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設計

時間:2024-11-14 13:39:37 教學資源 投訴 投稿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yè)業(yè)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設計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百分數(shù)的認識》。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百分數(shù)的過程,體會引入百分數(shù)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數(shù)的意義,會正確讀寫百分數(shù)。

  2、通過觀察、比較、歸納等學習方法,理解百分數(shù)的意義。

  3、讓學生感悟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是密切相關的,并適時地滲透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理解百分數(shù)的意義,會正確讀寫百分數(shù)。

  教學難點:

  百分數(shù)與分數(shù)的區(qū)別。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聽說咱們班的同學為人熱情,頭腦聰明,特別的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今天老師想親自見識一下,你們有信心嗎?事情是這樣的:在一場足球比賽中,猛虎隊獲得了一次罰點球的機會,他們準備派下列三名隊員中的一名去罰點球。你認為該派哪名隊員去罰點球?老師這里有他們三個人的禿情況,咱們一起看看吧!(出示課件)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數(shù)據(jù)1:

  生1:不馬虎,因為他命中次數(shù)最多。

  生2:無法確定。罰球總次數(shù)不知道。

  師:這位同學考慮問題很全面?磥,只知道命中次數(shù)看不出他們水平的高低。關于罰球的總次數(shù)老師這里也有記錄。

  (2)出示數(shù)據(jù)2:

  問:現(xiàn)在看看,他們誰的水平高呢?

  生1:淘氣和奇思。他們失球數(shù)最少。

  師:同學們,你們認為呢?

  生2:我認為應該看他們的命中率。

  生得出90/10084/10070/100,該派7號隊員去罰點球。

  師:那么90/10084/10070/100分別表示什么?誰能用一句話概括地說一說。

  生:這三個分數(shù)表示進球個數(shù)是總球數(shù)的百分之幾。

  師:分母是100的分數(shù)比較起來一目了然。我們用這種方法解決了“派誰去罰點球的問題”,F(xiàn)在請大家用同樣的`方法幫助科技小組解決他們在進行種子實驗時遇到的問題。出示:

  品種實驗種子數(shù)/粒發(fā)芽種子數(shù)/粒

  一號205

  二號257

  三號5011

  你認為哪個品種的發(fā)芽情況最好?

  生:一號=25/100

  二號=28/100

  三號=22/100

  28/100>25/100>22/100

  二號種子發(fā)芽情況最好。

  師:誰能說一說25/100、28/100、22/100分別表示什么?

  生:25/100表示一號發(fā)芽種子數(shù)占實驗種子數(shù)的百分之幾。28/100表示二號發(fā)芽種子數(shù)占實驗種子數(shù)的百分之幾。22/100表示三號發(fā)芽種子數(shù)占實驗種子數(shù)的百分之幾。

  師:誰能用一句話概括地說一說25/100、28/100、22/100表示什么?

  生:這三個分數(shù)表示發(fā)芽種子數(shù)占實驗種子數(shù)的百分之幾。

  師:誰能用一句話概括地說一說這六個分母是100的分數(shù)表示什么?(學生如有困難,可小組合作完成。)

  生:表示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

  師: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主要內容,板書:百分數(shù)的認識像這樣表示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的分數(shù)還有另外一種寫法。以90/100為例,分子90寫成90,分數(shù)線和分母100寫成百分號。(90%)讀作:百分之九十。

  師指名學生板演84%、70%。

  師:請大家在本子上把25/100、28/100、22/100用百分數(shù)的形式寫下來,并讀一讀。

  師:結合剛才的交流,你能說一說什么是百分數(shù)嗎?(集體交流)

  師:像這樣表示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的數(shù),叫做百分數(shù)。

  師:這句話中提到了幾個數(shù)?百分數(shù)表示它們之間的一種什么關系?

  生:這句話中提到兩個數(shù),百分數(shù)表示它們之間的一種倍數(shù)關系。

  師:百分數(shù)還有兩個名字。百分數(shù)又叫百分比、百分率。這一點我們在以后的學習中會逐漸了解的。

  (3)、反饋練習

  師:百分數(shù)和我們的生活有密切的聯(lián)系,老師這兒有一些信息,大家讀一讀,并說一說這些百分數(shù)表示什么意思。

  出示39頁讀一讀,說一說。

  舉例說一說生活中的百分數(shù),并說明表示什么意義。

  (4)、探究百分數(shù)與分數(shù)的區(qū)別

  我們了解了百分數(shù)的意義:表示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又掌握了百分數(shù)的讀寫法。那百分數(shù)和分數(shù)有哪些不同之處呢?(出示)

  下面哪幾個分數(shù)可以寫成百分數(shù)的形式,哪幾個不能,為什么?

  1、第一根繩子長()米,第二根繩子的長度是它的()。

  2、媽媽買了一些葡萄,重()千克。小明吃了這些葡萄的()。

  (小組合作研究)

  全班交流后,師歸納總結。

  分數(shù)和百分數(shù)的區(qū)別:

  分數(shù)可以表示兩個數(shù)量之間的倍數(shù)關系,也可以表示某個具體數(shù)量。百分數(shù)只表示兩個數(shù)量之間的倍數(shù)關系,后面不能帶單位名稱。

  三、鞏固練習

  1、對號入座:(請選擇合適的數(shù)填空)

  55%100%120%1.7%

  .老師希望理解百分數(shù)意義的同學占全班同學的()

  .一本書已經看了45%,還剩下()沒有看。

  .開展節(jié)約活動以來,本月學校的用電量比上月減少了()。

  .某車間機器經過改良,現(xiàn)在每月產量是原來每月產量的()。

  2、比比誰最棒

  請你在20秒內寫10個不同的百分數(shù)。(教師啟發(fā)學生用百分數(shù)說一句話,讓別人猜一猜他完成的個數(shù)。)

  3、找朋友

  百發(fā)百中200%

  一箭雙雕90%

  百里挑一50%

  十拿九穩(wěn)1%

  一分為二100%

  3、完成練一練的第一題(機動題)

  四、回顧總結

  請告訴大家你這節(jié)課學習情緒的比率。愉快占()%緊張占()%遺憾占()%老師送給學生一句名言:天才=99%的汗水+1%的靈感。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設計2

  一、教材與學情分析

  百分數(shù)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shù)、小數(shù)特別是分數(shù)的概念和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百分數(shù)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也是小學數(shù)學中重要的基礎知識之一。而百分數(shù)的意義和讀寫法又是這部分內容的基礎,學生只有理解了百分數(shù)的意義,才能正確地運用它解決實際問題。所以學好本節(jié)知識是本單元的關鍵。教材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感知和理解百分數(shù)意義的過程中,知道百分數(shù)的重要性和應用的廣泛性。在總結百分數(shù)與分數(shù)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的過程中,滲透事物的相互聯(lián)系又相互區(qū)別的觀點。

  由于百分數(shù)應用的廣泛性,學生對百分數(shù)的認識并不是一無所知。但對百分數(shù)的意義還是模糊不清的,有的學生認為百分數(shù)就是分母是100的分數(shù)。因此,課前讓學生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數(shù),在課內進行交流,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從生活實際引入,引導學生體驗百分數(shù)的產生的過程,通過討論、探索、概括形成百分數(shù)的概念。采用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比較、抽象等思維方法和能力。

  二、教學目標

 。ㄒ唬、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認識百分數(shù),理解百分數(shù)的意義,能正確讀寫百分數(shù);了解百分數(shù)和分數(shù)在意義上的不同點。

 。ǘ、過程與方法:收集、整理有關百分數(shù)的信息,通過討論交流,體驗百分數(shù)的意義及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yǎng)學生分析、比較、概括等思維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感受數(shù)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價值,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

  讓學生充分體驗、理解百分數(shù)的意義。

  四、教學難點

  讓學生了解百分數(shù)和分數(shù)在意義上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百分數(shù)的含義。

  1 / 41 / 41 / 4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課前讓學生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數(shù)。

  六、教學過程

 。ㄒ唬┘と

  1.談話引入愛迪生的一句名言:天才=99%的汗水+1%的靈感。

  2.出示課件上含有百分數(shù)的圖片。

  問:你知道這些數(shù)叫什么數(shù)嗎?

  學生討論后,教師明確:像上面這樣的數(shù),如:99%、65%、34.5%、

  120%……叫做百分數(shù)。

  3.引導學生交流課前搜集到的百分數(shù)資料。

  師:同學們收集到的百分數(shù)資料可真多。】磥戆俜謹(shù)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那人們?yōu)槭裁聪矚g用百分數(shù)?用百分數(shù)有什么好處?百分數(shù)有什么含義呢?帶著這樣的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數(shù)學課堂——“百分數(shù)的認識。(板書課題)

 。ǘ┨骄啃轮

  1.感知百分數(shù)的意義。

  (1)結合課件信息,說一說每個百分數(shù)的意義。

 、俚谝环鶊D中的70%:表示棉布占這件T恤的。

 、诘诙鶊D中的38%:表示酒精占這瓶酒的。

  ……

  2.明確百分數(shù)的意義。

  (1)看看這些百分數(shù)的意義有什么共同特點呢?

