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植樹問題的教學設計

時間:2024-10-20 11:04:35 教學資源 投訴 投稿

植樹問題的教學設計15篇[精選]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植樹問題的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植樹問題的教學設計15篇[精選]

植樹問題的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通過動手操作等實踐活動,讓學生感悟間隔數與棵數之間的關系。

  2.讓學生自主探索、討論、交流,使學生發(fā)現并理解植樹問題(兩端要栽)的解題規(guī)律,并利用規(guī)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

  1.讓學生經歷分析、思考、解決問題的整個探究過程,并從中學習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

  2.通過探索間隔數與植樹棵數之間的規(guī)律,初步體會化復雜為簡單和一一對應的數學方法。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交流習慣,感悟日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學習的成功喜悅。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發(fā)現棵數與間隔數的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間隔與棵數之間的規(guī)律并運用規(guī)律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學生用尺子、表格等。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

  生:喜歡。

  師:今天啊,老師帶來一個謎語想和大家一起猜一猜,請看。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打一人體的組成部分。它是什么呢?你說說看?

  生:他是手。

  師:哦,他就是我們的手。我們的手作用可真大,又會寫又會畫還會算,而且我們的手上還有許多的數學奧秘,仔細看老師的手,你看到了數字幾呢?

  生:5.

  師:哦,你們都看到了數字五,那你還能看到數字幾呢?

  生:我看到了數字4、3、2、1。

  師:哦,你說的數字4、3、2、1表示的是什么啊?能告訴我們嗎?

  生:手指的個數。

  師:哦,手指的個數。那我們說的五也是手指的個數,對吧。誒,除了手指的個數外你還能看到什么呢?

  生:還能看到手指之間的間隔。

  師:哦,手指之間還有一個個的間隔。同學們,在老師的手上五個手指之間到底有幾個間隔呢?

  生:4個。

  師:數一數。1、2、3、4,恩,還真有4個間隔。那四個手指之間有幾個間隔?三個手指之間呢?兩個手指之間呢?

  生依次回答。

  師:恩,一個間隔。同學們,你們發(fā)現了手指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系了嗎?手指數比間隔數怎么樣。

  生:手指數比間隔數多一。

  師:說得真完整。誰還說?

  生2:手指數比間隔數多一。

  師:哦,那間隔數比手指數呢?

  生3:間隔數比手指數少一。

  師:哦,誰還說?

  生4:間隔數比手指數少一。

  師:同學們,你能用一個算式來表示手指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系嗎?手指數等于什么呢?

  生1:手指數等于間隔數加一。

  師:哦,誰還說?

  生2:手指數等于間隔數加一。

  師:恩,還誰會說?好,你也來試試。

  生3:手指數等于間隔數加一。

  師:很好,那么間隔數等于什么呢?

  生1:間隔數等于手指數減一。

  師:恩。

  生2:間隔數等于手指說減一。

  師:恩,真聰明。好了,同學們,我們每個人啊,都有兩件寶貝,一個呢是我們的雙手,一個是我們的大腦。我們利用我們的大腦發(fā)現了這么多手上的奧秘,看來我們的數學真是無處不在啊。

  二、探究規(guī)律實現目標

  1、多媒體出示學校操場

  師:這里是哪里?

  生:操場!

  師:看來同學們對我們的'學校真是非常熟悉,一下就認出了這就是我們的操場。為了美化我們的學校,校長打算在100米的操場小路上植樹,可不是隨便種的哦,校長可是有要求的。今天我們就要利用我們的雙手和大腦一起來研究植樹中的數學問題。-------植樹問題。(板書課題)

  出示例題1:在全長1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樹?

  師:讀一讀,在題中你讀到哪些信息?誰來說一說?

  生:……………………

  師:一邊表示什么?全長100米表示什么?每隔5米栽一棵表示什么意思?

  師:什么是兩端都要栽?

  生:……………………..

 。1)師小結:用圖演示說明:一邊是小路的一側,指左邊或者右邊,全長100米是指小路的總長。每隔五米栽一棵是每兩棵樹之間的距離,簡稱間距。兩端要栽指起點與終點處都要栽。

 。2)算一算,一共要栽多少棵樹?

 。3)反饋答案:

  方法1:100÷25=20(棵)

  方法2:100÷25=20xx+2=22(棵)

  方法3:100÷25=20xx+1=21(棵)

  (4)師提出疑問:現在出現了三種答案,到底哪種答案是正確的呢?用什么方法來驗證?

  三、自主探究,發(fā)現規(guī)律

  1.師用課件出示下表說:同學們想的辦法真多,我們可以選擇畫線段圖來驗證。但是100米這個數字有點大,不好驗證,怎么辦呢?在遇到比較復雜的問題時,我們可以先用比較簡單的例子來研究、驗證。如本題中假設路長只有5米、10米、15米、20米…每5米栽一棵(兩端要栽),可栽幾棵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畫線段圖來分析、研究一下。(板書:復雜——簡單)

  總長

 。祝

  間距

 。祝

  線段圖例

 。▓D上厘米代表實際米的距離)

  間隔數

  (段)

  棵數

 。ǹ茫

  5

  5

  10

  5

  15

  5

  20

  5

  ..

  ..

  ..

  ..

  2.先明確表意,再讓學生探索完成上表中的內容。

  1.全班交流匯報表中內容。

  2.小組討論:總長、間距和間隔數之間有什么關系?間隔數和棵數之間呢?

  3.把上表一分為二,讓學生交流展示討論結果。

  (1)出示下表交流匯報總長、間距和間隔數之間的關系。并借助數據,幫助學生理解這一關系的意思。(板書:總長÷間距=間隔數)

  總長

  (米)

  間距

 。祝

  間隔數

  (段)

  5

  5

  10

  5

  15

  5

  20

  5

  ..

  ..

  ..

 。2)出示下表交流匯報間隔數和棵數之間的關系。并借助表中數據,幫助學生理解這一關系的意思,但關鍵讓學生理解為什么棵數比間隔數多1,滲透對應思想。(板書:間隔數+1=棵數)

  線段圖例

  (圖上厘米代表實際米的距離)

  間隔數

 。ǘ危

  棵數

  (棵)

  1

  2

  2

  3

  3

  4

  4

  5

  ..

  ..

  ..

  4.教師小結

 。1)同學們非常能干,通過猜測、驗證、討論發(fā)現了植樹問題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規(guī)律,那就是如果再一條路上植樹,兩端都要栽的話,栽樹的棵數比平均分的份數也就是間隔數多1,而總長除以間距等于間隔數。對這個規(guī)律有沒有不同意見?有沒有不同說法?

 。2)填一填,反饋規(guī)律。

  ()×間隔數=總長棵數–1=()

  總長÷()=間距()-()=1

  四、活用規(guī)律,解決問題

 。ㄒ唬┗貧w疑問,初用規(guī)律

  以表格的形式摘要出例題1的重要信息后,師說:現在我們用剛得到的規(guī)律驗證一下課前同學們做例題1的三種解法,哪種正確呢?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總長

 。祝

  間距

 。祝

  間隔數

  (段)

  棵數

 。ǹ茫

  100

  5

  (二)基礎練習,再用規(guī)律

  師:同學們真會動腦筋!通過簡單的例子,發(fā)現了規(guī)律,應用這個規(guī)律解決了復雜的問題。以后遇到“兩端要種,求棵數”的植樹問題,知道該怎么做了嗎?請試一試:

  1、把下表補充完整

  總長

  (米)

  間距

 。祝

  間隔數

  (段)

  棵數

 。ǹ茫

  100

  5

  20

  21

  200

  5

  200

  10

  1000

  8

 。ㄈ┥罨毩暎卣挂(guī)律

  師:同學們真能干!其實我們的生活中還存在著許多類似植樹問題的現象。

  1、說一說,生活中的哪些情況類似植樹問題呢?

  2、課件依次演示:

  不容易看見卻能“想象”的樹

  看不見卻能“聽得見”的樹

  師說明:在數學上,我們把這類問題也歸為“植樹問題”。

  3、巧用規(guī)律,解決生活中類似問題

 。1)請你選一選:

  這排禮炮共有29個間隔,合()門禮炮。

  ①28門②29門③30門

 。2)下面哪個算式是正確的?

  一列共有25張凳子,有()個間隔?

 、25+1=26個②25個③25-1=24個

 。3)公交車從東站到西站全長18千米,相鄰兩站的距離是2千米。一共有多少個站點?

 。4)一盒9響鞭炮,當聽到第一個爆炸聲開始計時,到第二聲響起時,經過2秒鐘。當聽到最后一聲響起時共經過幾秒鐘?

  五、拓展

  教師總結延伸:同學們這節(jié)課中運用化復雜為簡單的數學思想方法發(fā)現了兩端都栽的植樹問題中的規(guī)律,并能利用規(guī)律解決生活中類似的實際問題。其實,植樹問題還有一端栽一端不栽、兩端都不栽、封閉圖形,如正方形、圓形花壇等情況,這些都需要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中開動腦筋,積極思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好方法。繼續(xù)努力吧!

  六、全課總結,理順知識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植樹問題的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在觀察、操作及交流活動中抽象出植樹問題的模型,掌握種樹棵樹與間隔數間的關系。

 。2)體驗復雜問題簡單化的快樂。

  教學重點:應用植樹問題的模型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棵樹與間隔數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如下文)。

  一、課前談話

  1.手指游戲

  師:雙手創(chuàng)造了幸福的生活,在我們的手上也隱藏了數學奧秘,同學們想明白嗎?請舉起右手像老師這樣做,五指伸直,并攏再張開?粗鴱堥_的手,你從中想到了什么數字?(5,5個手指)

  師:老師從中也得到了一個數字4,你們明白它指的是什么嗎?(縫隙、空格等)

  師:對了,指的是手指間的空格,在數學上我們把這樣的空格叫做間隔。每兩個手指之間有一個間隔,大家仔細觀察老師的手,5個手指,有幾個間隔,4個手指時有幾個間隔呢?3個,2個手指時呢?

  師:你們發(fā)現手指數與間隔數的關系了嗎?誰能說一說?(間隔數+1=手指數)

  [設計意圖:以趣激學。從學生最熟悉的教學資源“手”入手,在簡單的氛圍中進入學習狀態(tài),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植樹問題。]

  2.導入課題

  師:我們手上都有這么多數學奧秘,看來數學真是無處不在!生活中的間隔到處可見。比如,剛才我們看到的5根手指有幾個間隔;爬樓梯要幾層;栓廣告牌要幾個柱子等就是數學中的植樹問題。(板書課題:植樹問題)這天咱們主要來研究“兩端都栽”的規(guī)律。(板書:兩端都栽)

  二、動手種樹,初步感知

  1.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課件出示例1

  同學們在全長100米的小路一側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樹(兩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2)理解題意

 、僦该x題,從中你了解哪些信息?

