是 噸,木星的質量約是地球質量的318倍,木星的質量約是多少噸?(保留2位有效數字)
解:
。▏崳
答:木星的質量約是 噸.
練習:P1421,2.
四總結、擴展
1.負整數指數冪的性質:
2.用科學記數法表示數的規(guī)律:
(1)絕對值較大的數,n是非負整數,n=原數的整數部分位數減1.
。2)絕對值較小的數,n為一個負整數,原數中第一個非零數字前面所有零的個數.(包括小數點前面的零)
五、布置作業(yè)
P143A組4,5,6;B組1,2,3,4.
參考答案
略.
六、板書設計
投影幕
引入:
例2
例4
例3
例5
例1
練習
練習
數學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在現實情境中,能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學會讀寫小數,體會小數與分數的聯(lián)系。
2.在用小數進行表達的過程中,感受小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
3.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探究、歸納比較、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小數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交流信息,引入課題
師:課前布置學生收集一些與小數有關的資料,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聽?談談你了解到了什么,又想到些什么?
小結:剛才出現的這些數都是小數,它們表示什么意義,應該怎樣正確地讀和寫呢,;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板書課題: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方法)
【設計意圖:學生的知識起點是三年級時對一位小數的直觀認識和刻畫,這是教學的起點,也是思維的動點。通過找身邊的小數,引發(fā)學生對小數的認識,激起進一步學習和探究的熱情】
二、教學例1,初步感知
師:為了便于研究,老師課前也收集了一些與小數有關的材料。
1.出示例1三幅圖。圖上這些數都是小數,表示物品的價錢。會讀嗎?如果你到商店去買這些物品,該怎樣付錢呢?
生1:0.3元就付3角。
師:很好,你會把元轉化成角來考慮。那0.05元和0.48元呢?
生2:0.05元就是5分。
生3:0.48元就是4角8分。
帥:對,也可以說成48分。
2.師:把3角寫成用元做單位的分數,是多少呢?
生:3角=3/10元。(一元=10角,1角就是1/10元,3角里面有3個1/10,是3/10元)
師:3角=3/10元,也可以寫成0.3元,讀作零點三元。(板書)
師:5分、48分也寫成用元做單位的分數,你們會嗎?同桌先討論一下,再回答。
生:5分=5/100元,48分=48/100元(1元=100分,每份是1/100元,5分有5個1/100,就是了5/100元;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100元,48分就是48/100元(板書:5分=5/100元48分=48/100元)
師:5/100元還可以寫成小數0.05元,讀作零點零五;48/100元還可以寫成小數0.48元,讀作零點四八。(繼續(xù)板書讀寫)
小結:0.3、0.05、0.48都是小數,0.3的小數部分有位,是一位小數,0.05和0.48小數部分有兩位,是兩位小數,當然,還有三位小數、四位小數
【設計意圖:小數的意義較為抽象,學生掌握起來有一定困難。在初步感知階段,利用0.3元該怎么付?學生把元轉化成角,進而追問3角錢以元為單位用分數表示?得出0.3元=3角3/10元,即0.3=3/10。充分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通過類比,遷移,為下面學習兩位小數、三位小數等作好充分的準備。在得出分數之后,告訴學生3/10還可以寫成像0.3這樣的小數,再教給讀法】
三、教學例2,揭示意義
1.師:剛才從1元:100分,我們想到了用分做單位的數都表示1元的百分之幾,都能寫成小數,在其他情境中也能看到這樣的現象。瞧,(課件出示米尺)這是一把米尺,我們截取了一部分。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1厘米等于1/100米,還可以寫成0.01米。(板書:1厘米=1/100米=0.01米)那么,(出示)4厘米、9厘米寫成分數和小數各是多少呢?
學生嘗試完成。
師:請位同學來說一說,你是怎么填的?
板書:1厘米=1/100米=0.01米
4厘米=4/100米=0.04米
9厘米=9/100米=0.09米
師小結:請大家仔細觀察一下,0.01、0.04和0.09都是兩位小數。那前面對應的這排分數有什么共同之處呢?
生:都是分母為100的分數。
師:對,他們都是分母為100的分數。分母是100的分數可以寫成兩位小數。現在你們知道什么樣的分數可以寫成兩位小數嗎?什么樣的分數可以寫成三位小數呢?
2.我們繼續(xù)觀察剛才那把米尺,把他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是1毫米。(課件出示)1毫米是1米的1/1000,還可以寫成0.001米。(板書1厘米=1/1000米=0.001米)那7毫米、15毫米寫成用米做單位的分數和小數各是多少?大家試試吧。
板書:1毫米=1/1000面米=0.001米
7毫米=7/1000米=0.007米
9毫米=9/1000米=0.009米
小結:請大家觀察這一行分數和對應的小數,你有什么發(fā)現?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蘇教版《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方法》教學設計二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蘇教版《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方法》教學設計二生:分母是1000的分數可以用三位小數表示。
3.總的觀察:三位小數是由分母是1000的分數得到的,兩位小數由分母是100的分數得到的,那位小數0.3呢?{是由分母是10的分數得到的)誰來說說什么樣的分數可以改寫成小數呢?
生: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用小數表示、:(屏搭上出示這句話)
師:我們再從右往左看,0.3表示3/10,0.05表示5/100,0.48表示48/100,0.001表示1/1000,0.004表示4/1000你有什么發(fā)現?
生: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三位小數表示千分之幾。
師(指著省略號):四位小數呢?(表示萬分之幾)
【設計意圖:數學學習的本質在于數學思維、經過對一位、兩位、三位小數意義的具體分析后,教師抓住展示和交流這一時機,通過清晰直觀的板書,從左往右又從右往左地引導學生進行概括、歸納、推理,最后達成了對小數意義的系統(tǒng)認識和理解】
四、練習拓展,鞏固提升
(一)說說做做這個練習分4個層次進行。
師:上面每個圖形都表示整數1,你會用分數和小數把涂色部分表示出來嗎?
7/1033/1009/1000
0.70.330.009
選其中個小數請學生說出表示什么意義。并通過上下對比觀察,再次強化: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用小數米表示分別是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
2.師:陰影部分是0.7,淮能用小數表示出空白部分?它又表示什么意義?
