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小學上冊六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

時間:2023-06-27 09:18:23 教學資源 投訴 投稿

小學上冊六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上冊六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上冊六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

小學上冊六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1

  一、教材說明;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人教版]第十一冊《圓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了解圓的各部分名稱。

  2、會用字母表示圓心、半徑、直徑;理解并掌握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3、能正確熟練地掌握用圓規(guī)畫圓的操作步驟。

  4、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究、自主發(fā)現(xiàn)、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學流程;

  1、導入新課

  (1)學生活動(邊玩邊觀察)。

 、偾、球相碰玩具表演。②線系小球旋轉玩具表演。

  [教師要求學生將觀察到的形狀告訴大家,學生異口同聲回答:圓形。這里,教師采用學生感興趣的玩具表演活動,既直觀形象,又易于發(fā)現(xiàn),進而抽象出“圓”。學生從“玩”入手,不知不覺進入學習狀態(tài)。學習興趣濃厚,樂于參與,利于學習。]

  (2)師生對話(學生可相互討論后回答)。

  教師:日常生活中或周圍的物體上哪里有圓?

  學生:在鐘面、圓桌、人民幣硬幣上……都有圓。

  教師:請同學們用手摸一摸,體會一下有什么感覺?

  學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覺:……閉封的、彎曲的。

  教師(多媒體演示:圓形物體→圓):這(指圓)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什么不同呢?

  學生:以前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征,都是由線段圍成的直線圖形。而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指圓)這種圖形是由曲線圍成的圖形。

  教師(鼓勵表揚學生):對,這個圖形就是圓,你能說說什么是圓嗎?

  學生討論后回答: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這時,教師請同學們把眼睛閉上,在腦子里想圓的形狀,睜開眼睛再看一看,再閉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記住它。)

  教師在此基礎上揭示課題,并請學生回答:你還想認識圓的什么?學生說:還想認識圓的圓心、直徑、半徑……

  [這里通過生生交流、師生互動,形象感知、抽象概括,幫助學生正確建立“圓”的.概念。]

  2、探索新知。

  (1)探究——圓心

 、 徒手畫圓。

  教師請兩個學生一同在黑板上徒手畫圓,然后請同學們評一評(3個人)誰畫的圓好呢?……師生認為用工具畫圓才能畫得好。[師生共同表演、平等相待、大家評說、其樂融融。]

 、谟霉ぞ弋媹A。

  教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工具畫圓。學生畫圓:a.用圓規(guī)畫圓;b.用圓形物體畫圓。[畫圓方法任學生自選,既體現(xiàn)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又體現(xiàn)尊重學生(個性)、教學民主。]

 、壅覉A心。

  學生動手剪一剪、折一折,再議一議、找一找……自我探索發(fā)現(xiàn)圓的“圓心”。[教師放手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發(fā)現(xiàn)新知,培養(yǎng)探究能力。]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小結:圓中心的一點叫做圓心,圓心用字母“O”表示。(學生在圓形紙片上點出圓心,標出字母。)

 、苡螒蛉の额}。

  在操場上,體育老師在地上畫了一個大圓,給同學們做游戲。老師說,不管你站在什么位置,都會派上用場。你喜歡站在什么位置呢?請你點出來。

  [教師請學生邊點邊說明這點與圓的位置關系,同時給予評說。如學生點到“圓心”,師評說:“你很有雄心,喜歡別人圍著你轉,將來必成大器!比鐚W生點到“圓內”,師評說:“你比較守規(guī)矩,喜歡在一定的范圍內活動,將來不容易犯錯誤!比鐚W生點到“圓上”,師評說:“你做事很有規(guī)律,能夠遵循原則,同時與‘上司’相處喜歡保持一定距離!比鐚W生點到“圓外”,師評說:“你很了不起,思維活躍,思路開闊,做事不愿受條條框框的束縛,喜歡創(chuàng)新,有開拓精神,將來定會大有作為。”……這樣教學,生動有趣,其樂無窮,激勵性強,學生樂學,學得輕松愉快、積極主動。學生對圓、圓心、圓內、圓上、圓外等基本概念能夠有深刻的理解。]

  (2)探究——圓的直徑、半徑及其關系。

  教師:你還想知道什么?

  學生:還想知道圓的直徑、半徑,直徑與半徑之間有什么關系?……

小學上冊六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給合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認識到“同一個圓中半徑都相等、直徑都相等”,體會圓的特征及圓心和半徑的作用,會用圓規(guī)畫圓。

  2、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材分析:

  重點 在觀察、操作中體會圓的特征。知道半徑和直徑的概念。

  難點 圓的特征的認識及空間觀念的發(fā)展。

  教具準備:

  教學圓規(guī)、電化教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 觀察思考

  1、(呈現(xiàn)教材套圈游戲中的第一幅圖)這些小朋友是怎么站的?在干什么?你對他們這種玩法有什么想法嗎?(從公平性上考慮)得到:大家站成一條直線時,由于每人離目標的距離不一樣導致不公平。

  2、(呈現(xiàn)教材套圈游戲中的第二幅圖)如果大家是這樣站的,你覺得公平嗎?為什么?得到:大家站成正方形時,由于每人離目標的距離也不一樣導致也不公平。

  3、為了使游戲公平,你們能不能幫他們設計出一個公平的方案?(學生思考)學生想到圓后,出示第三幅圖,提問:為什么站成圓形就公平了呢?(每人離目標的距離都一樣)

  4、上面我們接觸了三種圖形-----直線、正方形、圓。其中圓是有點特殊的,你能說說圓與正方形等圖形的不同之處嗎?舉出生活中看到的圓的例子。

  二、畫圓

  1、你們誰能畫出圓來嗎?動手試一試。

  2、誰來展示一下自己畫的圓,并說說你是怎樣畫的?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其他同學有想法可以補充。

  3、思考:以上這些畫法中有什么共同之處?注意的問題你是怎么想到的?(固定一個點和一個長度,引出圓心和半徑)

  三、認一認

  1、教師邊畫圓邊講概念。(概念講解一定要結合圖形,并要舉一些反例)強調:圓心是一個點,半徑和直徑是線段。

  2、半徑和直徑的辨認。

  四、畫一畫,想一想

  1、畫一個任意大小的圓,并畫出它的半徑和直徑。想:在同一個圓中可以畫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同一個圓中的半徑都相等嗎?直徑呢?(放動畫)

  2、以點A為圓心畫兩個大小不同的圓。

  3、畫兩個半徑都是2厘米的圓。

  4、把自己畫的圓面積在小組內交流。你們畫的圓的位置和大小都一樣嗎?知道為什么嗎?

  五、應用提高

  討論:圓的位置和什么有關系?圓的大小和什么有關系?

  六、作業(yè)

  1、教材第5頁練一練

  2、在平面上先確定兩個不同的點A和B,再畫一個圓,使這個圓同時經(jīng)過點A和點B(就是這兩個點都在所畫的'圓上),這樣的圓能畫幾個?(提高題)

  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

  不直接說出圓,把思考的空間留給學生

  在畫圖中體會圓的特征

  思考共同之處時再一次體會圓的特征

  通過正反例的練習,加深對半徑和直徑的理解

  動手操作,理解畫圓的關鍵是定圓心(位置)和半徑(大小)

  鞏固提高,滿足不同學生要求

  板書設計:

小學上冊六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列、行的含義,知道確定列、行的規(guī)則。能初步理解數(shù)對的含義,會用數(shù)對表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

  2. 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經(jīng)歷由具體的座位圖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圖的過程,提高思維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3. 使學生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進一步增強用數(shù)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引入,激發(fā)需要

  提問: 能說出我們班中隊長坐在哪里嗎?

