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shè)計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shè)計的準備工作,借助教學設(shè)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shè)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再見了,親人》教學設(shè)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shè)計1
一、教學內(nèi)容: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冊第6課
二、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1——3自然段,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噩耗、同歸于盡”等詞的意思。
2、能有感情的朗讀1、2、3自然段。
3、知道反問句有加強語氣的作用,能把反問句改成陳述句。
4、感受朝鮮人民對志愿軍的深情厚誼。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難點:朝鮮人民與志愿軍在戰(zhàn)斗中建立的深情厚誼。
四、教學過程:
(一)簡介背景,揭題釋題。
1、(放《志愿軍軍歌》)同學們,你們聽,這是《志愿軍軍歌》,1950年10月25日,我中國人民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與朝鮮人民并肩作戰(zhàn),共同抗擊美國侵略者,在戰(zhàn)斗中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1958年3月15日那天,朝鮮人民去車站含淚送志愿軍踏上回國的列車,志愿軍也含淚告別,彼此的嘴里深情地說著:再見了,親人(板書課題)
2、有感情地朗讀課題,讀出依依不舍的感情。
3、“親人”在生活中一般指哪些人?通過預習你知道文中的親人指誰?課文具體寫了哪幾位朝鮮親人?
板書:大娘小金花大嫂
4、小結(jié):她們和志愿軍沒有血緣關(guān)系,為什么彼此稱為親人?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來學習課文。
。ǘ⿲W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思考:課文中的哪句話最能看出志愿軍與大娘的深情厚誼?用“——”劃出來。(板書:深情厚誼)
2、出示:您說,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么忘記?
、拧斑@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說明了什么?
、七@是什么句?把它改成陳述句。(出示)
⑶兩句話比較,那一個句子好,好在哪里?
⑷指導有感情朗讀。(指名讀、齊讀)
3、為什么這么說,課文回憶了大娘的哪幾件事?
板書:送打糕昏倒救傷員失孫
4、課文中把大娘的“送打糕”比作什么?為什么這樣比喻?結(jié)合理解“雪中送炭”。
5、(出示投影)是您帶著全村婦女,頂著打糕,冒著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給我們吃,真是雪中送炭呀!
、琵R讀這句話,讀懂了什么?從哪些詞中讀懂的?
。ù竽锩爸kU送打糕,可見她對志愿軍的深情厚誼,從“冒、穿”等詞看出。)
⑵指導有感情朗讀。
6、自由讀“救傷員失孫”這一部分,讀懂了什么?從哪些關(guān)鍵詞中體會出來的?
。▉G——丟掉的是自己唯一的小孫孫的生命)(結(jié)合理解:唯一)
。ū场郴氐氖侵驹杠妭麊T,一背一丟反映了大娘對志愿軍的深情厚誼。)
7、這兩件事都是圍繞哪一句話寫的?緊緊抓住這句話中的哪個關(guān)鍵詞寫的?
現(xiàn)在你明白了為什么稱大娘為親人了吧。是啊,大娘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8、看課文插圖我們的戰(zhàn)士握著大娘的手會說些什么?(想象說話)
帶著尊敬、感激、勸慰的感情朗讀書上的有關(guān)句子
9、按“勸慰——回憶——抒情”分層,用“|”表示。
10小結(jié)學法。
剛才,我們用什么方法學懂第一自然段的?(投影出示)
、抛x課文,找出最能反映志愿軍深情厚誼的句子……改陳述句
⑵尋找事例,抓住重點詞……體會思想感情
、歉星槔首x,加深理解……分層
(三)按第一自然段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二三自然段。
1、按要求自學。
2、分四人小組討論。
3、全班反饋討論。
㈠檢查第二自然段
、牛ǔ鍪就队埃┛墒墙裉,跟志愿軍叔叔分別的今天,你怎么落淚了呢?
A、改陳述句
B、比較體會反問句的作用
、茝哪募驴煽闯鲞@件事是圍繞這句話寫的?
板書:救老王失母
、悄男┰~語最能表現(xiàn)小金花的.剛強?(結(jié)合理解“噩耗、同歸于盡”的意思)
⑷分層。
、筛星槔首x,體會小金花落淚的原因是她對志愿軍的那份依依惜別的深情。
、鏅z查第三自然段
⑴(投影出示)您為我們付出這么高的代價,難道還嫌它不夠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A、改陳述句。
B、體會反問句的作用。
、拼笊└冻龅拇鷥r是什么?
板書:挖野菜致殘
、欠謱右x。
。ㄋ模┬〗Y(jié)。
1、有感情朗讀123自然段
2、志愿軍與大娘、小金花、大嫂道別,來送行的人成千上萬,志愿軍戰(zhàn)士多么想一一道別呀,可列車已啟動,千言萬語只能匯成一句話——再見了,親人(齊讀課題)
(五)作業(yè)。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模仿課文寫法寫一段你與親人道別的情景的話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shè)計2
一、教學理念
在新課程的理念下課堂教學首先是情感成長的過程,然后才是知識成長的過程。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主動建構(gòu)的過程,本節(jié)課我以激活學生的先前經(jīng)驗,激發(fā)學習熱情,讓學生在經(jīng)歷、體驗和運用中真正感悟知識。教學中理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淡化教師的主觀影響,確保教師的首席地位。
二、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篇課文為敘事抒情散文,描寫了1958年中國人民志愿軍最后一批官兵離朝回國時,在車站上同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動人情景,表現(xiàn)了志愿軍和朝鮮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摯情誼,贊揚了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課文感情真摯強烈,敘事抒情相互交織,語言親切感人,構(gòu)思精巧別致。作者是以志愿軍對前來送別的朝鮮人民談話的口氣寫的,前3個自然段的寫法大體相同。首先,都是用滿含懇求意愿的祈使句開頭,志愿軍對朝鮮人民的關(guān)心體貼之情都飽含在這一聲聲的懇求中,表達了志愿軍戰(zhàn)士與朝鮮人民密不可分的親情。同時,這3個自然段還以具有充分肯定語意的反問句結(jié)尾,這樣的表達避免了平鋪直敘,將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這3個自然段中間敘述的內(nèi)容又主要是由送別時的情景和追憶那些令人難忘的往事所組成,把現(xiàn)實的情景和往事結(jié)合起來,寫得情真意切。課文的最后3個自然段以呼喚的方式,抒發(fā)了志愿軍戰(zhàn)士的心聲,表達了志愿軍戰(zhàn)士與朝鮮人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感情。
。ǘ⿲W情分析
現(xiàn)在的學生對那段歷史比較陌生,教學時可從介紹抗美援朝戰(zhàn)爭或播放《英雄兒女》《上甘嶺》電影片斷導入,拉近學生和課文的距離,進而進入課文的情境之中。初讀課文,交流:課文寫到了哪些“親人”?從哪些事情中感受到他們是“親人”?從而讀懂課文敘的事,初步感受朝鮮人民對志愿軍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情。再讀課文,通過體會最令人感動的語句,指導有感情的朗讀,升華一的情感,體會前三個自然段共同的寫法──先敘事,再抒情,敘事與抒情相結(jié)合。
由指導朗讀最后三個自然段,體會志愿軍和朝鮮人民彼此之間依依異別的深情,引導學生思考:在與別時朝鮮人民一也回想起志愿軍的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例。從課文中找一找,結(jié)合著平日閱讀,觀看影視劇等說一說。使學生偏認識到朝鮮人民和志愿軍互為親人,志愿軍用生命和鮮血澆鑄了中朝人民間牢不可破的友誼。最后,引導背誦、抄寫和進行小練筆:展開想象,寫一件志愿軍為朝鮮人民做的事。
。ㄈ┙虒W方式與教學手段
在教學中,教師必須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幫助學生真正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薄缎抡n程標準》指出:要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讀、寫、聽、說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應以讀為本。以讀為本是語文學習的自身規(guī)律。在精讀教學中,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朗讀的機會和情景,使朗讀和理解密切結(jié)合,相互促進。問導法、 暗示法、創(chuàng)設(shè)情景法,引導學生領(lǐng)會文章內(nèi)涵。
。ㄋ模┘夹g(shù)準備
課件。
。ㄎ澹┣捌诮虒W狀況以及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對策。
通過第一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把朝鮮人民為什么是志愿軍親人理解清楚了,教學的基本任務就完成了,但是能在此基礎(chǔ)上,進一步去思考:難道僅僅朝鮮人民是我們志愿軍戰(zhàn)士的親人嗎?在這個基礎(chǔ)上,還能不能再深化下去呢?如:親人僅僅是戰(zhàn)爭年代才有嗎?和平時期呢?教師要用時代的精神引導學生去學習這樣的課文。引導學生思考:課文描繪的是戰(zhàn)爭時代,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人,他們能夠成為親人,那在我們的和平年代,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人能不能成為親人呢?那些是呢?你能說一說嗎?如果這樣深入挖掘的話,就體現(xiàn)了一種時代的意義。只要我們老師有這樣的一種意識,在很多課文里都能這樣引導學生體驗,而不僅僅局限在原來的解讀上。
三、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的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對本節(jié)的具體要求,同時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水平,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通過朗讀,討論,理解課內(nèi)容,體會志愿軍戰(zhàn)士與朝鮮人民之間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2、能抓住重點句子進行有感情朗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背誦。
3、深刻領(lǐng)會并學習作者圍繞中心選擇典型材料進行表達的方法。
4、結(jié)合句子理解“唯一、雪中送炭”的含義,能用“雪中送炭”造句。
教學難重點:
學習作者圍繞中心選擇典型材料進行表達的方法。
四、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的設(shè)計
第二課時
(一)設(shè)置情景,導入新課。
播放志愿軍進行曲錄音帶,讓學生在“雄赳赳,氣昂昂”的樂曲聲中,跟隨志愿軍一起跨過鴨綠江,去感受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友誼。
這是一曲高昂雄壯的樂曲,我們的志愿軍戰(zhàn)士就是以這樣的姿態(tài)、精神面貌奔赴朝鮮的,為的是保衛(wèi)祖國,解放朝鮮人民。我們的軍隊在那里與朝鮮人民并肩戰(zhàn)斗,趕走了美帝國主義侵略者。在朝鮮的日日夜夜,我們的志愿軍與朝鮮人民親如一家人,臨別時他們都依依不舍。我們的課文記述的就是這難舍難分的場面。
(二)教師范讀課文,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三)學習第一段。
1.默讀,思考:這一段主要講了什么?