3.出示空白圖形和0.9、0.07、0.52這三個分數,分別動手涂色表示出這三個小數。
4.個人自由在空白圖形上涂色,同桌互相考查,分別用小數表示出涂色和空白部分。
【設計意圖:在新課結束后,書上安排了練一練,教材的目的在于鞏固小數的意義,但如果這樣,題目的價值就沒能充分發(fā)揮出來,將練一練進行適當處理,使書上分散的練習融為一個整體,由淺入深地對一道習題進行充分的挖掘與應用,使題目增值。第一層次是對教材目標的基本達成;第二層次是對習題的進一步開發(fā),滲透辯證統(tǒng)一思想;第三層次培養(yǎng)逆向思維能力;第四個層次由個體智慧到合作交流,對習題實現了更高層次的創(chuàng)造和升華:,采用了讓學生畫小數這種直觀的操作活動,伴隨著學生畫前的思考和畫后的'交流,學生對小數意義的理解也就從畫出來想出來說出來,逐漸明了】
(二)快速搶答。練一練1、2和書上練習第4題。
(三)我說你寫。老帥報幾個小數,看誰能又快又好地記下來。
0.390.60.1080.0080.80.80
問座位互相檢查一下,寫的對不對?
(此時有同學爭論:0.8和0.80,是不是老師重復報了個?)
師(故意):大家爭論什么?你為什么這樣想?
生1:我認為0.8和0.80一樣大,所以是重復寫了;
師:0.8表示什么:意義?0.80又表示什么意義?
生2:0.8表示十分之八,是把1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8份,00.8表示一百分之八十,是把1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80份。
師指出:0.80很特別,末尾是0,雖然末尾是0,但它表示兩位小數,這個。有特殊的意義,我們以后再學習。(為學習小數的基本性質打下伏筆)
(四)糾錯能手。家文具店里的商品標價不太規(guī)范,請你幫忙把這些標價改成用元作單位的小數。
小刀3角擦皮8分直尺5角9分
(五)開放題:把6毫米用小數表示出來,你有幾種方法?
(六)出示姚明照片:認識嗎?準來介紹介紹他?他的身高是多少?
生:2米26。(板書2米26)
師:2米26是口頭話,用規(guī)范的數學語言,應該說成多少米?(2.26米)你的身高是多少米?猜猜老師的身高。(1.63米)這些數跟我們今天所學的小數還有點不同(整數部分不是0)。關于這些小數的知識,我們以后繼續(xù)學習。
【設計意圖:在拓展提升部分,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引導學生從身邊的現象入手,不斷鞏固所學的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方法。注意細節(jié)的處理,0.8和0.08的比較,6毫米的三種表示方法,以及姚明身高2.26米的表述,既引導學生歸納出數學知識,又為后續(xù)學習打下鋪墊】
數學教學設計6
《7的乘法口訣》: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2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利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類推能力,使學生自主經歷口訣的編制過程,了解7的乘法口訣的來源,理解7的乘法口訣的意義。
2、掌握7的乘法口訣的特征,熟記口訣,并逐步提高靈活運用口訣的能力。
3、通過多角度的練習,體會數學就在身邊,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自主探索
1、引入
教師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圖
教師:這是同學們用七巧板拼成的.圖案,都拼成了什么?
教師:拼一個圖案要用幾塊拼板?是幾個7?怎樣列乘法算式?你能編一句乘法口訣嗎?
教師隨學生回答板書如下:
1個7是71×7=77×1=7一七得七
教師:拼兩個圖案要用幾塊拼板?是幾個7?對應的乘法算式或乘法口訣是什么?
教師繼續(xù)完成相應板書。
教師:像這樣,同學們能根據這7個圖案試著編出其他的7的乘法口訣嗎?
2、編制口訣
打開課本72頁,嘗試在書上填寫。
3、全班交流
(1)匯報,并上黑板寫
(2)根據學生匯報,課件出示7的乘法口訣。
(3)檢查學生學習情況
說一說哪個算式可以表示拼4個圖案所用的拼板的塊數?相對應的乘法口訣是哪一句?
拼6個圖案需要幾塊拼板?所用的乘法口訣是哪一句?根據這句乘法口訣你能聯(lián)想到哪個乘法算式?
“五七三十五”這句口訣表示什么意思?
“七七四十九”這句口訣為什么只能計算一道乘法式題?
二、記憶口訣
1、剛才經過我們共同的努力,大家編出了7的乘法口訣,下面請大家拍手齊讀口訣,讀后讓學生自己記憶口訣。
教師:你認為7的乘法口訣中哪句容易記?為什么?
教師講述動畫片中的情境,讓學生尋找7的乘法口訣,并運用聯(lián)想記憶口訣。
教師:看,這些故事和生活中的俗語也能幫助我們聯(lián)想到乘法口訣。
2、7的乘法口訣還有什么特點?
從上往下觀察,口訣中的第一個數依次多1,第二個數都是7,積依次多7。
教師:為什么積依次多7?
讓學生利用發(fā)現再次記憶口訣,之后再進行對口令的游戲。
三、靈活運用
1、看算式說口訣
7×3= 7×5= 7×6= 3×7+7=
7×4= 7×7= 7×2= 7×1= 7×7-7=
2、想一想,在我們的身邊有哪些事物、現象和故事與7有關呢?
(1)算七星瓢蟲身上的點。
(2)算詩的字數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首詩是本周經典誦讀古詩,你們會背嗎?學生齊背。
這里有7嗎?你們知道詩中一共有多少個字嗎?怎么想的?
教師:每句7個字,所以又叫“七言詩”。
教師:加上題目一共有幾個字?怎樣列式?
(3)編一編
1個矮人1頂帽,7個矮人7頂帽;
1個矮人2件衣,7個矮人()件衣;
1個矮人3條褲,7個矮人()條褲;
1個矮人()雙鞋,7個矮人()雙鞋
數學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認識工程問題的特點,理解工作總量可以用單位“1”來表示。工作效率可以用單位時間內完成工作量的幾分之一來表示。
2、理解掌握工程問題的數量關系和解答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分析解答新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會怎樣用單位“1”表示工作總量,以及用單位時間內完成工作總量的幾分之一表示工作效率。掌握工程問題的解答方法。
教學過程
。ㄒ唬⿵土暅蕚
1、以前我們學過做工問題,誰還記得做工問題涉及到哪三種量?(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
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生口述,教師出示投影: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工作效率=工作總量÷工作時間。
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工作效率。
2、一條水渠長120米,5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依據三量關系,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樣列式?(120÷5=24(米)。
24表示什么?(工作效率)
之幾。它們都是用工作量÷工作時間得到的。
工作效率既可以是具體數量,也可以用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占全部工作量的幾分之一來表示。
。ǘ⿲W習新課
1、出示例10。
例10一段公路和長30千米。甲隊單獨修10天完成,乙隊單獨修15天完成,兩隊合修幾天完成?