  出示例1主題圖,讓學生按自己的想法描述小軍的位置。(學生可能認為小軍坐在第4組第3個,也可能認為小軍坐在第3排第4個)

  質疑:同樣都是表示小軍的位置,怎么會有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呢?(第一種意見是把一豎排看作一個小組,小軍就在第4組第3個;第二種意見是把一橫排看作一排,小軍就在第3排第4個)

  提問:怎樣才能用一致的方式,更簡明地說出小軍的位置呢?(學生可能想到:先說清楚是什么排或什么是組,再說明小軍在第幾組第幾個或第幾排第幾個;統(tǒng)一規(guī)定,橫著的是排,大家都按照這樣的規(guī)定去說)

  提問:你認為哪一種方法更好些?(學生中可能會出現(xiàn)兩種不同的意見,注意引導學生體會:如果有一個約定,大家都按照這樣的規(guī)則去做,就不會表達不清了)

  揭示課題:怎樣規(guī)定橫排和豎排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種既準確又簡潔的確定位置的方法。(板書課題)

 。壅f明:讓學生說出中隊長的位置,有效地喚起了學生已有的用“第幾組第幾個”或“第幾排第幾個”的知識確定位置的經(jīng)驗,幫助學生找準了新舊知識的連接點。讓學生運用已有經(jīng)驗描述小軍的座位,使學生體會到用已有的經(jīng)驗描述小軍的位置,由于標準不同,結果也不同,從而引起學習和探索新方法的內在需要,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 認識列、行,理解數(shù)對

  1. 對照座位示意圖認識列與行。

  講解:(出示教材第15頁的座位示意圖)習慣上,我們把豎排叫做列,橫排叫做行。確定第幾列一般從左往右數(shù),確定第幾行一般從前往后數(shù)。用這樣的方法來描述,小軍就坐在第4列第3行的位置上。(板書:第4列第3行)

  提問:(在示意圖的第2列第4行的位置上,點出小明)小明坐在這個位置,他的位置是在第幾列第幾行?(板書:第2列第4行)

  提問:小麗坐在第5列第2行,你能在圖中找出小麗的位置嗎?(學生指出小麗的位置,并板書:第5列第2行)

  自己在圖中找一個點,并用第幾列第幾行的方式描述這個點的位置,和小組內的同學交流。

  反饋:會用第幾列第幾行這樣的方式來確定物體的位置了嗎?(要求學生舉例說明)

  2. 用數(shù)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談話: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列和行,并且能用第幾列第幾行來確定物體所在的位置。既然大家約定用第幾列第幾行的方式來表達物體的位置,就不會引起誤解。那能不能用一種更簡潔的方法來表達呢?(學生可能會想用字母分別表示列和行)

  講解:大家想出的辦法很好。其實,我們可以進一步規(guī)定:用一個數(shù)表示第幾列,再用另一個數(shù)表示第幾行,那么,小軍的`位置就用兩個數(shù)來表示就夠了。你能知道是哪兩個數(shù)嗎?(4和3)習慣上,我們用一個數(shù)對來表示:(4,3)。

  提問:數(shù)對前面的一個數(shù)4表示什么?3呢?

  提問:你能用數(shù)對分別表示小明和小麗的位置嗎?(學生用數(shù)對表示,并說明每一個數(shù)對的含義)

  要求學生同桌合作,一人指出位置,另一人說說這個位置是第幾列第幾行,并且用數(shù)對表示出來。

  3. 完成教材第15頁的“練一練”。

  (1) 在圖中找出第2列第4行的位置,找到后,在圖中用筆涂出來,并用數(shù)對表示,填在書上的括號里。

 。2) (6,5)這個數(shù)對在圖中表示的是第幾列第幾行的位置?

  [說明:先通過具體的情境,讓學生認識列、行的含義與確定列、行的規(guī)則,再通過確定小明、小麗的位置幫助學生熟悉這一規(guī)則,為數(shù)對的引入奠定了厚實的基礎。從列和行的規(guī)定,到用數(shù)對來表示,既有利于學生理解數(shù)對的含義,又滲透了符號化的思想,有利于學生感受數(shù)學符號的簡潔性,體會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之后,讓學生嘗試運用數(shù)對描述其他事物的位置,加深了對數(shù)對含義的理解。整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層次鮮明,重點突出,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 鞏固練習,發(fā)展智慧

  1. 完成練習三第1題。

  出示教室座位圖,并標出每一個學生的名字。

  (1) 說一說: 要求學生用數(shù)對表示自己或同學的位置,并組織交流。

 。2) 比一比:同桌合作,在圖上指出某個同學的位置,讓同桌盡快用數(shù)對表示出這個同學的位置。比比誰的反應快。

  (3) 猜一猜:用數(shù)對表示出自己好朋友所在的位置,其他同學猜出這個同學是誰。

  2. 完成練習三第2題。

  出示題目。

  (1) 生活中也經(jīng)常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請看,小明家廚房的一面墻上貼著瓷磚,請用數(shù)對表示四塊裝飾瓷磚的位置。

  學生完成后,全班交流。

 。2) 討論:你發(fā)現(xiàn)表示這四塊瓷磚位置的數(shù)對有什么特點嗎?(前一個數(shù)相同,說明兩塊瓷磚在同一列;后一個數(shù)相同,說明兩塊瓷磚在同一行)

  3. 課件出示練習三第3題。

  出示題目。

 。1) 說位置:這是學校會議室的地面圖,同座位的同學相互說說每塊花色地磚的位置。(用第幾列第幾行表示)

 。2) 寫數(shù)對:能用數(shù)對表示出這幾塊花色地磚的位置嗎?(學生完成后,組織交流)

 。3) 找規(guī)律:觀察這幾塊花色地磚的位置,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先讓學生在小組中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再組織全班交流。

  4. 拓展應用。

  出示右圖。

  談話:如圖,“光”字的位置可以用(C,2)來表示。說出下面類似于數(shù)對的每組字母和數(shù)各表示什么漢字,并連起來讀一讀:(B,3)、(A,5)、(C,4)、(E,2)、(D,1)。

  學生在小組中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并齊讀: “我們愛數(shù)學”。

  提問:你愛數(shù)學嗎?為什么?

 。壅f明: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提高了學生的能力。首先結合學生在教室中的位置,通過說一說、比一比、猜一猜等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鞏固了對列、行和數(shù)對含義的認識。然后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用數(shù)對來確定墻面瓷磚和地面花色地磚的位置,這里注意通過比較瓷磚和地磚的位置特征,在觀察、比較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交流,使學生發(fā)現(xiàn)數(shù)對中的一些規(guī)律,如同一列中,數(shù)對中的前一個數(shù)相同;同一行中,數(shù)對中的后一個數(shù)相同等,提升了學生的認識。最后通過類似于數(shù)對的一組字母和數(shù)找相應的漢字——“我們愛數(shù)學”,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數(shù)對的理解,提高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熱情。]

  四、 自主總結,生成問題

  提問: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值得我們課后去探究?