  引導學生觀察,和同桌交流。

  (2)引導學生得出:

  百分數(shù)表示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板書)

  指出:正因為百分數(shù)表示的兩者之間相比的關系,所以百分數(shù)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3)讓學生同桌互相交流自己收集的百分數(shù)的意義。

  2 / 42 / 42 / 4

 。4)課件出示:學生近視率應引起高度的重視。根據(jù)去年年底的統(tǒng)計,我市學生的近視情況如下:小學生:18%

  初中生:49%

  高中生:64.2%

  讓學生體會百分數(shù)的好處,并說一說每個百分數(shù)所表示的意義。

  3.探究百分數(shù)的讀法和寫法。

  (1)探究百分數(shù)的讀法和寫法。

  師:同學們認識了百分數(shù),那百分數(shù)應該怎樣讀和寫呢?

  ①學生嘗試讀百分數(shù)。(讀作:百分之二十二)

  ②學生嘗試寫百分數(shù)。(寫作:35%)

 、塾螒。在10秒內,寫出10個不同的`百分數(shù)。

  師:你能用一個百分數(shù)來表示你完成的情況嗎?讓學生說一說。

  (2)引導學生歸納總結百分數(shù)的讀法和寫法。

 、僮x法:百分數(shù)讀作“百分之…”。

 、趯懛ǎ喊俜謹(shù)通常不寫成分數(shù)的形式,而在原來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號“%”。我們寫百分數(shù)時要注意先寫數(shù),再寫百分號“%”。寫百分號時先寫左上角的圓圈,再寫斜線,最后寫右下角的圓圈,兩個圓圈要寫得小一點,以免與數(shù)字0混淆。

  4.百分數(shù)與分數(shù)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1)觀察下面的兩道題:看哪一個分數(shù)可以用百分數(shù)表示?

  運走了一堆煤的。

  一堆煤重噸。

  問:百分數(shù)和我們學過的分數(shù)在意義上有什么區(qū)別嗎?

  (2)小組內討論交流,然后全班匯報:

  從意義上講,百分數(shù)只能表示兩個數(shù)的關系,而分數(shù)不僅可以表示兩個數(shù)的關系,還可以表示一個具體的數(shù)量。

  也就是說,分數(shù)后面可以帶單位名稱,也可以不帶單位名稱;百分數(shù)后面不可以帶單位名稱。

 。ㄈ┤の毒毩

  3 / 43 / 43 / 4

  1.課件出示趣味百分數(shù)練習題。

 、伲喊岩幻队矌烹S意拋在桌面上,正面向上的可能性接近(%)。

 、冢禾枏臇|方升起的可能(%)。

 、郏耗阏J為“海底撈針”撈到的可能性為(%)。

  2.趣味數(shù)學。(找出成語中的百分數(shù))

  百戰(zhàn)百勝十拿九穩(wěn)一箭雙雕百里挑一半壁江山

  (四)、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教材83頁1、2題。

 。鍟O計

  百分數(shù)的認識

  百分數(shù)表示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 22%

  讀作:百分之二十二百分數(shù)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之三十五寫作:35%

  4 / 44 / 44 / 4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西師版實驗教材六年級上54頁例1。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意義,能運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2、逐步培養(yǎng)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

  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有一次,熊大和熊二來到水果店,它們各出了10元,買回8個蘋果,它們商量著平分這八個蘋果。熊大和熊二可高興了。

  師:孩子們想想它們這樣分合理嗎?為什么?

  生:它們給的錢一樣多。

  師:看來分蘋果時關注的是它們出的錢。誰能告訴我,它們給出的錢的比是。

  生:它們給出的錢的比是1:1。

  師:那它們分得蘋果的比也是

  師:證明它們分得蘋果個數(shù)的比與它們出的錢的比是(一樣的)。

  2、接著,請看:

  后來,它倆又來到文具店,文具店正在搞優(yōu)惠活動,于是熊大拿出6元,熊二拿出4元,它們合起來買了15個筆記本,熊二說咱倆又平分吧!熊大瞪大了雙眼。孩子們猜猜,熊大會怎么說?

  生:它倆感情好,不會計較!

  師:你真是一個懂禮貌的孩子,會照顧弟弟妹妹,能禮讓別人。

  生:這樣分不公平。

  師:那我們怎樣分才合理呢?今天就來研究合理分配內容之按比例分配。(板書:按比例分配)

  生答:多出錢要多分,少出錢要少分。

  師:看來我們也要關注它們出的錢。

  師:那它們分得本子個數(shù)的比與錢的比有什么關系呢?

  生答:錢的比就是分得本子的比。

  師:那我們能據(jù)它們的關系解決剛才的這個問題嗎?

 、偕〗M討論分法,并闡明理由。

  ②反饋學生的分法。

  ③抽小組上臺板演,并解釋步驟。

 、軒煟和鈫幔窟有不同的方法嗎?

  4、師:剛才呀同學都開動了腦筋。一共想出了3種方法,那么哪一種才是我們今天學的按比例分配呢?

  5、怎樣檢驗解答的結果是否正確呢?

  可以用兩種方法檢驗:

 、侔亚蟮玫男艽蠛托芏值降谋緮(shù)相加,看是否等于15本筆記本。

 、诎亚蟮玫男艽蠛托芏值降腻X數(shù)寫成比并化簡,看是否等于3:2.

  6、同學們經過了剛才的計算,那想一想:什么叫按比例分配呢?(課件:什么叫按比例分配)

  7、生:把一個數(shù)量按照一定的比來進行分配,這種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8、師:(課件把一個數(shù)量按照一定的比來進行分配,這種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齊讀。師:例題中是把哪個數(shù)量拿來分配?(課件:15本筆記本)按幾比幾進行分配?(課件3:2)

  9、師:同學們,現(xiàn)在我們已經解決了一些簡單的'按比例分配的問題,你能說一說按比例分配問題的解決方法嗎?

  課件出示:完善板書:用分數(shù)的方法:

 。1)找出各部分量比,并化簡。

 。2)算出總份數(shù)。

 。3)把比轉化成分數(shù),即各部分量占總量的幾分之幾。

  (4)用總量乘各部分量占總量的幾分之幾,求出各部分量。

  三、鞏固練習

  師:孩子們,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與按比例分配有關的知識,你們想去看一看嗎?

  1.把180本課外書按4:5借給五六兩個年級。兩個年級各借多少本書?

  2.張阿姨和李阿姨去年合伙做生意,張阿姨出資10萬元,李阿姨出資30萬元。年底賺取了36萬元利潤。兩人各應分得多少利潤?

  3.拓展延伸:長方形的周長是80厘米,長和寬的比是3︰2,它的長和寬各是多少厘米?

  四、總結延伸

  師:孩子們,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太多了,我們一定要有一雙數(shù)學的眼睛,善于發(fā)現(xiàn)身邊的數(shù)學問題!今天我們就上到這里,下課。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利用百分數(shù)的意義列出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2、提高運用數(shù)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體會百分數(shù)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利用百分數(shù)的意義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用算術方法解決此類問題的算理。

  教學模式: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前幾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百分數(shù)的應用一、二”,知道了利用百分數(shù)知識可以解決很多實際問題。

  問:請同學們回憶解決百分數(shù)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板書)簡單回憶題型及解題方法。

  今天我們學習“百分數(shù)的應用(三)”。(板書課題)

  二、新授課

 。ㄒ唬┏鍪緦W習目標:根據(jù)百分數(shù)的意義,利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齊讀兩遍)

  (二)出示自學提示:(小黑板,指名讀)。

  1、自學教科書第二十八頁例題,完成下列任務。

 。1)認真看統(tǒng)計表,想想家庭收入總額包括什么?

 。2)從統(tǒng)計表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回答教科書例題中的問題(1)。

  (4)根據(jù)統(tǒng)計表和(2)中的已知條件你能找到等量關系嗎?并寫出文字等式。

 。5)理解線段圖表達的意思。

  (6)你會用其他方法解這道題嗎?試著寫出來。

  2、本課例題是哪種題型?你用什么方法解決的`。(匯報時板書)

  3、仿本課例題的解題方式,完成教科書第二十八頁1、2題。

 。ㄈ┬〗M交流

  通過自學你有什么收獲?把不懂的問題與組內成員交流。

 。ㄋ模﹨R報,指導。(匯報時適時進行德育教育和板書)

 。ㄎ澹┬〗Y。(指板書)

  三、鞏固練習

  1、繼續(xù)完成自學中的3,做完的同學到前面板演。

  2、板演的同學到前面說解題思路,其他同學糾錯。

  3、沒做完的同學課下完成,組長輔導、督促。

  四、總結

  1、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2、你完成今天的學習目標了嗎?

