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時間:2024-11-21 17:41:03 教學資源 投訴 投稿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精)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大家知道規(guī)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精)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蘇教版第一冊教科書第30~31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活動中經歷2、3、4、5各數分與合的學習過程,體會分與合的思想,并且能從3、4、5各數的一種分法推想出另外一種分法。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合作學習的意識和動手實踐的能力。

  3、讓學生在與同伴的相互交流中探索簡單規(guī)律,逐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通過合作、操作,讓學生自主探究出2、3、4、5各數的分與合。

  教學難點:如何由5分成4和1,想到5分成1和4。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導入,探索新知

  1、教學4的分與合

 。1)師:小朋友,你們喜歡孫悟空嗎?老師也很喜歡。一天,孫悟空來到果園里,看,它摘了幾個桃子?孫悟空想考考大家。把4只桃子放在兩個盤子里,可以怎樣放呢?

 。2)學生操作學具,初步感知4的不同分法

  師:請小朋友把4張?zhí)易涌ㄆ谧雷由戏殖?堆,表示分在2個盤子里。學生快速的分一分 。

 。3)交流反饋:

  ①師:誰來說說你把4個桃子分在兩個盤子里,是怎樣分的?(學生回答,教師相機板貼圖片)

 、谶有不同的分法嗎?(學生回答,教師板貼圖片)

 、壑笇W生看著圖,說說4可以分成幾和幾?(教師相機板書4可以分成()和()。)

 。4)觀察思考,認識幾和幾合成4

  師:假如把這2盤的桃子合起來會是幾個呢?你會說成幾和幾合成4嗎?指名口答。

 。5)體會聯(lián)系

  師:看來,根據一個形式,從上往下看4可以分成幾和幾,從下往上看幾和幾合成4。哪位小朋友最利害,看著這個形式,把這兩句話一口氣說給大家聽?指名說一說。

  (6)體會有序規(guī)律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4的這些分與合,想一想,我們怎么樣分桃子,才能把4的分與合一個不漏的都找出來?(學生回答,教師調整板貼。)

  學生看圖有序的讀一讀4的分與合。

  2、教學“試一試”

  (1)提出問題

  師:看到聰明的你們能一個不漏地說出4可以分成幾和幾,幾和幾合成4,孫悟空可不服氣了,還想考考大家,你們有信心嗎?

  師:看,這次又讓我們分什么了?有幾個?

 。2)學生小組操作學具

  ①想一想:5個花片可以分成幾個和幾個?快速的分一分。有沒有別的分法?

 、诳凑l的本事最大,能把5的'所有的分法有序的一個不漏的都找出來。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3)交流反饋

  師:誰來把5個花片的所有的分法都告訴大家(學生回答,多媒體出示花片)。

 、儆行虻姆至怂拇位ㄆ,得到了5的所有分與合。

 、诜侄位ㄆ,找出5的所有分與合。

  師:誰聽出來了,5的這兩種分法他是怎么找出來的?

  ③讀一讀5的分與合

  三、想想做做,鞏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題

  請小朋友把書翻到第31頁,找到這樣的第1題。用小手指好。

 、 拿出2個花片分一分,看看2可以分成幾和幾,再在下面的方框里填一填。

 、 誰來說2可以分成幾和幾。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 這次又該拿出幾個花片分,先分一分,再把結果分別填在這里的兩個方框里。

  2、“想想做做”第2題

 。1)示范游戲規(guī)則

  教師與一生示范游戲方法。

 。2)教師與全體學生做游戲。

 。3)同桌兩人玩游戲。提出要求:先出的小朋友要想好,同桌出哪個數,檢查他出的對不對。

  反饋:指名兩人玩游戲。

  老師建議:小朋友課后同桌兩人也可以一起玩這個游戲。

  3、“想想做做”第3題

 。1)師:在游戲中可以玩得很開心,還能很快的掌握2、3、4、5的分與合。

  看,小貨車上也有這些數的分與合。,誰來說說,從圖上你看懂了什么?(豎著填的2個數合成車頭上的數字4)

 。2)這節(jié)貨車上只有下面的一個數,上面應該填幾?指明口答后再填寫。

  (3)這列貨車上少掉的數請小朋友自己獨立填寫。比一比,誰填寫的又對又快。

  (4)反饋:誰來說這兒填幾,你是怎么想的?

  (5)讀一讀,體會規(guī)律

  (6)發(fā)現規(guī)律

  師:看著第1列貨車上4的分法,發(fā)現了什么?

  師:真象孫悟空的火眼金睛,把小貨車上藏的小秘密都找到了。我們看4分的時候,是很有規(guī)律的,第一次分成了 1和幾,第二次分成了2和幾,第三次分成了3和幾。從小到大分出來……這樣有順序地分就可以讓小朋友更快的掌握。

  (7)請小朋友用這樣有序的分法閉上眼睛說一說,記一記。

 。8)誰自豪的背給大家聽。(指兩名學生分別背4與5的分與合)

  四、全課總結

  師:小朋友,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

  回家把2~5各數的分與合說給爸爸、媽媽聽。

  五、課堂作業(yè)

  “想想做做”第5題。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感知加減法算式之間的聯(lián)系,促進計算能力的提高。

  2、在觀察操作中經歷學習過程,逐步發(fā)展探究,思考的意識能力,重視算法多樣化。

  3、能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實際問題,體會實現數學的'價值,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意識。

  教學重難點: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會十幾減6、5、4、3、2的計算方法,同時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引導:在美麗的森林里,住著聰明機靈的小老鼠和可愛的小兔子,他們是一對好朋友。有一天,太陽真好,小老鼠跑去

  和小兔玩,看見小兔子正在采蘑菇呢!

