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大家知道規(guī)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選自《論語·先進》篇,標題為后人所加。文章記錄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這四個弟子“言志”的一段話。生動再現(xiàn)了孔子和學生一起暢談理想的情形。
【教材說明】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篇幅較長,語言生動,其中不乏細節(jié)描寫,歷來是研究孔子思想以及孔門弟子的重要而寶貴的資料。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選修教科書《先秦諸子選讀》及《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均將此篇選入其中。本教學設計是以高一學生為教學對象,以《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所選的《侍坐章》為教材進行設計和規(guī)劃教學的。
【學習目標】
按照《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教學進度,高一學生已經(jīng)學完必修的四冊教材,閱讀過十幾篇文言作品,掌握了一定的文言詞句知識。為此,本課學習目標擬定如下:
1、介紹語言文化常識,例如古代名與字、“晳”字的寫法等。
2、落實文言基礎知識,讀懂篇章大意,過好語言難關(guān)。
3、理解四子之志,以及孔子“吾與點也”的思想內(nèi)涵。
“吾與點也”也是理解孔子思想的難點所在。
【教學準備】
布置課前預習
1、對照注解閱讀課文,初通文意,完成語言基礎練習。
2、朗讀課文3遍,讀準字音,正確斷句。
3、閱讀研討練習的“相關(guān)鏈接”資料,了解孔子對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的評價,以及孔子的志向。
【教學安排】
1-2課時
【教學內(nèi)容】
一、了解孔子及《論語》的地位和影響
1、結(jié)合學生實際簡單介紹孔子思想及《論語》對中國人生活與思想的影響,對經(jīng)濟發(fā)展的推動作用。
2、課文出處
今天我們所學的是高中語文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的一篇課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7月第3次印刷),文章選自何晏等人《論語集解》,中華書局1990年。
二、了解語言文化常識
朗讀標題。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
這個標題就是課文的第一句話!墩撜Z》二十篇,每篇都是取首章前面二三個字作篇名,沒有實際意義。本文題目是編者加的。侍坐,即陪長者聊天。
首先,看看這四個人的排列順序。朱熹說:“四子侍坐,以齒為序,各言其志”。“以齒為序”,即按照年齡從大到小排列。中國古代很強調(diào)尊卑有別、長幼有序的觀念。所謂孝悌,孝即孝敬父母長輩,悌即尊重兄長。
其次,看這里的名字,與孔子對他們的稱呼不同。這里稱字,而孔子稱呼其名。對一個人直呼其名和稱呼其字,包含了古代人的文化觀。
中國古代做官的人,以及知識分子,除了姓名之外,還有字。名與字在意義上有著某些聯(lián)系。有的名與字意義相同或相近,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原”是寬闊平坦的意思;顏回,字子淵,淵,回水也;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由,所走的路;周瑜,字公瑾,瑜、瑾都是美玉。有的名與字意義相對,例如:曾點,字晳,點,小黑點也,皙,膚色潔白之意;韓愈,字退之。有的名與字的意義有文化上或事理上的聯(lián)系,例如:孔子,固其母曾去尼丘山向神祈禱,才懷了孕生下孔子,又因他排行老二,所以給他取名丘,字仲尼;孔子弟子冉求,字子有,須先“求”才能“有”;公西赤,字子華,赤,紅色,華,花也。
長輩或上級對晚輩或下級,可以直呼其名,而晚輩或下級對長輩或上級,則只能稱其字,這就是為尊者諱。課文里,孔子分別稱呼他的四位弟子為“由”、“求”、“赤”、“點”,即直呼其名,而本文的筆者在寫作時卻稱其為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即稱其字。這是一種文化自覺行為。
此外,有人認為稱別人的字、號還不夠尊敬,于是就以其官職、籍貫來稱呼,如杜甫被稱為杜工部,稱柳宗元為“柳河東”。
再次,看曾晳的“晳”字是怎么寫的。
晳,從析從日。人教版2006年的版本寫作“皙”(從析從白),2008年的版本改成了“晳(從析從日)”。是印刷錯誤嗎?這兩個字究竟哪個是正確的?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從深圳大學圖書館查找了許多資料,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現(xiàn)行圖書中有關(guān)曾晳的“晳”字有兩種寫法:一種是從析從白的“皙”,例如于丹的《論語心得》等一般通俗讀物中都寫作“皙”;一種是從析從日的“晳”,例如楊樹達、南懷瑾、李澤厚等人的著作,王力的《古代漢語》,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中華書局等出版社的圖書,以及臺灣的《國學基本教材》都寫作“晳”。其實,“晳”與“皙”這兩個字不是異體字,意義上也沒有相通之處(皙,是皮膚白的意思;晳,是“晰”的異體字,是明晰的意思),可是為什么卻出現(xiàn)二字混用的情況呢?最后,《康熙字典》給了一個明確的答案:
拼音:xī,部首:日
【辰集上】【日字部】晳【正韻】思積切,音析!疚褰(jīng)文字】晳從白。相承多從日,非!菊崱吭c,字晳,本從白,《論》《孟》《史記》皆訛從日。今不可改,故收入!菊滞ā堪磸陌渍邽榘咨。從日者為明辨之晳。二字義各異也。
可見,“皙”是其本字,而“晳”是因為《論》《孟》《史記》皆訛從日,“今不可改”,所以,后世治《論語》的學問家大都沿用“皙(從析從日)”字。這些大方之家都遵從了語言發(fā)展中“約定俗成”的原則。我們學語文,也要學會對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負責任。
三、落實文言基礎,初通篇章大意
1、檢查預習情況。
2、流利朗讀課文。
3、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主要內(nèi)容。
四、理解并探討四子之志,理解“吾與點也”的思想內(nèi)涵
理解課文內(nèi)容,讀懂大意,是本課的學習目標之二,目標之三是理解四子之志及孔子“吾與點也”的思想內(nèi)涵。
孔子的志向是什么?可以引用孔子自己的話語。
“飯蔬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懷之!