 、诶斫狻皟啥恕笔鞘裁匆馑迹

 。3)討論交流

  師:我這樣認為,100÷5=20,所以要準備20棵樹苗。你們覺得呢?有了答案后與同桌交流交流。

  全班討論、交流,匯報后得出結論,這種說法不對。就應是:

  100÷5=20(段)20+1=21(棵)(板書)

  2.簡單驗證,發(fā)現規(guī)律

  師:把雙手舉起來叉開手指,能夠看到10根手指共有9個間隔,如果把手指看成樹苗,10棵樹有9個間隔。

  課件演示:每5米一棵,種到第100米的時候,你發(fā)現了什么?(兩端都要種)

  問:100÷5=20(段)20表示什么意思?(兩棵樹之間的距離)

  20+1=21(棵)20段為什么不是20棵,而是21棵呢?

  我們把這條小路平均分成20份,其中的每一份(或者說每一段,每一個空)就是一個間隔,在這道題中,間隔指什么?共有幾個間隔呢?也就是說,如果兩端都種,種的棵樹=間隔數+1

  透過這個例題,你明白了什么?(棵數與段數有關,求棵數得先求段數。即段數=總長÷間距)

  師:你們真了不起,發(fā)現了植樹問題中十分重要的規(guī)律,那就是:

  間隔數(段數)=全長÷段長

  植樹的棵數=間隔數+1

  全長=段長×段數

  [設計意圖:導之敢學。在決定、計算、驗證探索中學習知識,發(fā)現知識,并透過討論交流,發(fā)現植樹問題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規(guī)律。]

  三、利用規(guī)律,解決問題

  師:其實植樹問題并不只是與植樹有關,生活中還有許多現象和植樹問題很相似,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下面幾個問題。

  ①劉怡瑤從家到校園乘公共汽車行駛路線全長3千米,相鄰兩站的距離是1千米。一共有幾個車站?

 、趶埨蠋熑ツ嘲嘟淌遥瑥囊粯情_始,每走一層有12個臺階,共走了36個臺階,你明白她去幾樓的教室嗎?

 、蹚V場上的大鐘3時敲3下,8秒敲完。11時敲11下,需多長時間?

  師:這些題是不是應用植樹問題的規(guī)律解決的?看來,應用植樹問題的規(guī)律,不僅僅能解決植樹的問題,生活中很多類似的現象也能用植樹問題的規(guī)律來解決。

  [設計意圖:樂中求學。把生活中類似植樹問題的各種現象糅合在一齊,加深對植樹問題模型的'理解,提升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

  四、再次探究,構建模型

  1.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咱縣新開張的德克士為了進一步宣傳,要在全長50米的店面前沿插彩旗,請按照每隔5米插一面的要求設計方案,并說明理由。

  2.設計方案,動手操作

  師:能夠獨立思考也可小組討論再設計方案。把你們設計的方案想一想,畫一畫,擺一擺。擇優(yōu)錄取哦!

 。ㄉ鷦邮謹[學具,畫線段圖,動手算,師行間巡視,個別輔導,注意發(fā)現不同的算法)

  3.反饋交流

  師:誰來說一說自己設計的方案?把前沿分成幾個間隔?(10個)插了幾面旗?(11面,10面,9面)

  師:為什么同樣的長度,同樣的要求,插的旗數卻不一樣呢?你們的方案有什么特點呢?誰來展示一下自己的設計方案。

  生1:我設計分成10個間隔,插11面旗,兩端都插旗(投影展示線段圖同時師五指伸直手勢表述)。

  生2:我也分成10個間隔,插10面旗,一端不插旗。(投影展示算法師拇指彎曲其余伸直手勢表述)

  生3:我10個間隔插9面旗,兩端不插旗。(投影展示學具擺法后師拇指和小指彎曲其余手指伸直表述)……

  4.師小結

  同一個要求,同學們卻設計出了這么多不同的方案,真有創(chuàng)造力!看來你們都有成為設計師的資格。

  五、精彩回放,畫龍點睛

  1.用手勢表達植樹問題的模型并考察同桌的掌握狀況。

  2.透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

  六、穿越時空,展望未來

  有20棵樹,若每行4棵,問怎樣種植,才能使行數更多?

  七、板書設計

  植樹問題:

  兩端都種:棵數=間隔數+1

  100÷5=20(個)……(間隔數)

  20+1=21(棵)……(棵數)

  10-1=9(個)……(間隔數)

  9+1=10(棵)……(棵數)

植樹問題的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動手實踐,合作探究,讓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經歷由現實問題到數學建模,理解并掌握植樹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學生自主實驗、探究、交流、發(fā)現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針對不同問題的特點靈活解決的能力。

  3、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讓學生在探索、建模、用模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和認識歸納規(guī)律對后續(xù)學習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探索歸納規(guī)律的意識,體會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

  二、教學重點:理解植樹問題棵樹與間隔數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會應用植樹問題的模型靈活解決一些相關的實際問題。

  三、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和未完成的表格。

  四、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多媒體放映牛頓和蘋果的故事)

  師:科學家的故事給你什么啟示?(勤于觀察,善于思考,大膽猜想…)

  談話引入:說到不如做到,讓我們從現在開始,看誰的觀察最仔細,看誰的思考最積極,看誰這節(jié)課也能從平常的事物中發(fā)現規(guī)律,準備好了嗎?

 。ㄒ唬⑻岢鰡栴}、引發(fā)思考、探究規(guī)律。

  1、手引發(fā)的思考。

  師:伸出你的左手,張開手指,用數學的眼光看一看,你發(fā)現了什么?

  師:大家都有一雙銳利的數學眼睛,發(fā)現手指與間隔之間也有數學。其實在生活中那些司空見慣的現象,只要用心觀察、思考也能發(fā)現他們的數學奧秘。這節(jié)課,我們將深入研究類似手指與間隔這樣的數學問題。

  2、整體感知、確定研究方向。

  課件出示:在15米長的小路一邊種樹,每隔5米種一棵?赡苡袔追N情況?

  展示學生的猜想:(兩端都種,共4棵)(只種一端,3棵)(兩端不種,只2棵)

  理解:“間隔”、“間隔數”、“棵數”。

  (二)、小組合作,探究規(guī)律

  1、提出問題。

  課件:在全長1000米的孟州市大定路的一邊植樹,每隔10米栽一棵樹(兩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學生的猜測可能有不同的結果:1000;1001;1002)

  2、自主探究。

  棵數和間隔數到底之間有什么關系呢?讓學生大膽地猜想,并用圖示的方法驗證。

  課件顯示:隔10米種一棵,再隔10米種一棵……,一直畫到1000米!學生會感覺:這樣一棵一間隔畫下去,方法是可以的,但太麻煩了,又浪費時間。

  引導學生:要研究棵數和間隔數之間有什么關系,有更簡單的方法嗎?

  讓學生思考、交流,嘗試從簡單入手,用“把大數變小數”的方法進行研究,滲透“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

  3、發(fā)現規(guī)律。

  學生開始動手畫圖、填表、比較分析,然后展示他們的'研究結果,發(fā)現在小數據中兩端都種的情況下,都有“棵數比間隔數多1”的規(guī)律。

  師:“棵數比間隔數多1”的規(guī)律是同學們用較小的數據研究出來的,如果數據增大,這個規(guī)律還成立嗎?

  課件動態(tài)演示:一個間隔對應一棵,這樣一直對應下去, 1000個間隔就有1000棵,種完了嗎?

  師:如果這條路變得很長很長、無限長,兩端都種還有這樣的規(guī)律嗎?讓學生從中體會到,不管數字多大,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最后還要補上一棵才能達到兩端都種的結果。這個環(huán)節(jié),潛移默化地滲透“極限”的思想。

  4、總結歸納。

  歸納“化繁為簡”的解題策略。讓學生體會到研究問題可以從簡單入手,將困難的變?yōu)槿菀椎,將復雜的變?yōu)楹唵蔚,用這樣的方法,可以有效的解決問題。把抽象的數學化歸思想滲透在教學中,讓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體驗到數學思想方法的價值,提高思維的素質。

  5、總結規(guī)律。

  師:你們能用一個式子把規(guī)律表示出來嗎?

  【板書】間隔數+1=棵數 棵數-1=間隔數

  6、聯系生活

  在我們生活中存在著很多類似植樹問題的現象,你發(fā)現了嗎?

  讓學生通過舉例,體會到植樹問題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同時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路燈排列、排隊等生活現象都與“植樹問題”有著相同的數學結構,也給這種數學思想以充分的建模。

 。ㄈ、點擊生活

 、伲ㄇ箝g隔數)判斷:元宵節(jié),中華大街一側從頭到尾一共掛了200個大紅燈籠,如果在每兩個燈籠間掛一個中國結,需要201個中國結( )

 、冢ㄇ箝g隔長)公共汽車行駛路線全長9千米,從起點站到終點站共有10個站,相鄰兩站的距離約是多少千米?

 、郏ㄇ罂脭担├蠋煹枪潘,每層有11個臺階,從一層開始一共走了55個臺階,龍老師到了第幾層?

 、 (求全長)塔樓上敲鐘,從第一敲開始,每隔4秒敲一次,到第5敲時,一共間隔了幾秒鐘?

  (四)、拓展延伸。

 。ㄕn件出示世界著名數學問題)

  師:數學史上有個“20棵樹”的植樹問題,幾個世紀以來一直都引起科學家的研究興趣。這就是:‘20棵樹,若每行四棵,問怎樣種植,才能使行數更多?

  早在十六世紀,古希臘等國完成了十六行的排列。(出示圖1)

  十八世紀,美國數學大師山姆完成了十八行圖譜。(出示圖2)

  進入二十世紀,數學愛好者繪制出了二十行圖譜,創(chuàng)造了新紀錄并保持至今。(出示圖3)

  (結語)今天進入21世紀,20棵樹,每行4棵,還能有更新的進展嗎?數學界正翹首以待!期待著同學們大膽探索、積極思考,相信你們一定會有更大的收獲!

植樹問題的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106頁例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初步認識植樹問題,理解并掌握在一條直線上“兩端都栽”的情況下,間隔數和棵樹之間的關系。

 。2)、在理解間隔數和棵樹規(guī)律的基礎上解決簡單的“兩端都栽”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探究新知,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2)、經歷和體驗“數形結合”、“化繁為簡”的解題策略和數學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交流習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2)、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決心。

  教學重點:

  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出植樹問題中兩端都栽時,間隔數和棵樹之間的關系,抽象出植樹問題的數學模型。

  教學難點:

  把現實生活中類似的問題同化為“植樹問題”,運用植樹問題的模型解決一些相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1)、師:同學們一定喜歡玩猜謎語吧?(課件出示):兩棵小樹十個叉,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謎底:手)

  誰能很快說出謎底?(生口答)。

  師:你思維真敏捷。

 。2)、師:同學們,伸出你的`左手,仔細觀察,你能看到數字幾?

 。3)、認識間隔、間隔數。

  (預設1:數字5,5個手指;數字4,4個手指縫。)

  師:你觀察得真認真!