2、分析解答。
。1)讀題,思考,列式,解答,做在練習本上。
。2)說說你是怎樣列式的?
30÷(30÷10+30÷15)
根據什么列式?(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
30÷10求的是什么?30÷15求的是什么?
這兩個商加起來,得到的是什么?(甲隊和乙隊的工效和。)
再用30除以它們的和得到的是什么?(合修所用的工作時間。)
。3)板書解答過程:
30÷(30÷10+30÷15)
=30÷(3+2)
=30÷5
=6(天)
答:兩隊合修6天可以完成。
3、變換題中的條件再分析解答。
(1)把30千米改為40千米、45千米、500千米、10千米、2千米。請你們以小組為單位,每一組選擇一個數據解答出來。
。2)誰能說說你們組選擇的'工作量是多少米?解答的結果是多少?
每一組推選一名同學回答,結果都是6天。
。3)既然工作總量發(fā)生變化而結果不變,那么我們去掉題中工作總量的具體數量,這道題還能不能解答?
4、改造例10:去掉具體的工作總量。
一段公路,甲隊單獨修10天完成,乙隊單獨修15天完成。兩隊合修幾天可以完成?
。1)以討論題為線索,討論這道題可以怎樣解答。
出示討論題:
、龠@道題求哪個量?應已知哪些條件?
、诠ぷ骺偭繘]有給出具體數量怎么辦?(用“1”表示。)
、奂钻牭墓ぷ餍屎鸵谊牭墓ぷ餍试鯓颖硎荆考钻、乙隊的工效
(2)匯報討論結果。(先說討論題再說解答方法。)
1表示什么?(工作總量)
工作總量不是具體數量,我們把它看作單位“1”。
工作總量用單位“1”表示,那么工作效率就要用每天完成單位“1”的幾分之一來表示。
。3)板書解答過程:
答:兩隊合修6天可以完成。
5、工作總量發(fā)生了變化,為什么工作時間不變呢?請你們每一組用剛才選擇的數據,計算出甲隊工作效率是工作總量的幾分之幾,乙隊工作效率是工作總量的幾分之幾?甲乙兩隊的工效和是工作總量的幾分之幾?
匯報計算結果:
6、這兩種解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ǘ祭萌筷P系來解答是它們的相同點。不同點在于,前者的工作總量給出了具體數量,因此工效也是具體數量;后者把工作總量看作單位“1”,工效用單位“1”的幾分之一來表示。)
后者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工程問題。工程問題有什么特點?
。üぷ骺偭俊⒐ぷ餍识际怯谩奥省眮肀硎镜。)
(三)鞏固反饋
1、出示“做一做”。
一項工程,甲隊單獨做要用20天,乙隊單獨做要用30天。如果兩隊合做,每天完成這項工程的幾分之幾?幾天可以做完?
。1)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
。2)提問反饋:第一問求什么?(工效和)
怎么求甲乙兩隊的工效和?(甲工效+乙工效)甲乙的工效各是多
第二問求什么?應根據什么列式?
2、只列式不計算。(小組討論完成,每組再選一名同學分析。)
一項工程,甲隊單獨做需6天完成,乙隊單獨做需12天完成,丙隊單獨做需18天完成。
、僖冶麅申1天完成幾分之幾?5天完成幾分之幾?
、谌艏滓覂申牶献2天,還剩幾分之幾?
、奂、乙、丙隊合作幾天能完成全部工程?
3、選擇正確的列式。
甲乙兩地相距500千米,快車5小時走完,慢車10小時走完。兩車同時相對開出幾小時相遇?
A、500÷(500÷5+500÷10)
數學教學設計8
課題:
數學廣角——搭配問題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112頁例1及練習中習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簡單搭配現象,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數學活動,提出不同的搭配方案。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滲透符號化思想,以及有序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點: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搭配方法,并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怎樣搭配可以不重復、不遺漏。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金色的秋天即將過去,一只蝴蝶在草原上忙碌,它要干什么呢?
原來它是受了智慧老人的差遣,要去給百變小櫻送一封信。小櫻會不會讓我們看信的內容呢?
噢,是智慧老人邀請她到數學城堡去呀!
二、討論合作,探究搭配方法
1、嘗試猜想。
小櫻帶了2件上衣,3件下裝,如果她每天都想有不同的搭配方法,她可以不重復地穿幾天?
2、思考討論。
(1)引導思考:用2件上衣和3條下裝搭配,到底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呢?你可以想一想、畫一畫、甚至算一算,用最簡便的方法把各種穿法快速記錄下來。
(2)獨立思考,嘗試表示。
(3)小組交流: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參與指導小組活動。
3、展示匯報:現在哪組來匯報?你們是怎么想的?用什么方法記錄的?請不同表示方法的學生在實物投影上展示說明,其他學生評價。
預設學生的方法可能有:(1)數字表示;(2)文字表示;(3)符號或圖形表示:(4)計算。
4、觀察比較
(1)剛才我們展示了這么多表示辦法,你覺得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呢?
小結:經過剛才的討論我們發(fā)現,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有兩種思路:一種是先定衣服,再配下裝,第一件衣服可以配3天下,第二件衣服又可以配3天下裝,一共有6種搭配方法;另一種方法是先定下裝,再配衣服,第一條下裝可以配2件衣服,第二條下裝也可以配2件衣服,同樣地第三條下裝又可以配2件衣服,一共也是6種搭配方法。可見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課件演示)
(2)剛才同學們還想出了這么多記錄的方法,你最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看來有順序地連一連、排一排能幫助我們不重復、不遺漏地把所有的搭配方法找出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像我們剛才說的穿衣服時不遺漏、不重復、有序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數學問題——搭配問題。
板書:搭配
5、拓展延伸
(1)如果小櫻想在數學城堡里待一星期,她能不能做到每天都有不同的穿法?那該怎么辦?