。ㄟ@一段主要記敘了志愿軍與朝鮮大娘惜別的情景。)
作者從三個方面記敘了這一內(nèi)容。請同學們四人一組討論,把這一段分為三層,并談談自己的感受。
“您說,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么能忘懷?”這是什么句式,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師:學習了這一段,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我覺得這一段突出地表達了朝鮮大娘對中國人民志愿軍慈母般的愛。)
2.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體會志愿軍和朝鮮大娘之間的真摯情感。
朗讀時要注意語調(diào)輕緩,讀出志愿軍與大娘依依惜別的情感。
。ㄋ模⿲W習第二段。
這一段的結(jié)構(gòu),寫法與第一段相似,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仿照第一段的學習方法學習此段。
。ㄎ澹⿲W習第三段。
這一段的結(jié)構(gòu)與寫法也與第一段相似,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自己按照一、二段學習的方法自學這一內(nèi)容。
。┬〗Y(jié)前三段。
這篇課文是以志愿軍的口氣與朝鮮人民話別,通篇都是志愿軍在講話。在這依依惜別之際,朝鮮人民是怎么想,怎么說呢?課文有這方面的敘述嗎?哪位同學來說一說。
志愿軍在朝鮮戰(zhàn)場上有很難忘的人和事,作者為什么選擇了這樣三個人物來寫呢?
。ㄆ撸⿲W習第四段。
齊讀最后一段,體會志愿軍和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深情。
學習這一段主要以朗讀為主,讀出志愿軍對朝鮮人民、朝鮮國土依戀的感情,讀出志愿軍發(fā)自內(nèi)心的“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的呼聲和決心。
“再見了,親人”。這句話是誰說的?為什么要稱“親人”?
這一段表達了志愿軍怎樣的思想感情?
。ㄟ@一段集中表現(xiàn)了志愿軍戰(zhàn)士對朝鮮人民的依依惜別之情。)
(八)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體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練習概括中心思想。
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哪位同學能用一句話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ㄟ@篇課主要記敘了志愿軍歸國時同朝鮮人民告別的情景。)
師:作者在文中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ㄎ闹忻恳欢味假潛P了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深厚情誼。我想這就是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也是作者的寫作目的。)
這篇課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贊揚了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深厚情誼。)
課文是用哪些材料來表達中心的?
。ㄗ髡哌x取了志愿軍與大娘、小金花、大嫂的惜別及火車開動后志愿軍發(fā)自內(nèi)心的呼喊來表現(xiàn)中心的。)
。ň牛┛偨Y(jié)全文。
對關(guān)系親密,感情深厚的人稱為親人。課文中志愿軍戰(zhàn)士把朝鮮人民看作親人,通過學習課文,我們也體會到了,他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情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同學們,這就是國際主義精神。
。ㄊ╈柟讨R,完成課后練習。
1.出示幻燈片,讀句子,著重理解帶點的詞語。
。1)您帶著全村婦女,頂著打糕,冒著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來給我們吃。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雪中送炭:比喻在別人急需時給予幫助。
。2)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著媽媽。第二天傳來噩耗,你媽媽拉響手榴彈跟敵人同歸于盡了。
噩耗:指親近或敬愛的人死亡的消息。
同歸于盡:盡,完結(jié)。一同死亡或毀滅。
。3)您為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這樣的代價:代價,為達到某種目的而耗費的物資、精力甚至生命。
。4)讓我們再看一眼朝鮮的親人,讓我們在這曾經(jīng)灑過鮮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又一次,再一次。
2.在前三個自然段中選擇一段背下來。
這三段的結(jié)構(gòu)及表達的思想感情都比較相近,可讓學生自行選擇一段背誦。
3.小練筆。
要求:寫你周圍的同學是怎樣講禮貌的;要圍繞中心選材,做到內(nèi)容具體,語句通順、連貫,題目自定。
這個練習可以做為課外練習去完成,主要是訓練學生寫文章要有中心。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shè)計3
【教學內(nèi)容】理解課文內(nèi)容,精讀其中一段(按學生要求)。
【教學目的】
。、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從中受到國際主義教育。
。、抓重點詞句,體會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進行表達的,在前三個自然段中選一段背下來。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啟發(fā)學生展開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教學重點】
。薄㈩I(lǐng)悟作者選擇典型材料表達中心的方法,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友誼是偉大的。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學習做課堂學習的主人。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明確重點
。、復習導入:
。ńY(jié)合前節(jié)課的板書。)
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知道作者在千萬個送別的人群中,選取了大娘、小金花、大嫂這三個有代表性的人物,“勸慰”(板書)她們不要難過,“回憶”(板書)她們與志原軍之間發(fā)生的感人故事。
。病⒔淮蝿眨
那么,通過這些典型事例,如何表達文章的中心呢?這節(jié)課,我們圍繞這個重點,以讀為主,來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讀悟?qū)W法、理解重點
。、了解學生,確定精讀重點:
、 自由快速瀏覽前三個自然段,選擇自己最受感動的段落。
、 你最受感動的是哪段?(按多數(shù)意見)
。、精讀重點段:
、 提出要求:(屏幕顯示)
細讀這個自然段,畫出最使你感動的語句。并想一想,這些語句為什么使你感動?說明什么?
⑵ 學生自讀、自畫、思考。
、 讓學生談對受感動的語句的理解,并讀出受感動的語氣。
、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體會思想感情。
、 領(lǐng)悟?qū)W法:
剛才我們怎樣理解這段內(nèi)容?
。、學法遷移,自學另外兩個自然段:
、 按照剛才的學習思路,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讀懂其它兩段的內(nèi)容。
。▽W生自讀自悟,然后小組交流。)
、 質(zhì)疑:
通過剛才的學習、交流,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
、 指名朗讀。
、 教師點撥:
同學們,讀了這些感人的故事,你知道志愿軍為什么稱朝鮮人民為親人嗎?
。础⒁宰x代講、讀中悟情(讀最后三個自然段):
⑴ 引讀:
師:志愿軍和朝鮮人民共同戰(zhàn)斗生活了八年,此刻,他們坐在已經(jīng)開動的回國的列車上,望著車窗外淚流滿面的親人,他們不得不揮揮手,做最后的告別……
生:“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愛的土地!”
師:他們多么希望時間能停下來,多么希望列車能停下來,他們呼喚列車──
生:“列車呀,你慢點開,讓我們再……再停留片刻!”
師:然而,列車越開越快了,離朝鮮的親人越來越遠了。他們只能在內(nèi)心深處對親人們說──
生:“再見了,親人!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
、 自由讀,想象場面,領(lǐng)悟情感。
三、延深教材、深化中心
。、提供數(shù)據(jù)資料:
⑴ 總結(jié)過渡:
同學們,這篇課文,作者站在志愿軍的角度,選擇了大娘、小金花、大嫂這三個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來表達中朝人民之間用鮮血凝成的友誼(板書)。讀了這篇課文,同學們一定能感受到朝鮮人民為志愿軍付出了血的代價。但是,同學們是否知道,在朝鮮戰(zhàn)場上,中國人民志愿軍為了朝鮮的解放,也同樣付出了重大代價。下面,請同學們看一份資料
、 屏幕顯示:志愿軍烈士統(tǒng)計數(shù)據(jù)。
、 談感想:看到這一串串的數(shù)字,你有什么感想?
。、提供圖片資料:
、 導語:
在這千千萬萬個烈士中,有許多特等英雄。他們的英勇壯舉,在五十年后的今天,仍然在中朝兩國人民中間傳頌。請同學們看圖片資料。
、 發(fā)圖片,每小組一份。
、 看英雄形象,讀英雄事跡,交流感受。
四、自主練習、創(chuàng)造想象
1、導語:
當年,這些英雄的事跡,傳遍了朝鮮的三千里江山。小金花在送別為他們流血犧牲的志愿軍叔叔時,會是怎樣的心情,會想到什么?現(xiàn)在,我們生活在和平的環(huán)境里,學了這篇課文后,不想對當年的親人們說點什么嗎?
。病⑵聊伙@示練習題(學生可任選一題):
、 請你以小金花的身份,仿照課文的寫法,對志愿軍叔叔說幾句話。
(可選擇圖片中的人物和事例。)
、 現(xiàn)在,你想對志愿軍或朝鮮人民說點什么?(可選擇其中一個人物)
、 在前三個自然段中選一段背下來。
。场W生自練,然后小組交流。
4、典型匯報。
五、課堂總結(jié)、布置作業(yè)
。薄⒔Y(jié)合板書,總結(jié)寫法。
。、征求學生對教師上本課的意見。
。、作業(yè):
把學習這篇課文的感想寫在日記中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shè)計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結(jié)合上下文重點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噩耗、同歸于盡、深情厚誼”等詞語在課文中的作用。
繼續(xù)練習概括中心思想。
技能目標:繼續(xù)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綜合訓練聽說讀寫能力。
情感目標:理解志愿軍戰(zhàn)士和朝鮮人民之間那種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親情,感受崇高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本組課文的重點訓練項目是“寫文章要有中心”。注意在前一組課文教學的基礎(chǔ)上,繼續(xù)練習概括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怎樣做到寫出的文章有中心的。
教學難點:理解志愿軍與朝鮮人民之間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感情。
教法設(shè)計:圍繞中心,層層推進。情境教學。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板書設(shè)計: 再見了,親人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課時安排:三課時(第一、第三課時略)
第二課時
一、揭示課題,強化中心。
1、同學們,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軍離開朝鮮回歸祖國。歲月如梭,一晃動年過去了,作家魏巍將當年志愿軍與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情景留在了人們永恒的記憶里,F(xiàn)在就讓我們再次以志愿軍的身份走進惜別的人群,讓我們深情呼喊:“再見了,親人!”