  出示“神舟六號”飛船返回地球的畫面。

  談話:“神舟六號”之所以能順利地返回,也要用到我們今天學習到的知識。地球這么大,怎樣在地球上確定位置呢?請同學們課后去查閱有關資料,并和其他同學交流。

 。壅f明:一節(jié)課的結束,不應該是學生探索活動的終止。讓學生帶著問號離開教室這個小課堂,走進探索的大課堂。教學中,通過對“神舟六號”返回地球畫面的回放,引發(fā)學生思考:地球這么大,怎樣在地球上確定位置呢?這樣做既為下節(jié)課進一步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打下伏筆,又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自主探究的意識。]

小學上冊六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已有的分數(shù)加法及分數(shù)基本意義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實例,通過對分數(shù)連加算式的研究,使學生理解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意義,掌握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能夠應用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計算法則,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2、通過觀察比較,指導學生通過體驗,歸納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計算法則,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 引導學生探求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演示,使學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這過程中感悟到數(shù)學知識的魅力,領略到美。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意義,掌握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總結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計算法則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課件出示復習題。

  (1)列式并說出算式中的被乘數(shù)、乘數(shù)各表示什么?

  5個12是多少? 9個11是多少? 8個6是多少?

  (2)計算:

  + + = + + =

  2.引出課題。

  + + 這題我們還可以怎么計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分數(shù)乘法。

  二:新知探究

  1.出示課題明確學習目標。

  2.課件出示自學題綱,讓學生自學課本。

  (1)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意義是什么?與整數(shù)乘法的意義相同嗎?

  (2)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是怎樣的?它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3)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意義。

  3、 課件出示例1

  教師引導學生畫出線段圖。

  學生根據(jù)線段圖列出不同的算式,并解答。

  (1) 引導學生看圖,理解“人跑一步的距離相當于袋鼠跳一下的

  ”,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離即這一整條線段看作單位“1”。把這條線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離。

  (2) 引導學生根據(jù)線段圖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 ,那么“人跑3步的距離相當于袋鼠跳一下的幾分之幾?”就是求3個 是多少?

  2/11 + 2/11 + 2/11 =

  2/11 × 3 =

  (3).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法則。

  A.導出計算方法。

  你會計算嗎?看哪些同學不用老師講解就能依據(jù)轉化思想把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這個新知識轉為已經(jīng)學過的舊知識來進行計算。(可以互相說互相看。)

  B.歸納法則。

  通過以上計算,想一想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怎樣計算呢?

  師:比一比,看哪個組的同學總結的語言準確又簡練。

  小組討論,總結出法則: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用分數(shù)的分子和整數(shù)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板書)

  C.應用法則計算。

  討論,這兩種方法哪種簡單?為什么?

  強調:能約分,要先約分;結果是假分數(shù)一定要化成整數(shù)或帶分數(shù)。

  4、 教學例2

  (1)出示 ×6,學生獨立計算。

  (2)根據(jù)計算結果,學生觀察討論:乘得的積是不是最簡分數(shù)?應該怎么辦?

  (3)學生通過自己的想法的來約分:A、先約分再計算;B、先計算得出乘積后約分。

  (4)對比,讓學生體會先約分再計算的方法比較簡便,同時向學生說明先約分的書寫格式。

  三、當堂測評(課件出示)

  1.看圖寫算式

  2.先說算式意義,再填空。

  3.看算式,約分計算。(提醒學生,計算前先觀察分數(shù)的分母與整數(shù)是否可以約分,養(yǎng)成先約分在計算的習慣)

  四、學生課堂自評

  1、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2、每個學生給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

  板書設計

  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

  意義: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 和的簡便運算。

  法則: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用分數(shù)的分子和整數(shù)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

  2/11 ×3

  = 2×3/11

  = 6/11

  教學后記

小學上冊六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第78—79頁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并畫出草圖。

  2、能根據(jù)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進一步體會從三個方向觀察就可以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

  教學重點:

  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并畫出草圖。

  教學難點:

  能根據(jù)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進一步體會從三個方向觀察就可以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

  教學具準備:

  每個學生準備5個棱長5厘米的小正方體紙盒,

  教師準備5個棱長是15厘米的立方體紙盒,正方形紙板若干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師:今天我們要上一節(jié)數(shù)學課,老師卻想到了一首古詩《題西林壁》,能背下來嗎?(引導學生齊背)這首詩什么意思,你知道嗎?、2、師:大詩人蘇軾從不同的角度看廬山,看到的景象是不一樣的。

  而我們在生活也看過許許多多的物體,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看到的也會是不一樣的。

 。ㄔO計意圖:由古詩導入引人入勝,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結果是不一樣的”這一道理,并將此由生活中的現(xiàn)象引入本節(jié)課的數(shù)學探究中來。)

  3、師:老師帶來了一個搭好的立體圖形,(出示用4個搭好的)(看大屏幕)(仔細觀察)從不同的方向看,你能看到什么形狀?在題卡上畫一畫

  4、匯報: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畫的?

  正面:課件演示(平移情況)

  上面、右面,(說說怎么想,怎么畫的)

 。ㄔO計意圖:由舊知激發(fā)學生已有知識經(jīng)驗,同時分散難點,將不在同一平面上的2個面的畫法點撥出來,幫助掃清新知中不必要的知識障礙)

  二、探索新知。

  活動一:觀察立體圖形的形狀,并畫下來。

  1、師:現(xiàn)在老師增加了難度,看看你還能畫出來嗎?

  2、先觀察:難在哪了?

  A認識數(shù)量上增多了:(原來是幾個,現(xiàn)在是幾個?)

  師:大家數(shù)數(shù)是5個嗎?(教師鼠標點)指指被誰擋住啦?

 。ㄕJ識到有被遮擋的,課件顯示)

  師:如果把遮擋的這些立體塊變成透明的,那么被遮擋的就能看見了,是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ǹ吹降牧⒎綁K透明,感受被遮擋的立方塊與其他立方塊之間的位置關系。)

  B、數(shù)量增多,為什么就難了?(教師演示)

 。〝(shù)量上的增多,會引起(帶來)形狀上的更多變化,就難了)

  師:現(xiàn)在是5個,如果是6個,7個,或者擺的更多呢,那么就更復雜了,這節(jié)課我們就只研究用5個小立方塊來搭物體(揭示課題,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難“這一切入口,激發(fā)學生認清新知的生長點(即增加了一個立體塊),通過老師的演示引導,學生的想象,感受到數(shù)目上的增加,帶來的是形式上更加多樣的變化,以幫助學生發(fā)展更高的空間想象能力。)

  3、師;現(xiàn)在難度增加了,還想解決這個問題,你有什么好辦法?(可以借助擺來幫助我們),那好,就借助手中的學具,自己擺一擺,畫一畫。

 。ㄔO計意圖:本節(jié)課的主要目標之一是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而空間觀念的發(fā)展,要以觀察物體為載體,因此,要讓學生認識到抽象的東西理解起來有困難時可以把它形象化(即通過實物的擺來觀察可以降低難度,幫助解決問題這一手段、方法)

  4、匯報:

  師:你看見的每個面是什么樣的?怎么畫的,把它擺在黑板上。

  請同學到前面邊看邊說你怎么想的,其他同學仔細看,認真聽。

  正面:師: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平移后在同一個平面上的形狀。

  上面:師:誰看到了他在觀察的時候和剛才那個同學有個不一樣的動作?為什么會有這個動作呢?