(2)請你幫她增加一件上衣或者一條下裝,想一想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用你最喜歡的方法把它們記錄下來,然后和同桌交流。
請不同方法的學生匯報,其他學生評價。
如果在前面學生沒有想出用算式的方法,在這里教師可適當引導,使有能力的學生初步感知。
6、感知提升
如果帶4件衣服,3條下裝一共有幾種搭配方法?如果5件衣服,4條下裝呢?6件衣服,6條下裝呢?
三、綜合應用,解決實際問題
1、密碼門
帶好行裝,小櫻來到了數學城堡,哎呀,數學城堡的門是密碼門,她是頭一次來,不知道密碼,怎么辦呢?
這時智慧老人告訴她,密碼是一個兩位數,十位上是2、4、9中的一個,各位上是3、6、8中的一個,密碼可能會是哪些兩位數呢?你能幫助小櫻把所有的情況都羅列出來嗎?
學生獨立嘗試、匯報評價,教師板書。引導學生得出兩種不同的有序思考的方法:先定十位上的數字,再配個位上的數字;先定個位上的數字,再配十位上的數字。
2、選定路線
小櫻進了城堡的門,智慧老人要她到數學樂園去找聰聰和明明,她有幾種不同的走法呢?
先指導學生看懂圖,學生在書上畫一畫,小組內互相說一說,討論交流。指名展示匯報。
3、拍照
小櫻到了數學樂園,見到有幾個小朋友爭著要和聰聰、明明拍合影呢,他們每人都要和聰聰、明明單獨拍照,小櫻的魔杖能拍10次,夠嗎?
如果小櫻也要和聰聰、明明各拍一張合影呢?
數學教學設計9
一、學習內容分析
本節(jié)教材主要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和估算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擴大口算和估算的范圍。例1教學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用解決郵遞員10天、30天要送多少份報紙?要送多少封信?等實際問題的活動,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探討口算方法。接著,通過“做一做”,讓學生經歷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的過程,掌握口算方法。新教材把口算教學和解決實際問題聯(lián)系在一起,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和學習興趣,同時有利于加深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二、學習者分析
學生在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的基礎上,擴大口算的范圍,相信學生能夠運用已有的知識和已有的計算方法,探索出新的計算方法。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整數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類推遷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學生經歷整數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4、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認真計口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5、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的習慣。
四、教學重點及解決措施
掌握整數乘法的口算方法。
五、教學難點及解決措施
通過學生活動,體驗數學學習方法。
六、教學設計思路
口算是不借助任何工具,只憑思維和語言進行計算并得出結果的一種計算方法,它具有快速、靈活的特點?谒闶怯嬎隳芰Φ囊粋重要組成部分。首先,口算是筆算、估算的基礎,筆算和估算能力是在準確、熟練的口算能力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沒有一定的口算基礎,筆算、估算能力的培養(yǎng)就成了無源之水。其次,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極其廣泛的應用。因此良好的口算能力不僅是學習任何其他數學知識的基礎。我在備課前想過,既要讓學生牢牢的掌握這堂課的內容,又要嘗試讓他們自己去學習。于是我精心設計了一個個井井有條的步驟:注意口算聯(lián)系經;⑼ㄟ^多種形式的訓練,逐步提高口算速度,培養(yǎng)口算能力。依據的理論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聯(lián)系生活實際。
數學教學設計10
微課名稱:
四年級上冊“計數問題”
知識點名稱:
數線段的個數
學科類型:
小學數學
教學環(huán)節(jié)類型:
新課講授
教學活動類型:
講授
教學目標:
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會快速準備的數出線段(角)的`個數。
教學對象:
小學四年級學生
教學資源與環(huán)境:
電子白板,錄屏軟件
教學過程:
1、給出一個圖,讓學生先試著數線段,提出問題:怎樣快速又補充不漏的數出來。進行基于問題的教學。
2、從一般到特殊,講述數線段的技巧。
3、給出問題,學生應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問題,檢驗是否達到教學目標。
預計上課時間長度:
5分鐘
教學理念:
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運用技術創(chuàng)新,豐富教學策略,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富有樂趣,有益于學習的微課程。
數學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經歷用正方體搭簡單物體,并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它的活動,辨認簡單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的形狀。
2、在搭擺和觀察物體的過程中,體驗從同一個方向看不同物體,它們的形狀可能相同;正面與一種形狀對應的物體不是唯一的。
3、培養(yǎng)動手實踐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材分析〗
“看一看(二)”是北師大版新世紀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觀察物體”的第二課。本節(jié)要求分別從正面、側面、上面三個方向觀察同一個簡單物體的形狀,會找出表示簡單物體的正面、側面或者上面形狀的圖形。通過搭正方體積木的活動,體驗不同簡單物體的正面(側面或者上面)形狀可能是相同的,也就是說,以某一圖形為正面(側面或者上面)形狀的物體不是唯一的。這是學生將來進一步認識“三視圖”必須具備的基礎。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本班學生大多來自于城市,少部分來自于農村。學生的思維特點主要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他們需要借助直觀形象地操作或與生活實際有關的具體情境,來認識和把握與空間觀念有關的內容;他們具有好動、好勝、好奇的特點,特別愿意在教師面前表現自己,并為得到教師的鼓勵與肯定而激動。他們有較強的觀察興趣,但方法不明確,觀察比較籠統(tǒng),觀察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學生有較強的小組合作學習意識,在交流中有良好的表達意愿,但傾聽意識不強,小組學習效率有待提高。學生有一定的空間觀念,已經學會從兩個、三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并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還知道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個面。
〖課堂實錄〗
。ㄒ唬﹦(chuàng)設情境,復習引入
師:同學們平常喜歡玩什么?
生:積木、毽子等。
師:今天我們來玩積木,好嗎?
師:看,這是什么?(出示一個長方體、一個正方體積木)誰能說出它的正面、側面及上面的形狀?同桌互相指著說一說。
師:同學們說得很對。今天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大家,我們的朋友智慧老人要過生日,請我們去他家做客,笑笑、淘氣已經去了,我們快點走吧。
。娔X演示:智慧老人的家,笑笑、淘氣、機靈狗把三個正方體積木一字擺在桌子上。)
。ǘ┙M織活動,探究新知
師:同學們,你們敢和笑笑他們比比,看誰擺得更好嗎?
(學生開始擺物體)
師:看,我們擺得也很不錯。今天我們就與笑笑他們一起來學習觀察由正方體搭成的簡單物體。
活動1:看一看,連一連。
師:請認真觀察自己搭的物體,是什么形狀?