  提問:仔細看圖,你從圖上知道了些什么?

  學生答:

  1.共采了11個蘑菇。

  2.灰蘑菇有6個。

  3.藍蘑菇有5個。

  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1)一共有多少個蘑菇?6+5=11

 。2)一共有11個蘑菇,其中灰蘑菇有6個,藍蘑菇有幾個?11-6=5

 。3)一共有11個蘑菇,其中藍蘑菇有5個,灰蘑菇有幾個?11-5=6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合作探究

 。1)11-5,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小組討論交流。

  方法一:5+6=1111-5=6

  方法二:10-5=55+1=6

  方法三:11-1=1010-4=6

  從11開始往前數。

 。2)你認為哪種算法最容易?

  2、嘗試運用。

  計算11-612-313-4

 。1)提問:你是怎么算的?能用最容易的那種算法來算嗎?

  (2)交流算法。

  三、練習鞏固

  1、想想做做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交流時讓學生說說題目的意思?

  2、想想做做第2題。讓學生觀察每組題目,比一比相同與不同的地方,再算一算。

  3、想想做做第3題。算算比比

  4、想想做做第4題。讓學生看題,說說題目的意思,然后獨立完成在書上。

  5、想想做做第5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

  集體交流時說說用什么方法做的,為什么要這樣做?

  四、小結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知道怎樣計算十幾減6、5、4、3、2嗎?

  板書設計:

  十幾減6、5、4、3、2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猜測、推理等活動發(fā)現事物中簡單的排列規(guī)律。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以及發(fā)現和欣賞數學規(guī)律美的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規(guī)律的含義,掌握找規(guī)律的方法。

  教學難點:

  能夠表達發(fā)現的規(guī)律,并會運用規(guī)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初步感知規(guī)律

  師:孩子們,今天幾只可愛的小動物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中,你們能夠猜出它們是誰嗎?

  孩子們自由猜(小貓、小狗、小豬……)

  師評:有可能也有可能說不定吆你可真敢想希望如你所愿一切皆有可能師:它們到底是誰呢?瞧,它們來了!讓我們大聲喊出它們的名字吧!

  生:小狗小貓小狗小貓……

  師:猜猜看,接下來會是誰呢?

  生:小狗小貓

  師:孩子,能說說你的.想法嗎?

  生:有規(guī)律

  出示:規(guī)律

  師評:你們都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你們真棒!今天就讓我們帶著這雙會發(fā)現的眼睛去“找”規(guī)律。孩子們,讓我們用心地讀一下課題,好嗎?——找規(guī)律

  二、自主探究,認識規(guī)律

  課件出示主題圖

  師:看,同學位正在舉行聯(lián)歡會呢,他們的教室多漂亮呀!仔細觀察,從圖中你都看到了什么?誰來說說看?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根據手拉手中的相關信息提出數學問題,體會小數計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交流、合作等活動,使學生體會整數的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任然適用,并能運用運算定律使計算簡便。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乘法和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靈活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

  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學情簡析與常見問題: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小數乘法的知識,以及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定律。這位本節(jié)課的學習奠定了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環(huán)節(jié)目標課件頁碼

  一、情境導入

  1、課件播放希望小學的學習條件的圖片。

  看到以上情境,你有什么感想?

  雖然希望小學學習條件艱苦,但是哪里的學生對杜順,對學習都有強烈的渴望。通過對比,我們的學校有多媒體等教學設施,我們好幸福。≡谶@樣的學習環(huán)境下,我們又要做些什么呢

  2、同學們都很有愛心,老師希望你們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加努力。某班同學們也和咱們班同學一樣有愛心,他們幫希望小學買了一些學習用品和課外讀物。

  出示教材第44頁情境圖。

  你知道他們都給希望小學的孩子們買了那些學習用品和課外讀物嗎?

  學生觀察,看圖暢談感想。

  同桌互相說一說。

  學生看情境圖后回答

  引導學生反思自我,激勵孩子們更加努力地學習。

  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應用數學的能力1,2

  二、自主探究

  1、淘氣要給希望小學的3明同學分別買1本練筆本和1個鉛筆盒,一共要話多少元?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要先求什么?然后呢?

  2、多種方法嘗試解決。

  肯定做得好的小組,你們同意以上做法嗎?誰能說一說原因。

  笑笑要給希望小學5名同學分別買1本練習本和1本數學家故事,一共要花多少元?

  你們還記得我們之前學的運算定律和運算順序嗎?

  在小數四則混合運算中,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定律也同樣適用于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同桌間互相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小組活動:有的用分步算式解決,有的用綜合算式解決,

  小組匯報結果。

  學生說明理由。

  學生嘗試獨立解決問題。

  回顧整數的'運算順序和定律

  學生舉例驗證。

  使學生主動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回顧總結通過本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學生暢談收獲。

  板書設計:

  手拉手

  方法一:2.8×3=8.4(元)方法二:(2.8+6.1)×3

  6.1×3=18.3(元)

  8.4+18.3=26.7(元)

  小數運算順序與整數相同

  整數的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也同樣適用。

  作業(yè)設計:

  3、基礎作業(yè):練一練的第1----4題

  2、選做:練一練的第5題。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5

  設計說明

  計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機械的訓練容易使學生厭煩,這是學生對數學失去興趣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本節(jié)課教學重視利用主題圖創(chuàng)設情境,在對情境中數學信息的分析上進行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