  師:A我們可以調整觀察的角度,使你正對著要觀察的面。

  B還可以怎么做?也可以轉動這個物體,讓要觀察的面對著你。

  左面:學生先說,師:結合你手中的看看,他說的對不對。

  師:如果給的不是具體的實物,而是立體圖形,看大屏幕上的,這個時候再看左面,,怎么辦?

  師:看不見的,有難度,就需要我們靠頭腦去想象,要想很好的去想象,我們可以通過大量的動手擺,仔細觀察,來幫助你豐富你的想象?磥頂[也很重要。

  (設計意圖:在學生自己解決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怎樣想的“,即觀察方法上的指導,整個過程由抽象————直觀經(jīng)驗———抽象的訓練,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活動一在學生想一想,擺一擺,畫一畫,再想一想中完成。)

  5、現(xiàn)在老師給你2分鐘,用5個小立體塊自己擺圖形,再分別畫出這三個面的形狀,看誰擺的多?

  用手勢告訴我,你們都擺了幾種?

  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同學們擺了這么多,相信大家頭腦中會有了深刻的印象。你們畫的都對嗎?

  6、師:現(xiàn)在搞個小比賽,同桌之間,你擺一個他擺一個,然后交換過來畫出三個面的情況,再交換過來檢查,看誰畫得準,正確率高。

 。ǘ甲鰧Φ呐e手)

  7、師:老師也搭好了一個,看看你能畫出來嗎?自己動手畫,匯報:

  師:剛才老師看到有些同學沒有通過擺,直接畫出來的,沒擺怎么就能畫出來?有困難的時候,我們可以借助實物擺幫助畫出來,只有通過不斷的擺加強印象,才能最終不用擺靠想象就能畫出來。

 。ㄔO計意圖:3個練習,各有側重點,5是通過大量的擺、畫增加學生的感性經(jīng)驗,在學生頭腦中通過直觀形成豐富的表象;6是對學生進行檢驗,同時強調了不僅要求畫的多,還要畫的準,也是進一步強化訓練;7是逐步由直觀—抽象,不通過擺而是通過想象,知道每個面的形狀,整個過程,引導學生逐漸發(fā)現(xiàn)實物與他們觀察到的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小結;剛才同學們通過看實物,調整你的觀察位置或是轉動實物來觀察,不能轉動的圖形只能靠自己的想象畫出3個面的形狀,也就只由立體圖形—平面圖形,那么給你立體圖形3個面的情況,你能知道原來的立體圖形是什么樣的嗎?

  活動二:根據(jù)給出的'三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

  1、出示學生畫的3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自己動手搭一搭

  匯報:(指名到前面邊擺邊說你是怎么想的)其他同學認真觀察。

  師:誰看清楚了他是怎么做的?

  這個過程也就是根據(jù)看到的不同的面的情況進行推理調整的過程。

  他是從正面先擺的,有沒有擺的方法和他不一樣的。也就是先從哪個面入手擺出基本圖形都可以,)

 。ㄔO計意圖:在獨立完成、訂正匯報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方法,不僅重結論,更重過程與方法,在經(jīng)歷想一想,擺一擺,再想一想這一過程,著重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

  2、出示第2組,師:再來擺一個,試試,行不。

  師:還有和他擺的過程不一樣的嗎?比比,哪個簡單?

  (先擺數(shù)量多的,需要調整的就少,比較簡單)

  這個呢,數(shù)量相同的,自己試試。

  匯報:你是怎么知道的?還有別的途徑知道的嗎?(你真了不起)

  先擺上面看見的,也就是底層肯定不動,只是在上面進行調整)

 。〝(shù)量上相同的,先擺上面看見的)

 。ㄔO計意圖:優(yōu)化擺的方法,比較怎么擺簡單,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深化)

  2、師:給2個面,能知道它是什么樣的嗎?

  自己嘗試,匯報

  3、出示例題;判斷

  師:說說你是怎么想的?正面什么樣的?還有不同想法的嗎?

  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看來又有新的問題產(chǎn)生了,這是我們下節(jié)課要研究的問題。

 。ㄔO計意圖:讓學生認識到根據(jù)從兩個方向看到的圖形,不能唯一確定一個物體,發(fā)現(xiàn)新問題,結束全課。新課開始是帶著問題進入本節(jié)課,再帶著問題離開課堂,數(shù)學課堂就是一個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不斷研究解決問題的陣地。另外設計中,也有意識的體現(xiàn)由抽象(圖形)————具體(擺實物)———抽象(由圖形判斷)這樣一個通過直觀手段來解決問題,再逐步到抽象的想象問題答案這一不斷訓練過程,引導學生逐漸發(fā)現(xiàn)實物與他們觀察到的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全課總結: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上冊六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結合方格紙用兩個數(shù)據(jù)來確定位置,能依據(jù)給定的數(shù)據(jù)在方格紙上確定位置。

  2.通過學習活動,增強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在方格紙上用數(shù)對確定點的位置

  教學難點:

  利用方格紙正確表示列與行。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投影機。

  學生準備:方格紙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標出下列班上同學的位置(圖略)

  {借助教師操作臺上的學生座位圖,迅速將實際的具體情境數(shù)學化}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學例2

  1.我們剛剛已經(jīng)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學所在的位置。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在這樣的一張示意圖上(出示示意圖),如何表示出圖上的場館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討論說出如何表示大門的位置。(3,0)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特別強調0列、0行,并指導學生正確找出。)

  3.同桌討論說出其他場館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學生根據(jù)書上所給的.數(shù)據(jù),在圖上標出“飛禽館”“猩猩館”“獅虎山”的位置。(投影講評)

  {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教學時應充分利用這些經(jīng)驗和知識為學生提供探究的空間,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將用生活經(jīng)驗描述位置上升為用數(shù)學方法確定位置,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培養(yǎng)空間觀念。}(二)、課堂提高

  練習一第6題

  (1) 獨立寫出圖上各頂點的位置。

  (2) 頂點A向右平移5個單位,位置在哪里?哪個數(shù)據(jù)發(fā)生了改變?點A再向上平移5個單位,位置在哪里?哪個數(shù)據(jù)也發(fā)生了改變?

  (3)照點A的方法平移點B和點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觀察平移前后的圖形,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小組內相互說說。

  (圖形不變,右移時列也就是第一個數(shù)據(jù)發(fā)生改變,上移時行也就是第二個數(shù)據(jù)發(fā)生改變)

  {。讓學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數(shù)對表示點的位置的方法,架起了數(shù)與形之間的橋梁,加強了知識間的相互聯(lián)系。}

  三、當堂測評

  練習一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同學之間互相檢驗交流,最后,教師再展示學生的作品,學生評價。

  練習一第5題

  (1)學生自己在方格紙上畫一個簡單的多邊形。各頂點用兩個數(shù)據(jù)表示。

  (2)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描述,一人畫圖。

  {繼續(xù)滲透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

  四、課堂自我評價

  這節(jié)課你覺得自己表現(xiàn)得怎樣?哪些方面還需要繼續(xù)努力?