  師:(課件出示)手指間的空隙,在數學上我們叫做間隔。(板書:間隔。)一只手上有四個間隔,我們就說它的間隔數是4。(板書:“間隔”后加“數”)

 。A設2:生:有5數字5,5個手指頭;有數字4,手指之間有4個間隔。

  師:你懂得真多,能告訴大家什么叫做間隔嗎?

  生口答,師出示手的圖片,板書“間隔”和“間隔數”。)

 。4)、認識生活中的“間隔”。

  師:生活中間隔無處不在。(課件出示:人民大會堂柱子、路燈桿、擺花盆、鐘聲等),師邊放課件邊敘述說明。

  師: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有間隔?

  生充分交流

 。5)、揭示并板書課題。

  師:像這樣有間隔現象存在的問題,統稱為植樹問題。(板書:植樹問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有關植樹問題的知識。

  二、合作探索,了解三種植樹方法

  1、直接出示題目:

  在一條長20m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m栽一棵?梢栽鯓釉?

  師:我們可以用一條線段來表示小路的長(來時在黑板上畫出線段),用這個(三角形加一豎,寫在副板書上)來表示樹,請大家來設計設計,看看哪個小組最能干?

  2、小組交流。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按照合作要求,完成方案。(出示合作要求) 合作要求

  (1)小組內猜一猜:可以栽幾棵樹? (2)自己獨立動手畫一畫;

  (3)小組內說一說:你是怎樣畫的?

  3、匯報。

  師:誰來說一說,你栽了幾棵樹?誰還有不同的答案?

 。2)師:哦,看來同學們有的栽了4棵,有的栽了5棵,還有的同學栽了3棵,咱就先請栽了5棵的同學來說說,你是怎么栽的?(追問:跟同學們詳細的說一說,你是怎樣畫的?)

  有哪些同學是4棵的?說說你是怎樣栽的?

  剛才聽到有同學說栽了3棵,來說說你是怎樣栽的? (學生評價)師:你覺得他們說的怎樣?

  4、三種植樹方法的命名。 師:(指著第一種)像這種,在路的起點和終點都栽了樹那我們就可以把它叫做“兩端都栽”(板書),那像這種了,頭栽尾不栽,或者尾栽頭不栽,可以叫做——( 只栽一端 ),這種呢?(兩端都不栽)

  1、出示題目信息:一條新修的公路,全長100米,在它的一側種樹(兩端都栽),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要栽多少棵?

  2、理解題意。

 。1)、從題目中你得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2)、理解題意。

  師:解決問題時,要善于抓住關鍵詞或句子,分析題意。你認為哪些詞是比較重要的?

  題目中,“兩端都栽”是什么意思?

  師:既然有“兩端都栽”的情況,就有“兩端都不栽”的情況,也有“只在一端栽”的情況。(課件演示:兩端都栽,兩端都不栽,一端栽一端不栽三種情況。)今天我們重點研究兩端都栽的情況。

 。3)、同學們大膽猜測一下,一共要栽多少棵?

 。ㄖ该穑

 。4)、提出驗證。

  a:師:到底哪個結論是正確的呢?我們怎么來驗證一下?

  b:生嘗試尋求方法。

  生:可以畫一畫圖。

  師:你的想法非常好,可以用一條線段代表100米長的公路,畫一畫圖,數一數實際種了多少棵。)

  (5)、嘗試驗證,邊敘述邊課件演示:因為兩端都栽,所以要先在起點栽一棵,然后每隔5米栽一棵,再隔5米再栽一棵,再隔5米再栽一棵……看看一共要栽多少棵。

  師:現在栽了多少米了?就這樣一直栽到100米處嗎?

 。A設生:太麻煩了,浪費時間)

 。6)尋求“化繁為簡”的數學方法。

  師:老師和你們有同感。100米的路太長了,你覺得路的總長要是多少米好了?

  生嘗試發(fā)表自己的想法。

  (預設生:50米、20米、10米

  師:我明白同學們的意思了,就是把路的總長換成比較小的數就行了。你們的想法太棒了。

  師:在數學研究中,遇到比較復雜的問題時,我們就從簡單的問題入手,即把“大數變成小數”進行研究,這樣就可以“化繁為簡”,找出規(guī)律。(板書:大數——小數,化繁為簡)。比如,100米太長了,我們可以轉化成15米栽幾棵、25米栽幾顆?從而找出規(guī)律。

  師:老師在電腦上可以畫成小樹,你們在練習本上,也畫成一棵棵小樹嗎?怎樣表示小樹比較簡單?

  (預設生:畫成小樹太麻煩,可以用一個點表示一棵小樹比較簡單。)

  師:你的方法真好!用線段圖來表示,簡單明了。(課件演示:小樹變點,成為線段圖)

 。ǘ、自主探究。

  (1)、師:同學們,今天你們就來當一次“小小數學家”,研究一下當總長分別是10米,15米、20米、30米時,兩端都栽的情況下,棵數有什么規(guī)律。請你們拿出題卡,認真畫出線段圖,并結合線段圖把表格中的數據補充完整。

 。2)、生獨立填表。

  (3)、匯報交流:誰把你的結果向大家展示一下?

 。◣煟赫l和他的結果一樣請舉手?

  師:看來大家都做得非常認真。

  師:為了便于大家觀察,我把表格展示在大屏幕上。

  (4)、師:(邊課件演示邊引導)仔細回憶剛才畫線段圖填表的過程,認真分析這幾組數據,能否說出總長、間隔、間隔數之間存在什么關系?(課件表格下出示:總長o間隔=間隔數)

  間隔數與棵數之間又存在什么樣的關系?(課件表格下出示:間隔數o( )=棵數)。

  那么,當兩端都栽時,如果知道全長和間隔,怎樣求出棵數?

 。5)、學生獨立思考,充分交流。

  結合生答,師完成板書:總長÷間隔=間隔數,間隔數+1=棵樹。

 。6)、師:如果不畫線段圖,你能說出總長是50米時,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嗎?

  學生口述答案。

  師:你真了不起!

 。ㄈ、應用規(guī)律,解決問題。

 。1)、出示前面的例題。

  師:利用剛才我們發(fā)現的兩端都栽時,棵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系,你能找到這道題的正確結果嗎?

  (2)、生找出正確解法。

 。3)師:20表示什么意思?為什么要加1?(20表示間隔數,因為間隔數加一等于棵樹,所以要加一。)

 。◣煟耗阒v得太棒了!老師真心佩服你!) (4)、師:以后再遇到生活中類似于“兩端都栽”的實際問題時,就可以運用我們今天學到的知識進行解決。那么現在就請運用我們所學的知識到知識城堡一展身手吧?茨奈煌瑢W是數學闖關達人!

  三、學以致用。

  1.園林工人沿公路一側植樹,每隔6米種一棵,一共種了36棵。從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離有多遠? (課件配圖片出示)

  生獨立審題,嘗試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

  師提醒學生注意這里的棵樹是多少?6米是什么意思?讓我們解決的是什么問題?

  2.在一條全長180米的街道一旁安裝路燈,(兩端都要安裝),每隔6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裝多少座路燈?

  生獨立審題,嘗試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

  這道題180米表示的什么意思?6米又代表什么呢?讓解決的是什么問題?如何列式計算?

  3.鐘聲與鐘聲之間也有間隔,你能同化成植樹問題進行解答嗎?

 。ㄕn件出示)廣場上的大鐘,5時敲5下,8秒鐘敲完。12時敲響12下,敲完需要多長時間?

  指名讀題,理解題意。

  師:同學們,認真傾聽鐘聲敲響幾下?仔細觀察它們之間有幾個間隔?(課件出示:結合5次鐘聲,線段圖出示四個間隔)

 。▽W生結合課件演示,說出:鐘聲敲響5次,共有4個間隔。)

  大鐘5時敲5下,有4個間隔,共用了幾秒鐘?由此能求出什么?那么12時敲12下,有幾個間隔?敲完用多長時間嗎?請同學們嘗試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

  匯報交流,說出思路。

  四、全課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生充分交流。

  師:在今天的探究活動中,我們不僅發(fā)現了植樹問題中“兩端都栽”的規(guī)律,能運用這個規(guī)律解決生活中類似的問題,而且知道了數學研究中“化繁為簡”方法,會通過畫線段圖幫助我們解決數學問題。其實,在植樹問題中還有許多知識,比如兩端都不栽時、只有一端栽時,或在封閉圖形上栽時,棵數分別有什么規(guī)律呢?那么這道提留給大家!我們將在下次課的學習中繼續(xù)探究。

  拓展延伸:

  現在要在這條1000米長的公路的一側安放垃圾桶(只在其中一端放或者兩端都不放),每100米安放一個。一共需要多少個垃圾桶?

植樹問題的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植樹問題”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它通常是指沿著必須的路線植樹,這條路線的總長度被平均分成若干個間隔,由于路線的不同以及植樹要求不同,路線被分成的間隔數和植樹的棵數之間的關系就不同。本節(jié)課就是要滲透有關植樹問題的一些思想方法,透過學生的動手操作、自主探究來發(fā)現現實生活中它們的規(guī)律,,抽取出其中的數學模型,然后再用規(guī)律解決植樹中的相關問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植樹問題”的基本解題方法,并能解決一些實際生活中存在的與“植樹”有關的問題。

  2.掌握“植樹問題”中三種狀況:兩端都要種,兩端都不種,只種一端的解題方法。

  教學重難點:

  掌握“植樹問題”中三種狀況:兩端都要種,兩端都不種,只種一端的解題方法。

  教具學具:

  繩子、掛圖、泡沫、小樹、題卡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小游戲:

  點名學生動手操作,給繩子打3個結并觀察:給繩子打3個結,會把繩子分成幾個間隔?(有三種狀況:4個、3個、2個)(解釋“間隔”的意思)

  透過剛才的游戲,你得出了什么結論?(強調結數和間隔數的三種關系)點評:透過游戲激趣,引出“間隔”、“間隔數”的概念教學,由于有繩子打結作鋪墊,抽象概念得到了具體化,同時間接滲透了間隔與間隔數兩者之間的關系,為探究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礎。

  2.導入新課:這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和間隔有關的植樹問題(板書課題:植樹問題)

  二、新課探究:

  1出示例題:(同學們,今年我們海南迎來了一件大喜事: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獲批了,為了響應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號召)寰島小學決定美化校園,要在長50米的塑膠跑道的一側每隔5米植一棵樹,一共需要準備多少棵樹苗?