下面探討四子之志。
。ㄒ唬┆毩⑺伎,并回答問題(把問題的答案簡要的寫在教材相應的地方):
1、這四子的志向各是什么?用簡潔完整的語句概括。
2、他們能夠勝任嗎?
3、你認為他們之中誰的志向最值得贊賞?為什么?(共同討論)
子路: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公西華: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
曾晳:“異乎三子者之撰!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ǘ┥钊胩骄
讀孔子對四子之志的評點語段,討論如下問題:
1、從對子路之志的評價中,你覺得孔子作為一個老師怎么樣?
(了解學生,嚴格要求,因材施教,對弟子的評價恰如其分!度纸(jīng)》說“教不嚴,師之惰”,看來,孔子是個出色的老師。)
2、孔子對冉有、公西華之志的沉默不語,以及后來回答曾點問題時孔子的評價,能夠給我們哪些啟示?
。ǹ鬃诱J為,冉有多才多藝,知禮樂,可以禮治國,但他卻沒有發(fā)揮自己的長處;公西華擅長外交辭令,有外交家的才干,可是,他卻說自己“愿為小相”,他們都沒有使自己做到“人盡其材。
孔子認為,“過猶不及”。志向太過遠大,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圍,不行;志向太小,不能使自己人盡其材,大材小用,也不行。就像我們中考高考選擇學校,將來大學畢業(yè)選擇工作崗位一樣,不一定是學校越好,職位薪水越高就越好,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在今天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里,在自己的上司和同行面前應該做好我自己,不亢不卑,不諂媚討好,不卑躬屈膝,用實力說話。)
3、曾晳是個什么樣的人?曾晳說的是志向嗎?孔子為什么說“吾與點也”?
。ㄐ郧閷庫o淡泊之人,“魯之狂士”;膽大而心細,當他們每人各言其志之后,他能追問孔子為何哂由,又為什么對冉有、公西華的志向不著評價。曾晳與一群人到曲阜城南的沂水邊去春游。這種“與人樂樂”的和諧歡樂的生活圖景,正是推行禮樂教化的結(jié)果,是以禮治國所達到的最高境界。所以,孔子說“吾與點也”,即我贊同曾點的觀點啊。)
4、根據(jù)文意回答,孔子說“吾與點也”時為什么“喟然”而嘆?
。ā班叭弧笔情L嘆惋惜的樣子?赡艿慕忉層袃煞N:一是結(jié)合課文來理解,前面三位弟子所說的志向,孔子都不太滿意,覺得美中不足,所以孔子為他們嘆惋;而當曾晳說出自己的志向時,孔子立即表示贊同。二是結(jié)合曾晳的身世來理解,錢穆先生持這種看法。錢穆在他的《論語新解》這樣解釋道:
“蓋三人皆以仕進為心,而道消世亂,所志未必能遂。曾晳乃狂門之士,無意用世,孔子驟聞其言,有契于其平日飲水曲肱之樂,重有感于浮海居夷之思,故不覺慨然興嘆也。然孔子固抱行道救世之志者,豈以忘世自樂,真欲與巢許伍哉?然則孔子之嘆,所感深矣,誠學者所當細玩。”
結(jié)合孔子“喟然”“與點”和曾點身世綜合分析, 當不應排除這種可能,尤其是曾晳終生不仕, 久居故鄉(xiāng), 又是孔門狂士,因此, 當他在“侍坐”中說出一番務實可行的志向時, 孔子眼見弟子的長進也會由衷地予以贊嘆。這正是孔子善于因材施教的體現(xiàn)。)
五、總結(jié)
通過以上分析發(fā)現(xiàn),短短的“侍坐”一章,廖廖315字,卻為我們生動形象地描述了四子侍坐、與夫子共言其志的故事。這個故事究竟是生活實錄還是藝術(shù)再現(xiàn)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能夠從中體會到孔子對其弟子的才能、性格的真實了解,從而給他們恰如其分的評價和指導,孔子對弟子們嚴格要求,從而讓他們做到人盡其材,同時,故事還深刻地表現(xiàn)了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核心——禮與仁。本篇語言的簡練、精辟、含義深刻,也是值得我們認真細致品味的。
《論語》的確是一部了不起的書,其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修齊治平”之精髓,表現(xiàn)了儒家思想積極奮斗、努力進取而又順應自然的思想,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則立人,己欲達則達人”的東方智慧。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或許還沒有意識到《論語》的偉大價值,而美國作家威爾·杜蘭特卻非常羨慕我們,他在《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一書中這樣寫道:
“我很羨慕中國的儒生——他們被要求記住孔子的每一句話,因為我發(fā)現(xiàn)他的每一句話都深刻而精當。有時我認為如果這些格言在我記憶中沉淀20年,我或許會變得心態(tài)平和、舉止莊重、思緒沉穩(wěn)、個性深沉、彬彬有禮,這些我能在中國每一個受過教育的人身上找到。”
今天這堂課只是學習《論語》的開始。希望同學們回去之后,繼續(xù)閱讀《論語》,真正地去領會《論語》的精神實質(zhì),用《論語》的智慧豐富自己的思想,讓自己成為一個受過教育的智慧之人。
【教學設計】相關(guān)文章:
《冰花》教學設計 冰花教學設計12-12
《頭飾設計》教學設計06-06
欣賞與設計教學設計05-24
經(jīng)典教學設計03-05
(精選)教學設計08-18
教學設計04-19
數(shù)學教學教學設計04-15
設計我們的校園教學設計03-09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大全09-25
《樹葉》教學設計教案教學設計范文通用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