  五、設計意圖:

  本節(jié)知識,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從學生熟悉的座位順序出發(fā),讓學生在口述“第幾組幾個”的練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幾列第幾行”的概念,讓學生從習慣上培養(yǎng)起先說“列”后說“行”的習慣。然后再過度到用網(wǎng)格圖來表示位置,讓學生懂得從網(wǎng)格坐標上找到相應的位置。這樣由直觀到抽象、由易到難,符合孩子的學習特點。

  課后小記

小學上冊六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7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復習的是百分數(shù)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常見的百分率是小學數(shù)學中的重要基礎之一。

  本節(jié)課在教學設計上有如下特點:

  1.創(chuàng)設情境,在具體的情境中復習百分數(shù)的意義。

  在數(shù)學教學中,適時地給學生營造一個生活情境,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新知。復習中,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百分數(shù)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進一步理解百分數(shù)的意義,并在列表對比中,明確百分數(shù)與分數(shù)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2.巧用圖示,有序地復習百分數(shù)、分數(shù)、小數(shù)的互化方法。

  思維導圖在教學中備受關注,因為它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思考過程,把知識要點清晰地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引導學生有序地復習百分數(shù)、分數(shù)、小數(shù)的互化方法時,結合學生的回答,把三者之間互化的方法用圖示表示出來,使學生直觀地了解并輕松掌握三者之間的互化方法以及相互間的可逆關系。

  3.重視遷移,培養(yǎng)學生類推的能力。

  根據(jù)百分數(shù)與分數(shù)的密切關系,百分數(shù)問題在解題思路和方法上與分數(shù)基本相同這一特點,聯(lián)系分數(shù)知識復習、理解百分數(shù)問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使學生能夠正確解答百分數(shù)問題。這樣設計,可以幫助學生溝通分數(shù)、百分數(shù)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情境激趣

  (出示課件)一件絨衣的成分如下:

  羊絨:14.8%

  超細羊毛:73.5%

  天絲:11.7%

  讀出這件絨衣成分的相關數(shù)據(jù),并說出這些數(shù)據(jù)的意義。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情境,調動學生復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復習熱情,為高效復習作鋪墊。

  ⊙復習百分數(shù)的相關知識

  1.復習百分數(shù)的意義。

  (1)什么叫百分數(shù)?它的意義是什么?(板書:百分數(shù))

  (像14.8%、73.5%、11.7%…這樣的數(shù)叫做百分數(shù)。百分數(shù)表示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百分數(shù)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百分數(shù)和分數(shù)在意義上有什么不同?

  (結合學生的回答,用課件展示,列表對比)


百分數(shù)




分數(shù)




意義




百分數(shù)是表示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的數(shù)。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1份或幾份的數(shù)叫分數(shù)。




區(qū)別




百分數(shù)通常只是表示兩個數(shù)的倍比關系。




分數(shù)既可以表示兩個數(shù)的倍比關系,又可以表示一個具體數(shù)量。




聯(lián)系




百分數(shù)可以看作分母為100的特殊分數(shù)。





  2.復習百分數(shù)、分數(shù)、小數(shù)的互化方法。

  (1)百分數(shù)、分數(shù)、小數(shù)的互化方法是什么?

 、傩(shù)與分數(shù)的互化方法。(結合學生的回答,課件展示)

 、谛(shù)與百分數(shù)的互化方法。(結合學生的回答,課件展示)

 、郯俜謹(shù)與分數(shù)的互化方法。(結合學生的回答,課件展示)

  (2)鞏固練習。

 、侔严旅娓鲾(shù)化成百分數(shù)。

  0.625= 0.2= 0.6= 3=

  ②把下面的分數(shù)化成百分數(shù)。

 。 = =

  ③把下面的百分數(shù)化成小數(shù)或整數(shù)。

  42%= 108%= 5.4%= 200%=

  3.復習百分數(shù)應用題。

  (1)復習常見的百分率問題。

  (課件出示教材116頁12題)

  取小麥500 g,烘干后,還有428 g。計算出這種小麥的烘干率和含水率。

  烘干率=×100%

  含水率=×100%

  (解決問題,然后復習其他常見的百分率)

  (2)復習百分數(shù)乘、除法應用題。

  [課件出示教材113頁3題第(3)、(4)、(5)小題]

 、僖患r衣原價125元,現(xiàn)在降價20%。現(xiàn)在售價是多少元?[125×(1-20%)=100(元)]

  ②一件襯衣降價20%后,售價為100元。這件襯衣原價是多少元?[100÷(1-20%)=125(元)]

  ③一件襯衣售價為100元,一條長褲的價錢是這件襯衣的150%,這條長褲的價錢又是一雙皮鞋的。這雙皮鞋售價是多少元?

  長褲:100×150%=150(元)

  皮鞋:150÷=180(元)

  (3)小結。

  解百分數(shù)乘、除法應用題的關鍵是找準單位“1”,解題思路與分數(shù)乘、除法應用題的解題思路一樣:單位“1”已知,求比較量用乘法計算;單位“1”未知,求單位“1”用除法計算。

  設計意圖:在系統(tǒng)復習百分數(shù)的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重點復習應用百分數(shù)知識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解題方法,使學生利用百分數(shù)乘、除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114頁5題。

  ⊙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復習,你都進一步理解了哪些知識?

  ⊙布置作業(yè)

  教材116頁13題。

  板書設計

  百分數(shù)(一)

  1.百分數(shù)的意義

  2.百分數(shù)、分數(shù)、小數(shù)的互化

  3.百分數(shù)應用題

小學上冊六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例1,做一做和練習一第1、2題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數(shù)對,掌握用數(shù)對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紙上用數(shù)對確定物體的位置。

 。2)引導學生經(jīng)歷用數(shù)對確定物體位置的探索過程,體驗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簡潔性,滲透“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紙上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

  2、正確地用數(shù)對描述物體的具體位置。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ǘ嗝襟w展示圖片)同學們還記得嗎?在20xx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5號成功發(fā)射,10月16日6時28分返回艙在內蒙古大草原安全著陸,圓了幾代中國人的夢想,讓全中國人為之驕傲和自豪!但是你們知道在茫茫無邊的大草原上,我們的科學家是怎樣迅速地找到返回艙著陸的位置的嗎?這全依賴于“GPS——衛(wèi)星全球定位系統(tǒng)”。大家一定覺得很神奇吧!學習了今天的內容,你就會明白其中的奧妙。――――板書課題:位置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1、認識列、行的含義及確定第幾列第幾行

 。1)、什么叫做列,什么叫做行,咱們班的第一列在哪里,(請第一列的學生站起來向大家揮揮手),第一行在哪里,(請第一行的同學站起來向大家揮揮手)數(shù)一數(shù),咱們班一共有幾列幾行

 。2)多媒體課件把全班同學的座位轉換為座位示意圖

  師:哪位同學上來找找第一列在哪里,第一行在哪里。

  問:數(shù)列數(shù)和行數(shù)的時候,你們分別從哪邊數(shù)起?

  教師小結:豎排叫做列,橫排叫做行,數(shù)列數(shù)的時候是從左往右數(shù),數(shù)行數(shù)的時候是從前往后數(shù)。

 。3)誰能說出自己的座位是在第幾列第幾行,你的好朋友位置是在第幾列第幾行,讓大家猜猜他(她)的好朋友是誰。學生交流反饋。

  剛才同學們都用了自己的語言來表述同學的.位置,那么在書面上應該怎樣記錄位置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吧。

  2、認識數(shù)對,會用數(shù)對表示自己的位置。

 。1)教師提問:剛才同學位都能說出自己的位置在哪里?(第幾列第幾行)

  師:其實在數(shù)學上有一種統(tǒng)一的方法,既簡單又清楚的表示位置,可以把第X列第Y行表示為(X,Y),X表示什么,Y表示什么?