  點評:所選例題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同時以“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引入例題,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讓學生在簡單愉快的生活化的課堂環(huán)境中學習數學。

  2.分組動手操作(分八小組,每組6人),在泡沫上“植樹”,

  要求:(1)計算一共需要準備多少棵樹苗

 。2)思考棵數與間隔數的關系。

  點評: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并透過仔細觀察、交流討論,有效促進學生思維活動的體驗以及情感的體驗過程,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潛力,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3.匯報結果:

 。1)兩端都種:50÷5+1=11(棵)結論:棵數=間隔數+1

 。2)只種一端:50÷5=10(棵)結論:棵數=間隔數

 。3)兩端都不種:50÷5-1=9(棵)結論:棵數=間隔數-1

  4、總結(學生匯報教師書寫):

 。1)兩端都種:棵數=間隔數+1

 。2)只種一端:棵數=間隔數

 。3)兩端都不種:棵數=間隔數-1

  點評:孔子說:“吾聽吾忘,吾見吾記,吾做吾捂!”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仔細觀察,用心思考,在操作的過程中充分體驗,充分交流,加深對植樹問題三種狀況的理解。結論的得出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課堂練習

  1、做一做:

 。1)園林工人要在全長800米的公路一側植樹,每隔4米栽一棵(兩端都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2)李家莊小學從校門口的門柱到教學樓的墻根,有一條長120米的筆直的校道,在校道的一邊每隔5米種一棵椰子樹,一共種了多少棵椰子樹?

  2、數學競技場:分組競賽,每組派代表選題,解答對得相應的分值,解答錯則機會讓給其他表現好的小組,總分最高的小組獲勝。

 。1)掛燈籠(20分):要在長90米的教學樓上每隔5米掛一個燈籠,需要準備多少個燈籠?(兩端都不掛)

 。2)插彩旗(20分):校園要在長12米的國旗臺前每隔2米插一面彩旗,一共需要多少面彩旗?(兩端都插)

 。3)上樓梯(20分):小明從一樓到三樓走了30級臺階,如果從一樓走到六樓,需要走幾級臺階?

 。4)公交站(30分):5路公交車行駛路線全長12千米,相鄰兩站的距離是2千米,一共有幾個車站?

 。5)鋸木頭(30分):一根木頭長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鋸一次需要8分鐘,鋸完需要幾分鐘?

  (6)街道上(50分):在一條全長20xx米的街道兩旁每隔50米安裝一盞路燈,一共需要幾盞燈?(兩端都安裝)

 。7)滑冰場(50分):圓形滑冰場的一周全長150米,如果沿著這一圈每隔15米安裝一盞燈,一共需要裝幾盞燈?

 。8)鐘表上(50分):廣場上的大鐘5時敲響5下,8秒鐘敲完,12時敲響12下,需要多長時間?

 。9)電線桿(100分):在公路一邊每隔50米埋設一根電線桿,共埋設了10根(兩端都埋),這段公路有多長?

  (10)廣告牌(100分):在馬路的一側立有廣告牌,若每隔5米立一塊廣告牌,一共立21塊,從第一塊到最后一塊的距離有多遠?

  點評:設計形式新穎、有梯度、富有情境化和生活趣味的練習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解決問題的用心性,同時充分地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使數學回歸生活,

  四、全課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資料?你還有什么疑問?(植樹問題的三種狀況)

  五、板書設計

  植樹問題

  兩端都種:棵數=間隔數+1

  只種一端:棵數=間隔數

  兩端都不種:棵數=間隔數-1

  例題:寰島小學決定美化校園,要在長50米的塑膠跑道的

  一側每隔5米植一棵樹,一共需要準備多少棵樹苗?

  兩端都種:50÷5+1=11(棵)

  只種一端:50÷5=10(棵)

  兩端都不種:50÷5-1=9(棵)

 。1)掛燈籠:要在長90米的教學樓上每隔5米掛一個燈籠,需要準備多少個燈籠?(兩端都不掛)

  (2)插彩旗:校園要在長12米的國旗臺前每隔2米插一面彩旗,一共需要多少面彩旗?(兩端都插)

 。3)上樓梯:小明從一樓到三樓走了30級臺階,如果從一樓走到六樓,需要走幾級臺階?

 。4)公交站:5路公交車行駛路線全長12千米,相鄰兩站的`距離是2千米,一共有幾個車站?

 。5)鋸木頭:一根木頭長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鋸一次需要8分鐘,鋸完需要幾分鐘?

 。6)街道上:在一條全長20xx米的街道兩旁每隔50米安裝一盞路燈,一共需要幾盞燈?(兩端都安裝)

 。7)滑冰場:圓形滑冰場的一周全長150米,如果沿著這一圈每隔15米安裝一盞燈,一共需要裝幾盞燈?

  (8)鐘表上:廣場上的大鐘5時敲響5下,8秒鐘敲完,12時敲響12下,需要多長時間?

  (9)電線桿:在公路一邊每隔50米埋設一根電線桿,共埋設了10根(兩端都埋),這段公路有多長?

 。10)廣告牌:在馬路的一側立有廣告牌,若每隔5米立一塊廣告牌,一共立21塊,從第一塊到最后一塊的距離有多遠?

  教學后記:

  本節(jié)課旨在透過學生的學習活動讓學生發(fā)現數學規(guī)律,建立植樹問題的數學模型,理解“棵數”與“間隔數”的關系,從而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和合作學習的精神,最終掌握植樹相關問題的解決辦法?偟膩碚f,本節(jié)課學生參與面廣,用心性和主動性得到充分發(fā)揮,課堂效率也高,較好地展示了動手操作、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了以下幾點:

  一、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規(guī)律:

  本節(jié)課,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手中的學具設計不同的植樹方案,有利于學生發(fā)揮小組交流合作的優(yōu)勢,學生在相互的表達和傾聽中促使思路的清晰化,促進知識結構的構成,提高了學生的思維水平,完善了學生的認知結構。

  二、練習的設計獨特、新穎、有梯度:

  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既注重教學過程,也注重教學效果。在練習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了有梯度的練習,體現了分參次教學。同時我還從不同的角度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植樹相關問題,有效實現了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的目的。由于練習的解答采取競賽的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用心性,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效果,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數學競技場的練習題學生大約能夠做5道題,其余的題可留到第二課時再完成。)

  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及教師的主導作用:

  本節(jié)課,我透過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模擬植樹)------交流討論(植樹方案)------得出結論(三種植樹問題的解決方法)-----應用結論(解決生活中植樹的相關問題),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只是做了適時的點撥。

植樹問題的教學設計6

  教材分析:本冊“數學廣角——植樹問題”包含三個問題(兩端都栽、只栽一端、兩端都不栽),主要滲透有關植樹問題的一些思想方法,通過現實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從中發(fā)現一些規(guī)律,抽取出其中的數學模型,然后再用發(fā)現的規(guī)律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教材第106頁例1通過學生熟悉的植樹情境,引導學生借助線段圖,經歷猜想、實驗、抽象等數學活動過程,探索間隔與點之間的數量關系,建立植樹問題的數學模型,再運用模型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經歷分析、思考、解決問題的全過程。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數學廣角——植樹問題例1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中的事例。重點理解植樹問題中“兩端都栽”情況,理解與掌握間隔數與棵數之間的關系及其變化規(guī)律。

  2、通過具體問題的解決過程,經歷觀察、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一系列的數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意識和探究能力,感悟化繁為簡、數形結合、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方法,積累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

  3、能運用規(guī)律或策略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經歷規(guī)律的獲得過程,建立數學模型,并用所學的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間隔數與棵數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小樹和小路模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師:你們知道3月12日是什么節(jié)日嗎?(植樹節(jié))植樹有什么好處呢?

  2、揭題課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有關植樹的.問題。(板書課題:植樹問題)

  二、探究新知

  1、提出問題,猜想規(guī)律。

  出示情境圖:同學們在全長100m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m栽一棵(兩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樹?

  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學生嘗試解答:你認為一共需要多少棵樹?你是怎樣想的?

  提出質疑:對嗎?我們需要檢驗一下。

  引導學生提出研究設想。

  看來這個問題值得我們研究,可100m有點長,研究起來不方便,怎樣才能使我們的研究方便呢?(對,我們可以先研究20m的小路一邊栽樹情況)

  2、動手操作,探究規(guī)律。

 。1)研究在20m的小路上栽樹的問題。

  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擺一擺,或者畫一畫線段圖,看看每個5m栽一棵,一共要栽幾棵。

  (2)研究30m、35m、40m……小路上的植樹情況,完成手中的表格。

  3、討論交流,總結規(guī)律。

  仔細觀察表格,你發(fā)現間隔數和棵數之間有什么關系?

  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棵數=間隔數+1)

  4、解決問題,運用規(guī)律。

 。1)解決課本第106頁例1,“在100m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m栽一棵。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樹?

 。2)思考:如果是“兩邊都植樹”,那一共需要多少棵樹呢?

  三、深化提高

  智力大闖關

  第一關:

  1、學校有一條長60米的小道,計劃在道路一旁栽樹,每隔3米栽一棵(兩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樹苗?

  2、在一條全長2千米的街道兩旁安裝路燈(兩端也要安裝),每隔50米安一盞。一共要安裝多少盞燈?

  第二關:

  1、園林工人沿一條筆直的公路一側植樹,每隔6米種一棵,一共種了36棵。從第一棵到最后一棵的距離有多遠?

  2、1路公共汽車從新城到老城設有10個站臺,每相鄰兩個站臺之間的距離為1千米。1路公共汽車的行駛路線全長多少千米?

  第三關:

  1、廣場上的大鐘5時敲響5下,8秒鐘敲完。12時敲響12下,敲完需要多長時間?

  2、一條路原有木電線桿46根,每兩根之間相隔12米。現在要全部換成水泥電線桿,如果每兩根電線桿之間間隔20米,需要多少根水泥電桿?

  四、回顧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問題?你是用什么方法來獲取這些知識的?

  五、拓展延伸

  假如只栽一端,或者兩端都不栽,棵數與間隔數又有什么樣的關系?想研究嗎?那么請同學們用今天學到的方法課后研究研究,好嗎?

  六、板書設計植樹問題

  (線路一側,兩端都栽)

  間隔數=總長÷間距

  棵數=間隔數+1

植樹問題的教學設計7

  教材分析

  兩端植樹問題通常是指沿著一定的路線植樹,這條路線的總長度被樹平均分成若干段(間隔),由于路線的不同、植樹的要求的不同,路線被分成的段數(間隔數)和植樹的棵數之間的關系就不同。

  學情分析

  讓學生學習應用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fā)現綠化的重要性。

  教學目標

  1、理解在線段上植樹(兩端栽)的情況中“棵數=間隔數+1”的關系。

  2、利用線段圖理解“棵數=間隔數+1”“總長=間隔數×間距”等間隔數與點數、總長、間距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能將植樹問題推廣到生活中的其他問題中,學會通過畫線段圖來分析理解題意。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用不完全歸納法總結并理解“點數=間隔數+1”。

  [教學難點]:掌握用線段圖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聽唱歌曲《春天在哪里》,讓學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2、比較兩組圖片的`不同,讓學生說出植樹對人類的重要意義,引出本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的植樹問題。

  二、探究新知

 。ㄕ故绢}目)

  (一)寶塔山下有一條長20米的小路,一邊等距離植樹,兩端都栽,可以怎樣植?用線段圖表示你的方法。(小組討論)、

  1、學生畫線段圖表示,教師巡視指導。

  2、指名回答。

  3、教師把學生的想法用表格出示如下:

  4、引導總結:

  5、生:手指線段圖

  師:在線段圖上,點數和間隔數又有怎樣的關系呢?

