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什么是周長》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什么是周長》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什么是周長》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看、爬、摸、說、找、描等活動,體驗感悟周長的含義。
2.借助實際操作,結合生活情景,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探索規(guī)律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
3.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1.看一看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課件演示螞蟻爬樹葉一周——路線閃爍)
2.說一說
師:誰來說一說小螞蟻爬過的路線?
學生回答(感知“邊線”)
3.爬一爬
師:伸出你們的小手,讓我們跟著小螞蟻一起來爬一爬吧。(根據學生回答引出“樹葉一周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板書:周長)
二、動手操作,揭示概念
1.摸一摸
。1)摸樹葉的周長
先摸一摸它的周長,再同桌互相說一說這片樹葉的周長。教師指導(強調:邊線)
(2)摸桌面的周長
師:同學們能摸出樹葉的周長,那你能摸出桌面的周長嗎?
2.找一找
讓學生舉例說一說身邊物體表面的.周長。
3揭示概念
師:誰來說說什么是周長?
。ǹ偨Y)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板書:圖形一周的長度)
三、聯系生活,加深認識
師:下面讓我們一起到生活中去看看。(課件相繼播放國旗、相框、鐘面、畫、五角星。最后畫面停留在花壇,閃爍的線條不到一周)
學生看到花壇的畫面質疑:閃爍的線條表示出的不是花壇的周長。
師:為什么說這根閃爍的線條不是這個畫壇的周長?那怎樣表示這個花壇的周長呢?
四、練習鞏固,逐層提高
1.描一描(課本第45頁練一練的第1題)
師在黑板上貼出下面圖形的放大圖,指名描一描,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2.劃一劃
看大屏幕,用手比劃看到的圖形的周長(課件逐一播放1個小正方形、2個、6個、9個小正方形拼在一起的圖形)
3、比一比
。1)師:(課件出示圖1和圖2)這兩個圖形的周長一樣長嗎?為什么?
分別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2)師:(課件出示圖3)把一個長方形分成甲、乙兩個圖形,這兩個圖形的周長一樣長嗎?為什么?
(學生討論后發(fā)表意見)
。3)師:(課件出示圖4)把這個長方形分成這樣的甲、乙兩個圖形,它們的周長一樣長嗎?如果不是一樣長,誰長?長多少?
五、總結評價(略)
《什么是周長》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周長”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的內容。這一課是《數學課程標準》中“圖形與幾何”這一知識領域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在生活中的應用也十分廣泛。是在學生認識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展開的,這是學平面圖形周長的基礎。學生只有對周長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對周長的測量、計算及應用有更好的理解認識。教材通過呈現一些規(guī)則和不規(guī)則的實物和圖形幫助直觀理解周長的含義,緊接著呈現幾位同學小組討論的情景,有的用繩子圍樹葉,有的用尺子量數學書封面的邊,在掌握方法的同時進一步感悟周長的實際含義。這樣安排,一方面使學生逐步感知了周長的含義,體會到周長的概念來自于生活實際,另一方面為探索后一節(jié)課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做了準備。
【學情分析】
學生在一、二年級時已經接觸過平面圖形,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創(chuàng)設生動具體的情境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習熱情,通過描邊線,讓學生在具體操作中體會周長的概念。并通過讓學生量一量、算一算不同圖形的周長,關注學生對測量的體驗。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理解周長概念,培養(yǎng)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識,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能測量并計算三角形、長方形等圖形的周長。
過程與方法:鼓勵學生學會與人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采用不同方法測量周長。