  3、你還有什么困惑?

  五、作業(yè):

  1、練習冊十四頁內容。

  2、學有余力的同學讀教科書第二十九頁“你知道嗎”,了解恩格爾系數(shù),并調查自己家的恩格爾系數(shù)的變化情況,體會國家經濟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設計5

  學習目標:

  1.通過豐富多彩的學習情境,使學生感悟到“折扣”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明確折扣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和“求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相同,并能正確地解答這一類應用題;

  2.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學會從數(shù)學的角度出發(fā)考慮問題,并能正確地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數(shù)學素養(yǎng);

  3.通過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群體意識,促進他們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情感。

  學習重點:

  使學生能正確地按折扣和成數(shù)進行計算,并能領會所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實用性。

  學習難點:

  使學生能夠在教學情境之中創(chuàng)造性地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

  教學設想:

  《折扣》是《分數(shù)(百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的第二教時,是在學生學習了把折扣、成數(shù)改寫成百分數(shù),以及“求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力圖體現(xiàn)“尊重學生,體現(xiàn)創(chuàng)新”和“關注生活,注重實效”的教學理念。在新課程的理念下使用舊教材,一方面,教材本身固有的學習要求還是應當達到的,另一方面,要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使他們能夠自始至終都興趣盎然地參與學習活動,并能學有所思、學有所得,教師對原有教材又不能不進行一定的開拓與創(chuàng)新。為此,我著重做好以下三點:

  1.巧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凸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2.聯(lián)系生活,加強應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shù)學素養(yǎng)。

  3.自主創(chuàng)新,改編教材,謀求師生的共同發(fā)展。

  教學過程預設: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出示雅典奧運會吉祥物“雅典娜”和“費沃斯”,說說它們的名稱,并猜測價格。(課件展示)

  二.導入新課,感悟新知。

  1.出示兩家商店中這種吉祥物的不同價格,說說你會上哪一家店購買。

  甲商店:120元

  乙商店:110元

  2.出示兩家商店不同的促銷方式:

  甲商店:底價搶購,八折起

  乙商店:六一特價,一律九折

  3.說一說:“八折”和“九折”各表示什么意思?現(xiàn)在你覺得上哪一家店購買比較合算了?為什么?

  4.這種吉祥物在這兩家店的價格究竟各是多少,我們該怎樣計算?

  [指導學生列式計算:甲商店

  120×80%=96(元)乙商店

  110×90%=99(元)]

  5.小結:剛才這道題的的實質,就是求商品原價的百分之幾是多少。

  6.試一試:

 。1)某家具商店將一種原價320元的床墊八五折出售,這種床墊的現(xiàn)

  價是多少元?

 。2)一種電視機原價每臺2600元,“五一”期間以9.5折出售。這種電視機的促銷價是多少元?

  三.簡單應用,加深體驗。

  情境展示:某兒童用品商店在兒童節(jié)期間對部分商品進行特價酬賓:

  大肚熊:原價120元,打八折;

  天文望遠鏡:原價528元,打七五折;

  筆袋:原價35元,打九折;

  電動汽車:原價156元,打六折;

  玩具機器人:原價220元,打四折;

  水杯:原價20元,打九五折;

  故事書:原價120元,打八折;

  籃球:原價78元,六五折。

  問:如果給你100元錢進這家商店購物,你將如何合理使用這100元錢?

  四: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一種飲料,大瓶裝每瓶1200毫升,10元一瓶;聽裝每聽200毫升,2元一聽。

  現(xiàn)有三家商店出售這種飲料,并推出了不同的促銷方式:

  甲商店:買一大瓶,送一聽;

  乙商店:一律九折;

  丙商店:滿30元八折優(yōu)惠。

  問:1.你喜歡上哪一家商店購買?說說你的.想法。

  2.你們班共有多少同學?如果每位同學配備200毫升飲料,共需多少飲料?

  3.這么多飲料,上哪一家店購買可以使所花費的錢最。空埻ㄟ^小組合作制訂一個購買方案。

 。ㄋ伎迹嘿徺I方案的制訂應視班級的具體情況而定。這道題具有比較開闊的思維空間,對學生而言是一種挑戰(zhàn)。要盡可能使學生感悟以下兩點:1,可以在兩家或兩家以上商店組合購買;2,用同樣多的錢買到更多的飲料。這樣這道題就具備了一定的創(chuàng)新意義)

  五.總結收獲,課后延伸。

  1.說說學了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結合學生回答小結本課內容)

  2.出示課后延伸題:

 。1)河漢村有個種糧大戶,前年收稻谷26000千克,去年比前年增產了一成五。這個種糧大戶去年比前年要多收多少稻谷?

 。2)安華鎮(zhèn)某大型襪廠2003年的產值達到了560萬元,打算2004年在此基礎上增值二成。該襪廠2004年比2003年增值多少萬元?

  說說這兩題涉及到了什么內容,回家后先獨立完成,再請家長進行檢查。

  板書設計:

  折扣應用題

  甲商店:120元

  乙商店:110元

  底價搶購,八折起

  中秋特價,一律九折

  (表示現(xiàn)價是原價的80%)

 。ū硎粳F(xiàn)價是原價的90%)

  120×80%=96(元)

  110×90%=99(元)

  教學反思

  這堂課是我曾經開設過的一堂校級公開課,課后學生與聽課教師的反響相當好。我個人認為,這堂課在以下幾方面是處理得比較成功的:

  一、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程度,關注他們的處境和感受。

  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本節(jié)課中我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征,以他們熟悉的“購物情境”導入學習,把簡單、枯燥的學習理性知識的過程變成學生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的動態(tài)過程,促使學生思維活躍地參與整個學習過程,也使課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二、注意到了數(shù)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

  “實用性”是這節(jié)課的一個顯著特點,無論是“折扣”還是“成數(shù)”,都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客觀存在,也正因為此我們才有學習和探討的必要。因此,我結合班級和上課時的實際情況組織教材,盡可能使學習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并通過課后延伸等方式,啟發(fā)學生將所學內容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進行充分的體驗和感悟,為學生提供一個更為深廣的學習空間。

  三、大膽改編教材,使課堂教學更具藝術性。

  在原教材中,這一課時的學習內容包括“折扣”和“成數(shù)”兩部分,我在教學中則選擇了小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折扣”作為主要的學習內容。至于“成數(shù)”相對而言離學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距離,但卻是學生家長所熟悉的,因此我把這一內容作為這堂課的課后延伸,讓學生在回家以后通過自學以及與家長的交流和探討自主掌握。從學生的反饋情況看,他們完全能夠做到這一點。

  當然,這堂課也有不足之處,對一些同學而言,這節(jié)課的難度較大,尤其是“合作探究”部分。雖然有小組成員間的互助互學,還是有部分同學不能按時完成學習任務。用新課程的理念教學舊教材,對于那些習慣了傳統(tǒng)教學的學生而言也是一種挑戰(zhàn),這是值得教師重新思考的。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設計6

  學情分析:

  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比的意義的理解,進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數(shù)的關系,體會化簡比的必要性,學會化簡比的方法。在這之前,學生早已學過“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最近又認識了比,初步理解了比的意義,以及比與除法、分數(shù)的關系,大部分學生能比較熟練地求比值。相對而言,實際上化簡比與求比值的方法有想通之處,那么借助知識的遷移能幫助學生順利理解掌握新知識。

  教學目標:

  1、會運用除法的性質或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化簡比。

  2、在實際情境中體會化簡比的必要性,進一步體會比的含義,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促進知識遷移,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問題的能力,發(fā)散性思維能力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比的化簡的方法;運用比的化簡,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

  嘗試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比的化簡,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要掌握化簡比的基本方法。

  進行新課

  1、出示嘗試題

  哪杯水更甜?

  談話: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為一個問題而爭論過?今天,淘氣和笑笑也因為一個問題而爭論起來,大家愿不愿意幫他們解決一下。

  課件出示主題圖:淘氣和笑笑的對話。

  淘氣說:我調制的一杯蜂蜜水用了40毫升蜂蜜、360毫升水,我的水甜。

  笑笑說:我調制的一杯蜂蜜水用了10杯蜂蜜、90杯水,我的水甜。

  師:他們倆調制的蜂蜜水到底哪一杯更甜?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

  引導學生聯(lián)系最近所學,想到用“比”來表示每個杯子中蜂蜜與水的關系。

  觀察、比較:原來的比與后來得出的`比有什么聯(lián)系與區(qū)別?得出什么是“最簡整數(shù)比”。

  2、自學課本

  師:請同學們自學課本72頁,看看教材對這部分知識是如何講解的?