  生:點數=間隔數+1

  6、師:總長與間距和間隔數又有怎樣的等量關系呢?

  生:總長=間距×間隔數

  7、嘗試應用:

  三、鞏固新知

  四、小結本節(jié)內容

  五、教學作業(yè)

植樹問題的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植樹問題模型的過程,運用“一一對應思想”掌握種樹棵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系。

  2、通過觀察、比較、概括等數學活動,理解植樹問題、排隊問題等實際問題都有著相同的數學結構,滲透“化歸思想”,能夠運用總結出的思想、方法靈活地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發(fā)展思維能力。

  3、感悟建構數學模型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學重難點:理解植樹問題、排隊問題等實際問題都有著相同的數學結構,能夠應用總結出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1、猜

  T: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研究植樹問題。請大家看屏幕:這里有一條線段,我們把它看成一條路,這條路長20米。如果要在這條路上種樹,請同學們想一想,你還需要了解什么信息?

  S:每棵樹之間的距離是幾米?是不是兩端都種?(隨即揭示植樹三種情況)

  T:同學們考慮問題還很全面,確實我們需要知道一個最起碼的條件,就是樹和樹之間的間隔是多少米。如果告訴你們每隔5米種一棵,請同學們想一想在這條路的一邊種樹,可以種幾棵?

  S:可以種5棵,4棵,3棵。

  2、畫

  T:能不能把你的想法用簡單的示意圖畫一畫呢?請同學們拿出老師課前發(fā)的.練習紙,把你的想法畫在練習紙上。開始吧!

  S獨立畫圖,教師巡視指導。

  T:畫好了的請舉手。我們找同學說說你是怎樣畫的。

  順學而導,學生交流時教師只需提醒學生檢驗是不是每隔5米種一棵?總長是不是20米?當學生交流種4棵的想法時,教師可讓學生說說有不同的種法嗎?交流這兩種種法的不同。(同樣種4棵樹,想法一樣嗎?)

  3、找規(guī)律

  T:仔細觀察這三種植樹情況,雖然他們種的棵數不同,但是他們有一個相同的地方,你發(fā)現了嗎?

  S:他們都是把20米的路平均分成了4段。(4段也可以說是4個間隔)

  T:你的這個發(fā)現特別有價值,誰再對照圖說怎么都分成4段了呢?

  T:怎么求這個段數,能用式子表示一下嗎?

  S:20÷5=4(個)(能解釋一下嗎?每隔5米種一棵,20米里面有幾個5米就可以分成幾段)

  T:我們解答這樣的問題,首先要知道這條路被分成幾段,我們來觀察一下,這三種情況棵數和間隔數之間有什么關系?同桌之間先交流一下。

  S:匯報T強調在哪種情況下······(課件演示,結合學生回答隨機演示多1和少1的原因)

  4、列算式

  T:能不能根據我們剛才發(fā)現的規(guī)律把植樹的棵數用算式表示出來呢?

  S:獨立列算式匯報說理由。

  T:每間隔5米種一棵,剛才這三種情況都出來了。如果是每隔2米種一棵,能種幾棵?有幾種種法呢?列出算式。

  5、解決問題

  T:老師這里有幾個生活中的問題,看你們能不能運用這些知識來解決這些問題呢?

  (1、同學們要在全長1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要載)。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2、大象館和猩猩館相距60米。綠化隊要在兩館間的小路兩旁栽樹,相鄰兩棵樹之間的距離是3米。一共要載多少棵樹?

  3、5路公共汽車站行駛路線全長12千米,相鄰兩站的距離是1千米。一共有幾個車站?)

  S列式解答全班交流

  6、拓展延伸

  T:生活當中有沒有類似植樹問題的現象?或者是用植樹問題這樣思考方式思考的?

  S:剪繩子,鋸木頭,擺花

  T:老師這里就有這樣一個問題,請看——一根木頭長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鋸下一端需要8分鐘,鋸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鐘?(有時間就解答,時間到就留作作業(yè)。)

  7、總結

  T:這節(jié)課學得怎么樣?

植樹問題的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

  《植樹問題》

  教學來源: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第九冊第七單元《植樹問題》

  教學對象:

  五年級學生

  備課人:

  張金玲

  基于標準:

  數學廣角的教學目標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1、 感悟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

  2、 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增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在參與觀察、猜測、試驗、推理等數學活動中發(fā)展合情推理,感悟演繹推理思想,學會獨立思考。

  教材分析:

  《植樹問題》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數上冊第七單元“數學廣角”中的內容!皵祵W廣角”是人教版中的一個亮點,它系統而有步驟地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嘗試把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通過學生可以理解的簡單形式,采用生動有趣的事例呈現出來。這一單元內容就是植樹問題,教材將植樹問題分為幾個層次,有兩端栽、兩端不栽、一端栽一端不栽以及環(huán)形情況、方陣問題等。本節(jié)課例1是兩端都栽樹的情況。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除法的含義、《表內除法》、《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以及用線段圖來解決問題的方法。從學生的思維特點看,四年級學生仍以形象思維為主,但抽象思維能力也有了初步的發(fā)展,具備了一定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歸類梳理的數學活動經驗。這部分內容放在這個學段,說明這個內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數學思維和很強的探究空間,既需要教師的有效引領,也需要學生的自主探究。

  學習目標:

  1.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通過畫線段圖、填表格、討論交流等活動,能化繁為簡并說出兩端都栽的情況下間隔數與棵數之間的關系。

  2.能發(fā)現并理解植樹問題(兩端要栽)的一般解題規(guī)律,并能利用規(guī)律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評價任務:

  任務一:通過猜謎活動,以及畫線段圖、做表格等活動,完成目標一。

  任務二:通過課堂例題的理解分析,找到兩端都栽的植樹問題的一般解題規(guī)律,達成目標二前半部分。另外利用習題的解決,達成目標二的后半部分。

  【學習重點】:發(fā)現棵數與間隔數的關系。

  【學習難點】:理解兩端都栽的植樹問題的一般解題規(guī)律并能運用規(guī)律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小組學習單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猜謎語,直觀認識間隔

  新課前老師給大家?guī)硪粋謎語,請看,“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打一人體的.組成部分!彼鞘裁茨?誰知道?(手)

  同意的舉手?你們真會聯想,它就是我們的手。我們的手作用可真大,能寫會算還會畫,而且我們的手上還有許多的數學奧秘,仔細看自己的手,你能看到數字嗎?(5)

  哦,怎么看出5了?(表示手指的個數)誰還看到了數字5?真不錯,除了用數字可以表示手指的個數,咱們的手上還有沒有數字?(還能看到手指之間的間隔,兩個手指之間的縫隙,教師說明,縫隙就稱為間隔。)。

  手指之間還有一個個的間隔。同學們,咱們手上五個手指之間到底有幾個間隔呢?(4個)

  我們一起來數一數。還真有4個間隔。那四個手指之間有幾個間隔?三個手指之間呢?兩個手指之間呢?(生依次回答。)

  你發(fā)現什么了嗎?(生說)

  的確,手指數和間隔數之間是有著一定的規(guī)律的,它們之間的這種規(guī)律最適合解決今天我們要研究的這類問題,這類問題的名字叫做植樹問題。板書:植樹問題。

  二、探究規(guī)律 實現目標

  1、例題探究

  說起植樹問題我們就先從植樹談起吧。請看例題。

  出示例題1:在全長10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樹?

  A、從題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誰來說一說?生說,師畫。

  它們都表示什么,大家知道嗎?生說:一邊表示只在小路的一側種樹。全長1000米表示第一棵樹和最后一棵樹之間的距離是1000米。每隔5米栽一棵表示棵與棵之間的距離是5米……

  師小結:

  一邊是小路的一側,指左邊或者右邊,全長1000米是指小路的總長。每隔五米栽一棵是每兩棵樹之間的距離,簡稱間距。兩端要栽指起點與終點處都要栽。

  B、算一算,一共要栽多少棵樹?反饋答案:

  方法1:1000÷5=200(棵)

  方法2:1000÷5=200 200+2=22(棵)

  方法3:1000÷5=200 200+1=21(棵)

  疑問:現在出現了三種答案,到底哪種答案是正確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你想用什么方法驗證?(生說:畫線段圖的方法)

  三、自主探究,發(fā)現規(guī)律

  1、化繁為簡探規(guī)律

  是個好辦法!我們可以選擇畫線段圖來驗證。每隔5米栽一棵就畫一段,再過5米再畫一段,這樣我們需要畫多少段呢?好畫嗎?為什么呀?(數據太大了)。那怎么辦呢?(選擇簡單的數據進行研究,得出規(guī)律再解決這道題)

  是呀,在遇到比較復雜的問題時,我們可以先用比較簡單的例子來研究。你準備選用哪個數來研究?(生說)下面請大家自己選擇簡單的數據在練習本上試著進行驗證,并把你試的結果匯報給組長填在表格中,之后觀察表格中的數據,你發(fā)現了什么?把你的發(fā)現在小組內說一說。

植樹問題的教學設計10

  教材分析:

  植樹問題”是人教版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五年級上冊“數學廣角”的內容。教材將“植樹問題”分為兩端都栽、只栽一端、兩端都不栽、環(huán)形情況以及方陣問題等幾個層次,這節(jié)課主要是教學兩端都栽的植樹問題,通過教學向學生滲透復雜問題從簡單入手的思想。教材以學生比較熟悉的植樹活動為線索,讓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探究栽樹的棵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系,經歷猜想、試驗、推理等數學探索的過程,并啟發(fā)學生透過現象發(fā)現其中的規(guī)律,建立數學模型,再利用規(guī)律回歸生活,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思維特點看,五年級學生仍以形象思維為主,但抽象思維能力也有了初步的發(fā)展,具備了一定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歸類梳理的數學活動經驗。這部分內容放在這個學段,說明這個內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數學思維和很強的探究空間,既需要教師的有效引領,也需要學生的自主探究。

  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體驗到數學的魅力”。因此在設計這節(jié)課時,我主要運用這樣的教學理念:以問題情境為載體,以認知沖突為誘因,以數學活動為形式,使學生經歷生活數學化,數學生活化的全過程,從中學到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以此為基礎,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一、通過觀看圖片為起點,以學生熟悉的手為素材,讓學生感知間隔以及植樹與數學的聯系。

  二、以一道植樹問題為載體,營造突破全課教學重點及難點的高潮。

  三、以生活中植樹問題的應用為研究對象,引導學生了解植樹問題的實質。

  四、多角度的應用練習鞏固,拓展學生對植樹問題的認識。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性:

  1.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發(fā)現間隔數與植樹棵數之間的關系。

  2.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使學生能理解間隔數與植樹棵數之間的規(guī)律。

  3.能夠借助圖形,利用規(guī)律來解決簡單植樹的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從實際問題中發(fā)現規(guī)律,應用規(guī)律解決問題的能力。

  2.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借助圖形解決問題的意識。

  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交流習慣。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踐活動激發(fā)熱愛數學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在觀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發(fā)現兩端都栽的情況下間隔數與棵數的規(guī)律,并能運用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

  2、運用規(guī)律解決類似的實際問題的方法。

  二、教學難點

  理解間隔與棵樹之間的規(guī)律(棵數=間隔數+1、間隔數=全長÷間隔長)并能運用規(guī)律解決抽象的植樹問題。

  教學方法:

  1、采用手指引出間隔,讓學生理解間隔,引出與間隔有關的植樹問題

  2、分組探究,發(fā)現規(guī)律,建立數學模型

  3、運用規(guī)律,解決問題

  4、回歸生活,實際應用

  教學準備

  PPT課件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一、新授

  1.照片引發(fā)的思考

  師:植樹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活動,它不僅能夠綠化環(huán)境,凈化空氣,使我們在勞動中得到鍛煉,而且,在植樹的過程中還蘊含著很多很多的數學問題,怎么樣有興趣探討嗎?