情感與態(tài)度: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運用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周長的概念,能測量并計算三角形、長方形等圖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理解什么是一周和什么是封閉圖形,建立周長的概念。
【教學準備】多媒體、線、直尺、長方形、正方形、梯形、心形等圖形。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感知周長
1、看動畫初步感知什么是一周。
同學們,喜歡看動畫嗎?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段動畫。課件演示螞蟻繞樹葉邊沿爬一周的情景。說說你觀察到了什么?(螞蟻爬了一圈)
。◣е鴨栴}繼續(xù)欣賞)這一次請認真觀察:螞蟻是從哪兒開始的?沿著什么地方爬的?又是在哪兒結束的?(課件演示后生邊指邊說)
ppt播放小螞蟻的聲音:“我爬過一周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
師問:“同學們對周長有點感覺了嗎?找周長應該先畫出什么呢?”ppt出示“邊線”。師:“我們本節(jié)課就來學習什么是周長。”(板書:什么是周長)
2、小結:找周長時要先描出它的邊線。描邊線時要注意從哪里開始就從哪里結束。
。ㄔO計意圖:三年級的學生對于枯燥的空間與圖形的.數學內容還不是很感興趣,所以通過一個看動畫引入新課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抓住學生的好奇心來進行下一步的學習。
二、探究新知,理解周長概念
1、描一描,說一說,初步形成周長概念。
ppt出示圖形,并讓學生描出這些圖形的邊線。
小結:邊線即一周,一周的長度就是這些圖形的周長。(板書: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設計意圖:通過描邊線及判斷邊線描的是否正確這個活動,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邊線即一周,是首尾相連的,從哪開始就應該從哪里結束,為后面學習封閉圖形奠定基礎。)
教師出示圖形:圓。讓學生找這個圖形的周長。(先找出它的一周,然后測量一周的長度,這就是這兩個圖形的周長。)教師將這個圖形的邊線取下來,粘在黑板上并測量,告訴學生測量出的“長度”——34厘米,就是它的周長。
。ㄔO計意圖:通過測量圓的周長,讓學生進一步明白周長是邊線的“長度”。進一步讓學生明白周長的定義。)
2、認識封閉圖形,進一步完善周長概念。
ppt出示“角”
引導:利用對比,使學生明白有的圖形不是封閉圖形,無法描出它們的“一周”。
小結: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教師完成板書: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ㄔO計意圖:通過封閉圖形和非封閉圖形的對比,進一步的完善周長的概念。)
三、探索測量周長的不同方法。
老師讓學生準備了直尺和一些線的工具等,請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想辦法量出長方形和心形的周長,并完成表格。
1、學習要求:先小組商量,再借助工具試一試。要分工明確,互相配合。
2、小組合作完成,師巡視。
3、小組匯報并演示測量方法。(其間師生、生生要互動)
4、小結:測量周長的方法很多,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用恰當的方法測量。(直尺測量法、繞線法)
。ㄔO計意圖:荷蘭學者弗賴蘭登塔爾指出:學習數學最好的方式是“做”中學。在測量周長的操作過程中,既鞏固了周長的認識,也獲得了直尺測量、繞繩等測量圖形周長的策略和方法。)
四、練習鞏固
1、數一數,下面圖形的周長分別是多少厘米?
2、分別計算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的周長。讓學生明白各個圖形邊的總和就是它們的周長。
五、拓展提高
六、總結
我們這節(jié)課學了什么?
板書設計:
認識周長
周
《什么是周長》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例或圖形,在觀察、思考、操作等活動中,認識物體表面或圖形的周長。
。2)能與他人合作,測量物體表面或簡單圖形的周長,獲得測量周長的活動經驗,感受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并發(fā)展合作技能。
教學重點:認識周長,理解周長的含義,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理解周長的含義。
教學準備:樹葉、直尺、軟尺、繩子等;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晃豢蓯鄣男〖钨e,它呀,個子小小的,力氣卻大大的,能舉起自身重量100倍的物品,被稱為動物界的大力士。猜到它是誰了嗎?對了,它就是小螞蟻。(教師出示螞蟻圖片)今天天氣這么好,小螞蟻出來散步了,看!它看到了一片樹葉,它會做什么呢?(教師演示螞蟻爬樹葉一圈。)
師:他是怎樣爬的?
。ㄐ∥浵佈刂鴺淙~的邊線爬了一周)
(認識樹葉的邊線,理解什么是一周,從哪開始,到哪結束。)
二.探究新知
1、描一描
A、師:小螞蟻爬的樹葉邊線,我們能不能用彩筆描出來呢?