  小結:用一個括號表示位置,第一個數(shù)表示第幾列,第二個數(shù)表示第幾行,兩個數(shù)之間用逗號隔開,我們把物體的位置用這個簡單的方法表示,稱為數(shù)對表示法(板書)

  那么反過來,數(shù)對(5,3)表示什么意思?

  學生小組探究,交流匯報。

 。2)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寫出自己的位置數(shù)對。寫后與同桌互換檢查。

 。3)數(shù)對闖關活動。

  第一關:下面兩個數(shù)對是表示哪位同學的位置的,就請這位同學站起來。

 。4,3)、(3,4)

  這兩個數(shù)對有什么區(qū)別。

 。2,3)、(3,1)、(1,3)、(3,3)。請坐在這幾個位置的同學逐一站起來。

  第二關:誰能給這些數(shù)對分類。

  (3,4)、(3,3)、(2,3)、(4,3)、(3,1)、(1,3)

  第三關:在坐標軸上確定上面這幾個數(shù)對的位置。假如,把(3,3)的位置定在這里的話。(如下圖),其他數(shù)對的位置分別在哪里?讓學生思考并完成。

  3、確定方格中的位置。

  師出示例2,先讓學生說出圖中幾個場館的位置數(shù)對,再讓學生在圖中標出其他場館的位置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1、介紹“地球上經(jīng)緯線知識”

  2、現(xiàn)在同學門應該知道科學家們怎樣迅速的找到反回艙了吧,GPS-衛(wèi)星全球定位系統(tǒng)就是監(jiān)測出“神舟五號的降落的位置的經(jīng)度和緯度,從而幫助科學家們快速的找到英雄楊利偉叔叔了。

  3、“說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數(shù)對思想”再一次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

  四、全課總結。

  (1)同學們今堂課你收獲了什么?

  (2)你對自己的表現(xiàn)滿意嗎?

小學上冊六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9

  教材分析

  1、本節(jié)課是在學習了折扣和納稅之后的第三個用百分數(shù)解決問題的知識點,是用百分數(shù)解決問題中最重要的問題,也是本章內容中的一個難點。

  2、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意義,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以及利率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

  學情分析

  1、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折扣和納稅這兩個用百分數(shù)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將要學習的第三個用百分數(shù)解決問題的知識點。

  2、學生在學習這個知識點時的障礙點應該在于利息稅的扣除和國債利息不扣除利息稅上。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儲蓄的意義:明確本金、利息、稅后利息和利率的含義;掌握計算利息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計算。

  2、對學生進行勤儉節(jié)約,積極參加儲蓄,支援國家、災區(qū)、貧困地區(qū)建設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

  難點:1、通過自主探索,了解利息的計算方法;

  2、利息稅的扣除和國債利息不扣除利息稅上。

  教學過程:

  一、課內交流、探究

  師:在儲蓄的過程中,你搜集到哪些相關的知識?(學生分組匯報調查結果)

 。ㄉ鷧R報。開放的問題情景下,根據(jù)每組學生的差異,預計可能出現(xiàn)下列情況:(1)有關儲蓄的一般知識,如儲蓄的方式;(2)有關儲蓄的相關概念,如本金、利息、利率、稅后利息稅的知識;(3)有關利息的計算方法,如有的小組利率的含義推導出利息的計算方法;(4)、有關調查中遇到的困難、解決的方法和自己的感受)

  師:根據(jù)每組交流的情況給予相應的評價,并和學生共同整理儲蓄的相關知識,形成知識體系。

  板書: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二、創(chuàng)設情景、體驗儲蓄

  1、創(chuàng)設情景

  2、體驗儲蓄。根據(jù)剛才的匯報情況,安排教學過程。

 。1)學生拿出復制好的儲蓄存款憑證進行填寫。

 。2)學生活動,教師了解學生填寫情況后,最后利用投影儀進行訂正。

 。3)、充分聯(lián)系生活,設置儲蓄密碼。

 。4)保管好存折或存單。

  師:儲蓄完成以后,銀行要給我們一個存單或存折,我們要牢記密碼,妥善保管好存單或存折。

  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交流討論,了解利息的計算方法。

  師:同學們,根據(jù)剛才的知識,如果告訴你兩年的利率是2.43%,你能夠求出張大爺儲蓄到期時能獲得多少利息嗎? (學生分組討論計算,匯報情況)

  2、學習利息稅知識。

  師:大家都算出了應得的利息,但實際上張大爺他并不能得到你們算出的這些錢,你們知道為什么嗎?請大家看一下課本第99頁最下面的`一句話:“國家規(guī)定,存款的利息要按5%的稅率納稅!蹦奈煌瑢W能解釋一下?

  生:就是銀行多給的那部分錢的5%要上交給國家。

  生:就是只能得到利息的95%。

  師:對,存款的利息必須要按5%的利率納稅,納稅是我們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在座的各位同學長大之后都要依法進行納稅。

  師:儲蓄到期時,張大爺實際領取本金和利息一共是多少?

  生1:48.60×5%=2.43(元)

  1000+48.60-2.43=1046.17(元)

  生2:48.60×(1-5%)=46.17(元)

  1000+46.17=1046.17(元)

  生3:1000+48.60×(1-5%)=1046.17(元)

  師總結利息的利息計算方法。

  3、鞏固新知:學生進行練習(教材第100頁的“做一做”)

 。1)學生個人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2)學生個人匯報

  四、課后實踐、體驗儲蓄過程

  師:請同學們課后把平時積攢的零用錢存入銀行,在儲蓄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問題,你能想辦法解決嗎?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交流討論。

  五、課后作業(yè)布置

  課本練習二十三的第6、9題。

小學上冊六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10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教材第9頁~第11頁。

  課前思考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非常明確:利用學具合作探究圓的周長的測量方法,發(fā)現(xiàn)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之間的關系,從而推導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能運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以此教學目標為指導,為了能抓牢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起他們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興趣,課堂上李老師組織學生積極利用圓片、卷尺、繩子等學具進行探究,使教、學具在數(shù)學課堂上的作用得以體現(xiàn)。

  課堂寫真

  (教師利用課件出示兩種自行車圖片,學生觀察。)

  師:你會選擇哪一輛參加我校組織的自行車比賽呢?

  生:第一輛。

  師:為什么選擇第一輛自行車呢?

  生:因為它的輪子大,跑得快。

  師:為什么它跑得快呢?

  生:因為它滾一圈的長度長。

  師:對!輪子大,滾一圈的長度也就長。我們把車輪滾動一圈的長度就叫作它的周長。那么這兩款自行車車輪的周長到底是多少呢?誰能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

  生:我們可以通過測量的方法得到車輪的周長呀!

  師:你的反應很快。那么如何測量呢?這是需要我們思考的問題!下面就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利用小圓片及其他學具探究圓的周長吧!

  (學生開始討論,操作學具,2分鐘后,每個小組都有了各自的測量方法。)

  [分析] 李老師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自行車的車輪讓學生首先明確“圓的周長”的意義,接著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得到圓的周長。在學生想到測量方法時,李老師又鼓勵學生用手中的學具探究測量圓的周長的方法。在她的主導作用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了學習,給這節(jié)課開了一個好頭。

  師:哪個小組愿意先來曬一曬你們的測量方法?