  3、嘗試練習

  化簡下面各比

  15:21

  0.12:0.4

  2/3:4/5

  1:2/3

  4、學生討論

  師:一般情況下,我們怎樣化簡整數(shù)之比、小數(shù)之比、分數(shù)之比?

  5、教師講解

  1)、師:化簡比就是把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而“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的意思是比的前項和后項都要是整數(shù),并且前項和后項是互質數(shù)。.

  2)、師:一般要化簡三種類型的比:即整數(shù)之比;小數(shù)之比;分數(shù)之比,

  整數(shù)之比的化簡方法:一般根據(jù)比與分數(shù)的關系寫成分數(shù)形式,再根據(jù)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來約分。

  小數(shù)之比的化簡方法:一般根據(jù)比與除法的關系寫成除法,然后根據(jù)除法商不變的性質,給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同時乘相同的數(shù),把它們化成整數(shù)比,如果這時還不是最簡整數(shù)比,要把它們化成最簡整數(shù)比

  分數(shù)之比的化簡方法:一般根據(jù)比與除法的關系寫成除法,再乘除數(shù)的倒數(shù),轉化成整數(shù)比;烧麛(shù)比以后,如果不是最簡整數(shù)比,繼續(xù)化簡。

  3)、出示25:100,先讓學生求比值,然后化簡比

  師:求比值和化簡比的區(qū)別是什么?

  25∶100求比值的結果是1/4,讀作四分之一,化簡比的結果是1/4,讀作1比4.

 。ㄇ蟊戎稻褪乔蟆吧獭,得到的是一個數(shù),可以寫成分數(shù)、小數(shù),有時也能寫成整數(shù)。而化簡比則是為了得到一個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可以寫成真分數(shù)或假分數(shù)的形式,但是不能寫成帶分數(shù),小數(shù)或整數(shù)。)

  四、鞏固練習

  1、[課件出示]課本P72

  第1題:小蝸牛找家。

  2、[課件出示]比的化簡

  18︰24

  4/5︰7/10

  3.2︰4.8

  3︰15

  3、他們的說法對嗎?

  五、課堂作業(yè)

  1、課本P73

  第2題和第4題

  2、思考題

 。1)、4﹕8=(4+12)﹕(8+□)

  4﹕8=(4-2)﹕(8-□)

 。2)、楊樹的棵數(shù)是柳樹棵數(shù)的20%,求楊樹的棵數(shù)和柳樹棵數(shù)的比是多少?

  六、課堂小結

  師: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和問題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說出某一物體的位置。會在方格紙上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

  2.通過形式多樣的游戲與練習,讓學生熟練掌握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的方法,發(fā)展其空間觀念,初步體會到數(shù)行結合的思想,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經歷確定位置的全過程,從而掌握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從實際情景入手,引入新知,使學生學會在具體情景中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

  1、故事引入《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

  同學們大家都聽說過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吧!聰明的阿里巴巴趕走了四十大盜,和女仆莫吉娜來到了強盜們藏寶的山洞。洞的盡頭有兩扇巨大的石門,緊緊地關著,阿里巴巴和莫吉娜使出渾身的力量,可石門紋絲不動,怎么辦呢?忽然阿里巴巴看到這兩扇石門上刻著許多文字和數(shù)字。阿里巴巴笑了,他興奮地告訴莫吉娜:“我找到了打開寶庫之門的密碼了!”莫吉娜和阿里巴巴打開了寶庫的大門,把強盜的寶藏分給了鄉(xiāng)親們。那你們知道開啟寶藏的密碼嗎?

 。ㄍ瑢W們舉手)看來有的同學知道有的同學不知道,阿里巴巴看到這些數(shù)字和文字樂了,他找到了開啟寶庫的密碼,那這些數(shù)字和文字有什么關系呢?不知道密碼的同學你們想知道嗎?知道密碼的同學你們想不想知道你的答案是否正確呢?那我們這節(jié)課就來研究一下像這樣的數(shù)字。

  2.請班長起立,他們的描述準確嗎?

  剛才同學們的描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都表示的是班長的位置,有的同學說第幾組,第幾行,第幾排)

  看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組、排、行、等多種方式,還可以從不同的方位來描述物體的位置。為了我們在確定位置的時候語言達成一致,一般規(guī)定:豎排叫列,橫排叫行。

  板書:列行

  老師左手起第一組就是第一列,橫排就是第一行

  班長的位置在第4列、第3行。

  如果大家是站在老師這個位置看全班的座位,這張圖應該怎么放?(課件)

  把座位圖轉過來,班長的位置變了嗎?為什么?

 。]變,還是第四列第三行,因為老師和我們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但位置沒變)

 。ǎ玻┨骄啃轮

  指名描述自己的位置?

  同桌說說自己的位置。

  今天老師還要教你們一種更為簡潔的方法來確定位置,想知道嗎?

  板書:(3 ,5)

  你們知道,這是誰的位置嗎?

  2,5分別表示什么意思?像這樣用兩個數(shù)來表示位置,我們稱它們?yōu)閿?shù)對。(板書)

  下面我們就來研究用數(shù)對的方法來確定位置。(板書)

 。ǎ常╈柟绦轮。

 。、誰能用數(shù)對表示出自己的位置?指名兩個,說出數(shù)對的含義,板書出來。

  老師板書:(5,2),請這個同學起立,回答問題:(2,5)(5,2)這兩個數(shù)對都由數(shù)字2、5組成,他們表示的位置一樣嗎?為什么

  (兩個數(shù)字組成順序不一樣,表示的意思就不一樣)

 。隆⒗蠋煶鍪緢D中的點,相應的學生說數(shù)對,其他同學判斷對錯。

  (1,5)(4,2)(3,3)

  當出示(3,3)時,問:兩個3的意思一樣嗎?

  在我們班的位置中,這樣的數(shù)對還有嗎?

  如果有個班級最后一個同學的位置是(7,7),你知道這個班有多少人嗎?為什么?

 。ǎ矗箓,因為表示有7列,7行,所以7×7=49人)

  先讓學生在心中想好你想叫得同學的位置。

  二、通過多種練習(課件)

  三、解決上課時的難題《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

  四、小結

  教學反思:本節(jié)課,我利用一個小故事引入本節(jié)課的內容,把學生帶入一個故事的王國,并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創(chuàng)設了本班學生的座位位置的情境,要求學生描述自己的位置,潛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幾列第幾行”的.概念,讓學生從習慣上培養(yǎng)起先說“列”后說“行”的習慣,同時也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學中通過設計讓學生描述自己的位置、

  根據(jù)老師的描述找位置、根據(jù)同學的描述“猜猜他是誰”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感受到從兩個維度描述就可以確定物體的位置。然后再過度到用網格圖來表示位置,讓學生懂得從網格坐標上找到相應的位置。這樣由直觀到抽象、由易到難,符合孩子的學習特點?傊,整堂課形式多樣,使學生從多種方式感受物體的位置,同時尋求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并注重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單本節(jié)課也有不足的地方,如果讓我讓學生說出自己和前后左右的同學的位置,并從中找出規(guī)律,看看前后的兩個同學和左右的兩個同學和自己的位置有什么關系,而沒有讓學生發(fā)現(xiàn):左右的同學和自己在同一排,前后的同學和自己在同一組,這部分比較欠缺。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第78—79頁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并畫出草圖。

  2、能根據(jù)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進一步體會從三個方向觀察就可以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

  教學重點:

  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并畫出草圖。

  教學難點:

  能根據(jù)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進一步體會從三個方向觀察就可以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

  教學具準備:

  每個學生準備5個棱長5厘米的小正方體紙盒,

  教師準備5個棱長是15厘米的立方體紙盒,正方形紙板若干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師:今天我們要上一節(jié)數(shù)學課,老師卻想到了一首古詩《題西林壁》,能背下來嗎?(引導學生齊背)這首詩什么意思,你知道嗎?、2、師:大詩人蘇軾從不同的角度看廬山,看到的景象是不一樣的。

  而我們在生活也看過許許多多的物體,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看到的也會是不一樣的。

 。ㄔO計意圖:由古詩導入引人入勝,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結果是不一樣的”這一道理,并將此由生活中的現(xiàn)象引入本節(jié)課的數(shù)學探究中來。)

  3、師:老師帶來了一個搭好的立體圖形,(出示用4個搭好的)(看大屏幕)(仔細觀察)從不同的方向看,你能看到什么形狀?在題卡上畫一畫

  4、匯報: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畫的?

  正面:課件演示(平移情況)

  上面、右面,(說說怎么想,怎么畫的)

 。ㄔO計意圖:由舊知激發(fā)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同時分散難點,將不在同一平面上的2個面的畫法點撥出來,幫助掃清新知中不必要的知識障礙)

  二、探索新知。

  活動一:觀察立體圖形的形狀,并畫下來。

  1、師:現(xiàn)在老師增加了難度,看看你還能畫出來嗎?