、賹W生描數學書上樹葉的邊線
、谥该麉R報,上前演示,說說是怎么描的?
。▽⒁幻瑢W描的貼到黑板上)
、鄯答仯和阑ハ鄼z查,看看他描的是否正確。
B、找一找身邊物品的邊線,引到數學書封面的邊線,去摸一摸,描一描(怎樣描更好呢,用直尺)。
。▽⒁幻瑢W描的貼到黑板上)
2、說一說
A、剛才我們描了邊線,摸了邊線,在數學王國里它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猜猜它叫什么?(周長,板書)
那什么是樹葉的周長呢?
(課件演示小螞蟻的錄音:我爬過一周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
。ò鍟簶淙~一周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
B、數學書封面
我們再來看看數學書封面,它的邊線是一個(長方形),誰來說說它的周長?(長方形一周的長度就是長方形的周長)那正方形呢?用一句話概括出圖形的周長。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板書)
同桌互相說說什么是圖形的周長。
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什么是周長。(板書)
C、其實在我們的身邊就有很多的物體,你來找一找它們的周長,(生匯報,邊說邊摸)
3、量一量
師:現在大家已經知道了什么是周長,那小螞蟻想知道它爬過的樹葉和數學書封面的周長究竟是多少?你有什么好辦法嗎?
。恳涣浚
請同學們利用手中的學具,以小組為單位動手量一量吧!
出示測量要求:
。1)小組內做好分工。
。2)選好測量工具。
。3)填好表格。
。4)匯報:你們小組用了什么工具,怎么量的,結果大約是多少?
。淙~:有用軟尺的,繩子的,格尺的。你覺得哪個方法好?)
。〝祵W書封面:有的是把4條邊的結果加起來,有的是只量了長和寬,分別乘2)
只要方法正確,就給予肯定。
我們已經掌握了測量周長的方法,那么生活中有什么用呢?
比如:做衣服時需要量腰圍,給別人買帽子需要頭圍等。
4、數一數
同學們量周長都做得非常棒,老師這里有一些圖形(數學書45頁),想知道他們的周長,還用量嗎?
。〝狄粩担
怎么知道的?
(數圖形一周的邊線包含多少個小方格的邊長就可以了)
先自己數第一幅圖,匯報方法,再同桌研究后兩幅圖。(一條邊一條邊的數,要注意做好標記;數出每條邊,最后相加的,可以把每次數的結果記錄下來,防止忘記)
后兩幅圖,有的'同學可能就會想到平移的方法,比一個一個數的更快。
小結:剛才咱們通過描一描,說一說,量一量,數一數,認識了物體表面或圖形的周長,并且會測量計算周長。同學們表現得非常棒。
三.鞏固練習(見課件)
1.蝸牛沿著圖形的邊線走一周,請將它們走的路線畫出來。教材46頁1題
你認為這道題中的一個關鍵詞是什么?(一周)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到大屏幕前演示蝸牛走的路線,教師課件演示。
2.下面這些紅線是平面圖形的周長嗎?是的打“
指名回答,不是的說出為什么?
3.4只小螞蟻分別繞著下面的圖形走一周,它們走的路線一樣長嗎?
先數再比較,可以分橫向和縱向的比,也可用平移的方法,看出上面兩個周長一樣,下面兩個周長一樣,下面兩個比上面兩個多出兩個小正方形的邊長。
四、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周長,小朋友們表現的都很棒。
記得有兩位名人說過:我們欣賞數學,我們需要數學,數學是人類智慧皇冠上最燦爛的明珠。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學習中獲得更多的數學知識,得到更多的樂趣。
【《什么是周長》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周長的認識》教學設計范文10-08
圓的周長教學設計15篇10-07
認識周長教學設計(精選13篇)04-21
《圓的周長》教學設計(通用5篇)10-07
小學課文《圓的周長》教學設計范文10-20
《圓的周長》教學設計(通用11篇)11-09
《什么是周長》教后個人反思10-06
幸福是什么教學設計10-06
我是什么教學設計10-07