  生:我們第一小組先來。我們組是在圓形紙片的邊緣標一個起點,然后把它放在直尺上,讓這個起點對準零刻度,最后把紙片沿直尺滾動一圈,就得到它的周長了。

  師:嗯!這是個不錯的方法,但請同學們思考:如果有一個很大的圓形游泳池,要測量它的周長,我們能把它放在直尺上滾動一圈嗎?

  [分析] 讓學生操作學具展示自己的測量方法,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有了學具的參與,學生用事實說明了問題。同時也促進了他們的合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接著,李老師又提出了新的問題,為后面的課程做鋪墊。

  生:下面請聽一聽我們第二小組的方法。我們小組是用繩子繞圓片一周得到它的周長,所以我們也可以用繩子繞圓形游泳池一周,再測量出繩子的'長度,不就測量出了圓形游泳池的周長了嗎?

 。ㄕf完,大家為第二小組的同學們鼓起了掌。)

  師:大家對你們的方法已經(jīng)做出了肯定,這個測量方法的確很棒!

 。ù藭r,第二小組同學們的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就在這時,老師拿出一根繩子,繩子的一端系著一個小球,接著將繩子在空中旋轉起來。)

  師:同學們請看,小球走過的路線是什么形狀呢?

  生:是一個圓形。

 。ㄟ@時,教師轉向第二組的同學并提問。)

  師:如果想得到這個圓的周長,還能用你們小組的這種繞線測量的方法嗎?

  生:不能。

  [分析] 第二小組同學們利用繩子、直尺等學具創(chuàng)設了“繞線法”解決了問題后,李老師再次提出了質疑,這次的問題更難解決,也讓同學們進一步意識到測量方法的局限性。

  師:第三小組的同學,你們有什么好方法?

  (第三小組派代表發(fā)言。)

  生:我們可以把系有小球的繩子放在紙片上,固定一端,拉緊繩子,旋轉一周,用筆描畫出小球的運動路線,然后將這個圓剪下來,再利用之前同學們說的滾動或者繞線的方法測量出這個圓的周長,不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嗎?

 。ㄍ瑢W們聽完后,恍然大悟,都夸贊第三小組的同學聰明,此時的他們心里美滋滋的。)

  師:你們組的想法很有創(chuàng)意,但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小球的運動方式就好比公園里巨大的摩天輪,如果要得到摩天輪的周長,這個方法還可行嗎?

  生:不可行。

  師:看來,用測量的方法得到圓的周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測量中也存在誤差,數(shù)據(jù)不夠精確,我們還要像研究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長那樣,找到一個科學普遍的公式來計算圓的周長。

  生:圓的周長與什么有關?有怎樣的關系?

  師:請利用你們手中的學具合作探究吧!

 。ㄍ瑢W們通過操作學具,經(jīng)歷測量、填表、計算、觀察等活動,終于發(fā)現(xiàn)了圓的周長是它的直徑的3倍多一些。再結合教材推導出了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心中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分析] 同學們帶著心中的疑惑去探究,目的明確,再加上小組合作,合理的分工,充分利用學具,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事可干,教室里氣氛活躍而井然有序。經(jīng)過學生自己的努力,他們終于發(fā)現(xiàn)了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之間的3倍多一些的關系,也推導出了圓的周長計算公式。

  課后解讀

  數(shù)學課堂中應用教具、學具,能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使他們對知識有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本節(jié)課李老師就是利用教具學具緊緊抓住了學生們的注意力,讓他們通過一系列的操作活動積極主動地獲取了新知,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使大家印象中枯燥的數(shù)學課變得活躍起來。

小學上冊六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通過創(chuàng)設自主探究,嘗試遷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學生理解整數(shù)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分數(shù)乘法同樣適用,并能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2、在觀察、遷移、嘗試練習、交流反饋等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維的靈活性。

  3、創(chuàng)設開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間,鼓勵學生大膽猜測,培養(yǎng)他們勇于實踐的思維品質。

  教學重點:

  理解整數(shù)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分數(shù)乘法同樣適用,并能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

  熟練掌握運算定律,靈活、準確、合理地進行計算。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1、整數(shù)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怎么樣?(先算二級運算,后算一級運算)

  2、哪些運算屬于二級運算,哪些運算屬于一級運算?(乘、除法屬于二級運算,加、減法屬于一級運算)遇到有括號的題目該怎么來計算?(有括號的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

  3、觀察下面各題,先說說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

  (1)36×2+15 (2)5×6+7×3 (3)15×(34-27)

  二、新知探究

  1、向學生說明:分數(shù)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整數(shù)的運算順序相同。按照此規(guī)則,學生仔細確定運算順序后計算下面各題。(課件出示)

  (1) + × (2) × -

  (3) - × (4) × +

  2、復習整數(shù)乘法的運算定律

  (1)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這些運算定律有什么用處?你能舉例說明嗎?

  (3)用簡便方法計算:25×7×4 0.36×101

  3、推導運算定律是否適用于分數(shù)。

  (1)鼓勵學生大膽猜測并勇于發(fā)表自己的個人意見。

  (2)驗證:有些同學認為整數(shù)乘法的運算定律能適用于分數(shù)乘法,而有些同學認為不能,你們能找到證據(jù)證明自己的觀點嗎?

  (利用例5的三組算式,小組討論、計算,得出兩邊式子的關系)

  (3)各四人小組匯報討論和計算結果。

  4、教學例6

  (1)課件出示: × × ,學生先獨立計算,然后全班交流,說一說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應用乘法交換律)

  (2)課件出示: + × ,學生先觀察題目,然后指名說說這道題適用哪個運算定律,為什么?(適用乘法分配率,因為 ×4和 ×4都能先約分,這樣能使數(shù)據(jù)變小,方便計算)

  (3)小結:應用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在計算時,要認真觀察已知數(shù)有什么特點,想想應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三、課堂檢測

  練習三的第一題,第三題。

  (1) 先讓學生觀察題目中的已知數(shù)的特點,想想怎樣做簡便?應用

  了什么運算定律。再獨立完成練習。教師巡回指點,發(fā)現(xiàn)存有問題。

  (2)小組內評比,解決疑難問題。

  (3)教師講解疑難。

  四、課堂自我評價

  每個學生對自己這節(jié)課的表現(xiàn)進行自我評價,并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

  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這堂課我設計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放手給學生,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再利用四人學習小組相互探討,利用實例進行驗證,最后在班級這個大氛圍內最后驗證。

小學上冊六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12

  【教學內容】:營養(yǎng)配餐(六年級上冊p46)

  【教學目標】:

  ⑴使學生了解有關營養(yǎng)的知識,增強健康意識,均衡飲食。

  ⑵會利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選擇營養(yǎng)配餐和評價配餐營養(yǎng)成分的均衡性。

  【教學重點】:讓學生體會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和健康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眲(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盘岢鰡栴}:

  教師:你們今天吃得什么飯菜呀?

  教師:那你們知道這些飯菜中主要有哪些營養(yǎng)嗎?