  1.情境激趣,寓教于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玩”是兒童的天性,在設計本節(jié)課時,注重讓學生從具體生活情境中獲取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并在活動中體驗數學知識,做到“在玩中學,在學中練”,完成由知識到能力的升華。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本節(jié)課教學中,讓學生借助小棒,邊操作邊進行歸納總結,將直觀操作和抽象概括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操作、觀察、分析,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小棒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質疑引新

  1.課件出示游樂園主題圖及游樂項目價格表。

  2.引導學生看圖及價格表,收集并匯報信息。

  3.組內討論并匯報:你能提出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嗎?說給大家聽一聽。

  (坐碰碰車每人20元,2人需要多少錢?坐旋轉木馬每人5元,4人需要多少錢)

  設計意圖:觀察主題圖,從圖中獲取信息,培養(yǎng)學生根據自己收集的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為后面的`教學作鋪墊。

  ⊙合作探索,學習新知

  1.學習整十數、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

 。1)課件出示教材57頁例1:坐碰碰車每人20元,3人需要多少錢?

 。2)組內討論,嘗試列式,然后匯報。

  (要解決3人需要多少錢,就是求3個20是多少,用乘法計算,列式為3×20或20×3)

 。3)擺一擺小棒,想一想:3×20或20×3的結果是多少?

 。4)課件展示學生擺小棒圖,組長匯報,教師板書:20×3=60(元)或3×20=60(元)。

  (5)各組組長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小組一:把它看成20+20+20來計算。

  小組二:2個十乘3是6個十,就是60。

  小組三:把20看成2個十,因為2×3=6,所以20×3=60。

 。6)小組討論:為什么可以把20看成2個十呢?

  (20里面的2表示2個十,2個十乘3就是6個十,就是60)

 。7)引導學生嘗試計算200×3,組內匯報,集體交流。

 。ò200×3看成2個100乘3,就等于6個100,也就是600)

 。8)小結算法。

  ①課件出示習題:

  3×7

  30×7

  300×7

  3000×7

 。▽W生集體說得數)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加深對10以內數的認識,熟練地計算10以內的加法減法,1.6.15 整理和復習|人教課標。

  2.通過復習,使學生更進一步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8頁和第79頁

  教具、學具準備

  小鹿頭飾、信卡、補充算式的減法表、課件、實物投影。

  教學設計

  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請小朋友想一想:我們本單元學過了哪些數學知識?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把學過的這些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比一比哪個小朋友學得好。

  [開課直奔主題,節(jié)省時間。激發(fā)學生參與意識。]

  聯(lián)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

  1.猜一猜。

  出示第78頁第1題主題圖。

  師:小朋友們看,圖上畫了些什么?

  生:有三個小朋友坐電梯。

  師:他們分別說些什么?你能不能根據他們的談話內容,猜一猜小男孩住在幾層?小女孩呢?

  生:小男孩住6層,小女孩住8層。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充分體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時時用數學,培養(yǎng)了學生應用知識解決身邊實際問題的能力。]

  2.聯(lián)系生活,說一說你的家住在哪道街?幾號樓?幾單元?幾層?學生踴躍發(fā)言,介紹自己的住址。

  鞏固練習,發(fā)散思維

  師:我們已經學過10以內數的組成,你都知道哪些數的組成?

  同桌兩人共同表演,用拍手或對口令的形式告訴給大家,好不好?

  學生活動,上臺展示。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出10以內各數的組成。

  [同桌合作,用身體語言表演,復習舊知,學生興趣很高,學習氣氛濃厚。]

  自行探究,找出規(guī)律

  師:咱們來做“小小郵遞員”的游戲,好嗎?

  生:好!

  請一生扮演郵遞員小鹿(頭戴頭飾,肩背郵包)。今天,小鹿送的信可真多呀!這些信的信封上寫著10以內的加法算式,如果你能算出得數是幾,就送到黑板上的幾號信箱。

  [利用學生熟悉而且感興趣的游戲形式讓同學們幫助小鹿送信,激發(fā)了全體同學的興趣,使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通過送信,達到了復習舊知的目的。]

  學生拿到信卡,認真計算后紛紛到黑板上送信。

  師:小朋友們看,黑板上的信都是10以內的加法算式,這些算式排列在一起,你們有什么感覺?

  生:感覺沒有順序,有些亂。

  師:怎么排列比較好?

  生:按一定的順序。

  (根據學生的匯報,重新排列。)

  師:這是小朋友們自己整理出的10以內數的加法表,仔細觀察,說一說,豎看、橫看、斜看,你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

  師:根據算式的特點和規(guī)律,你想想用什么辦法能很快記住它?

  [擴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思考,找出規(guī)律,小學數學教案《1.6.15 整理和復習|人教課標》。]

  小組合作,實踐操作

  在屏幕上出示如下減法表。

  [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嘗試操作,探索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讓學生廣泛參與,為各層次學生創(chuàng)設充分展示、表述自己見解的機會,體驗成功的快樂。]

  師:表中寫出一些減法算式,還有一些減法算式沒有寫出來。大家仔細觀察這個表,看它是怎樣排列的,然后按表中確定的排列順序把其余的減法算式寫出來。學生分組邊討論邊完成填表的任務。

  師:請大家根據剛才填寫算式的過程,看看表里的減法算式是怎樣排列的。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自己發(fā)現了哪些排列規(guī)律。順著表上某一行算式的順序,讓學生很快說出這些算式的得數。

  [鞏固所學方法并提高口算準確率和速度。]

  教師任意指定一些算式讓學生很快說出得數。

  學生分組活動:一個學生任意說出一個加法算式的得數,另外的.學生很快說出相應的兩個減法算式和得數。

  應用拓展,解決問題

  師:智慧爺爺也來參加我們的做題比賽了,它給我們帶來了兩道題。(課件演示:出示第79頁第5題)誰能解答出這兩道題,誰就能得到智慧爺爺的禮物。你想得到這些禮物嗎?