  2、先觀察:難在哪了?

  A認識數(shù)量上增多了:(原來是幾個,現(xiàn)在是幾個?)

  師:大家數(shù)數(shù)是5個嗎?(教師鼠標點)指指被誰擋住啦?

 。ㄕJ識到有被遮擋的,課件顯示)

  師:如果把遮擋的這些立體塊變成透明的,那么被遮擋的就能看見了,是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看到的立方塊透明,感受被遮擋的立方塊與其他立方塊之間的位置關系。)

  B、數(shù)量增多,為什么就難了?(教師演示)

  (數(shù)量上的增多,會引起(帶來)形狀上的更多變化,就難了)

  師:現(xiàn)在是5個,如果是6個,7個,或者擺的更多呢,那么就更復雜了,這節(jié)課我們就只研究用5個小立方塊來搭物體(揭示課題,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難“這一切入口,激發(fā)學生認清新知的生長點(即增加了一個立體塊),通過老師的演示引導,學生的想象,感受到數(shù)目上的增加,帶來的是形式上更加多樣的變化,以幫助學生發(fā)展更高的空間想象能力。)

  3、師;現(xiàn)在難度增加了,還想解決這個問題,你有什么好辦法?(可以借助擺來幫助我們),那好,就借助手中的學具,自己擺一擺,畫一畫。

 。ㄔO計意圖:本節(jié)課的主要目標之一是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而空間觀念的發(fā)展,要以觀察物體為載體,因此,要讓學生認識到抽象的東西理解起來有困難時可以把它形象化(即通過實物的擺來觀察可以降低難度,幫助解決問題這一手段、方法)

  4、匯報:

  師:你看見的每個面是什么樣的?怎么畫的,把它擺在黑板上。

  請同學到前面邊看邊說你怎么想的,其他同學仔細看,認真聽。

  正面:師: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平移后在同一個平面上的形狀。

  上面:師:誰看到了他在觀察的時候和剛才那個同學有個不一樣的動作?為什么會有這個動作呢?

  師:A我們可以調整觀察的角度,使你正對著要觀察的面。

  B還可以怎么做?也可以轉動這個物體,讓要觀察的面對著你。

  左面:學生先說,師:結合你手中的看看,他說的對不對。

  師:如果給的不是具體的實物,而是立體圖形,看大屏幕上的,這個時候再看左面,,怎么辦?

  師:看不見的,有難度,就需要我們靠頭腦去想象,要想很好的去想象,我們可以通過大量的動手擺,仔細觀察,來幫助你豐富你的想象?磥頂[也很重要。

  (設計意圖:在學生自己解決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怎樣想的“,即觀察方法上的指導,整個過程由抽象————直觀經驗———抽象的訓練,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活動一在學生想一想,擺一擺,畫一畫,再想一想中完成。)

  5、現(xiàn)在老師給你2分鐘,用5個小立體塊自己擺圖形,再分別畫出這三個面的形狀,看誰擺的多?

  用手勢告訴我,你們都擺了幾種?

  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同學們擺了這么多,相信大家頭腦中會有了深刻的印象。你們畫的都對嗎?

  6、師:現(xiàn)在搞個小比賽,同桌之間,你擺一個他擺一個,然后交換過來畫出三個面的情況,再交換過來檢查,看誰畫得準,正確率高。

 。ǘ甲鰧Φ呐e手)

  7、師:老師也搭好了一個,看看你能畫出來嗎?自己動手畫,匯報:

  師:剛才老師看到有些同學沒有通過擺,直接畫出來的,沒擺怎么就能畫出來?有困難的時候,我們可以借助實物擺幫助畫出來,只有通過不斷的擺加強印象,才能最終不用擺靠想象就能畫出來。

 。ㄔO計意圖:3個練習,各有側重點,5是通過大量的擺、畫增加學生的感性經驗,在學生頭腦中通過直觀形成豐富的表象;6是對學生進行檢驗,同時強調了不僅要求畫的多,還要畫的.準,也是進一步強化訓練;7是逐步由直觀—抽象,不通過擺而是通過想象,知道每個面的形狀,整個過程,引導學生逐漸發(fā)現(xiàn)實物與他們觀察到的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小結;剛才同學們通過看實物,調整你的觀察位置或是轉動實物來觀察,不能轉動的圖形只能靠自己的想象畫出3個面的形狀,也就只由立體圖形—平面圖形,那么給你立體圖形3個面的情況,你能知道原來的立體圖形是什么樣的嗎?

  活動二:根據(jù)給出的三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

  1、出示學生畫的3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自己動手搭一搭

  匯報:(指名到前面邊擺邊說你是怎么想的)其他同學認真觀察。

  師:誰看清楚了他是怎么做的?

  這個過程也就是根據(jù)看到的不同的面的情況進行推理調整的過程。

  他是從正面先擺的,有沒有擺的方法和他不一樣的。也就是先從哪個面入手擺出基本圖形都可以,)

 。ㄔO計意圖:在獨立完成、訂正匯報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方法,不僅重結論,更重過程與方法,在經歷想一想,擺一擺,再想一想這一過程,著重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

  2、出示第2組,師:再來擺一個,試試,行不。

  師:還有和他擺的過程不一樣的嗎?比比,哪個簡單?

  (先擺數(shù)量多的,需要調整的就少,比較簡單)

  這個呢,數(shù)量相同的,自己試試。

  匯報:你是怎么知道的?還有別的途徑知道的嗎?(你真了不起)

  先擺上面看見的,也就是底層肯定不動,只是在上面進行調整)

 。〝(shù)量上相同的,先擺上面看見的)

 。ㄔO計意圖:優(yōu)化擺的方法,比較怎么擺簡單,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深化)

  2、師:給2個面,能知道它是什么樣的嗎?

  自己嘗試,匯報

  3、出示例題;判斷

  師:說說你是怎么想的?正面什么樣的?還有不同想法的嗎?

  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看來又有新的問題產生了,這是我們下節(jié)課要研究的問題。

 。ㄔO計意圖:讓學生認識到根據(jù)從兩個方向看到的圖形,不能唯一確定一個物體,發(fā)現(xiàn)新問題,結束全課。新課開始是帶著問題進入本節(jié)課,再帶著問題離開課堂,數(shù)學課堂就是一個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不斷研究解決問題的陣地。另外設計中,也有意識的體現(xiàn)由抽象(圖形)————具體(擺實物)———抽象(由圖形判斷)這樣一個通過直觀手段來解決問題,再逐步到抽象的想象問題答案這一不斷訓練過程,引導學生逐漸發(fā)現(xiàn)實物與他們觀察到的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全課總結: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能在實例的分析中理解按比分配的實際意義。

  2.初步掌握按比分配的解題方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按比分配的實際問題。

  3.通過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學習,在觀察、研討、交流中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學習和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

  理解按比分配的意義,能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比分配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自主探索解決按比分配實際問題的策略,能運用不同的方法多角度解決按比分配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課件出示:女生與男生的人數(shù)比是5:7。

  師:“女生和男生的人數(shù)比是5:7”,從這句話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設計意圖】一條簡單的現(xiàn)實生活信息,不但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實例探究

 。ㄒ唬┳灾魈剿

  1.出示:六(2)班一共有48人,女生與男生的人數(shù)比是5:7。

  師:根據(jù)這兩條信息,你能求出什么?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呢?你會算嗎?

  2.學生獨立嘗試。

  3.同桌交流。師:與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和做法,有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寫下來。(教師巡視指導)

  4.匯報:請不同做法的學生上臺板演,交流匯報。預設(1):48÷(5+7)=4(人);

  女生:4×5=20(人);

  男生:4×7=28(人)。師:介紹一下你的想法吧。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和第三步分別是什么意思?這種方法是先求什么?再算什么?

  師:還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嗎?

  預設(2):女生:(人);男生:(人)。師:這種方法中,是什么意思?呢?