  在學習之前先學習一下和植樹問題相關的知識 出示圖片(讓學了解間隔和間距)

  師:課件:在100米長的小路一邊種樹,每隔5米種一棵。(兩端都栽)一共需要栽多少棵? (指名大聲朗讀)

  師:(生讀完)說說吧學校植樹都有哪些要求(指名回答)

  師:每隔5米種一課

  師:每隔五米指的是什么(點名回答)

  生:間隔

  師:這個詞不錯(板書間隔)。間隔指的是什么?

  生:兩棵樹之間的距離

  師:學校要求兩棵樹之間的距離是多少?

  生:5米

  師:還有哪些要求嗎?

  生:兩端都要栽。

  師:這個要求也很重要(板書兩端都要栽)

  說說是什么意思?

  生:兩頭都要栽

  師:你能用手比劃比劃嗎?

  生:能

  師:還有什么要求嗎?

  生:在100米的小路的一邊

  師:強調一邊就是一行

  讓學生試著獨自完成提前的`題卡(老師巡視找到不一樣的結果20、21、22讓他們寫在黑板上)

  師:做完了嗎

  生:做完了

  師:做完了,看黑板,同樣的要求出現了三種不同的答案,同意20的舉手21的舉手22的舉手!那學校到底該買多少樹苗呢?

  三、合作探究、尋找規(guī)律

  1、小組探究,給予充分的時間。

  那咱們就4個人一個小組探究一下這個問題,聽要求,畫一畫,擺一擺或者模仿實際種一種!開始吧(這時教師下去指導巡視)

  師:大家往前看,大家探究出來結果了嗎?

  學校到底需要買多少棵樹?誰來說?(點名回答)

  生:我們小組討論的結果是21棵。

  師:同學們對于這個小組討論的結果21棵你們同意嗎?

  生:同意

  師:大家都是正確的

  你們小組使用什么樣的方法得出結論的呢?

  生:畫線段

  師:愿意展示給大家看嗎?

  大家注意聽,看看這位同學的方法和你們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生:總結先畫一條線段表示100米,100除以5是20個間隔

  師:是20個間隔嗎?你帶著同學數一數。20個間隔沒錯,那一定是21棵樹嗎?

  生:最后一棵沒加上

  師:你把什么當成小樹啦?

  生:線段上的小端點

  師:數一數是21個嗎?

  生:是

  師:聽明白了嗎?有什么想問問他的嗎?

  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生:擺鉛筆,2根1個間隔3根2個間隔4根3個間隔5根4個間隔

  師:為什么加一呀

  生:最一開始的一根或者最后一根沒算

  師:也就是學校要求兩端都要栽

  師:當做兩端都要栽的問題時 間隔數+1=棵數

  師: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這種思想很可貴,發(fā)現規(guī)律,其他的組也是這么考慮的吧!

  看看這一規(guī)律的發(fā)現過程出示ppt

  棵數=間隔數+1

  間隔數=全長÷間隔長

  師:請同學們很自豪的把自己總結的規(guī)律讀一遍。

  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學生操作、思考、教師巡視)

  師:有答案了嗎?誰愿意展示一下你的勞動成果,你是怎樣想的?你能在黑板上來“改一改”嗎?

  師:6棵樹幾個間隔7棵呢99棵呢200棵呢

  8間隔幾棵樹呢50個間隔呢1000個間隔呢

  師:植樹問題不僅能解決植樹問題還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比如說安路燈

  在一條全長2千米的街道兩旁安裝路燈(兩端也要安裝),每隔50m安一盞。一共要安裝多少盞路燈?(找同學朗讀)能解決嗎?巡視過程中找41,82兩個答案

  師:同學們算完了嗎?看大屏幕(展示兩個答案)你們同意那個?強調兩旁 乘2

  這個同學的錯誤正好提醒了我們做這類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兩旁 兩旁需乘2同意嗎同學們?

  師:今年霧霾挺嚴重的剛剛還因為霧霾放了假所以呀

  北辰區(qū)政府為了減少尾氣排放,減少污染,方便市民出行,為北辰人民新開設一條公交線路604路,從新河橋到東站后廣場共有18站,相鄰兩站的距離大約是700米,這條線路大約是多少千米?

  能解決嗎?寫在題卡上 做完了同桌互相檢查(老師下去輔導)

  師:誰說說你是怎么樣算的?

  生:18-1求出間隔數

  700×17=11900(米)

  11900米=11.9千米

  師:都對了嗎?

  生:做對了

  師:你們家里都有鐘表嗎?聽過鐘聲嗎?你聽當當這是幾時?

  生:2時

  師:當當當,這是幾時?幾個間隔?在鐘聲里面也有數學問題一起看看誰能大聲朗讀?(出示ppt)廣場上的大鐘5時敲響5下,8秒敲完。 12時敲12下,需要多長時間敲完?

  師:能試著解決嗎》做在題卡上,有困難了放在我們小組內解決,看看能不能解決。(巡視)同學們有結果了嗎?哪個小組愿意匯報?

  生:5-1=4 (個) 8÷4=2 (秒)12-1=11(個)11×2=22(秒)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

  總結:這節(jié)課大家都有什么收獲?

  兩端都要植:棵數=間隔數+1

  間隔數=棵數-1

  板書設計:

  植 樹 問 題

  兩端都栽 棵樹 間隔數

植樹問題的教學設計11

  設計理念:

  笛卡兒說過:“數學是使人變聰明的一門科學”,而數學思想則是傳導數學精神,形成科學世界觀不可缺少的條件。數學思想方法反映著數學概念、原理及規(guī)律的聯系和本質,是學生形成良好知識結構的紐帶,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橋梁。新課標下的每冊教材都通過“數學廣角”來進一步滲透數學學習的思想方法。在植樹問題的教學中,主要是向學生滲透一種在數學學習上、在研究問題上都很重要的思想——化歸思想。

  在設計上結合新課標的要求,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及學生的認知基礎,通過解決矛盾沖突的植樹問題,讓學生在借助圖、式分析題意的過程中,體驗到植樹問題的另一類型。再通過學生的合作探究,建構(兩端不種)植樹問題的模型,發(fā)現解決這類問題的規(guī)律,接著運用模型解決生活中的類似問題,滲透“化歸思想”。教學中注重于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舉一反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注重于讓學生體驗知識、經驗獲得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借助圖示解決問題的意識以及滲透“化歸思想”。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通過探究發(fā)現一條線段上兩端都不種的植樹問題“棵數=間隔數-1”的規(guī)律。

  2、過程與方法目標:

  使學生經歷和體驗“復雜問題簡單化”的解題策略和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重點:

  理解“兩端都不種”的植樹問題的規(guī)律

  教學難點:

  應用“兩端不種”的植樹方法去解決生活中類似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現問題

  同學們學過植樹的知識嗎?請大家來幫忙解決下面這個問題

  房屋間的.距離是60米,要在兩間小屋之間植樹,每隔10米種1棵,需要多少棵樹?

  誤區(qū):60÷10=6(個)

  6+1=7(棵)

  兩端不種樹還是這樣來求棵數嗎?這就是我們本節(jié)課要學的知識(兩端不種)的植樹問題

  (設計意圖:矛盾的沖突更能引發(fā)學生探索的興趣。學生在已經學過兩端都種的植樹規(guī)律的前提下很大程度上會受到誤導把棵數求成間隔數+1,這樣引起學生認識上的矛盾從而體會更深刻。)

  二、化繁為簡,經歷猜測、驗證的過程探索規(guī)律

  師:怎么來求棵數呢?與上節(jié)課的知識有什么聯系,又有什么區(qū)別

  討論:相同之處都是先求出間隔數;不同之處求棵數的方法不一樣

  師:我們來大膽猜測一下“兩端不種”的植樹時怎樣求棵數?

  猜測:棵數=間隔數+1

  是不是這樣呢,我們來驗證一下(植樹)

  兩端不種

  棵數=間隔數+1

 。ㄔO計意圖:讓學生經歷猜測與驗證的過程探索出規(guī)律建立起數學模型,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例題深入學習與應用規(guī)律做好了鋪墊)

  二、深入學習應用“兩端不栽”的規(guī)律

  1.師:同學們太了不起了,通過舉簡單的例子,自己又發(fā)現了“兩端不栽”的規(guī)律:棵樹=間隔數-1。我們再回到剛才的問題,你會做了嗎?

  2.例2大象館和猩猩館相距60米。綠化隊要在兩館間的小路兩旁栽樹,相鄰兩棵樹之間的距離是3米。一共要栽幾棵樹(學生獨立完成)

 、趲煟和瑢W們討論一下解決這道題要注意什么?

  課件閃爍:將“兩旁栽樹”,“兩端不用栽”

  學生展示:60÷3=20(個)

  20-1=19(棵)

  19×2=38(棵)

  答:一共要栽38棵樹。

  小結:今天我們研究了植樹問題的兩種情況。發(fā)現了兩端要種:棵樹=段數+1;兩端不種:棵樹=段數—1。以后同學們在做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分清是“兩端要種”還是“兩端不種”。

 。ㄔO計意圖:通過例2探索讓學生更深入的理解植樹中“兩端不栽”這種情況的處理及方法)

  三、回歸生活,實際應用

  1.為了迎接我校的十周年校慶,要在校園里相距20米的兩棵樹間每隔4米掛上彩旗,需要準備多少面彩旗?

  20÷4=5(個)

  5—1=4(面)(面數=間隔數-1)

  問:為什么要—1?這相當于今天學習的植樹問題中的那種情況?

  2.張老師從一樓到四樓去上數學課,學校每層有26級樓梯,張老師一共走了幾級樓梯?