  生:想!

  師:好,開動腦筋,加油。

  生:動作表示。

  學生先講圖意,再說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生:7+3=10

  生:7-2=5

  [潛心設計“智慧爺爺帶來的問題”等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游戲,學生興趣盎然。通過找一找、畫一畫、說一說,使學生手、眼、口、腦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培養(yǎng)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全課總結

  小朋友們,真了不起,幫智慧爺爺解決了難題,我相信,你們不僅能學好數學,還能用好數學,解決好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教學設計說明

  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既是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重要形式。這節(jié)課安排的內容,是學生入學以來第一次系統(tǒng)整理和復習數學知識。為了使學生在頭腦里對已學過的相關內容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我在教學中精心設計了多種形式的練習,切實提高復習課的教學效率。

  在對10以內數的認識的整理和復習時,結合教材第78頁的第1、2題,引導學生全面復習10以內數的認識,并讓學生結合實際說一說自己家住在幾號樓幾單元幾號,使學生實實在在地體會到生活中的數學,切實感受數學與自己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使他們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身邊的事物。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整理“10以內的加法表”時,我注意創(chuàng)設情境,讓同學們幫助小鹿送信,激發(fā)了全體同學的興趣,使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學生們積極思維,認真計算,通過送信達到了復習舊知的目的。接著,再引導學生觀察算式的排列順序,讓學生自己說出應該怎樣排列,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掌握整理算式的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整理復習的習慣,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最后,在整理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思考,找出規(guī)律,想想怎樣才能記住它。學生的思維再次被調動起來,并在此處得以升華。

  整理減法表時,先向學生出示不完整的減法表,只在表中填出一些具有提示性作用的算式,其余的放手由學生自己去整理、填寫,讓學生直接參與到減法算式排列的過程中去,并說出自己的排列規(guī)律。這樣學生對所發(fā)現的規(guī)律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總之,在教學中,我潛心設計了“小小郵遞員”、“擊手掌”、“對口令”、“智慧爺爺帶來的問題”等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游戲,學生興趣盎然,情不自禁地互相交流,爭先發(fā)言,展示自己的計算結果。讓學生動手、動腦,發(fā)展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達到了整理復習的目的,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數學能力,感受應用數學的樂趣。

  整理和復習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對知識進行系統(tǒng)整理,建立網絡化、系統(tǒng)化的知識結構。教師把枯燥的教學內容融入游戲之中,“猜一猜”、“拍拍手”、“扮演小小郵遞員”等,使數學知識變?yōu)轷r活的富有生命的小精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進一步認識數學知識。

  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在減法表的復習中讓學生先觀察思考,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把表補充完整。這節(jié)課注意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提出問題。小組合作尋找問題答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本節(jié)課重視掌握基礎知識,落實教學目標。在課改中,既體現了改革的思想和新教法,又繼承了我們過去在教學實踐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學生達到課程標準所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多種練習形式,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達到熟練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的教學目標。老師注意知識間的相互聯(lián)系,引導學生通過“橫看、豎看、斜看,你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的方式找出規(guī)律,使學生腦子里初步建立起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為以后的整理和復習打下基礎。

  執(zhí) 教:河南省開封市開封縣街小學 程永春

  指導教師:河南省開封市教育局教研室 劉玉珠 王瑞玲

  評 析:河南省開封市開封縣街小學 王瑞玲

  1.6.15 整理和復習|人教課標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7

  設計說明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索現實世界中有關圖形與幾何的問題時,應注重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形狀、大小!皥D形與幾何”這部分內容的概念很多,在復習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參與歸納,在知識的梳理、規(guī)律的尋找、正誤的判斷中,不斷地滲透學習方法,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重視知識的梳理。

  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一起回顧學過的內容,并找出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整理成一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脈絡清晰的知識網絡,既有利于學生牢固的掌握知識,又能加強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2.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在教學過程中,結合相應的練習題,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和整理,在完成練習的.同時讓學生說說相關的概念和理論知識,而不是單純地讓學生背條條框框,讓理論指導實踐,讓實踐幫助記憶理論。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量角器、三角尺、直尺等

  教學過程

  ⊙復習舊知,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學過哪幾種角?哪幾種圖形?

  (生交流匯報)

  同學們對有關角、圖形、直線、垂線等知識很感興趣,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復習“圖形與幾何”的相關知識。

  ⊙回顧整理,建構網絡

  師:為了更好地梳理這些知識,現在請同學們打開教材看第二、三、五單元的內容,想一想這三個單元我們都學習了哪些內容,請你們對這些知識進行整理,寫出知識網絡。

  1.小組匯報交流。

  2.教師指導并歸納、總結。

  師:你們認為這三個單元哪些內容比較難?