  5.小結:剛才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同一個問題,我們再一起來看看(配合課件演示)。方法一是根據(jù)比的意義,看看一共分成幾份,先求出一份的數(shù)量,再算幾份的數(shù)量;方法二是根據(jù)比與分數(shù)的關系,看看男生、女生各占總人數(shù)的幾分之幾,再用分數(shù)的知識來解決。這兩種方法都不失為好方法,你更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

  【設計意圖】在引導學生探究時,沒有直接用書本上的例題,而是用了班級男生、女生人數(shù)比這一實際情況。因為是學生非常熟悉的事例,所以學生很樂意去探索、交流、實踐。這樣的.設計不僅降低了學習的難度,而且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揭示課題師:像上題這樣,把數(shù)量按一定的比來進行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分配。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按比分配。(板書課題:按比分配)

  (三)實踐嘗試出示例2:這是某種清潔劑濃縮液的稀釋瓶,瓶子上標明的比表示濃縮液和水的體積之比。按照這些比,可以配制出不同濃度的稀釋液。

  1.閱讀與理解。濃縮液和稀釋液指的是什么?(濃縮液是純清潔劑,稀釋液是加水之后的清潔劑。)師:你能用剛才的方法解決這一問題嗎?(學生獨立解題,交流匯報。)

  2.分析與解答。預設(1):每份是500÷5=100(mL),濃縮液有100×1=100(mL),水有100× 4=400(mL)。師:這里的5表示什么?(把總體積平均分成5份。)

  預設(2):濃縮液有(mL),水有(mL)。師:表示什么?(濃縮液占總體積的;)呢?(水占總體積的。)

  3.回顧與反思。師:可以用怎樣的方法對結果進行驗證?預設:看濃縮液與水的比是不是等于1:4。

  小結:體現(xiàn)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要看清楚1:4到底是哪兩個量之間的比。

  【設計意圖】把書上的例2作為嘗試題,讓學生獨立嘗試、交流,最后進行小結。這樣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審題、分析的能力,而且進一步加深對兩種方法的理解,讓學生初嘗成功的樂趣。

  三、實踐應用

  (一)基本練習

  1.師:打開教材第55頁,看第一題。

 。1)師: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獨立算一算,看誰算得又快又對。

  (2)交流:說說你的方法。

  2.出示:李伯伯家里的菜地共800平方米,他準備種黃瓜和茄子。師:請你來設計一下,可以怎么分配?

  預設一:1:1。師:如果按1:1分配,那么種黃瓜和茄子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平方米?(學生自主計算)師:通過計算,發(fā)現(xiàn)按1:1分配其實就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平均分”。是的,平均分就是按1:1分配,是按比分配中的特例。對于其余各種分配方法,都讓學生快速算一算再交流。

 。ǘ┌l(fā)展提高1.師:增加點難度行不行?我把這一題變一下。出示教材第56頁第7題:李伯伯家里的菜地共800平方米,他準備用種西紅柿,剩下的按2:1的面積比種黃瓜和茄子。三種蔬菜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平方米?(1)比較:這一題和前幾題相比,有什么不同?(2)分析:這一題是把哪個數(shù)量進行分配,按怎樣的比來分配?這個數(shù)量直接告訴我們了嗎?所以我們應該先算什么?那你會算嗎?(3)學生嘗試。(4)交流算法。師:你是怎么算的?(展示學生作業(yè))還有同學用其他方法做嗎?介紹一下你們的方法。師:這幾位同學的方法有什么共同點?有什么不同點?2.出示:學校把栽70棵樹的任務按照六年級三個班的人數(shù)分配給各班。一班有46人,二班有44人,三班有50人。三個班各應栽多少棵樹?(1)比較分析:師:這一題又有什么不一樣?沒有直接給出“比”,不能直接按比分配了,那怎么辦?師:我們可以先求出比,再按比進行分配。(2)學生獨立嘗試,交流算法。

 。ㄈ┬〗Y師:通過上面兩個問題的解答,你覺得在解答按比分配的問題時應注意什么?師:說得對,在解答這類問題時,我們要認真審題,看清楚是對哪個數(shù)量進行分配,是按什么比分配的;如果題目沒有直接給出比,我們要先根據(jù)題目信息求出比,再按比分配。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從基本練習到綜合性較強的問題,再到沒有直接給出比的題目,層層深入,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學習的樂趣和價值,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解題的能力,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在實踐的探索中驗證、品嘗自己的學習成果,再次感受成功帶來的樂趣。四、課堂總結 1.師:學到這里,誰能告訴我們,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研究了什么?說說你的收獲和感受。(指名回答)2.課外延伸。師:比在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請你課后搜集生活中的實例,編一道按比分配的題目,在下一節(jié)課中進行交流學習。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抓住“收獲”、“感受”來進行課堂總結,可以再次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培養(yǎng)評價、反思的能力,讓學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數(shù)學的魅力。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攀箤W生能根據(jù)具體條件,比較靈活地計算圓的面積。

  ⑵使學生認識圓環(huán),學會求圓環(huán)面積的計算方法。

  2.過程與方法

  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應用圓的周長公式和面積公式解決一些與生活相關的實際問題,進一步認識圖形和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shù)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難點

  求圓環(huán)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情景啟發(fā),明確目標

  1.展示20xx年5月21日日環(huán)食視頻(附件:日環(huán)食視頻)。引出課題:圓環(huán)面積

  簡單介紹圓環(huán)的形成。

  2.課件展示:生活中的圓環(huán),感受生活美。

  3.復習:圓的面積怎樣計算呢?

  (1)、已知圓的半徑為2cm,求圓的面積。

 。2)、已知圓的直徑為6cm,求圓的面積。

  4.簡單介紹圓環(huán)的相關名稱及關系:

  5.請找出下面圓環(huán)的內圓半徑(r)或外圓半徑(R):

  二、合作探究,達成目標

  大家動筆算一算。

  光盤的銀色部分是一個圓環(huán),內圓半徑是2cm,外圓半徑是6cm。它的面積是多少?

  圓環(huán)面積=外圓面-內圓面積

  3.14×62 - 3.14×22 3.14×(62 – 22)

  = 3.14×36 - 3.14×4 = 3.14×(36 – 4)

  = 113.04 – 12.56 = 3.14×32

  = 100.48(cm2)= 100.48(cm2)

  答:它的面積是100.48cm2.

  比較、分享。求環(huán)形的面積,你喜歡那種方法?

  S環(huán)=πR2-πr2 S環(huán)=π(R2-r2)

  三、變式練習,檢測目標

  1.填空:

  2.一個圓形環(huán)島的直徑是50m,中間是一個直徑為10m的圓形花壇,其它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積是多少?

  3.14×(50÷2)2-3.14×(10÷2)2

  =3.14×252-3.14×52

  =3.14×625-3.14×25

  =1962.5-78.5 3.14×[(50÷2)2-(10÷2)2]

  =1884(m2)= 3.14×[252-52]

  = 3.14×[625-25]

  = 3.14×600

  =1884(m2)

  答:草坪的占地面積是1884m2.

  3.某公園內有一座圓形噴水池,它的半徑是3m,F(xiàn)在要在噴水池周圍鋪上1m寬的甬路。甬路的.占地面積是多少m2?

  外圓半徑:1+3=4(m)

  環(huán)形面積:3.14×(4-3)

  =3.14×(16-9)

  =3.14×7

  =21.98(m)

  答:甬路的占地面積是21.98m2.

  4.環(huán)形的外圓周長是18.84cm,內圓直徑是4cm,求環(huán)形的面積

  3.14×[(18.84÷3.14÷2)2-(4÷2)2]

  =3.14×[32-22]

  =3.14×[9—4]

  =3.14×5

  =15.7(cm2)

  答:環(huán)形的面積是15.7cm2。

  四、評講總結,升華目標

  這節(jié)課你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哪些收獲?讓生說說。師用課件再現(xiàn)一次。

  1、什么樣的圖形是圓環(huán)。

  2、怎樣計算圓環(huán)的面積。

  五、課堂達標:解決問題

  1.土樓是福建、廣東等地區(qū)的一種建筑形式,被列為“世界物質文化名錄”,土樓的外圍形狀有圓形、方形橢圓形等。圭峰樓和德遜樓是福建省南靖縣兩座地面是圓環(huán)形的土樓,圭峰樓外直徑是32m,內直徑是12m。土樓的房屋占地面積是多少m2?

  2.天安門廣場前面有一個大型噴泉,噴泉的半徑為3m。國慶節(jié)快要到了,園藝師傅們在噴泉的周圍擺放了4m寬的鮮花。(1)鮮花所占面積有多大?(2)如果每平方米擺放鮮花需要50元,那么擺放這些鮮花至少需要多少元

  外圓半徑:4+3=7(m)

  環(huán)形面積:3.14×(7-3)

  =3.14×(49-9)

  =3.14×40

  =125.6(m)

  答:鮮花所占的面積有125.6m 。

  3.拓展延伸:求下列圖形的陰影部分面積。(單位:cm)

 。1)、大半圓的面積

  3.14×[(2+4)÷2]2÷2

 。3.14×9÷2

 。14.13(cm2)

  (3)、小半圓的面積

  3.14×(2÷2)2÷2

 。3.14×1÷2

 。1.57(cm2)

  答:陰影的面積是6.28cm2.

  六、布置作業(yè)

  1、右圖是一塊玉璧,外直徑是18cm,內直徑是7cm.這塊玉璧的面積是多少?