2、從血緣關(guān)系上看,志愿軍與朝鮮人民是親人嗎?(板書:不是親人)
3、但在漫長歲月中,在血與火的戰(zhàn)場上,我們與朝鮮人民并肩作戰(zhàn),生死與共,結(jié)下了深情厚誼,雖然不是親人板書(勝似親人)
二、抓住中心,自讀感悟。
1、當我們打敗了侵略者,當我們完成了歷史使命,當離別的日子不顧人們深重的感情而來臨的時候,有多少人趕來為我們送行!人群中有白發(fā)蒼蒼的.大娘,有淚流滿面的小金花,有架著雙拐的大嫂,她們雖然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此時此刻,你最想問的問題是什么呢?(生質(zhì)疑)
2、多媒體出示:為什么說大娘、小金花、大嫂與志愿軍不是親人,勝史親人呢?自讀課文找到那些最能說明問題的事實,用簡潔的語言來概括,用體會到的感情來朗讀,并能發(fā)現(xiàn),大膽的提出問題。
3、學生自讀思考。
三、以讀為徑,以練為緯。
1、大娘與志愿軍不是親人,勝似親人,這是因為:(多媒體出示)
A洗補衣,幾夜沒合眼。送打糕,昏倒路旁。救傷員,失去小孫孫。
B指名讀,送打糕的事例。
C理解“雪中送炭”找出課文中哪一句話寫出了大娘雪中送炭的艱難與危險。指導感情朗讀。
D大娘冒著生命危險送來了打糕,送來了戰(zhàn)勝敵人的力量和勝利的希望,送得多么及時啊,因此作者說著真是“雪中送炭”啊。在志愿軍心目中,大娘“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生答)。
E指名讀,救傷員的事例。
F理解“唯一”抓住“丟下”“背進”
G一個是與自己相依為命的親人,還未成年的小孫孫,一個是為了朝鮮人民流血負傷的志愿軍戰(zhàn)士,敵機來了,大娘毅然絕然地背起傷員,而丟下自己的小孫孫,從這一丟一背里可以看出,在大娘心目中,志愿軍“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生答)
H課文中還有哪些句子女,足以說明大娘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I多媒體出示:八年來,您為我們花了多少心血,給了我們多少慈母般的溫暖。
J指導感情朗讀,理解“八年來、多少、慈母般的”
K大娘不是我們的親生母親然而就像親生母親,勝似親生母親,大娘“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生答)
2、小金花、小金花的媽媽與志愿軍不是親人,勝似親人,這是因為:
A指名朗讀,理解“同歸于盡”小金花媽媽的死重于泰山,敵人的死輕于鴻毛。
B生質(zhì)疑:媽媽犧牲了,小金花沒有哭,志愿軍叔叔要走了,卻淚流滿面,這是為什么?
C多媒體出示:同志們傷心地痛苦起來,你卻把腳一跺,嘴角抽動著狠狠地說:“媽媽,這個仇我一定要報!”
D指導感情朗讀,體會小金花對媽媽的愛,對敵人的恨。這說明在小金花的心目中,志愿軍叔叔“不是親人,勝似親人”那為我們失去媽媽的小金花,在志愿軍的心目中“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生答)。
3、大嫂與志愿軍不是親人,勝似親人,這是因為:
A指名朗讀。
B多媒體出示:您知道我們?nèi)鄙偈卟,就挎著籃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你又跑到前沿陣地去挖。
C指導學生質(zhì)疑前沿陣地那么危險,為什么大嫂還要去挖?
D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大嫂的心目中,志愿軍“不是親人,勝似親人”,那失去雙腿的大嫂,在志愿軍的心目中,“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4、(導讀)當我們想到大娘,為了給我們送打糕,累得昏倒在路旁,當我們想到大娘為了我們失去了唯一的親人,再夜忍不住了,動情地對大娘說:
當我們想到小金花為了我們失去了媽媽,我們親切地對小金花說:
當我們想到大嫂為了我們失去了雙腿,我們深情地對大嫂說:
四、創(chuàng)設(shè)情境,升華感情。
1、回憶往事,一件件,一樁樁令人感動,催人淚下,朝鮮人民為我們付出了血的代價,生命代價,這足以表達朝鮮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誼,這種友誼比山還高,比海還深,所以我們稱朝鮮人民為“親人”。在這片土地上,不僅有著許許多多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一樣的親人,而且還滲透著我們與親人們并肩戰(zhàn)斗灑下的鮮血當然還長眠著像黃繼光、邱少云這樣的許許多多中華民族優(yōu)秀兒女,所以我們把這塊土地叫做“親愛的土地”。自由聯(lián)系有感情地朗讀第二大段。
多媒體出示音樂和畫面:當離別的抽泣聲與汽笛的長鳴聲交織在一起時,當我們從車窗伸出手,探出頭,跟朝鮮親人再見時,當列車的轟鳴一聲緊似一聲時,此時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呢?讓我們通過朗讀來表達吧。
3、列車越開越遠,再也看不到親人熟悉的身影,再也聽不到親人親切的叮嚀,讓我們再次深情地呼喊一聲吧:“再見了,親人!”
五、課后作業(yè):
繼續(xù)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前三自然段中選擇一段背誦下來。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shè)計5
。ǖ诙n時)
(一)教學要求:
1、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同歸于盡、代價、再看一眼、再停留片刻等詞語。
2、通過重點問句的理解,體會文章中心及作者思想感情。
3、訓練有感情地朗讀。
(二)教學過程:
一、導言: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17課,再見了,親人,志愿軍為什么稱朝鮮人民是親人呢?又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呢?這是本節(jié)課學習的重點。學習時,我們要通過重點詞句的理解,領(lǐng)會文章中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學習第一段:
1、指名朗讀第一段,其余同學思考,這段主要寫什么內(nèi)容:
。ㄖ驹杠姾痛竽锔鎰e聽情景)——板書:大娘
2、分幾層寫的?
。ㄈ龑樱赫埱蟆貞洝磫枺
3、請打出這段課文里的兩個重點來出示小黑板
你是根據(jù)什么來找的?(根據(jù)課后提示來找的)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說明你很會學習。
好,讓我們先看第一個句子。
4、理解第一句:
①這是一個什么句?(感嘆句)要表達怎樣一種感情呢?看句子。
、谟袃删湓挘谝痪湔f什么?(送打糕)——板書、送打糕
第二句說什么?(這真是雪中送炭)
③理解“雪中送炭”
a.“雪中送炭”的本意是什么?(在隆冬風雪嚴寒中,有人送來熾熱的炭火)
b.在一般情況下比喻什么?(在別人急需時,給予幫助)
c.在課文里是什么意思呢?
。ㄖ驹杠姂(zhàn)士空著肚子和敵人拼了三天三夜,正在這時,大娘送來了打糕,真是“雪中送炭”呀。
(1)還有更深的意思嗎?
在戰(zhàn)場上拼了三天三夜,而且是空著肚子,如果是你會怎樣想?
。ㄒ怯谐缘摹狱c水……也好。。
當時敵機封鎖,可能嗎?(不可能)這事被大娘知道了,大娘送來了打糕,這打糕,是怎樣送來的?(冒著生命危險送來的)
送去的僅僅是打糕嗎?是什么?
(2)不僅僅是打糕,而且是朝鮮媽媽慈母般的溫暖,送來的是打勝那次阻擊戰(zhàn)的精神武器,送來了朝鮮人民偉大的愛。
這就是——雪中送炭!
、苤驹杠娦睦锍錆M了對大娘的什么?(感激)
、葜该首x這句,然后齊讀。
5、理解第二句。
、龠@是一個什么句?(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谶@兒也有兩句,第一句說什么(大娘失去了唯一的親人)——板書失去孫子
“唯一”是什么意思?(獨一無二)
大娘獨一無二的親人是誰?(小孫孫)
為什么小孫孫是大娘唯一的親人(其它人都被敵人殺了)
這唯一的親人又是怎樣失去的(救傷員)——板書、救傷員
大娘家有兩人需要照顧,一個是——……一個是——……,他們都要救,在關(guān)鍵時刻,時間就是生命,大娘丟下了誰?搶救了誰?
她不愛自己的小孫孫嗎?哪兒可以看出?
。◥,從搶救小孫孫看出來)
我們可以想象到大娘面對炸平的房屋,怎樣呼喊著自己唯一的關(guān)人?
(孩子呀,別怪奶奶,奶奶是為了救叔叔,叔叔會為你報仇的。
大娘多么愛自己的小孫孫呀!可她把生的希望給了志愿軍,把死的危險留給了自己的小孫孫,你體會到了什么?
。ù竽飳χ驹杠娬媸潜扔H人還要親,不是親人勝似親人,情誼比山還高,比海還深)
這樣的感情用陳述表達怎么樣?(不強烈了)
③指名讀,然后齊讀。
6、這段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呢?(感激、崇敬)
指名朗讀,讀到重點時,大家齊讀。
7、我們是怎樣學這段的?
(①抓住主要內(nèi)容。②分清段內(nèi)層次。③體會重點,詞句)
我們繼續(xù)用這種方法學習后面的課文。
三、學習第二段:
1、默讀課文第二段,自學。
①主要寫了什么?
、诜謳讓樱
、壅页龅闹攸c句是哪句?
2、引導體會重點句?
、偈鞘裁淳洌浚ㄞD(zhuǎn)折關(guān)系)
、诳慈齻小句子:
讀第一句:干什么回來?(救老王)板書——
讀第二句:為什么焦急?(小金花和老王回來了,媽媽還沒回來)
讀第三句:等來的是什么?(噩耗)“噩耗”的意思是(親人死亡的.消息)
等來的是什么樣的噩耗?( )
“同歸于盡”是什么意思?( )媽媽為什么跟敵人“同歸于盡”。(小金花的媽媽知道自己已給暴露,如果不拉響手榴彈,金花和老王就有可能再次落入敵人的魔掌,媽媽為了救出老王,寧愿同敵人一塊死去)。
③比較、朗讀。
等來的是噩耗
。〞芯渥樱
讀起來我們?yōu)槭裁床煌母星?(悲痛、仇恨?/p>
、苤笇Ю首x,然后齊讀。
3、同志們都傷心地痛哭起來了,小金花胸中充滿了悲痛和仇恨?