  (生小組合作交流)

  ⊙重點復習,強化提高

  1.復習角的度量。

  (1)課件出示:①在下面的圖形中,(  )是直線,(  )是射線,(  )是線段。

 、谝韵旅娴狞c為端點,先畫出3條不同方向的射線,再想一想,還可以畫幾條射線?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初步體驗除法與生活的聯(lián)系。

  2、通過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體驗平均分的過程。

  3、通過分一分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圖片。

  學具準備:

  圓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師:在大森林里,住著小猴子一家人,有一天小猴兄弟倆遇到了一點小麻煩,爸爸買了8個桃子要分給2只小猴,該怎么分呢?小猴子們想請大家?guī)兔矸痔易,大家愿意嗎?(板書課題:分桃子)。

  二、合作分一分,探究新知識。

  活動一:請同學們用你手中的小圓片代替桃子幫他們分一分。

  1、匯報分的情況。(全班匯報,說出各種分法,并板書)。

  2、師:在這些分法中,你認為哪種分法小猴們最滿意?說說你的'想法。(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同樣多、一樣多)。

  活動二:

  (1)師:這時猴爸爸又拿出6個小木塊,請小猴分成2堆,猜猜看小猴會怎么分?(同桌互相討論)。

 。2)同學們同桌合作用小棒分一分。

  活動三:認識平均分。

 。1)師:小猴跟同學們學到了新知識非常的高興,他們準備把好消息告訴小貓,可是小貓正在為一件事發(fā)愁呢。

 。ǔ鍪荆阂12條小魚分給4只小貓,每只小貓要同樣多,怎么分?同學們幫幫它們吧。(4人小組用小棒擺一擺,說一說)。

  (2)交流匯報:12條魚平均分給4只小貓,每只小貓分到3條魚。

 。3)學生總結平均分東西的方法。結論:把每一份分得一樣多叫平均分。(板書)

  活動四:鞏固平均分。

 。1)師:小猴告別了小貓又來到小狗家,小狗也有問題沒有解決,讓我們也幫幫小狗吧!(出示題目請學生讀32頁第3題)。怎么分?誰來圈一圈。

 。2)嘗試用完整的話匯報。

  三、實踐應用。

  師:小猴在外面玩了一圈回家一看,家里來了那么多客人,猴爸爸說,快來、快來,幫爸爸擺筷子。(33頁第1題,課件出示12根筷子,學生用手中的小棒擺一擺,借助生活經驗,進一步體會平均分)。

  師:吃完飯,猴子兄弟回到自己的房間做作業(yè),弟弟不小心把鉛筆撒了一地,請大家?guī)秃镒有值芊忠环。(引導學生完成第2題)

  師:猴爸爸拿出9個汽球要平均分給4個客人,大家?guī)秃锇职址忠环。”(引導學生完成第4題)。

  四、總結全課。

  師:今天同學們幫助小猴解決了分東西的難題,小猴謝謝大家!請大家回想一下,你從中學到了那些知識?

  板書設計:

  分桃子

  1和7 2和6 3和5 4和4

  同樣多一樣多

  把每一份分的同樣多叫平均分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9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教學起點是在學生已經在三年級上學期學習了時、分、秒的相關知識,并在實際生活中積累了一些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有關年、月、日方面的知識,時常在學生的身邊環(huán)繞,并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他們的生活和學習中,可以說學生已或多或少地形成了一定的時間觀念。本單元正是在此基礎上向學生明確介紹有關年、月、日等時間單位和24時計時法等方面的知識,以及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方法。本單元內容包括:年月日等時間單位和24時計時法等方面的知識,以及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方法。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平年、閏年等方面的知識;記住每個月以及平年、閏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學生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單元教學重點:

  時間單位年、月、日和24時計時法。

  單元教學難點:

  計算一天以內經過的時間。

  單元教學關鍵:

  教學中注意聯(lián)系實際。提高學生的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閏年的基本含義以及相互關系。

  單元課時安排:

  5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6——49頁上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他們之間的關系;知道平年、閏年等方面的知識;記住每個月以及平年、閏年各有多少天。

  2、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時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和判斷推理的能力。

  3、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知識,并產生積極學習數學的興趣。教教學重點: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掌握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教學難點:

  計算一年內有多少日。發(fā)現并掌握平閏年的判斷方法。

  教學準備:

  年歷卡、課件

  教學過程:

  一、口算:

  56÷7=86—49=300×8=33—25=54+28=67+23=600×4=82÷9=72—16=52—28=

  二、導入新課

  1、故事導題

  故事發(fā)生在20xx年3月15日,有一個罪犯逃到了深圳。他拿著一張簽發(fā)日期是20xx年2月29日的邊境通行證,在深圳海關準備入關。盡管他經過整容,變了模樣,可還是被檢查證件的武警叔叔一眼識破,將他扣留。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原因嗎?

  2.同學們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嗎?學習了“年月日”的.知識你就清楚了。(板書課題)

  3.年、月、日是表示時間的單位,我們以前還學過哪些時間單位呢?(時分秒)時分秒是表示時間較短的單位,年月日是表示時間較長的單位。

  二、探究新知

  1、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生活中年月日的應用。

 。1)課件展示書上提供的各個情景,讓學生說說呈現的是什么情景,這些情景發(fā)生在什么時間?然后讓學生進行有效回憶:“你還知道哪些有意義的日子,可以向其他小朋友介紹介紹嗎”?

  (2)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年、月、日?(報紙上、日記里、食品和藥品標簽上的保質期。)

 。3)根據你的生活經歷說一說一年、一月、一日有多長。

  2、合作探究,認識大月、小月和二月。

  師生拿出預先準備好的年歷。教學生學會看年歷。小組合作,根據問題合作探究:一年有幾個月?每個月的天數都一樣嗎?哪幾個月31天?哪幾個月30天?二月有多少天?

  師說明:我們把每個月的天數是31天的幾個月叫做大月,把每個月的天數是30天的這幾個月叫做小月。

  分別找出:兒童節(jié)、元旦、國慶節(jié)、教師節(jié)、勞動節(jié)、婦女節(jié)的月、日,說出今年這些節(jié)日是星期幾。用鉛筆在今年的年歷上圈出自己生日是幾月幾日,說出那天是星期幾。

  3.探究記憶,大月、小月天數的方法。

  師提問:你覺得大月、小月的天數對我們有用嗎?怎樣才能很快的記住大月、小月的天數呢?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介紹用拳頭記憶大月、小月的方法:舉起左手拳頭,背向自己,數月份。凸的是大月,凹的是小月。注意八月份要從數一月份的地方數起。

  讓學生朗讀記大月的歌訣;“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完成做一做。

  4.梳理知識,基礎練習。

 。1)搶答:大月有哪幾個月?每個月有多少天?小月有哪幾個月?每個月有多少天?你出生在哪個月?那個月是大月還是小月?老師出生在11月,這個月是大月還是小月?