  2、右圖中的大圓半徑等于小圓的直徑,請你求出陰影部分的面積。

  3、計算下圖涂色部分的面積。(單位:厘米)

  七、課后反思

  1.本課時的教學從學生熟悉的事例出發(fā),創(chuàng)設情景,使學生基本掌握了本課的知識點,并培養(yǎng)了學生的民主、合作精神。

  2.在整節(jié)課中,自己也明白了: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參與;鼓勵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yǎng)并發(fā)展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設計11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在學習了比的意義和化簡的基礎上學習的,通過分橘子活動的實際操作為學生探索解決按一定的比分配的應用題的解題策略奠定了基礎,也為今后學習正比例積累了經驗,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與探索使學生在比較的基礎上選擇合理的解題策略,進一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情分析

  本節(jié)內容是在學生理解了比的意義,比與分數(shù)和除法的關系等有關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為了面向全體學生,本節(jié)課通過創(chuàng)設分橘子的情境,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尋找解題策略,從而理解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局限性,明確按一定的比分配的實際意義和解題策略。

  二、教學目標

  能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過程與方法:

  經歷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一些簡單問題的過程,掌握按一定的比分配的問題的解答方法。

  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數(shù)學思考方法。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進一步理解比的意義。

  難點:應用比的意義來解決實際問題。

  六、教法:

  本節(jié)課采用引導探究,轉化歸納,聯(lián)系實際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了用小棒代替分橘子的教學情境,聯(lián)系生活實際組織引導學生探究解題策略,緊抓教學難點,緊扣分數(shù)與比和除法的關系,放手讓學生解答,增加學習的趣味性,使學生明白按比例分配的合理性。

  七、學法:

  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實踐應用,練習反饋的學習方法,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了解比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從而加強了對比的意義的深刻理解,親身經歷探索解題策略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提高解題能力。

  八、存在問題:

  由于學生個體差異較大,教學在短暫的課堂要面對全體學生,還有個別學生不能順利準確的解決問題,造成教學效果的不足。

  九、改進措施:

  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加強學生全面發(fā)展,在課余時間進行個別輔導,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課堂上關注學困生,培養(yǎng)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說出某一物體的位置。會在方格紙上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

  2.通過形式多樣的游戲與練習,讓學生熟練掌握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的方法,發(fā)展其空間觀念,初步體會到數(shù)行結合的思想,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體會數(shù)學的價值,培養(yǎng)對數(shù)學的親切感。

  教學重點:使學生經歷確定位置的全過程,從而掌握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在方格紙上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 教學方法與手段:師引導、生探究 教具準備:主題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1.談話引入。

  上課時間到了 ,我們班同學坐的整整齊齊的,你能用什么樣的方法表示每個同學的位置呢? (讓每位同學寫出自己的方法并進行討論)

  2.以小組為單位匯報。

  看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組、排、行、等多種方式,為了我們在確定位置的時候語言達成一致,一般規(guī)定:豎排叫列,橫排叫行。板書:列

  行

  老師左手起第一組就是第一列…,橫排就是第一行… 還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嗎?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出示班級座次表)在這張座位圖中,你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嗎?

  師指圖:這是誰的位置?指名描述自己的位置?同桌說說自己的位置。今天老師還要教你們一種更為簡潔的方法來確定位置,想知道嗎?板書:(2,5)你們知道,這是誰的位置嗎?

 。ǎ,5)分別表示什么意思?像這樣用兩個數(shù)來表示位置,我們稱它們?yōu)閿?shù)對。(板書)

  下面我們就來研究用數(shù)對的方法來確定位置。(板書)

  2、鞏固新知。

  A、誰能用數(shù)對表示出自己的位置?指名兩個,說出數(shù)對的含義。如:老師板書(5,2),請這個同學起立,回答問題:(2,5)(5,2)這兩個數(shù)對都由數(shù)字2、5組成,他們表示的位置一樣嗎?為什么?(兩個數(shù)字組成順序不一樣,表示的意思就不一樣)

 。、老師出示圖中的點,相應的學生說數(shù)對,其他同學判斷對錯。 (1,5)(4,2)(3,3)

  當出示(3,3)時,問:兩個3的意思一樣嗎? 在我們班的位置中,這樣的數(shù)對還有嗎?

  如果有個班級最后一個同學的位置是(7,7),你知道這個班有多少人嗎?為什么?(49個,因為表示有7列,7行,所以7×7=49人)

 。、小游戲:接龍

  老師先說出一組數(shù)對,相應的同學起立,說出下一個同學的位置,以此類推。

 。摹ふ倚挛恢。

  1、收拾好你的東西,根據(jù)你手中的數(shù)對,快速找到你的新位置。

  2、出示特殊數(shù)對位置,例如(5, )、 ( ,)誰能幫助這兩個同學找到他們的位置嗎?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出示動物園示意圖。

 。1)你能表示其他場館所在的位置嗎? (2)在圖上標出下列場館的位置。 飛禽館(1,1) 猩猩館(0,3) 獅虎山(4,3) (3)周六,小紅和媽媽去動物園玩,她們的游玩路線如下 : (3,0)——(1,1)——(0,3)——(3,5)——(6,4) 請你說出她們的參觀路線。

  2、出示練習一的第1題,(9,8)這個格已經涂好了,你能接著涂一涂嗎?

 。ǎ梗福、 (12,11)、(13,0)、 (6,11)、 (5,10)、 (14,5)、 (6,9)

  3、生活中的數(shù)學

 。ǎ保┯脭(shù)對確定位置,在生活中應用廣泛,你能舉出例子嗎?教師出示:地圖、圍棋圖。

 。ǎ玻┏鍪揪毩曇坏模差},這是國際象棋,你能說一說每個棋子的位置嗎?

 。ㄋ模┗仡櫿,反思提升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位置 數(shù)對(3,5) 列,行 教學反思:本堂課,我能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從學生熟悉的座位順序出發(fā),讓學生在口述“第幾組幾個”的練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幾列第幾行”的概念,讓學生從習慣上培養(yǎng)起先說“列”后說“行”的習慣。然后再過度到用網格圖來表示位置,讓學生懂得從網格坐標上找到相應的位置。這樣由直觀到抽象、由易到難,符合孩子的學習特點。

  這是一節(jié)“應用題”的練習課。我通過“變異”的方法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題目:一堆糖果,分給幼兒園的小朋友,如果男女生共分,每人可分6個;如果只分給男生,每人可分10個;如果只分給女生,每人可以分幾個?

  教學中一般要求學生按最小公倍數(shù)的方法求出結果。當教學任務完成后,教師設問:“這道題還有別的解法嗎?”學生一下思維活躍起來。一會兒,平平說:“老師,我想出了一種新的解法,我把原題通過變異為:一項工程,甲乙合做要6天完成,如果甲隊獨做要10天完成,如果乙隊獨做要幾天完成?于是得出新解法。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評析]“變異”是指改變基本的`思維方向,把知識要點進行轉化,進行奇異的探究,從而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方法。在本例中學生正是運用了這一思維方法,才使一個用最小公倍數(shù)解答的應用題成為了一個較普通性的工程問題應用題,思維實現(xiàn)了創(chuàng)新,解法達到了最佳,可見,“變異”是實現(xiàn)創(chuàng)新的又一種方法。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當積極引導學生去尋求多種知識的變異,鼓勵學生的奇思妙想,對學生的一些超意識想象進行一分為二的評價,不能只用肯定或否定的方式去評價學生的某一思維結果,應當讓其在教師的激勵下去努力實現(xiàn)思維的創(chuàng)新與再創(chuàng)新。

  在學習《三角形內角和》這一課中,我是這樣設計和組織數(shù)學活動的:以學生對問題的定向思考為起點,通過教師的引導,以嘗試性探索為特征。創(chuàng)設良好的問題情境就構成了順利開展學習活動的主要因素。而學生的嘗試性的問題解決的探究活動,則是學習過程中的主要活動。

 。ㄗ⒁猓阂鰡栴}≠發(fā)布指令、問題意識≠簡單發(fā)問、問題化教學≠問答式教學、虛擬問題情境≠虛構問題情境、解決問題≠消滅問題。)

  例如:學習“三角形內角和”。

  一、任務呈現(xiàn)

  1、我們已經認識了什么是三角形,現(xiàn)在能否請大家來說一說,三角形有哪些特征?

  2、現(xiàn)在,請大家在紙上任意畫二個三角形。

  3、每個同學都觀察一下自己畫的三角形,它們都一樣嗎? 每個同學都將自己畫的三角形舉起來給大家看一下?它們一樣嗎?

  說一說,大家畫的這些三角形都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每個不同的三角形的角的大小都一樣嗎?

  4、現(xiàn)在你能不能猜猜看,這些三角形有什么是一樣的呢? 這些不同的三角形的角的大小不一樣,那么,將每個三角形的三個角加起來后,它們的大小可能會一樣嗎?

  猜測:

  一樣

  不一樣

  不能確定 你準備用什么方法來驗證自己的猜測呢?

  二、嘗試操作與探究

  1、想一想,用我們學過的哪些知識來探究,可能更方便? 可以先對自己畫的兩個三角形進行探究

  2、現(xiàn)在能不能把自己得到的結果進行一下簡單的交流? 現(xiàn)在大家得到的初步結論是什么?