生:長方體。
師:你們能指著說出自己搭的長方體的正面、側面、上面分別是什么形狀嗎?
生:長方體的正面是由三個小正方形拼成的長方形;側面是一個小正方形;上面是由三個小正方形拼成的長方形。
師:針對觀察到的形狀,你們有什么發(fā)現?
生:從正面和上面看都是由三個小正方形拼成的長方形。
師:觀察得很仔細!想一想,笑笑、淘氣、機靈狗他們看到的分別是什么形狀呢?請試著連一連。
。娔X驗證結果)
活動2:搭一搭、看一看。
師:同學們搭得好,看得細,下面請你用3個小正方體搭一個你喜歡的物體,看一看所搭物體的正面、側面、上面分別是什么形狀。請在小組內交流,比比看,哪一組動作最迅速,搭的形狀最多,觀察得最準確。
。ㄈ鄥R報,用實物投影演示各種搭法。)
(三)鞏固新知,創(chuàng)新發(fā)展
師:(電腦出示,教材28頁練一練第1題)笑笑也搭了2個物體。從上面看,看到的是什么形狀?請同學們試著連一連。(集體匯報)
師:(出示28頁練一練第2題)這是淘氣搭的,你能回答淘氣的問題嗎?
師:看看所搭物體,從上面、正面、側面看,看到的各是什么形狀?告訴你的同桌。
師:(出示29頁練一練第3題)智慧老人也搭了很多形狀的物體。(語音出示智慧老人的話:同學們,歡迎你們的到來,用你們的火眼金睛來辨認一下吧。
師:同學們好眼力!老師為你們的表現感到驕傲!看智慧老人還有什么要求。(語音出示:小朋友們,你們能用正方體搭一搭、想一想,還有什么樣的`物體從正面看到的形狀是圖A?什么樣的物體從正面看到的形狀是圖B?)
生:從正面看到的形狀是圖A,可以這樣搭:(圖略)
生:從正面看到的形狀是圖B,可以這樣搭:(圖略)
(四)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有什么出色的表現?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
(五)思維拓展
用自己的畫筆把這個物體的正面、側面、上面三個面分別畫下來,送給今天的老壽星――智慧老人,感謝他幫我們學會了知識,增長了智慧。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1、運用現代教育媒體,創(chuàng)設主題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發(fā)揮現代教育媒體的優(yōu)勢,利用課件創(chuàng)設智慧老人過生日這一主題情境,有效地刺激了學生的多種感官,提高了學生參與操作活動的積極性。教師很好地抓住了學生的興奮點,遵照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guī)律,精心設計了形式新穎的活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由生活實際引入,使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身邊。
2、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主線,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體驗、合作交流的過程。
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輕松、民主的課堂氛圍。教師把自己放在了與學生平等的位置上,使學生能暢所欲言,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搭一搭、看一看、連一連、想一想、畫一畫等學習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積極參與拼搭、觀察、感知,使學生建立起豐富的表象,在抽象的立體圖形前,大膽想像,正確辨認所搭擺物體的正面、側面、上面的形狀。
本節(jié)課很好地實現了教學目標,學生在輕松、快樂地搭、擺積木中,完成對本課的學習。但在課堂教學中,還存在著需要改進的地方,例如:在小組匯報時,學生有時所說的結果超出了我的預想,被我忽略,繼續(xù)進行下面的教學,存在著被教案束縛,放不開的情形,這說明:本人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有待提高,還不能把“課改”理念完全落實在課堂教學中,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要不斷努力學習,鞏固新教育理念,不斷實踐反思,以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力爭把課改實驗工作做得更好。
數學教學設計12
隨著新課程改革理念的不斷深入,豐富多變的課堂活動設計成為小學數學課程改革的重要體現之一。然而,在這些活動的背后,不少卻露出浮華,流于形式。讓人感受到了熱鬧,卻很少讓人心動、記憶深刻。究其原因,許多課堂的活動僅為活躍氣氛而設計,缺少深刻的挖掘,沒有觸及到學生內在的思維和情感。那么理想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究竟應該是怎樣的呢?可以利用樸實的素材、樸實的課件、樸實的語言、樸實的評價演繹一堂堂讓人賞心悅目的高效課堂。我更加深信樸實,能讓數學課堂更精彩。數學的真諦在于簡而美,如何才能將樸實的思想貫穿于課堂教學活動?結合自身的教學感受與觀摩優(yōu)秀教師課堂教學體驗,有以下粗淺的認識:如果讓真、樸、誠貫穿于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可讓數學課堂返璞歸真。所謂的真就是小學數學的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簡潔真實、樸指教學方法力求簡樸實用,誠指教學評價中做到簡明真誠。正是這三者可以支撐起樸實的數學課堂,讓課堂更精彩。
一、教學情境簡潔真實良好的教學情境設置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如果牽強、盲目地應用教學情境效果會適得其反。數學教學與其他學科相比其銜接性和連貫性特征更加明顯,因此,數學教學情境應該建立在學生學習起點上,只有真實才會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發(fā)生聯(lián)系,激活個體的認識。同時簡潔、真實的教學情境能讓學生盡快地投入學習、交流活動中。為了實現簡潔真實教學情景創(chuàng)設,需要充分聯(lián)系學生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教學情景設置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聯(lián)系已有的知識從已知到未知的循序漸進是數學教學需遵守的最基本原則之一。已知是學生學習未知的基礎。因此,聯(lián)系已掌握的知識結構,創(chuàng)設簡單、學生可接受的教學情境是最有效的方法。如在執(zhí)教《千以內數的認識》時可以設計三張數字卡片:0、1、6,讓學生自己任意擺一個三位數,試著讀一讀、寫一寫、說一說,比一比。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知識、關注起點,讓教學自然流暢。
。ǘ﹣碓从谏铙w驗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滿數學。利用生活中的素材設計教學情境,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快速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如在《百分數的認識》教學中,可用兩個瓶子,一個為礦泉水瓶,另一個為果汁瓶。課堂上,學生們很好奇,他們天天見的瓶子,但從未認真去看上面的成分比例。于是,讓學生看看兩種飲料成分比例,并進行比一比。通過瓶子的標簽認識,學生知道了百分數的表示方法和應用。用兩個瓶子為百分數的教學做了鋪墊。
。ㄈ┰O置問題探索情景以學生已掌握的知識或生活中熟悉的事情為素材,將數學知識點加工成問題情景,而且這些問題是學生自己希望和樂意去解決的,自然而然的吸引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和應用的思考。比如說,學習百分數的知識以后,創(chuàng)設這樣的一個情節(jié),首先需讓學生明白商場促銷打折的百分數含義,商場開展文具促銷活動,購滿30支筆打八五折,購滿20支打九折,20支以下每支2元,如果有45位同學想買筆,請問如何購買最劃算?這樣聯(lián)系教材和實際生活的問題,學生是喜歡的,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并進行了數學的應用探索。