這兩種感情中哪種最強烈?(仇恨),從哪看出(但是你把腳一跺……)
同志們都傷心地哭了,小金花也應沒哭啊!因為哪是自己的媽媽呀!她想哭嗎?(想)但是她哭沒有?(沒有)她想哭卻沒有哭,從哪兒看出(嘴角抽動兩下),她悲痛哪兒去了?(她悲痛為對敵人的仇恨),化悲痛為力量悲痛越大,對敵人的仇恨就越深。
用這種感情朗讀——
小金花多么剛強呀,今天刀子卻落淚了,為什么?
體會到什么?(小金花對志愿軍真是比親人還要親)
小結(jié):看到剛強的小金花落淚了,志愿軍叔叔也是心濕也不好愛啊,誰來朗讀本段。
4、指句朗讀,讀到重點時,齊讀。
四、學習第三段:
1、自學習本段,檢查。
(1)寫了什么?(志愿軍同大嫂告別聽情景)——板書,大嫂
(2)分層怎樣?
(3)重點句是哪句。
2、體會重點句:
(1)這句是什么句?(反問,改陳述)
(2)兩個小句,讀
第一句:“代價”是什么意思?( )
這里指達到什么目的?(表達對中國人民的友誼)為表達對中國人民的友誼,大嫂付出的代價是什么呢?(雙腿受傷致傷)
雙腿是怎樣受傷致殘的呢?(……)——板書:挖野菜
從“血泊”你想到了什么?( )
為什么用省略號?(那情景太殘忍了,說不下去)
大嫂付出的代價高不高?
體會到什么?(比親人還親)
大嫂架著雙拐走了幾十里來送行志愿軍是怎樣說的呢?
3、指名讀,讀到重點句處大家齊讀。
五、學習第五段:
1、汽笛長鳴,列車緩緩地開動了,從此我們就要和朝鮮的親人分別了,讓我們再向相處八年的親人說聲再見喲,誰來讀?
、贋槭裁粗驹杠姺Q朝鮮人民為親人?
、跒槭裁凑f親愛的土地?——板書:土地,灑過鮮血。
、劾首x。
2、志愿軍叔叔還有許多話要講啊,可是無情的列車飛快地向前奔,誰來讀?
“再看一眼”怎樣講?“再停留片刻”怎樣講?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shè)計6
教學目的:
1、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幾個方面安排了那些材料。
2、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15個詞語的意思;能用“唯一”“深情厚誼”造句。
3、知道反問句又加強語氣的作用,能改寫成陳述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從中受到國際主義教育。
教學重、難點:
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要理解內(nèi)容,概括中心思想的基礎(chǔ)上,了解作者是怎樣表達中心思想的。
教學方法:
自學輔導法
教具:
錄音機、錄相帶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學習課文1——3自然段,完成課后題1(l)、2(l)、(2)、(3),并口頭用“暫時”“雪中送炭”造句。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
1、“親人”是指有血緣關(guān)系的人。如父母、兄弟、姐妹等。那么課文中的“親人”是指誰?“再見了,親人”這句話又是誰講的呢?(提出這樣的問題,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順利地把他們帶入到學習課文的氛圍中。)
2、創(chuàng)設(shè)情境,用音樂烘托氣氛。
用假設(shè)把學生帶入志愿軍戰(zhàn)士的行列中,讓學生通過“我們”去體驗和表達志愿軍的情感。
。ㄐ蹓训摹吨袊嗣裰驹杠娷姼琛蜂浺羝穑┖孟瘳F(xiàn)在我們就是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去抗美援朝、保家為國的志愿軍戰(zhàn)士了。
二、引讀、導讀、朗讀,學習第一自然段
1、感情引讀,了解段意。
教師引語:在漫長的八年中,在血與火的戰(zhàn)場上,我們與朝鮮人民并肩作戰(zhàn)、生死與共。當我們打敗了侵略者,當我們完成了歷史使命,當離別的日子終于不顧人們深重的感情而來臨時,有多少朝鮮親人趕來為我們送行!在送行的人流中,匆匆走來一位頭發(fā)花白的大娘,我們趕緊迎上去,緊緊握住大娘的手,動情地說:……
2、學生讀第一自然段并思考:這一段敘述了什么?表達了什么?贊頌了什么?
3、感情導讀,理解內(nèi)容。
。1)出示導讀問題:
為什么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這位朝鮮大娘?
哪些事情說明大娘像慈母一樣為我們花心血,給我們送溫暖?
為什么說大娘給我們送打糕是“雪中送炭"?
大娘為什么要“丟下自己的小孫孫,把傷員背進了防空洞?"
。2)帶著問題默讀課文,理解:
為什么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這位朝鮮大娘?(啟發(fā)學生通過讀書,找出課文中的一句話來回答,并投影出示這句話。)
八年來,您為我們花了多少心血,給了我們多少慈母般的溫暖!
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多少"和“慈母般"的意思。
指導朗讀這句話,在朗讀中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強調(diào)“多少"讀重音,體會連用兩個“多少"對表達感情和加強語氣的作用。
哪些事情說明大娘像慈母般為我們花心血,給我們送溫暖?
板書:洗補衣,幾夜不眠;
送打糕,昏倒路旁;
救傷員,失去孫孫。
(3)為什么說大娘給我們送打糕是“雪中送炭"?
理解“雪中送炭":本義――比喻義――在課文中的意思:在我們空著肚子,跟敵人拼了三天三夜,處于困境,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朝鮮親人給我們送來了打糕,送來了關(guān)心、幫助、支持,送來了慈母般的溫暖、戰(zhàn)勝敵人的力量和勝利的希望。
大娘為什么要“丟下自己的孫孫,把傷員背進了防空洞"?
通過理解“唯一",來理解大娘對志愿軍的愛實際上是對自己祖國的崇高的愛,具體感受偉大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大娘失去了唯一的親人,然而,她還有更多的親人。誰說我們不是大娘的親人呢?誰又能忘記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呢?
比較反問和陳述的語氣,體會反問句在表達情感上的作用,指導朗讀反問句的語調(diào),采取不同形式反復有感情地朗讀這個反問句。
3、感情朗讀,填表小結(jié)。
導語激情,體會感情。
導語:當我們想到大娘為我們洗衣服幾夜沒合眼時,當我們想到大娘為給我們送打糕累得昏倒在路旁時,當我們想到大娘為我們失去了唯一的親人時,我們再也忍不住了,噙著淚,動情地對大娘說......
明確表內(nèi)要求,根據(jù)內(nèi)容填表。
自然段人物事情所付出的.(代價)表達了什么贊頌了什么
。贝竽锵匆路䦷滓共幻呶覀儗Τr中朝人民
。菜痛蚋饣璧孤放杂H人的感激之間偉大
。尘葌麊T失去孫孫和不舍之情的友誼
小結(jié)學法,指導自學第二、三自然段
三、小結(jié)第一自然段的學法。(投影)
初讀課文,思考問題,了解段意:(問題:敘述了什么?表達了什么?贊頌了什么?)
再讀課文,品析詞句,理解內(nèi)容:(抓重點詞句)
感情朗讀,體會感情,填表小結(jié)。(了解本段內(nèi)容與表達中心的關(guān)系)
運用學法,自學第二、三自然段。
檢查自學,及時反饋矯正。
注意聽導語(只說一遍),根據(jù)導語讀出課文中相應的句子。
小金花是在什么時候聽到媽媽犧牲的噩耗的?
聽到噩耗后,同志們和小金花有什么反應?
在這分別的日子里,我們看著滿臉淚水的小金花,想到她說要為媽媽報仇時的情景,禁不住感嘆道:……
當我們面對架著雙拐、背著孩子走過崎嶇的山路送了我們幾十里的大嫂時,我們深情地告訴大嫂:……
當我們回憶起大嫂為我們倒在血泊里的情景時,我們充滿感激地對大嫂說:……
分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如此剛強的小金花今天怎么哭了?這眼淚說明了什么?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噩耗”和“同歸于盡”。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嫂對志愿軍的深情厚誼?聯(lián)系課文理解“深情厚誼”和“代價”,再理解“這樣高的代價”。
檢查填表情況并小結(jié)。
看表思考:這三個自然段除寫法相同外,這三個朝鮮人民的代表人物都為志愿軍付出了數(shù)不清的日日夜夜、說不盡的關(guān)心幫助,付出了鮮血甚至生命“這樣高的代價”,他們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這三個自然段雖內(nèi)容有別,但卻表達了同一個中心――表達了我們對朝鮮親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贊頌了中朝人民之間的偉大友誼。注意學習作者是如何緊緊圍繞中心來寫的。
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反復誦讀,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引讀激情,體會感情
教師引語,我們在與朝鮮親人告別時,回憶了許多令人難忘的往事,這一件件一樁樁令人感動的事,無不凝聚著朝鮮人民對我們的深情厚誼,所以我們稱朝鮮人民為“親人”;在這片土地上,不僅居住著許許多多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一樣的親人,而且還滲透著我們與親人們并肩戰(zhàn)斗而灑下的鮮血,還留下了許許多多我們浴血奮戰(zhàn)的故事,所以我們把這塊土地叫做“親愛的土地”。在與親人告別的時候,誰心中沒有千言萬語呢?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課文4——6自然段,完成課后題1(2)、2(4);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完成課后題3。聽寫詞語,指導背誦。
教學過程:
一、學生朗讀第一、二、三自然段。
二、聽寫詞語。
三、學生朗讀第四、五、六自然段。
1、導讀激情,表達感情
引導思考:“再看一眼”、“再停留片刻”在這里表達了我們的什么心情?