  (2)小游戲(判斷大小月)游戲規(guī)則:大月舉右手,小月舉左手。3月、9月、2月……

  5、認識平年和閏年。

  問:二月有多少天?一定是28天嗎?(出示幾張不同年份的年歷)使學生明確: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閏年。

  學生出題“考”老師。由學生根據年歷卡說出年份,老師判斷是平年還是閏年,2月有多少天?(引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

  師說明:其實,閏年和平年的年份也是有規(guī)律的。引導學生四人小組合作探究:認真觀察做一做的月歷,你發(fā)現了什么?提問:你能按規(guī)律再寫幾個閏年嗎?每幾年里有一個閏年?

  師小結: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是閏年!耙话恪闭f明還有特殊的情況。如果公歷年份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

  下列年份中,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閏年?

  1605 1840 1902 1944 1955

  2100 1976 1987 1994 2400

  6、學會計算全年天數。

  先讓學生自己試著計算平年、閏年全年各有多少天,然后提問是怎么算的,有沒有比較簡便的方法。

  小結:平年365天,閏年366天。

  三、鞏固新知,應用提高。

  1、填空。

  (1)8月1日的前一天是( )月( )日。

  (2)6月30日的后一天是( )月( )日。

 。3)小星在外婆家連續(xù)住了62天,正好是兩個月,這兩個月是()月和()月。

  2、判斷。

 。1)每年都是365天。

 。2)一年中有7個大月,5個小月。

  (3)25個月就是2年多5個月。

 。4)因為1900是4的倍數,所以1900年是閏年。

  3、找規(guī)律。1月,3月,5月,7月,8月,( ),( )。

  4、小強今年12歲,可是他只過了3個生日,猜一猜他的生日是幾月幾日?

  5、故事揭謎:20xx年是平年。20xx年2月根本就沒有29日這一天,所以邊境通行證是偽造的。

  四、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嗎?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10

  教材說明

  教材讓學生觀察實物,如紅領巾、三角板、鐘面、折扇等來認識角。用一張紙折成大小不同的角,再用兩根硬紙條做成活動的角(能拉成大小不同的角)。最后抽象出角的圖形。這里不給角下任何定義,只認識角的形狀,知道角的邊和頂點,會從給出的點畫角。然后通過“做一做”進行一些鞏固角的認識的練習。如通過第1題著重使學生分清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并注意出現不同的放置位置。

  教學建議

  1.這部分內容用1課時進行教學,完成練習十七。

  2.教學角的認識時,先引導學生觀察紅領巾、三角板、鐘面上的時針與分針、折扇等實物圖形,指出哪里是角。教師可以用兩根硬紙條做一個活動角。把硬紙條拉成大小不同的角,邊演示邊說明,使學生對角的大小有一些直觀認識。再讓每個學生拿一張紙,仿照教科書上的圖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在學生有了這些感性認識以后,教師再在黑板上畫出角的圖形,說明角的各部分名稱。教師要畫出大小不同的角(包括銳角、直角和鈍角),讓學生指出這些角的邊和頂點。

  3.指導學生做“做一做”中的題目,要使學生聯(lián)系學過的知識進行判斷。第1題,通過觀察能正確區(qū)分題目里給出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如第二個圖,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兩條線相接的地方不是一個頂點,而是一段彎曲的線,所以不是角。

  4.教學畫角時,教師先說明畫的方法,做出示范,再讓學生畫。要求學生認真、仔細地畫,發(fā)現問題教師要及時指點。

  5.關于練習十七中一些習題的教學建議

  第2題,要使學生初步知道角的.大小與畫出的邊的長短沒有關系。

  題中的兩個角都是30°,要讓學生用三角板中30°的角去比一比,確認兩個角一樣大。使學生初步認識到角的大小跟畫出的邊的長短是沒有關系的。

  第3題,可讓學生在方格紙上,照著教科書上的樣子畫。

  第4*題中,左圖有3個角,中圖有7個角,右圖有8個角。做題時,要先讓學生找,必要時教師可以指點。

  練習十七最后的思考題的答案是:(3)個三角形,(3)個長方形。

  (一)教學要求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2.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ǘ┙滩恼f明

  本單元的內容是角和直角的初步認識。這些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礎上教學的。教材從引導學生觀察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所學幾何圖形,再通過學生實際操作活動,如折疊、拼擺、測量、制作學具等,加深對所學幾何圖形的認識。

  教材說明

  教材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手帕、練習本、黑板面上的角,說明這些角都是直角。再借助三角板來說明什么是直角。然后讓學生通過折紙做直角,加深對直角的認識。再說明要知道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來比一比。最后讓學生學會用三角板畫直角!白鲆蛔觥敝械牧曨},注意出變式圖形,使學生能掌握直角的特征。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11

  積的近似值

  教學內容:

  教材第66頁例9,“練一練”,第67~68頁練習十二第8~11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能根據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積的近似值。

  2.使學生了解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在小數計算中的.應用,積累求近似值的經驗,培養(yǎng)計算技能,發(fā)展數感。

  3.使學生主動參與思考與解決問題的活動,感受獲得方法的心理滿足,提高學習數學自信心。

  教學重點:

  求積的近似值。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計算下列各算式。(小黑板出示)

  2.51x0.7 2.51x5 2.51x5.7

  2、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

  指名學生回答,特別是位數不夠怎么辦?