  4-1=3(層)(層數=樓數-1)

  3×26=78(級)

 。▎柲銈兗易讟茄?如果你們家的樓房也是每層26級樓梯,你回到家一共要走幾級樓梯?)

  3一根木頭長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鋸下一段需要8分鐘,鋸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鐘?(次數=段數-1)

  5-1=4(次)(次數=段數-1)

  4×8=32(分)

 。ㄔO計意圖:生活中有‘兩端不種’植樹問題的原型,也有植樹問題的變式練習,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就在生活當中)

  四、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設計意圖:讓學生回顧本節(jié)知識達到及時鞏固的作用)

  五、板書設計

  植樹問題(兩端不種)

  棵數=間隔數生活中

  間隔數=全長÷間隔長掛彩旗:面數=間隔數-1、

  學生展示:60÷3=20(個)上樓:層數=樓數-1

  20-1=19(棵)鋸樹木:次數=段數-1

  19×2=38(棵)

  答:一共要栽38棵樹。

 。ㄔO計意圖:簡要的板書讓學生容易抓住本課的重點知識,一目了然。)

植樹問題的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分析(結合課程標準說明本節(jié)課學習完成后所要達到的具體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過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使他們發(fā)現間隔 數與植樹棵數之間的關系;

  2、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在理解間隔數與棵數之間規(guī)律的基礎上解決簡單 的植樹問題。

  過程目標:

  1、使學生經歷感知、理解知識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從實際問題中發(fā)現規(guī)律, 并應用規(guī)律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2、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借助圖形解決問題的意識;

  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交流習慣。

  情感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激發(fā)熱愛數學的情感;

  2、感受日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

  學習者特征分析(結合實際情況,從學生的學習習慣、心理特征、知識結構等方面進行描述):

  通過平時的觀察,我發(fā)現四年級學生的思維仍以形象思維為主,但抽象邏輯思維有了初步的發(fā)展,具備了一定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歸類梳理的數學活動經驗。但這種能力不是那么強,在學習中很難獨立的完成學習任務,但學生的合作意識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在學習中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學習,完成學習任務。適當的鼓勵是激勵學生學習,克服困難的最好方法。在生活經驗方面,學生們看到過“道路兩旁每隔一定距離會種有樹”,但是,在這樣的現象中包含哪些數學概念他們是不清楚的,需要教師針對此予以明確;在數學知識方面,他們知道“依此類推”和“除法的意義”,像“100米的小路,每隔5米栽一棵”,他們可以通過計算和畫圖的方法解決,只是對這些量之間存在的數量關系還有待進一步探究。

  教學過程(按照教學步驟和相應的活動序列進行描述,要注意說明各教學活動中所需的具體資源及環(huán)境):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1、猜謎導入揭題

  師:“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手)

  師:對,我們都有一雙靈巧的手,請你們伸出右手,五指張開,用數學的眼光看一看,你發(fā)現了什么?

  數一數,5個手指之間有幾個空格?在數學上,我們把空格叫做間隔,也就是說,5個手指之間有4個間隔?間隔數為4。(師伸出4根手指、3根手指、2根手指)現在有幾個間隔?

  師:生活中“間隔”隨處可見,比如,每相鄰兩棵樹之間的.距離,也是一個間隔,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和解決一些簡單的、與間隔有關的問題——植樹問題。(板書課題:植樹問題)

  【設計意圖】以學生熟悉的手為素材,初步感受手指數與間隔數有的關系,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不知不覺中展開對數學問題的探索,激發(fā)探求植樹問題的欲望。

  二、經歷探究,發(fā)現規(guī)律

  1、激趣引入,啟發(fā)探究積極性

 。ㄕn件出示)出示江口小學為綠化環(huán)境的招聘啟事及設計要求

  招聘啟示

  學校將進行校園環(huán)境美化,特誠聘環(huán)境設計師一名。要求設計植樹方案一份,擇優(yōu)錄取。

  江口小學

  20xx.6

  設計要求:

  在一條長20米的小路一邊等距離植樹,兩端要栽。

  【設計意圖】通過招聘啟示讓學生設計植樹方案的出發(fā)點是讓所有參與者都能平等的、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在參與中學習和構建新的知識、形成能力。

植樹問題的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通過探究發(fā)現一條線段上兩端都種、只種一端、兩端不種三種情況植樹問題的規(guī)律。

  2、使學生經歷和體驗“復雜問題簡單化”的解題策略和方法。

  3、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重、難點:

  發(fā)現植樹的棵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系,并用發(fā)現的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意識

  1、師:同學們好!一起來看兩組畫面。

  (給學生播放荒漠化嚴重的和綠化優(yōu)美的兩組圖片。)

  師:看了這兩組畫面,你更喜歡哪一種呢?

  師:怎樣才能擁有這樣美麗的環(huán)境呢?

  生:植樹。

  師:植樹造林,保護環(huán)境,讓我們擁有一個充滿鳥語花香的綠色花園是我們每個人都應盡的義務!

  師:說到植樹,大家知道嗎?在我們數學王國里,植樹可是有一定的學問的,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探討“植樹問題”!孱}

  2、出示教學目標

  3、師:見過路邊種樹嗎?一般情況下,每兩棵樹間距離怎樣呢?(相等)一般情況下路邊植樹每兩棵樹之間的距離都是相等的,我們也可以叫做等距離植樹。

  師:在路的一邊等距離地植樹會有幾種情況呢?大家想不想親手種種看?

  二、動手種樹——探討規(guī)律

  1、動手“種”樹

  師:大家先看老師為大家準備的材料……(師介紹)

  出示操作要求:在路的一邊,等距離植樹,種完后小組里交流看看有幾種情況?

  學生動手植樹,師巡視。

  2、交流方案

  小組上臺展示自己組的種樹方案。

  兩端都種

  兩端不種

  只種一端

  3、仔細觀察,每棵樹之間都有間隔,那么植樹的棵數跟間隔數之間有什么聯系?

  生仔細觀察,得出猜想:兩端都種棵數=間隔數+1

  兩端不種棵數=間隔數-1

  只種一端棵數=間隔數

  三、驗證規(guī)律

  1、師:通過仔細觀察,我們得出了自己的猜想。但是,每一種猜想在沒有驗證之前,也只能是一種猜想,我們只有通過驗證,才能讓猜想成為科學,對于我們剛才總結出的規(guī)律也必須通過驗證才能得出正確結論。下面,讓我們一起動手來驗證我們的猜想。

  2、完成驗證表格。

  師出示:這是一張驗證表格,就請大家在小組內共同合作,一起探究,并展示你們組總結出的規(guī)律。(出示驗證事項)

  3、小組合作探究。

  4、展示。

  分三種情況匯報。

  5、梳理規(guī)律

  師:同學們,在一條路的一邊植樹的三種規(guī)律我們都找出來了,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它們之間有沒有什么關系?

  相同點:都與間隔數有關

  不同點:兩端都種要用間隔數+1;只種一端就等于間隔數;兩端不種就要用間隔數-1

  師:這三種情況是不同的,我們在解決問題時,要注意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四、解決問題

  師:知道在路的一邊植樹有三種情況,對于下面的信息,你會提出什么樣的數學問題呢?

  1、處理信息

  問題情境:這是實驗小學剛建好的一條校道(配圖),看到這光禿禿的校道你會想到什么呢?

  生:種樹!

  出示信息:實驗小學準備在一條長150米的校道一旁種樹,每隔5米種一棵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會提什么數學問題呢?

  生:一共可以種多少棵樹?

  得不完整例題:

  實驗小學準備在一條長150米的校道一旁種樹,每隔5米種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師:看著這道題,誰有話想說嗎?

  生1:兩端都種

  得完整例題:實驗小學準備在一條長150米的校道一旁種樹,每隔5米種一棵,兩端都種,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師:受他的啟發(fā),還能提出什么樣的`問題?

  生2:實驗小學準備在一條長150米的校道一旁種樹,每隔5米種一棵,只種一端,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生3:實驗小學準備在一條長150米的校道一旁種樹,每隔5米種一棵,兩端不種,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師:三種情況大家都想到了。大家再看看這條校道,你認為采取哪種方案更合適一些呢?

  生:兩端都種

  2、抽取問題

  出示例題:(配圖片)

  實驗小學準備在一條長150米的跑道一旁種樹,每隔5米種一棵,兩端都種,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師:愿意幫學校算算嗎?

  3、學生試解。

  4、匯報交流。

  生匯報,師:能說說你的解題思路嗎?

  師:剛才我們從小的數據入手,探討出規(guī)律,然后再用規(guī)律來解決數據大的問題。這種思路正是數學上常用的“以小見大”。

  師:大家學會了這種方法嗎?我們再來考驗考驗自己的掌握情況好不好?

  5、探討只種一端

  師:如果學校想在這路的末尾建一座供師生休息用的小亭子,那又應該選用哪一種植樹方案更合理?

  生:只種一端。

  (實驗小學準備在一條長150米的跑道一旁種樹,每隔5米種一棵,只種一端,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學生試解。

  6、探討兩端不種

  師:我們再接再厲,學校后來還要在這條校道的另一端筑一個墻報,請大家想想,應采用哪種方案更合適呢?

  生:兩端不種。

  (實驗小學準備在一條長150米的跑道一旁種樹,每隔5米種一棵,兩端不種,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學生試解。

  五、小結方法——提升認識

  1、探討方法

  師:大家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把這么一道新的問題解決,我們應該感到高興!但是老師認為還有更重要的方法更需我們去總結!

  師:大家再回頭看看,我們是怎樣一步一步把植樹問題給解決的?

  (動手操作——提出猜想——畫圖驗證——得出規(guī)律——解決問題)

  2、閱讀課本

  (1)閱讀例1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課本117頁開始的數學廣角,請大家打開書本。

  師:課本上的同學們遇到了什么問題,他們又是采取什么樣的辦法來解決的?

  生:畫圖,找規(guī)律。

  師:真是好方法!大家掌握了嗎?

  (2)閱讀例2

  師:閱讀118頁例2,看看課本中的孩子又遇到了什么問題,你能幫他們解決嗎?

  生完成,交流。

  六、拓展練習

  1、聽說大家聰明能干,又樂于助人市政規(guī)劃局的同志找來了,他呀,想請大家?guī)蛡忙,(出示119頁做一做1)

  2、生嘗試解答。

  3、全班交流。

  七、全課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生暢談自己的收獲。

  師小結:收獲方法比收獲知識更重要,祝賀大家!