從理解“再”入手,理解句中表現(xiàn)的眷戀、依戀、留戀之情。似乎列車再停留片刻,讓我們再看一眼朝鮮親人,也可以慰藉我們充滿離愁的心。
導語:當離別的抽泣聲與長鳴的汽笛交織在一起時,當我們從車窗伸出手、探出頭跟朝鮮親人再見時,當列車的轟鳴一聲緊似一聲時,你的心情是怎樣呢?不要說出來,在朗讀中表現(xiàn)出你的心情。
2、分人輪讀第四、五、六自然段。要求:
朗讀者讀出感情(邊讀邊具體指導);
聽者認真聽,聽后交流從朗讀中聽出了什么樣的心情。
3、感情范讀,內(nèi)化感情
伴隨播放的列車汽笛聲、轟鳴聲范讀,要求:閉眼傾聽,感受情境,品味詞句,內(nèi)化感情。
4、思考:第二部分寫了什么?是怎樣寫的?
5、總結(jié)全文,回讀課題
回顧全文,歸納中心:本文以志愿軍的口吻,生動地記敘了中朝兩國軍民依依惜別的情景,贊頌了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聯(lián)系寫作,掌握寫法:
知道中心確定之后,要緊緊圍繞中心來寫。
回憶本文是如何圍繞中心來寫的。
6、回讀課題,回應感情:
每當我們想到朝鮮親人對我們的深情厚誼,每當我們想到那些離情深重的日子,我們都會想到慈祥的大娘,可愛的小金花和頑強的大嫂,讓我們再深情地喊一聲吧:“再見了,親人!”
[板書設(shè)計]
再見了,親人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洗補衣幾夜不眠
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
救傷員失去孫孫偉大友誼,鮮血凝成
小金花救老王媽媽犧牲
大嫂挖野菜身受重傷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shè)計7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理解課文內(nèi)容,理解課文中重點句子的含義并積累語言。
(3)、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朗讀、感悟。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體會課文重點句子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2)、讀寫結(jié)合,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理解中朝兩國人民的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國際主義教育。
教學準備:
課件、幻燈片等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幻燈顯示詞語。
(1)、齊讀。
。2)、理解:雪中送炭同歸于盡深情厚誼
2、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研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中朝兩國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
1、過度導入:學習課文要解決三個問題,請問是哪三個問題?
板書:寫什么?為什么寫?怎樣寫?
追問: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
板書:課文描寫了:
2、組織學生自讀感悟。
。1)、明確學習目標:分組自由讀課文,你從中體會到什么情感?
(2)、組織學生討論。
板書:依依惜別深情厚誼
3、組織學生品讀課文。
(1)、要求:仔細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中的.那一部分或那一個人最令你感動,把它們畫下來,好好讀一讀,看看你從中能體會出什么?
。2)、學生自主學習。
。3)、引導組織學生交流、品讀、感悟。
4、歸納、總結(jié)、升華
。1)、顯示:“您為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誰來讀?
問:“您”指誰?“這樣高的代價”是怎樣的代價?有多高?
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2)、引導:縱觀全文,“您”僅代表了大嫂嗎?還有誰/
板書:大娘小金花(朝鮮人民)
追問:她們又為志愿軍做了哪些事?付出了哪些代價?
朗讀感悟
(3)、追問:你們說朝鮮人民對志愿軍的情誼如何?用問中的語句來概括(比山高,比海深)
讀“您說,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誼,我們怎么能忘懷?”
(4)、是東華門原因使朝鮮人民甘愿為志愿軍付出這樣打的犧牲?情讀大屏幕上的資料。
(5)過渡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最后三段。
5、小結(jié):課文表現(xiàn)了贊揚了
三、再讀課文,體會寫法,自主練筆。
1、對比閱讀課文錢三個自然段,想一想它們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2、引導學生歸納。
3、教師小結(jié)。
4、組織學生練筆。
5、組織學生交流。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shè)計8
課時:第一課件(略)
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理解課文內(nèi)容,精讀其中一段(按學生要求)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從中受到國際主義教育。
2、抓重點詞句,體會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進行表達的,在前三個自然段中選一段背下來。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啟發(fā)學生展開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教學重點:
1、領(lǐng)悟作者選擇典型材料表達中心的方法,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友誼是偉大的。
2、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學習做課堂學習的主人。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明確重點
1、復習導入:(結(jié)合前節(jié)課的板書)
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知道作者在千萬個送別的人群中,選取了大娘、小金花、大嫂這三個有代表性的人物,"勸慰"(板書)她們不要難過,"回憶"(板書)她們與志原軍之間發(fā)生的感人故事。
2、交代任務
那么,通過這些典型事例,如何表達文章的中心呢?這節(jié)課,我們圍繞這個重點,以讀為主,來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讀悟?qū)W法、理解重點
1、了解學生,確定精讀重點
。1)自由快速瀏覽前三個自然段,選擇自己最受感動的段落
(2)你最受感動的是哪段?(按多數(shù)意見)
2、精讀重點段
。1)提出要求:(屏幕顯示)
細讀這 個自然段,畫出最使你感動的語句。并想一想,這些語句為什么使你感動?說明什么?
。2)學生自讀、自畫、思考
(3)讓學生談對受感動的'語句的理解,并讀出受感動的語氣
。3)指名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體會思想感情。
。4)領(lǐng)悟?qū)W法:剛才我們怎樣理解這段內(nèi)容?
3、學法遷移,自學另外兩個自然段
。1)按照剛才的學習思路,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讀懂其它兩段的內(nèi)容。(學生自讀自悟,然后小組交流)
。2)質(zhì)疑:
通過剛才的學習、交流,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
。3)指名朗讀
。4)教師點撥:
同學們,讀了這些感人的故事,你知道志愿軍為什么稱朝鮮人民為親人嗎?
4、以讀代講、讀中悟情。(讀最后三個自然段)
。1)引讀:
師:志愿軍和朝鮮人民共同戰(zhàn)斗生活了八年,此刻,他們坐在已經(jīng)開動的回國的列車上,望著車窗外淚流滿面的親人,他們不得不揮揮手,做最后的告別--
生:"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愛的土地!"
師:他們多么希望時間能停下來,多么希望列車能停下來,他們呼喚列車--
生:"列車呀,你慢點開,讓我們再……再停留片刻!"
師:然而,列車越開越快了,離朝鮮的親人越來越遠了。他們只能在內(nèi)心深處對親人們說--
生:"再見了,親人!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
。2)自由讀,想象場面,領(lǐng)悟情感
三、延深教材、深化中心
1、提供數(shù)據(jù)資料
。1)總結(jié)過渡:
同學們,這篇課文,作者站在志愿軍的角度,選擇了大娘、小金花、大嫂這三個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來表達中朝人民之間用鮮血凝成的友誼(板書)。讀了這篇課文,同學們一定能感受到朝鮮人民為志愿軍付出了血的代價。但是,同學們是否知道,在朝鮮戰(zhàn)場上,中國人民志愿軍為了朝鮮的解放,也同樣付出了重大代價。下面,請同學們看一份資料。
(2)屏幕顯示:志愿軍烈士統(tǒng)計數(shù)據(jù)
。3)談感想:看到這一串串的數(shù)字,你有什么感想?
2、提供圖片資料
。1)導語:
在這千千萬萬個烈士中,有許多特等英雄。他們的英勇壯舉,在五十年后的今天,仍然在中朝兩國人民中間傳頌。請同學們看圖片資料。
。2)發(fā)圖片,每小組一份
。3)看英雄形象,讀英雄事跡,交流感受
四、自主練習、創(chuàng)造想象
1、導語:
當年,這些英雄的事跡,傳遍了朝鮮的三千里江山。小金花在送別為他們流血犧牲的志愿軍叔叔時,會是怎樣的心情,會想到什么?現(xiàn)在,我們生活在和平的環(huán)境里,學了這篇課文后,不想對當年的親人們說點什么嗎?
2、屏幕顯示練習題(學生可任選一題)
。1)請你以小金花的身份,仿照課文的寫法,對志愿軍叔叔說幾句話。(可選擇圖片中的人物和事例)
(2)現(xiàn)在,你想對志愿軍或朝鮮人民說點什么?(可選擇其中一個人物)
。3)在前三個自然段中選一段背下來。
3、學生自練,然后小組交流
4、典型匯報
五、課堂總結(jié)、布置作業(yè)
1、結(jié)合板書,總結(jié)寫法
2、征求學生對教師上本課的意見
3、作業(yè):把學習這篇課文的感想寫在日記中;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shè)計9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精讀課文,理解為什么稱朝鮮人民為親人;
2、體會志愿軍與朝鮮人民之間的深厚感情;
3、了解重點語句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4、復習抓重點的寫法。
教學設(shè)計:
一、讀課題導入。
二、精讀第一部分,體會為什么稱為“親人”。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體會為什么稱大娘為親人。
1、學生讀書后匯報,教師板書。
2、精讀重點句一,理解“雪中送碳”。
3、引出,學習反問句,體會感情。(板書)
4、指導學生讀送別時的情景。
5、歸納本段寫法:送別情景+回憶+反問句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體會為什么稱小金花為親人。
1、學生讀書,匯報,教師板書。(提示學生注意第二段與第一段寫法上有什么相同之處)
2、指導讀重點句二。
3、讀反問句,體會感情,教師板書。
4、抽生讀送別情景。
(三)自學學習第三自段,補充板書。
用前兩段的學法學習本段。
三、總結(jié)(板書),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寫法,復習寫法。
1、歸納復習寫法。
師:……為什么只有三個人來送行?
師:為什么只選三個人?