二、教學方法簡樸實用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手段。新課程改革中涌現出一系列的新方法如:模型教學法、游戲教學法、自學輔導法、研究性教學法等等,這些對傳統(tǒng)教學方法進行了很好的`補充,對提升教學效果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然而,這些方法往往不具普適性,只針對某個特殊問題,或某堂具體課來說是有效的。但對于數學的學科特性來說,一些簡單實用的方法才真正貫穿與整個教學過程中。因此,我們需要掌握一些數學教學的最基本手段,不受課程內容的制約,信手拈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下面就從教學媒體、教學工具及教學語言三方面,探討如何將一些簡樸實用的教學方法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
。ㄒ唬┮园鍟鵀橹鳎n件為輔多媒體課件已成為現代教學不可或缺的工具,有效的數學課堂并不反對課件的使用,但反對夸大課件的作用。事實上,數學課重視學生思維水平的提高,盲目使用課件可能會讓學生抓不清主次,從而影響到教學效果。而且,課件代替不了教師的板書,尤其是數學教學,教師用板書一步步的推演,學生獲得的是一種過程體驗,這是多媒課件無法比擬的。因此,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板書往往比課件更具體,更有親切感。數學課堂中,利用課件的作用只是輔助性的,并且是要用在特別的情景下,特殊的教學內容中。而樸實、有效的課堂卻貫穿于普通的教學過程中,體現出教師的真功夫。往往就一支粉筆,一個推導,一句提問,就可將數學課堂演繹的十分精彩。
。ǘ⿲W具教具身邊找越簡單的學具和教具,學生越容易理解,也越容易自己試驗和模仿,這對學生思維及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可以這么說數學的學具教具就在身邊。如在三角形面積計算教學中,用到一張A4的打印紙,問學生這張紙的面積如何計算?學生自然的想到長乘寬。當我用剪刀將打印紙沿對角線剪開,變成了兩個面積相等的三角形,再試問學生,其中一個三角形的面積如何計算?學生很容易聯(lián)想和推導出三角形的計算公式:長乘寬除以二。一張紙簡單的演示,學生輕松的理解了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三)語言力求精煉簡約數學語言是一種科學語言,嚴謹和準確是其主要特點之一。這就要求數學課堂語言能規(guī)范、簡潔和明確。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盡量做到言簡意賅、防止含糊不清,通過精煉簡約的語言傳遞數學思想。如,對于描述定理等式兩邊乘以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等式仍成立,如果描述為等式兩邊同時乘以或除以一個數,等式仍成立,這樣就會出問題。又如,關于倍數的表述方面,增加了、增加到與倍數一起搭配使用時要嚴謹,增加了指在原有基礎上增加的部分,而增加到指在增加后總的結果。因此教學過程中,從細微入手,潛移默化,通過嚴謹的語言為學生規(guī)范的數學表達打下扎實基礎。
三、教學評價簡明真誠良好的教學評價對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不僅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同時也要關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而且要關注學生情感與態(tài)度的發(fā)展。因此,數學教學評價需要由結果評價轉向過程與結果并重的評價。課堂中積極的教學評價不要吝嗇,但也不要太多太濫,否則贊揚就會貶值,失去了激勵功能。簡明指出受表揚的行為,并不是用一句你很棒了事。需要從中挖掘他們在數學學習中及思考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態(tài)度和能力,并真誠明確的點出來。如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度的教學過程中,給每個學生發(fā)一個紙質的三角形,讓他們計算三個角之和的度數,大部分同學用量角器,分別量三個角的度數再求和。但也有同學將三個角撕下來,拼在一起。還有同學將三個角按順序分別描在一起。對于大部分用量角器求出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度的學生,需要表揚他們基礎扎實;而對于撕下三角形的學生要贊揚他們的想象力豐富;對于通過畫畫來求和的學生要贊賞他們的形象思維能力強。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具體的能力與表現提出針對性的評價和表揚,能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強化學習能力,提高教學效果。因此,用簡明、真誠的評價語言需要指向學生優(yōu)秀的品質,落在課堂關鍵的地方,幫助學生客觀地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使學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精神煥發(fā),精彩不斷。綜上所述,針對數學簡而美的本質特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利用簡潔真實的教學情境、簡樸實用教學方法,以及真誠地實施教學評價,能讓數學課堂實實在在,誠誠樸樸。樸實的課堂,不僅留個學生更多的思考時間,同時也為教師留下更多的空間去觀察學生的所思所想?傊,多一份實在,少一份喧嘩;多一份真誠,少一份敷衍,樸實,讓數學課堂更精彩!
數學教學設計13
設計說明
對于“上、下、前、后”的位置關系,學生已經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知識經驗,而“左、右”位置的空間觀念是學生最為薄弱的,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為了突破教學難點,對本節(jié)課作如下設計說明。
1、教學時,我讓學生認識自己肢體的“左右”作為知識的引發(fā)點,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動口、動手、動腦、交流、討論、應用等幾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初步掌握并建立起“左、右”位置的空間觀念,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學生初步感知左、右后,從學生原有的經驗出發(fā),開展各種學習活動。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說一說左、右手能做哪些事;找一找身上像左、右手這樣的好朋友;做一做小游戲,聽口令做動作;擺一擺學具等,讓學生在這些簡單而有趣的活動中辨別“左、右”,體會位置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認識左右的必要性。
3、除了認識和體驗“左、右”外,還要引導學生懂得解決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左、右”的認識,體驗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和應用性。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課堂活動卡
學生準備鉛筆文具盒直尺橡皮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引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大家有信心上好嗎?有信心的同學請高高舉起你的手,你知道舉起的這只手是左手還是右手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左、右”。
⊙進入情境,探究新知
1、感受自身的“左、右”。
(1)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雙手,請同學們舉起你的右手,看著它,想想我們常用它做哪些事。(生自由匯報:我們常用右手吃飯、寫字等)
(2)右手的作用真大,那左手是不是也這么能干呢?(生自由匯報:用左手壓本子、端碗等)
設計意圖:從學生最熟悉的自身引入,先確認左手和右手,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場景里體會“左、右”的位置關系。
(3)聽口令,做動作。
考驗同學們能不能分清楚自己的左手和右手。
口令:請舉左手,放下,請舉右手,放下;用左手向老師打招呼;用左手摸自己的右耳朵……(多次練習,讓學生熟練自身的左和右)
(4)小結:同學們,我們的左手和右手是一對“好搭檔”,吃飯時,左手端著碗,右手拿筷子;寫字時,左手壓本子,右手拿筆。左手和右手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F在請你們仔細觀察,看看我們的身體上還有像這樣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嗎?