  ⑵點題:

  教師:飯菜中的營養(yǎng)非常豐富,主要營養(yǎng)素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礦物質等。我們今天著重研究一下前三種。

  像你們這個年齡的兒童,一頓午飯大約需要蛋白質30克,脂肪23克,碳水化合物120克。

 、蔡剿餍轮

 、艑W生預習: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熟悉新知,教師則引導學生主動地閱讀情境中的圖、表、文字與數(shù)字,即讀圖、讀表、讀字。從圖、表、文字與數(shù)字的關系中看懂情境中直接給出的數(shù)學信息。

 、浦笇W習

  教師:好了,你們表現(xiàn)的時候到了,誰能告訴大家小明這頓午飯的營養(yǎng)符合營養(yǎng)師的建議嗎?

  教師:那么就請大家按照營養(yǎng)師的建議,給小明也給你們自己設計一份既好吃又營養(yǎng)的午餐,好嗎?

 、踌柟绦轮

  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設計一份營養(yǎng)均衡的午餐,可以小組為單位,評選最優(yōu)午餐,也可以小組合作共同設計。

  4.作業(yè):

  設計一天的配餐表,并計算它的營養(yǎng)含量.

小學上冊六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13

  一、引入課題

  同學們,看看這是什么?(課件出示:北京奧運會金銀銅牌圖)

  還記得在我國舉行的北京奧運會上,我國的運動健兒們一共獲得了多少枚這樣的獎牌?(100枚)運動健兒們取得了輝煌的成績,讓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感到——自豪、驕傲!

  這些獎牌什么形狀的?說說你在日常生活中還見過哪些圓形的事物?(學生列舉生活中的圓形)看來,圓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

  老師帶來了一些生活中有關圓的圖片,想看看嗎?(課件展示)從這些事物中,我們同樣找到了圓,有的是利用了圓的美觀,有的是利用了圓的特性。今天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圓的世界,去探索和發(fā)現(xiàn)它的奧秘!

  出示課題:認識圓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圓和平面直線圖形的區(qū)別

  課前,老師請大家自己在家里畫一個圓并剪下來,請大家拿出你做的圓!

  請你像老師這樣用手摸一摸圓形的邊,觀察一下圓形,說一說,和我們以前學過的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平面圖形有什么不同?(通過觀察、比較圓和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的區(qū)別,知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

  下面讓我們進一步來研究圓這種曲線圖形吧!

  2、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

  (1)圓心

  請大家把手上的這個圓對折一次(師出示大圓演示),打開,再換個方向對折,再打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兩條折痕相交嗎?再換不同的方向對折一次,有幾條折痕?這些折痕相交于圓中心的一點,這一點叫做圓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師板書,課件演示)請同學們在你的圓上描出圓心,并用字母O表示。

  (2)半徑和直徑(學生自學課本56頁并用線段劃出定義。)

  除了圓心,你知道圓還有什么部分嗎?(板書:半徑 直徑)那什么叫半徑?什么叫直徑呢?下面請大打開書56頁自學一下,并用紅筆把概念劃出來讀一讀。(學生自學完。)請同學來說說什么叫半徑?(學生讀出概念,然后課件演示)什么叫圓上任意一點?請你在自己的圓上畫出一條半徑,并用字母r表示。

  誰來說說什么叫直徑?(學生讀出概念,然后課件演示)

  請你在自己的圓上畫出一條直徑,并用字母d表示。

  (3)鞏固練習:找出圖中的半徑和直徑。

  (明確半徑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直徑必須通過圓心、兩端在圓上)

  3、探究圓的特征。

  (1)通過學習,我們認識了圓心、半徑和直徑,下面我們來個小比賽:要求在30秒鐘內,準確的畫出3半徑和3條直徑,比一比誰畫得又快又好?

  (師計時,生在圓紙上畫半徑和直徑。)

  畫完以后,同桌交換檢查畫的半徑和直徑是否準確?

  (2)同桌討論:

  在同一個圓內,你測量一下這些半徑和直徑的長度,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學生匯報:

  (所有的半徑都相等,所有的直徑都相等。)板書:都相等

  老師的這個大圓跟你們的圓半徑相等嗎?半徑相等需要什么前提?(在同一個圓內)板書:在同一個圓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半徑與直徑的長度有什么關系?(直徑是半徑的2倍,半徑是直徑的一半。)你能用字

  母表示一下它們之間的這種關系嗎?

  板書:d=2r r=d÷2

  4、探索畫圓的方法。

  課前,請大家準備的這個圓,你是用什么方法畫出來的?用了什么工具?

  (學生說出不同方法)

  怎樣才能既準確又方便的畫出一個圓呢?(用圓規(guī)來畫圓。)借助實物來畫圓受實物所限,畫出的圓大小是固定的,不能隨意變化,所以用圓規(guī)畫圓應該是!。

  (1)認識圓規(guī)并學習畫圓

  我們來觀察一下圓規(guī)是怎樣的?有幾只腳?一只腳帶著針尖,另一只腳帶著筆尖。下面請同學們打開書57頁,自學一下用圓規(guī)畫圓的方法!

  (學生自學完后)請同學們自己試一試用圓規(guī)在本子上畫一個圓。

  (學生用圓規(guī)畫圓,老師巡視。)

  誰愿意出來示范并說說畫圓的步驟?(請一學生在實物投影上畫圓并說步驟。)

  大家想一想,兩腳間的`距離實際是什么的長度?(半徑)

  我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一下畫圓的步驟:定圓心 定半徑 旋轉一周(課件出示)

  (2)練習畫圓

  請大家按要求來畫一個圓:用圓規(guī)畫出半徑是2厘米的一個圓,并用字母O、r、d分別標出它的圓心、半徑、和直徑。(展示學生畫的圓,同桌互相評價。)

  結合剛才畫圓的過程,大家思考一下,畫圓時圓心和半徑各起了什么作用?

  也就是: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半徑?jīng)Q定圓的大小(課件出示)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判斷題。(基礎練習重點在于深入理解概念。)

  (1)畫圓時,圓規(guī)兩腳間的距離是圓的直徑。( )

  (2)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是直徑。 ( )

  (3)在同一個圓內,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 )

  (4)直徑是半徑的2倍。( )

  (5)直徑3厘米的圓比半徑2厘米的圓要大些。( )

  2、課件出示:森林王國舉行的賽車比賽

  老師:同學們,森林王國正在舉行賽車比賽,我們一起去看看!參加比賽的小動物分別是小牛、小兔和小狗,他們呀,正在整裝待發(fā)。在比賽之前,老師想讓你們猜一猜,誰的車子跑得最快?(小狗)

  3、2、1、GO!同學們都猜對了!小狗的車輪是什么形狀?(圓形)車輪做成圓形為什么就能跑得又快又穩(wěn)?你能利用這節(jié)課學到的知識來解釋一下嗎?

  (這是利用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的特性,車軸放在圓心的位置,車輪滾動時車軸保持平穩(wěn)狀態(tài),使行進的車輛也保持平穩(wěn)狀態(tài)。)

  四、談收獲,回顧知識點。

  你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讓學生談收獲。)

  五、作業(yè)布置。

  1、書上完成58頁第1、3題,60頁第1、2題。

  2、利用圓規(guī)和三角板,設計一幅有關于圓的圖案。

  板書設計:

  在同一個圓內

  半徑 無數(shù)條 都相等

  直徑 無數(shù)條 都相等

  d=2r r=d÷2

【小學上冊六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設計05-05

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扇形》教學設計05-07

小學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設計15篇05-06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設計03-14

小學六年級上冊教學設計06-21

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05-08

小學上冊六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13篇06-27

小學上冊六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13篇)06-27

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