  二、新授。

  1、教學例9。

  (1)出示例題:王大伯前年收入3.18萬元,去年的收入是前年的1.6倍。去年他家大約收入多少萬元?(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2)計算方法,列出算式。

  (3)板書:3.18×1.6≈()

  指名一人板書豎式,其余學生在練習本上計算,集體訂正。

  說一說:積怎樣保留兩位小數?

  (4)練一練。

  (5)求出下面各題積的近似值。

  得數保留一位小數:7.2×0.09 0.86×3.2

  得數保留兩位小數:0.28×0.7 5.89×3.6

  2、試一試。

  下面各題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0.25×0.73 40.32×403

  完成后,學生交流。指一人板書。

  3、練一練。

  用簡便方法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0.25×0.73×40.32×403

  三、練習鞏固。

  完成練習十二8~12題

  學生小組完成,集體講評

  四、板書設計。

  積的近似值

  3.18×1.6≈ ( )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12

  設計說明

  “億以內數的讀法”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具備了認識億以內數和讀萬以內數的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時要注意突出以下兩個方面:

  1.溫故知新,做好鋪墊,實現知識的良好遷移。

  本節(jié)課的設計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fā),通過復習數級、讀數等知識,勾起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回憶,為學習億以內數的讀法做好鋪墊,并在知識的遷移中使學生在思維能力、遷移類推能力等方面得到進步與發(fā)展。

  2.關注過程,循序漸進,由易到難。

  先教學整萬數的讀法,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按個級的讀法來讀,后面加讀一個“萬”字;在此基礎上進行非整萬數讀法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能力,并突出哪些0該讀,哪些0不該讀這一讀數中的難點;最后總結出讀數方法。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數位順序、表計數器

  學生準備

  數位順序表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按照我國的計數習慣,從()邊起,每四個數位是一級。個級上的數位有()、()、()、();萬級上的數位有()、()、()、()。

  2.讀出下面各數。

  3612236112366123

  師:上面每個數中的3各表示多少?6在每個數中各表示多少?1呢?2呢?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數的分級和萬以內數的讀法,突出個級數的讀法,有利于把個級數的讀法類推到萬級,為本節(jié)課學習含有兩級數的讀法做好鋪墊。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13

  一、教學內容:

  1、加減法的意義。

  2、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

  3、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

  4、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二、教學目標:

  1、經歷自主探索算法并與同伴合作交流計算方法的過程。

  2、在具體情境中,通過操作活動,初步理解加減法的意

  義,探索并掌握10以內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3、能正確計算得數是10以內數的加與減及連加、連減和

  加減混合,并能解決生活中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三、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熟練地進行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

  2、能正確理解加與減的意義,并能運用加與減解決簡單

  的實際問題。

  四、基本訓練內容: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加與減的意義。

  2、通過操作、畫示意圖、演示等多種方式,探索和交流

  算法。

  3、注重數的`認識和運算意義有機結合,促進學生對數的

  認識。

  五、教學具準備:

  教具:課件,實物投影儀,計數器等

  學具:各種圖形,棋子等。

  課題:一共有多少

 。ü2課時,第1課時)

  教學目的:

  1.在具體的情境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加法的含義,并學會5以內

  數的加法.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知道加法的含義,并能正確地讀出算式。

  2.會計算5以內的加法。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14

  《7的乘法口訣》: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2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利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類推能力,使學生自主經歷口訣的編制過程,了解7的乘法口訣的來源,理解7的乘法口訣的意義。

  2、掌握7的乘法口訣的特征,熟記口訣,并逐步提高靈活運用口訣的能力。

  3、通過多角度的練習,體會數學就在身邊,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自主探索

  1、引入

  教師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圖

  教師:這是同學們用七巧板拼成的圖案,都拼成了什么?

  教師:拼一個圖案要用幾塊拼板?是幾個7?怎樣列乘法算式?你能編一句乘法口訣嗎?

  教師隨學生回答板書如下:

  1個7是71×7=77×1=7一七得七

  教師:拼兩個圖案要用幾塊拼板?是幾個7?對應的乘法算式或乘法口訣是什么?

  教師繼續(xù)完成相應板書。

  教師:像這樣,同學們能根據這7個圖案試著編出其他的7的乘法口訣嗎?

  2、編制口訣

  打開課本72頁,嘗試在書上填寫。

  3、全班交流

  (1)匯報,并上黑板寫

  (2)根據學生匯報,課件出示7的乘法口訣。

  (3)檢查學生學習情況

  說一說哪個算式可以表示拼4個圖案所用的'拼板的塊數?相對應的乘法口訣是哪一句?

  拼6個圖案需要幾塊拼板?所用的乘法口訣是哪一句?根據這句乘法口訣你能聯(lián)想到哪個乘法算式?

  “五七三十五”這句口訣表示什么意思?

  “七七四十九”這句口訣為什么只能計算一道乘法式題?

  二、記憶口訣

  1、剛才經過我們共同的努力,大家編出了7的乘法口訣,下面請大家拍手齊讀口訣,讀后讓學生自己記憶口訣。

  教師:你認為7的乘法口訣中哪句容易記?為什么?

  教師講述動畫片中的情境,讓學生尋找7的乘法口訣,并運用聯(lián)想記憶口訣。

  教師:看,這些故事和生活中的俗語也能幫助我們聯(lián)想到乘法口訣。

  2、7的乘法口訣還有什么特點?