(5)學生自由回答交流,眼睛、耳朵、腳等。
教師說明:同學們分清自己的左手、右手是我們判斷左、右的重要標準。
設計意圖:
身體上的左、右是學生最為熟知的,以此作為判斷左右的標準,通過這個活動,結合學生熟悉的事物,加強對于左、右知識的掌握和了解,同時也便于今后的記憶。
2、動手操作,明確左、右的位置。
老師真佩服你們,能分清左手和右手了,那離開身體這個參照點,我們是不是也一樣能分清左、右呢?(出示課堂活動卡)
(1)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學具,按鉛筆、文具盒、直尺、橡皮的順序擺放好。
(2)誰來說一說,直尺的左邊有什么?直尺的右邊有什么?
(3)選你喜歡的一件文具,說說它的左邊和右邊各有什么。
(4)學生自由發(fā)言,相互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動手操作,親身感受,從身體上的左右擴展到身邊的物品,加深學生對左右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3、做左、右動作的游戲。
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有關于左、右動作的'小游戲。請聽口令,看誰的反應快:伸出你的左手,拍拍你的右肩;伸出你的右手,拍拍你的左肩;伸出你的左、右手,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
設計意圖:
通過游戲體驗,讓學生將左右與身體對應起來,幫助學生真正建立左右的標準,從而進行判斷。
4、課堂練習,體會“左、右”位置的相對性。
教材13頁“生活中的數學”。(課件出示上、下樓梯圖)
(1)在樓梯的上面有小朋友要下來,下面有小朋友要上去,他們會不會相撞呢?
(2)組織學生在小組內討論。
(3)讓我們來實驗一下吧!
先找4名學生,兩人兩人分別在過道兩邊走,再返回。向學生說明:我們的左、右手是固定不變的,但是當我們方向改變的時候,左、右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我們上、下樓梯,過馬路都應該靠右側通行。
設計意圖:
從學生熟知的上、下樓梯出發(fā),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引發(fā)矛盾,使學生感受到學習“左、右”的必要性,體會“左、右”的相對性,加深對“左、右”的理解。
⊙綜合運用,鞏固拓展
1、請每個同學仔細觀察,看我們教室里的東西,用“左、右”來說出它們的位置。
2、把自己喜歡的小朋友的名字寫在自己名字的左邊,把老師的名字寫在自己名字的右邊。
設計意圖:
利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數學知識的實用性。
⊙全課總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布置作業(yè)
教材13頁6題。
數學教學設計14
一、活動背景:
讓學生通過回憶了解讓學生了解父母之愛,感受父母之情,體驗愛的圣潔、無私和偉大。讓學生學會理解父母,孝敬父母,感謝父母,以實際的行動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二、活動目標:
1、通過回憶父母對自己的關愛,觀察生活中父母的操勞,感受父母對自己無微不至的關懷,體會的父母辛勞,懂得愛是至高無上的,尊重父母的愛,讓學生學會理解父母,孝敬父母,感謝父母,以實際的行動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2.培養(yǎng)用多種方式(實踐、口語表達、寫作)表達情感的能力。
3.學會利用多種渠道查找有關感恩父母的資料,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材料的能力。
三、活動重點:
1、學會利用書籍和上網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2、通過活動,深刻認識“愛”的內涵,培養(yǎng)孝敬父母的情感。
3、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
四、課前準備:
1、回憶父母愛你的故事。
2.搜集古今孝敬父母的故事及父母愛孩子的故事。
3、多媒體課件。
4、學唱《感恩的心》
五、教學流程:
(一)活動導入:
主持人聲情并茂地講述:親愛的同學們,我們每天都生活在爸爸媽媽的關懷下,是他們讓我們健康地成長,是他們給予了我們無私的愛。是的,為了我們的成長,他們付出了很多很多!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感恩我們最偉大的——(齊喊)爸爸、媽媽!
。ǘ┱f故事——感受父母的偉大
1、無論你身在何方,有一個人,她永遠把你惦記,從她成為你的母親到她老去,她愿用自己的一生去愛你,卻不要你任何回報……這種愛,就叫“母愛”。請聽一個來自《親情故事》的《永遠的'惦念》。(生講故事)
2、是的,我們是媽媽一生的牽掛。還有一個人他是你的一片天,無論你走到哪里,他都是你內心的支柱,是他,讓我們在風雨中無懼,一路走好……是他,讓我們在任何困難學會不退宿,他的名字叫——父親。請聽《地震中的父與子》。
3、主持人:說起地震,我們都永遠不會忘記那次5.12汶川了級大地震…… 一生講汶川大地震感人故事。 主持人:現在大家有什么想說嗎?
。ㄈ┰捳f自己父母的愛,心存感恩
1、主持人:為了我們的成長,爸爸媽媽操碎了心。確實,爸爸媽媽把我們撫養(yǎng)大,為了從不讓我們受一點委屈,他們付出了多少心血。下面讓我們來夸夸我們自己的爸爸媽媽吧!讓每個同學都了解爸爸媽媽是怎么愛我們的。
。ɡ脤W生課前搜集的爸爸媽媽是怎樣愛我的資料,利用實物投影或小故事進行介紹,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愛)
2、主持人:聽完同學們的匯報,你們有什么感受?(學生發(fā)言)
3、主持人:是啊,父母的愛是安逸的小舟,載著我們駛向溫馨的港灣;父母的愛是一把小傘,給了我們一方無雨的晴空;父母的愛是黑夜里的一盞明燈;給了我們一片燦爛的前程。 請聽詩歌朗誦:《那個夏天》
那個夏天
好懷念那個夏天
我們被雷雨嚇得狂叫過大街
不管在別人眼里有多么瘋癲
有多么不體面
那幾乎變成生命最珍貴的畫面
多可愛的昨天
曾為了電影結局哭了好幾天
你為大家做了很丑的鬼臉
都映在那一個夏天
但愿能永遠看到你的微笑
因為——
那么甜,那么燦爛!