師:總結(jié)寫法:作者寫法上的原因,無法一個一個地來寫送別的人,也沒必要,就選了代表性人重點寫,老年、中年、少年都有了,他們就代表了朝鮮人民。比如讓同學寫《美麗的校園》……
師:今天我們復習了寫作方法,……
2、歸納板書,完善板書。
勝似親人
四、研讀4至6自然段。
1、用志愿軍的口氣讀。
2、指導朗讀。
五、小結(jié)。
板書設(shè)計
朝鮮人民 回憶 贊揚 志愿軍
大 娘 送打糕救傷員 失去親人 比山高海深
小金花 救偵察員 失去媽媽 剛 強
大 嫂 挖野菜 炸斷雙腿 深情厚誼
不是親人 勝似親人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shè)計10
【教學目標】
。薄⒅R目標:
學習課文,理解課文中親人的不同含義。
。病⒛芰δ繕耍
以讀作為突破口,以讀悟情,培養(yǎng)語感,有感情朗讀。
。、情感目標:
學習課文,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教學重點】
。、學習課文,理解課文中親人的不同含義;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志愿軍戰(zhàn)歌》音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景引入
同學們,剛才你們聽到的是志愿軍戰(zhàn)歌,當年志愿軍戰(zhàn)士就是高唱著這首歌踏上了朝鮮的土地,和朝鮮人民并肩作戰(zhàn)。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軍即將離開朝鮮回到自己的祖國,面對著許許多多送別的人們,每位志愿軍戰(zhàn)士都從心理默默的說著一句話,那就是“再見了,親人!”
二、復習舊知,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快速默讀一遍課文,想一想志愿軍戰(zhàn)士把誰稱作親人?他們?yōu)橹驹杠娮隽四男┦隆?/p>
三、合作學習,交流,體會情感
。、師:在這些事例中,哪位親人的事例給你的感受最深,就學習哪件事。怎么學呢,老師為同學提供了一個自學提示,誰來讀一讀。
課件:默讀,思考志愿軍回憶了和這位親人的哪些事?事例中的哪句話給你的感受最深,把這句話畫下來讀一讀,想一想從中體會到了什么。請你用朗讀的形式,讀出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小組交流:
誰對大娘的事例感受深,小金花、大嫂、學習相同段落的同學就近兩三人結(jié)合小組,進行交流。
。、匯報自學,讀中悟情(大娘):
師:誰對這件事感受深,讀出你的感受。誰也找的這句話讀出你的理解?同學們注意聽看他們哪讀的不一樣。
師:她是通過抓重點詞語弄懂句子的含義的,大家要向她學習這種好的方法。
老師根據(jù)學生匯報的情況重點指導。
課件: 記得五次戰(zhàn)役的時候…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點撥:結(jié)合課文想一想雪指的什么,炭指的什么。大娘冒著生命危險給戰(zhàn)士們送來的僅僅是打糕嗎,對,你們體會的真好,是他們的精神感動了志愿軍,鼓舞了志愿軍使他們的斗志倍增,頑強拚搏取得了阻擊戰(zhàn)的勝利。愿意再讀讀嗎,把大娘關(guān)心志愿軍的情感以及志愿軍拚搏的精神讀出來。誰來讀讀。
課件:我們還記得…您為我們失去了唯一的親人。
師:在這部分中還有哪件事給你感受深。
點撥:把你的感受讀出來。搶救的是誰,是和自己沒有任何血緣關(guān)系的志愿軍,失去的是和自己有血緣關(guān)系的唯一的親人,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朗讀:面對這位可親可敬的大娘,你一定有很多感受,愿意讀出你的感受嗎?(指導朗讀)我也想讀,聽聽有沒有和她讀的不一樣的地方。為什么這樣讀。
師:想像一下當時的畫面,進入情境感情就出來了。
。础R報:小金花:誰對這件事感受深。
課件:同志們傷心的…你怎么落淚了呢?
點撥:學生朗讀,失去媽媽小金花沒有哭,可是與志愿軍就要分別的時候,小金花卻落淚了你還體會到了什么
。、師:還有哪件事令你感受深。
投影:“您為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你來讀讀。
問:這樣高的代價指的是什么代價?
。、小結(jié):
學習了他們的事例后,你現(xiàn)在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選擇你感受最深的段落用你的朗讀,讀出朝鮮人民與志愿軍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感情。
四、換位感悟
1、師:聽著這樣的話看著這樣的戰(zhàn)士,如果你是大娘小金花大嫂你會對志愿軍說什么,任選其中一個角色練習說。
。、匯報:誰來說,你以誰的身份說。(還誰想說)
3、小結(jié):聽了同學的介紹,感到志愿軍為朝鮮人民也是付出了太多太多。再讀讀課題你對課題有沒有新的'理解。
4、師:那么今天就是親人送親人了,讓我們共同抒發(fā)一下對親人的依戀之情吧!
五、運用悟情
1、師:既然是親人送親人,你能不能將這段話改為朝鮮人民對志愿軍說。自己先練一練,也可以互相說說。
。病R報:
改為:再看一眼志愿軍戰(zhàn)士,讓他們再停留片刻。
。、師:志愿軍不愿走,朝鮮人民不愿他們走,因為在這片土地上灑過他們的鮮血,大娘小金花的媽媽、大嫂還有更多更多的親人為志愿軍灑過鮮血;羅盛教、邱少云、黃繼光、毛主席的愛子毛岸英等14萬志愿軍長眠在朝鮮的土地上,他們的鮮血和朝鮮人民的鮮血凝在一起。
六、渲染升華
。、師:你們說,中朝兩國人民的友誼是用什么凝成的?可稱之為偉大的友誼。
。、火車慢慢的啟動了,讓我們再讀讀最后三段,再次感受一下兩國人民那依依不舍的深情吧!
。、師:火車越去越遠,可是兩國人民的心卻是越來越近。
兩國人民共同說著一句話:“再見了,親人!”
。础煟憾嗝锤腥说膱雒,咱們來寫首詩吧,永遠記住當時的場面。出示詩句填空“血火凝深情,依依相送行。無言默默淚。
。阄乙患胰恕跋e知情深“有緣再相見“只見車影遠”“天涯若比鄰”“彼此常牽掛”。)
【板書設(shè)計】
再見了,親人
大娘
小金花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志愿軍
大嫂
【課后反思】
教學中體現(xiàn)較突出的幾點:
1、導入中的情景創(chuàng)設(shè)把學生帶入到了課文中,為學習課文作了很好的鋪墊。兩分鐘預備通過錄音機為學生放了《志愿軍戰(zhàn)歌》,伴隨著雄壯的樂曲聲,學生的情感被激活,很快的進入到情境當中。
。、從對語言的品位中,理解雪中送炭,從而進一步體會大娘對志愿軍的深情厚誼。設(shè)計的三個層次,即第一層次用讀讀出大娘是怎么把打糕送來的;第二個層次體會大娘不顧自己的生命為戰(zhàn)士們送來打糕,讀出感受。第三個層次讓學生理解雪指什么炭指什么,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shè)體會出大娘對戰(zhàn)士們的深情、對戰(zhàn)士們的愛,以及戰(zhàn)士們把大娘對他們的愛化作一種精神,在這種精神的鼓舞下戰(zhàn)士們打勝了仗。課堂教學中,層層深入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對大娘與志愿軍戰(zhàn)士之間的深情厚誼以及為什么大娘把戰(zhàn)士稱作親人的情感體會的很到位,學生情感也被調(diào)動。因此學生對這一段的朗讀,讀的有感情,學生的情感很到位。
。、重視了學生的朗讀及教師對學生讀的指導:
在學習小金花及大嫂一段時,注重了對學生的朗讀指導。例如:學生在朗讀描寫小金花的剛強的語句時,學生對小金花為媽媽報仇的決心讀的還不夠堅決,因此委婉的指出學生讀的不足及建議,通過比讀的方式激勵學生再讀。
不足:
1、對重點段的體會沒有充分體現(xiàn)出學生的自讀自悟,而是通過教師的導語引著學生體會出來的。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自主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教師要珍視學生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2、教學結(jié)構(gòu)安排的欠妥,大部分時間是指導學生學習大娘為志愿軍戰(zhàn)士送打糕和救助傷員的事情,對小金花和大嫂的學習只是以讀帶講,沒有給學生朗讀感悟的時間。學生對志愿軍與朝鮮人民之間的情感是一點一點的積聚起來的,不是只通過對一個段落的學習,感情就能體會出來的。因此對后兩個自然段的學習,也要讓學生充分的學習體會。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shè)計11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討論,理解課內(nèi)容,體會志愿軍戰(zhàn)士與朝鮮人民之間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2、能抓住重點句子進行有感情朗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背誦。
3、深刻領(lǐng)會并學習作者圍繞中心選擇典型材料進行表達的方法。
4、結(jié)合句子理解“唯一、雪中送炭”的含義,能用“雪中送炭”造句。
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圍繞中心選擇典型材料進行表達的方法。
教學準備:
投影片(分別場面圖)、磁帶(二胡曲《還鄉(xiāng)行》)、火車汽笛聲錄音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提示訓練點。
1、學生讀書思考: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ò鍟褐谐颜x鮮血凝成)
2、快讀全文思考:作者圍繞這個中心選擇了哪些材料?
。ò鍟捍竽铩⑿〗鸹、大嫂)
3、學生討論,作者為什么只選擇了這幾個材料來寫?
。ò鍟簢@選擇典型材料)
二、研讀課文,體會訓練點。
1、引導學第一段,體會學習方法。
指讀課文,出示思考題(投影)
聽讀要求:
A、用簡潔的話,說這段寫了幾件事?
B、認真思考,作者為什么要選擇這幾件事來寫?