  3、為什么大家得到的結論會有不同呢?

  想一想,我們剛才再用量角器進行驗證的時候,可能出現(xiàn)了什么問題?怎樣能盡可能地避免這個問題的產生?下面你們準備怎么做?

 。ㄌ崾荆河迷趺礃拥姆椒▉頊p少角的度量的時候帶來的誤差?)

  4、通過這一次操作,現(xiàn)在又得到了哪些數(shù)據(jù)?大家又獲得了什么樣的新的發(fā)現(xiàn)?能否交流一下?誰能將自己的探究觀察演示給大家看?

  現(xiàn)在得到的結論是?

  5、討論一下,還能用什么方法來驗證這個結論是否正確呢?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設計13

  單元導學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根據(jù)方向和距離在平面圖上確定物體的位置;描述簡單的路線圖;繪制簡單的路線圖。

  學生之前所學的用數(shù)對確定平面圖上物體的位置是平面直角坐標系的雛形,而用方向和距離確定平面圖上物體的位置則是極坐標系的雛形。這些內容的學習,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學生將來進一步學習,平面直角坐標系、極坐標系和空間坐標系打下良好的基礎。

  通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些確定位置的感性經驗,已經能夠根據(jù)上、下、前、后、左、右和東、南、西、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等方位詞描述物體的大致位置,能夠利用數(shù)對精確地表示出平面圖上一個點或一個區(qū)域的位置。本單元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習根據(jù)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并描述簡單的路線圖,使學生進一步從方位的角度認識事物,更全面地感知和體驗周圍的事物,發(fā)展空間觀念。

  備內容

  備目標

  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會根據(jù)平面圖上一個點的位置說出它相對于觀測點的方向和距離。

  2.會根據(jù)一個點相對于觀測點的方向和距離確定這個點的具體位置。

  3.會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1.經歷位置與方向的觀察、測量、畫圖、描述等過程,感受從實踐中學習的策略和方法。

  2.通過讓學生想象出物體的方位和相互之間的`位置關系,培養(yǎng)空間觀念。

  3.通過用方向和距離來表示平面圖上一個點的位置,初步感受坐標法。

  通過生活實例學習位置與方向的知識,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學會在生活中應用數(shù)學。

  備重難點

  重點

  1.掌握根據(jù)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能根據(jù)描述在平面圖上標出物體的具體位置。

  2.能描述并繪制簡單的路線圖。

  難點

  1.能根據(jù)描述在平面圖上標出物體的具體位置。

  2.能根據(jù)描述繪制簡單的路線圖。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設計14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經歷分別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范圍抽象為點、線、區(qū)域的過程,這一內容的學習,既能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又能讓學生用它來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

  1.重視學生的實踐操作。

  動手實踐是學生獲取數(shù)學知識的一種手段,它能促進學生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中,通過讓學生動手畫一畫,使學生感知觀察的范圍隨觀察點、觀察角度的變化而變化。

  2.重視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通過汽車由遠及近行駛時司機所看到的建筑物的變化、路燈下的影子、小老鼠的安全活動范圍等引發(fā)學生討論。學生通過驗證,明確了“觀察的范圍”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懂得了用數(shù)學知識可以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感受到了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同時也體現(xiàn)了數(shù)學的地位和應用價值。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問題

  師:說一說,你在不同樓層的窗口看到的`景物有什么不同?

  預設生:樓層越高,看到的景物越多。

  師:誰知道這是什么情況?

  預設生:樓層高,看到的范圍變大了。

  師:也就是觀察的范圍變大了。我們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范圍是怎樣變化的呢?好,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觀察的范圍。(板書課題)

  課件出示:桃樹下落了一地桃子,一只小猴在墻外的樹上向墻內張望。

  師:看,小猴爬到了這個位置(A處),它能看到地上全部的桃子嗎?猜一猜小猴能看到多少個桃子?[課件出示情境圖(如下圖)]

  學生猜測各異。

  師:看來,光靠眼睛看是不準確的,你們能不能想出辦法,準確找到小猴看到多少個桃子呢?說說你的想法。

  設計意圖:在熟悉的環(huán)境作用下,學生更容易將自己的情感投入進去,所以情境引入教學就是為了能充分利用學生這一特點,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情感的紐帶作用和驅動作用,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讓學習數(shù)學成為他們自愿進行的、快樂的事情。

  探究新知,建構模型

  1.獨立思考。

  師:光靠眼睛看是不準確的,同學們可以先自己想一想,畫一畫。

  2.合作交流。

  (1)小組交流:和小組同學交流一下,看看有什么好方法。

  (2)全班交流:哪位同學能把你們小組的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學生匯報:

 、僭A點時,我們把小猴的眼睛看作“觀察點”。(板書:觀察點)

  ②阻礙小猴觀察視線的是墻,我們把阻礙視線的這個墻的頂點叫“阻礙點”。

  (板書:阻礙點)

 、蹖ⅰ坝^察點”和“阻礙點”進行連線,這條線和地面的交點,就是小猴能看到的離墻最近的點。這條線實際就是小猴的視線。

  A′點右面的部分是小猴在A處時能看到的范圍,A′點和墻之間的部分是小猴在A處時看不到的范圍,也就是觀察的盲區(qū)(如上圖)。

  (3)師提問:小猴想看到更多桃子,該怎么辦?

  生:根據(jù)我們在不同樓層看到的景物,我覺得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范圍越大,看到的桃子就越多。

  (4)師追問:如果小猴繼續(xù)往上爬,爬到B點、C點,你能找到墻內離墻最近的點嗎?(課件呈現(xiàn))

  學生獨立思考,畫一畫。

  (5)反饋:結合學生的想法,觀察課件動畫,幫助理解。

  3.建立模型。

  (1)師生小結:先看觀察點,再找阻礙點,連接這兩點,延長到地面的交點,確定觀察的范圍。

  師:我們把三次觀察的結果放在一起,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預設生: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多,說明小猴觀察到的范圍就越大。

  師:可見,觀察點的位置越高,觀察到的范圍越大。(板書:觀察點的位置越高,觀察到的范圍越大)

  (2)聯(lián)系古詩:你能從數(shù)學的角度來探究“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道理嗎?(說明了“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

  北師大,小學數(shù)學,教學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設計15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呈現(xiàn)的是笑笑家的家庭支出情況,所以課前讓學生了解生活中有關百分數(shù)的知識,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調查的過程中,接觸到更多的實際生活中的百分數(shù),認識到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使學生從中了解百分數(shù)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讓學生在討論、交流解題過程與方法的過程中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在討論、交流中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課堂活動卡

  學生準備 課前收集的生活中有關百分數(shù)的知識

  教學過程

  ⊙直接導入

  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體會到了百分數(shù)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請同學們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方面能用到百分數(shù)?

  設計意圖:開門見山,直接導入,既讓學生瞬間回顧了前面所學的知識,又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制造了一個積極動腦的氣氛,讓學生能快速地進入到探究新知的學習中來。

  ⊙自學探究

  課件出示例題。

  笑笑家20xx年食品支出總額占家庭總支出的55%,其他支出總額占家庭總支出的45%。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620元。笑笑家的家庭總支出是多少元?

  師:例題呈現(xiàn)的就是生活中用到百分數(shù)的事例,請同學們自由讀題,理解題意。

  1.自學指導。

  (1)嘗試畫線段圖分析題意,找出等量關系。

  (2)選擇合適的方法解決問題。

  (3)你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2.學生獨立探索解題方法,教師巡視指導。

  3.引導學生對比教材93頁的方法,梳理自己的解題思路。

  4.與同桌交流自己的解題方法。

  5.展示解題過程。

  (1)指名板演解題過程。

  方法一 解:設笑笑家20xx年的總支出是x元,那么食品支出是55%x元,其他支出是45%x元。

  55%x-45%x=620

  10%x=620

  x=6200

  方法二 620÷(55%-45%)

 。620÷10%

  =6200(元)

  答:笑笑家的家庭總支出是6200元。

  (2)其他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

  預設

  生1:為什么設笑笑家的總支出是x元?

  生2:“55%-45%”表示什么意思?

  生3:為什么用“620÷(55%-45%)”呢?

  設計意圖:通過自學指導學生獨立探索解題方法;給學生充分的自學空間,利于學生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解決問題后對照教材,不僅能驗證自己的解題思路是否正確,而且也完善了自己的思考過程,與同桌的交流更優(yōu)化了自己的思考過程。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設計03-14

數(shù)學上冊《上下》教學設計03-26

小學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設計06-17

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扇形》教學設計09-20

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工程問題教學設計03-07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設計15篇06-01

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圓的周長》教學設計03-07

小學上冊六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06-27

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圓的面積》教學設計07-24

小學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設計15篇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