  從上往下觀察,口訣中的第一個數依次多1,第二個數都是7,積依次多7。

  教師:為什么積依次多7?

  讓學生利用發(fā)現再次記憶口訣,之后再進行對口令的游戲。

  三、靈活運用

  1、看算式說口訣

  7×3= 7×5= 7×6= 3×7+7=

  7×4= 7×7= 7×2= 7×1= 7×7-7=

  2、想一想,在我們的身邊有哪些事物、現象和故事與7有關呢?

  (1)算七星瓢蟲身上的點。

  (2)算詩的字數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首詩是本周經典誦讀古詩,你們會背嗎?學生齊背。

  這里有7嗎?你們知道詩中一共有多少個字嗎?怎么想的?

  教師:每句7個字,所以又叫“七言詩”。

  教師:加上題目一共有幾個字?怎樣列式?

  (3)編一編

  1個矮人1頂帽,7個矮人7頂帽;

  1個矮人2件衣,7個矮人()件衣;

  1個矮人3條褲,7個矮人()條褲;

  1個矮人()雙鞋,7個矮人()雙鞋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15

  一、教學分析

  乘法口訣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它是學生今后學習表內除法和多位數乘、除法的基礎。教材內容的呈現是在學生學“1—6的乘法口訣”以后。由于他們已經具有學習1—6的乘法口訣的基礎,所以教材的呈現形式沒有給出一個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訣,意在讓學生主動探索歸納出7的乘法口訣,體現了提高學生學習獨立性要求的編寫意圖。

  二、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1、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經歷7的連加過程,得出和掌握7的乘法口訣,能正確計算7的乘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使學生理解7的乘法口訣的來源,認識7的乘法口訣之間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歸納、推理,編制和掌握7的乘法口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同學合作交流的態(tài)度,并獲得成功。

  [教學重點]:能用7的乘法口訣正確計算7的乘法;

  [教學難點]:讓學生理解7的乘法口訣的形成過程,熟記并利用乘法口訣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教法和學法

  [教法]

  在深入鉆研與把握教材的'基礎上,依據《新課標》變注重知識獲得的結果為注重知識獲得的過程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發(fā)展為立足點,以自主探究為主線,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力求創(chuàng)造性地開發(fā)課程資源,合理運用教學方法,發(fā)揮學生已有的2-6的乘法口訣的基礎知識遷移作用,引導學生自我完成對7的乘法口訣的探究、編制,在初步經歷“觀察、嘗試、操作、交流、欣賞”等數學活動中形成相關的活動經驗,體驗數學創(chuàng)造的樂趣。在課堂上,力求創(chuàng)建一種開放的、浸潤的、積極互動的課堂文化,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扎實有效。在推導7的乘法口訣和討論怎樣記憶時分別運用直觀演示

  [學法]、實踐探索、觀察比較、演繹概括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讓學生自主參與編制乘法口訣的活動,明白乘法口訣的來源,掌握編制乘法口訣的方法,利用相鄰乘法口訣間的聯(lián)系來理解并記憶乘法口訣,讓學生經歷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學習用數學方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同學合作交流的態(tài)度,并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四、教學過程

  基本教學模式可以下圖來表現:

  教學流程圖:

  環(huán)節(jié)一:復習回顧,創(chuàng)設情境

  1、復習1-6的乘法口訣:

 。娔X展示三個六邊形),你會看圖列算式嗎?并用一句乘法口訣計算兩道乘法算式。(電腦畫面依次顯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及乘法口訣)

  2、情境引入:

  今天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到游樂場參觀有趣的擺帆船比賽,比賽就要開始了,大家請看(出示課件)

  擺1只小船用了7個△,擺2只這樣的小船要用幾個△?那擺3個呢?……擺7個呢?讓學生將個數填在表格里。

  師:我們一起把這一列數讀一讀。

  學生讀7、14、21、28、35、42、49。

  師:這些數都與幾有關系呢?

  (板書:7)師:從這一列數中,我們能看出:1個7是多少?2個7呢?“21”是幾個7?幾個7相加得28?……

  學生回答后教師組織學生看著屏幕中的數說一說:1個7是7,2個7是14……師:看著上面的這個表,你猜猜咱們今天要編寫幾的乘法口訣,你會編嗎?環(huán)節(jié)二:動手操作,啟發(fā)思考

  1、自主探究

  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學習方式,展開自主學習:

 。1)覺得自己能夠推導口訣的學生,開始獨立探究。

  (2)如果有困難,可以主動尋求他人幫助,可以向同學請教,也可以向老師請教。

 。3)覺得無從下手的學生,和老師一起推導7的乘法口訣。讓學生拿出學具,引導學生根據乘法的含義,分別想1個7、2個7各是多少?依次寫出乘法算式和得數,推導出第一、二句口訣。

  2、合作交流

  (1)學生小組活動。

 。2)學生小組匯報:

  ①說說你編的7的乘法口訣?(課件出示)

 、谡f說7的乘法口訣有什么特點?

 、勰阏J為7的乘法口訣哪幾句最難記?你怎樣記的?

  視頻展示其中小組所編的口訣。其余學生辨析:所編的口訣是否正確?并檢查本小組編寫的口訣是否正確。

  3、尋找規(guī)律,理解記憶口訣

 。1)大家自豪地讀一讀七的乘法口訣,尋找其中的規(guī)律。

 。2)對口令

  形式:師生對口令,生生互動,小組之間對口令,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的教學設計03-25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01-08

小學數學比教學設計10-03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01-05

【精選】小學數學教學設計07-05

(經典)小學數學教學設計09-15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01-13

小學數學的教學設計08-19

小學數學乘法教學設計05-31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優(yōu)秀)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