C、邊聽邊劃,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標出來。
學生聽讀后討論,教師啟發(fā)生回答問題。
。ò鍟合囱a衣服送打糕救傷員)
(結(jié)合思考題引導學生認識到大娘與志愿軍戰(zhàn)士之間結(jié)下的'深厚情誼,進而領(lǐng)會作者選擇材料的用意)
齊讀本段的最后一句(這比山還高比海深的情誼我們怎么會忘懷?)進行句式的變換(變成陳述句)體會反問句的表達作用。
結(jié)合句子讓學生理解“唯一、雪中送炭”的意思,練習用“雪中送炭”造句。
置疑問難。
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配樂范讀----學生練讀----個別讀文)
2、結(jié)合學第一段的思考題,遵循學習第一段的思路,分組自學第二、第三段。
讓學生通過自學討論,體會出小金花和大嫂與志愿軍之間結(jié)下的深厚情誼進而領(lǐng)會作者選材上的特點。
。ò鍟壕壤贤跬谝安耍
抓住表現(xiàn)人物性格和品質(zhì)的語句,體會人物當時的心情,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教師在前三段學習的基礎(chǔ)上,運用激情語言,放錄音,投影,創(chuàng)設(shè)情境,和學生一起齊讀第四段。通過感情誦讀,把文章的感情推向高潮,加深學生對文章的深入理解。
4、針對全文進行置疑問難。
三、概括學習過程,深悟訓練點。
讓學生從理性上認識作者圍繞中心選擇典型材料進行表達的方法,認識這一寫作方法的好處。(板書:突出中心)
四、課外延伸,指導背誦。片段練習,運用訓練點。
1、向?qū)W生介紹《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書,選讀精彩段落,激發(fā)學生的背誦興趣,讓學生自由選擇背誦。
2、結(jié)合課后的練筆內(nèi)容,讓學生進行構(gòu)思。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shè)計12
【教學目標】
。薄W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封鎖、暫時、打糕、情誼、混進、爭吵、大嫂、阻擊戰(zhàn)、搗米謠、偵察員、雪中送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场⒗斫庹n文的內(nèi)容,懂得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課文重點語句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教學重點】
體會句子含著的意思,繼續(xù)學習作者是怎樣通過內(nèi)容表達思想的。
【教學難點】
透過事情體會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封鎖、暫時、打糕、情誼、混進、爭吵、大嫂、阻擊戰(zhàn)、搗米謠、偵察員、雪中送炭。
2、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nèi)容,懂得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场⒘私庹n文重點語句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教師引導學生回憶《上甘嶺》、《英雄兒女》等電影,回憶英雄邱少云在奪。常梗备叩氐膽(zhàn)斗中為了不暴露目標,烈火燒身一動不動,英勇犧牲。黃繼光為了戰(zhàn)斗的勝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敵人的槍口。這些英雄事跡,發(fā)生在什么戰(zhàn)爭時期?(抗美援朝時期)對,中國人民志愿軍為了打擊美帝侵略者和朝鮮人民并肩戰(zhàn)斗,用鮮血凝成了深厚的友誼。1958年當最后一批志愿軍撤出朝鮮回國時朝鮮人民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惜別,難舍難分的情景令人感動,今天,我們來學習這樣一篇課文。(板書課題:9、再見了,親人)
。、介紹作者魏巍和他的主要作品。
。场熒餐涣鞑殚喌降姆从晨姑涝腵資料。
4、播放《再見了,親人》情景朗讀等音像資料,感受情景。
二、布置預習
。、學習生字新詞。
2、讀通課文。
。场⒆x一讀課文,想一想,“再見了,親人”這句話是誰對誰說的,“親人”指的是哪些人。
。、討論怎樣把課文分成兩部分?依據(jù)是什么?
三、檢查預習情況
。、學生自由談談自己記憶生字、理解詞語的方法,取長補短,提高自學能力。
注意“暫、誼、混”等字在文中的讀音。
。、組詞練習
鎖( )暫( )糕( )阻( )組( )
瑣( )斬( )羔( )租( )祖( )
誼( )搗( )謠( )搖( )混( )
宜( )島( )遙( )瑤( )棍( )
耗( )嫂( )艘( )餿( )
牦( )搜( )嗖( )颼( )
。场⒂桑疵瑢W分別朗讀第一、二部分,檢查學生讀書情況。教師糾正易讀錯的字的讀音。(注意“暫時、乘機、血泊、搗米謠、混進、看守”等詞語的讀音。)
⑴ 課文是以誰的口氣寫的?(板書:志愿軍)
、 “大娘”“小金花”、“大嫂”分別代表著什么?(板書:朝鮮人民)
。础⒗砬逭n文脈絡
前三個自然段為第一部分,后三個自然段為第二部分,地點發(fā)生了變化。前三個自然段是在路上志愿軍與朝鮮人民話別回憶,后三個自然段是在車站上。
四、學習第一段
。薄⑴錁氛b讀(動畫),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一段。思考:
第一段講的是送別路上的情景,寫了哪些人與志愿軍話別?
。ò鍟捍竽铩⑿〗鸹、大嫂)
2、指讀第一自然段。
思考:這一段主要講了大娘為志愿軍做了哪幾件事?邊聽邊作記號,把大娘做的幾件事找出來。
。场W生思考后回答:
。ㄈ拢皇菐滓箾]合眼給志愿軍縫補衣服;二是在一次阻擊戰(zhàn)中,冒著炮火給志愿軍送打糕;三是在敵機轟炸時,為救志愿軍傷員,失去惟一的小孫孫。)
(板書:送打糕、救傷員、失去親人)
4、出示句子:
、 您帶著全村婦女,頂著打糕,冒著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來給我們吃。這真是“雪中送炭”!
、 “雪中送炭”什么意思(“雪中送炭”指下雪天很冷,送炭去給別人取暖,比喻在別人正急需的時候,給以支持和幫助。大娘是在志愿軍空著肚子,在陣地上跟敵人拼了三天三夜的時候,送去打糕的所以說是雪中送炭。)
、 用“雪中送炭”說一句話,教師給以及時指導,(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正愁沒辦法回家時,媽媽給我送來了雨傘,這真是雪中送炭。。
、 “八年來,您為我們花了多少心血給了我們多少慈母般的溫暖!”這句話可看出什么?(看出大娘為志愿軍做的不只是這三件事,而是把志愿軍看作自己的孩子,八年來一直給予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
。、反復讀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話
、 志愿軍是怎樣贊揚大娘對志愿軍的情誼呢?(板書:比山高海深)
、 將反問句“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的情誼,我們怎么能忘懷?”改成陳述句。體會使用反問句的好處。
五、指導朗讀
六、布置作業(yè)
。、抄寫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shè)計13
課文分析:
《再見了,親人》選自隨軍記者魏巍的《依依惜別的深情》。課文敘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軍離朝回國時與朝鮮親人依依惜別的情景,贊頌了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作者在眾多告別場面中,選取三個最有代表性的鏡頭,集中表現(xiàn)中朝人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深情厚誼。這篇文章語言優(yōu)美、情感濃郁。既是一篇出色的語言文字訓練教材,同時又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進行情感陶冶和心靈凈化的優(yōu)秀教材。
達成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懂得中朝人民的友誼是鮮血凝成的,比山還高,比海還深。
2、理解最能表達真情實感的句子,從而理解課文內(nèi)容和中心,并體會文章通過具體事例來表達中心的寫作方法。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暫時、雪中送炭”造句。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前三個自然段中選擇一段背誦。
設(shè)計特色:
1、巧用情境教學法,渲染情境,激發(fā)情感共鳴:
這篇文章所敘述的事件距今已近半個世紀,與學生生活實際有較大的距離。只有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因素,引起學生同作者情感的共鳴,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體會思想感情。本設(shè)計充分創(chuàng)設(shè)情境,使學生與作者、文本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對話。
。、運用有感情朗讀,讀中悟情,讀中悟義: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边@篇課文語言優(yōu)美、情感濃郁。宜用感情朗讀貫穿全課教學,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讀中領(lǐng)會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生動;在讀中理解志愿軍戰(zhàn)士和朝鮮人民之間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偉大友誼;在讀中感受崇高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
。、重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
課文前面的三個自然段結(jié)構(gòu)層次相同,因此可采取舉一反三的方法,通過第一自然段的學習,總結(jié)學法,再遷移學法,指導自學第二、三自然段,培養(yǎng)自學能力。
4、發(fā)揮學生想象能力:
在學習完課文的前三個自然段后,讓學生思考:在分別時,大娘、小金花、大嫂可能會對志愿軍戰(zhàn)士說些什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能力。
。怠⑶袑嵶⒁鈱W生語文實踐能力的提高:
《語文課程標(實驗稿)》中提到:“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弊鳛檎Z文教學重要內(nèi)容之一的作業(yè)布置,不能局限于課內(nèi)學習內(nèi)容中,拘泥于課本知識中,更不能把書面作業(yè)作為唯一的形式,作業(yè)布置要適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滿足學生渴望自主,渴望知識向課外延伸,跟生活接軌的需求。布置的三道實踐作業(yè),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一道完成,這也正體現(xiàn)了小學語文作業(yè)的自主性、開放性、實踐性。
設(shè)計流程:
一、音樂渲染,引入情境
1、出示紀錄片:
。保梗担澳辏保霸拢保谷,志愿軍赴朝鮮的情境。簡介時代背景。(播《志愿軍戰(zhàn)歌》)
。、檢查預習:
⑴ 交流搜集的資料,增強對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朝兩國人民友誼的了解,為學文做好鋪墊。
⑵ 通過預習,你對課文有了那些了解?
二、運用圖畫,再現(xiàn)情境
。、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實物投影課文插圖):
、 引讀:
是呀,在分別的時刻有許多朝鮮親人趕來為志愿軍送行,在送行的人流中,匆匆趕來了一位頭發(fā)花白的大娘,志愿軍趕緊迎上去,緊緊握住大娘的手,動情地說──(齊讀第一自然段)。
、 自由輕聲讀這段中最使你感動的詞句。結(jié)合背景資料和上下文理解“雪中送炭”、“唯一”。
、 個別讀重點詞句:
理解朝鮮大娘愛護志愿軍戰(zhàn)士勝過愛自己的唯一的親人,體會這是一種怎樣的情誼。
。、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 默讀二、三自然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 指導學生用學習第一段的方法(抓重點詞句理解)學習第二、三自然段。理解詞語“噩耗”、“同歸于盡”。領(lǐng)悟句子“您為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 啟發(fā)想象:
在分別時,大娘、小金花、大嫂可能會說些什么?