  板書設計:

  植樹問題

  兩端都種棵數=間隔數+1

  兩端不種棵數=間隔數-1

  只種一端棵數=間隔數

植樹問題的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性:

  1、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透過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發(fā)現間隔數與植樹棵數之間的關系。

  2、能夠借助學具,利用規(guī)律來解決簡單植樹的問題。

  3、透過小組合作、交流,使學生能理解間隔數與植樹棵數之間的規(guī)律。

  二、過程與方法:

  1、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從實際問題中發(fā)現規(guī)律,應用規(guī)律解決問題的潛力。

  2、滲透建模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由具體到抽象的轉化思想。

  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交流習慣。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透過實踐活動激發(fā)熱愛數學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

  2、滲透愛綠、護綠的德育教育。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在觀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發(fā)現間隔數與棵數的規(guī)律,并能運用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教具、學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知:

 。ǔ鍪竟忸^強砍樹的畫面)

  師:孩子們,你們喜歡光頭強嗎?

  生:不喜歡

  師:為什么呢?

  生:因為他亂砍樹,破壞森林(讓學生暢所欲言,對學生進行愛綠、護綠的德育教育)

 。ǔ鍪拘艽、熊二抓光頭強的畫面)

  師:它們也不喜歡呢!瞧、

 。ǔ鍪尽氨Wo森林,熊熊有責”)

  師:其實,保護森林,不僅僅僅是熊的職責,更是——

  生:人的職責

  師:那我們就應說——

  生:“保護森林,人熊有責”

  師:這天,就讓我們跟熊大、熊二一起來植樹吧!

  二、建模探究,總結方法

  1、探究“兩端都植”的狀況

  出示:熊大、熊二要在小路的一側植樹(兩端都植)

  引導孩子們認識“一側”“兩端都植”。

  在教具上,引導孩子們理解并板書“總長”“間隔長”“間隔數”和“棵數”。

  游戲:小組植樹比賽

  師:聽我口令,看哪個小組行動最快!

  師:兩端都植,間隔長為5厘米時,間隔數和棵數分別是多少?

  師:間隔長為10厘米呢?15厘米呢?

  師:休息會兒,看看總長、間隔長、間隔數和棵數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引導孩子,發(fā)現規(guī)律:總長÷間隔長=間隔數

  間隔數+1=棵樹(強調“兩端都植”)

  出示練習鞏固:熊大、熊二要在長100米小路的一側,每隔5米栽一棵樹(兩端要植),需要多少棵樹呢?

  師:你能幫忙解決這個問題嗎?趕緊做到你的練習紙一中

  100÷5=20(個)

  20+1=21(棵)

  2、探究“一端植”的狀況

  師:突然,發(fā)現路的一端是光頭強家呢。ㄒ龑W生說“只能植一端”)

  師:也是這個規(guī)律嗎?趕緊在你的60厘米小路的最左端安上光頭強家,填一填學生報告表格一,并填出你們的發(fā)現。

  (小組內分工合作:栽樹、填表)

  學生匯報:總長÷間隔長=間隔數

  間隔數=棵樹(強調“一端植”)

  出示練習:熊大、熊二在長100米的小路的一側栽樹,每隔5米植一棵樹,(一端是光頭強家),需要多少棵樹呢?(那兩側呢?)

  師:你能幫忙解決這個問題嗎?趕緊做到你的練習紙二中

  100÷5=20;(20×2=40)

  3、探究“兩端不植”的狀況

  師:這時,又發(fā)現路的'另一端是吉吉國王的猴山呢!

 。ㄒ龑W生說“兩端都不植”)

  師:那到底需要多少棵樹呢?請用你喜歡的方式表示出來吧!

  學生匯報:總長÷間隔長=間隔數

  間隔數-1=棵數(強調“兩端不栽”)

  出示練習:熊大、熊二在小路的一側植樹,每隔5米植一棵樹,總共植了20棵(一端是光頭強家,另一端是吉吉國王家),這條路多長呢?

  師:你能幫忙解決這個問題嗎?趕緊做到你的練習紙一中

 。20+1)×5=105(米)

  師:熊大、熊二就這樣一條路一條路的植樹,有一天它們又想在一個圓形的池塘身旁植樹。

  出示:熊大熊二要在圓形池塘周圍植樹。池塘的周長是120米,如果每隔10米植一棵,需要多少棵樹呢?(引起孩子們思考)

  師:這種狀況,又會是什么狀況呢?我們下節(jié)課之后研究。

  師:這就是我們這天研究的不同狀況的植樹問題。(板書課題:植樹問題)

  三、開放練習,應用方法。

  師:其實,生活中有很多跟植樹問題類似的問題呢,比如xxx(引導孩子來說)

  馬路問題、樓梯問題、鐘表問題、公交站問題、隊列問題、鋸木頭問題,

  四、小結:

  出示:“完美生活,從我做起”(播放歡快音樂)

  師:同學們,說說你們的收獲吧!

植樹問題的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合作探究,動手實踐,讓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經歷由現實問題到構建數學模型的過程,理解并掌握植樹棵數與段數之間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自主實驗、探究、交流、發(fā)現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初步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培養(yǎng)學生針對不同問題的特點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讓學生在探索、構建模型、用模型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和認識歸納規(guī)律對后續(xù)學習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探索歸納規(guī)律的意識,體會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在觀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發(fā)現段數與棵數的規(guī)律。并能運用規(guī)律解決實際的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紙條,小刀。

  教學過程:

  課前熱身:

  師:在上課之前,老師了解了一下,發(fā)現我們班很多同學都喜歡唱歌,現在離上課還有一點時間,我們一起來唱《幸福拍手歌》好嗎?(播放課件視頻,齊唱。)

  師: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是雙手創(chuàng)造了我們幸福的生活。老師也相信,只要我們在用雙手辛勤地創(chuàng)造著,就一定會收獲到幸福,今天我們就一起用雙手去創(chuàng)造,去收獲。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1、猜謎激趣。

  師: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我現在要給同學們出一個啞語,謎底是一個成語,同學們看仔細。(師找一個學生配合,用小刀切斷紙條。)

  生:一刀兩斷。

  教師板書:1刀2段,并畫出線段圖表示。

  師:切兩刀呢?(生猜測,師演示,指名畫線段圖)

  學生回答:三刀呢?五刀呢?(自己畫出線段圖驗證。)100刀呢?

  師:你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

  學生說,教師板書:刀數=段數-1。

  2、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真聰明,可以幫我一個忙嗎?出示設計要求:

  在操場邊,有一條20米長的小路,學校計劃在小路的一邊種樹,請按照5米一棵的要求,設計一份植樹方案。

  師:從這份要求上,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20米長的.小路,一邊,每隔5米種一棵。)

  師: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

 。績煽脴渲g的距離是5米,每兩棵樹之間的距離相等。)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設計方案,動手種樹。

  師:了解了已知條件,請同學們以同桌為一個小組,設計一份植樹方案。可以用這條線段代表20米的小路。(師課前給學生準備畫有20厘米線段的紙張)用你們喜歡的圖案表示樹,把你們設計的方案畫一畫。(小組活動)

  2、反饋交流。

  師:很多小組都已經完成了,先請同學們來說一說,根據你們的方案,需要種幾棵樹?(5棵,4棵,3棵)

  師:為什么同樣的一段路,同樣的要求,種的棵數卻不一樣呢?你們的方案分別是怎樣的?來展示一下你們的設計方案。(小組展示設計方案,交流設計思路)

  師:這三種設計方案是不是都合理呢?怎樣來檢驗一下?(參照設計要求,檢驗設計的合理性。)既然都合理,比較一下,這三種方案的相同點是什么?

  生:兩棵樹間的間隔都一樣,他們的間隔個數都相同。

  師:那它們的不同點又在哪里?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1)兩端都栽。

  (2)只栽一端。

  (3)兩端都不栽。

  師:就一個要求,同學們就能設計出這么多不同的方案,真有創(chuàng)造力!看來你們都有成為環(huán)境設計師的資格。

  3、合作探究,總結規(guī)律。

  師:剛才我們借助借助線段圖,找到了刀數與段數的關系,回憶一下剛才的方法,你能不能用同樣的方法,去探究一下棵數與段數的關系?

  小組合作探究,教師巡視指導。

  4、交流規(guī)律。

  小組匯報,其他小組補充。教師根據匯報情況板書:

  兩端都栽:棵數=段數﹢1

  只栽一端:棵數=段數

  兩端都不栽:棵數=段數-1

  5、驗證規(guī)律。

  師:我們再用線段圖驗證一下我們發(fā)現的規(guī)律。

 。1)畫一條18厘米長的線段,兩端都種,每隔3米種一棵,幾段幾樹?

  (2)畫一條20厘米長的線段。只種一端,每隔2米種一棵,幾段幾樹?

 。3)畫一條15厘米長的線段,兩端都不種,每隔5米種一棵,幾段幾樹?

  6、強化規(guī)律。

  請前排同學到臺前扮演小樹,模擬種樹的三種情況,記憶種樹的規(guī)律。

  師:剛才同學們用勤勞的雙手和智慧的大腦,不僅設計了合理的植樹方案,還探究出了植樹的規(guī)律,真是太棒了,你們幸福嗎?拍拍手吧!

  師:其實啊,植樹問題也不只是與植樹有關,生活中還有很多的現象與植樹問題類似,我們把這類問題統稱為“植樹問題”。(板書課題)

  你能舉出一些類似的例子嗎?(指名說一說,如,路燈,欄桿,隊形……)

  三、鞏固練習,運用規(guī)律。

  師:要解決植樹問題,首先要確定它是三種情況中的哪一種。下面我們來運用這些規(guī)律解決一些問題。(課件逐一出示)

  1、同學們在全長1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要栽)。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樹苗?

  2、動物園的大象館和猩猩館相距60米,綠化隊要在兩館間的小路兩旁栽樹,相鄰兩棵樹之間的距離是3米,一共要栽幾棵樹?

  3、為慶祝六一,學校要在教學樓前小路的兩旁插上小旗子,每4米插一面,20米內可以插多少面小旗子?

  4、提高題。園林工人沿公路一側植樹,每隔6米種一棵,一共種了36棵。從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離有多遠?

 。1)先判斷屬于哪種情況,獨立解決。

 。2)小組交流。

 。3)匯報。

  師:運用自己發(fā)現的規(guī)律去解決了問題,是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我們拍拍手吧!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師:回憶一下,在我們這節(jié)課的學習中,是什么幫助了我們去發(fā)現了那么多規(guī)律?(線段圖)線段圖是我們在學習中經常用到的一種工具,同學們一定要把它當成好朋友噢。這節(jié)課老師感到很快樂,我收獲了幸福,你們收獲了什么?

  指名說一說。

  你認為誰的表現最值得你去學習?

  板書設計:

  植樹問題

  兩端都栽:棵數=段數﹢1

  只栽一端:棵數=段數

  兩端都不栽:棵數=段數-1

【植樹問題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植樹問題教學設計06-10

《植樹問題》教學設計05-21

植樹問題教學設計08-31

《植樹問題》教學設計04-11

植樹問題的教學設計09-27

人教版《植樹問題》教學設計05-23

植樹問題優(yōu)秀教學設計06-16

植樹問題教學設計優(yōu)秀12-16

植樹問題教學設計15篇06-16

植樹問題教學設計(15篇)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