(四)、拿出實際行動,感恩父母。
1、小品導入:
主持人:爸爸媽媽不僅要上班賺錢,還要做家務照顧我,太不容易了! 請聽相聲:《我不再是小皇帝了》
2、主持人:是啊,父母的愛孕育了我們的生命,父母的愛滋潤著我們成長的歷程,此時此刻我們心中涌動著一股濃濃的親情;此時此刻,我們有千言萬語想對您說:“爸爸媽媽,我們愛您。
主持人:唐代詩人孟郊在《游子吟》中寫下這樣一句詩:(齊誦)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3、主持人:媽媽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爸爸教我們學會走路、做人,我們成長中的每一步腳印都有爸爸媽媽的汗水和眼淚,同學們想一想,你打算怎樣去愛你的爸爸和媽媽呢?(學生自由發(fā)言)
4、小組匯報活動展示:
主持人:在大家回憶父母給予我們的愛時,很多小組同學都想有自己的方式來感謝自己的父母。
(1)請聽第一小隊的“父母我來夸”:
沒有陽光,就沒有日子的溫暖;沒有雨露,就沒有五谷豐登;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自己。滴水之恩,涌泉相報。關愛父母,是我們的責任。
(2)第二小隊小品:《爸爸媽媽下班回家時》
一名同學扮演爸爸,一名同學扮演媽媽,下班回家時,做到椅子上,很累,孩子幫助爸爸媽媽把拖鞋準備好,讓爸爸媽媽換上,給爸爸媽媽倒一杯水……
主持人:同學們你們認為這位同學做的對嗎?我們還可以為爸爸媽媽做些什么呢?(盛飯、為父母過生日、節(jié)假日送上祝福語……)
(3)第三小隊:手抄報展示
。4)第四小隊:感恩卡展示
(5)第五小隊:爸爸媽媽我想對你們說(朗讀自己寫的話)
。ㄎ澹、聽父母心聲 ,升華感恩
主持人:從剛才同學們的精彩表現中,我們大家都成長了,進步了,為此,我們的父母感到特別的欣慰!在這次的活動中,很多家長也看到了我們的進步,請聽家長的話。ㄤ浺舨シ牛 主持人:聽了我們爸爸媽媽的話,大家有什么話想說嗎? (學生各抒己見)
(六)、總結感恩,傳遞感恩
師:正是因為他們給我的愛,給我們的幫助,才讓我們的生命變得多姿多彩,才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有滋有味。讓我們帶著這顆感恩的心將愛傳遞下去!我們不僅要感恩自己的父母,還要感恩我們身邊的人,感恩大自然!最后讓我們在歌聲中結束這節(jié)課。(齊唱《感恩的心》)
數學教學設計15
一、課題: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數學第一冊(上)《2.7對數》
二、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高中數學課程應講清一些基本內容的實際背景和應用價值,開展“數學建!钡膶W習活動,把數學的應用自然地融合在平常的教學中。任何一個數學概念的引入,總有它的現實或數學理論發(fā)展的需要。都應強調它的現實背景、數學理論發(fā)展背景或數學發(fā)展歷史上的背景,這樣才能使教學內容顯得自然和親切,讓學生感到知識的發(fā)展水到渠成而不是強加于人,從而有利于學生認識數學內容的實際背景和應用的價值。在教學設計時,既要關注學生在數學情感態(tài)度和科學價值觀方面的發(fā)展,也要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fā)展能力。在課程實施中,應結合教學內容介紹一些對數學發(fā)展起重大作用的歷史事件和人物,用以反映數學在人類社會進步、人類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同時反映社會發(fā)展對數學發(fā)展的促進作用。
三、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主要學習對數的概念及其對數式與指數式的互化。它屬于函數領域的知識。而對數的概念是對數函數部分教學中的核心概念之一,而函數的思想方法貫穿在高中數學教學的始終。通過對數的學習,可以解決數學中知道底數和冪值求指數的問題,以及對數函數的相關問題。
四、學情分析:
在ab=N(a>0,a≠1)中,知道底數和指數可以求冪值,那么知道底數和冪值如何求求指數,從學生認知的角度自然就產生了這樣的需要。因此,在前面學習指數的基礎上學習對數的概念是水到渠成的事。
五、教學目標:
(一)教學知識點:
1.對數的'概念。
2.對數式與指數式的互化。
(二)能力目標:
1.理解對數的概念。
2.能夠進行對數式與指數式的互化。
(三)德育滲透目標:
1.認識事物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與相互轉化,
2.用聯(lián)系的觀點看問題。
六、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是對數定義,難點是對數概念的理解。
七、教學方法:
講練結合法八、教學流程:
問題情景(復習引入)——實例分析、形成概念(導入新課)——深刻認識概念(對數式與指數式的互化)——變式分析、深化認識(對數的性質、對數恒等式,介紹自然對數及常用對數)——練習小結、形成反思(例題,小結)
八、教學反思:
對本節(jié)內容在進行教學設計之前,本人反復閱讀了課程標準和教材,教材內容的處理收到了一定的預期效果,尤其是練習的處理,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也提高了學生主體的合作意識,達到了設計中所預想的目標。然而還有一些缺憾:對本節(jié)內容,難度不高,本人認為,教師的干預(講解)還是太多。在以后的教學中,對于一些較簡單的內容,應放手讓學生多一些探究與合作。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內容等教學因素,都在不斷更新,作為數學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從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來設計課堂教學,關注學生個性和潛能的發(fā)展,使教學過程更加切合《課程標準》的要求。
對于本教學設計,時間倉促,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期待與各位同仁交流。
【數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數學教學教學設計04-15
數學教學設計01-06
《數學》教學設計06-27
數學教學設計02-19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10-06
小學數學的教學設計10-09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01-08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01-05
小學數學的教學設計03-25
數學《加法》教學設計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