三、語言描繪,創(chuàng)設(shè)情境
引領(lǐng)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
。ń處熡蔑柡钋榈恼Z言作為“引語”
,誘發(fā)學生的感情,并讓學生懷著這樣的感情接讀課文。播放火車啟動聲的錄音,配以志愿軍和朝鮮人民分別的畫面,頓使學生產(chǎn)生如臨其境的感覺,學生朗讀起來聲情并茂。)
在火車站上,志愿軍和朝鮮人民真有道不完的離別話,訴不完的離別情。然而就在志愿軍和大娘她們揮淚惜別之際,火車“嗚”地啟動了,千言萬語涌上心頭,都并作一聲呼喚──(學生接讀課文)。
火車徐徐開出,那隆隆的車行聲牽動著志愿軍的心。今朝分別不知何時再見,此時,他們心中唯有希望──(學生接讀課文)。
戰(zhàn)士們依戀朝鮮的山,朝鮮的水,更依戀朝鮮的親人們!然而,無情的火車風馳電掣向前駛?cè),此時此刻,淚水模糊了雙眼,要想再說上幾句惜別的話,相距已遠,只能在心頭一遍又一遍地呼喊著──(學生接讀課文)。
四、小結(jié)延伸,體驗情境
。、再見了,親人!這不僅僅是志愿軍戰(zhàn)士的心聲,還是朝鮮人民的心聲。在朝鮮這片土地上,中朝兩國人民并肩戰(zhàn)斗,同生死,共患難,用鮮血凝成為大的友誼。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誼使中朝人民心心相連,他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讓我們深情地道出他們的心聲“再見了,親人!”
。病⒉贾米鳂I(yè):從以下語文實踐活動中任選一項:
、 班里一位同學轉(zhuǎn)學走了。請你模仿第一自然段,代他以《再見了,母!窞轭},寫一則200字左右的片斷作文。
、 誦詩:
志愿軍戰(zhàn)士在抗美援朝斗爭中,寫下了許多優(yōu)秀的詩作。請找一首有感情地朗讀。
、 推薦描寫抗美援朝的書:《誰是最可愛的人》、《三千里江山》、《凱歌聲中話友誼》。
教學反思:
《再見了,親人》是一篇敘事抒情的散文,文中采用典型事例和典型場面突出中心思想,多種句式交替使用的方法,使文章情感波瀾起伏,是一篇進行語言訓練和思想教育的好課文。由于時空距離大,學生對抗美援朝時代景景缺乏認識,加上句式復雜,因而對理解課文內(nèi)含的豐富感情,難分難舍的送別情景,中朝人民鮮血凝成的友誼,難于引起情感共鳴。因此,運用一般的講讀法,效果不好。我根據(jù)敘事抒情的散文的特點,采用“以讀激情、想象悟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學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讓學生自己讀課文,找出最讓你感動的地方,讀讀、劃劃、想想、議議。在交流時,我抓住大娘為志愿軍所做的三件事這一知識要點,引導學生在理解詞、句、段的基礎(chǔ)上,多讀、善讀、帶著感情讀,反復體會語句的意義和情味,做到“披文以入情”。我還讓學生想象大娘怎樣為志愿軍日以繼夜地洗補衣服,不顧生命危險地送打糕,背誦《游子吟》中的詩句,最后,我讓學生想象寫大娘會怎樣會跟志愿話別,將課文內(nèi)容改成志愿軍與大娘的對話,這樣以情激情,誘發(fā)學生產(chǎn)生情感共鳴,課堂效果非常好。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shè)計14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揭示課題
引導學生觀看“朝鮮人民送別志愿軍的宏大而感人的畫面,揭示課題,組織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關(guān)于“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歷史背景等文獻資料,圖片資料,為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做好鋪墊。
二、初讀課文,明確目標
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的內(nèi)容,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初步感受中朝人民依依惜別的悲壯氣氛,體味“似海深”的偉大友誼。
鼓勵學生在組內(nèi)交流學習收獲,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明確學習目標。
三、讀中悟情,以情品讀
1、鼓勵學生再讀課文,找出最令人動情的片斷,用筆畫一畫,圈一圈,哪句話,哪個詞讓人感動?為什么感動?找出最令人的片斷在小組內(nèi)交流后,在全班進行交流。
學生個人的感覺、體驗、理解各不相同,在交流過程中,允許學生各抒己見。交流內(nèi)容要尊重學生的選擇,可以交流“大嫂”一段,也可以交流“大娘”、“小金花”一段,學習的主動權(quán)完全交給學生。
重點交流以下幾個問題:
大娘一段:
(1)品讀“大娘,停住您送別的腳步吧!……永遠不會!蓖ㄟ^品讀感嘆句、疑問句、設(shè)問句,三種不同的句式,深刻領(lǐng)悟“志愿軍戰(zhàn)士”與“大娘”的“母子般”的深情。
。2)指導學生理解“冒”、“穿”、“丟下”、“唯一”幾個詞語的含義,感悟大娘為救志愿軍戰(zhàn)士忘我的,無私偉大的品格。
(3)指導讀“您說,這比山還高,比海深的情意,我們怎能忘懷?”明確句子的含義是“怎么也不能忘懷?”體味志愿軍戰(zhàn)士與大娘之間的刻苦銘心的真摯情意。
小金花一段:
。1)品讀“小金花,不要哭了……你一向是個剛強的孩子。 备形蛑驹杠姂(zhàn)士與小金花之間的“父女般”的真情,體味親人生死離別的悲壯。
。2)引導學生通過表演,理解“跺”、“抽動”、“狠狠”幾個詞的含義,入境體驗小金花的剛強性格,及對侵略者的.仇恨心理。
大嫂一段:
指導讀“您為我們付出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對中國人民的友誼?”理解句子的含義,感悟大嫂與志愿軍戰(zhàn)士之間的“姐弟”深情,大嫂的愛是付出的愛,無悔的愛。
在交流過程中,以“情”為主線,引導學生在讀中覓情、悟情、品情。以“情”為基調(diào),自讀、品讀,并適時引導學生在動情之處背誦,積累,深化對主題的理解。
四、讀中誦情,想象創(chuàng)造。
1、引導學生變換角色,入境體驗列車啟動時,志愿軍戰(zhàn)士的內(nèi)心情感,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最后三個自然段”,再次感受中朝人民之間似鴨綠江水一樣源遠流長的濃濃真情。
2、立足于學生的發(fā)展,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與想,分別后的志愿軍與小金花、大娘、大嫂是如何傳遞這種偉大的友誼的?五十年后的今天,面對感人至深的告別場面,你又有何感受?引導學生通過說一說,寫一寫,畫一畫、唱一唱等多種形式,再次感受中朝人民之間“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誼。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shè)計15
教學目的要求:
1、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從中受到國際主義教育。
2、運用抓住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從內(nèi)容中體會思想的讀書方法,練習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思想感情的,體會作者的一些表達方法。
3、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了解同一內(nèi)容說法的句子表達效果的不同。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通過讀課文,從課文內(nèi)容中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簡介背景。
1.板書課題,置疑問難:通常情況下,什么樣的人稱為親人?課文中的親人指誰?課題上的中心詞是什么?
。ㄓ懻摵竺鞔_:“親人”原指直系家屬,比喻關(guān)系密切、感情深厚的人,課文中的“親人”指大娘、小金花、大嫂,代表朝鮮人民。板書:大娘、小金花、大嫂。課題上的中心詞是“親人”。)
那他們?yōu)槭裁茨艹蔀橛H人呢?是如何成為親人的呢?
2.簡介課文的背景材料。
二、研讀課文,體會訓練點。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指名讀課文,引導學第一自然段。
結(jié)合句子讓學生理解“唯一”的意思。
再指名讀,重點指導這一段的最后兩句話的朗讀。
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個別讀、齊讀)
師生再一起齊讀最后兩句話。
問:“這樣的人能不能被稱作親人?“
3、學習第三自然段。
指名讀。代價什么意思?(指為達到一個目的而付出的物力、精力。課文指大嫂為了給志愿軍挖野菜,雙腿殘廢了)
再指名讀。
自由讀,體會為什么大嫂“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再指名讀、齊讀。體會大嫂是為了什么這樣做,所以大嫂也稱作親人。
3、學習第三自然段。
大娘是親人,大嫂是親人,小金花呢?她做了什么?我們怎么看待?指名讀。
理解“噩耗”是指不好的消息,而且不是一般的不好的消息,是關(guān)于人的生命的不好的消息。知道救老王付出的是什么樣的.代價。
自由讀。指名讀。
重點指導讀“第二天傳來……同歸于盡了!饼R讀,再齊讀。
為了一個中國戰(zhàn)士,把自己的生命奉獻了出來,這樣的人我們稱她為親人。
4、總結(jié)這三段,體會感情。
同學們,剛才我們講的這些人都是朝鮮人民,這三位就是朝鮮人民的代表,他們面對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是外國人。(板書:志愿軍)
我們來看,大娘把自己唯一的小孫孫不顧了,救了這名戰(zhàn)士;大嫂為了挖野菜給志愿軍充饑失去了雙腿,小金花為了救志愿軍偵察員老王,媽媽拉響手榴彈,跟敵人同歸于盡,我要問問同學們,朝鮮人民是不是中國人民的血緣關(guān)系的親人?是不是?
引導學生回答并板書: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5、將學生分成兩大組,表演分別時的情景。
再交換角色表演。
三、總結(jié),表演,練筆:
1、想象在告別時你是其中的一位志愿軍,你會對朝鮮人民說什么,請幾位同學上臺來表演。
2、想象在告別時朝鮮人民會對志愿軍說些什么,寫下來。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shè)計10-07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shè)計10-01
課文《再見了親人》教學設(shè)計優(yōu)秀09-02
語文教案《再見了,親人》教學設(shè)計優(yōu)秀09-09
《再見了親人》教學反思_教學反思05-19
再見了,親人10-09
《再塑生命》教學設(shè)計11-25
再見了親人反思總結(jié)10-27
《再塑生命的人》教學設(shè)計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